『壹』 高中地理 南水北調,西氣東輸,西電東送
1南水北調工程分西線、東線、中線三條調水方案。
西線方案是從長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礱江、大渡河,引水入黃河,以解決西北地區
的缺水問題;東線方案是從長江下游揚州三江營江面抽引長江水,沿著京杭大運河
蘇北段和沿途河湖北上,在山東東平附近穿過黃河進入河北、天津;中線方案由漢
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庫引水,跨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經過河南、河北
等城市一直流向北京、天津.(高三地理課本)
2「西氣東輸」有廣義和狹義兩個概念。從廣義上講,我國中西部地區有六大含
油氣盆地,包括塔里木、准噶爾、吐哈、柴達木、鄂爾多斯和四川盆地,預測天然
氣資源量為22.4萬億立方米,佔全國天然氣資源總量38萬億立方米的58.9%;從狹義上講,西氣東輸又是特指新疆塔里木至長江三角洲的輸氣工程西氣東輸工程的"西氣"主要指在新疆塔里木盆地發現的天然氣資源。"西氣東輸"工程將建設4200公里左右的管道,將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氣經過甘肅、寧夏、陝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蘇,輸送到上海、浙江,供應沿線各省的民用和工業用氣。西氣東輸工程於2002年7月4號全線開工,到2005年,西氣東輸工程將全線貫通。西氣東輸管道是中國目前距離最長、管徑最大、投資最多、輸氣量最大、施工條件最復雜的天然氣管道.
3「西電東送」工程是西部大開發的標志性工程,也是西部大開發的骨幹工程。「西電東送」指開發貴州、雲南、廣西、四川、內蒙古、山西、陝西等西部省區的電力資源,將其輸送到電力緊缺的廣東、上海、江蘇、浙江和京、津、唐地區。首批「西電東送」工程——洪家渡水電站、引子渡水電站、烏江渡水電站擴機工程於2000年11月8日上在貴州奔騰不息的千里烏江開工。
『貳』 讀下列材料和「西氣東輸工程線路示意圖」,分析回答問題。材料一:西氣東輸工程包括天然氣資源開發,輸氣
(1)甘(或隴);蘇; (2)修鐵路時,要注意保護江回漢平原地區的答生態環境,要注意少佔一些耕地; (3)A.西氣東輸能夠加快西部大開發的力度,使本地的天然氣資源得到大規模開發 B.使天然氣產品大量運輸到東部市場,可以迅速增加當地的財政收入 C.可以帶動其他相關行業的發展,增加就業機會; (4)A.能夠緩解東部地區的能源短缺問題B.天然氣是清潔能源,對於東部地區的環境改善十分有益 |
『叄』 西氣東輸對資源輸出地區有什麼重要的地理意義
西氣東輸對輸出區地理意義:
1、將西部地區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2、迅速提高當地的財政收入。
3、拉動相關產業發展,解決人民就業問題。
"西氣東輸"工程將大大加快新疆地區以及中西部沿線地區的經濟發展,相應增加財政收入和就業機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這一重大工程的實施,還將促進中國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調整,帶動鋼鐵、建材、石油化工、電力等相關行業的發展。
"西氣東輸"沿線城市可用清潔燃料取代部分電廠、窯爐、化工企業和居民生產使用的燃油和煤炭將有效改善大氣環境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總投資1,463億元人民幣的西氣東輸工程,將建設4,200公里的管道,把位於西部新疆等地豐富的天然氣輸往能源緊缺的上海等東部地區。
從勘探的情況來看,西部地區蘊藏著22.4萬億立方米天然氣資源,每年向長江三角洲和沿線地區輸氣120億立方米,穩定供氣30年是有把握的。僅一期工程投資就上千億元。西氣東輸管道工程,目前正在新疆與上海之間加緊籌建。一條直徑為1016毫米的大口徑天然氣管道,將從新疆塔里木的輪南油氣田起步,直通南京、上海,成為橫貫中國的能源大動脈。
中文名:西氣東輸
外文名:project of natural gas transmission from West to East China
起點:西起新疆塔里木的輪南油田
終點:東最終到達上海
功能:輸氣道管
供氣范圍:中原、華東、長江三角洲地區
長度:4200千米
管道輸氣規模:每年120億立方米
動工時間:2000-2001年
完工時間:2007年
總投資:3000億元
『肆』 (2014赤峰)讀「西氣東輸路線圖」,完成下列問題:(1)西氣東輸工程是對______盆地油氣資源的開發.(
(1)西氣東輸工將鋪設兩條直徑1.5米的主幹輸氣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的輪南氣田,版往東直通南京權、上海,成為橫貫中國的能源大動脈.
(2)如圖,西氣東輸一線工程從輪南到上海三次穿越了黃河,成為我國東西橫向能源大動脈.
(3)西氣東輸二線工程主幹線是把中亞的天然氣,從霍爾果斯口岸向南運至廣州.
(4)西北地區的開發建設,必須協調人地關系,注重保護生態環境,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在西氣東輸過程中,嚴格規定了施工范圍,盡量避免破壞地表植被,土石全部回填,這些做法有利於保護沿線脆弱的生態環境.
(5)西氣東輸能使西部天然氣資源得到大規模開發;資源向東部輸送,可以增加當地的財政收入.同時也可以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西氣東輸對東部地區來說可以緩解能源緊缺問題,同時天然氣是清潔能源,不會對東部地區造成污染,對東部地區的環境改善有利.
故答案為:(1)塔里木;(2)C;(3)B;(4)D;
(5)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增加財政收入;增加就業,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緩解東部地區能源短缺問題.改善東部地區的大氣環境.
『伍』 (10分)讀「我國西氣東輸主幹道走向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西氣東輸工程最有利於解決我國的資源
小題1: C 小題2:輪南新疆維吾爾族西部上海市 小題3:②④①③ 小題4:(3分,寫出3點即可版)加快西部資源的開發利用,有權利於把西部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拉動西部經濟發展,促進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
『陸』 應對資源危機
可持續發展──我們的選擇:應對資源危機 【課標與教材分析】
(一)課程標准
(1)了解當今中國的資源問題,主動關注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2)運用典型事例和相關數據,說明現階段中國的資源形勢。
(3)描述資源與我們生活的關系,說明合理利用資源的重要意義。
(二)教學要求
(1)通過具體數據和實例,了解中國資源狀況及其問題,樹立憂患意識。
(2)知道我國為解決資源問題的宏觀措施及其取得的成就。
(三)本課主要討論我國為解決資源問題的宏觀措施
通過學習本課,有助於樹立學生的憂患意識,提高學生對資源的節約意識、責任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念。
【學情分析】
(一)知識基礎
(二)年齡特徵
初三學生具有成人化意識,但依然具有兒童特徵,表現慾望特別強。運用演示法、小組討論法和「新聞會客廳」等活動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目標設計
1.知識目標。
懂得並能區分應對資源危機的措施,並能運用這些措施來分析和解決現實中的一些問題。
2.能力目標。
明確應對資源危機的四個宏觀措施,樹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觀念,通過「探究苑」「新聞會客廳」和「共同行動」等系列活動,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深入體驗,最終落實到保護和科學地利用資源的措施。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體會我國資源問題的嚴重性,自覺關注自然,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和責任意識。
【教學步驟(含教學策略)設計】
(一)課堂結構設計
本節課由感受危機、應對危機、共同行動三個版塊組成,在教與學的實施過程中對其進行交叉組合運用。
設計意圖:以知識為鋪墊,集探索、活動、行動為一體,使整個學教活動形散而神不散,做到前因後果邏輯上的統一,從而實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力與知識等諸多學教目標。
(二)導入新課設計
組織學生觀看視頻《美麗的大腳》片段,從西部嚴重的水危機導入該課。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短片中受到強烈的視覺震撼,從而感受中國資源危機的「十面埋伏」,既合理地導入整個學教過程,又為整個學教過程定下基調、打下框架,符合從感性到理性,從微觀到宏觀的認知規律。
(三)「感受危機」版塊學教設計
基於學生對中國的資源國情有初步的認識,從資源危機和資源浪費兩個角度,組織學生講述、質疑、釋疑,最後由教師進行點撥、歸納,進行該課的基礎知識學教。
設計意圖:既尊重了對學生的學情分析,又著眼於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既讓學生理性地掌握知識,又讓學生從感性體驗過程中去進行理性認知。
(四)「應對危機」版塊學教設計
以應對資源危機的四個宏觀措施為問題,組織學生進行積極的探索求知,並通過「新聞會客廳」的學教活動,讓學生關注本地相關的措施和方法。
設計意圖:從能力知識角度講,旨在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知識運用能力和辯證地認識事物的能力;從情感角度講,旨在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責任意識。
(五)「共同行動」版塊學教設計
從聯合國的節約倡議、國家領導人的節約倡議、明星的節約倡議到學生的節約倡議,讓學生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為構建節約型社會獻計獻策。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進一步體驗本課學教的中心思想,以活動為載體和主要渠道,促進學生探究能力的進一步提升、拓展。同時,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情感上進一步喚起學生的節約意識和責任意識。
【教學檢測設計】
設計「新聞會客廳」這一活動,圍繞著「應對危機」這個問題,讓學生課前收集台州應對危機的措施和辦法(即應對危機學教設計第二部分)。
開源、節流、跨區域調配和立法是應對資源危機的宏觀措施。通過「新聞會客廳」的檢測設計,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本地社區資源,增加感性的、體驗式的認識,使內容更加豐富,讓教材走向家鄉,走向學生的情感實際。其前提必須是對相關的措施和方法有較深刻的理解,同時需要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感受危機
今天很高興和武漢二中的同學一起來探討如何「應對資源危機」。武漢真的是一座非常美麗的江城,當我第一次站在武漢長江大橋上,看著驚濤拍岸的長江水,讓我想起一個發生在中國西部的真實的故事。(比賽在武漢進行,因此,結合當地實際對課程導入設計以及課件設計做了相應的調整,以體現本土化的特點。)
(展示錄像:美麗的大腳)
師:看完短片,你內心最強烈的感受是什麼?
生:西部缺水。(2~4個學生回答)
師:短片反映的只是中國資源危機的一個小小縮影。但我們分明聽到了片子里孩子們心的呼喚,那是生命對陽光的期盼;我們清晰地看到了片中的孩子們眼中的渴求,那是乾涸對滋潤的嚮往;我們似乎和片中的孩子一樣承受著一份煎熬,那是希望破滅後的失落和憂慮。資源對於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有著多麼重要的意義,事實上中國不僅嚴重缺水,還缺少經濟社會發展的其他資源,同學們說說看,我國還缺少哪些自然資源?
生:石油、電、土地、森林等。
師:同學們的回答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我國資源狀況所面臨的嚴峻形勢。
(展示幻燈與聲音)──江河是大地的血液,但它卻在日益地萎縮;能源是大地的奉獻,但它卻在日益地枯竭;森林是大地的根基,但它卻在成片地消失;動物是大地的精靈,但它卻在人類冰冷的槍口下倒下。如今的地球,早已千瘡百孔,不堪重負。
面對日益嚴重的資源危機,我們應該怎麼做,做什麼?現在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單位,就下面的問題進行討論。
應對危機
1.探究苑。
四人一個合作小組,可以利用手中的教材,也可以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找一找應對危機的措施。
(幻燈顯示問題)為應對日益嚴重的資源危機,我國政府和社會各界採取了哪些措施?在你看來還可以採取哪些措施?
布置學生收集社會經濟發展中的措施:開源──風能、核能、潮汐能、太陽能、地熱能等;節流──滴灌、節水、節材節能沼氣等;跨區域調配──南水北調、西氣東輸等;立法。盡管我國水資源短缺,但我國西南地區卻蘊藏著我國最大的水能,可以設想開發利用西南地區的水力資源,興建水電廠,實現西電東送。
剛才同學們了解了一些當前我國解決能源危機的措施,並為解決我國的能源危機提出了許多想法。盡管一些措施現在實現的條件還不成熟,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許多措施將為解決人類的能源危機作出貢獻。
就剛才同學們的討論和回答,誰能把這些措施用最簡單的語言概括起來:
幻燈:應對危機的措施(四條)
設計思路: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組織學生講述、質疑和釋疑,最後由教師點撥,進行該課的基礎知識教學。在此過程中,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既讓學生理性掌握知識,又讓學生從感性體驗過程中去進行理性認識。
承轉:好,通過大家群策群力,我們已經找出了應對危機的措施。據我所知,武漢在應對能源危機方面採取了有效的辦法和措施,並且引起媒體的廣泛關注。今天我們來進行現場模擬,召開一個記者招待會。首先有請武漢資源保護組的專家上場。(掌聲)
2.新聞會客廳。
挑選學生分別扮演武漢市市長、武漢市水利局局長、武漢市資源開發辦公室主任和武漢市人大代表四個角色,在創設的記者招待會情境下,回答記者提出的關於武漢應對資源危機的相關措施和辦法。教師提供相關的資料,學生可以運用這些資料,也可以自己通過各種途徑找出相關措施,以此培養探究意識和實踐能力。鼓勵學生發表各種意見和說法,專家組能自圓其說即可。
承轉:由於時間的關系,今天的記者招待會到此為止,讓我們用掌聲感謝各位專家的精彩介紹。剛才,我們了解了武漢在應對資源危機方面採取的措施和辦法,受益匪淺。現如今,應對資源危機已成為全球化的熱潮,節約成為全世界人民的共識,讓我們全民節約,共同行動。
設計思路:通過「新聞會客廳」的學教活動,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本地社區資源,增加感性的、體驗式的認識,使內容更加豐富,讓教材走向家鄉,走向學生的情感實際。
共同行動
聯合國的節約倡議──珍惜每一滴水就是愛全世界。
國家領導人的節約倡議──節約賬本計算。
明星的節約倡議──「節約是傳統,也是時尚」。
師:讓我們一起共同參與,提出你的節約倡議。
你的節約倡議是什麼?──節約就在身邊,你在生活中是如何節約的?有什麼錦囊妙計?
你認為作為普通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應該遵循什麼樣的「節約行為准則」?
「公民節約行為准則」徵集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公民節約行為准則──播放Flash:同在藍天下。
用再生紙剪成樹葉形狀發給學生,將節約倡議寫在紙上並在全班張貼。
設計意圖:以活動為載體和主要渠道,使學生的探究能力進一步得到提升、拓展。同時,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情感上進一步喚起學生的節約意識、責任意識。
【課堂小結】
節約是傳統,也是時尚。真的希望有一天,當我們給朋友寫信時,用的是再生紙,而你和朋友都對這種做法感到欣慰和支持;當我們看到節約用水的人,你的眼中對他會有一份別樣的純凈和贊許。讓我們從生活的細節做起,把節約變成一種自覺;讓我們共同行動,共建節約型社會。
下課!
設計思路:前面通過感受危機──應對危機──共同行動三個版塊的設計,圍繞學生的已有經驗和未來發展去展開,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成長規律,激起了學生積極探究的熱情,使之主動參與,使學習過程成為學生身心和人格健全發展的過程,關注人自身的和諧發展。最後的總結,是對本堂綜合探究活動的理性的升華,目的是讓學生從自身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柒』 有明天考高中地理教師資格證面試的嗎
可以看一下據考生回憶的2017上半年高中地理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 一、考題回顧 資源的跨區域調配和西氣東輸的原因 二、考題解析 高中地理《資源的跨區域調配-實施西氣東輸的原因》 主要教學過程及板書設計 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老師在PPT上給同學展示我國礦產資源分布圖,同學仔細觀察,回答礦產資源在分布上有什麼特點。進而導入新課。 環節二:新課教學 1.西氣東輸線路 【展示圖片】讀西氣東輸路線圖,思考西氣東輸經過地區。 2.實施西氣東輸的原因 (1)我國能源資源生產和消費的地區差異大 【展示圖片】讀「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全國百分比圖」,思考:我國東部和西部地區的能源生產和消費有什麼特點? 【引導學生讀圖分析】 ①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達,對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對貧乏,使經濟優勢不能充分發揮。 ②西部地區因經濟水平的限制,使豐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開發利用。 【教師總結】 我國能源資源生產和消費的地區差異大使東部地區和西部地區各自的優勢得不到充分發揮,從而影響了各地區的進一步發展。 (2)我國能源消費結構的調整 【讀圖思考】結合教材內容,和教材圖5.3探討我國為什麼要進行能源消費結構的調整?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 ①我國能源消費結構現狀——煤炭一直佔到70%左右。 ②大量使用煤炭作為能源帶來的問題: (3)我國油氣資源開發的戰略重點在西部 【教師講解】①我國油氣資源分布的總體特徵;②開發利用現狀。 環節三:鞏固提高 【合作探究】分小組討論,完成課後活動3,分析我國西部豐富的天然氣資源長期得不到充分勘探、開發的原因。 板書設計 答辯題目解析 1.簡述西氣東輸的意義。 【參考答案】 實施西氣東輸工程,有利於促進我國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調整,帶動東、西部地區經濟共同發展,改善長江三角洲及管道沿線地區人民生活質量,有效治理大氣污染.這一項目的實施,為西部大開發、將西部地區的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創造了條件,對推動和加快新疆及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2.在課堂上進行提問有哪些注意事項? 【參考答案】 (1)問題的梯度性 總結性問題、加深性問題和引入性問題要按照由簡單到復雜,由表象到本質,由理解、記憶到分析、創造的順序進行設計。 (2)問題的趣味性 陳述具體的問題之前,需要給學生設置一定的問題情境,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可以是地圖、實驗、故事、生活實例等。
與資源西氣東輸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初高中語文語法
發布:2021-03-16 21:37:42
瀏覽:942
天勤教育教學點
發布:2021-03-16 21:30:59
瀏覽:534
戶外活動教案跑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9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