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體育教學設計與教案是一樣的嗎為什麼
完全一樣不太好吧,集體備課也應該有點自己的見解,我想在實際應用時會臨場發揮吧。
2. 體育教學設計包括哪幾部分
總共分為八個部分:
1、對學生學習需要和發展需要的分析
2、對學習內回容的分答析
3、對學生的分析
4、體育教學目標的設計
5、教學策略的設計
6、教學媒體的設計
7、教學過程的設計
8、教學設計的評價
3. 試述體育教學設計應遵循哪些原則
(1)體育教學的准備來性原則自
准備性原則對體育教學尤為重要,包括教師對學生的了解;對《課程標准》、教材、教法的掌握;對教學場地、器材、教具的准備等。准備的好壞直接影響教學的效果。
(2)體育教學全面發展的原則
全面發展不僅指學生身體全面發展,也包括對學生身體、心理、社會適應等整體性發展。這條原則既指導教學方案的設計,又指導教學活動與教學效果的檢查與評價。
(3)循序漸進和適量性原則
這條原則體現出體育教學的科學性。在體育教學設計中要根據人體的生理和心理特徵,來安排教學內容和教材的分量、難度和運動負荷的適宜程度。
(4)直觀性和活動性原則
體育教學的一個重要特點,是通過反復的身體練習來完成教 學任務。因此,教學中要重視活動性,保證充分的活動空間和時間並保持積極的活動狀態。同時要體現直觀教學的特點,規范的動作示範,對學生掌握動作要領有很大幫助,在教學設計中要巧妙的安排教師示範和學生示範,完整示範和分解示範。
(5)因材施教的原則
體育教學以身體教育為基礎。由於學生的身體存在著差異性的特點,因此在體育教學設計時要考慮合理的教學組織。
4. 如何對體育教學設計方案進行評價
體育教學設計是一個以傳播理論、學習論、教學論等理論為基礎,運用系統方法分析體育教學問題,確定體育教學目標,設計解決體育教學問題的策略方案,試行方案,評價試行結果和修改方案的過程。因此體育教學設計方案的評價是體育教學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里評價是修改的基礎,是體育教學設計成果趨於完善的調控環節。通過對體育教學設計方案的評價可以對體育教學過程的各個要素和各個環節的選擇和組合是否恰當、是否協調作出判斷,並且根據教學目標對設計方案進行修改和調整,從而實現體育教學設計方案的優化。評價是體育教學設計過程的最後一個環節,它是體育教學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絕對不能忽略或省略。依據教學評價理論,我們可選擇多種評價的方式對體育教學設計的成果進行評價。一份體育教學設計方案形成以後,首先可以採用診斷性評價,即前置評價。在具體的設計方案試用之前,先進行診斷、檢查,看看是否有原則性錯誤,如教學指導思想是否正確,教材的內容是否精選了,科學性怎樣,教學過程安排是否符合學生學習的規律,是否符合人體生理機能活動能力變化的規律等,先從大方向上給予評價,以免在後續的試用實施中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本文共計1頁) [繼續閱讀本文]
5. 體育課教學設計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體育課教學設計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學任務;教學對象;教學目標;教學策略;教學過程;教學評價。這六個基本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構成了教學設計的總體框架。除此之外,教師作為整個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和指揮者,也是教學設計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因素。 (一) 教學任務在體育新課程理念下,體育技術課教學的一切活動都是著眼於學生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如何促進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的能力,是現代教學思路的一個基本著眼點。因此,教學由教技術向用技術轉變。以往教師關注的主要是「如何教」問題,而現在教師應關注的首先是「教什麼」問題。也就是需要明確教學的任務,進而提出教學目標,選擇教學內容和制定教學策略。 (三) 教學目標教學設計中對於目標闡述,能夠體現教師對課程目標和教學任務的理解,也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歸宿。主要包括對學習者培養的階段性目標和學完學習內容之後所要達到的單元目標。這兩個目標應是一致的,後者服務於前者,單元目標是階段性目標實現的基礎,總目標的實現又依賴於不同時期的階段性目標的實現;而培養總目標則和社會發展的大環境和總需求、現代人才觀、學習者的具體狀況相聯系,不同的社會需求,不同的學習者狀況就會有不同的學習目標。新課程標准從關注學生的學習出發,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中師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師所操縱的。因此,目標的主體應該是教師與學生。教學目標確立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教學目標,它與傳統教學只關注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是截然不同的。體現在課堂教學目標上,就是注重追求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的有機整合,突出了過程與方法的地位。因此,在教學目標的描述中,要把知識技能、能力、情感態度等方面都考慮到。 (四) 教學策略制定所謂教學策略,就是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所採用的方法、步驟、媒體和組織形式等教學措施構成的綜合性方案。它是實施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是教學設計的中心環節。其主要作用就是根據特定的教學條件和需要,制定出向學生提供教學信息、引導其活動的最佳方式、方法和步驟。教學策略的設計主要包括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的選擇、學法指導、教學媒體的應用等等。 (五) 教學過程現代教學系統由教師、學生、教學內容和教學媒體等四個要素組成,教學系統的運動變化表現為教學活動進程(簡稱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是課堂教學設計的核心,教學目標、教學任務、教學對象的分析,教學媒體的選擇,課堂教學結構類型的選擇與組合等,都將在教學過程中得到體現。那麼怎麼樣在新課程理念下,把諸因素很好地組合,是教學設計的一大難題。 (六) 教學設計自我評價新課程理念下,教學設計的功能與傳統教案有所不同,它不僅僅只是上課的依據。教學設計,首先能夠促使教師去理性地思考教學,同時在教學元認知能力上有所提高,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體現教師與學生雙發展的教育目的。 (七) 教師在上述的六個要素中,每一個要素都與教師有著必然的聯系,他們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制約著教師的活動。或者說,上述的六個要素都是通過教師來影響學生的學習活動的。教師在整個過程中要調整、理順各要素之間的關系,使其達到最優化的程度,取得最大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幫助制定學習策略、學習目標、提供學習資源等方面,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起著關鍵作用
6. 體育課教學設計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體育課教學設計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學任務;教學對象;教學目標;教學策略;教學過程;專教學評價.這六個基屬本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構成了教學設計的總體框架.除此之外,教師作為整個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和指揮者,也是教學設計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因素.(一) 教學任務在體育新課程理念下,體育技術課教學的一切活動都是著眼於學生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如何促進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的能力,是現代教學思路的一個基本著眼點.因此,教學由教技術向用技術轉變.以往教師關注的主要是「如何教」問題,而現在教師應關注的首先是「教什麼」問題.也就是需要明確教學的任務,進而提出教學目標,選擇教學內容和制定教學策略.\x0d(三) 教學目標教學設計中對於目標闡述,能夠體現教師對課程目標和教學任務的理解,
7. 體育課堂教學設計應注意哪些方面
一、體育學習內容的選擇應利於課程目標的達成體育學習內容是指為實現體育教學目標,要求學生系統學習體育知識、技術、技能和行為的總合。 體育學習內容的選擇 過程是:教學素材—教學目標—價值判斷—典型性分析—實施條件—學習內容。1、目標的定義:目標是指一個人在某一特定的時間內達到某一特定的行為標准。2、教學目標的特徵它必須詳細說明目標內容,既說明做什麽和如何做它應當用特定的術語描述教學後學生應能做以前所不能做的事,即教學後所達到的結果的詳細規格。3、教學目標的闡明教學目標是對學生通過學習以後將能做什麽的一種明確、具體的表述必須從兩方面理解這一概念:教學目標的表述的是學生的學習結果。4、體育教學目標分為四個領域知識領域 技術技能領域 身體健康領域 情感領域5、教學目標應包括四個因素 對象,即應說明教學對象行為,即應說明通過學習後,學習者應能做什麽。6、編寫教學目標是要用行為動詞表述因為他起著直接導向作用描述認知類行為動詞有 指出、知道、了解、理解、說出、對比、區別、評價、辨別等 描述動作技能行為動詞有模仿、練習、掌握、做出、學會、示範、運用、熟練操作、熟練使用等。7、教學目標舉例知識目標:學生能記住握、持球的動作要領。學生知道推與扔的區別。8、正確編寫教學目標的意義明確的教學目標是體育課堂教學的靈魂。明確的教學目標是評價課堂教學效果的依據。明確的教學目標是可以促進教師之間的相互交流。9、制定重難點要明確重難點是完成每次課目標的關鍵,因此教師在備課中應對教材的技術結構認真的進行科學的分析,准確的找出重難點,然後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選擇科學的教法手段。10、教學方法選擇應法靈活多樣 體育教學方法是體育教學中師生為達成教學目標而選擇的教學方式、途徑、手段的總稱。 體育教師在運用新教學方法時要注意以下的要點 任何好的教學方法的使用也不是無限制和無度的,好的教學方法也不能濫用無度 體育教學方法的分類1、根據體育教學所要完成的任務劃分 (1)傳授體育知識的方法:講述法、討論法、談話法 (2)傳授運動技能的方法: 講解法、示範法、演示法 (3)發展身體素質的方法: 重復法、負重法、循回法 (4)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 表揚法、批評法、榜樣法2、根據教與學關系劃分 (1)教授法:講解法、示範法、演示法、分解法、完整法、糾錯法等 (2)學習方法:聽講法、觀察法、練習法、游戲法、心理復演法等3、根據教材的運動項目特性劃分 田徑教學法、體操教學法、球類教學法4、根據師生之間信息傳遞的性質劃分 (1)視覺類體育教學法 (2)聽覺類體育教學法 (3)體育教學方法等選擇體育教學方法應注意,體育教學方法應符合相應的教學理論,體育教學方法應有利於教學目標的達成,體育教學方法應適合體育教材的特性,體育教學方法應與學生的身心特點相適應,體育教學方法應與體育教學條件相吻合,體育教學方法應與體育教師自身的教學藝術水平相適應。5、科學的設計運動負荷 體育課中的練習密度和運動負荷是實現體育教學目標的因素,是學生學習運動技術和鍛煉身體所不可缺少的變數,也是體育學科教學的本質性因素和體育課的特點所在,因此,要重視對體育課練習密度和運動負荷的設計,並根據體育課的實際情況對運動負荷進行把握和調整,以保證體育課的順暢進行和學生的身體安全。 體育教師在設計體育課負荷時要遵循以下的原則: (1)確保學生活動安全的原則 (2)有利於運動技術學習的原則 (3)有利於不斷對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原則 (4)有利於學生體驗運動樂趣的原則 (5)不至過於影響下節課教學的原則六、應注意體育鍛煉安全設計 體育教學中的身體鍛煉和安全不是「魚和熊掌」。 體育教學設計時安全問題考慮好以下的方面1.安全來自於教師的愛心和責任心。教師對學生安全的無微不至的關懷和周密細致的工作,是來自於他們對學生的熱愛,只有熱愛學生才有真正的責任心,只要教師有了責任心,才會有周密的安全對策,學生的安全才有最基本的保證。2.安全來自於教師高超的保護技能。要保證學生的安全,光有愛心和責任心是不夠的,教師還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高超的安全保護技能,這種技能包括: (1)對場地器材進行安全布置的技能; (2)對運動器材進行檢查和保養的技能; (3)對學生的身體和技能狀況進行准確判斷的技能; (4)把握教材難易度與進行教材安全化處理的技能; (5)對各種危險進行准確預測的技能; (6)對各種動作進行安全保護的技能; (7)利用學生群體進行相互安全保護的技能;3.安全來自於教師規范的工作程序。學校和教師要保證學生的安全,還要制訂各種規章制度,要用制度和嚴謹的工作程序來確保學生的安全。4. 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和掌握安全要領。體育教學中的安全,要靠師生共同來維護的。 總之讓每一個學生高高興興上好每一節體育課,在每節課上都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