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20有的人教學設計意圖

20有的人教學設計意圖

發布時間:2020-12-23 15:15:38

1. 教案設計意圖怎麼寫

《貓》教學設計及設計意圖
一、教學內容:小學語文新課標版第十冊第六課
二、教材和學情分析
《貓》是我國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作者通過觀察貓的神態、動作,傾聽貓的叫聲等,用通俗生動的語言細致地把成年貓的古怪性格以及剛滿月的小貓的淘氣可愛描寫得活靈活現,文章結構嚴謹,內容具體,語言形象逼真。全文字里行間流露著老舍先生對貓的喜愛之情。紹貓的性格特點時,用平實、樸素無雕琢的語言將事實具體地寫出,使貓的形象越來越豐滿,性格越來越鮮明,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文是一篇講讀課文,基於五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和概括的能力,教學本課應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通過學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引導學生理清文章脈絡,通過朗讀和對重點詞句的推敲,加強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培養學生的分析、觀察能力,學習作者精妙的寫作手法;體會人與貓之間那份和諧、美好,感受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意境。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習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過程與方法:揣摩重點詞語、句子,體會貓性格古怪的特點及它的活潑可愛。感受作者用具體事例表現動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作者對貓(自然)的喜愛之情,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趣。
四、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體會貓性格古怪的特點以及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教學難點: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感悟作者用詞的准確生動和字里行間所蘊含的感情色彩。
五、教學准備
學生:
1、查找相關資料,了解老舍先生的及作品。
2、藉助字典,預習課文中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詞語。
老師: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引發興趣。
1、出示多媒體課件:不同形態的貓。
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認識了很多小動物,它們很可愛,給我們帶來了的快樂。貓就是其中的一個。你們喜歡貓嗎?貓給你留下怎麼的印象呢?
2、我國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也特別喜歡貓,還寫了一篇文章,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走近老舍先生家的貓。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最直接的學習動力。此環節,結合學生日常生活實際,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內驅力,為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做好鋪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注意要讀准字音,讀懂字詞。圈劃出生字新詞和不理解的地方。然後和小組同學交流。
2、預習匯報。
【設計意圖】(預習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預習學生可對新知識有初步的理解,學生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就可以學會,從而提高自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再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寫了哪些貓?哪幾個自然段是寫大貓的?哪幾個自然段是寫小貓的呢?(小組交流,討論匯報)
4、課文中哪兩個句子最能概括大貓和小貓的特點呢?找一找畫出來。
(課件出示:(1)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2)滿月的小貓更可愛。)
這兩句在文中起什麼作用呢?(討論:是每段的總起句,課文就是圍繞這兩句話來寫的。)
5、句子比較。(課件出示)
(1)貓的性格有些古怪。
(2)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
讀一讀,看看這兩個句子哪個更好些?為什麼呢?「實在」還可以換成哪些詞呢?(一個「實在」就更加突出了大貓性格的古怪,使語氣更加肯定。)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朗讀,學生在邊讀邊思中,在小組的合作與交流中,在詞語的訓練中,對課文內容有了整體感知,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感。)
三、讀中感悟,理解大貓的「古怪」
(一)學生自由讀文。思考:大貓的古怪表現在哪些地方?找出相關的句子,邊讀邊作批註。
(二)小組合作交流學生匯報,師生討論交流。
哪些詞能說明貓的古怪呢?(老實 貪玩 盡職 )
1、從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貓的老實呢?
(1)學生讀句子,教師放課件(貓睡覺時的樣子)
(找出重點詞語:乖、睡大覺、無憂無慮、不過問)
(2)誰能把貓的這種無憂無慮用朗讀表達出來呢?
(3)「乖」本來是用來形容小孩子的詞,這里卻用在了貓的身上,從中你看出了什麼?這句話我們該怎麼讀呢?試一試,讀出你的喜愛來。
2、從哪又能看出貓很貪玩兒呢?
(1)學生讀句子,教師放課件(貓玩耍里的樣子)
(找出重點詞語:一天一夜、任憑……也。)
(2)「任憑」可以換成哪些詞呢?誰能用「任憑說一句話?
(3)想一想,都有誰,會怎麼怎麼呼喚它呢?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動口動腦,在多媒體課件的輔助下,讓學生在反復品讀中,體會老舍先生用詞的精當,體會作者蘊藏於文字間的對貓的喜愛之情。)
3、按前面的方法,學生小組合作探究。
貓的盡職又表現在哪兒呢?
(1)學生讀句子,教師放課件(貓捉老鼠時的樣子)
(找出重點詞語:屏息凝視、非……不可)
(2)「屏息凝視」是否不呼吸了呢?讓我們屏息凝視10秒鍾,有什麼感覺?那貓要這樣「一連幾個鍾頭,非把老鼠等出來不可」你覺得這只貓怎麼樣啊?
(3)讀一讀,讀出貓的盡職來。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情境體驗和對重點詞語的理解,扎扎實實地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體會貓的盡職。)
4、貓的這些古怪的特點,課文中是用怎樣的句式連起來的呢?
引導學生找出後進行比較。
(1)「說老實吧,它的確( );可是( );說這貪玩吧,的確是呀( )可是( )」
(2)「它很老實,它白確( );可是( );它很貪玩,的確是呀┉┉可是┉┉」
(2)仔細讀一讀,體會有什麼不同?從中你感覺到什麼?
(3)情境創設:這么貪玩的貓,家裡來了客人,老舍先生會怎麼說呢?
(4)在這里作者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使筆下的貓彷彿就是一個頑皮的孩子,於字里行間滲透著對貓的喜愛之情。
(5)大聲地讀一讀,看誰能讀出這種感情來。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不同語氣句子的比較,再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情境,朗讀品味老舍先生的語言,感受老舍先生對貪玩的貓的寬容與喜愛,升華情感。)
5、貓還有什麼古怪的地方?
(1)學生讀句子,小組合作,找出相關語句。
(2)從哪能看出老舍先生對貓的喜愛呢?
課件出示:「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兒伸出來讓你給它抓癢。」
①理解「蹭」。怎麼是蹭呢?想想看怎麼蹭?做個動作看看?會有什麼感覺呢?此時的貓在作者的眼裡像什麼呢?
②怎麼才能讀出這種喜愛呢?
(3)課件出示「或是在你寫作的時候,跳上桌來,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
①說說你對「小梅花」的理解?
②作者把貓的臟腳印說成了是清香秀麗的梅花,從中看出什麼呢?
③讓我們讀出老舍先生的喜愛吧!
【設計意圖】(通過對「蹭」和「小梅花「的理解,引導學生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然後心有所悟。體會作者對貓的這份喜愛之情。)
(4)「它還會豐富多腔地叫喚,長短不同,粗細各異,變化多端。在不叫的時候,它還會咕嚕咕嚕地給自己解悶。這可都憑它的高興。」
①貓的叫聲有長短,有粗細,這么多的變化,像是在-----?
②本是平常的叫聲可在作者的耳朵里卻是這樣的豐富多彩,從中你感覺到什麼呢?
③帶著這種情感讀這一句吧。
6、貓的性格古怪還可以從哪兒看出來呢?
⑴課件出示:「它什麼都怕,總想藏起來。可是它又那麼勇猛,不要說見著小蟲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⑵哪些詞語反映了貓的「膽小」和「勇猛」?(找出生點詞語:藏起來、不要說……就是……)
【設計意圖】讓學生邊讀書邊批註邊思考,學生勤動筆墨,逐步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引導學生運用上下文來理解重點詞語,並在讀中體會,讀中感悟貓的古怪性格。)
四、課堂小結,提綱挈領。
1、老舍先生家的貓真是古怪。(引讀:它既-----又學生接讀)。
2、老舍先生用平實的語言,讓我們真切地體會到了大貓性格的古怪和他對貓的喜愛之情。那麼,他筆下的小貓又是如何的可愛呢?下節課我們接著學習。
【設計意圖】(體會貓性格古怪的特點是本節課的重點。設計引讀環節旨在讓學生進一步掌握重點,鞏固所學,促進知識的進一步內化。)
第二課時
一、師生談話,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領略了老舍先生筆下那個性格古怪的大貓,那麼誰能用概括一下大貓的性格特點?
填空:它既(),又();既(),又();既(),又()。
【設計意圖】(「溫故而知新」。由復習導入新課,既幫助學生鞏固了已學的知識,又可以引起學生的積極思考,利於學生將新舊知識知識間的銜接起來,從而很自然地投入到新課的學習活動中)
二、品讀欣賞,體會小貓的可愛。
1、學生自由讀課文,思考:哪句話最能概括小貓的性格?
⑴課件出示:「滿月的小貓更可愛」。學生讀這一句
⑵這一句在文章中起什麼作用呢?(過渡句,也是本段的中心句。)
⑶為什麼用了一個「更」字?這說明了什麼呢(小貓更惹人喜愛)
【設計意圖】(要培養學生發現、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要使教學過程應由傳統的傳授知識變為學生發現信息、捕捉信息、研究問題、增長知識的過程。)
2、再讀課文,邊讀邊想:
課從哪看出剛滿月的小貓「更可愛」呢?劃出文中的句子多讀幾遍。
3、學生匯報,交流
出示重點詞句:玩雞毛、線團-------沒完沒了
摔 跟 頭-------------再跑再跌 撞疼了也不哭
【設計意圖】(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境況學生語感,讓學生在合作與交流中逐漸掌握語文的學習方法。)
4、課件出示:小貓玩耍里的場景。多淘氣的小貓啊!面對這只小貓作者沒有責打而是滿心的喜愛,從文中哪些地方看出來了?理解「生機勃勃」並說一句話。
【設計意圖】(形象、直觀的多媒體畫面為學生營造了一個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有了最佳的求知態度,能積極主動把興趣、注意力投入到學習中。)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總結全篇,情感升華。
1、結合板書,梳理全文。
作者在寫大貓和小貓的時候,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用了哪些事例來寫具體的呢?
2、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小練筆。寫一種自己喜歡的小動物。
【設計意圖】(一堂課的結尾不止是畫上了一個句號,而是尋求一種延伸和開放。學以致用,課文是學生學習寫作最好的範本,在結尾之處,設計課堂小練筆,既能增加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的理解,又使學生的思維向更深處發展,學生的能力得以運用和提高)
【板書設計】

老實貪玩盡職
大貓古怪 溫柔可親 一聲也不吭
膽小 勇猛
小貓可愛 淘氣 不哭
【評析】
《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生動有趣的散文。張老師這節課突出了課文學科所蘊涵的人文精神。以研究性閱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的個性化閱讀,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訓練,力求工具性與人文性兩者的和諧統一。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興趣是激活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興奮劑,本節課,張老師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來創設多種有效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畫面中,獲得生動、直觀的感覺,引領學生融入文本去閱讀、去探究,讓學生樂學、善學。
二、注重語言的積累,培養學生語感。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領悟文字所表現的那種境界。如對本文中對「蹭」「屏息凝視」「豐富多腔」等詞語的理解,沒有停留在字面上的解釋,而是讓學生聯系已有的生活體驗去想像、去嘗試,去感悟。由於學生已經過充分的朗讀,獲得了感知印象,並和已有的感知經驗碰撞、接通,於是心有所悟,豁然開朗,體會到了那份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神韻。
三、以讀為主,讀中悟情。本節課採用了多種方式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過對重點詞句的體悟,感受作者語言的魅力和字里行間蘊涵著的人文情懷,從而樹立熱愛生活的積極態度。
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節課的課堂教學設計,從整體入手,再到部分,使學生在品詞賞句中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還學到了語文閱讀的方法。課堂教學應成為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大膽想像的自主天空。

2. 課文 有的人的教案

《有的人》教案設計

【教學目的】

1.領會作者對魯迅先生崇敬、懷念的思想感情。

2.學習對比寫法。

3.了解詩中的議論,認識詩歌哲理性的深刻內涵。

【教學重點、難點】對比寫法,詩中議論的作用。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指導:

1.摘錄臧克家《關於短詩〈右肘人〉》:

在舊社會里,我們看慣了這樣的事情:大至官僚,小到鄉紳,殘害壓迫人民,壞事做絕,罪孽深重,卻妄想「流芳百世」,到處豎起「澤被鄉梓」「德高望重」一類的「功德」碑,把自己升為萬古不朽的「偉人」。

《有的人》寫於……抒發自己由紀念魯迅所引起的無限感慨。(見教師教學用書P33)

2.看「學習重點」「預習提示」,明確學習本課的重點及內容。

3.讀課文(定條件的由男女生結合,兩人一組,每節詩由男讀1—2行,女讀3—4行,用磁帶錄上音待評)

(二)課堂教學(以讀帶講)

l.導入

新課(可借鑒吳玉章同志1961年 6月11日為《革命烈士詩抄》題詞「言炳丹青,德配天地,功昭日月,行作楷模」引入)

2.板書課題,配樂,范讀全文(放錄音磁帶或教師朗讀。要求學生標出詩中對比句)

3.抽讀課文並正音:臧(z1ng)摔(shu1i)

(老師對朗讀速度、節奏、語調的諷刺與贊頌,情感的愛與憎予以指導)

4.預習檢測

(l)放兩組錄音作業,第一盤放1—4節,第二盤放—一7節,同學評。

(2)填空

a.《有的人》是作者在新中國成立後,為____,懷著的情感而寫的。

(紀念魯迅逝世13周年,對魯迅先生崇敬)

b.題目不直接寫作「紀念魯迅」,而叫做《有的人》,其理由是____

(課題更含蓄,便於對比突出主題,將魯迅精神加以提煉、引伸,讓讀者獲得深刻的教益。)

C.用詩句填空。「有的人」在詩中一指____的人,一指的人。你喜____歡一種人。魯迅屬於____一種人。

(最佳選擇是第二節中的2、4行。)

d.「紀念魯迅有感」中的「有」是意思,「感」是____的意思。詩中表達感慨用的表達方式是(引起、感受、感慨,議論)

e.通篇採用手法,褒貶鮮明,但重在____。作者從魯迅生前____,故後____這兩點來表現他的偉大。

(對比,贊頌,為人民奮斗犧牲而從不想到個人,人民熱烈紀念他)

5.閱讀研討

(1)限時默讀。找出:哪些詩句寫出了詩人對魯迅的紀念?(讀每節詩的後兩行)

(2)同桌互相聽讀。(針對以上問題互議,互談)

(3)表情朗讀。一人領全班合,齊讀上面板書的有關內容。(注意激發頌揚情感)

問:

①為什麼說有的人死了還活著?

②誰以「野草」自比?有何含義?「地火」又指什麼?「等著地下的火燒」表現出一種什麼精神?

③怎樣理解「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到處是青青的野草」?

④上面已經寫出了對魯迅的紀念,如果就以此成篇行嗎?

(4)個別讀。(帶著下列問題)讀每一節詩的前兩行。

問;①詩中給我們刻畫了另一類鮮明的形象,與前一種人有強烈的反差,這叫什麼寫法?其作用是什麼?

②這首詩從哪幾方面把兩種人進行了對比?詩的2—4節同5—7節在內容上是怎樣呼應的?

(學生搶答,教師歸納)

(5)讓男生(或女生)帶著譏諷、詛咒的語調朗讀以上 有關詩行。

(6)精讀2—4節,再次體會對比的作用。

問。

1.你怎樣理解活著的人已經死了這一句中的「活」和「死」字?它指現實生活中的哪些人?

2.為什麼說「把名字刻入石頭的,名字比屍首爛得更早」?

3.(展開聯想)請聯系中國近(現)代史,舉一例說明「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的人」下場如何?

再舉一例說明「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的活著的人」得到人民怎樣的擁戴和回報?

(7)背誦全詩。參看板書。

6.揣摩運用

(l)處理課堂練習第五題。

(2)第八題與第四題比較練習。

(3)第七題在課前或課後閱讀體會。不作講解。

3. 教案設計意圖怎麼寫

教案設計意圖按照以下四點進行設計:

第一,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專為教學屬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

第二,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

第三,教學設計是以系統方法為指導。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

第四,教學設計是提高學習者獲得知識、技能的效率和興趣的技術過程。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4. 有的人教案我要急啊

【教學目的】

1.領會作者對魯迅先生崇敬、懷念的思想感情。

2.學習對比寫法。

3.了解詩中的議論,認識詩歌哲理性的深刻內涵。

【教學重點、難點】對比寫法,詩中議論的作用。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指導:

1.摘錄臧克家《關於短詩〈右肘人〉》:

在舊社會里,我們看慣了這樣的事情:大至官僚,小到鄉紳,殘害壓迫人民,壞事做絕,罪孽深重,卻妄想「流芳百世」,到處豎起「澤被鄉梓」「德高望重」一類的「功德」碑,把自己升為萬古不朽的「偉人」。

《有的人》寫於……抒發自己由紀念魯迅所引起的無限感慨。(見教師教學用書P33)

2.看「學習重點」「預習提示」,明確學習本課的重點及內容。

3.讀課文(定條件的由男女生結合,兩人一組,每節詩由男讀1—2行,女讀3—4行,用磁帶錄上音待評)

(二)課堂教學(以讀帶講)

l.導入

新課(可借鑒吳玉章同志1961年 6月11日為《革命烈士詩抄》題詞「言炳丹青,德配天地,功昭日月,行作楷模」引入)

2.板書課題,配樂,范讀全文(放錄音磁帶或教師朗讀。要求學生標出詩中對比句)

3.抽讀課文並正音:臧(z1ng)摔(shu1i)

(老師對朗讀速度、節奏、語調的諷刺與贊頌,情感的愛與憎予以指導)

4.預習檢測

(l)放兩組錄音作業,第一盤放1—4節,第二盤放—一7節,同學評。

(2)填空

a.《有的人》是作者在新中國成立後,為____,懷著的情感而寫的。

(紀念魯迅逝世13周年,對魯迅先生崇敬)

b.題目不直接寫作「紀念魯迅」,而叫做《有的人》,其理由是____

(課題更含蓄,便於對比突出主題,將魯迅精神加以提煉、引伸,讓讀者獲得深刻的教益。)

C.用詩句填空。「有的人」在詩中一指____的人,一指的人。你喜____歡一種人。魯迅屬於____一種人。

(最佳選擇是第二節中的2、4行。)

d.「紀念魯迅有感」中的「有」是意思,「感」是____的意思。詩中表達感慨用的表達方式是(引起、感受、感慨,議論)

e.通篇採用手法,褒貶鮮明,但重在____。作者從魯迅生前____,故後____這兩點來表現他的偉大。

(對比,贊頌,為人民奮斗犧牲而從不想到個人,人民熱烈紀念他)

5.閱讀研討

(1)限時默讀。找出:哪些詩句寫出了詩人對魯迅的紀念?(讀每節詩的後兩行)

(2)同桌互相聽讀。(針對以上問題互議,互談)

(3)表情朗讀。一人領全班合,齊讀上面板書的有關內容。(注意激發頌揚情感)

問:

①為什麼說有的人死了還活著?

②誰以「野草」自比?有何含義?「地火」又指什麼?「等著地下的火燒」表現出一種什麼精神?

③怎樣理解「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到處是青青的野草」?

④上面已經寫出了對魯迅的紀念,如果就以此成篇行嗎?

(4)個別讀。(帶著下列問題)讀每一節詩的前兩行。

問;①詩中給我們刻畫了另一類鮮明的形象,與前一種人有強烈的反差,這叫什麼寫法?其作用是什麼?

②這首詩從哪幾方面把兩種人進行了對比?詩的2—4節同5—7節在內容上是怎樣呼應的?

(學生搶答,教師歸納)

(5)讓男生(或女生)帶著譏諷、詛咒的語調朗讀以上 有關詩行。

(6)精讀2—4節,再次體會對比的作用。

問。

1.你怎樣理解活著的人已經死了這一句中的「活」和「死」字?它指現實生活中的哪些人?

2.為什麼說「把名字刻入石頭的,名字比屍首爛得更早」?

3.(展開聯想)請聯系中國近(現)代史,舉一例說明「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的人」下場如何?

再舉一例說明「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的活著的人」得到人民怎樣的擁戴和回報?

(7)背誦全詩。參看板書。

6.揣摩運用

(l)處理課堂練習第五題。

(2)第八題與第四題比較練習。

(3)第七題在課前或課後閱讀體會。不作講解。

5. 巜有的人 教學設計

1、解答:

《有的人》是當代詩人臧(zāng)克家為紀念魯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寫的一首抒情意的詩。所以副標題是「紀念魯迅有感」。詩歌通過兩種人的對照,對「俯首甘為孺子牛」的人傾注了無限深情,表達了崇高的敬意;而對高踞人民頭上的人,則無情地揭露,表現出滿腔的憤懣。詩歌的獨特之處在於表現了具有哲理意義的主題:人是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著而活。

2、原詩:

有的人
——紀念魯迅有感
臧克家

有的人活著
他已經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還活著。
有的人
騎在人民頭上:「呵,我多偉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
有的人
情願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
有的人
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
騎在人民頭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給人民作牛馬的
人民永遠記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頭的
名字比屍首爛得更早;
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
到處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場可以看到;
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著的人,
群眾把他抬舉得很高,很高。
——1949年11月1日於北京臧克家

3、作者簡介:

臧克家(1905年10月8日 - 2004年2月5日),山東諸城人;傑出詩人,著名作家、編輯家,忠誠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同盟盟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三屆代表,全國政協第五、六、七、八屆委員,第七、八屆常務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第一、二屆理事,第三屆理事、顧問,第四屆顧問,第五、六屆名譽副主席,中國文聯第三、四屆委員,第六、七屆榮譽委員,中國詩歌學會會長,2004年2月5日在北京逝世。

閱讀全文

與20有的人教學設計意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