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門將站位這個數據重要麼
當然有用,gk數據首先考慮站位和撲救。站位大於撲救大於反應。舉個現實的例專子,布馮屬很少有精彩的撲救,但是很穩,他的站位很好,對於球路有很好的把握;而像褲襪這種一直有神撲救,撲救能力極強,彌補了站位不足。
2. 守門員站位
首先說選位,正復確的是站在對方射門制點與兩球門柱的角平分線上,如果個子較高適當靠前,個子較矮的就自己把握好了,防止吊門和盡量能完成對遠端的封堵;其次說平常的站位,最好是和中後衛保持在15米的距離(後衛壓得太靠前就不要跟上去了),這樣能及時的指揮後防隊員和後衛被突破後能第一時間沖到前鋒身前完成封堵。至於你說的出擊和後撤就看你對自己的速度把握了,一般是你能比對方前鋒能先處理球就及時出擊破壞,如果對方前鋒在你之前先拿球就應當適當後撤完成我說的選位,後撤的時候不要躬身,應當盡量把身體展開給對方壓力!關於出擊還有點我個人經驗就是把靠後的腳盡量拖地,可以有效防止對方突然打遠端時完成第一步撲救。
3. 守門員 站位靠前
如果你注意的話,很多時候你會發現,調門的球,一般都是守門員和對方前鋒之間沒有後衛或者是後衛很少,所以這種時候門將出擊會很打程度上減小前鋒的射門角度。而且也會對前鋒心裡照成一種壓力。
4. 門將站位提問
觸球規定:
守門員不可以在大禁區外用手接球。而且守門員的身體不論在禁區內還是禁區外,只要球的范圍在禁區內就可以用手接,空中也算,只要在禁區內就可以。但就算你人在禁區內,球在空中但仍在禁區外你也不可以伸手去碰,否則就是犯規。而且守門員身體完全出底線時,只要球還在線內用手拿住也是正常球。完全取決於球的位置,足球規則和籃球不同,足球在禁區線開始空中也有那條線的限制,所以只要球在線內就可以。另外守門員不能用手接本方隊員拋出的界外球,也不可以用手去接本方隊員用腳故意的回傳球,不論是低平球還是高球,哪怕是在對方半場直接大腳踢回一個高的回傳球也不可以用手去接,這是明顯的回傳守門員的球,如果目標是守門員就不可以用手。如果前面隊員是大腳或低平回傳給自己的後衛,由於後衛的失誤而造成漏球而不是故意漏球的,可以用手接,因為中間有間接,用腳把球接下後再用手抱也是不允許的。本方隊員用大腿以上部位的回傳球則都可以用手去接。
另外守門員用手接到球後(不論是本方回傳還是對方的傳球或射門),如果守門員把球放在地上的話,就不可以再次拿起,一定要用腳踢出去,不論多危險也不可以再拿起,否則也要算犯規而判罰禁區內間接任意球。
守門員技術是指守門員運用身體的合理部位所採用的有效動作方法,或接球後所做的有助於本隊進攻的動作方法。守門員技術與其他足球技術相比較為特殊,守門員技術動作大部分是通過手來完成的。
常用戰術:
選位
對方射門時,守門員一般應站在射門點與兩門柱形成角的平分線上,當對方運球逼近或近射時,守門員應及時出擊前迎,以便縮小射門角度或撲腳下球。當對方遠射時,可適當靠前站,但要防備對方吊射。當球推進到中前場時,守門員可前移到點球點附近。在保證及時回位的情況下盡量擴大活動范圍。
准備姿勢
兩腳左右分開與肩同寬,兩膝彎曲,腳跟稍提起,身體重心放在兩腳掌上,上體稍前傾。
移動
為了更好的截獲和接住對方傳球和射門,守門員必須根據球和人的位置變化而隨時調整 自己的位置。向左右移動式,一般採用側滑步或交叉步兩種步伐。側滑步:向左(右)側滑步時,先用右(左)向右(左)用力蹬地,同時左(右)腳稍離地面向左(右)滑步,右(左)腳快速跟上,並立即成准備姿勢,眼睛注視來球。交叉步:向左(右)側做交叉步時,身體先向左(右)側傾斜,同時右(左)腳向右(左)用力蹬地,並快速向左(右)前方跨出一步,成交叉步,接著左(右)腳向左(右)側移動,並蹬地躍出。
接球
1.接地滾球:有直腿式和單腿跪撐式兩種方法。直腿式接球時,兩腿直膝自然並立,上體前屈,兩臂自然下垂並肘,兩手小指靠近,掌心 向前。在手指觸球的剎那,隨球後引並屈肘,屈腕,將球包於胸前。單腿跪撐接球時,身體正對來球,兩腳左右開立,一腿屈膝,另一腿內轉跪撐,膝關節接近地面並靠近屈膝的腳跟,兩手隨球後撤並屈肘,屈腕將球抱於胸前。
2.平接直球:平直球又分為低於胸部和齊胸高的兩種。接低於胸部的平直球時,首先移動使身體正對來球,兩腳左右開立,上體稍前傾,兩臂並肘前伸,兩手小指相靠,手掌對球。當手觸球的一剎那,兩臂隨球後撤並屈肘,順勢將球抱於胸前。接齊胸高的平直球時,先移動使身體正對來球,兩腳左右開立,兩臂屈肘手指向上,手指微屈,手掌對球,兩拇指相靠。當手觸球的剎那,手指,手腕適當用力,隨球順勢屈臂後撤,轉腕將球抱於胸前。
3.接高球:先判斷球的運行軌跡,確定接球點,迅速移動並起跳,兩臂上伸迎球,手掌對球,手指自然分開,兩手拇指相對成"八"字型.當手觸球的剎那,手指,手腕適當用力將球接住,並順勢屈肘,下引,轉腕將球抱於胸前.
撲球
1.撲兩側的低球:撲接左側低球時,右腳迅速蹬地,左腿屈膝向左側跨出一步,身體向左側傾倒,左腳著地後,隨之小腿,大腿,臀部,上體和手臂的外側依次著地,同時兩臂向球伸出,左手掌心正對來球,右手在左手前側上方,兩拇指靠近,手腕稍向里彎,觸球後把球收回胸前,然後站起。
2.魚躍撲地滾球:撲球時,屈膝降低重心,在身體向撲球方向側倒的同時,同側腳用力蹬地躍出,空中展體,兩臂向球伸出,兩拇指相對,手掌對球。手觸球時,手指和手腕用力,以屈肘, 扣腕的連續動作將球抱於胸前,同時屈膝團身。落地時以兩手按球,前臂,肘,肩部,上體側面,臀部,大腿,小腿依次著地。
3.撲接側面平高球:身體重心移向靠近來球一側的腳上,該腳用力蹬地向側面躍出,身體展開,兩臂向球伸出,兩拇指靠近,手指自然張開,手掌對球。當手觸到球時,以扣腕動作將球接住。落地時,兩手按球,前臂,肘,肩部,上體側面和下肢依次著地,同時屈肘,轉腕將球抱於胸前,並屈膝團身。
4.撲接腳下球:當對方帶球逼近球門或近門處接球准備射門時,守門員應果斷前迎,縮小對方射門角度。守門員在對方運控球時腳剛推撥球後,立即出擊撲腳下球。撲球時兩腿彎曲,重心降低,上體前傾,後腳用力蹬地,前腳屈膝向前跨出,使身體向側或側前傾倒,兩臂向球伸出,兩手靠近,手指自然分開接球。身體側面著地,並屈腿團身,將球抱在胸前.
拳擊球
當門前出現高空球,並有對方隊員爭頂時,守門員為了避免接球脫手,可採用拳擊球.一般可分為單拳擊球和雙拳擊球兩種方法. 單拳擊球時,先判斷球的運行路線並確定擊球點,助跑單腳起跳,屈肘握拳於肩前,擊球前的剎那,快速出拳,以拳面擊球. 雙拳擊球時,判斷來球並起跳,兩臂屈肘握拳於胸前,兩拳靠攏,拳心相對.在起跳近最高觸球點的一剎那,兩拳同時快速出擊,以雙拳拳面將球擊出.該動作接觸球面積較大,准確性高,擊球有力,多用於正面球或高空球.
托球
托球是對付來球弧度較大且近球門橫梁或力量大,角度刁的射門,守門員接球把握不大或無法直接接到球時運用.起跳展體成弓背,單臂快速伸出,掌心向球,用手掌前部和手指用力向後上方或側面托球,使球越過橫梁或門柱.
擲球
守門員接球後,為了爭奪時間組織反擊,常用手把球擲給同隊隊員.擲球動作快,便於改變方向,能較准確的控制球的落點。單手肩上擲球時,兩腳前後屈膝開立,單手持球與肩上,身體側轉。利用後腳蹬地,轉體,揮臂,甩腕的力量將球擲出. 單手低手擲球時,兩腳前後屈膝開立,單手持球於體側.擲球時,持球手臂後擺,身體隨之側轉成側前屈,重心移到後腳上,利用後腳蹬地和揮臂,甩腕,手指撥球的力量向前擲出地滾球. 側身勾手擲球時,兩腳前後開立,身體側對出球方向,單手持球後引.同時重心隨之移至前腳.當持球手臂由後經體側沿弧線擺至肩上時,手腕和手指用力將球擲出,擲球手臂繼續前擺,上體前傾,後腳向前邁出,以保持身體平衡.勾手擲球是擲球中力量最大的一種方法.
拋踢球
是守門員把球直接傳給距離較遠的同隊隊員的技術動作.拋踢球又分題自拋的下落空中球和踢自拋的反彈球兩種方法.拋踢球的動作與腳背正面踢球基本相同,但要恰到好處,球向前上方飛出,保證其遠度。
5. 門將如何准確站位
一般來說進攻過程中 守門員同樣需要向前壓上 但極限常理來說是大禁區線內內。防守過程中容 守門員在有隊員防守的情況下 要看好大門 也就是回收。如果沒有防守隊員進攻隊員已經朝球門死跑過來 必須馬上上前封堵 縮小對方的射門角度。
6. 門將的防守站位和反應哪個更重要
拜仁的守門員諾伊爾的表現是近幾年幾支豪門球隊中不錯的! 好的門將,撲救內能力容,反應能力都是很關鍵的。然後還要有一腳好的大腳開球能力。往往這樣能造成很多防守反擊的機會。然後好的門將,在防守站位方面必須要有很強的能力,比如對方角球的時候,門將的站位是至關重要的。很多時候,因為門將的站位不好,導致對方會利用角球,或者是邊路傳中這樣的套路來進行破門。
7. 門將的GK防守站位數值有用么
門將的GK防守站位數抄值非常有用。
防守站位的意思就是:防守球員保持自己處於優勢防守位置的能力。對門將而言局勢反映其尋找正確封堵位置的能力。也就是說,面對單刀防守,定位球防守等這數值就顯得尤為重要。
防守站位數值高低是決定一名門將好壞的重要因素,如果你想找一個好的門將,最好找一名防守站位數值高的門將,因為即便門將的技術屬性不高,好的防守站位也能補回很多。例如德赫亞就是靠技術反應,當技術反應隨著年齡下滑,好的防守站位就體現出來了,例如布馮。
8. 罰點球時門將站位有什麼規定
可以偏離中間,但是不能站在球門線以外,在罰球隊員腳觸球前雙腳不得移動。一般情況守門員為了增加自己的控制面積,是站在球門中間的罰球線上。
9. 足球站位
中前衛(CMF):主要負責球隊中場的平衡,或參與進攻,或協助防守,其活動區域是以球場中圈為中心半徑為5-6米左右附近,確保球隊後中前場的連貫性;
前腰(AMF):球隊組織進攻的核心位置,主要是組織進攻,很少回來參與防守,同時還要打亂對方的防守線,及時為其它隊友創造機會,以保證球隊攻擊能力的源源不斷;
邊前衛(LMF/RMF):負責球隊中場左右各一邊的防守,同時在進攻的時候穿插到對方兩邊底線進行傳中,製造高空的威脅.防守時退回本方底線禁區區域外側,以防對方突擊,擔當這個位置的球員一般都要有足夠的體力,對抗力和沖擊力;
邊鋒(LWF/RWF):游戈在對方禁區底線外側,為中鋒類球員做球,必要的情況下可以自己發動攻擊;同時還協助邊衛的突破.一般這種位置很少用得上場.
後腰(DMF):主要負責本方半場內的防守工作,一般不做積極參與進攻,只是在爭搶定位球的情況下才參與進攻,與中前衛不同的是:後腰主要是以防守為主,活動區域不定,協同後衛把守防線;
影前鋒(SS):前鋒的一種,一般主要活動在大禁區區域附近,藏在別人身後,尋找機會來進行突擊;
中後衛(CB/WB/SB):主要職責防守,活動區域不大,不參與進攻,屬於老實本份的位置;
邊後衛(LB/RB):防守球隊禁區處側,一有機會參與進攻,在邊後衛沖上去時邊前衛回防,在邊前衛沖底時邊後衛補位,互相協調,確保球隊邊路的安全;
清道夫(CWP):以防守為天職,活動區域范圍大,跑動面積廣,哪兒有凶險就在哪兒出現.不過,到現在的足球來說,這種位置已經不像過去那麼流行了,大多數球隊都採用四後衛的排陣,哪怕是三後衛的排陣也會被安排雙後腰來保護的;
中鋒(CF);進攻的中心,經常活動在對方禁區內,可以被允許不參與回防,球隊所有的攻擊都以中鋒為重點,而中鋒可以有球進攻時直攻對方大門,也可以為其他攻擊點做球,而在無球運動時中鋒則吸引對方防守注意力,為身後的隊友創造進攻機會;
前鋒(FW);基礎前鋒,不用多說,就是進球機器。
即 前場=中鋒(CF)+邊鋒(LWF/RWF)+前鋒(FW)
中前場=前腰(AMF)+影前鋒(SS)
中場=邊前衛(LMF/RMF)+中衛(CMF)+後腰(DMF)
後場=中後衛(CB)+邊後衛(LB/RB)+清道夫(CWP)+後衛(DF)
10. 關於足球踢任意球門將的站位.
由於近角距離罰球點近,如果對方球員直接抽射的話,會比較難防守,因此內一般都會安排球員在這個容位置站人牆。這時候守門員自然要站到人牆沒有擋住的一側進行防守,因為即使球繞過人牆,速度也相對較慢,守門員可以進行撲救,而如果守門員仍然去守人牆擋住的位置的話,人牆未擋住的部分就會很容易進球——其實你如果守過門並且防守過至少現在中甲水平的射門,就知道了,沒人牆作為一個好球員,在禁區線上射球的威脅和點球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