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北京立交橋的教學設計

北京立交橋的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0-12-23 08:38:09

① 課文北京立交橋中的比喻句

是不是這篇課文啊?

久居北京的老城牆附近,孩提時曾跟小夥伴們一次次踏過那顫巍巍的、透過橋板縫就可窺見濁流的護城河橋,到離城牆不遠的亂墳崗子或農家柴草堆去捉蛐蛐兒。也曾遇到難得的機會坐上昆明湖的小船,穿過那漢白玉砌成的玉帶橋。頭一次見到著名的盧溝橋的時候,我簡直驚呆了,在寬闊的長長的橋面上歡叫著來回奔跑,一時顧不上去數那橋欄上據說永遠數不清的石獅。
生活教我認識了橋:與水形影不離的過河的建築。那會兒做夢也沒夢見過陸地橋、路上橋。
1974年,復興門立體交叉橋,一種我從沒有見過的陸地橋,闖入了我們的生活。強烈的好奇心,促使我特意跑去一睹它的豐姿。啊,壯麗,雄偉!雙層橋面,落差間隔達5.5米;上層橋面,東來西往的車輛任意賓士;下層橋面,南去北走的車輛暢通無阻;四條匝道把上下兩層橋面巧妙地聯接在一起,形成了一幅錯落相連並行不悖的交通網。
在橋上憑欄下望,忽然意識到:舊日的橋的概念似該修正了。眼前這橋,不就同水、同河脫離關系了嗎?
1978年,京華大地上又出現了第二座橫跨車流人流的橋—阜成門立體交叉橋。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後香。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在昭蘇萬物的春風里,一座又一座立交橋,猶如雨後春筍。
1979年9月28日,建國門立交橋竣工通車;1980年8月20日,東直門立交橋竣工通車;同年9月20日;東四北十條立交橋竣工通車;翌日,德勝門立交橋建成;9月30日,安定門立交橋建成;12月22日,當時全國最大的立交橋—西直門立交橋建成。
一座一座,長虹飛架。去年一年,全市就建成大型立交橋13座。1984年建成的三元橋,佔地26公頃,含三條幹道、三座鋼筋混凝土橋、五座棧橋、八條地下人行通路,規模不能不說是宏大了,全部工期只用九個半月。外國一些專家都感嘆:「即使在發達國家,這種建設速度也不多見。」
十年間,長虹飛架遍京華。目前全市大型公路立交橋、公路鐵路立交橋已達61座。
你去看吧,駐足那一道道長虹之畔,徜徉於橋區的草坪園景之中,你會發現,它們各有各的造型,各有各的姿態。
建國門立交橋是苜蓿葉式,宛如一片巨大的苜蓿葉。碧綠的草坪、連片的鮮花簇擁著它,猶如一個巨大的花籃,輕托著搭在上面的十字飄帶。從低處仰望大橋,四周的高層建築似乎也矮了幾分。
西直門立交橋與建國門橋風格迥異。頂層機動車車道是圓形轉盤;中層非機動車道是橢圓形轉盤。整個空腹轉盤橋外徑東西長140米,南北長95米,比工人體育場的足球場面積還要大。凌空鳥瞰,有人說它猶如滿月,有人說它好似盤龍。
矗立在京都東大門的三元橋,又別具風格,開闊、舒展、豁亮。盡管三環路、機場路、京順路三路在這里交匯,但它卻沒有偏重往立體發展,而是向寬廣鋪開,路向八方放射,橋向八方伸展,氣勢宏大。橋開闊舒展,綠化設施也開闊舒展,總面積達7.5公頃。布置成圓形、矩形等幾何圖形的四座街心公園里,栽有松柏,植有鮮花,立著雕塑,置著座椅,儼然一座立體公園。
坐落天壇東路與南外二環、南護城河交匯處的玉蜓橋,更加壯美。它是橋群組成的。八座跨河橋,六座匝道橋,四座通道橋,三座鐵路箱涵,組成一個龐大的橋的系統,建橋總面積是三元橋的兩倍多。造型別致,一座座橋,組成一隻巨大的振翅欲飛的蜻蜓,彷彿是刻意創作的超大型藝術雕塑。橋下靜靜的流水,橋區棵棵綠蔭晃動的國槐、白楊,片片流翠的草坪,團團奼紫嫣紅的月季,構成一幅巨大的工筆畫「玉蜓圖」。
一座一座說不盡。每座都是一件藝術品,一幅立體的畫,一首無字的詩,給首都增添了不盡的景觀。
不少人還清晰地記得,當這道道飛虹不曾出現在京華大地時,在這些平交路口,早晚行車高峰時那一鍋沸粥般的情景:汽車,組成長蛇陣,像邁不開步的老嫗,一步一步挪;嘀嘀嘀響個不停的喇叭聲,嘟嘟嘟冒個沒完的汽車尾氣,使人本來就焦煩的心更添幾分焦煩;愈聚愈洶涌的自行車流,就像沖破堤壩的洪水,漫溢到路口的每塊空間。那會兒,飛遍京城的汽車司機,在這些地方指揮交通的民警,天天乘公共汽車經過這些路口的乘客,誰沒有過一兩段痛苦的歷程,誰沒目睹過那不大不小、令人哭笑不得的場面?疏浚一次堵塞,有時竟長達幾個小時;被長久地困在車上,人往往憋不住尿;在牛王廟路口,一個指揮交通的民警,竟在混亂中的車輪下殉職。
這種路口堵塞現象人們給起了個生動的名字:「動脈栓塞」。'
立交橋改變了這一切。長虹飛架之處,昔日的交通堵塞長蛇陣不見了,紅綠燈偃旗息鼓了,人流、汽車流、自行車流自成體系,互不幹擾,「大道通天,各走一邊」,縱情地行,痛快地跑,何等地順暢、愜意!
路—都市大動脈;立交橋—動脈栓塞通。豈止是動脈栓塞通呢,人們還說它是:
—跨越時間的橋。
—節油養車的橋。
—保障安全的橋。
如果是的話
比喻句是:
1、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在昭蘇萬物的春風里,一座又一座立交橋,猶如雨後春筍。
2、建國門立交橋是苜蓿葉式,宛如一片巨大的苜蓿葉。碧綠的草坪、連片的鮮花簇擁著它,猶如一個巨大的花籃,輕托著搭在上面的十字飄帶。
3、凌空鳥瞰,有人說它猶如滿月,有人說它好似盤龍。
4、造型別致,一座座橋,組成一隻巨大的振翅欲飛的蜻蜓,彷彿是刻意創作的超大型藝術雕塑。
5、橋下靜靜的流水,橋區棵棵綠蔭晃動的國槐、白楊,片片流翠的草坪,團團奼紫嫣紅的月季,構成一幅巨大的工筆畫「玉蜓圖」。
6、一座一座說不盡。每座都是一件藝術品,一幅立體的畫,一首無字的詩,給首都增添了不盡的景觀。

② 閱讀《北京立交橋》及答案

1、建國門立交橋:苜蓿葉式,猶如一個巨大的花籃,輕托著十字飄帶。西直門立交橋內:頂層機動車道容是圓形轉盤,中層非機動車道是橢圓形轉盤。如滿月,似盤龍。三元橋:開闊、舒展、豁亮。
2、不能去掉。這只是仰望大橋給人的感覺,四周的高層建築並沒有矮,如果去掉,就不符合事實了。
3、橋開闊舒展,綠化設施也開闊舒展 矗立在京都東大門的三元橋,又別具風格,開闊、舒展、豁亮
4、比喻 排比 總結上文,表達作者的贊美之情

③ 以前小學語文課本上學的 (北京立交橋)在北京現在的什麼地方

在北京

④ 非常安靜,北京立交橋,辛勤的耕耘,色彩繽紛,分別為什麼短語

非常安靜,北京立交橋辛勤的耕耘,色彩繽紛,為什分別為什麼短語辛勤的耕耘,他們這是有一個是一個名詞,還有一個是呃逆人的寫法

⑤ 求《北京立交橋》課文全文、出自何課本以及出版社

初中語文第三冊
人民教育出版社

⑥ 《北京立交橋》的全文

是不是這個阿,我費了好大勁才找到的,多加分阿
久居北京的老城牆附近,孩提時曾跟小夥伴們一次次踏過那顫巍巍的、透過橋板縫就可窺見濁流的護城河橋,到離城牆不遠的亂墳崗子或農家柴草堆去捉蛐蛐兒。也曾遇到難得的機會坐上昆明湖的小船,穿過那漢白玉砌成的玉帶橋。頭一次見到著名的盧溝橋的時候,我簡直驚呆了,在寬闊的長長的橋面上歡叫著來回奔跑,一時顧不上去數那橋欄上據說永遠數不清的石獅。
生活教我認識了橋:與水形影不離的過河的建築。那會兒做夢也沒夢見過陸地橋、路上橋。
1974年,復興門立體交叉橋,一種我從沒有見過的陸地橋,闖入了我們的生活。強烈的好奇心,促使我特意跑去一睹它的豐姿。啊,壯麗,雄偉!雙層橋面,落差間隔達5.5米;上層橋面,東來西往的車輛任意賓士;下層橋面,南去北走的車輛暢通無阻;四條匝道把上下兩層橋面巧妙地聯接在一起,形成了一幅錯落相連並行不悖的交通網。
在橋上憑欄下望,忽然意識到:舊日的橋的概念似該修正了。眼前這橋,不就同水、同河脫離關系了嗎?
1978年,京華大地上又出現了第二座橫跨車流人流的橋—阜成門立體交叉橋。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後香。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在昭蘇萬物的春風里,一座又一座立交橋,猶如雨後春筍。
1979年9月28日,建國門立交橋竣工通車;1980年8月20日,東直門立交橋竣工通車;同年9月20日;東四北十條立交橋竣工通車;翌日,德勝門立交橋建成;9月30日,安定門立交橋建成;12月22日,當時全國最大的立交橋—西直門立交橋建成。
一座一座,長虹飛架。去年一年,全市就建成大型立交橋13座。1984年建成的三元橋,佔地26公頃,含三條幹道、三座鋼筋混凝土橋、五座棧橋、八條地下人行通路,規模不能不說是宏大了,全部工期只用九個半月。外國一些專家都感嘆:「即使在發達國家,這種建設速度也不多見。」
十年間,長虹飛架遍京華。目前全市大型公路立交橋、公路鐵路立交橋已達61座。
你去看吧,駐足那一道道長虹之畔,徜徉於橋區的草坪園景之中,你會發現,它們各有各的造型,各有各的姿態。
建國門立交橋是苜蓿葉式,宛如一片巨大的苜蓿葉。碧綠的草坪、連片的鮮花簇擁著它,猶如一個巨大的花籃,輕托著搭在上面的十字飄帶。從低處仰望大橋,四周的高層建築似乎也矮了幾分。
西直門立交橋與建國門橋風格迥異。頂層機動車車道是圓形轉盤;中層非機動車道是橢圓形轉盤。整個空腹轉盤橋外徑東西長140米,南北長95米,比工人體育場的足球場面積還要大。凌空鳥瞰,有人說它猶如滿月,有人說它好似盤龍。
矗立在京都東大門的三元橋,又別具風格,開闊、舒展、豁亮。盡管三環路、機場路、京順路三路在這里交匯,但它卻沒有偏重往立體發展,而是向寬廣鋪開,路向八方放射,橋向八方伸展,氣勢宏大。橋開闊舒展,綠化設施也開闊舒展,總面積達7.5公頃。布置成圓形、矩形等幾何圖形的四座街心公園里,栽有松柏,植有鮮花,立著雕塑,置著座椅,儼然一座立體公園。
坐落天壇東路與南外二環、南護城河交匯處的玉蜓橋,更加壯美。它是橋群組成的。八座跨河橋,六座匝道橋,四座通道橋,三座鐵路箱涵,組成一個龐大的橋的系統,建橋總面積是三元橋的兩倍多。造型別致,一座座橋,組成一隻巨大的振翅欲飛的蜻蜓,彷彿是刻意創作的超大型藝術雕塑。橋下靜靜的流水,橋區棵棵綠蔭晃動的國槐、白楊,片片流翠的草坪,團團奼紫嫣紅的月季,構成一幅巨大的工筆畫「玉蜓圖」。
一座一座說不盡。每座都是一件藝術品,一幅立體的畫,一首無字的詩,給首都增添了不盡的景觀。
不少人還清晰地記得,當這道道飛虹不曾出現在京華大地時,在這些平交路口,早晚行車高峰時那一鍋沸粥般的情景:汽車,組成長蛇陣,像邁不開步的老嫗,一步一步挪;嘀嘀嘀響個不停的喇叭聲,嘟嘟嘟冒個沒完的汽車尾氣,使人本來就焦煩的心更添幾分焦煩;愈聚愈洶涌的自行車流,就像沖破堤壩的洪水,漫溢到路口的每塊空間。那會兒,飛遍京城的汽車司機,在這些地方指揮交通的民警,天天乘公共汽車經過這些路口的乘客,誰沒有過一兩段痛苦的歷程,誰沒目睹過那不大不小、令人哭笑不得的場面?疏浚一次堵塞,有時竟長達幾個小時;被長久地困在車上,人往往憋不住尿;在牛王廟路口,一個指揮交通的民警,竟在混亂中的車輪下殉職。
這種路口堵塞現象人們給起了個生動的名字:「動脈栓塞」。'
立交橋改變了這一切。長虹飛架之處,昔日的交通堵塞長蛇陣不見了,紅綠燈偃旗息鼓了,人流、汽車流、自行車流自成體系,互不幹擾,「大道通天,各走一邊」,縱情地行,痛快地跑,何等地順暢、愜意!
路—都市大動脈;立交橋—動脈栓塞通。豈止是動脈栓塞通呢,人們還說它是:
—跨越時間的橋。
—節油養車的橋。
—保障安全的橋。

⑦ 北京版二年級語文閱讀教案

一、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
感受首都北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激發學生熱愛首都,熱愛北京的感情。
2、能力目標:
①、讓學生學會上網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方法,培養學生利用網路收集信息,處理信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幫助學習的能力。
②、通過人機交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③、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訓練學生的創新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認知目標:
①、學會本課11個生字和帶生字的新詞。
②、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教學內容及重點、難點分析
《北京》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中一篇寫景的游記。作者用生動的語言、准確的詞彙,為讀者介紹了首都北京的美景:北京是一座令人嚮往的城市,在那有庄嚴美麗的天安門;寬闊肅穆的天安門廣場;高大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又寬又長的柏油馬路和壯觀的立交橋,還有許多名勝古跡、高樓大廈和風景優美的公園。這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本課的二、三、四自然段,條理清晰,詳略分明地介紹了雄偉、庄嚴的天安門;現代化建築立交橋;名勝古跡、風景優美的公園和新建的高樓大廈。由於學生年齡小,大部分孩子從未到過北京,因此,理解課文的二、三、四自然段的內容,感受首都北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激發學生熱愛首都,熱愛北京的感情既是本課的重點,又是本課的難點。特別是課文的第四自然段,課文對所提到的名勝古跡、公園、新建的高樓大廈未做詳細介紹,因此,要全面地了解北京,對於孩子們來說有難度。為了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在引導學生扎扎實實地理解語言文字的同時,我採取的相應對策是充分運用國際互聯網、校園網中提供的豐富的教學資源,增加學生的表象積累,括寬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三、教學對象分析
首都北京對於在校學生,尤其是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幾乎都沒去過。絕大部分學生缺少對北京的直接感知,這就對課文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難度。但可喜的是,本班學生從一年級便開始接觸計算機,到了本學期已熟練地掌握了WORD基本操作及上網瀏覽、查詢資料等計算機操作技能。基於這一有利前提,在教學中採用教師提出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到http//bjkj網站中,瀏覽查尋相關資料;復制圖片摘抄文字;利用收集到的資料在word中製作電子板報;推選出一位導游向遊客解說景點的方法,讓學生主動積極獲取知識,讓其學會、會學,從真正意義上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
1、教學策略一
創設情景、激發情感。通過充分運用多媒體網路,讓學生更直觀、更准確地感受祖國首都北京的美,激發學生對北京的熱愛之情。當北京風景以及風俗民情真實地展現在學生眼前時,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使學生真實、生動、形象地感受北京的偉大、美麗,同時有助於學生理解文章中重點詞語。
2、教學策略二
提出任務、自主上網學習。在學生自讀課文後,提出學習任務:①從「天安門」、「立交橋」這兩個景點中,任選其中的一個,到http//bjkj這個網站中,瀏覽查尋相關資料;②復制圖片摘抄文字;③利用收集到的資料在word中,製作電子板報;④推選出一位導游向遊客解說你最喜歡的景點。
3、教學策略三
查詢信息,製作電子板報。在查詢信息階段,充分利用校園網中提供的豐富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在老師所提供的資源目錄和網站中自由、大膽地搜索查詢相關的資料。然後,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把校園網上收集到的資料按一定要求,分工合作,在word中製成一份電子簡報,並用自己的話把它介紹出來。學生在協作交流的過程中理解了課文內容,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4、教學策略四
展示、評價電子板報。在學生完成他們的電子板報製作後,組織全班同學對他們的作品進行評價。評價的目的是檢驗學生是否通過製作電子板報掌握了相關主題的學習內容,完成了意義建構。
這時,利用多媒體網路的廣播功能,向全體學生提供學生的典型案例,採用教師指導,學生參與的方法進行講評。在講評中主要從學生的口頭表達、電子板報中所涉及到的寫作方法、詞語的理解、獲取知識的途徑、方法等方面對學生的電子板報進行點評,這樣既體現了語文學科的特點,又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5、教學策略五
查詢資料,拓展延伸。為了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慾望,在課的最後,讓孩子再到網站中查尋北京還有哪些名勝古跡、公園和大廈。網站以圖文、影像相結合的形式為學生提供了有關北京的各種信息資源,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學習到了課文中無法獲得的知識。
五、教學媒體設計
媒體類型 媒體內容 何時作用 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
多媒體文本 天安門、立交橋 復習舊知 復習上節課的內容,為導入 新課做准備
多媒體文本 本節課學習任務 學習第2、3自然段 提出學習任務,讓學生帶著任務自主上網學習
HTML 有關北京的網站 學習第2、3、4
自然段 學生在網站中自由、大膽地搜索、查詢相關文字、影像、圖片資料。然後,根據課文內容把網上收集到的資料在word中製成一份電子簡報,讓學生在協作交流的過程中,理解課文內容。
多媒體網路 學生自主完成的電子板報 展示、評價
電子板報 在學生完成電子板報的製作後,利用多媒體網路的廣播功能,組織全班同學對他們的作品進行評價。評價的目的是檢驗學生是否通過製作電子板報掌握了相關主題的學習內容,完成了意義建構。
媒體播放器 抒情的鋼琴曲 配樂朗誦全文 在音樂的伴隨下,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首都北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首都,熱愛北京的感情。
六、教學過程 設計與分析◆
教學設計
一、復習導入 :
師:上節課,同學們和老師一塊兒初遊了北京,已經領略到了北京美麗的景色。下面,誰來說說我們主要游覽了哪些地方?
課件出示以下文本內容:天安門立交橋
二、自讀課文第2、3自然段:
1、師:作者是怎樣具體地描寫這兩個地方美麗的景色呢?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輕聲地讀課文的2、3自然段,找出你認為寫得最美的句子,有感情地把它多讀幾遍。
2、學生自讀課文,找出優美詞句,有感情地朗讀。
3、師:哪位小朋友願意把你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三、出示學習任務:
師:經過作者的這一番描寫,再加上小朋友有感情的朗讀,老師感到北京更美了。現在,北京已經成為了2008年奧運會的主辦城市,有更多的人想了解北京。你們願不願意當小導游把北京天安門和立交橋的景色介紹給他們呢?下面請小朋友們在這兩個景點當中任選一個,與自己的學習夥伴一塊合作,上網訪問http//bjkj這個網站,查找有關的資料,復制圖片、摘抄文字;然後把你收集到的資料在WORD當中製作成電子板報;最後推選出一名小導游把北京美麗的景色向遊客們描述出來。下面請你們找到自己的學習夥伴,開始上網學習吧!
課件出示以下文本內容:①上網瀏覽查尋相關資料,網址:http//bjkj;②復制圖片摘抄文字;③利用收集到的資料製作電子板報;④推選出一位導游向遊客解說。
四、查詢信息,製作電子板報:
1、學生尋找學習夥伴,根據教師提出的學習任務,開始上網查詢資料,在WORD中製作成電子板報。
(向學生提供教師自製的有關北京的網站)
2、小組推選小導游,在組內試說。
五、交流反饋:1、師:哪位小導游願意向大家介紹天安門的景色呢?
A、小導游根據製作的電子板報向遊客介紹。
B、對導游的解說進行評價。
C、組員補充。
D、相機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
2、師:除了美麗的天安門以外,北京的立交橋也非常漂亮,哪位導游願意來介紹一下北京的立交橋。
A、小導游根據製作的電子板報向遊客介紹。
B、對導游的解說進行評價。
C、組員補充。
D、相機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
多媒體網路對全班同學廣播典型的案例。
六、配樂朗讀:
1、師:北京的景色實在太美了,而小導游們精彩的講解更讓我們領略到了北京的無窮魅力。下面讓我們在音樂的伴隨下,再把課文的2、3自然段美美地讀一讀。
2、全班配樂朗讀。
媒體播放優美的鋼琴曲。
七、拓展延伸:
1、師:北京除了我們今天游覽的這兩個景點之外,還有很多高樓大廈、名勝古跡和風景優美的公園,你們想去看看嗎?那就請你們再到網站中去查詢有關的資料。
2、除了課文上介紹的內容外,你還從網站中了解到了什麼?(指名回答)
(向學生提供教師自製的有關北京的網站)
八、教師總結:
剛才小導游們在網站中,查詢到了很多有關北京高樓大廈、名勝古跡和公園的資料。下節課,我們再請小導游把你們在網站中看到的、聽到向遊客們介紹,好嗎?
設計思路及多媒體
應用分析
復習上節課的內容,為導入 新課做准備。

讓學生在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通過有感情地自讀課文,來體會北京的美。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從而激發學生的愛美情趣,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課文的慾望,為課文的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這一環節也就是所謂的「任務驅動」環節,教師把所要講授的內容隱含在任務中,其目的就是給學生一個確定的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讓學生根據電腦屏幕上出示的問題,有選擇性地學習課文內容,避免了盲目性。
任務的驅動讓學生進入了學習情景,在查詢信息階段,教師只是一個幫助者和指導者。在活動中,學生通過小組內的協作交流,把從網站上收集到的資料整合在一起,共同製作成電子板報。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也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通過小組內的解說,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充分的發展。
在這一環節中,充分運用多媒體網路傳輸、廣播的功能,向全體學生提供某組學生的典型案例。採用教師指導,學生參與的方法進行講評。在講評中主要從學生的口頭表達、電子板報中所涉及到的寫作方法如「對比、假設、擬人」、詞語的理解、獲取知識的途徑、方法等方面對學生的電子板報進行點評。評價的目的是檢驗學生是否通過製作電子板報掌握了相關主題的學習內容,完成了意義建構。
配樂有感情地朗讀,既能培養學生的語感,又使全體學生沉浸在北京美麗的景色當中,再次受到美的熏陶。
為了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慾望,在課的最後,讓孩子再到網站中查尋北京還有哪些名勝古跡、公園和大廈。網站以圖文、影像相結合的形式為學生提供了有關北京的各種信息資源,開闊了學生的視野。

⑧ 求北京立交橋的介紹

我只隨便說一說我所熟知的:
1、北京第一座立交橋(立體交叉橋)是復興門橋,修建於專1978年,分四個匝道屬,極大地緩解了西二環路與長安街的交通壓力

2、北京第一座三層立交橋是西直門立交橋,修建於1980年,上層和中層是環島,中間為中空,該立交橋緩解了西北二環的交通壓力,該橋已於2001年拆除,改建新橋,而新橋的效果遠遠不及80年的老橋,被稱為「世界上最難走的橋」

3、北京第一座大型立交橋是三元橋,修建於1984年,分為6個匝道,橫跨東三環路、香河園路、東外斜街,是去往機場、順義、密雲的交通要道

4、南二環路最大的立交橋是玉蜓橋,修建於1992年,橫跨北京南護城河、南二環路和天壇東側路

5、北京第一座連體立交橋是月壇北橋和月壇南橋,修建於1993年

6、北京大規模修建立交橋的時期有三個:第一個是在1992年,當時是西廂工程、東廂工程,也就是北京外城環路(外二環路)工程;第二個是在1996年左右,當時是三環路全立交改造;第三個是2001年-2005年,主要是四環路、五環路、六環路部分、西外大街等路段的全立交改造

⑨ 關於《北京立交橋》的片段短文

5.1978年,京華大地上又出現了第二座橫跨車流人流的橋—阜成門立體交叉橋。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後香。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在昭蘇萬物的春風里,一座又一座立交橋,猶如雨後春筍。

1.第一段的兩處加括弧語句對於寫北京巍峨雄偉的立交橋的作用是什麼?
2.本文是一篇通訊,是記敘文,但在以上所引的段落中也有說明性質的語段,請你找出來,說說它的作用

⑩ 《北京立交橋》閱讀題答案

1.文中「它們各有各的造型,各有各的姿態」的作用是(總領全文)
2.文中用「一片內巨大的苜蓿葉容」比喻立交橋,主要表現的是(C)
A.立交橋的規模 B.立交橋的裝飾
C.立交橋的造型 D.立交橋的結構
3.「一座一座說不盡」和「每座都是一件藝術品」分別說明了立交橋的什麼特點?
「一座一座說不盡」說明了立交橋姿態各不相同的特點。
「每座都是一件藝術品」說明了立交橋均建造設計美觀的特點。
4.如果把本文分成幾個部分,層次劃分正確的一項是(A)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總—分—總式結構】

願對你有所幫助!
【採納前,請將問題分類改到教育科學,多謝合作】

閱讀全文

與北京立交橋的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