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皮影美術教學設計

皮影美術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0-12-23 07:28:51

『壹』 皮影的藝術表現形式

『貳』 六年級上冊美術4課如何用紙做簡單皮影

我做過,先用紙把人的頭部畫出來,要畫出脖子,要長一點。在畫出四肢,回分成三份,手,胳答膊分成兩截,都要長一點。退也一樣。在畫上半部,男的分上衣和褲子,女的是裙子,分開兩成,要留邊。最後用細一點的黑色碳素筆畫出五官,和衣服上的裝飾,剪下來最後安在一起,用短一點的釘子安在一塊,釘在木棍上。就完工了!

『叄』 皮影的美術特點

皮影戲表演

「皮影」是對皮影戲和皮影戲人物(包括場面道具景物)製品的通用稱謂。中國皮影藝術,是我國民間工藝美術與戲曲巧妙結合而成的獨特藝術品種,是中華民族藝術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顆精巧的明珠。

皮影戲

「皮影」是對皮影戲和皮影戲人物(包括場面道具景物)製品的通用稱謂。中國皮影藝術,是我國民間工藝美術與戲曲巧妙結合而成的獨特藝術品種,是中華民族藝術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顆精巧的明珠。

皮影戲是讓觀眾通過白色布幕,觀看一種平面偶人表演的燈影來達到藝術效果的戲劇形式;而皮影戲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場面道具景物,通常是民間藝人用手工,刀雕彩繪而成的皮製品,故稱之為皮影。

皮影戲是我國出現最早的戲曲劇種之一。它的演出裝備輕便,唱腔豐富優美,表演精彩動人。千百年耒,深受廣大民眾的喜愛,所以流傳甚廣。不僅如此,皮影戲還對國內外文化藝術的發展起過一定的作用。有不少新的地方戲曲劇種,就是從各路皮影戲唱腔中派生出來的。中國皮影戲所用的幕影演出原理,以及皮影戲的表演藝術手段,對近代電影的發明和現代電影美術片的發展也都起過先導作用。西方世界從十八世紀的歌德到後來的卓別林等世界文化名人,對中國皮影戲藝術都曾給予過高度的評價。建國後,毛澤東、周恩來等國家領導人,也曾多次以皮影戲來招待國內外賓客。然而,皮影戲藝術在遭遇「文革」劫難之後,瀕危的處境至今未能扭轉。

至於皮影戲中人物、景物的造型與製作,卻又是屬於我國的民間美術范疇。它的藝術風格,在民族藝苑裡也是獨樹一幟。它為了適應皮影戲的幕影表現形式,採取了抽象與寫實相結合的手法,對人物及場面景物進行了大膽的平面化、藝術化、卡通化、戲曲化的綜合處理。其臉譜與服飾造型生動而形象,誇張而幽默。或純朴而粗獷,或細膩而浪漫。再加上雕功之流暢,著色之艷麗,通體透剔和四肢靈活的工藝製作效果,著實能使人賞心悅目,愛不釋手。皮影人製品(簡稱影人)不只是用於皮影戲的演出,而且每個人都可以用雙手耍玩娛樂,還可以置於窗前或白牆之上,作為室內藝術裝飾。由於皮影造型古樸典雅,民族氣味濃厚,既具有藝術欣賞性又有收藏價值,所以國內外很多博物館、收藏家、藝術工作者和皮影愛好者都藏有中國皮影。在國際交往中,也常有國人以中國皮影為上等禮品贈與國際友人。

概述

皮影的起源與發展

根據已故文學家孫楷第先生考據,皮影戲始於唐代中晚期或稍晚的五代時期(公元七世紀-八世紀)。當時是為佛教宣示輪回報應的佛法服務的。寺院中的俗講僧在超渡亡靈時,用影人作為死者的靈魂。

至宋代(公元960——1279年)與說唱藝術結合,成為當時興盛的市民文藝之一種,宋人高承著《事物紀原》說:「仁宗時,市人有能談三國事者,或采其說加緣飾作影人,始為魏、蜀、吳三分戰事之像,至今傳焉。」

宋代的《都城紀勝》一書中還介紹了影戲製做材料的演變和表演的內容:「凡影戲乃京師人初以素紙雕鏤,後用彩色皮(羊皮)為之,其話本與講史書者頗同」。這里所說京師人就是北宋的都城汴梁(今開封市)。宋代著名風俗畫家張擇端所繪《清明上河圖》描繪的汴梁的市井游樂中,就有傀儡影戲之類。

宋代影戲相當繁盛還表現在製做鏤刻影人的藝人,成為見於記載的專門行業。宋《武林舊事》有「小徑紀」一項,記載有「鏃影人」即刻鏤影人的行業。「武林」是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市)的別稱,這說明從北宋至南宋,影戲又有了新的發展。因為需要眾多,才會有專門刻鏤影人的行業。當時影戲還有不同的種類,《東京夢華錄》「京瓦伎藝」章說:「丁儀、瘦吉等弄『喬影戲』(滑稽影)」;《都城紀勝》「雜手藝」條說:「有『手影戲』一種」;《武林舊事》元夕條雲:「或戲於小樓,以人為『大影戲』,兒童喧呼,終夕不絕」。在南曲曲譜中有「大影戲」曲調一種。

「喬」字在當時作「偽裝」解,瓦子諸藝中有「喬相撲」一種,就是滑稽摔跤,「喬影戲」可能是由真人模擬影人的動作形式,做出種種滑稽可笑的樣子,引人發笑。如果當時的影戲不是極為喜聞樂見,就難有「喬影戲」之說。

「手影戲」從字面講可能是以手的各種形象表現各種影象,可能是今天人們利用燈光,在粉壁上,以雙手變化,在燈光投影下做出各種動物形象的游戲表演,也可能是手上表演的小形影戲。

「大影戲」明確說明是以「人為」之的表演,從這段記載可以推想,宋元時代一些戲曲從傀儡、影戲中吸收動作和音樂滋養的情況。

元代統治者把影戲做為宮廷和軍中娛樂,成吉思汗的大軍,遠徵到歐亞大陸的廣大地區,中國的影戲也被傳播到波斯等阿拉伯國家,後來又輾轉傳入土耳其。東南亞一些國家也有流傳。十四世紀初,波斯有位歷史學家雷士丹丁(Rashideg)曾記載一段有趣的影戲交流史料:「當成吉思汗的兒子繼承大統的時候,曾派遣演員去波斯講演一種藏在幕後的戲曲」(即為影戲)。

明代影戲繼續在都市和村鎮流行,它不只受到廣大下層民眾喜愛,也受到文化人的推崇,從明代有名的文言小說《剪燈新話》的作者瞿佑的一首詠贊影戲的詩中,可見一斑。從這首詩中可以看出明代影戲還保存著宋代講史的傳統,這段影戲表演的就是公元前三世紀劉邦和項羽爭奪中央領導權的戰爭——楚漢相爭的史實:

南瓦新開影戲場,堂明燈燭照興亡。

看看弄到烏江渡,猶把英雄說霸王。

清代,特別是清末民初,20世紀初葉,皮影戲在中國廣大地區傳播開了,並形成了不同的地域風格。

皮影戲的流傳與風格

皮影戲流傳的地域極為廣闊,最北到黑龍江省,最南到廣東省,西部到青海省都有皮影戲,中原地區陝西有牛皮娃娃影,江浙有羊皮影和山西有紙窗影。有的省區還有不同流派,如河北省就有西派和東派之分,西派為北京影,又稱蒲團影,東派為灤州影,也叫樂亭影或唐山影。

有的省區,在皮影造型上有共同特點外因唱腔和音樂,表演方法的不同又分別有不同的流派和流行地區,如陝西的皮影,按聲腔和流行的地區的不同就有「阿宮腔」、「八步景」、「碗碗腔」、「弦板腔」、「拍板皮影」、「商洛道情」、「關中道情」、「安康道情」、「陝北碗碗腔」、「安康越調」等的區別。如「拍板皮影」主要流行在陝西潼關、華陰一帶,又稱「老腔皮影」,據說自明代(公元1368—1644年)就開始流行,唱腔以字定腔,聲調豪放、激越,唱時幕後各人分任劇中角色,惟挑竿的為唱者之主,其他人員幫腔。樂器上只用二弦(牛筋弦)、胡琴。每唱至緊張時,一人用力拍板節奏,形成特色,故稱「拍板皮影」。所演劇目多為表現「春秋戰國」和「三國」歷史故事為主,無才子佳人戲。

「弦板腔」主要流行於陝西咸陽、乾縣、禮縣、禮泉、興平、寶雞、鳳翔等地以及甘肅東部地區。據說清代嘉慶十八年(公元1831年)即在民間流傳。唱腔有「慢板」、「緊板」、「滾板」、「氣死人板」、「撇板」、「二六板」等。劇目有500多本,現已整理出350本,武戲較文戲多,除「三國」、「列國」等連台本戲外,也有《碧玉簪》一類才子佳人戲。

「碗碗腔」主要流行在陝西省華山北麓的華縣、華陰及大荔等地區。故亦名華劇。其音樂唱腔婉轉優美、柔和細致。樂器有二弦、月琴、胡琴、碗碗(形如小銅鍾)、邊鼓、雲鼓、手鑼、大鑼、馬鑼、梆子、嗩吶、大號等。『碗碗』為其主要擊節樂器,故名「碗碗腔」。耍竿子者專管人物表演,不唱不白,彈月琴者兼打邊鼓、堂鼓、手鑼,並在幕內專唱和白,故名「前首」;掌二弦者兼管鐃鈸、哨吶、大號;敲碗碗者帶打梆子、大鑼、馬鑼、鉸子等,僅五人就可以唱全劇。挑竿者雙手掌竿,以作人、馬各種動作。文場動作與生人無異;武戲跌打廝殺,馬上馬下,極為生動。傳統劇目有250餘種。

從以上簡單例舉,即可以看出皮影戲在陝西一省內就有多種唱腔,多種流派的表演藝術,它的音樂吸收曲藝、戲曲,又滋補了戲曲與音樂的不足,流傳地域極為廣闊,各地的皮影戲都有獨特風格,實在是中國皮影戲獨具的特色,這在全世界也是獨一無二的。

皮影戲的價值與貢獻

中國皮影藝術源於生活還於生活。它體現了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生活嚮往。由皮影藝術構成的文化氛圍,早已波及到世界各國。皮影戲是我國走出國門、闖入世界最早的戲劇藝術。它自13世紀先後傳入亞歐各國到現在,都一直受到外國人的喜愛。早在1781年,德國文豪哥德就用皮影戲來慶賀他的生日,使得賓客驚喜不已。在土爾其,至今還盛行著皮影戲的傳統文娛活動。我國的皮影劇團每到國外演出,都受到高度贊譽。皮影戲是世界上最早的供人觀賞的幕影藝術,國外學者公認中國皮影戲是近代發明電影的先行。

在國內,有《豬八戒吃西瓜》、《人參娃娃》、《金色的海螺》、《紅軍橋》、《濟公鬥蟋蟀》、《漁童》等諸多美術影片,都是吸取皮影造型與動作技巧來製作的。有唐劇、華劇、隴劇、黃龍戲等十餘個地方戲,都是

在當地皮影戲曲調中直接派生出來的新劇種。皮影戲藝術還為戲劇舞台上創出了風趣幽默的「皮影步」和皮影造型技巧,為舞台藝術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營養。

皮影戲音樂,是在不同地區分別融匯當地民族器樂、民間曲調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的唱腔豐富,韻律優美,板式靈活多變,在我國音樂領域里自成一體。它與其他樂種也起著互相取補、互相促進與提高的作用。

皮影戲的影人造型,融有古代壁畫、佛像、戲曲臉譜、戲曲服裝、民俗裝束與剪紙等民間藝術的精髓,製作之生動精美,可引無數國內外人士、博物館垂涎。在人民大會堂里也有以皮影畫為裝飾的大型屏風,展示了我國民間皮影的藝術價值。

中國皮影藝術是中華民俗文化中的一支奇葩。皮影戲是世界上最早的幕影文化娛樂形式。千餘年耒,她為中華大地生生不息的兒女增添了無數年節與豐收的喜悅,寄託了對平安福祉的祈盼和對未來無窮的嚮往。它是歷代廣大民眾的精神食糧。

過去在農村、廠礦、部隊、機關、學校都常有業余皮影戲社團組織,豐富了廣大群眾的文化生活。

我國先民所發明的皮影戲,是利用幕影原理,將表演的影子與音樂伴湊和說唱配音聯合運用最早的一種視影藝術。國際電影史理論界公認,皮影戲藝術是後來發明電影的先導。

在當代的電影藝術中,皮影技術還為動畫製作提供了一種新的便捷工藝手段,為美術片創出了新品種。從1958年第一部皮影美術片《豬八戒吃西瓜》起,已有十來部吸取皮影表現技法的美術片問世。

皮影戲自古也是隨軍的一種娛樂工具。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國內皮影藝人也曾奔赴前線陣地進行慰問演出。在抗日戰爭和土改時期,不少皮影藝人配合時局編演新戲,成為宣傳革命的輕騎。

中國皮影藝術之中,還蘊涵著許多歷史信息。學者們可從中研究中國歷史中的民俗民情、民間文學、民間美術、民間音樂以及衣食住行等多方面問題。

皮影戲還是最早傳入西方的表演藝術。波斯的歷史學家雷士丹丁的記載,只是成吉斯汗大帝的軍隊在波斯演出影戲的情況。1767年法國一位名叫居阿羅德的傳教士,把中國皮影戲的全部形式和製作過程帶回法國,成為一種時髦的外來藝術,並且在此基礎上創造了法國的影戲,到1776年又間接傳入英國。

1774年,德國大詩人歌德(公元1749–1832年)曾在展覽會上向德國觀眾介紹中國皮影戲。他本人極為喜歡這一古老的東方藝術,1781年8月28日,在他32歲生日的時候,他以舉辦中國影戲演出來慶祝自己的生日,並以此招待來自王宮的貴賓。

十八世紀的外國傳教士帶走的是唐山和北京的皮影,他們開始是喜歡皮影戲的鏤刻藝術,做為中國民間的工藝美術品帶回去的,他們觀摩了皮影戲演出的獨特形式,更感興趣,於是就把皮影戲的整個操作方法介紹到本國去。

『肆』 美術課皮影需要什麼工具

把圖樣釘在抄卡紙上,用小尖刀按圖樣雕刻,刻的時候在卡紙下墊上一塊平整的膠皮,(真正的皮影雕刻下面墊的是蠟板,挺貴的,業余的沒必要。如果不墊刻刀太費勁,也容易損壞刀尖),刻完後把上面的圖樣拿掉,剩下的卡紙就是要的皮影,再塗上顏色。就成了。刻刀可以用11號手術刀片做(用半截筷子從中間劈開,把刀片夾在中間,再用透明膠帶纏上)。膠皮可以用滑鼠墊,好找。不過用完後就有刀傷了。
其實正在的皮影是牛皮或者驢皮做的,這個估計不好找,只能用卡紙代替。

『伍』 人教版小學6年級的美術教案

六年級美術全冊備課

一、教學目的、要求
(一)總目標
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製作過程,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了解基本美術語言和表達方式和方法,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境與生活。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各學習領域目標
1.造型表現學習領域
初步認識形、色與肌理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體的效果,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激發豐富的想像力與創造願望。
2.設計應用學習領域
學習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等組合原理,了解一些簡易的創作意圖和手工製作的方法,進行簡單的設計和裝飾,感受設計製作與其它美術活動的區別。
3.欣賞評述學習領域
觀賞自然和各種美術作品的形、色與質感,能用口頭或書南語言對欣賞對象進行描述,說出其特色,表達自己的感受。
4.綜合探索學習領域
造型游戲的方式,結合語文、音樂等課程內容,進行美術創作表演和展示,並發表自己的創作意圖。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學重點
1. 學習色彩的明度漸變和純度漸變等色彩知識,體驗色彩的表現力,並能有目的地加以運用。
2. 能用日記畫的形式表現生活中的有趣情境、有意義的事和自己喜歡的人物,表達自己的情感。
用各種瓶子及其它塑造材料,大膽想像並設計製作簡單的立體或半立體造型。
(二)教學難點
1. 利用多種媒體,如蛋殼、廢包裝、稻草等材料製作作品。
2. 欣賞情節性比較強的中外作品,認識該美術作品的藝術特點。
3. 用水粉、水彩顏料表現周圍的事物,表達自己的興趣與願望。
4. 運用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等組合原理,通過植物籽粒,纖維線材、織物等材料的平面拼貼進行造型設計。
5.能運用紫沙泥等材料進行立體造型,並用水粉顏料加工、裝飾。
三、教學措施
1.應將學習內容與生活經驗緊密聯系起來,強調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生美術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
2.多種形式,組織學生認識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差異性,人類社會的豐富性,並在一種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的特徵、美術表現的多樣性以及美術對社會生活的獨特貢獻。同時,培養學生對祖國優秀文化的熱愛,對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的寬容和尊重。
3. 採用多種辦法,使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得以發展,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並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有將創新意識轉化為具體成果的能力。通過綜合學習和探究學習,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探究與發現,找到不同知識之間的關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4. 教師的評價要體現多維性和多級性,適應不同個性和能力的學生的美術學習狀況。
四、課時安排
周次 課題 主要內容 課時
第1周 遠近的奧秘 了解近大遠小的透視變化規律,學習平行線和消失點的透視概念。 2 課時
第2周 風景寫生 學習利用簡單的構圖知識,並進行風景寫生,以提高造型能力與構圖能力。 2 課時
第3周 心中的風景 根據記憶或者想像,表現心中的風景,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2 課時
第3周 會動的剪影 了解皮影藝術特點,學會用卡紙製作剪影人物。 2 課時
第3周 水墨畫—動物 了解中國畫的特點,學慣用皴法來畫動物 2 課時
第6周 形體挖切 用泥在六面體或者圓柱體上進行切挖。 1課時
第7周 我們做樂器 學習運用不同的材料製作樂器,培養創造力和設計意識。 2課時
第9-10周 宇宙之旅 了解飛船結構,利用廢棄物製作宇宙飛船,培養學生對科學的探究精神。 3課時
第11周 保護文物 通過欣賞、繪制文物,了解其用途和作用。 3課時
第12-13周 愛護古建築 了解古建築的特點及保護古建築的意義,增強對傳承文化的強烈責任感和使命感。 3課時
第14周 電腦美術 熟練運用Wingdows繪圖板中的繪畫工具,進一步了解各種工具的使用。 1課時
第16周 中國畫與油畫 了解中國畫和油畫的使用工具、材料以及在表現方式、表現內容等方面的區別。 2課時

1、遠近的奧秘
授課班級:六年級
課業類型:造型•表現
課 時:2課時
教學目的:
1、了解近大遠小、近高遠低、近寬遠窄的透視變化規律。
2、學習、了解視平線和消失點的透視概念。
教學中難點:
重點:通過對周圍環境的觀察,發現近大遠小的透視現象、能掌握簡單的原理和規律,將透視知識應用於繪畫中,使描繪的物象更貼近真實。
難點:在繪畫實踐中應用所掌握的透視原理和規律,提高兒童繪畫的基本技能,逐步發展兒童的觀察力、想像力、表現力和創造力。
教學具准備:
師:范圖、教學VCD、學生作業用紙
生:繪畫工具
教 學 過 程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按常規進行。
二、過程設計:
1、導入新課
欣賞圖片,觀察投影片中路的寬窄、欄桿的密疏、樹木的大小等你能用簡單的圖形在紙上表現這些事物嗎?
討論學生們的簡易畫,從中發現了什麼問題?
生:近大遠小。
2、講授新課
⑴師:是的,近大遠小,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的《遠近的奧秘》的基本規律。(出示課題:遠近的奧秘)
在近大遠小的透視現象中,除了近大遠小的現象外,還有什麼現象? 近高遠低、近寬遠窄、近長遠短、近清晰遠模糊、近鮮明遠灰暗(色彩)
⑵什麼是透視呢?
在生活中,我們發現同樣的物體,在不同的位置上,會產生近大遠小、近高遠低、遠寬遠窄的變化,這就是透視現象。
你們的在一望無垠的田野里,在大海上,我們向遠處眺望,天與地、天與水面之間產生了一條長長的水平線,這就是視平線。
當兩邊的樹木向遠處延伸時,就慢慢地消失在視平線的一點上,這點就是消失點。
⑶說說周圍環境中的透視現象?
⑷欣賞課本上的范圖,讓生找圖中的消失點。
⑸師示範
①先找到消失點。
②畫出主要的的透視線,如馬路。
③按近疏遠密、近粗遠細的規律,處理好各條豎線、斜線。
④將物體的外輪廓簡略表現出來。
3、本課練習臨摹課本上范圖
4、生作業,師巡視輔導
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
5、作業展示
第二課時
一、組織教學:
按常規進行。
二、過程設計:
1、講評上節課作業
⑴透視現象是否准確
⑵近大遠小、近疏遠密、近粗遠細的規律,有沒有運用在畫中?
2、在繪畫上色時注意哪些問題?近的鮮明一些、遠的灰暗一些。
3、學生繼續完成作練習,教師輔導。
4、作業展示
師生共同評價。
教學反思

2、風景寫生
教學目標:
學習簡單的風景構圖知識,利用所學的透視和構圖知識進行風景寫生。
鞏固對透視概念的理解,提高造型能力與構圖能力。
教學重點:了解簡單的風景構圖知識,鞏固對透視概念的理解。
教學難點:如何把透視和構圖知識運用到繪畫實踐中。
教學過程:
(一)引導階段(10—12分鍾)
欣賞、分析課本圖例,鞏固對透視概念的理解。
師:「同學們學習了基本的透視知識。下面讓我們來欣賞一組圖片,看看他們是如何運用哪些透視方法的。」鞏固、加深對平行透視(一點透視)和成角透視(兩點透視)的理解。引導學生分析他們的特點。
了解風景寫生的方法與步驟。
欣賞課本第2頁下方的圖片,了解白色方框的作用,師:「這些方框我們稱之為取景框,在風景寫生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就象照相機的鏡頭,照出來的景色美不美和拍攝者的所取的景構圖好不好有直接關系。所以畫面的美不美和你們的所取的景構圖好不好有直接關系。」師展示「回」字形的取景框。並介紹其使用方法。同時介紹在沒有取景框的情況下,可用雙手架成「口」字形進行取景。
以圖片或照片資料為例或通過對窗外景物的觀察,講解風景寫生的方法和步驟,了解風景寫生中的近景、中景、遠景的概念。如何利用取景框進行取景構圖。在平行透視和成角透視中房屋的各條棱邊會有什麼變化。如何在畫面中確定「視平線」和「消失點」。欣賞一些風景畫和學生習作。
步驟:觀察——取景——構圖——描繪——修改——收拾完成
(二)發展階段(28—30分鍾)
1、取景構圖實地風景寫生
選擇操場或頂樓陽台先集中引導學生進行取景,觀察建築物的透視變化,然後以小組的形式分散開進行實地風景寫生。
老師巡視輔導,及時幫助學生改正錯誤。
作業點評。
教學反思:3、心中的風景

課時:2-3課時
一、教學目標
初步了解和掌握色彩風景畫的一般特點和基本畫法,提高對色彩的運用能力,在作業過程中培養對大自然的熱愛,培養審美意識。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色彩畫風景的作畫要求和一般方法(通過教師講授指導與學生練習來解決)。
難點:色彩的調配和著色運筆(通過示範和學生實踐來突破)。
三、教具與學具准備
教具:教材,大掛歷風景掛圖,示範用水彩畫具材料等。
學具:教材,水粉畫工具材料和8開作業紙等。

四、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檢查畫具准備情況,安定好學生精神,集中學生注意力。
(二)觀賞導人,板書課題。
1.出示觀賞風景畫作品。(可用優秀學生作業)
2.簡析畫面色彩與構圖特點。
3.提出並板書課題:用色彩畫風景。
(三)講授新課。(邊講邊示範)
1.選景構圖。
可用較大的彩色風景照片掛歷作為實景,也可將學生帶到室外,視具體情況來確定。用掛歷是方便易行且有效的辦法。告訴學生選景不可貪多,應簡單、有重點,主次得當,切不可將所見之景都畫上去。當選擇好景物之後開始勾畫草圖。可用鉛筆輕輕畫出,不要太詳細,應大方飽滿,注意取捨,可以挪動搬遷有些景物,符合自己的審美需要。主要的景物應安排在畫面視覺中心,占據較大空間。

2.從遠到近或從近至遠鋪畫景物色彩。以教材上的示範步驟為例。
(1)用藍色加少許紫色大筆觸畫天空大體色彩;黃色畫地面,接畫少許藍色,使地面有草地之感,也宜用大筆觸概括。(見步驟圖)
(2)用橘黃色畫秋樹,隨意點畫,與未乾之天空藍色相交處變黃綠,自然呈現樹葉之色 (見步驟圖)。
(3)用赭褐色加少許藍色畫樹干、樹枝和房子,房子陰暗處用淺藍色稍畫,整個畫面既有冷暖色對比,又是統一協調的,非常好看。
(4)可點畫出人物、門窗等細節,直至完成。

3.教師小結:剛才老師所畫的景物步驟是由遠至近畫出的,實際上是先畫遠景再畫中景後畫近景,同學們畫時也可由近到遠去畫。即近景一中景一遠景(天空、遠山等物)。
(四)布置學生作業,提出作業要求。
1.或參照掛歷照片(若干幅任選其一),或參照書上臨畫,或自行想像設計。
2.畫時應考慮畫面總的色彩傾向和冷暖對比,使之既生動又和諧。
3.由近至遠或由遠到近靈活進行。
4.構圖飽滿單純、主次有別,不要貪多。
(五)學生自行作業,教師指導完成。
(六)簡評作業,布置學生收拾好工具材料。宣布下課。

5水墨畫——動物

(第1-2 課時)
目標:復習、鞏固水墨畫的基礎知識。即,工具材料,用筆用墨。學習幾種動物的畫法。
重難點:訓練學生的用筆、用墨。用筆用墨的技法、技巧,以及動物的造型。
課前准備:學生准備幾張小動物的照片。准備好筆、墨、宣紙等。教師准備幾幅小動物的圖片。教師准備范圖。

教學過程:
簡要地復習國畫的基礎知識和用筆用墨等作畫技巧。
教師出示幾幅動物的水墨畫,並結合課本的范圖,引導學生進行欣賞。
a.欣賞靈活多變的用筆,加深中鋒、側鋒以及點筆的了解。
b.欣賞用墨焦、濃、重、淡、輕五色,加深學生對墨色的了解。
c.構圖以及動物的造型。
d.欣賞名家名作,了解名家的風格及其代表性作品。了解幾位畫壇大師,激發學生對傳統藝術的熱愛。
3.教師現場示範,讓學生直觀了解作畫的全過程,並歸納出步驟:
講解歸納動物的大形體。
講述調墨、調色。
分步作畫,講解畫動物的先後順序。
修改調整完成。
4.布置作業,畫兩幅自己喜歡的小動物——麻雀、蝦。
5.老師巡迴指導,主要是用筆、用墨以及動物的造型。
6.徵集作業、講評,提高審美能力。
(三)課後拓展
收集徐悲鴻、齊白石等畫家的資料,了解馬和蝦的畫法。

水墨畫——動物
(第3-4 課時)
目標:復習前一課時所學畫的小動物。學習螃蟹和松鼠的畫法。
重難點:筆墨的掌握和使用小動物的造型。
課前准備:布置學生收集松鼠和螃蟹的圖片。准備作畫用的工具和材料。教師准備好范圖以及工具材料。
課堂教學
請兩位學生上台畫麻雀和蝦,老師進行講解,指出優缺點及應改正的地方。
老師現場示範講解松鼠及螃蟹的畫法,並歸納出作畫的步驟以及應該注意的事項。讓學生直觀感受作畫的全過程,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
布置作業,畫松鼠和螃蟹。
教師巡迴指導,主要是動物的造型及筆墨的處理。
徵集作品並講評、欣賞,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課後拓展
要求學生畫一幅自己喜愛的小動物水墨畫。

7、我們做樂器
課時:2-3 課時
教學目的:
1、 讓學生通過欣賞了解樂器及樂器的發展,學習運用不同的材料製作樂器。
2、 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設計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樂器
難點:設計樂器
教具准備:
教師:課件( 有關青銅編鍾、藏族大鼓、戰國彩繪虎座鳥架懸鼓等樂器的文字資料和圖片資料……)
學生:准備製作樂器的竹筒、鐵管、鐵盒、陶泥…… 。

教學過程:
第1-2 課時
(一)、引導階段
1、 教師播放幾段樂曲讓學生欣賞。
2、 請學生猜一猜是什麼樂器發出的樂曲,教師引導學生感受青銅編鍾、藏族大鼓、戰國彩繪虎座鳥架懸鼓等樂器的不同音效。
3、 請學生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關樂器的資料。
4、 教師出示圖片並簡要介紹樂器的發展、樂器的種類,並讓學生欣賞不同的樂器發出的不同的音效。
5、
原始社會(用獸骨、陶泥等製作樂器)-----奴隸社會(青銅製作精美的樂器)-----封建社會(樂器的用料、工藝更為講究,多樣如:青銅編鍾、戰國彩繪虎座鳥架懸鼓、等)-----至今(居住在我國西南(雲南、貴州、四川)和西北(青海、寧夏、甘肅、新疆、西藏)地區一些少數民族仍舊是用手工來製作樂器。如
:藏族大鼓,體現了一個民族的獨特文化韻味。
(二)、 發展階段
1、教師出示樂器的圖片,引導學生歸納樂器的形狀及特徵。
2、教師啟發學生根據自己帶來的材料設計樂器,教師講解樂器的製作方法。
3、學生思考先畫出自己的設計草圖並進行小組交流。
4、教師根據學生的設計構思進行啟發性的講評。

學生製作,教師巡迴輔導。
作業:利用竹筒、鐵管、鐵盒、陶土等材料製作樂器。

交流與評價:
1、 展示學生製作的樂器並請學生說說自己的設計構思及製作過程中遇到過什麼問題,自己是怎樣解決的。
2、 師生交流評價。
3、 布置下節課工具。

第3課時
教學過程:
1、 教師復習上節課內容,教師引導學生從形和聲方面繼續加工樂器,讓自己的樂器更好。
2、 學生製作,教師巡迴輔導。
3、 學生展示樂器
①讓學生分組展示自己製作的樂器並吹一吹自己的樂器。
② 師生交流----比一比,誰的樂器造型好,誰的樂器能發出優美的聲音。
③教師評價,小結。
4、 課後拓展
讓學生嘗試用更多的材料和方法製作樂器。

8、宇宙之旅
課時:2 -3 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宇宙飛船的主要結構。
2.學習和利用各種廢棄物製作宇宙飛船。
3.培養學生對科學的探究精神。
教學重點:
1.培養學生養成收集有關宇宙飛船的信息與資料習慣。
2.利用各種廢棄物製作各種宇宙飛船。
教學難點:
了解和掌握飛船的主要結構。
教學用具: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上天的影片,自製宇宙飛船的教具模型、掛圖等。
課前准備:
1.引導學生多途徑搜集相關載人飛船與宇航員的知識。
2.同時並准備一些廢棄材料(塑料瓶、紙盒、彩紙等)。

教學過程:
一.引導階段
1.組織教學。
2.欣賞
2003年10月15日,我國自行研製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把中國首位宇宙員楊利送上了太空後的一段影片,並講解有關「神舟五號」的發射情況。讓學生通過直觀的了解,親身感受中國人民實現了千年來的飛天夢。
3.導入課題。
4.引導學生欣賞宇宙飛船圖片作品,感受作品所體現的「宇宙飛船的形狀特徵」。
5.鼓勵學生說說形狀特徵是如何的?除了影片的宇宙飛船,你們是否還知道有關其他宇宙飛船的知識嗎?
6.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組討論。

二.發展階段
1.各組學生把各自搜集相關宇宙的各種資料及圖片進行展示然後回答。
2.師生共同找出飛船的主要結構,師邊講邊演示各種各樣宇宙飛船的主要結構造型。
3.師總結學生們搜集到有關宇宙飛船的相關知識,講述宇宙的多種造型特徵與設計原理,以及有關載人飛船、載人航天器組成的知識。
4.師重點邊講邊演示自做的教具模型一一分解幾種宇宙飛船的主要外型結構部件。
5.分組欣賞了解宇宙飛船的主要外型組成部分。
6.啟發每個小組應積極動腦,有創意地並要符合宇宙飛船的基本造型特點製作一艘宇宙飛船。
7.學生分組進行繪制草圖。
8.師到各小組給予指導。
9.各組學生開始製作活動。

三、展示評價階段
1.組織學生欣賞各小組展示自己組的作品,由各組組長闡釋本組所製作宇宙飛船模型的特點與優點。
2.引導學生自評與互相評。
3.收拾與整理:學生整理桌面與地面,保持教室環境整潔。

四.課後拓展:
鼓勵學生回家有機會製作衛星城,有一定的場景,有多種形狀的衛星,並配以一定的交通工具與自然景物。

『陸』 有沒有小學美術教案

  1. 小學美術課《菊花》教案

    http://www.diyifanwen.com/jiaoan/xiaoxuemeishujiaoan/154326076315432680135597.htm

  2. 美術教案-我的同學

    http://www.diyifanwen.com/jiaoan/xiaoxuemeishujiaoan/154326076315432661541462.htm

  3. 美術教案-蘿卜

    http://www.diyifanwen.com/jiaoan/xiaoxuemeishujiaoan/154326076315432694912210.htm

  4. 美術教案-爸爸和媽媽

    http://www.diyifanwen.com/jiaoan/xiaoxuemeishujiaoan/15432607631543263281582.htm

  5. 美術教案-卡通畫

    http://www.diyifanwen.com/jiaoan/xiaoxuemeishujiaoan/154326076315432675320890.htm

閱讀全文

與皮影美術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