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探究環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教學設計

探究環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0-12-22 22:32:37

❶ 環境污染對城市發產的影響算是生物課題研究嗎

生態學與城市建設
內容摘要 1.城市化及其對社會的影響 ,城市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是人類文明的結晶。據歷史資料和考古的研究,城市的出現至少已有五千餘年的歷史。自從工業化以來,城市化的速度不斷加快。這個集中過程表現為兩種形式:一是城市數目的增多,二是各城市人口規模不斷擴大......

1.城市化及其對社會的影響
城市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是人類文明的結晶。據歷史資料和考古的研究,城市的出現至少已有五千餘年的歷史。自從工業化以來,城市化的速度不斷加快。這個集中過程表現為兩種形式:一是城市數目的增多,二是各城市人口規模不斷擴大,從而使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不斷提高。
國內外城市的發展表明,城市化具有正、負兩個方面的效應。一方面,城市化可以促進經濟的繁榮和社會的進步。城市化能集約地利用土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時能促進教育、就業、健康和社會服務的進行。
另一方面,城市化在為人們帶來許多益處的同時,又產生一系列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對自然生態系統和人民健康產生影響。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城市的氣候變化(如熱島效應)和環境污染,包括水、空氣、雜訊和固體廢棄物污染等;二是自然資源的耗竭與短缺,特別是淡水、化石燃料、耕地的過度利用和生物多樣性的減少;三是城市人口的增加導致大量的社會問題,如住房緊張、交通擁擠、綠地減少、教育與衛生滯後,其中住房問題一直是許多城市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
2.城市生態學的形成與發展
正是因為上述原因,世界各國都開始重視城市的生態建設問題。特別是從1992年的聯合國環發大會後,人居環境問題成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近代城市的發展正在擺脫過去傳統的以建築和視覺為中心的發展模式,而探索一條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道路。生態城市建設應運而生。新的城市歷年對生態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生態學也正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取得了新的發展,以至於形成了一門新的分支學科———城市生態學。
眾所周知,生態學是研究生物與環境關系的一門科學。長期以來,生態學是以自然界的有機體或生態系統為研究對象的。20世紀60年代以後,隨著世界上人口的增長和資源與環境等全球性問題日益激化,生態學家在投身解決社會問題的過程中,逐漸擺脫了其初期的狹隘的純自然的傾向和學科局限,把人類活動包括在其研究的范圍之內,把自然———社會———經濟復合系統作為宏觀領域的發展方向,在理論和研究方法方面都有了明顯的發展,展現出了勃勃生機,以嶄新的面目躋身於現代科學之林。
城市生態學是生態科學和城市科學的交叉學科,形成於20世紀70年代,但是古代的中國人居環境、歐洲城市和美國西南部印第安人的村莊都體現了城市生態學的思想理念。
20世紀70年代一批生物學家開始從生物學的角度研究城市。他們的研究重點在於城市環境影響下動植物區系的變化歷史。20世紀70年代初,羅馬俱樂部發表的第一篇研究報告———《增長的極限》。其對世界工業化、城市化發展前景所做的估計,進一步激起了人們從生態學角度研究城市問題的興趣。1971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領導下開展了一項國際性的研究計劃———人和生物圈(MAB)計劃,其目的在於研究日益增長的人類活動對整個生物圈的影響以及世界各地可能發生的環境過程和環境壓力,找出人類合理管理生物圈的途徑和方法。此外,國際生態學會(INTECOL)於1974年在海牙召開的第一屆國際生態學大會成立了「城市生態學」專業委員會,並組織出版了季刊《城市生態學》雜志。世界氣象組織(WMO)、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城市環境研究所(IIUE)、國際景觀生態學協會(IALE)、歐洲聯盟(EU)、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都開展了相關研究。
我國城市生態學的起步稍晚,但發展很快。20世紀80年代初,城市生態學傳入我國,引起了生態學家、經濟學家、地理學家以及城市規劃和城市科學家的廣泛興趣。1984年12月在上海舉行了首屆全國城市生態科學研討會,重點討論了城市生態學的研究對象、目的、任務和方法。1986年6月在天津召開了全國第二屆城市生態科學研討會,其重點在於城市生態學的理論研究以及城市生態學在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中的實際應用問題。1987年10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委員會在北京召開了城市及其周圍地區生態與發展學術討論會,為促進我國城市生態學研究與國際的廣泛交流與合作創造了條件。1997年12月,全國第三屆城市生態學術討論會和「城鎮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學」專題討論會在深圳和香港的相繼召開,對「探索有中國特色的城鎮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學理論、方法與實踐」這一主題進行了專題研討。1990年中國生態學會在珠海和澳門展開了生態城市研討會,特別需要指出的是2002年8月在中國深圳召開了國際生態城市大會,並討論通過了生態城市建設的深圳宣言。這些都對我國的城市生態學的發展和生態城市建設發生了深遠的影響。

城市生態學是以生態學理論為基礎,應用生態學和工程學的方法,和多學科的綜合與融會,研究以人為核心的城市生態系統的結構、功能、動態,以及系統組成成分間和系統與周圍生態系統間相互作用的規律,並利用這些規律優化系統結構,調節系統關系,提高物質轉化和能量利用效率以及改善環境質量,實現結構合理、功能高效和關系協調的一門綜合性學科。
3.生態城市建設
生態城市這一概念是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發起的「人與生物圈(MAB)計劃」研究過程中提出的,與「綠色城市」、「健康城市」、「園林城市」、「山水城市」、「環保模範城市」等概念雖有聯系,但又具有一定的差別。
生態城市目前雖然沒有統一的定義,可以理解為與生態文明時代相適應的人類社會生活新的空間組織形式,即為一定地域空間內人與自然系統和諧、持續發展的人類住區,是人類住區(城鄉)發展的高級階段、高級形式。生態城市的特徵主要有:整體性、和諧性、高效性、多樣性和全球性。
生態城市是一個由自然、經濟和社會三部分組成的復合系統,各子系統既相互制約,又互為補充。建設生態城市包括以下5個層面:即生態安全、生態衛生、生態產業、生態景觀和生態文明。
生態城市要求具有良好的區域景觀和生態環境,各類土地得到合理的利用,因地制宜地確定植被的覆被率和喬、灌、草合理的組成與結構;大氣環境、水環境達到清潔標准,雜訊得到有效控制,固體廢棄物的綜合利用和回收效率高;保護生物多樣性及其生物環境,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相融合,生態建築得到廣泛的應用。
生態城市要求建立生態經濟體系。生態經濟是以產業生態學為基礎的生產體系,他包括生態農業的實施;實現清潔生產,以全過程的污染控制代替末端污染處理;能源結構更為合理,可再生清潔能源成為能源結構的主體;此外,生態交通、生態建築、生態旅遊等也是生態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建立以「生態文化」為核心的新文化體系,包括消費模式的生態化,即可持續消費模式;倡導生態文明;人們在生理上、心理上保持健康,人性得到充分的發展;法律、法規體系完善,社會管理效率高;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健全,綜合服務能力強;人口結構優化;交通方便。
目前對生態城市的評價應用了多種不同的方法。如城市代謝方法(urbanmetabolismmethod)、生態足跡法(Footprintmethod)、生命周期評價法(Lifecycleassessment)、模糊數學方法(fuzzymethod)、單指標評價(indivialindicatorassessment)和綜合指標評價模型(integratedassessmentmodels)等。
目前在我國應用的比較多的是單項和綜合指標評價的方法。當前我國正在研究評價指標的規范化問題。評價指標的選擇至關重要,其選取應遵循以下3方面的原則:
第一,代表性。在科學分析的基礎上,選取具有代表性的指標,所選指標要能反映該城市的本質特徵、復雜性和質量水平。第二,全面性。指標體系應具有綜合性,全面反映自然、經濟和社會系統的主要特徵及它們之間的相互聯系,並且應使靜態指標和動態指標相結合。第三,規范性。指標的選擇應遵循使用國內外公認、常見的指標的原則,使指標符合相應的規范要求。
此外,香港在研究城市生態時成功地運用了城市代謝法。在廣州和青島等城市生態的研究中則引入了生態足跡的方法。
美國進口普衛欣天 貓

4.展望
根據城市化發展要求及生態環境保護的需要,在今後一段時間內,城市生態學研究和生態城市建設方面,應當著重於下面幾個方面:
第一,重視城市生態學理論的探索,特別是不同規模城市的結構與功能的研究;第二,擴大城市科學研究的范圍,即從由單一的城市為對象的研究,轉變為對城鄉復合生態系統的研究,包括半城市化地區的研究和鄉村工業化與城市群的研究;第三,發展生態城市建設適用技術體系,促進現有技術的生態化;第四,為生態城市建設提供生態景觀規劃和生態文化的方法論上的指導;第五,建立相應的政策、法令和獎懲制度,促進生態城市的發展;第六,加強教育、培訓和生態城市的能力建設,增強生態意識;第七,加強國際間、城市間和社區間的合作與交流。

❷ 環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

環境污染對生物的不利影響

環境污染對生物的生長發育和繁殖具有十分不利的影響,污染嚴重時,生物在形態特徵、生存數量等方面都會發生明顯的變化。下面分別講述環境污染在酸雨、有害化學葯品、重金屬和水體富營養化四個方面對生物的危害。

①.酸雨對生物的危害

酸雨 使土壤和河流酸化,並且經過河流匯入湖泊,導致湖泊酸化。湖泊酸化以後不僅使生長在湖中和湖邊的植物死亡,而且威脅著湖內魚、蝦和貝類的生存,從而破壞湖泊中的食物鏈,最終可以使湖泊變成「死湖」。酸雨還直接危害陸生植物的葉和芽,使農作物和樹木死亡。

現在,酸雨造成的危害日益嚴重,已經成為全球性環境污染的重要問題之一。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之一。隨著經濟的發展,人類將燃燒更多的煤、石油和天然氣,產生更多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因此,今後酸雨造成的危害有可能更加嚴重。我國是世界上大量排放二氧化硫的國家之一,一些地區已經出現了酸雨。例如,我國西南某地區, 1982 年的三個月內就降了四次酸雨,雨水的 pH 為 3.6 ~ 4.6 ,致使大面積的農作物受害。

早在 19 世紀中葉,人們就注意到地衣和苔蘚植物不能在空氣污染嚴重的城市中存活,煙囪附近的植物葉片往往出現病斑。科學家們經過研究後發現,這些現象都與該地區的大氣污染有關,並且可以利用一些植物來監測某個地區大氣污染的狀況。不同的植物對二氧化硫等大氣污染物的敏感程度不同。例如,大氣中二氧化硫的含量比較高時,紫花苜蓿、向日葵等的葉片就會很快褪綠,或者葉脈間出現褐色斑塊,嚴重時葉片逐漸壞死。這些植物對大氣污染反應敏感,可以用來監測大氣污染的狀況,叫做大氣污染指示植物。

②.有害化學葯品對生物的危害

農葯是一類常見的有害化學葯品。人們在利用農葯殺滅病菌和害蟲時,也會造成環境污染,對包括人類在內的多種生物造成危害 。

許多農葯是不易分解的化合物,被生物體吸收以後,會在生物體內不斷積累,致使這類有害物質在生物體內的含量遠遠超過在外界環境中的含量,這種現象稱為生物富集作用。生物富集作用隨著食物鏈的延長而加強。例如,幾十年前 DDT 作為一種高效農葯,曾經廣泛用於防治害蟲。美國某地曾經使用 DDT 防治湖內的孑孓,使湖水中殘存有 DDT ,而浮游動物體內 DDT 的含量則達到湖水的一萬多倍。小魚吃浮游動物,大魚又吃小魚,致使 DDT 在這些大魚體內的含量竟高達湖水的八百多萬倍 ( 如圖 ) 。

③. 重金屬對生物的危害 有些重金屬如 Mn 、 Cu 、 Zn 等是生物體生命活動必需的微量元素,但是大部分重金屬如 Hg 、 Pb 等對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有毒害作用。生態環境中的 Hg 、 Pb 等重金屬,同樣可以通過生物富集作用在生物體內大量濃縮,從而產生嚴重的危害

Hg 對水蚤生命活動的影響

通過演示實驗可以看出, Hg 對水蚤有毒害作用。科學家們發現,自然界中的 Hg 在水體中經過微生物的作用,能夠轉化成毒性更大的甲基汞。在被甲基汞污染了的海水中,藻類植物改變了顏色,海魚也大量死亡。科學家們還發現,質量濃度僅為 4mg/L 的 PbCl 2 溶液,就能明顯地抑制菠菜和番茄正常地進行光合作用。可見, Hg 、 Pb 等重金屬對於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動是十分有害的。

④.富營養化對生物的危害 富營養化 是指因水體中 N 、 P 等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含量過多而使水質惡化的現象。水體中含有適量的 N 、 P 等礦質元素,這是藻類植物生長發育所必需的。但是,如果這些礦質元素大量地進入水體,就會使藻類植物和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這些生物死亡以後,先被需氧微生物分解,使水體中溶解氧的含量明顯減少。接著,生物遺體又會被厭氧微生物分解,產生出硫化氫、甲烷等有毒物質,致使魚類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發生富營養化的湖泊、海灣等流動緩慢的水體,因浮游生物種類的不同而呈現出藍、紅、褐等顏色。富營養化發生在池塘和湖泊中叫做「水華」 ( 如圖 ) ,發生在海水中叫做「 赤潮 」。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和農田排出的水中含有很多 N 、 P 等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這些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大量地排到池塘和湖泊中,會使池塘和湖泊出現富營養化現象。池塘和湖泊的富營養化不僅影響水產養殖業,而且會使水中含有亞硝酸鹽等致癌物質,嚴重地影響人畜的安全飲水。

❸ 探究環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

超過一定量的污染物會擾亂生物正常的生理代謝過程,嚴重的會「三致」致癌,致基因突變,致畸。

❹ 探究環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除了酸雨還有什麼

1..有害化學葯品對生物的危害

農葯是一類常見的有害化學葯品。人們在利用農葯殺滅病菌和害蟲時,也會造成環境污染,對包括人類在內的多種生物造成危害 。

許多農葯是不易分解的化合物,被生物體吸收以後,會在生物體內不斷積累,致使這類有害物質在生物體內的含量遠遠超過在外界環境中的含量,這種現象稱為生物富集作用。生物富集作用隨著食物鏈的延長而加強。例如,幾十年前 DDT 作為一種高效農葯,曾經廣泛用於防治害蟲。美國某地曾經使用 DDT 防治湖內的孑孓,使湖水中殘存有 DDT ,而浮游動物體內 DDT 的含量則達到湖水的一萬多倍。小魚吃浮游動物,大魚又吃小魚,致使 DDT 在這些大魚體內的含量竟高達湖水的八百多萬倍 ( 如圖 ) 。

2. 重金屬對生物的危害 有些重金屬如 Mn 、 Cu 、 Zn 等是生物體生命活動必需的微量元素,但是大部分重金屬如 Hg 、 Pb 等對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有毒害作用。生態環境中的 Hg 、 Pb 等重金屬,同樣可以通過生物富集作用在生物體內大量濃縮,從而產生嚴重的危害

Hg 對水蚤生命活動的影響

通過演示實驗可以看出, Hg 對水蚤有毒害作用。科學家們發現,自然界中的 Hg 在水體中經過微生物的作用,能夠轉化成毒性更大的甲基汞。在被甲基汞污染了的海水中,藻類植物改變了顏色,海魚也大量死亡。科學家們還發現,質量濃度僅為 4mg/L 的 PbCl 2 溶液,就能明顯地抑制菠菜和番茄正常地進行光合作用。可見, Hg 、 Pb 等重金屬對於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動是十分有害的。

3.富營養化對生物的危害 富營養化 是指因水體中 N 、 P 等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含量過多而使水質惡化的現象。水體中含有適量的 N 、 P 等礦質元素,這是藻類植物生長發育所必需的。但是,如果這些礦質元素大量地進入水體,就會使藻類植物和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這些生物死亡以後,先被需氧微生物分解,使水體中溶解氧的含量明顯減少。接著,生物遺體又會被厭氧微生物分解,產生出硫化氫、甲烷等有毒物質,致使魚類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發生富營養化的湖泊、海灣等流動緩慢的水體,因浮游生物種類的不同而呈現出藍、紅、褐等顏色。富營養化發生在池塘和湖泊中叫做「水華」 ( 如圖 ) ,發生在海水中叫做「 赤潮 」。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和農田排出的水中含有很多 N 、 P 等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這些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大量地排到池塘和湖泊中,會使池塘和湖泊出現富營養化現象。池塘和湖泊的富營養化不僅影響水產養殖業,而且會使水中含有亞硝酸鹽等致癌物質,嚴重地影響人畜的安全飲水。


❺ 為了研究環境污染物對某湖泊中生物的影響,一組學生開展了研究性學習.他們首先選取了該湖泊中5種不同的

(1)各抄種生物體內污染物的含量襲隨著營養級的升高而增大的現象在生物學上稱為生物的富集作用.
(2)河蚌和水蚤的關系是捕食和競爭.
(3)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中,碳元素以CO2形式流動,故填①②⑤⑥,該生態系統的基礎是生產者甲.
(4)①每年流入這個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是植物固定的太陽能,即b+c+d+e,②B圖中R1的b1和d1表示流入分解者能量和未被下一級利用的能量.
故答案為:(1)生物的富集作用
(2)捕食和競爭
(3)①②⑤⑥甲
(4)①b+c+d+e②流入分解者能量和未被下一級利用的能量

❻ 為什麼要進行環境污染對生物危害及防治的研究

可以這么說抄這個課題襲是對全人類都有意義的課題,因為現在環境污染很嚴重,好多生物因為環境污染都無家可歸或是死亡,像前幾天報道的北極熊,像現在的天氣東北東已經成災了天天下雨南方前一陣那麼熱,氣候變化無常,都是環境污染鎖照成的,所以我想我們應該做點什麼從自己身上做點什麼,你說呢?

❼ 環境污染對生物的危害及其方法 研究性成果小論文 1000字

食品污染無論是對兒童還是成年人都會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只有在經歷了時間的積累版之後才會有權明顯的效果。\r\n兒童:兒童時期孩子的發育處於一生當中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時期,因為這個時期涉及到各個身體器官是否處於一個健康的身體根基。兒童時期最主要的應當補充充分的富含蛋白的食品然後輔以礦質元素(鈣鎂鋅等)最好讓每天的或每周的菜譜有所變換多以蔬菜和谷類食品為主並適量的補充肉質食品(當然也是優質肉類食品少吃那些吃人工飼料的動物肉食草食的比較好)。\r\n女人:給予女性的特殊生理狀況,應注意飲食富含鐵的食品,平時應補充充分的蛋白質(因為蛋白質這有益於緩解疲勞增強身體機能)。\r\n老年人:老年時期身體機能處於一生當中最低的活性狀態,應當以鈣類食品和蛋白類食品為主。\r\n希望能夠給您提供幫助!

❽ 環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

環境污染對生物的生長發育和繁殖具有十分不利的影響,污染嚴重時,生物在形態特徵、生存數量等方面都會發生明顯的變化。下面分別講述環境污染在酸雨、有害化學葯品、重金屬和水體富營養化四個方面對生物的危害。

酸雨使土壤和河流酸化,並且經過河流匯入湖泊,導致湖泊酸化。湖泊酸化以後不僅使生長在湖中和湖邊的植物死亡,而且威脅著湖內魚、蝦和貝類的生存,從而破壞湖泊中的食物鏈,最終可以使湖泊變成「死湖」。酸雨還直接危害陸生植物的葉和芽,使農作物和樹木死亡。

現在,酸雨造成的危害日益嚴重,已經成為全球性環境污染的重要問題之一。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之一。隨著經濟的發展,人類將燃燒更多的煤、石油和天然氣,產生更多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因此,今後酸雨造成的危害有可能更加嚴重。

(8)探究環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教學設計擴展閱讀:

環境污染源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工廠排出的廢煙、廢氣、廢水、廢渣和噪音;

2、人們生活中排出的廢煙、廢氣、噪音、臟水、垃圾;

3、交通工具(所有的燃油車輛、輪船、飛機等)排出的廢氣和噪音;

4、大量使用化肥、殺蟲劑、除草劑等化學物質的農田灌溉後流出的水;

5、礦山廢水、廢渣;

6、機器噪音,電磁輻射,二氧化碳污染;

空氣中主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粒子狀污染物、酸雨。

參考資料:人民網—污染環境危害動物生命政府擬對塑料袋征消費稅

❾ 環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

水體富營養化復,藻類大量繁殖,其制他水生生物無法生存;土地鹽鹼化,蚯蚓等無法生存;空氣污染,對動物體呼吸系統造成影響;重金屬富集作用;給致病微生物的繁殖提供場所;固體廢物影響或破壞生物的生存環境;動物誤食固體廢物垃圾,導致腸道阻塞;使喜污類物種大量繁殖,是生態系統不平衡…………

閱讀全文

與探究環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