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關雎教學反思

關雎教學反思

發布時間:2020-12-22 18:42:46

『壹』 語文教師在自我反思,自我發展的過程中,怎樣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一、激發學習興趣,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學識修養和人格修養。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於漪也曾說:「教師如果有本領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與求知慾激發出來,教學就成功了大半,學生學習語文就有了良好的起點,就不以為苦,從中獲得樂趣。」由此可見,語文教學活動只有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才能使其自然而愉快地接受知識,道德修養、審美情趣才能得以提升。

1、精心設計預習作業,收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經典詩文。學生對未知的知識總是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慾的,因此,相對於簡單機械的抄寫,他們對這樣的作業更感興趣。譬如在學習三年級下期第2課和29課《古詩兩首》時,讓學生收集描寫春天和月亮的詩句;學習四年級上期第1課《觀潮》時,讓學生收集寫景狀物的經典散文;學習五年級上期第6課《梅花魂》時,讓學生收集描寫梅花和抒發思鄉之情的詩文等。在學生充分准備的基礎上,上課時請學生誦讀、展示。這樣的作業既能培養學生收集、甄選資料的能力,又能極大地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增加學生的中國古代優秀文化的積累,提高學生的學識修養和人文修養。

2、根據課文內容和文體特點,創造、再現課文情境。譬如,在講四年級上期《搭石》這篇課文時,我就採用了讓學生參與課堂表演體驗的方法,在講台上放上幾張白紙作為搭石,告訴孩子們白紙以外的區域就是溪水,讓三五個孩子跟著我一起走搭石。學生一看可以上台和老師一起表演,情緒高漲,紛紛踴躍爭取。在再現情境的過程中,分兩組進行,一組同學與我配合默契,提腳、落腳,動作協調一致,讓學生很直觀的感受到動作的協調美和韻律美時。另一組同學表演時,我幾次故意打亂腳步,讓後面的孩子步伐大亂,紛紛掉進溪水中。通過這樣的對比試驗,學生很容易就能感受到村民之間的默契與和諧,體會到過搭石時的有序和動作的整齊劃一,感受到村民心靈之美、民風淳樸之美。這樣的學習,生動活潑,很自然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人文修養和情懷。

二、注重朗讀為主的課堂閱讀教學和課外經典詩文積累,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只是代表著學生願意去學,這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採用各種行之有效的辦法來幫助學生更好地走進文本、廣泛閱讀、積累,最終達到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目的。

1、誦讀精彩文本,培養語感能力。語文教材中選用的文章,都是幾代大家積累流傳下來,經過專家們認真篩選甄別的,在遣詞造句等方面堪稱範本的佳作。因此,在語文教學活動中,除了課本上要求背誦的篇目或片段外,我也會要求學生對其他課文中一些精彩的片段多讀以至成誦。這樣不僅能夠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還可以增強學生對語言的直接感知能力。譬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課文《觸摸春天》時,因為這篇課文主人公的特殊性,小學生沒有實際的生活體驗,不容易理解課文內涵,因此教學時我讓學生反復誦讀,要求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能把盲女孩安靜雙手攏住蝴蝶和放飛蝴蝶的片段背誦出來。通過反復的朗讀,學生慢慢走進安靜的內心世界,對安靜細膩而豐富的感情和課文的思想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這樣不僅能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而且在朗讀的過程中也加深了學生對文本人物形象的認識和理解,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2、讀名家名著,寫讀書筆記。一個人的語文素養的高低,關鍵在於個人對語文主動積淀的厚實程度。「腹有詩書氣自華」,當語文積淀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在人身上形成一種富有個性的文化底蘊。《課標》指出:「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味。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古代教育家都十分重視記誦,要求學生在記憶力最旺盛的時期多讀多背,熟讀成誦。歷代的文學大師,也無不滿腹經綸,具有很好的記誦功底。然而,據一些調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中小學生閱讀量不足國家標準的20%。為了幫助孩子們補充文學名著的積累,在教學實踐中,我要求學生每天閱讀經典名著30分鍾以上,做好讀書筆記,摘抄適量的精彩片段,優美的句子和詞語,並寫出簡短的賞析文字。每天語文課前也會請一名學生與大家分享讀書筆記。數年來,所教班級的孩子課外閱讀量大大增加,中國古典四大名著、《傲慢與偏見》《紅與黑》《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沈石溪動物小說》《夏洛的網》《綠山牆的安妮》《海底兩萬里》《老人與海》等數十部中外名著都成為孩子們如飢似渴的閱讀對象。

3、誦經典詩詞,背名篇名句。中國是詩的國度,中國文化是詩性文化。孔子曰:「不讀詩,無以言。」詩教,可以讓人溫柔敦厚,讓人文質彬彬。因此,我要求學生每天課余自由背誦一首詩歌。課前請一名孩子學生帶領全班同學一起誦讀。幾年下來,孩子們經典詩文的積累相當驚人,涉及歷代詩詞歌賦文等多種形式。《詩經》中的重要篇目如《關雎》《相鼠》《碩鼠》《蒹葭》《桃夭》《子衿》等二十餘篇,大部分同學都背得滾瓜爛熟。《木蘭詩》《將進酒》《長恨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長篇巨制部分同學也能出口能誦。古代經典散文如《資治通鑒》(部分)《狼三則》《愚公移山》《陋室銘》《出師表》《愛蓮說》《誡子書》等也出現部分同學的背誦篇目里。徐榮婷等同學主要背誦的是宋詞,如《念奴嬌》《雨霖鈴》《聲聲慢》《鵲橋仙》《水調歌頭》等數十首。廖尉翰同學背誦的主要是《增廣賢文》章節。何俊毅同學背完了一本《毛澤東詩詞》。現代詩人中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餘光中的《鄉愁》、戴望舒的《雨巷》等也是很多孩子喜歡的篇目。

『貳』 <詩經國風>婚戀詩相關畢業論文

《詩經》中的愛情

【摘要】《詩經》在我國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流傳史了,其中的婚戀詩對於今天的而我們來說依然有很高的欣賞價值。或公子愛慕佳人,或佳人思念公子,或婦人遭丈夫拋棄,或婚姻受到父母阻攔等等。這些男女之間最真摯的感情,在《詩經》中也誠摯的反映出來了,這就是《詩經》的魅力。

【關鍵詞】 愛情 婚變 男女

在《詩經研究叢刊.第九期》中,王許林將《詩經》中的婚戀詩分為五種:「一見鍾情」型、「忠貞不渝」型、「相思苦戀」型、「思婦哀怨」型、「棒打鴛鴦」型。這五個有趣的詞語幾乎概括了《詩經》中所有婚戀詩的類型。

通過學習後,在我看來,「一見鍾情」型的多為男子思戀女子:「忠貞不渝」型的自然說的是女子對配偶或是對戀人的忠貞不渝;「相思苦戀」型的則包括《詩經》中出現的各階層任務,上至達官貴人,下至黎民百姓;「思婦哀怨」型的則多表現在思念男子和被男子拋棄後所發出的哀怨;「棒打鴛鴦」型的則是追求自由戀愛而不得了。

看了《詩經》中的《國風》,則會發現《國風》中多描寫愛情和婚姻。《紅樓夢》中的賈寶玉也是看了《詩經》中的《國風》,便對男女的感情充滿憧憬。孔子當年給弟子們教授的內容也包括《詩經》。可見《詩經》在社會的地位,後來的官學也以「四書五經」為教學內容,這就更加促進了《詩經》在大眾中的傳播。

我覺得《國風》中關於描寫婚戀的詩,大多採用了「興」的手法,比如說像《關雎》,開頭一句就是「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河畔的水鳥,再言及心上人。在《漢廣》中也有類似的手法,「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游女,不可求思。」先說到南方有高大的樹木,沒有福分在下面休息。再說到漢水有「游女」,卻追求不到。不僅僅是這兩首當中採用「起興」的手法,在《蒹葭》、《野有死麕》、《邶風·燕燕》、《子衿》、《鵲巢》、《草蟲》等等。這種手法在今天的歌曲中也用得很多,尤其是在「信天游」中用的較廣泛。不自覺的我想起了一句歌詞,「太陽下上明早依舊爬上來,鳥兒飛去明年依舊會回來,我的青春一去不會來」。這句歌詞是不是跟《詩經》中廣泛用的「起興」手法一樣呢?

在我看來《詩經》中婚戀詩就是兩大種:戀愛詩和婚姻詩。戀愛詩又可以分為以下幾類:一是單相思,自然包括男子單思女子和女子單思男子。二是相互思念並愛戀。第三類應該歸於未婚男女初試雲雨一類了。婚姻詩則分為以下幾類:一是生活幸福、甜蜜恩愛型。二是婚姻受阻型。三是婚姻受挫型,而婚姻受挫又可以劃分為「單純的怨婦」和「剛強自愛」型的。下面對以上分類做出具體的說明和闡述。

一、戀愛之苦澀

(1)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位於《詩經》中的第一篇——《關雎》,被世人傳唱了兩千五百多年後依然廣泛的被男子們用來抒發對女子的愛慕,尤其是那一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上至古稀老人下至幼兒園的小朋友,幾乎都會這么一句。可見《關雎》比周傑倫的歌曲流行程度還要廣!

《關雎》中的男子,據學者們推測應該是貴族青年男子,從「琴瑟友之」、「鍾鼓樂之」便可以看出來了。在尋常百姓家是不會有這么好的樂器的。而《漢廣》中的男子則不同,他應該是一個農家子弟了,「翹翹錯薪」、「言刈其楚」、「言秣其馬」等,這些都是只有在農村長大的孩子才會做的事情。可見男子愛慕女子也是有等級差別的,貴族中的男子則可以想盡一切自己能用到的手段來取悅自己的心上人,而出身低賤的男子,看到自己心愛的女子就是「求不可得」。身世的差別就導致愛情的差距。

另外,還有一首詩也很美,因為它描寫的風景很有情趣,那就是《蒹葭》,這是我最喜歡的一首詩,這首詩用「蒹葭蒼蒼」四字反復吟唱,回返往復,韻味極深,加之其寫到的「白露」、「水中央」、「水中湄」、「水中汜」的景象和地點,都像畫面一樣,不禁讓人想到了瓊瑤的小說《在水一方》。我記得還是在初三的時候翻閱父親的書櫃時偶然發現的,從來不愛多看書的我盡然坐下來把那本書看完了,可能當時的我正處於青春期,對愛情有懵懵懂懂的感覺,所以才會有興趣把那本書讀完。《蒹葭》這首詩也是在初三的時候學的,在看《在水一方》的時候我自然地想起了《蒹葭》,因為這兩篇作品中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最相似的就要數對河流的景物描寫了,也許瓊瑤老師就是看完《蒹葭》後才有了《在水一方》這么一部作品的。

古人說過,男子思女子多在秋季,秋季萬物凋零,多陰,而男子屬陽,因此秋季多為男子思戀女子;而女子思君則多在春季。《蒹葭》中描寫的「白露」應該是秋天來臨的標志吧!我想《蒹葭》是否與古人對男子懷人的說法相一致呢?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子衿》

讀到這首詩,讓我想起了高一時候我們班一個男生給我寫的「情書」,第一句就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是由於我才疏學淺,只知道曹操曾經作詩的時候引用過這兩句,不知其真實含義,所以高一的「情書」時間就不了了之了。

現在看來,這首詩就是寫一個陷入愛情的女人在城門口的等待她的情人,一個女孩子家家的,怎麼好意思去找你呢?「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女子在城樓下等得甚是辛苦,「挑兮達兮,在城闕兮」啊!「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呀!明明才分離,卻又開始思念你,彷彿有九個月沒有見面了!「未見君子,我心傷悲」!女子思念男子總是多於男子思念女子,人們常說,男人拿愛情當點心,女人卻拿愛情當主食。看著這痴情的女子在城門下等的那麼著急,我都不免有些替她擔心起來了。

看到《子衿》,又讓人想起了《靜女》,《靜女》中的男子也是在城樓下苦苦的等著自己的心上人,而心上人卻似乎是有意要戲弄著憨憨的男子,弄得男子是「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二、戀愛之甜蜜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衛風·木瓜》

男女之間就通過水果來傳情,看上了就拋出自己手中的水果。砸向自己的心上人,這與現代社會確實不同,在現如今,那對情侶不是從「我愛你」「你愛我嗎?」開始的?在求愛這方面,到沒有古人那麼風趣,就像我曾今看到一位男子向女子表達愛意時說的話一樣「今天的月亮真好!」月本沒有感情,陰晴圓缺全憑自己,但是有情的人兒,讓無情的東西來表達自己的感情不也是別有一番風味嗎?就像「木瓜」「木桃」一樣,喜歡他就把手裡的水果砸向他吧!

三、愛到濃時的激情碰撞

這一類的詩則是古代男女幽會的詩句了。在《詩經》中,女子多聚集在桑林,而男子若想念女子,想要與心上人約會,那麼就去桑林吧!「十畝之間兮,桑者泄泄兮。」採桑的的女子真多呀!羅敷不就是被稱為「採桑女」的嗎?

桑林,是一個充滿性愛氣息的曖昧場所,《詩經》中收錄的詩大部分是從民間採集而來的。關於民間的性愛,自然是少不了的了。

除了桑林之外,還有其他的地方也可以與相愛的人發生雲雨之情,那就是古代的狩獵場所。《野有死麕》中就有這樣的描寫,對於這首詩,眾說紛紜,但我認為這是一首描寫女子在於男子第一次發生性關系是急切而又羞澀的詩,並且是發生在狩獵場所的。何以見得?我們來看這第一句「野有死麕,白茅包之」以及中間的一句「林有朴椒,野有死鹿。」麕和鹿不是一般的動物,麕又是獐子,一般只有貴族男子在涉獵的過程中才有可能打獵到的,由此可見整首詩中發生的事情是在園囿之中發生的,「舒而脫脫兮!無感我帨兮,無使尨吠兮!」能不能看作是少女急切而又羞澀的心理呢?至於很多學者把它說成是男子強暴了女子,我並不認同,男女之間偶爾偷歡這也是人之常情,在沒有史料的證明下,有詩意的想像是美好的。

四、婚姻挫敗而生怨婦

有人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可總有人偏偏要自掘墳墓。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女子被拋棄的形象總會有的,而且古代休妻還有各種各樣的借口。在古代,女子的命運不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又時候就像東西一樣被男人玩賞著,當有更好的玩物時,便毫不猶豫的拋棄自己的配偶。無論是古代女子還是現代的小白領,誰能容忍自己的丈夫移情別戀然後將自己拋棄呢?我想古今中外的女人應該是立場一致的吧!

在《詩經》中也不乏這樣的作品,其中有一部分是純粹的怨婦,僅僅是指責丈夫或者戀人的不忠,哭訴自己的不幸。

「彼狡童兮,不與我言兮。維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彼狡童兮,不與我食兮。維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好一個吃不下飯,睡不著覺的痴情女子啊!因為自己的戀人對自己不理不睬近於冷漠,把自己的幽怨之情表現的淋漓盡致。

另外一首詩的主人公的命運就更加悲慘了。《谷風》中描寫的女主人公,與丈夫曾一起辛勤的勞動,使家境漸漸好轉。日子富了,丈夫卻拋棄了她,另尋了新歡。這是她十分的幽怨,但是有割捨不下她親手操持的這個家。詩中的女主人公勤勞、善良、柔弱、痴情,但是卻遭此下場,不免讓人心生憐憫之情。《谷風》中的女主人公的遭遇是不是給我們現代女子一些啟示呢?新中國成立後,人們說婦女的地位提高了,女人被解放了。都說現在女人頂半邊天。真的是這樣嗎?女人可以外出工作養活自己,男人可以接受自己的女人同自己一樣在外面工作,但是家裡的情況有沒有變化呢?在大部分家庭里,男人的觀念依舊沒有改變,他們認為家務就是女人應該做的。這樣說來女人是被解放了,解放的是女人受苦受累的權利。女人既得為生計而奔波有得為家務而操勞。如果女同胞們不幸成為被拋棄的對象,那麼就請愛惜自己。

五、婚姻受挫之剛強自愛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這是《氓》中的最後的一部分。我覺得這最後幾句才是文中最精華的一部分。它反映了女性剛強的一面。這首詩是按照時間的順序來寫一個勤勞善良的婦女由戀愛到婚姻破裂的全過程,看到這首詩時,似乎是在聽一個棄婦講述自己的戀愛詩的甜蜜和婚後的不幸,感覺詩中的女主人公就像在我身邊一樣,但是她與眾不同的就是她並沒有像上面講到的那樣怨天怨地怨夫君,而是總結了自己不幸的根源之後,堅定自己的信念——「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我喜歡獨立的女性,不管是在經濟上還是在感情上,不能完全依賴一個人,要給自己的心靈留一點休息的空間,這也是在現代虛無的社會中保護自己的一種方法。就像《詩經。氓》中的女主人公一樣,雖然婚姻破裂,但是人生中不僅僅只有愛情,對於被「情」字傷害的女性們,應該多學學古人,反思一下,自己還能夠做些什麼?

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娶妻如何?匪媒不得。」(《伐柯》)很多人都知道古代娶親都是逢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詩經中也有這樣的情況。雖然求得配偶是通過「媒人」來說定的,但也有美好的姻緣。這是多麼讓人羨慕的事情啊!讓人想起梁山伯與祝英台,雖然在同一屋檐下念書,但是父母之命無法違背,只能嫁給馬家公子,幸而中途經過山伯的墳墓,才有了現在的化蝶。不僅僅是在梁山伯與祝英台中是這樣的,在《孔雀東南飛》中不也是如此,如果劉蘭芝不是要遵從哥哥的意思,也不會有後來的結果,父親不在了,長兄就為父。這就是封建社會的「禮」,吃人的禮教害苦了多少有情人。這也是魯迅先生極力批判的東西。現在的我們應該慶幸自己沒有活在封建社會,包辦婚姻在現代社會是不會帶來幸福的,對於我們來說,能夠自由的選擇伴侶,自由的合法通婚,這一應該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了。

子曾經曰過:「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還曰過:「小子何莫學乎詩。」由此可見,孔老夫子對《詩經》有多麼高的評價,而且《詩經》一直作為儒家的教學材料,更能看出《詩經》的重要性了。而我們這些大學生當中,又有多少人能靜下心來讀一讀古人的心聲呢?

《詩經》中的愛情,在我看來可以用四種植物來概括:

芍葯——這是相愛人的信物。為什麼不是玫瑰?玫瑰帶刺,難道不會刺傷你的心上人嗎?

荇菜——這應該是代表著公子們愛慕美人而不得吧!

桑——這應該是情竇初開的女子們竊竊私語和男子們來擇偶的地方吧!被拋棄的女子就成了落下的黃色桑葉了!

木瓜——相愛的人因愛而結合,因結合而幸福!

《詩經》的植物多的數不過來,勞動中的人們接觸的最多的就是自然界的動植物。所以《詩經》中那些不計其數的植物的出現也就順理成章。

《詩經》就像一條河流,有湍流、有潺潺小溪,有輕揚的流水、也有澎湃的漩渦……讀《詩經》不會像讀其他古代詩集那樣累,因為《詩經》中流露出來的都是最淳樸最真摯的感情,沒有半點造作。似乎自己就像走入了他人的內心世界一樣,細細的品味,不是詩也是詩!

當你覺得生活的步伐太快時,就靜下心來讀讀《詩經》吧!它會讓你沉靜下來,順著它的小溪流靜靜的流淌……

『叄』 《關雎》教學怎樣側重情感教育

作為傳統的愛情詩《關雎》入選初中語文教材(見人教版第六冊),曾經在教育界乃至社會各界引起過不小的爭議。許多教育工作者、家長擔心,在學生早熟早戀問題日趨嚴重的今天,面對不斷加重的課業負擔和升學壓力,讓學生學習極具誘惑性的愛情詩,會不會使他們分散注意力,給一些人戀愛提供誘因,從而給本已不好把握與處理的中學生早戀問題造成誤導甚至是推波助瀾。如果是這樣,不僅會影響到學生的正常學習和身心健康,而且也可能會給許多社會問題留下隱患。一個小小的教材變動,牽動社會的方方面面,不能不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如何教好《關雎》這種愛情詩,進而指導學生正確對待與處理男女情感,樹立正確戀愛觀,是擺在廣大初中語文教師面前的一個嚴肅的課題。
在按照語文教學大綱組織教學的前提下,結合初中生生理、心理發育的特點及當前社會生活實際,本人作為高專中文教育專業的教師,在指導教育實習的示範教學中,對《關雎》教學如何體現情感教化,側重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嘗試。
1.確立教學目標側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戀愛觀。許多教輔資料把《關雎》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讓學生了解古代人民的嚮往與追求美好愛情的思想感情。這種定位某種程度上是保守的,是對現代普通人男女感情的一種迴避。學以致用,教學的目的應該從初中生的實際出發,通過對本課的學習,使他們正確認識與把握這種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萌生於男女之間的自然情感,從而樹立正確的戀愛觀。「愛情」問題是一個在中學生中敏感而又無法迴避的嚴肅話題。隨著青春期的到來,初中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他們開始關注異性,渴望接觸、了解異性,甚至可能萌發對異性的好感或愛慕之情。這雖然是極正常、自然而又美麗的事情,但是如果不能正確對待、妥善處理,不可避免地要影響到學生心理、生理的健康成長及健全人格的形成。過去多少年來,我們大多對中學生的「愛情」採取迴避和粗暴干涉的態度,但壓制的結果反而誘發了他們更強烈的好奇心理。而且在現代傳媒高度發達的今天,我們已經很難找到可以讓學生迴避的「凈土」。正確面對,也許是最明智的選擇。《關雎》入選初中教材,多少有點「千呼萬喚始出來」,但我們不能再「猶抱琵琶半遮面」了。只有明確了我們的教學目標,才能更好地把教書與育人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成人」與「成才」的雙贏。
2.作者及作品背景的介紹,突出《關雎》的人倫教化地位。《關雎》在《詩經》中位於卷首,采於周代京畿附近的民歌。《毛詩序》認為這首詩是贊美「後妃之德」的,以為女子只有忠貞賢淑,含蓄克制,才能夠配得上王侯。因此把這首詩放在《詩經》之首,以明教化。不管這個說法理由是否充分,至少在古人看來《關雎》就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愛情詩。據史載《詩經》是孔子編篡的,作為儒家道統的創始人,孔子把一首反映男女愛情的民歌放在《詩經》的第一篇,肯定不是老不正經的開個玩笑,他必定有其深刻的用意。孔子在《論語?.為政》里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人不能沒有思想情感,有思想情感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思想情感誤入歧途。孔子編《詩經》的目的恐怕就是要引導人們的思想情感走向正路。《關雎》放在《詩經》的第一篇,意義大概也在這里。「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禮記?禮運》),孔夫子也知道這是人類生存的基本要求,男女之欲和飲食之欲一樣不可迴避。但不可迴避不等於放縱,它對生活規范、社會秩序有著潛在的危險,孔夫子也曾感嘆:「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論語》)。所以一切克制、一切修養,都首先要從男女之欲開始。《關雎》所歌頌的,是一種感情克制、行為謹慎、以婚姻和諧為目的的愛情,「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論語》),表現中庸之德,是儒者明德正行的典範教材。學習這首詩,一定要嚴格區別於時下泛濫的一些愛情詩,這是古代的政教詩,首先要求學生態度嚴肅,老師不是在藉此教大家談戀愛,而是要大家學會正確對待來自心靈深處的愛,從更廣泛的做人的意義上了解戀愛。
3.詩文鑒賞側重「發乎情、止乎禮」的正面疏導。
3.1思想內容:首先,《關雎》通篇是寫一男子對女子的思念和追求的過程,表現求之不得的焦慮和求而得之的喜悅。但這不是一個普通的男歡女愛,它所寫的男女雙方乃是「君子」和「淑女」,表明這是一種與美德相聯系的情感接觸。「君子」是兼有地位和德行的雙重含義,而「窈窕淑女」也兼含了體貌之美和德行之善,這里「君子」與「淑女」的情戀不是簡單的低級的苟合,而是代表了一種婚戀的理想。這表明在相悅的男女之間僅僅有愛是不夠的,還要有道德的修養和某種地位的因素。初中生還屬於未成年人,不僅社會地位還談不上,而且道德修養的觀念尚未完全形成,這就要求他們把精力集中在加強道德修養和追求理想事業上。我們雖然不再用「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陳舊說教去教育他們,但要讓他們明白高尚的修養、堅實的物質基礎才是美滿愛情的先決條件。其次,《關雎》所寫的愛情一開始就有明確的婚姻目的,最終歸結於婚姻的美滿,不是青年男女短暫的邂逅,一時的激情。愛在開始的同時必須伴有相應的社會責任,愛情不僅是自然的,更是社會的。作為初中生,生理上可能成熟了,但心理上、社會條件上未必成熟。當愛來臨,應該對自己多提幾個疑問:經濟上獨立嗎?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嗎?會不會影響學業?老師、父母、同學都什麼態度、怎樣評價?等等,該如何處理這份感情,心裡自然就清楚了。既然沒有能力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談情說愛就是一種情感的浪費,從而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的情感,在反思中學會把握青春,學會承擔責任,長大成人。再次,《關雎》所寫的戀愛行為極有節制。細讀可以注意到本詩雖是寫男方對女方的追求,但絲毫沒有涉及雙方的直接接觸,「淑女」固然沒有什麼動作表現出來,「君子」的相思也只是獨自在那裡「輾轉反側」,什麼攀牆折柳之類的事情,好像完全不曾想到,愛得很守規矩。這樣一種戀愛,既有真實的頗為深厚的情感,又表露得平和而有分寸,在這里藉此向學生提倡一種情感節制、自我剋制、重視文明舉止的人生態度,不失火候。
3.2藝術特點:《關雎》這首詩在藝術手法上主要表現為起興、即景寫情和重章疊句。首先,這里作者用「關雎」去起興,既有即景寫情的藝術構思,也有一種哲理性暗示:隨著人的青春期的到來,愛情的產生就如同春天到來水鳥發情一樣自然,既無什麼神秘感也無須迴避;同時,這種起興,既有關雎和鳴引起下文的表達需要,也傳達出一種弦外之音:人畢竟不是水鳥,也不能降低到水鳥的層次上,人的情感要受到社會人文的制約,沉迷於愛情的陷阱而葬送事業與青春是愚蠢的,「發乎情,止乎禮」(《論語》),才是「君子」必備的修養。其次,「參差荇菜」的重章疊句,除有起興和即景寫情的表達作用外,也表達出強調獲得真正愛情的艱難:在現代文明中,只有建立在理想與事業基礎上的愛情才是真正完美的愛情,鼓勵人們為理想、事業而奮勇拼搏。
4.誦讀指導側重聲情並茂的朗讀和潛移默化的感情抒發。啟發學生的聯想和想像,讓他們結合自己的感情經歷,使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鮮明而完美地在頭腦中再現,然後,藉助本詩重章疊句、音樂性強等特點,讓學生一遍遍地有表情的誦讀直至背誦,同時以期實現內心感情的藝術宣洩,從而實現心裡的平衡。人生不能沒有感情,有了感情就有了痛苦,化解痛苦的有效途徑是情感宣洩。中國過去不專談宗教,而要求人有詩的修養,「詩言志」,詩的感情就是宗教的感情。吟詩可以把胸中郁結的情感發揮掉,從而達成人的溫柔敦厚。這也許是古人所謂的「詩教」,也是現代心理學所說的一種發泄心理療法。
5.作業布置側重了解學生對愛情問題的認識程度。課後要求學生寫《關雎》的讀後感,然後根據各人的認識情況不同,因材施教,作具體的思想指導。
《關雎》作為愛情詩入選初中語文教材,在對學生情感教育方面的作用是積極的、健康向上的。來自社會的某種擔心是多餘的。但是,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是一項復雜而系統的工作,也不是語文教學或一節語文課所能奏效的,它需要各科老師、學校、家長、社會共同參與才能完成。本人只是結合《關雎》教學,提一些淺見,做一些嘗試,有待大方之家補正。

『肆』 求收集《詩經》中除《關雎》《子衿》《蒹葭》外的其它有關婚姻、愛情

《詩經》中的愛情

【摘要】《詩經》在我國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流傳史了,其中的婚戀詩對於今天的而我們來說依然有很高的欣賞價值。或公子愛慕佳人,或佳人思念公子,或婦人遭丈夫拋棄,或婚姻受到父母阻攔等等。這些男女之間最真摯的感情,在《詩經》中也誠摯的反映出來了,這就是《詩經》的魅力。

【關鍵詞】 愛情 婚變 男女

在《詩經研究叢刊.第九期》中,王許林將《詩經》中的婚戀詩分為五種:「一見鍾情」型、「忠貞不渝」型、「相思苦戀」型、「思婦哀怨」型、「棒打鴛鴦」型。這五個有趣的詞語幾乎概括了《詩經》中所有婚戀詩的類型。

通過學習後,在我看來,「一見鍾情」型的多為男子思戀女子:「忠貞不渝」型的自然說的是女子對配偶或是對戀人的忠貞不渝;「相思苦戀」型的則包括《詩經》中出現的各階層任務,上至達官貴人,下至黎民百姓;「思婦哀怨」型的則多表現在思念男子和被男子拋棄後所發出的哀怨;「棒打鴛鴦」型的則是追求戀愛而不得了。

看了《詩經》中的《國風》,則會發現《國風》中多描寫愛情和婚姻。《紅樓夢》中的賈寶玉也是看了《詩經》中的《國風》,便對男女的感情充滿憧憬。孔子當年給們教授的內容也包括《詩經》。可見《詩經》在社會的地位,後來的官學也以「四書五經」為教學內容,這就更加促進了《詩經》在大眾中的傳播。

我覺得《國風》中關於描寫婚戀的詩,大多採用了「興」的手法,比如說像《關雎》,開頭一句就是「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河畔的水鳥,再言及心上人。在《漢廣》中也有類似的手法,「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游女,不可求思。」先說到南方有高大的樹木,沒有福分在下面休息。再說到漢水有「游女」,卻追求不到。不僅僅是這兩首當中採用「起興」的手法,在《蒹葭》、《野有死麕》、《邶風·燕燕》、《子衿》、《鵲巢》、《草蟲》等等。這種手法在今天的曲中也用得很多,尤其是在「信天游」中用的較廣泛。不自覺的我想起了一句詞,「太陽下上明早依舊爬上來,鳥兒飛去明年依舊會回來,我的青春一去不會來」。這句詞是不是跟《詩經》中廣泛用的「起興」手法一樣呢?

在我看來《詩經》中婚戀詩就是兩大種:戀愛詩和婚姻詩。戀愛詩又可以分為以下幾類:一是單相思,自然包括男子單思女子和女子單思男子。二是相互思念並愛戀。第三類應該歸於未婚男女初試雲雨一類了。婚姻詩則分為以下幾類:一是生活幸福、甜蜜恩愛型。二是婚姻受阻型。三是婚姻受挫型,而婚姻受挫又可以劃分為「單純的怨婦」和「剛強自愛」型的。下面對以上分類做出具體的說明和闡述。

一、戀愛之苦澀

(1)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位於《詩經》中的第一篇——《關雎》,被世人傳唱了兩千五百多年後依然廣泛的被男子們用來抒發對女子的愛慕,尤其是那一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上至古稀老人下至幼兒園的小朋友,幾乎都會這么一句。可見《關雎》比周傑倫的曲流行程度還要廣!

《關雎》中的男子,據學者們推測應該是貴族青年男子,從「琴瑟友之」、「鍾鼓樂之」便可以看出來了。在尋常百姓家是不會有這么好的樂器的。而《漢廣》中的男子則不同,他應該是一個農家子弟了,「翹翹錯薪」、「言刈其楚」、「言秣其馬」等,這些都是只有在農村長大的孩子才會做的事情。可見男子愛慕女子也是有等級差別的,貴族中的男子則可以想盡一切自己能用到的手段來取悅自己的心上人,而出身低賤的男子,看到自己心愛的女子就是「求不可得」。身世的差別就導致愛情的差距。

另外,還有一首詩也很美,因為它描寫的風景很有情趣,那就是《蒹葭》,這是我最喜歡的一首詩,這首詩用「蒹葭蒼蒼」四字反復吟唱,回返往復,韻味極深,加之其寫到的「白露」、「水」、「水中湄」、「水中汜」的景象和地點,都像畫面一樣,不禁讓人想到了瓊瑤的小說《在水一方》。我記得還是在初三的時候翻閱父親的書櫃時偶然發現的,從來不愛多看書的我盡然坐下來把那本書看完了,可能當時的我正處於青春期,對愛情有懵懵懂懂的感覺,所以才會有興趣把那本書讀完。《蒹葭》這首詩也是在初三的時候學的,在看《在水一方》的時候我自然地想起了《蒹葭》,因為這兩篇作品中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最相似的就要數對河流的景物描寫了,也許瓊瑤老師就是看完《蒹葭》後才有了《在水一方》這么一部作品的。

古人說過,男子思女子多在秋季,秋季萬物凋零,多陰,而男子屬陽,因此秋季多為男子思戀女子;而女子思君則多在春季。《蒹葭》中描寫的「白露」應該是秋天來臨的標志吧!我想《蒹葭》是否與古人對男子懷人的說法相一致呢?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子衿》

讀到這首詩,讓我想起了高一時候我們班一個男生給我寫的「情書」,第一句就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是由於我才疏學淺,只知道曹操曾經作詩的時候引用過這兩句,不知其真實含義,所以高一的「情書」時間就不了了之了。

現在看來,這首詩就是寫一個陷入愛情的女人在城門口的等待她的情人,一個女孩子家家的,怎麼好意思去找你呢?「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女子在城樓下等得甚是辛苦,「挑兮達兮,在城闕兮」啊!「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呀!明明才分離,卻又開始思念你,彷彿有九個月沒有見面了!「未見君子,我心傷悲」!女子思念男子總是多於男子思念女子,人們常說,男人拿愛情當點心,女人卻拿愛情當主食。看著這痴情的女子在城門下等的那麼著急,我都不免有些替她擔心起來了。

看到《子衿》,又讓人想起了《靜女》,《靜女》中的男子也是在城樓下苦苦的等著自己的心上人,而心上人卻似乎是有意要戲弄著憨憨的男子,弄得男子是「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二、戀愛之甜蜜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衛風·木瓜》

男女之間就通過水果來傳情,看上了就拋出自己手中的水果。砸向自己的心上人,這與現代社會確實不同,在現如今,那對情侶不是從「我愛你」「你愛我嗎?」開始的?在求愛這方面,到沒有古人那麼風趣,就像我曾今看到一位男子向女子表達愛意時說的話一樣「今天的月亮真好!」月本沒有感情,陰晴圓缺全憑自己,但是有情的人兒,讓無情的東西來表達自己的感情不也是別有一番風味嗎?就像「木瓜」「木桃」一樣,喜歡他就把手裡的水果砸向他吧!

三、愛到濃時的碰撞

這一類的詩則是古代男女幽會的詩句了。在《詩經》中,女子多聚集在桑林,而男子若想念女子,想要與心上人約會,那麼就去桑林吧!「十畝之間兮,桑者泄泄兮。」採桑的的女子真多呀!羅敷不就是被稱為「採桑女」的嗎?

桑林,是一個充滿氣息的曖昧場所,《詩經》中收錄的詩大部分是從民間採集而來的。關於民間的,自然是少不了的了。

除了桑林之外,還有其他的地方也可以與相愛的人發生雲雨之情,那就是古代的狩獵場所。《野有死麕》中就有這樣的描寫,對於這首詩,眾說紛紜,但我認為這是一首描寫女子在於男子第一次發生性關系是急切而又羞澀的詩,並且是發生在狩獵場所的。何以見得?我們來看這第一句「野有死麕,白茅包之」以及中間的一句「林有朴椒,野有死鹿。」麕和鹿不是一般的動物,麕又是獐子,一般只有貴族男子在涉獵的過程中才有可能打獵到的,由此可見整首詩中發生的事情是在園囿之中發生的,「舒而脫脫兮!無感我帨兮,無使尨吠兮!」能不能看作是少女急切而又羞澀的心理呢?至於很多學者把它說成是男子了女子,我並不認同,男女之間偶爾這也是人之常情,在沒有史料的證明下,有詩意的想像是美好的。

四、婚姻挫敗而生怨婦

有人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可總有人偏偏要自掘墳墓。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女子被拋棄的形象總會有的,而且古代休妻還有各種各樣的借口。在古代,女子的命運不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又時候就像東西一樣被男人玩賞著,當有更好的玩物時,便毫不猶豫的拋棄自己的配偶。無論是古代女子還是現代的小白領,誰能容自己的丈夫移情別戀然後將自己拋棄呢?我想古今中外的女人應該是立場一致的吧!

在《詩經》中也不乏這樣的作品,其中有一部分是純粹的怨婦,僅僅是指責丈夫或者戀人的不忠,哭訴自己的不幸。

「彼狡童兮,不與我言兮。維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彼狡童兮,不與我食兮。維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好一個吃不下飯,睡不著覺的痴情女子啊!因為自己的戀人對自己不理不睬近於冷漠,把自己的幽怨之情表現的淋漓盡致。

另外一首詩的主人公的命運就更加悲慘了。《谷風》中描寫的女主人公,與丈夫曾一起辛勤的勞動,使家境漸漸好轉。日子富了,丈夫卻拋棄了她,另尋了新歡。這是她十分的幽怨,但是有割捨不下她親手操持的這個家。詩中的女主人公勤勞、善良、柔弱、痴情,但是卻遭此下場,不免讓人心生憐憫之情。《谷風》中的女主人公的遭遇是不是給我們現代女子一些啟示呢?新中國成立後,人們說婦女的地位提高了,女人被解放了。都說現在女人頂半邊天。真的是這樣嗎?女人可以外出工作養活自己,男人可以接受自己的女人同自己一樣在外面工作,但是家裡的情況有沒有變化呢?在大部分家庭里,男人的觀念依舊沒有改變,他們認為家務就是女人應該做的。這樣說來女人是被解放了,解放的是女人受苦受累的權利。女人既得為生計而奔波有得為家務而操勞。如果女同胞們不幸成為被拋棄的對象,那麼就請愛惜自己。

五、婚姻受挫之剛強自愛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這是《氓》中的最後的一部分。我覺得這最後幾句才是文中最精華的一部分。它反映了女性剛強的一面。這首詩是按照時間的順序來寫一個勤勞善良的婦女由戀愛到婚姻破裂的全過程,看到這首詩時,似乎是在聽一個棄婦講述自己的戀愛詩的甜蜜和婚後的不幸,感覺詩中的女主人公就像在我身邊一樣,但是她與眾不同的就是她並沒有像上面講到的那樣怨天怨地怨夫君,而是總結了自己不幸的根源之後,堅定自己的信念——「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我喜歡的女性,不管是在經濟上還是在感情上,不能完全依賴一個人,要給自己的心靈留一點休息的空間,這也是在現代虛無的社會中保護自己的一種方法。就像《詩經。氓》中的女主人公一樣,雖然婚姻破裂,但是人生中不僅僅只有愛情,對於被「情」字傷害的女性們,應該多學學古人,反思一下,自己還能夠做些什麼?

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娶妻如何?匪媒不得。」(《伐柯》)很多人都知道古代娶親都是逢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詩經中也有這樣的情況。雖然求得配偶是通過「媒人」來說定的,但也有美好的姻緣。這是多麼讓人羨慕的事情啊!讓人想起梁山伯與祝英台,雖然在同一屋檐下念書,但是父母之命無法違背,只能嫁給馬家公子,幸而中途經過山伯的墳墓,才有了現在的化蝶。不僅僅是在梁山伯與祝英台中是這樣的,在《孔雀東南飛》中不也是如此,如果劉蘭芝不是要遵從哥哥的意思,也不會有後來的結果,父親不在了,長兄就為父。這就是封建社會的「禮」,吃人的禮教害苦了多少有情人。這也是魯迅先生極力批判的東西。現在的我們應該慶幸自己沒有活在封建社會,包辦婚姻在現代社會是不會帶來幸福的,對於我們來說,能夠的選擇伴侶,的合法通婚,這一應該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了。

子曾經曰過:「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可以怨……」,還曰過:「小子何莫學乎詩。」由此可見,孔老夫子對《詩經》有多麼高的評價,而且《詩經》一直作為儒家的教學材料,更能看出《詩經》的重要性了。而我們這些大學生當中,又有多少人能靜下心來讀一讀古人的心聲呢?

《詩經》中的愛情,在我看來可以用四種植物來概括:

芍葯——這是相愛人的信物。為什麼不是玫瑰?玫瑰帶刺,難道不會刺傷你的心上人嗎?

荇菜——這應該是代表著公子們愛慕美人而不得吧!

桑——這應該是情竇初開的女子們竊竊私語和男子們來擇偶的地方吧!被拋棄的女子就成了落下的黃色桑葉了!

木瓜——相愛的人因愛而結合,因結合而幸福!

《詩經》的植物多的數不過來,勞動中的人們接觸的最多的就是自然界的動植物。所以《詩經》中那些不計其數的植物的出現也就順理成章。

《詩經》就像一條河流,有湍流、有潺潺小溪,有輕揚的流水、也有澎湃的漩渦……讀《詩經》不會像讀其他古代詩集那樣累,因為《詩經》中流露出來的都是最淳樸最真摯的感情,沒有半點造作。似乎自己就像走入了他人的內心世界一樣,細細的品味,不是詩也是詩!

當你覺得生活的步伐太快時,就靜下心來讀讀《詩經》吧!它會讓你沉靜下來,順著它的小溪流靜靜的流淌……

閱讀全文

與關雎教學反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