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力與運動教學反思

力與運動教學反思

發布時間:2020-12-22 15:23:19

Ⅰ 如何進行戶外體育運動教學反思

眾所周知:「幼兒期就是游戲期」。孩子們的天性就是玩,就像魚兒離不開水一樣。幼兒園每天必須的活動環節之一,就是組織孩子們進行戶外體育游戲活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游戲和體育活動,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增強體質,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和「保證幼兒每天有適當的自主選擇和自由活動時間」。《指南》中也說:「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積極地開展戶外活動,不僅有助於提高幼兒的各種能力,還能促進動作協調發展,而且還能給幼兒帶來愉快的情緒,為幼兒心理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中班的幼兒有了一定的活動經驗,對各類活動器械有了不同程度地了解,能輕車熟路的在戶外進行活動,在老師適時的鼓勵下還能自主創新各種不同的玩法。但自我控制能力不高,注意力時間不長。如果沒有老師的正確引導,他們就會缺乏活動的積極性。對於中班的孩子,我們應該如何更有效地開展戶外體育游戲活動呢?
一、 體育游戲活動內容的安排應具有趣味性。
俗話說:「興趣是孩子學習的最好老師。」有了興趣孩子才會有參與活動的動力和源泉。如在一次戶外體育活動《好玩的袋子》時,我以「蠶寶寶」為線索貫穿整個活動,讓孩子們不僅利用空的米袋子創造了多種玩法,也體驗一物多玩的樂趣(1.具有魔力的袋子,把它放在頭頂上,不要掉下來喲!2.用脖子夾住它。3.用肚子頂著它,想一想,怎樣不讓它掉下來?4。把袋子穿在身上,是不是看不見,沒關系,可用耳朵聽—順著音樂聲走過來,鍛煉孩子們的聽力。5.想吃桑葉的蠶寶寶爬過來。6.蠶寶寶鑽進袋子里,等待化繭為蛾!)。還利用袋子做道具,讓孩子們練習各種跳躍動作以及打滾的動作,孩子們玩得樂此不疲!
二、 以愉快的情緒帶動幼兒。
每次進行戶外活動時,我們都要進行幾分鍾的准備活動。我常常用喊口令「一二一,一二一、、、、、、」來達到隊伍的整齊,時間一長孩子們也厭倦了這種形式,有的孩子在隊伍里不是說話就是打鬧。面對孩子們厭煩的情緒,我嘗試加了一些音樂元素來感染活動的氣氛(運動員進行曲、郊遊、動一動、健康歌等等)讓孩子們一邊聽著歌曲,一邊踏著步子,很自然地在陽光下,愉快的運動起來。
三、關注全體幼兒,注重個體差異,做孩子們游戲的夥伴。
蘇霍姆林斯基說:「我想給孩子們帶來快樂,而孩子們的快樂,對於我就是最大的幸福。」只有這樣,把孩子放在自己的心靈深處憐惜、愛護,走進他們的情感世界,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和他們一起歡笑,一起憂傷,才能贏得孩子的心。同時,無論年青還是年老,教師都要擁有童心。以孩子的眼光來看待事物,時時提醒自己,我們的教育對象是孩子,你就能夠更寬容,更豁達,也能夠讓孩子更喜歡你。作為幼兒教師盡量以孩子的角度去把握孩子的心靈,理解孩子的感受,同時在整個游戲活動中,教師扮演的角色不僅是引導者而且還應扮演富有童趣的游戲夥伴。對於膽小、不愛動的孩子或動作笨拙的孩子,應該鼓勵或帶動他們一起游戲、對於需要幫助的孩子,可以進行適當的指導。如:「我班有一位剛轉入的劉佳怡小女孩,每次戶外活動時,她要麼傻傻的站著不動,要麼就是小聲哭泣。我蹲下身和她交談原來是她膽小害怕,不願意參加游戲。我尋找到原因後,就拉著她的小手,一步一步、一個動作一個動作、慢慢的向終點邁進。一次、兩次、、、、、、和她一起做游戲、她笑了我也笑了。」現在她在每次戶外活動時,還踴躍的給其他幼兒示範動作。
總之,教師要做孩子們的良師益友,充分發揮戶外體育游戲活動,讓孩子們的身、心得到健康發展,使他們的童年生活更精彩更有意義。

Ⅱ 暑期科學鍛煉的幾種方法_教學反思_教學隨筆

首先,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家庭居住的具體情況來安排體育教學中學過的自然環境跑等內容,以此來發展自己的心肺功能,培養自己頑強的意志品質,也可以根據不同的場地條件安排自己喜愛和特長的體育項目。不論安排哪一項體育內容,准備活動都是必不可少的。如:跳繩練習前應以活動身體的各關節為主。既可以做一些徒手練習,也可以利用跳繩來安排有關內容。根據家庭體育鍛煉的特點,可以讓每一位鍛煉成員都參與到准備活動的設計中來。這樣就可以使准備活動更具備有趣味性,使家庭體育鍛煉的氛圍更加活躍和融洽。使准備活動的內容會更豐富。
在體育鍛煉過程中,同學們一定要控制好運動時間和運動負荷,在目前情況下,一定要注意不要從事大運動量的和對抗性強的體育項目,在活動中要運用心率的自我檢測方法。使自己的運動心率控制在每分鍾120-140次之間。 為了豐富同學們的鍛煉內容,特介紹幾種練習項目的具體方法。 一、 跳繩:跳繩是一項有廣泛群眾基礎的體育項目。練習方法多種多樣,而每一種練習方法都有著獨特的鍛煉效果,因此,在練習前可根據自己的水平來制訂目標,循序漸進地完成。 同學們在練習中可安排"單搖跳、雙搖跳、編花跳、不同方向輪繩跳,在練習中還可以根據不同的內容安排計時跳和計數跳的練習,以此來檢驗自己的練習成績和練習的效果。在練習前最好安排一個合理的設想目標,然後通過自己的拼搏達到目標,享受自我超越的樂趣,還可以全家合作安排雙人跳、多人跳,根據體育活動中特有的競賽因素。如果組織幾次家庭小小跳繩運動會,效果就更好。 二、仰卧起坐:仰卧起坐項目對於發展學生的腰腹力量有獨到的作用。在仰卧起坐練習中,同學們可以在原來體育課中掌握的練習方法的基礎上,進行創造和改變。如:直腿和屈腿交替進行,抱頭和不抱頭交替進行,壓腿和不壓腿的方法交替進行,側方向收腹和正方向收腹交替進行等。這樣的練習不但提高練習興趣,還可以使身體各部位的肌肉都得到全面鍛煉。 三、跳台階或跳樓梯跳台階和跳樓梯是發展彈跳能力的較好方法。 跳台階練習的方法有多種,既可採用雙腳跳上跳下的方法,也可採用雙腳交換跳的方法來練習。練習時注意必須用前腳掌發力,同時要注意身體重心的調整,這樣練習既能保證安全,又能使運動姿勢規范美觀。
練習種類也很多,如單階樓梯的兔跳練習、多階樓梯的縱跳練習,以及高抬腿跑樓梯練習。這些方法對於發展下肢力量很有益處。此類活動必須注意安全,決不能逞強好勝,以免發生磕碰類的傷害事故。 此外,我們有些家長有長跑的習慣,我們可以跟隨家長一起進行跑步。跑步前做一些簡單的徒手准備活動,跑完後千萬不要馬上坐下,走一走,調整一下自己的呼吸和心率,待心跳恢復到正常後再休息。 劇烈的體育運動後,身體的放鬆和整理是不可忽視的一個環節,心率的調整和肌肉的放鬆是科學鍛煉的重要內容。在運動後,要及時的補充水分,最好要喝一些淡鹽水,以補充由於運動後所損失的能量。 運動前必須制訂合理的體育鍛煉計劃,安排適宜自己的練習內容和方法是提高鍛煉效果的重要措施和手段。但是,由於家庭體育的特殊性,所以鍛煉後的自我評價和反饋調整也是提高鍛煉效果的重要手段。希望同學們認真地記錄自己活動後的心得筆記,對於練習感受和練習成績要進行客觀積極的自我評價,同時對練習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調整和改進。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於暑期科學鍛煉的幾種方法,教學反思,希望對你有幫助!

Ⅲ 怎樣讓運動的物體停下來教學反思

怎樣讓運動的物體停下來教學反思
在准備《讓運動的物體停下來》一課時,我力求讓學生體驗一個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觀察與實驗、得出結論、表達與交流。提出進一步要研究的問題。整堂課主要設計了3個活動:
1、尋找讓運動的物體停下來的方法。
2、感知和尋找摩擦力。
3、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應用。前兩個活動是重點。
教學過程:
一、激發學生興趣
導入部分,先讓同學們觀看感興趣的幽默短片,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短片引出問題,如何讓運動的物體停下來。並通過短片主人公的要求,過渡到第一個實驗,尋找讓運動的物體停下來的方法,並記錄在記錄卡上。
二、自主探索,感知新知
本環節通過兩個實驗活動來感知什麼上阻力,什麼事摩擦力。
(1)通過短片主人公提出的要求,用小球來實驗,找到能讓運動的物體停下來的方法。在本環節的處理上,給了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去大膽假設、制定計劃、實驗與觀察。在學生匯報時,選擇一個小組派代表來匯報。有不足的再找其他同學補充。
(2)由主人公觀察實驗過程,積極思考提出第二個問題「為什麼小球會自然而然的停下」引出第二個實驗,感受摩擦力的存在。並通過觀看短片來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應用。
三、課下搜查知識,發展自主學習能力。
結尾部分我是採取拓展形式,讓學生課下搜查有關摩擦力的信息,找到我們生活中還有那些利用或減小摩擦力的例子。

不足:
本課的處理過程中,能夠整體把握教材,但在第二個活動之前,引語設計不夠巧妙,沒能讓孩子自己發現摩擦力,說出摩擦力。在這種情況下,沒能及時調整更好的引導方法。而是從正面給出了摩擦力的定義。之後由於前面浪費時間較多,刪掉了同學們親身感受摩擦力的小活動,沒能讓學生更深刻的感受摩擦力。
在以後的教學,充分考慮課上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做好調整。提高自身素質,鍛煉課堂調控能力。

Ⅳ 《7.4探究物體受力時怎樣運動》教學反思

本節的教學主要圍繞「力和運動」關系開展教學設計,從物理學上的討論到實際生活事例的分析,從活動的設計探究到歸納總結,從規律的得出到知識的應用,都要緊緊抓住「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反思二:探究物體不受力時怎樣運動教學反思

1.「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這一錯誤結論與學生生活中直接印象基本一致,因此,在課堂上要使學生徹底糾正這一錯誤認識,需要有「先立,後破,再點」這三個步驟。讓學生澄清認識,加深印象。

2.「慣性」這一概念比較抽象,學生初學時往往覺得難以理解,教學時應從大量的具體現象中分析這一概念,同時,也要注意慣性現象與慣性定律這兩個不同概念的區分。

3.基礎較好的班級適當介紹慣性與質量的關系這一知識。

反思三:探究物體不受力時怎樣運動教學反思

本節課包含兩個知識,牛頓第一定律和慣性知識。

牛頓第一定律,首先我從生活現象(書中的圖)讓學生體會力和運動的關系,然後學生說出自己的觀點,引入到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再觀察運動和力的關系的實驗,再到伽利略的觀點,層層深入,讓學生體會物理理論形成探究的過程。最後提出牛頓第一定律。

慣性知識講解時,強調對慣性知識的理解,讓學生先通過自主學習討論自己對慣性的理解,並可以舉例說明,特別是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慣性。我覺得將慣性類比於睡懶覺的惰性還可以。慣性現象一定要做實驗再配合講解就很好了。

Ⅳ 探究物體不受力時怎樣運動教學反思

讓一輛小車(或小球)沿一個斜面從靜止滾下來,小車(或小球)將滾上另一個內斜面,如果沒有摩擦,小車(或小容球)將上升倒原來的高度.如果使斜面傾角變小 小車(或小球)在這個斜面上達到原來的高度就要通過更長的路程.繼續減小斜面的角度,使它最終成為水平面,小車(或小球)就再也達不到原來的高度,而沿水平面以恆定速度持續運動下去.
伽利略的實驗雖然是想像中的實驗,但它是建立在可靠的事實基礎上的.這類理想實驗以可靠的事實為基礎,經過抽象的思維,抓住主要的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從而更深刻的揭示了自然規律.

閱讀全文

與力與運動教學反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