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晨鍾暮鼓笑紅塵,青燈黃卷看人生。心性自然…
我記得我有個朋友,當年念書的時候覺得自己看破紅塵,吵著鬧著要去出家隱居。後來去找一個老師父指點,說是自己看破紅塵了,老師父對他說:「你才多大,未曾經歷紅塵,哪算看破紅塵呢?」
如果你真的看破紅塵,我是真的不勸你,但你得保證自己具備如下條件:
1、你不是因為塵世的艱難而選擇修行的。
塵世中生存固然辛苦,但修道就一定輕松嗎?修行修行,本身就是辛苦的,如果你連這樣的辛苦都選擇去忍受,為什麼塵世中的苦你就受不了呢?
2、你在社會中入世的修行已經圓滿畢業。
在社會中你是個合格生,方有出世的資格。出世是高境界,如果連入世這種低境界的入門試煉都無法經歷,我很懷疑你能修行出結果。古來有道行的上師大德,均是在入世體會完人生百味後,方才出世,這樣他出世後對於塵世和道學的理解反而更深刻。
3、你是因為對道學的潛心,而非工作學習上的懶惰才選擇修行的。
這個我不多說,現在有的年輕人貪圖安逸,工作不求上進,只撿輕松的來……這話越說越重我就不說了,你懂的。
4、你能保證不傷害家人。
以傷害家人為代價的修道,不修也罷,無論道教佛教,都是要存有一顆慈悲之心方可修行。心中半點念及親人的慈悲之心都沒有,能修什麼道呢?
如果你以上四點都能做到,便去修道吧,你能修成正果的。
Ⅱ 請問佛教晨鍾暮鼓全部歌詞內容!萬分感謝
《晨鍾暮鼓》
歌曲襲原唱:劉清沨
填詞:梵文
譜曲:梵樂
和聲:顧小曼
歌詞:
願此鍾聲超法界
鐵圍幽暗悉皆聞
聞塵清凈證圓通
一切眾生成正覺
南無清涼山金色界
大智文殊師利菩薩
南無峨眉山銀色界
大行普賢願王菩薩
南無普陀山琉璃界
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九華山幽冥界
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十方三世諸佛菩薩
(2)晨鍾暮鼓教學視頻擴展閱讀:
《晨鍾暮鼓》是梵音歌者劉清沨個人第十八首佛樂經典作品,這首音樂背景大氣恢弘、聽覺上卻不失溫婉細膩,縹緲意境。同時令人深省,亦是延續其一貫梵樂靈動的風格,這首經典佛樂作品被稱譽為「殿堂級」巨作,歌曲收錄於2017年8月的專輯《晨鍾暮鼓》佛樂大碟中。
劉清沨,中國創作型青年歌手、梵音歌者。1991年5月16日生於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被譽為:90後情歌小王子。
16歲時以電台嘉賓主持身份接觸娛樂圈,2008年以一首《新在心裡從此永遠有個你》歌曲走紅,2012年受邀參加中央電視台《星光大道》,2015年創作《曾經擁有的那些年》、《梵音大悲咒》等歌曲廣受關注。
Ⅲ 晨鍾暮鼓的敲法及唱法,鍾聲偈。謝謝!
1、晨叩鍾偈
(口白)
聞鍾聲 煩惱輕
智慧長 菩提增
離地獄 出火坑 願成佛 度眾生
唵伽啰帝耶莎婆訶(三遍)
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一字一叩)
南無華嚴會上佛菩薩(一字一叩)
妙湛總持不動尊 首楞嚴王世希有(叩鍾)
銷我億劫顛倒想 不歷僧祇獲法身(叩鍾)
願今得果成寶王 還度如是恆沙眾(叩鍾)
將此身心奉塵剎 是則名為報佛恩(叩鍾)
伏請世尊為證明 五濁惡世誓先入(叩鍾)
如一眾生未成佛 終不於此取泥洹(叩鍾)
大雄大力大慈悲 希更審除微細惑(叩鍾)
令我早證無上覺 於十方界坐道場(叩鍾)
舜若多性可銷亡 爍迦羅心無動轉(叩鍾)
南無清凈法身毘盧遮那佛(叩鍾)
南無圓滿報身盧舍那佛(叩鍾)
南無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叩鍾)
南無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叩鍾)
南無當來下生彌勒尊佛(叩鍾)
南無清涼山金色界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叩鍾)
南無峨嵋山銀色界大行普賢願王菩薩(叩鍾)
南無普陀山琉璃界大悲觀世音菩薩(叩鍾)
南無九華山幽冥界大願地藏王菩薩(叩鍾)
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 南無華嚴海會佛菩薩(一字一叩鍾)
南無三洲感應護法韋陀尊天菩薩 (輕鳴三聲)
2、暮叩鍾偈
(口白)
願此鍾聲超法界 鐵圍幽暗悉皆聞
聞塵清凈證圓通 一切眾生成正覺
唵伽啰帝耶莎婆訶(三遍)
洪鍾初叩 寶偈高吟 上徹天堂 下通地府(叩鍾)
上祝諸佛菩薩光照乾坤 下資法界眾生同歸一乘(叩鍾)
三界四生之內各免輪回 九幽十類之中悉離苦海(叩鍾)
五風十雨免遭飢饉之年 南畝東郊俱瞻堯舜之日(叩鍾)
干戈永息 甲馬休徵 陣敗傷亡 俱生凈土(叩鍾)
飛禽走獸 羅網不逢 浪子孤商 早還鄉井(叩鍾)
無邊世界 地久天長 遠近檀那 增延福壽(叩鍾)
三門鎮靖 佛法常興 土地龍神 安僧護法(叩鍾)
父母師長 六親眷屬 歷代先亡 同登彼岸(叩鍾)
南無清凈法身毗盧遮那佛(叩鍾)
南無圓滿報身盧舍那佛(叩鍾)
南無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叩鍾)
南無當來下生彌勒尊佛(叩鍾)
南無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叩鍾)
南無清涼山金色界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叩鍾)
南無峨眉山銀色界大行普賢願王菩薩(叩鍾)
南無普陀山琉璃界大悲觀世音菩薩(叩鍾)
南無九華山幽冥界大願地藏王菩薩(叩鍾)
南無大乘妙法蓮華經 南無法華會上佛菩薩 (一字一叩鍾)
南無當山一十八位護教伽藍聖眾菩薩(輕叩三下)
1、「晨鍾暮鼓」指寺廟中早晚報時的鍾鼓聲,可以用來形容寺院僧人的生活。比喻可以使人警覺醒悟的話,也形容時光的流逝。也指古時(漢魏除外)城內的報時法。
2、此集之「叩鍾偈」,保持傳統寺院叩鍾時的儀規。晨鍾響起,願一切眾生出離火坑;暮鍾響起,願幽冥眾生聞鍾脫苦。
鍾,大叩聲徹雲霄,不叩銷聲匿跡。在行腳人生的旅途中,人人都是紅塵的行者,都需要有一座鍾,敲醒我們心頭的迷思,不再困守圍城。佛教中晨鍾暮鼓,並不是晨擊鍾、暮擊鼓。而是早晨先鳴鍾、次擊鼓。晚上則先擊鼓、後鳴鍾。
早晚二時所擊的鼓,稱作"曉鼓"和"晚鼓"。在寺院里,大殿前的左、右兩方為鍾、鼓樓,分別安置鍾、鼓,稱為"左鍾右鼓"。 於晨暮擊鍾敲鼓,以警僧眾當勤精進,慎勿放逸,經雲:洪鍾震響覺群生,聲遍十方無量土。
3、"鍾樓" 俗稱鍾撞堂、鍾堂、鍾台、釣鍾堂。為七堂之一。梵語犍稚,譯曰鍾,又曰磬。寺院為報時、集眾而敲擊的法器。《增一阿含經》曰:'阿難即升講堂,手執犍稚,並作是說:我今擊此如來信鼓,諸有如來弟子眾者,盡當普集。爾時復說此偈:降伏魔力怨,除結無有餘。露地擊犍稚,比丘聞當集。諸欲聞法人,度流生死海。聞此妙響音,盡當雲集此。佛教寺院早晚叩鍾一百零八響,寓意眾生能脫離一百零八種煩惱,又鍾聲能令三惡道眾生暫時息苦,故寺院僧眾不吝慈悲,早晚叩鍾。叩鍾的時候唱念叩鍾偈,一句一叩,以祈願受苦眾生聽聞鍾聲之後,能夠煩惱輕智慧長、菩提生。
「晨鍾暮鼓」音樂調查及探析-【維普網】
叩鍾偈_網路
Ⅳ 晨鍾暮鼓指的是什麼
晨鍾暮鼓,漢語成語,拼音是chén zhōng mù gǔ,意思比喻可以使人警覺醒悟的話回。
成語解釋答
詞性:由兩個偏正短語「晨鍾」與「暮鼓」組成,而「晨」、「暮」相對,「鍾」、「鼓」相近,可謂極妙。
暮:傍晚。佛教規矩,寺里晚上打鼓,早上敲鍾。比喻可以使人警覺醒悟的話。
成語出處
唐·李咸用《山中》詩:「朝鍾暮鼓不到耳,明月孤雲長掛情。」
白話釋義
唐.李咸用《山》詩中:「朝鍾暮鼓不到而已,第二個孤雲長掛情。」
(4)晨鍾暮鼓教學視頻擴展閱讀:
成語典故
古人劃一晝夜為十二時辰,分別以地支(子丑寅卯)序之,每個時辰相當於今日的兩個小時。以圭表或銅壺測得時辰,便擊鼓報時,以便讓民眾知曉。
但鼓聲傳的范圍有限,齊武帝( 483 年- 493 年)時,為使宮中都能聽見報時聲,便在景陽樓內懸一口大銅鍾,改為只在晚上擊鼓報時,首開先河。為了使鍾聲傳播更遠,除了銅鍾越鑄越大之外,還建較高的鍾樓,與鼓樓相對,朝來撞鍾,夜來擊鼓。
因為「晨鍾暮鼓」這個詞條,諧音:臣忠目古,很多人以為寺廟是早上敲鍾晚上敲鼓。其實不然,不論早晚,寺廟都既要敲鍾又要擊鼓。所不同的是,早晨是先敲鍾後擊鼓,晚上是先擊鼓後敲鍾。這是詢問了寺廟的高僧後得知的。
Ⅳ 有一部武俠電視劇裡面主任公叫晨鍾暮鼓
《魔界之龍珠》
Ⅵ 如何打好寺院晨鍾暮鼓,打鼓的節奏,點扳有沒有
余閑怡趣詩語弄,王明帝聖千古頌。晨鍾暮鼓熱情擁,曦輝耀照溫馨種。晨鍾暮鼓:暮:傍晚。佛教規矩,寺里晚上打鼓,晚上敲鍾。比喻可以使人警覺醒悟的話。
Ⅶ 晨鍾暮鼓什麼時間
晨鍾是指早晨5:00~7:00的這段時間,暮鼓是指晚上5點到晚上9點的這段時間。
Ⅷ 佛教中講究「晨鍾暮鼓」,每次敲擊幾下
早晨先鍾後鼓,晚上先鼓後鍾。
早晚的鍾都是108聲;
鼓不按次數計算,邊敲鼓邊默念心經,一遍為一個單元。總共三遍。
Ⅸ 晨鍾暮鼓定時聲是鍾鼓樓的故事嗎
到過沈陽故宮博物院的人都知道,故宮有「十大鎮宮之寶」,其中最為壯觀的是一座金代的「交龍紐大鍾」。這座「金代大鍾」通高一百二十五厘米、口徑一百二十厘米、厚十二厘米、重六千斤。鍾上有蟠結雙龍紐,口緣波曲,鍾身鑄有凸起方塊條紋,厚重而樸素,銅質純凈,鳴音洪亮,聲聞數里,堪稱奇物。
..金代大鍾
當然,大鍾的身世也非同一般。公元999年,北方遼兵大舉伐宋,將關內樂壽縣覺道寺里的寺鍾作為戰利品運回中京大定(今內蒙古寧城),賜給了當地的感聖寺。1121年,金兵伐遼,大鍾毀於戰火。大鍾的生命本已就此了結,誰知三十年後,金朝皇帝卻下令重鑄大鍾。令人不解的是,這口大鍾歷經金、元、明三朝五百多年後,竟然從內蒙昭烏達盟寧城縣的感聖寺「出走」,出現在千里之外的遼南蓋州城。1621年,努爾哈赤奪取遼東之後來到蓋州巡視,有人便將大鍾作為禮物獻給了努爾哈赤。努爾哈赤認為大鍾是先朝遺物,十分珍視,先是把它帶回遼陽,遷都沈陽後,大鍾又隨他來沈陽安家。1637年,皇太極將大鍾懸掛於鍾樓之上,親自給大鍾命名為「盛京定更鍾」。如此坎坷的經歷,難怪故宮要把它當做「鎮宮之寶」了。
金代大鍾來到盛京城,懸掛的地方不是故宮,而是在城內四平街(今中街)一端的鍾樓。而且,按照「鍾鼓齊鳴」的古制,需一個大鼓與它為「伴」,架在四平街的另一端的鼓樓上,兩者遙相呼應,成為盛京城內一大景觀。
提起鍾鼓樓,人們很自然地會想到坐落在北京、西安等古都中那一座座高大的古典建築。其實,在中國古代,遇事常擊鼓鳴鍾。在不同場合敲擊鍾鼓聲不同,其用意也不同。凡為架鼓掛鍾而建築的樓,叫鍾鼓樓。而幾乎凡是有城的地方就有鍾鼓樓,而且多數是兩樓分立,左鍾右鼓排列,即鍾樓在東、鼓樓在西。因有報時、傳令、報警的功能,鍾鼓樓是中國古代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城市設施,也是亘古相沿的文化傳承。
..鼓樓
明朝初建沈陽中衛磚城時,城內只有兩條「十」字交叉的大街。
皇太極將國號改為「清」後,將沈陽城擴建成「井」字街,營造了規模宏大的盛京都城,鍾鼓樓是新都城不可缺少的內容。在皇宮後最繁華的四平街(今中街)兩端,氣勢宏大兩座猶如孿生姐妹的高大建築聳立起來,東為鍾樓(位於福勝門內大街,即今天朝陽街與中街交口),西為鼓樓(位於地載門內大街,即今天正陽街與中街交口),兩樓相距五百八十餘米,兩座樓的建築,均為正方形底座,坐北朝南,高兩丈有餘。東西南北四面各設孔門,台頂四周有女牆和垛口,台中是兩層樓的大亭,亭下豎立碑誌。孔門擔負溝通四面街路的任務,行人車馬可從樓下穿過。鍾鼓二樓並不奢華,但雄踞壯觀,與八座城門、四座角樓等盛京城垣及宮廷建築遙相輝映,搭配得渾然一體。
古時沒有鍾表,中國使用的是天乾地支法計時,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一夜則分為五更。白天一般不用報時,只是到了晚上大約7點鍾的時候,才開始擊鼓鳴鍾。報時也需按固定的程序進行,一般都是在擊鼓鳴鍾的同時,各城門敲鍾響應。沈陽城由於有八座城門,所以報時的時候也比較復雜,敲鑼是按照大東、小東、大北、小北、大南、小南、大西、小西八門的順序依次響應,才算完成一次報更。對此情景,清末著名詩人繆潤紱在其《沈陽百詠》中曾有「鍾打譙樓第幾更,八關接續聽鑼鳴。狺狺中有誰家犬,吠入深宵不斷聲」的描述。
鍾鼓樓上的鍾與鼓恪盡職守,伴隨著最後一更的敲響,城門緩緩打開,喧鬧的一天又開始了。城外的人們從四面八方絡繹不絕地蜂擁而至,井字街頭熙熙攘攘。那些推車挑擔者,進城後直奔鍾鼓樓,那是通往繁華的四平街的必經之道,鍾鼓樓下的四座連通四街的孔門把人們引入鬧市。於是,便有了「人從碑下走」這道風景,鍾鼓樓在當時成了這座古城的號令台。
..鍾樓敕建碑
除了報時功能之外,20世紀初,鍾鼓樓還被賦予了一項特殊的功能——通報火警,人們根據「東三西四南五北六緊七慢八」的鍾鼓聲就可以判定發生火災的城門方位。
與大鍾相比,鼓樓的大鼓似乎並無特別之處,只是鼓面直徑在六尺左右,整張牛皮找起來遇到了不少麻煩。據說,為了擊鼓,單是鼓槌就有一丈長、三寸多粗,沒有點力氣都拿不起來,更別說敲了。
歲月悠悠,鍾鼓二樓轉眼間已成陳跡。由於妨礙交通,1931年少帥張學良下令拆除。因年代久遠,大鼓早已破損無存。如今倖存下來的那口巨大的銅鍾,仍然迴音裊裊,靜靜地訴說著當年的滄桑與輝煌。
鍾鼓樓雖己不復存在,但許多美妙的傳說仍然在民間廣為流傳。
不報五更當年,清太宗皇太極登基坐殿之後,盛京城已經頗具規模。八大城門巍峨壯觀,井字大街四通八達,皇宮寶殿雄踞當中。處處蟠龍玉風,雕梁畫棟,一派金碧輝煌的宏偉氣勢。可是皇太極卻總是悶悶不樂,原來,這漂亮的方城竟缺少個報時用的鍾鼓,未免有點美中不足。偏偏這時出了一樁巧事。這年夏天,渾河突然漲水,水勢之大,前所未見。這天,住在河邊的老百姓忽然發現從渾河上游沖下來兩個黑乎乎的玩意兒,遠遠望去,看不清是什麼東西。這兩個黑玩意兒卻越漂越近,直到近前,才發現是兩口沉甸甸的大鍾。只見這兩口大鍾,一個凹邊,一個凸邊,原來是一對母子鍾。這時,幾個身強力壯、水性好的小夥子吆喝著跳進水裡,七手八腳地把那口母鍾撈了上來。
..鍾樓
可是等他們再想跳進水裡撈那口子鍾時,卻發現水勢越來越大,子鍾己被沖得越來越遠了,眾人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它消失了蹤影。後來才知道,那口子鍾竟然漂到了遼陽。這件事很快便傳到了朝廷。皇太極聞聽大喜,急忙派人用平板車把母鍾拉到了大政殿,同時下令:招聘全國的能工巧匠,馬上在四平街東頭建座鍾樓。不出三月,鍾樓便建成了。掛鍾那天,盛京城裡張燈結綵,鞭炮齊鳴。這口大鍾紅綢披掛,上結蝴蝶扣,放在一頭由黃牛拉著的平板車上。這頭黃牛即將被宰殺,其血塗抹大鍾,稱之為釁鍾。在高腳香案旁,經過一番隆重的「釁鍾」儀式之後,大鍾便被鄭重地掛上了鍾樓,命名為「盛京定更鍾」。
皇太極終於了卻了一樁心事。沒有想到這天夜裡卻做了一個十分奇怪的夢:先父努爾哈赤騎著一匹黃驃馬,氣喘吁吁地向他跑來,劈頭說道:「我兒,你可千萬記住,為父當初跟玉皇大帝商借盛京這塊寶地時,說的是三更借,五更還呀!如今你要懸鍾報時,千萬不要打五更。一旦報五更,必將天塌地陷,我大清江山也將毀於一旦!我兒切記,萬萬不可報五更呀!」皇太極一覺醒來,嚇出了一身冷汗。奇怪的是,老巴克什額爾德尼、達海也做了同樣的怪夢。皇太極冷汗直流,當即傳旨:鍾樓報時,千萬不得報五更。膽敢違旨者,滿門抄斬,株連九族。從此以後,鍾樓報時,從來不報五更。後來,皇太極又在四平街西頭修建了一座鼓樓,兩相映襯,便有了「晨鍾暮鼓」之說。盛京城由此更為壯觀了。
半夜鍾聲清朝年間,盛京城裡有位姜老山在鍾樓下開茶館,茶館整天茶客滿堂,買賣興隆。
一天早上,姜老山起來燒水,來到水缸前一看,就愣住了——怎麼回事,昨晚挑得滿滿九大缸水,一夜之間全乾了。缸沒漏,地不濕,水上哪裡去了呢?姜老山心裡很納悶。到了傍晚,姜老山又把九口缸挑滿,第二天一看,九口缸又都幹了。姜老山琢磨著,今晚上我不睡覺,看看是誰來偷水。吃完飯,他抽了一袋煙,就躺在門後邊看著。到了半夜,門不聲不響地開了,進來一頭老黃牛,老黃牛進屋後就朝水缸奔去,到了水缸跟前,嘴往缸里一伸,猛地兩口就把一缸水喝乾了。又吱吱兩口喝乾了第二口缸,不大一會兒,九大缸水都喝光了。喝完水,老黃牛轉眼就不見了。姜老山在門後看了個一清二楚,心想:原來水都叫它喝了。轉過天來,姜老山准備了一根碗粗的大棒子,藏在門後邊,到了半夜,老黃牛又來喝水。姜老山從身後抓起棒子,使足勁,照準老黃牛就打,打掉了老牛的一個耳朵,只聽,「當」的一聲,驚醒了全城的人,也驚醒了回盛京祭祖的皇帝。皇帝忙叫太監拿過金錶一看,見還不到時辰,就差御前侍衛去查清是何人不到時辰就敲鍾。御前侍衛騎馬來到鍾樓,問鍾夫:「為何敲鍾?」鍾夫說:「小人沒有敲鍾。」「那鍾怎麼響了!」「小人正在屋中歇息,聽到鍾聲,就往樓上跑,到了樓上一看,見大鍾少了一個耳朵,四處查找,沒有一點蹤跡。」御前侍衛聽了鍾夫的話,到樓上一看,大鍾果真少了一隻耳朵。
原來這大鍾年代久了,成了氣候,一到晚上就變成老黃牛,到茶館里偷水喝,被姜老山打掉了一隻耳朵。
沈陽的鍾鼓樓已經拆除八十多年了,見過它們的人也已寥寥,鍾鼓二樓的形象,人們也只能在心中隨意揣度了。鍾鼓樓昔日的位置是當時盛京城內最熱鬧的地方,這一點並沒有改變,可是鍾樓和鼓樓的名字卻逐漸消失了。就在幾年前,中街還有用「鍾樓」「鼓樓」命名的公交車站,如今,「鼓樓站」尚在,而「鍾樓站」已不存。新中國成立後,在原鼓樓舊址,修建了一座大樓,即現在的「鼓樓商廈」。2006年年底,鼓樓商廈已經開始拆遷,取而代之的是一幢超級航母商廈。
鍾鼓樓甚至幾乎連符號上的意義都不存在了,剩下的只有那口不再鳴響的大鍾,它靜靜地立在沈陽故宮里,滿腹故事不知向誰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