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池上》教案
http://www.mlxx.cn/blog/user1/168/archives/2006/6762.html
《池上》
一、 調動積累,導入新課。
1.學生交流自己積累的關於池塘或荷花的詩句。
2.揭題 :《池上》。(板書詩題:池上)相機顧名思義理解詩題:荷花池塘里。
3.學生齊讀題目。
4.簡介作者白居易。
(1) 學生說自己知道的關於白居易的生平、詩作、詩風。
(2) 教師小結: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池上》。要求:讀准字音,把詩句讀通順。
1、檢查初讀情況。
(1) 指名讀古詩,集體正音。
(2) 學生簡單說說池塘上發上了一件什麼事兒。
2、學生再次自由讀古詩。 要求:邊讀邊想詩句的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3、藉助多媒體,弄懂詩意。
(1) 欣賞池塘美景,藉助工具書,自己理解詩句含義。
(2) 逐句內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啟發、補充。
4、集體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說自己對詩句的理解)
三、吟詩煉字,體會意境。
(一)前兩行——小娃偷采蓮。
1、學生自由輕聲誦讀古詩,邊讀邊想像畫面
2、學生交流「看」到的畫面。
3、看圖,指導學生讀出小娃天真、調皮的感覺樣子。(讓學生為「小娃偷采白蓮圖」起個題目)
4朗讀前兩句,思考:你最欣賞其中哪個字?
(「偷」,結合自己小時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惡作劇和頑皮之事,和詩中的小娃產生共鳴,體會孩子的無邪、可愛、純真與童年的快樂、無憂、自由。)
(二)後兩行——景美童心純
1、提問:小娃「偷采白蓮」不會被發現嗎?
2、學生默讀後兩行詩,談理解。(小娃哪裡知道,小船一路劃開的一道浮萍已經暴露了他的「偷采
3、抓住「不解」體會小娃純真、質朴,練習讀出情趣。
四、回歸整體,拓展延伸。
1帶著理解,學生再次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池上》賞詩會——各小組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表演式誦讀古詩。
3、熟讀成誦。
五、布置作業,鞏固練習。
1、背誦課文。
2、默寫《池上》。
3、依據《池上》這首詩歌的內容,發揮自己的想像力,為這首詩配一幅畫。
板書設計:
偷采 白蓮回 (景美引人)
池上
不解 浮萍開 (童真童趣)
http://www..com/s?tn=sitehao123&ct=0&ie=gb2312&bs=%B3%D8%C9%CF&sr=&z=&cl=3&f=8&wd=%B3%D8%C9%CF%BD%CC%B0%B8
② 芮卡全景閱讀4《池上》 白居易 教案
案例抄不僅要說明教學的思路,描述教學的過程,還要交待教學的結果--某種教學措施的即時效果,包括學生的反應和教師的感受,解決了哪些問題,未解決哪些問題,有何遺憾、打算、設想等。以「問題」為主線,有矛盾、沖突甚至「懸念」,能引起讀者興趣和深入思考。
③ 幼兒園教案池上活動反思
活動目的:
1、學慣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圖片內容。
2、理解古詩內容,感受古詩意境,學會朗誦古詩。
活動准備:古詩圖片
活動過程:
1.活動導入:
—我們猜個謎語,看誰猜得又快又對:青竹竿,頂蜂窩,吃了肉,還有窩。(蓮蓬)
2.理解古詩《池上 》
—看看,圖上還有什麼呀?(有白蓮花、小朋友、小船、浮萍、水草……)
—這兩個小娃娃在干什麼?(撐著小船采白蓮)
教師小結:小娃娃撐著小船,悄悄地去采白蓮玩,可是在回來的路上,不懂得怎樣掩藏自己的形跡,河面上。綠綠的浮萍一下子就被小船盪開了。這件事被白居易爺爺看見了,他就寫了一首詩,叫《池上》,「池上「——池塘上,下面聽老師來讀一遍(出示古詩)。
3、欣賞古詩
介紹古詩《池上》,指導幼兒理解重點詞句,幫助幼兒理解古詩內容。
⑴小娃撐小艇:小娃娃撐著小船。
⑵偷采白蓮回:偷偷地去采白蓮回來。
⑶不解藏蹤跡:不懂得怎樣掩藏自己的形跡。
⑷浮萍一道開:浮萍一下子就被小船盪開了。
4、學習古詩。集體念,師生對念,男女生輪念。
5、啟發幼兒邊念邊用動作表達詩句含義。
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 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 浮萍一道開
活動反思:
由於在平時的活動中,我們比較多地和孩子們一起進行古詩,繞口令等一系列中國特有的民間活動,所以孩子們對於這樣形式的活動還是很感興趣的。同時為了便於他們的理解,我利用了自己畫的圖片,這樣便於他們的觀察和記憶。
古詩《池上》內容簡單,易懂,比較能夠激起孩子們學習的慾望。同時我利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層層遞進的幫助孩子們進行鞏固和記憶,讓孩子們從小就受到中國古典文化的熏陶,這是我們民俗教育的內容,也是我們現在的每一個教師應該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