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學好高中歷史微課
如果喜歡歷史之後我們開始從必須歷史學科的知識特點,掌握科學記憶的方法。
1.必須在理解上下功夫。歷史學習中要想記得多、記得牢,關鍵在於理解,因為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識才不會忘記。上歷史課和上其他課一樣,一定要專心聽講。有些同學認為上課聽不聽無所謂,反正課文內容都看得懂,只要考試前去背背,同樣可以應付,這種想法是十分錯誤的。盡管有些簡單內容可以死記硬背,但復雜一些的內容光靠死記是不行的,有許多歷史知識必須弄明白這個知識是什麼,為什麼會是這樣,意義何在,有什麼影響等等。所以一定要抓住歷史現象的因果關系和來龍去脈;如果上課不專心聽老師分析講解,自己也不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幻想考試前去突擊硬背,臨場時必然會顛三倒四或張冠李戴,有的則束手無策,不知所雲。
2.善於化繁為簡,化難為易。有些歷史事件和現象比較復雜,光靠硬記是記不住的,我們可採取一些有效方法,盡量化繁為簡,才能熟記,主要方法有:
(1)公式記憶法。在回答一些復雜的歷史問題時,如同解數學習題一樣,可以總結歸納出一些基本公式,然後按公式來記憶和解答。如歷史事件=時間+地點+人物+簡單過程+結果+意義。經過=准備+發生+結果。意義=作用+特點+影響。人物=姓名+時代+事跡(包括思想、活動或著作)+影響。作品=作者+成書年代+內容+意義(或影響)。用這種方法可將復雜的內容進行簡化概括,形成網路記憶。也就是抓住幾個要點作為支點,然後進行擴充,就能較快地熟記基本內容。掌握這個方法,在巧記重大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古今中外名著方面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B. 高中歷史微課: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有何異同點
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有何異同點?
比 較 項 概 況 相 同 點 都是在西歐封建制度衰亡、資本主義萌芽和發展的歷史年代 都屬於資產階級性質的反封建斗爭,把矛頭對准天主教會 都向古代尋求和汲取養料,人文主義者藉助古典文化,路德藉助《聖經》中原始教義
都波及西歐的廣大地區 都促進了人們思想的解放和近代文化的繁榮
不 同 點 內容 (對人的問題)
文藝復興宣揚人的可貴,肯定人,重視人的價值,反對神,要求建立資產階級的人文主義世界觀
宗教改革仍強調神的存在、偉大,要求建立適應資產階級需要的新教(會) 斗爭形式 文藝復興借復興古典文化形式批判宗教神學
宗教改革借宗教「異端」形式進行,披著宗教的外衣,把斗爭矛頭直指羅馬教廷 范圍
文藝復興於14世紀首先從義大利開始,主要在思想文化領域里開展,局限於知識分子階層
宗教改革於16世紀首先從德國開始,激發了普遍民眾,是一場社會各階層都參加的社會運動 作用 文藝復興把人們從宗教神學的束縛中解放出來,促進近代自然科學的產生 宗教改革在思想和社會領域里都掃盪封建勢力,在改革過程中產生新教思想為以後的資產階級革命提供思想武器 屬性 文藝復興更多的是思想解放運動
宗教改革既是思想領域內的反封建斗爭,更多的是反封建的政治運動 對宗教的態度
文藝復興認識並揭露教會的腐朽、罪惡,但還是對教會勢力抱著和解的態度,人文主義者需要教皇和教會的庇護,不願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只是希望教會更具世俗化、人性化。
宗教改革通過改革教會來擺脫天主教會的控制,建立適應時代和資產階級要求的新教派,以新興民族國家的權威來取代羅馬教皇的權威 聯 系
①文藝復興為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礎。沒有文藝復興在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上對封建神學世界觀的批判,就不會有資產階級反封建的實際行動。
②宗教改革是文藝復興的實踐和深化。它集中反對羅馬天主教會,摧毀了天主教會的精神獨裁,使宗教自由逐漸盛行,為進一步解放人們的思想,促進近代文化的繁榮提供了更加有利的社會環境。
C. 高中歷史微課觀後感作文800字
「兵者,國之大事。」早在兩千多年前,中華民族就已經是世界上最早探討戰爭與和平的民族之一了。天安門前雄兵陣列的壯觀景象,再一次向世界昭示,中國正以自信、開放和包容的姿態面向未來,也已經擁有了與泱泱大國相匹配的國防力量,中國的和平發展也將始終不會構成對其他民族的威脅。在人類歷史上史無前例的災難結束整整70周年的時候,中國鄭重宣布裁軍30萬,有力踐行著大國責任,也是這個曾經從戰亂中走過的民族反對戰爭、謀求和平最好的例證。
70年前,發展水平的落後使中國在反擊外來侵略中付出了沉重代價;70年來,世界軍事斗爭形態經歷了翻天覆地變化。武裝力量與國防工業永遠與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緊密聯系,在大閱兵中展示的先進武器裝備,是中國一代又一代國防科技工作者勵精圖治的光輝業績,更是綜合國力不斷提升帶來的豐碩成果。慘痛而沉重的歷史告訴我們,和平永遠不是唾手可得的垂賜,強勁的國力和鞏固的國防永遠是一個民族獨立自由、繁榮富強的堅強基石。在今天,日益強大的祖國已經成為影響全球發展的重要力量,必須堅定捍衛自身和平發展的權力,也需要為世界和平作出應有的貢獻。在和平安定的今天,這個民族更加沒有理由喪失昔日奮起反抗的血性和剛強,也絕不能忘記曾經的創傷和屈辱。
D. 高中歷史是優質課講10分鍾的微課怎麼辦
「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的全過程。「微課」具有教學時間較短、教學內容較少、資源容量較小、資源使用方便等特點。對教師而言,微課將革新傳統的教學與教研方式,突破教師傳統的聽評課模式,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之一。對於學生而言,微課能更好的滿足學生對不同學科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按需選擇學習,既可查缺補漏又能強化鞏固知識,是傳統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拓展資源。在網路時代,隨著信息與通迅技術的快速發展,特別是隨著移動數碼產品和無線網路的普及,基於微課的移動學習、遠程學習、在線學習將會越來越普及,微課必將成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那麼,如何設計一節好的微課呢?在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一、了解微課的定義及作用
要想設計一節好的微課,我認為,首先要了解微課的定義和作用:
1、微課是指利用5-10分鍾時間講解一個非常碎片化的知識點、考點、例題、作業題、或教學經驗的一種微視頻。
2、微課的作用:啟惑、解惑而非授業,用於(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網路在線教育,不能代替課堂新知識的教學。
二、選擇和分析處理知識點
一節微課能否設計得好、教學效果佳,知識點的選擇和分析處理非常重要。因此,在設計每一節微課時,我首先慎重選擇知識點,並對相關的知識點進行科學的分析和處理,使它們更符合教學的認知規律,學習起來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通常做到如下幾點:
1、知識點盡量選擇熱門的考點、教學的重點、難點。
2、知識點的選擇要細,十分鍾內能夠講解透徹。
3、知識點要准確無誤,不允許有文字、語言、圖片上的知識性錯誤或誤導性的描述。
4、要將知識點按照一定邏輯分割成很多個小知識點。
例如:在小學三年級的英語教學中,我選擇了「數字one-ten(1-10)」作為一個知識點設計一節微課,讓學生在短暫的10分鍾內整體感知、認讀並且能夠初步使用數字one-ten(1-10),突破了課本單元教學中的兩個重難點。
三、選擇合適的微課類型
微課的類型主要有以下幾種:
1、講授類--適用於教師運用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這是最常見、最主要的一種微課類型。
2、問答類--適用於教師按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並通過問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獲取或鞏固檢查知識。
3、啟發類--適用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任務和學習的客觀規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採用多種方式,以啟發學生的思維為核心,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促使他們生動活潑地學習。
4、討論類--適用於在教師指導下,由全班或小組圍繞某一種中心問題通過發表各自意見和看法,共同研討,相互啟發,集思廣益地進行學習。
5、演示類--適用於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把實物或直觀教具展示給學生看,或者作示範性的實驗,或通過現代教學手段,通過實際觀察獲得感性知識以說明和印證所傳授知識。
6、練習類--適用於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依靠自覺的控制和校正,反復地完成一定動作或活動方式,藉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為習慣。
7、實驗類--適用於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使用一定的設備和材料,通過控制條件的操作過程,引起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從觀察這些現象的變化中獲取新知識或驗證知識。
8、表演類--適用於在教師的引導下,組織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戲劇化的模仿表演和再現,以達到學習交流和娛樂的目的,促進審美感受和提高學習興趣。
9、自主學習類--適用於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獨立的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
10、合作學習類--合作學習是一種通過小組或團隊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策略。
11、探究學習類--適用於學生在主動參與的前提下,根據自己的猜想或假設,運用科學的方法對問題進行研究,在研究過程中獲得創新實踐能力、獲得思維發展,自主構建知識體系的一種學習方式。
設計每個微課前,根據所要講解的知識點選擇適當的微課類型,有助於提高微課堂的效果。
例如:在設計小學三年級英語微課「數字one-ten(1-10)」時,我根據知識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選擇了「練習類」的微課類型,讓學生在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操練中掌握相關的知識點。
四、構建完整精煉的教學過程
1、切入課題要新穎、迅速
由於微課時間短少,因此在設計微課時要注意切入課題的方法、途徑力求新穎、迅速而且要與題目關聯緊湊,以把更多的時間分配給內容的講授。在微課教學設計中,我通常採用以下幾種方式切題:
(1)設置一個題目引入課題。
(2)從以前的基本內容引入課題。
(3)從生活現象、實際問題引入課題。
(4)開門見山進入課題。
(5)設置一個疑問,懸念等進入課題。
2、講授線索要鮮明
在微課的設計中,要求盡可能的只有一條線索,在這一條線索上突出重點內容。在講授重點內容時如需羅列論據,羅列論據必須做到精而簡,力求論據的充分、准確,不會引發新的疑問。在設計微課時要注意巧妙啟發、積極引導,力爭在有限的時間內,圓滿完成微課所規定的教學任務。
3、結尾要快捷
在微課的設計中,小結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內容要點的歸納。好的微課小結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可以加深學生所學內容的印象,減輕學生的記憶負擔。在微課的小結中,因為前面重點內容的講授佔用了較多的時間,因此,微課小節不在於長而在於精,小節的方法要科學、快捷。
4、力求創新,亮點耀眼
在微課的設計中,一定要有自己獨特的亮點。這個亮點,可以是深入淺出的講授,可以是細致入微的剖析,可以是激情四溢的朗誦,可以是精妙完美的課堂結構,也可以是准確生動的教學語言等等。微課教學有了自己獨特的亮點,才能提升微課的水準。
例如:在設計小學三年級英語微課「數字one-ten(1-10)」時,我利用生動有趣的微課課件迅速的引出知識點,以數字one-ten(1-10)的操練為主要線索開展微課教學,引導學生進行形式多樣的操練,突破重難點的掌握,並在微課結束前重現數字one-ten(1-10)進行小結點題。微課設計新穎、內容濃縮,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的積極性。
五、製作實用的微課教學課件
教學課件能充分創造出一個圖文並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的教學環境,為教師教學的順利實施提供形象的表達工具,能有效地突破教學難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地改變傳統教學單調模式,使樂學落到實處。因此,在設計微課的過程中,製作實用、有效的課件是必不可少的環節。我認為製作微課課件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具有美感
一個好的微課課件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而且能使人賞心悅目獲得美的享受,優質的微課課件是內容與優美形式的完美統一。
2、動靜結合
動態畫面能使課件精彩動人,靜態畫面能給人更多的思索空間,因此在設計微課課件時要注意讓動態畫面和靜態畫面有機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增強微課堂的教學效果。
3、合理安排信息量
在製作微課課件時,充分利用認知學習和教學設計理論,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的需求,有效組織信息資源,提供適度的信息量,有利於突破教學重難點、擴大學生視野,使學生通過多個感覺器官來獲取相關信息。在製作微課課件時,合理安排信息量可以提高教學信息傳播效率,增強教學的積極性、生動性和創造性。
4、要容易操作
為了方便教學,微課課件的操作要盡量簡便、靈活、可靠,便於教師和學生控制。在課件的操作界面上設置寓意明確的菜單、按鈕和圖標,最好支持滑鼠,盡量避免復雜的鍵盤操作,避免層次太多的交互操作,盡量設置好各部分內容之間的轉移控制,可以方便地前翻、後翻、跳躍。
在微課中使用課件能令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如虎添翼,使學習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設計每一節微課時,我都會很注重課件的製作。
例如:在設計小學三年級英語微課「數字one-ten(1-10)」時,我根據知識點設計了美觀實用的課件。通過運用教學課件創設情境,讓學生理解、思考、交流、質疑,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他們進行創造性的學習,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
以上是我這兩年來,在開展微課教學中總結出來的一些經驗和做法。實踐證明:在教學中,奏響微課教學設計的五部曲,認真把握好「了解微課的定義及作用」、「選擇和分析處理知識點」、「選擇合適的微課類型」、「構建完整精煉的教學過程」、「製作實用的微課教學課件」這五個環節,巧妙的設計微課教學活動,就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
E. 淺談如何運用微課激發高中生的歷史學習興趣
淺談高中歷史教學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習的動力。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如何讓學生喜歡歷史課,提高高中歷史教學質量,值得我們反思。作為新課程改革的實踐者,在教學過程中我認識到:學習興趣是學生順利完成學習任務的心理前提。學生一旦對所學內容產生興趣,就能積極主動地去學,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那麼如何調動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學習興趣呢?下面我就這一問題談一些膚淺的看法。1.巧用材料,高效導入「萬事開頭難」,課堂教學也是如此。一節歷史課如果能有一個引人入勝的「導入」, 抓住學生求知的心理,激發學生學習探究的慾望,這堂課也就成功了一半。所以教師要精選材料,巧妙導入。導入方式有很多種,如可利用故事、成語典故、名言、影音、圖片、文物、社會熱點、鄉土材料等聯系教材主題並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探尋歷史的奧秘。2.適當選用資料,豐富課堂內容高中學生們接觸過許多的文學藝術作品,如一些詩詞、歌曲等很多學生都能朗誦或哼唱出來,所以教師有意識地引用一些詩詞名句,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調動學生的想像力,變枯燥抽象的歷史為形象的歷史,增強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課堂效果。比如在講南朝時期佛教盛行時可引用杜牧《江南春》中的詩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講中國傳統制瓷業時可引用歌曲《青花瓷》中的詞句等。3.講求語言的藝術講課時不能照本宣科,要講出新意,講出特色,甚至不乏幽默感。如果能用學生耳熟能詳的語言和方式,貫通古今,把「死」去千年的歷史,活靈活現地帶到學生面前,那麼定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被網友稱為「史上最牛歷史老師」的袁騰飛老師的成功就是個很好的例子,袁老師的過人之處在哪裡?他的學生贊美道:「他是歷史老師中相聲說得最好的,是相聲演員中歷史講得最好的。」可見,幽默的語言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4.教會學生巧用科學的記憶方法許多歷史知識枯燥乏味又很難記牢。教師不妨編些生動的口訣以幫助學生記憶,如此,能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里准確掌握知識且經久不忘。如在講授《天津條約》(必修一第10課)內容時,十處通商口岸記憶法為:天約增開十口岸,長江南鎮和九漢。沿海營煙再加汕,島上還有瓊台淡。如此一個重要且難記的知識點就這樣被學生牢記如心了。另外,《北京條約》內容可用諧音法記憶:「准許華工天天陪(賠)酒(九)」。諸如此類,不勝枚舉。5.採用現代教學技術手段多媒體教學是當今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能生動形象地展示文字、表格、圖片、漫畫、音樂、影片等。它不但能使學生較好地掌握理解知識,也能使歷史可看、可觸、可感,從而變得生動有趣,從而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課堂教學質量。比如講《新航路的開辟》(必修二第5課)內容時,可利用央視紀錄片《大國崛起》片段。6.安排學習活動,調動並培養興趣歷史活動的組織可以有很多種形式,如讓學生編演歷史劇本、歷史知識搶答競賽、參觀博物館、開展辯論會等。就學生感興趣而又存在爭議的人物或事件組織辯論會就是一條很好的途徑,如在《秦朝中央集權制的形成》(必修一第2課)一課中涉及秦始皇的評價問題,有人認為秦始皇統一天下,是千古一帝,功大於過;又有人認為秦始皇橫征暴斂,是罕見的暴君,過大於功……對這些歷史上的重要人物,學生們比較感興趣,設計討論課讓他們在辯論中形成自己的觀點,是培養學生興趣的有效途徑。不論學生在辯論中給出哪種觀點,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據即可。辯論後,教師要進行講評,將正反方的論據進行綜述,使之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知識信息系統,反饋給學生。通過舉辦這些活動,激發學生對歷史人物、事件的了解和對民族命運的關注,既培養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又啟迪了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總之,新課程標准理念下要突出學生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作為新課程實驗的踐行者,每一位教師都應在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尋求調動學生興趣的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樣才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才能提高學生認識歷史、理解歷史的能力。參考文獻:[1]賀啟章.再談激發學生學習歷史興趣問題[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 2003(07).[2]馬金紅.如何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J].科教文匯(中旬刊), 2010(05).(作者單位:江西省九江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