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人類的朋友教學設計

人類的朋友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0-12-21 21:31:13

① 認識帶魚的大班教案

教學目標:
1、初步知道海洋中常見的幾種形態、大小、顏色的魚,大概了解魚的基本特徵。
2、能用線條和色彩表現出不同魚的基本特徵。
3、喜歡魚,並能向同伴講訴自己的作品。
教學重點:學會用線條的變化畫出各種各樣的魚。
教學難點:了解魚的外形特徵的基礎上,發揮想像大膽表述自己喜歡的魚並進行繪畫,培養幼兒豐富的想像力和創作的能力。
教學准備:
1、海底世界魚類視頻
2、白紙、鉛筆、記號筆、油畫棒
3、教室布置成海底世界
4、教師示範畫「海底世界裡的魚」
5、音樂《水族館》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育理論依據:
本節課的選取,因為魚兒是我們人類的朋友。在幼兒的腦海里魚兒是他們熟悉和喜歡表現、模仿的對象,一日游戲中,幼兒經常會模仿魚兒做游戲,也比較喜歡參與。因此本次活動通過讓幼兒參觀海底世界調動幼兒對於海洋、魚類的認識,由淺入深地引導幼兒掌握魚的基本特徵:魚兒都有頭、身體、尾、鰭。並學慣用簡單的線條、圖形、色彩和各種圖案來裝飾魚寶寶,鼓勵幼兒大膽想像繪畫出與眾不同的魚兒,能用鮮艷的顏色進行塗色,從而培養幼兒豐富的想像力和創作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觀看視頻,激發幼兒認識海底世界的興趣。
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段非常好看的海洋動畫片,你們想不想看呢?(想)
視頻看完了,誰能來告訴我,你看到哪些魚呢? (幼兒自由交流回答,如:熱帶魚、鯊魚、鯨魚、金魚、劍魚、比目魚、珍珠魚、帶魚、五色魚等)
二、觀看范畫,引導幼兒欣賞、討論並認識幾種常見的魚。
海底世界裡的魚兒可真多呀!你們想不想給魚兒拍照片呢?(想)
今天,我們要去海底世界給魚兒拍照片,小朋友看看海底世界都有哪些魚兒?
咦,我們來到了哪裡?(海底世界)
海底世界裡漂亮嗎?(漂亮)
你們看看海底世界裡都有哪些魚兒呢?
誰來說一說,你看到了哪些魚兒?
(熱帶魚、鯊魚、鯨魚、比目魚等等)
魚寶寶的身體一樣嗎?(不一樣)有什麼地方不一樣呢?(幼兒討論,如:頭、身體的形狀)
小結:魚寶寶都有頭、身體、尾、鰭。
2、幼兒自由討論,引導幼兒發現每種魚都有不同的特徵,由不一樣的線條或圖形組成。
這些魚長得一樣嗎?(不一樣)什麼地方不一樣?請你和好朋友之間互相說一說。(幼兒討論:觀察魚的形狀,回答魚身上的花紋有什麼不同,如:直線、弧線、三角形、圓形等)
誰願意來說一說?這些魚兒一樣嗎?哪裡不一樣呢?
幼:不一樣,熱帶魚的身體是三角形,它的身上有許多漂亮的花紋。而鯊魚的身體是橢圓形。
幼:不一樣,帶魚的身體是細長形的,而珍珠魚的身體是胖胖的等。
幼:不一樣,它們這些魚都不能變色,只有五色魚會變出漂亮的顏色,真奇怪。
幼:熱帶魚身上的花紋是由一條一條直線組成的,而比目魚身上的花紋是一個一個圓形組成的,所以它們不一樣。
小結:海底世界裡的魚真多呀!每一種魚都有自己的特徵,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扁圓有的細長,有的身上有刺,有的有美麗的花紋,還有的魚會變色,甚至連游泳的方式也不一樣!真是有趣極了。

② 三年級科學上冊教案植物有哪些相同點教後反思

三年級的科學課計劃下冊(江蘇教育出版社)
第一單元
第1課,觀察蝸牛
教學目標:
過程和方法:
觀察記錄蝸牛的行為特徵,如文字和圖片。
使用一個簡單的形式,統計整理的蝸牛的食性。
能聽其他學生的想法和建議。
知識與技能:
了解蝸牛的生活習慣和運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體驗照顧小蝸牛,這是非常有趣的,看它的生活和成長。
願意合作,與他人分享想法。
二,教學重難點:
在各方面的蝸牛,提高他們的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查詢,和探索。
教學准備:
教師,學生准備:
(1)學生在課前抓蝸牛,蝸??牛的容器,放大鏡盛開。
(2)食品蝸牛,切成小片生菜,麵包,雞蛋,蘋果皮等。
(3)學生實驗與啤酒,醋,干布,濕布(或干紙,濕紙),一個特殊的托盤(裡面變黑,長孔的蓋子)。
教學時間:
一個教訓
教學過程:
首先,導入
1,平時大家都喜歡猜謎語老師讓大家猜這是什麼樣的動物:所謂牛不拉犁頭,說一個小的努力,承載著家去。 (寫在黑板上:蝸牛)
檢查學生被抓到蝸牛談談你趕上了蝸牛
觀察蝸牛
1,發給學生放大鏡談話的:同學們,這是什麼(放大鏡),你可以用它做(遵守蝸牛)(板書:觀察)
2,請仔細觀察蝸牛,並把它畫下來,你可以給你一個蝸牛的名稱。
3,要談的只是觀察,你發現了什麼,告訴你有關他的畫蝸牛。
三,研究蝸牛
1,你想了解哪些方面的蝸牛
2,找到一個合作夥伴,你學習了同樣的問題,他們組成了一個團隊,制定研究計劃。討論:你准備設計什麼樣的實驗來研究這個問題,你想了解的需要,實驗耗材
3,根據調研組,分別切塊生菜,麵包,雞蛋,蘋果,啤酒,醋,干布,濕布(或干紙,濕紙)實驗用品,為學生提供。
提出實驗的要求:在試驗過程中,我們需要注意什麼實驗不能給你做的實驗的結果是預測的記錄,每一個團隊成員做實驗研究記錄。
學生分組實驗研究。 (教師巡視,出現教練)
6,交流研究成果報告:剛才,你發現了什麼畫什麼樣的結論,你預測的結果與此一致
第四,擴大
蝸牛,蝸牛有一個更好的了解,我們可以根據您的蝸牛,你趕上蝸牛設計一個家,飼養它,讓它成為你最好的朋友。
第2課,觀察螞蟻
教學目標:
過程和方法:
A記錄會被觀察到的各種文本和其他螞蟻的方法。
2可以收聽到其他同學的意見和建議,並與他人交換意見。
形態和行為特徵的螞蟻的問題,選擇適合自己的查詢。
知識與技能:
知道的特點和螞蟻的行為形成習慣。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詢問螞蟻的秘密經驗的樂趣。
願意合作,與他人分享想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記錄將被觀察到與各種文本和其他螞蟻的方法。
教學時間:
一個教訓
教學准備:
教師,學生准備:干凈的瓶,筷子,糖,放大鏡,肉,蘋果,大米,牛奶糖,蔬菜種子,死昆蟲,噴霧瓶。
教學過程:
指南捉螞蟻。
1,准備一些干凈的瓶子。
2,前端用筷子蘸糖漿附近的螞蟻。
3,螞蟻來了,倒入瓶子。
觀察和描述的形狀特徵的螞蟻。
引導學生用放大鏡的螞蟻。
2,分組學生自己的觀察。
3,指導學生寫在或畫在活動日誌中的觀測。
研究螞蟻的互動在不同蟻穴。
1,講師,實驗方法:
①兩只螞蟻夾在不同的地方,觀察他們的反應。
②多放幾個嘗試要注意不同的值。
分組學生的學習。
3,學生分組匯報研究結果。 (活動結束,叫學生們把螞蟻回追)
四,螞蟻食性的研究。
1,講師,實驗方法:
蘋果,大米,奶糖,死昆蟲和其他物品在周圍一群螞蟻,觀察什麼食物吸引螞蟻向上過去。
如圖2所示,各組實驗。
3,團隊的研究結果,教師在各組總結黑板。
4級統計結果「。螞蟻吃。
5,研究螞蟻的反應,下雨的時候。
1,講師,實驗方法:
噴霧瓶來模擬雨水。觀察螞蟻在雨中時的反應。
2,分組研究觀察。
3,學生分組匯報研究結果。
六,研究螞蟻的行為和習慣。
1,學生討論自己的研究項目。
1,教師重點指導組困難。
2,學生自主學習。
七名教師課堂總結。
第3課,觀察魚
教學目標:
過程和方法:
文字和圖片觀察記錄魚。
形態特徵的魚的問題,選擇適合自己的查詢。
3可以收聽到其他同學的意見和建議,並與他人交換意見。
知識與技能:
知道魚的生活習慣和行為特徵。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經驗查詢的利益的魚的特點。
2願意與他人合作,交換意見。
教學重點,難點:
形態特徵的魚,選擇適合自己的查詢,和查詢。
教學時間:
一個教訓
教學准備:
教師准備:魚,魚缸,一個放大鏡,水槽,回形針,尺子,記錄紙
學生准備:魚,魚缸,一個放大鏡,壺,統治者,
教學過程:
一條魚,指導觀察和描述特性。
1,教師引導學生清楚地觀察的目標,觀察的要求,並介紹了所觀察到的魚畫中觀察到的魚。
2,學生自我觀察。 (注意提醒學生不要去除魚的水)
3,學生匯報觀察的情況下,
4,引導學生猜測,他們的發現和推測。
二,討論問題的興趣和分組。
引導學生討論:魚,你想研究什麼問題
2,教師和學生進行討論。 (教師黑板問題的)
研究:
①魚聽到聲音。
②魚知道飢餓和飽腹感。
③魚做運動
④研究魚鱗紋的戒指。
⑤魚怎麼睡
⑥因此,如何呼吸
......
3,指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興趣,學生學習分組。
5,學生發展指導小組的研究計劃,方案。
6,課堂討論,研究,提高研究項目。
第三組的研究感興趣。
學生分組獨立的研究(和教師參加的球隊之一,或檢查的情況,各組研究)
四,交流研究成果。
1,各組報告的研究成果的交流。 (報告顯示的形式多樣,描述的結果,如:繪畫,數據等)
本組報道的主要演講的頭,和其他團隊成員,另一組學生可以質疑這組回答這樣的方式來討論活躍課堂氣氛。
2,老師是一個簡短的總結。
五,總結教師的課堂教學
板書設計:觀察魚
魚聽到聲音
魚知道飢飽。
魚做運動
研究和魚鱗紋環。
......
第4課動物 - 人類的朋友
教學目標:
過程和方法:
*了解收集和讀取信息,提高認識的動物。
知識與技能:
*認識到保護動物,尤其是珍稀動物的重要性。
*要知道,動物是人類的朋友,珍稀動物是全人類的財富,以保護他們。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實現人類和動物的和諧相處。
*珍惜的動物朋友。
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到動物,尤其是珍稀動物的保護。
教學時間:
一個教訓
教學准備:
教師准備:錄像帶的珍稀野生動物,掛圖,幻燈片等。
教學過程:
了解動物朋友。
1,指導學生閱讀。
2,討論:「為什麼動物人類的朋友」。
3,你還知道哪些動物是人類的朋友。 (進比賽:比較和理解的動物朋友的動物朋友聚會在哪支球隊的理解。)
討論:你最喜歡的動物是什麼,談論的原因。
其次,要幫助學生理解一些珍稀野生動物。
1,教師播放視頻,學生讀的信息,閱讀。
講座:讓學生提出自己的感受和觀點。
3,我們總結得出結論。
三,了解一些最好的野生動物保護的能力。
1,學生看圖,說說圖所示是正確的,談談自己的想法。
2,學生制定其他措施來保護野生動物。
3總結。
四,調查和了解當地的野生動物資源。
1,引導學生分成小組,調查,研究。
2,指導學生製作海報和其他形式的報告。
三年級學生的評價。
五,總結教師的課堂教學。
板書設計:啄木鳥
人類的朋友 - 動物牛
小鼠......
第二單元土壤與生命
第1課,土壤
教學目標:
過程和方法:
*成為能夠使用的各種方法和各種感官了解土壤。
*詳細說明,記錄自己的觀察。
*能夠分享自己的觀察和同行。
知識與技能:
*了解土壤中含有顆粒的大小不同,含有的植物和動物,他們的遺骸
*能夠建立土壤是一個混合的概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的土壤,植物和動物有著密切的關系。
*願意親近的土壤。
教學准備
教師准備:一塊土地給每個學生准備一個放大鏡,土壤研究記錄表,每個組一個小水桶的水。
學生准備:一根木棒,一張白紙,一個塑料杯,一個紙板盤,小鏟子,一塊抹布。
教學過程:
進入新的經驗
我們今天的知識來研究土壤。
其次,獨立的研究
1,了解你的土壤
(1)你的土壤已經知道了什麼
(2)分組交換,分組報告。
(3)活動日誌,記錄在卡上,你已經知道的知識的土壤。
2,掏土(戶外活動)
到預先選定的一塊土地在校園里的學生,學生自治挖泥土。
觀察有什麼污垢
(1)報紙,表蓋上了土壤聘請了報紙,仔細觀察是什麼在土壤中。哪一個是你最驚訝地發現,你已經知道了什麼
(2)分組交換,分組報告。
(3)在活動記錄卡上,寫下或畫出你的觀察。
4,你想知道哪些知識有關土壤
(1)你想知道什麼
(2)小組交流
(3)寫下或畫卡上的你想??知道在活動日誌中。
三,課後研究
花一些時間,您所做的獨立研究,並記錄結果。
第2課,樹葉變成什麼樣
教學目標:
如圖1所示,過程和方法:
*腐殖質形成的實驗能夠生產化肥袋。
*能夠體驗到的全過程,轉化為肥料。
*可以使用圖片和文字的形式記錄觀察到的現象。
2,知識和技能:
*了解枯死的植物和動物將成為土壤腐殖質,腐爛的植物和動物的遺骸。
*了解蚯蚓在這個過程中的作用轉化為肥料。
*建立腐殖質的概念。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能夠堅持長期的觀察,持久性。
*聯系人之間實現了土壤和植物和動物。
二,教學准備:
一個顯著的落葉土地,一堆土,蚯蚓吲哚,一壺水,對待每一個學生的一些植物,稻草,小鏟子,一個塑料袋,一個黑色的紙,磁帶,報紙,碎布,記錄紙,放大鏡,等等
三,教學過程:
(A)導入新課
1,你猜,落葉會變成什麼樣
2,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B)自學習
1觀察落葉的土地
(1)學生的戶外活動中,教師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落葉在土壤是什麼顏色的
(2)從地球上捕捉到了一些爛菜葉,塑料袋類。
2,自主研發
(1)爛葉分解排隊。
(2)交流:你認為如何變化,最終成為什麼顏色的土壤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在土壤中的落葉落葉
3,生產的化肥包裝袋
(1)為了證明在土壤中的落葉成為什麼我們就做了一個小實驗,這個小實驗,將花費你一些時間,我希望你將繼續堅持。
(2)解釋生產化肥袋。 (同桌兩個組比較)
土用塑料袋好,把一些植物的土壤中,攪拌。
(2)一些水的塑料袋中,在同一個表的兩個人把蚯蚓,抱一個。
標記③自己的化肥包裝袋,化肥包裝袋上無干擾的角落,用黑紙覆蓋。
(3)學生製作的化肥袋,教師導游。
(4)學生做清理工作。
觀察化肥袋
(1)觀察到每周一次,記錄下化肥袋的變化。
有什麼相似性和差異(2)蚯蚓和蚯蚓兩個化肥袋
5,管理化肥袋
(1)定期更改化肥袋,並記錄必須有恆心。
(2)比較的變化蚯蚓袋和沒有蚯蚓化肥袋,進行記錄。
(3)總結鞏固
概述教訓,提醒學生堅持觀察記錄。
第3課,我們周圍的土壤
教學目標:
如圖1所示,過程和方法:
*能夠使用多種感官和不同的方法來確定土,沙,粘土礦物組成的多。
*有能力自主探索組成的一堆土。
*能夠設計實驗來比較不同的土壤特性。
要通過多種渠道了解土家。
2,知識和技能:
*砂,粘土和腐殖質是三個主要成分的組合物的土壤。
*了解多少土沙,黏土和腐殖質土壤類型的影響。
*了解不同類型的土壤的透水性和保水能力。
*了解不同的土壤適合種植不同的作物。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知道自己的角色和感覺,有意識的探索。
*在探索土壤的熱情。
*感的土家的關心。
二,教學准備
教師准備:用砂土,粘土和新鮮的當地土壤腐殖質一定的一堆。
學生准備:每兩個學生一組,每一組學生准備:用砂土,黏土,腐殖質,3個塑料勺子,白,木棍,迫擊炮組,報紙,碎布,一個小水桶的水,攪拌棒,紙碟0.3塑料杯,兩個放大鏡,兩個木筷,的瓦楞紙板,過濾裝置設置表的張數。
三,教學過程:
(A)導入新課
我們周圍的土壤有不同的顏色,他們到底為什麼,什麼是不同的今天,我們的研究
研究這個問題。
(B)自學習
如圖1所示,用沉澱法確認在土壤中的三個組成部分
(1)土塊放入水中,攪拌後靜置一段時間,你會發現
(2)培養學生的觀察和記錄。
(3)小組交流,報告。
(4)總結:土塊放入水中,攪拌後靜置一段時間,你可以看到漂浮在水面上,土壤腐殖質,在泥中的水仔細看看,你會發現它在水中清晰地劃分為兩層:較小的顆粒,粘土;低於粗砂層的頂層。
2,觀察比較,砂,粘土,腐殖質的特點
(1)在桌子上仔細觀察,來准備土壤:
①觸摸:土壤顆粒和土壤水分的感覺。
②外觀:觀察土壤顆粒大小和顏色深度的土壤。
③奇怪的問題:感覺在土壤顆粒的硬度和土壤粗糙度。
④的抓地力擦:感覺粘性的土壤。
⑤嗅探:感覺的土腥味。
⑥動搖:聽聲音的干土。
⑦感覺塗片:在紙上的土壤左標志。
(2)學生自主學習,小組交流。
(3)總結:多沙土壤為沙質土,粘質土壤與更多的粘土,沙土和粘土幾乎壤土。
3,比較,砂,粘土,腐殖質水滲透性
(1)在該裝置中這三種物質的成同一數目的滲流倒入相同量的水的同時,它們的水的量時,他們觀察到滲出等停止滲水。
(2)學生觀察,小組交流。
(3)AC:水滲入他們為什麼不喜歡誰滲水保水多說明什麼問題
(4)你的研究活動的結果記錄在記錄卡。
(3)總結鞏固
概述文字。
課後學習:
1,本次調查的土家
制定出一個計劃,按計劃實施,並做好記錄。
2,適合在什麼樣的土壤適合種植農作物種植這些植物在我們的土家
第4課,土壤和我們
教學目標:
過程和方法:
*能夠交流自己的想法,並能參與討論。
*能夠使用的土壤小報「土壤知識的形式表達
知識與技能:
*了解土壤對人類的貢獻。
*了解中國的土壤資源。
*了解許多人為破壞土壤的行為。
*了解垃圾對土壤的危害。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的重要性的土壤,土壤感謝。
*有能力對自己的行為做出的努力以保護土壤。
二,教學准備
教師准備:關於土壤的信息,記錄紙若干張。
學生准備:收集自己的土壤研究的信息和卡片。
三,教學過程:
(A)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土壤和我們的關系。 (黑板話題)
(B)自學習
1,土壤為人民做什麼
(1)團隊交流:你認為在土壤中能為人們提供什麼
(2)學生的信息來准備自己的子組互動與討論
(3)填寫在書中,你知道。
(4)總結:土壤是植物的母親,植物提供食物的食草動物,食草動物和食肉動物提供了食品。植物和動物死亡,他們的屍體減少對土壤的微生物在土壤中依次養分,土壤循環壽命無盡的營養,正是因為土壤,有這個可愛的世界。
要討論什麼人類活動破壞了土壤
(1)團隊交流:你認為人類活動破壞了土壤
(2)學生分小組交流,討論
3,討論會發生什麼,如果沒有地球上的土壤
(1)團隊交流:你認為會發生什麼地球上的土壤
(2)學生分小組交流,討論
4,討論,我們可以保護土壤
(1)團隊交流:你覺得我們能做些什麼來保護土壤
(2)學生分小組交流,討論
(3)總結:我們的學生可以做的是宣傳。
(4)引導學生在自己的土壤小報宣傳工作。
(3)應用程序整合
總結的文字引導學生寫或畫他們的建議,引導學生閏土小報。
第三單元植物的生命
第1課裡面的種子。
的教科書分析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科學探究
科學
意識到的持久性,精心操作,仔細觀察是做科學的研究必須具備的素養。
如圖1所示,是能夠做到的種子前面的實驗。
2,解剖種子,種子將被用放大鏡觀察。
3,可以觀察到種子中畫下來。
了解種子「胚胎」
教學重點:
1,我們知道種子的結構。
教學難點:
1,本實驗設計種子發芽率。
二,課前准備
老師:
放大玻璃,綠豆,培養皿或學生0.3分格的小盒子或三個相同的小容器(每套)
學生:
浸泡芸豆,花生,葵花子,蠶豆,大豆種子和相應的干種子自帶餐具做綠豆發芽試驗
三,教學過程(包括放學後的活動)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評估
的對話
進口,原有的知識的記憶,引發研究
1,你已經知道的知識,這些植物
2,聽同學發言,並了解學生的已有知識。
3,了解種子。
為了表達自己的意見
填寫活動日誌
學生們提高了種子的結構!
能夠參與討論,表達自己的意見,在該組。更快的記錄,研究問題
解剖觀察種子的種子中常見的
1:你知道誰是植物的種子
2:只有種子的解剖結構,可以觀察到。
3,你認為有什麼要注意的解剖觀察
其他植物種子的解剖觀察,你會發現什麼
圖1中,說的常見的植物種子的名稱。
2討論後的注意點。
3,解剖觀察到大豆種子,並記錄。
4名學生解剖其他種子,發現種子構造的相同點!討論總結
一個積極的討論,仔細聆聽。
2,實驗,觀察,記錄良好的合作關系。
三,討論種子發芽
猜猜種子為什麼能長出植物,根據你的觀察,你能談談這
2,指導實驗(作者注百分點)
1,討論和評論
2,具有良好的種子發芽試驗,填寫活動日誌
1,積極發現問題
要完成7天的實驗,持續的科學態度
四,溝通問題
了解今天,你的問題
討論
課程種類強奸
的教科書分析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科學探究
科學
體驗油菜的樂趣
油菜生長初期的圖片和文字記錄的條件。
關於油菜的生長過程
教學重點:
文字與圖片,記錄實驗日記。
教學難點:
毅力種植和管理。
二,課前准備
老師:
大花盆l?2個。校園選一個種植園
學生:油菜種子(或其他生長期短的草本植物種子),小壺。牙簽,小鏟子,水,紙巾。學習的口袋油菜種子春化處理後,教師可以集中精力
三,教學過程(包括放學後的活動)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評估
首先,擴大進口
種子胚,什麼樣的作用
報告
答積極
二,觀察油菜,油菜
你是怎麼想的油菜籽胚胎
我們種油菜,研究
1,討論的答復
2,看29圖學生討論種植注意事項;
3,一步一步的種植
討論積極
團隊和准備
植物強奸
對話:油菜土壤是沒有結束的故事如何種植油菜,它的增長也很高興
如何管理學生討論該報告,觀察和記錄
報告積極,良好的建議,並提出了濃厚的興趣,良好的種植油菜,油菜和可持續管理。
四,深入研究
油菜栽培過程中,你可以在同一時間,一些科研的對比實驗,例如,研究油菜籽光,水,土,肥的不同要求!
學生積極參與討論;
實驗設計的小組討論,匯報
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研究課題,設計實驗,並能做到這一點。
教學後記(反思與重構)
課程油菜開花
的教科書分析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科學探究
科學
欣賞的努力種植,知道愛惜強奸。
1,鑷子收割油菜,解剖並製成標本。
如圖2所示,記錄的花蕾的形狀和顏色。
強奸了解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重點:
要承認強奸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難點:
鑷子解剖,觀察並記錄強奸
二,課前准備
老師:
強奸罪,鑷子,放大鏡,膠帶,剪刀,台灣紙。 (每套)
學生:
三,教學過程(包括放學後的活動)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評估
談談我強奸
您可以根據您的種植記錄,描述了油菜生長,盛開的過程
學生的報告和補充發表了他們的發現
積極申報,敢於說不同的結果。
二,解剖強奸,觀察
教師演示鑷子解剖強奸
1,學生共同的答案提出質疑;
2,學生在實驗解剖強奸
認真觀察演示實驗,仔細的實驗??問題,
三,生產的強奸標本
1,指導圖34
為什麼標本
3,動物標本的注意點討論
為了討論做什麼;
自己動手做一做;
3,完整標本的保護方法
團隊合作和協調,互相幫助。
四,課後延伸
觀察多點開花,並了解它們的結構,或做標本
鼓勵學生做一個好
注意保護植物和樹木!
1,說,他們要觀察的花朵
2,談談自己的計劃怎麼辦呢
熱情放學後的學習,更多自己的研究計劃
教學後記(反思與重構)
第4課,是誰給了授粉
的教科書分析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科學探究
科學
帶上你自己的樂趣,遇到的各種的強奸增強繼續照顧的信心。
觀察干蜜蜂的身體,拍攝的圖片的形式。
可以預測,棉簽和乾燥的蜂花粉,堅持技能和探究活動。
1,認識蜂花粉中的重要作用,了解蜜蜂和花之間的關系。
2,知道,干蜜蜂的身體是什麼,建立「昆蟲」的概念,奠定了感性基礎。
教學重點:,觀察干蜜蜂的身體,並且可以在圖片的形式記錄
教學難點:能夠預測棉簽和乾燥的蜂花粉,堅持技能,探究活動
二,課前准備
教師:強奸,棉簽,干蜜蜂沒有考慮到的學習工具,工具箱,學校可以選擇其他昆蟲,小塑料袋,一個放大鏡。
學生:
三,教學過程(包括放學後的活動)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評估
導入的對話
解剖標本強奸,強奸,當我們不小心撞倒了花粉。也許只知道在雄蕊上的東西,它是一種粉末狀的增長。
學生報告:沒想到忙碌的蜜蜂與鮮花。
觀察花粉
尋找花粉的花朵。 (2)談論授粉是怎麼回事。
1,學生觀察花粉,用放大鏡觀察,用手指沾一點點的花粉捻一捻,談論的花粉是一種什麼樣的對象談話花粉形態
2討論授粉的意義
仔細觀察,積極申報
要探索蜜蜂的特點,粘性的花粉技能
,觀察蜜蜂體內的腳,你會發現
2的作用是什麼
3,如何證明,蜜蜂的結構和授粉
比實驗的設計意圖,實驗注意事項
1,學生觀察報告
2討論該報告對蜜蜂的作用特徵可
3,學生設計實驗
36個技巧,實驗室分析和報告
討論的話題,有自己獨特的想法。
敢於設計實驗
仔細觀察
四,花朵和蜜蜂
討論:蜜蜂和花
游遍授粉與花的那部分,
指導學生實驗的方法!
學生報告
談實驗方法:
授粉後摘下花瓣,萼片,雄蕊,並覆蓋用塑料袋(你可以選擇做不同的實驗)
敢於假設,設計實驗
五,工作的延伸
1,對數據的訪問或觀察:並非所有植物都需要授粉的蜜蜂,蝴蝶,
2,觀察其他傳粉昆蟲的特點。
在此活動記錄,記錄植物授粉的認識
1,學生討論
2,研究課題
自己的研究興趣集中的思路和方法,簡單的課後學習
教學後記(反思與重構)
第5課,收獲和播種
的固體和液體的第四單元
第1課,認識固體
教學目標:
(A)的過程和方法:
1,能夠識別周圍環境中的對象,這是一種固體,它是一種液體,對象分類。
2,將使用感官和工具,認識到在顏色,形狀的固體的性質,軟的和硬的,透明的,輕和重等,並可以描述。
(B)的知識和技能;
1,我們知道,不同的固體,可以混合使用,可以分開的。混合固體重量不變,體積變化。
(C)態度和價值觀:
經驗更有效的工具的感覺。
二,教學准備:
教師准備:案件,石頭,鋼筆,雞蛋和各種固體,液體水,飲料,膠,醇;尺度,量筒,量杯。
分組實驗材料:燒杯,水,麵粉,筷子,勺,放大鏡,篩子。
2,學生准備:各種固體,錘。
教學時間:
2班
四,教學過程:
(A)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些知識固體和液體。 (板書課題)固體和液體,你知道這是什麼
2,學生回答。
(B)自主學習。
1,固體和液體兩種類型的對象分類。
(1)教師出示類對象前的一些准備工作,學生的分類,根據固體和液體。
(2)教師和學生的交流。
(3)對象是什麼的固體或液體。
(4)根據學生的問題:「牙膏是固體或液體」,讓學生進行充分討論,並表達他們的意見,老師們並不需要得出一個結論,只要學生能夠說出真相。
(5)教師演示實驗中的「面子」。

。 。 。 。 。 。 。 。 。 。

③ 除了啄木鳥還有哪些鳥會捉蟲

·《啄木鳥》 教案 四 《啄木鳥》 教案 四 一、教材分析: 《啄木鳥》是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語文(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第5單元的一篇課文。這個單元主要以 動物 為主題,使學生通過學習課文,一方面了解有關啄木鳥和大熊貓等動物的知識,一方面可感受動物是自然界不少缺少的組成部分,...·《啄木鳥》 教案 三 《啄木鳥》 教案 三 思想教育要求: 知道鳥是消滅害蟲的能手,是樹的醫生,也是我們人類的朋友。 知識要求: 1 、學會 棵 病 體 等生字以及組成的詞語。 2 、正確規范書寫本課生字。認識 言字旁 。 能力要求: .....·《啄木鳥》 教案 二 《啄木鳥》 教案 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課文內容及啄木鳥的相關知識。 (2)注重個性培養,按自己喜歡的方式習得生字及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1)興趣識字,激發識字興趣。 (2)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合作精神。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了解啄木鳥是人類的...·《啄木鳥》 教案 一 《啄木鳥》 教案 一 一、教學目標: 1、綜合運用看拼音識字和聽讀識字的方法,認識14個生字。培養學生獨立識字、寫字的能力和願望。 2、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感受人與動物相互平等、相互依存的關系,知道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激發學生熱愛自然,關愛動物...·《啄木鳥》 教案 《啄木鳥》 教案 到了秋天,蘋果樹結了許多大蘋果。 課文讀到這兒,老師和學生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了。 看著學生們喜悅的表情,老師故意說: 呀!啄木鳥的本領真大,比貓頭鷹和喜鵲的本領大多了。 不對,不對,老師說的不對。 我發現學生的興趣被我調動.....·「啄木鳥」笑涵 「啄木鳥」笑涵 笑涵猴子一樣沖過來,抱著一盒花花綠綠的巧克力糖,打開,掏出兩顆丟在講台上: 給你的,老師,今天我生日! 是嗎? 我笑了。沒等我祝賀,他又猴子一樣竄回座位,捧起了語文書。

④ 幼兒大班語言人類的朋友狗的教學反思

孩子們都認為狗是我們人類的朋友。在聽了孩子們的回答後,我讓孩子觀看PPT課件,讓他們說說圖片上的人們是怎麼做的。最後我問孩子們狗害怕人嗎?為什麼?有個孩子的回答讓我覺得說的真好,他說:「如果我們不傷害小狗,小狗就不害怕我們,如果我們傷害它們,它們就會害怕我們」。說的真的很完整。說明孩子們明白了想要和...狗交朋友,就要善待它們,保護它們。

⑤ 小天鵝舞曲教案

一、教材分析《聖桑-天鵝》是《動物狂歡節》的其中一段,樂曲抒情優美,體現天鵝幽雅安靜的美。《四小天鵝舞曲》是芭蕾舞劇《天鵝湖》第二幕中的一段舞曲,表現了四小天鵝剛健活潑的性格,八分音符奏出活潑跳躍的伴奏音型,以二重奏的形式奏出輕快的樂句,形象地刻畫了小天鵝天真活潑可愛的形象,顯得十分有趣。樂曲歡快、活潑、跳躍,深得學生的喜愛,整首樂曲速度輕快,有管弦樂隊來演奏,並且能較明顯地聽出管樂和弦樂分別演奏的樂句。二、教學目標1、 通過欣賞《四小天鵝舞曲》熟悉樂曲的主題音樂,感受管弦樂隊的樂器音色,並了解樂曲的背景。2、 通過已有的知識進行樂曲《聖桑-天鵝》和《四小天鵝舞曲》的對比欣賞,感受速度、節奏、旋律與音樂形象的關系。3、 通過芭蕾舞欣賞,感受到芭蕾舞劇中天鵝的形象。三、重難點用不同的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去理解樂曲,感受音樂美。四、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設計意圖一、播放課前音樂《聖桑-天鵝》二、聽《四小天鵝舞曲》(第一遍)1、提問2、介紹樂曲的作者和曲名3、老師介紹作品4、欣賞芭蕾舞影片《四小天鵝舞曲》(第二遍)5、學學天鵝的動作。6、再欣賞芭蕾舞影片《四小天鵝舞曲》並律動(第三遍)7、用「啦」哼唱樂曲的主旋律三、欣賞管弦樂《四小天鵝舞曲》1、完整地聽《四小天鵝舞曲》(第四遍)2、欣賞主題旋律引導學生關注小提琴音色,3、再次欣賞主題旋律,引導學生關注大提琴撥奏音色4、師生合作模擬演奏四、《聖桑-天鵝》和《四小天鵝舞曲》對比欣賞五、輔助教學六、小結帶領學生做天鵝動作飛入教室「我們模仿的是誰的動作呀?」「是呀是天鵝。我們用動作來模仿天鵝,作曲家卻用音樂來表現天鵝,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這是什麼樣的天鵝?它們在干什麼?」知道這首樂曲嗎?誰創作的,叫什麼?恩,這就是俄國著名音樂家柴可夫斯基創作的芭蕾舞劇《天鵝湖》中的《四小天鵝舞曲》。《四小天鵝舞曲》是《天鵝湖》其中的一個故事,美麗的奧傑塔公主和女伴被魔鬼施法,變成了天鵝,只有在晚上才能變回人形,王子得知消息,要幫助和解救她們,小天鵝們就高興地跳起舞來。「小天鵝是怎樣跳舞的?」「你學到了哪個動作呀?」教師示範並教學生做兩個不同的動作「同學們學的真不錯,就讓我們和小天鵝們一起跳舞吧!」「聽了幾遍音樂,你們熟悉了嗎?誰會唱?」「讓我們一起輕輕地用「啦」來唱唱《四小天鵝舞曲》的主題音樂。」 老師請你們來聽聽我們唱的這段主題音樂在整首樂曲中出現了幾次?」「用什麼樂器來演奏的?」「這首《四小天鵝舞曲》是一首管弦樂曲,那麼你們知道哪些是管樂器?哪些是弦樂器呢?」「老師請你們來聽聽小提琴的聲音是怎樣的?」「那麼這是什麼樂器發出的聲音?怎麼演奏的呢?」老師當指揮1、表現天鵝的音樂有很多,老師請你們再來聽一首,想一想,這首樂曲表現的是怎樣的天鵝?2、「輕輕地討論一下,兩首樂曲有什麼不同?」3、「那是什麼讓天鵝的形象發生了變化呀?」4、簡單介紹樂曲是聖桑創作的《動物狂歡節》中的《天鵝》。「不論是活潑好動的天鵝還是安靜幽雅的天鵝,它們都是人類的朋友,我們要保護天鵝。」老師輕讀短文:天鵝是一種候鳥,它通體潔白,婷婷玉立,依水自照,水中流光溢彩,藍的碧藍,白的雪白,人們把它看作是美麗的天使,吉樣的徵兆,忠誠的象徵。它喜歡集群,飛行時排成「人」字隊形,愛吃水生植物和少量昆蟲,小天鵝孵出即可下水覓食,屬於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今天我們欣賞了兩首不同形象的天鵝樂曲,知道了小天鵝的一些知識,你們在老師心中就是一隻潔白活潑的小天鵝,老師祝願你們健康快樂的成長。」聽樂曲飛入教室,並律動。「天鵝」「這是活潑快樂的天鵝,它們在做游戲,在跳舞。」「柴可夫斯基」「《四小天鵝舞曲》」學生聽老師介紹學生聽老師講故事「手拉手、跳躍」學生做一做動作學生一起練習學生看影片一起舞蹈用學到的兩個不同動作來分別表示兩段不同節奏、旋律音樂個別學生來哼唱旋律大家跟著樂曲主題段一起來哼唱旋律出現了兩次學生自由說管樂器:長笛、單簧管、雙簧管、薩克斯。。。。弦樂器:小提琴、大提琴、中音提琴、低音提琴「柔和」「大提琴,撥弦」同學們仔細聆聽樂曲分成兩部分學生,分別演奏小提琴和大提琴的姿勢安靜、睡覺等等情緒、速度、形象、節奏、旋律、演奏樂器音樂中的速度、旋律、節奏的不同使天鵝形象也發生了變化。觀看影片天鵝配上音樂,並聽老師輕讀介紹天鵝聽完老師小結聽音樂學生飛出教室以《聖桑-天鵝》優美舒緩的音樂帶著學生入場,並做鋪墊引出上課的主題是天鵝。欣賞樂曲《四小天鵝舞曲》感受音樂,並能體會這種高興的心情和活躍的情緒。讓學生了解作品的作者、曲名、背景。讓學生親眼感受芭蕾舞蹈《四小天鵝舞曲》通過自己的辨別、練習來對樂曲進一步的熟悉和理解區分主題音樂與另一段音樂節奏、旋律上的不同,用動作加以辨別加深理解通過自己的哼唱對音樂的旋律有了更深的印象,在今後能聽到樂曲就能知道樂曲還能哼唱旋律對樂曲進一步欣賞,使學生對管弦樂隊的初步了解,並能聽辨小提琴拉奏和大提琴撥奏的方法及音色,並能通過自己和老師的配合,從直觀上感受整個管弦樂隊的演奏氣勢,從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認識。通過兩首樂曲《聖桑-天鵝》和《四小天鵝舞曲》的對比,注重知識的積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聽辨、比較和討論感受樂曲,從中得知速度、節奏、旋律的變化使天鵝的形象也不相同。讓學生在欣賞樂曲的同時還知道天鵝的一些知識,並且要保護天鵝。在音樂聲中飛出教室,讓學生有種回歸大自然感受!

閱讀全文

與人類的朋友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