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四上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四上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0-12-21 17:48:41

A. 四年級所有古詩兩首

一、《回鄉偶書》

1、作者:唐代賀知章

2、原文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3、翻譯

我在年少時離開家鄉,到了遲暮之年才回來。我的鄉音雖未改變,但鬢角的毛發卻已經疏落。兒童們看見我,沒有一個認識的。他們笑著詢問:這客人是從哪裡來的呀?

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1、作者:唐代李白

2、原文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3、翻譯

老朋友向我頻頻揮手,告別了黃鶴樓,在這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漸漸地遠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一線長江,向邈遠的天際奔流。

三、《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1、作者:唐代王維

2、原文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3、翻譯

獨自遠離家鄉無法與家人團聚,每到重陽佳節倍加思念遠方的親人。

遠遠想到兄弟們身佩茱萸登上高處,也會因為少我一人而生遺憾之情。

四、《宿建德江》

1、作者:唐代孟浩然

2、原文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3、翻譯

把小船停靠在煙霧迷濛的小洲,日暮時分新愁又湧上客子心頭。曠野無邊無際遠天比樹還低沉,江水清清明月來和人相親相近。

五、《望洞庭》

1、作者:唐代劉禹錫

2、原文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3、翻譯

秋夜明月清輝,遍灑澄凈湖面,湖面平靜無風,猶如鐵磨銅鏡。

遙望美麗洞庭的湖光山色。真的令人浮想聯翩。那翠綠的君山,真像銀盤里的一枚玲瓏青螺。

B. 怎麼樣才能把四年級上冊第三課《古詩兩首》背的很熟,必須一分鍾

把古詩反復的讀,然後自己再背一遍,保證就熟了

C. 四年級上冊英才教程語文

四年級上冊教程語文內容有:

第1課《觀潮》

第2課《雅魯藏布大峽谷》

第3課《鳥的天堂》

第4課《火燒雲》

第5課《古詩兩首》

第6課《爬山虎的腳》

第7課《蟋蟀的住宅》

第8課《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

第9課《巨人的花園》

第10課《幸福是什麼》

第11課《去年的樹》

第12課《小木偶的故事》

第13課《白鵝》

第14課《白公鵝》

第15課《貓》

第16課《母雞》

第17課《長城》

第18課《頤和園》

第19課《秦兵馬俑》

第20課《古詩兩首》

第21課《搭石》

第22課《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第23課《卡羅納》

第24課《給予是快樂的》

第25課《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第26課《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第27課《烏塔》

第28課《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第29課《呼風喚雨的世紀》

30課《電腦住宅》

第31課《飛向藍天的恐龍》

第32課《飛船上的特殊乘客》

D. 語文二年級上冊:4.古詩兩首

應該是這個吧^_^

山行 唐 杜牧 七言絕句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 譯文 】

石路蜿蜒遠遠地伸向山崖,白雲升騰處依稀有些人家。停車只是因為喜愛傍晚的楓林,經霜楓葉竟紅過二月的鮮花。

賞析】

詩歌通過詩人的感情傾向,以楓林為主景,繪出了一幅色彩熱烈、艷麗的山林秋色圖。遠上秋山的石頭小路,首先給讀者一個遠視。山路的頂端是白雲繚繞的地方。路是人走出來的,因此白雲繚繞而不虛無縹緲,寒山蘊含著生氣,「白雲生處有人家」一句就自然成章。然而這只是在為後兩句蓄勢,接下來詩人明確地告訴讀者,那麼晚了,我還在山前停車,只是因為眼前這滿山如火如荼,勝於春花的楓葉。與遠處的白雲和並不一定看得見的人家相比,楓林更充滿了生命的純美和活力。

詩人沒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樣,在秋季到來的時候,哀傷嘆息,他歌頌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體現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種英爽俊拔之氣拂拂筆端,表現了詩人的才氣,也表現了詩人的見地。這是一首秋色的贊歌。

杜牧(803~852) 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出身高門士族,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學家。杜牧晚年任中書舍人,居長安城南樊川別墅,後世因稱之"杜紫微"、"杜樊川"。 生平 杜牧生活在內憂外患日益加深的晚唐時期,從青年起就關心國事,抱有挽救危亡、恢復唐王朝繁榮昌盛的理想。

贈劉景文

【宋】 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

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

最(正)是橙黃橘綠時。

譯文 荷葉敗盡,像一把遮雨的傘似的葉子和根莖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樣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風中依然顯得生機勃勃。別以為一年的好景將盡,你必須記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黃橘綠的時節啊!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書畫家,與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轍、王安石和曾鞏並稱唐宋散文八大家。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詣。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代四大家」;善畫竹木怪石,其畫論,書論也有卓見。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後的文壇領袖,散文與歐陽修齊名;詩歌與黃庭堅齊名;他的詞氣勢磅礴,風格豪放,一改詞的婉約,與南宋辛棄疾並稱「蘇辛」,共為豪放派詞人。

這首詩是詩人寫贈給好友的劉景文(名季孫)的。詩的前兩句寫景,抓住「荷盡」、「菊殘」描繪出秋末冬初的蕭瑟景象。「已無」與「猶有」形成強烈對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後兩句議景,揭示贈詩的目的。說明冬景雖然蕭瑟冷落,但也有碩果累累、成熟豐收的一面,而這一點恰恰是其他季節無法相比的。詩人這樣寫,是用來比喻人到壯年,雖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為的黃金階段,勉勵朋友珍惜這大好時光,樂觀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E. 四年級上冊的第五課古詩兩首讀書筆記

題西林壁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千古{ 不識/廬山/真面目

佳句{ 只緣/身在/此山中

題:書寫,題寫 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廬山 緣:因為。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與其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眉州(今四川眉山縣)人。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等。

蘇軾由黃州貶赴汝州任團練副使時經過九江,游覽廬山。瑰麗的山水觸發逸興壯思,於是寫下了若干首廬山記游詩。《題西林壁》是游觀廬山後的總結,它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並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

開頭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實寫游山所見。廬山是座丘壑縱橫、峰巒起伏的大山,遊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這兩句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移步換形、千姿萬態的廬山風景。

後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說理,談游山的體會。為什麼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呢?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局部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性。游山所見如此,觀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這兩句詩有著豐富的內涵,它啟迪我們認識為人處事的一個哲理——由於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范圍,擺脫主觀成見。

這是一首哲理詩,但詩人不是抽象地發議論,而是緊緊扣住游山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藉助廬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哲理,故而親切自然,耐人尋味。

游山西村

【宋】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寫事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寫景

【譯文】

不要笑話農家的酒渾,豐收之年有豐足的佳餚款待客人。

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無路可行間,忽見柳色濃綠,花色明麗,一個村莊出現在眼前。

(課本上的注釋不打了)莫:不要 渾:渾濁不清 農家:農人田家 留:款待客人 山重:山巒重重 水復:水道灣灣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農家雖無好酒,但遇上豐年也要留足雞、肉等款待客人。這一句寫出豐收的年景和農民熱情好客的淳厚性格。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這是動中即景,寫出曲折多變的景色。「山重水復」見地形復雜,顯出所經山水之無窮變化。一個「疑」字點明這變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觀感受所致。「又一村」則寫出自己的欣喜之情。這兩句寫出了路疑無而實有,景似絕而復出的境界,蘊含著生活的哲理。

雖然有一些部分是復制的,但是其他的都是自己打得,花了近半個鍾,好辛苦的親~~【採納要爽快】

F. 四年級s版語文書上冊第五課古詩兩首的讀音

S版五年級下冊第抄九課:9、老人與海鷗鷗(海鷗)(沙鷗)褪(褪色)(褪毛)餅(餅干)(燒餅)挫(挫折)(挫敗)昵(親昵)(昵稱)俯(俯身)(俯瞰)駐(駐足)(駐扎)歇(歇腳)(歇息)瞻(瞻仰)(瞻顧)渦(漩渦)(渦流)

G. 四年級上冊語文第五課古詩兩首的兩首古詩的詩意是什麼

詩人在廬抄山漫遊,覺得峰迴路襲轉,目不暇接。橫著看,山巒起伏,連綿不斷;從側面看,奇峰陡峭;從遠處看是隱天蔽日,從近處看則是危崖險岩;從高處俯瞰是深溝幽壑,從山下仰望則是重巒疊嶂;所見的形狀、姿態各不相同。我不認識廬山真面目,只因為我身在廬山中,視野太狹窄,只能看到局部,要是身在廬山之外,從高處鳥瞰,就能認識廬山的全貌了。
不要笑話農人田家的臘酒渾濁不清,豐收年景款待客人,菜餚盡夠豐盛。山巒重重,水道彎彎,正疑無路可走,突然出現柳陰深深,鮮花簇簇,眼前又是一個山村。

H. 四年級上古詩兩首

題西林壁和游山西村

閱讀全文

與四上古詩兩首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