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蘇教版三年級下冊認識幾分之一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充分扮演了引導者的角色,由折紙游戲引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帶著好奇心,初步了解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會遇到平均分的情況,自然的切入了這節課的主題——分數。即促使學生發現問題,並誘發學生產生主動想解決問題的心理。關鍵是要牢牢抓住舊知識與新知識的切入點,「分數的初步認識」必須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我在課程導入時,從孩子熟悉的舊知識引入,教學一開始,我先讓學生感受一下分的概念,然後具體到把四個圓平均分成2分,每分是2個圓,把2個平均分成2分,每分是一個圓,那麼把一個圓「平均分」成兩份後,每一份的個數不可以用整數表示。
於是我就抓住機會由此引入新課。但由於我的准備和學生的接受能力等各個方面的原因,在掌握平均分這一概念的時候,有一部分學生不能夠及時接受新知,導致在後半段的學習中不能夠很好的把話說完整。從上課的情形來看這方面做的是比較成功的,通過折一折、分一分、塗一塗、寫一寫的活動使得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上來,讓學生動手摺紙,不只是對分數認識的簡單了解,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明白分數的含義。
因此,教學中我不但要求學生折紙,還要求學生用彩色筆畫出陰影來表示出這個分數。由於學生對二分之一已經理解,所以延伸到這部分知識很輕松。在辨認和應用方面,學生也能抓住分數的意義的實質來說明和辨認。因此課堂的氣氛很好,對整堂課的教學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有部分學生面對這么多的聽課老師有點緊張,不是很願意在課堂上發言,使得整個課堂好像有一點拘謹。
㈡ 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教學反思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是一篇事理說明文,作者用一句歌詞作為題目,引起讀者的興趣,既提示文章的中心,又統帥全篇,起到了一石三鳥的作用。文章主體部分按照事物本來的條理,分析花形成紅色的原因,揭示它的本質屬性、發展過程及其變化規律。採用總――分――總的結構,按照設疑――解疑――總結的步驟將花紅的原因一步步說清楚。文章脈絡分明、節奏明顯,在解疑部分作者都以「花兒為什麼這樣紅」設問開頭使得文章構成了一系列排比段落。該文的重點在於學習它的嚴密而精巧的結構安排,運用多種說明方法,深入淺出地解釋說明科學道理。
文章雖然不長但涉及到多門學科的科學知識:生物學、物理學、化學、進化論等。課前我充分查找資料,巧妙設計問題,精心備課。主要抓住說明文的幾個要素來進行教學,即說明的內容、說明的順序、說明的方法、說明語言的准確嚴密。
從設計流程與實施情況看,我遵循了整體把握文本的原則,既從整體來解讀文本結構內容,又對說明文的相關知識進行了全面的系統學習。學設計各環節的起、承、轉、合,做到了自然巧妙,水到渠成。老師與學生的配合張馳有度,每一個知識點的學習都做到了點面結合,既有整體把握,又有直觀圖形,形神兼備,使深奧的花色成因知識變得通俗易懂。給師生展示了畫面精美,設計別致,思路清晰,內容豐富,重點突出,形象直觀,拓展自然的一節優質課。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導入新課、展示目標後,出示自學指導,梳理文章結構,分析文章的說明順序,找出文中所使用的說明方法,品析文章的語言特點。。拓展部分是說說文章標題用一句歌詞的好處是什麼,學生能指出揭示文章的中心和富有吸引力兩點。在這一環節我給予學生一定的點撥和引導,並給出了比較完整的答案,讓學生的認識更完整。布置作業讓學生以課文為例,說說生活中你還知道哪些「為什麼」。然用當堂檢測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整個教學環節涉及到了說明文的各知識點,由課內向課外的延伸,激發了學生愛科學的興趣。
我上完《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感觸頗多。雖然聽課老師覺得這堂課還可以,但我仍有很多值得反思。
一、說明文教學教師首先要考慮的是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然後才能談得到掌握其他的知識。從這一節課的教學中我更深地體會到了提高學生閱讀興趣對於閱讀訓練的重要性。尤其是閱讀說明文教師首先要考慮的是根據自己學生的特點設置激發興趣的教學環節只有這樣說明文的學習才會充滿樂趣。為了達到激發學生興趣的目的我做了一下的設置。 首先從感官上進行刺激。閱讀之前我給學生找了課文中提到的一些花色花朵的圖片例如石榴花圖片和紅玫瑰的圖片紅色是課文要說明的主要花色也是最美麗的顏色學生看到圖片中艷麗的花朵視覺上受到一定刺激這對於提高閱讀興趣很有幫助。除了紅色我還找到白色、藍色、橙色、紫黑色等花朵的圖片選擇的圖片既有顏色的代表性也注重了美感。
二、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夠強,預習的效果也不太好,教師的課堂預設高估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我的預期效果是學生能自主思考,順暢地與他人交流,從他人的發言中引出新的思考,讓空氣充滿思想。不過,學生困難學生仍然少有心得,難有疑問,難以參與到我的教學對話中來,平時雖有意關注這些學生,但在課堂上,出彩的機會還是被突出者佔領。
我認為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如果在平時將方法傳授給學生,他們完全可以通過自主學習,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而老師的職責是讓學生們將他們的發現與過去的知識點串聯起來,然後由點及面,全面掌握。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教師的備課要注意更合理地設計教學過程,要深挖教材,備課要更充分,考慮得更全面一些。
三、多媒體教學仍然要充分體現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而不是簡單地代替教師的授課。使用多媒體播放課件時如果固定在在電腦前操作,學生在下面觀看,有些學生覺得老師不注意他就開始分神。我在講課時不斷地走到學生中間,觀察他們,傾聽他們,指導他們,隨時更好的感受學生的反應,適時調整上課的步驟。否則很難取得相應的教學效果,反倒從另一面促成了學生思維的惰性。多媒體教學是對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一種補充和發展,不是放電影和看電影,展示電影,我認為只有處理好教師、學生、多媒體之間的關系,才能正確體現多媒體教學在中學課堂教學的地位和作用。
「教然後而知困。」我要努力加深自己的業務修養,提高課堂調控能力,在日常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主動學習思考的能力。每天能主動把講課和反思結合起來,不斷提高專業技術水平,做到輕松高效地教書!
㈢ 蘇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認識幾分之幾是多少教學反思
本節課教學認識幾分之幾和比較同分母分數的大小,這是在學生直觀認識回幾分之一的基礎上進行答教學的,因此教材加強了幾分之幾和幾分之一的聯系,首先說明把每個東西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就是幾分之一;然後指出幾分之幾是由幾個幾分之一組成的,使學生看到幾分之幾與幾分之一的區別只是取的份數不同而已。在運用遷移方法的同時,教材同樣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形成幾分之幾的表象,加深對幾分之幾的理解。
㈣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全語文教學反思
《普羅米修斯盜火》教學反思
讓學生生動活潑的探究
——創設情境,引導探究
新課程改革以來,學習方式的轉變成為學科教學中急需探討的話題。如何圍繞文本組織學生探究,這一直成為語文教學方式轉變的難點,經過一年來的探索與實踐,我以情境創設為突破口,找到了一條學生自主探究的有效途徑。現以蘇教版第七冊《普羅米修斯盜火》為例,來談談促進學生有效探究的策略。
一、帶入情境:在探究的樂趣中激發學習動機。
學習心理學告訴我們:兒童既蘊藏著學習的主動性,又有可能消失的可變心理。只有維持兒童的這種學習的主動性,才能使學生對文本的探究深入下去,這就需要教師根據不同的文本,採用不同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好奇求知,形成積極的探究心理。這種探究心理的形成,對具有好奇心、求知慾的兒童來講,本身就是一種滿足,一種樂趣。所以在導入新課時教師要設法將學生帶入情境,這就保證兒童在接觸新課時,帶著熱烈的情緒,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探究中去。
在教學《普羅米修斯盜火》一文之前,為了激發學生對文本內容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伊始我給學生描述了這樣一個情境:在遠古時代,每到夜晚地球上一片漆黑,什麼也看不到,既不能做飯,也不能取火。只能以動物來充飢,只能以樹葉來遮擋風雨。(電腦展示古代人的生活場景),許多人被子餓死,許多人被凍死。望著這樣的悲慘的景象,大家紛紛出謀劃策。是誰為人類取來第一粒火種呢?
課前的這一富有兒童色彩的童話情境敘述,猶如一塊磁鐵緊緊吸引了學生的心,學生們紛紛被調動起來,萌發了探究的激情,從而激烈地想知道人類第一粒火種的由來,為下面探究文本內容作了很好的鋪墊。
二、優化情境:在體驗的樂趣中探究文本意境。
學習動機激發起來後,兒童會興致勃勃地學習文本。文本是語言符號的堆積,如果單純的依靠學生自己是無法體會出文本中的意境的。教師要根據文本提供的豐富形象的語言描繪,將它創設成為一種具體可感的情境,並對一些情境優化、篩選出最適合學生生活體驗的情境,並將他們引入情境,讓他們在體驗中感到樂趣,從而保持思維的敏捷,使他們對文本的探究能不斷進行。
《普羅米修斯盜火》一文探究的主題是普羅米修斯是怎樣盜取火種?為什麼要盜取火種?雖然文本中有許多適合學生體驗的文本情境,如角**境、多媒體情境等都能將學生帶入到文本所描述的畫面當中,但是這些情境都不能抓住文本的主旨,讓學生在情境體驗中獲得探究成功的喜悅。所以在教學這課時我運用多種手段,將它組合成一個整體情境,並將學生引入情境中自主進行體驗、探究。
我根據文本內容,整合成一個立體的、多角度的多媒體課件。課件中包括阿波羅駕著太陽車從天空中以駛過的畫面,也包括那凶惡的鷲鷹啄食普羅米修斯肝臟動態場面以及當時的場景圖,但是就是缺少主人公普羅米修斯和大英雄赫剌克勒斯。在教學時,我用製作好的服飾讓學生穿上,分別扮演普羅米修斯和大英雄赫剌克勒斯,讓他們在情境中體驗普羅米修斯的堅強無畏與大英雄赫剌克勒斯的強烈的正義感。為了使電腦媒體與人物表演融合恰到好處,我讓他們自己分別設計人物的語言,以便表演時增強效果。下面觀看錶演的同學,充當當時的古人,讓他們想一想,普羅米修斯被宙斯抓走後,以及看著普羅米修斯被鷲鷹啄食肝臟時自己的表情。這樣表演者、被表演者與多媒體融為一體,增強了情境的感染力,為學生體會普羅米修斯的堅強無畏提供了很好的幫助。
學生在模擬的情境中獲得親身體驗,給他們留下了寬闊的想像餘地,使他們展開了想像的翅膀,飛到文本描寫的廣遠意境之中……另一方面,由於情感的作用,他們的抽象思維也由難變易,對文本的理解,不僅有具體可感的形象,有自身情感的體驗,而且由表及裡對文本內在內容也有了很深的體會。
三、憑借情境:在創造的樂趣中促進思維發散。
學生們通過情境有情有意地感知文本,但語文教學絕不能以此為終點,還要在此過程上,竭力激發學生的創造才能,促進他們的思維興奮點的提升。教師要從文本出發或改變體裁,或轉換角度,或引導質疑,或抒發情感,渲染鼓勵創造的氛圍,在此情此境中,兒童的創造性才易於突發表現出來。
學生在獲得情境體驗後思維被激活了,對文本內容的探究一發不可收拾。現將教學中的一個片斷記錄如下:
生:「普羅米修斯為什麼要去盜火,他怎麼不向宙斯要火呢?
師:這個問題提得好。我想大家剛才在情境體驗中就想問這個問題,是不是?
生:(齊說)是的。
師:哪位同學已經思考出答案了。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在課文里,同學們只要細心再讀一讀課文,就能找到。請同學們再次走進課文讀一讀。
生:(開始認真讀課文,一會兒,不少學生抬起頭)
師:誰知道了,先來回答。
生:我認為宙斯是不會把火種給普羅米修斯的,宙斯那樣兇殘,說明他缺乏同情心。這從他懲罰普羅米修斯可以看出來。
師:說得有道理。
生:如果宙斯把火種給普羅米修斯,他看到人間煙火裊裊,怎麼會立刻追查盜火者呢?他那樣生氣,肯定不會把火種給人間的。
生:其實,課文一開始就告訴我們了,要是宙斯肯給的話,人類就不會在無邊的黑暗中度過一個又一個漫長的夜晚了。
生:課文第二自然段也告訴我們要火種宙斯是不會給的。
師:(驚喜的)真的嗎?具體說說看。
生:這一段說普羅米修斯「決心」為人們盜取天火,「決心」就說明有困難要克服,如果要給的話,就不用「決心」了。
師:太好了。同學們,你們從課文的情境體驗中感受這么多的東西,你們真會學習。
……
學生剛從情境中走出,便提出了很有創造性的問題,而且,他們對問題的回答也是那麼富有創造性,是基於文本,又高於文本的創造。這是教師憑借文本情境,恰當的引導所產生的結果。
巧設情境,給學生的探究活動帶來了生氣,帶來了歡樂,改變了探究就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形成新問題」的單一形式,針對了學生思維特點和認知規律,以「文」為手段,以「情」為紐帶,以「周圍世界」為智慧的源泉,促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終於獲得探究的樂趣、創造的樂趣。
㈤ 蘇教版三年級下冊求一個數的幾分之一是多少的實際問題教學反思
「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實際問題」的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通過讓學生對版問題展開討論,並將每種方案板權書討論,並要求學生獨立畫線段圖來分析問題,藉助線段圖來理解這類問題。同時要強調學生對解決分數應用題要先找出標准量。如果「標准量」是已知的,用乘法計算。使學生掌握得比較理想。
㈥ 蘇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全冊教學反思
教學理念的反思:
為了切實提高學生素質,讓「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的要求落到實處,在數學教學中,我們就要徹底轉變教育理念,不能讓學生只會解答數學題目,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體驗數學的作用,培養並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如在《百分數的應用》的教學中,本課的教學設計,是在新課程標准理念指導下,根據本班學生實際情況進行設計的。在本課的「請你選擇感興趣的百分數嘗試編一個百分數應用題」中,學生卸下了書本應用題、教師思維的束縛,大膽設想、討論。
從實際效果來看,不同的學生就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解決方法,從實施情況來看,整堂課學生情緒高漲、興趣盎然。
因此,我覺得在教學中應對學生多一份「放手」的信任,少一點「關愛」的指導,大膽地讓學生在學習的海浪中自由搏擊,讓學生自己尋找問題解決的策略、學習的方法,有頭腦、有個性、有能力的學生才能應運而生。
(6)蘇教版語文二年級下冊教學反思擴展閱讀:
小學教育專業堅持以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有較高思想素養、寬厚基礎知識、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良好綜合素質,能適應小學教育改革、發展需要的具有現代教育觀念和創新精神的小學教師為培養目標。其綜合素質概括為一個核心、兩種水平、六種能力、十二項基本功。
以師德為核心開展教育,努力使學生達到本科層次學術水平和小學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具備教育能力、教學能力、組織管理能力、活動指導能力、教學研究能力、學習發展能力,和講、寫、算、創、教、用、作、彈、唱、跳、畫、練十二項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