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學媽媽教學反思

學媽媽教學反思

發布時間:2020-12-21 16:17:05

① 社會《媽媽請你吃》教學反思

在執教完成這一課後,我用自己反思和和輔助老師探討的方式重新審視了自己的教學行為,檢測了學生的學習成果。我覺得在這些方面還需要繼續改進:
第二,強化物的使用上不僅應該考慮到種類的選擇,更應該考慮到強化的程式:是連續強化,還是固定比例強化,是固定時間強化還是可變比例強化……這在今後的教學中對我而言都是一個嘗試、研究的方向。本節課上,在教學的前半段我並沒有使用任何的強化物,只是打算在最後的環節完成後進行強化,事實上證明這並不符合學生的特點,並沒有讓強化物發揮最大的效果。而學生也在直接用實物進行操作後立刻開始食用,這是我在先前預設中並沒有考慮到的。我想如果在前面的教學環節中也能使用強化物來規范學生的課堂學習習慣、鼓勵大膽表達的行為會更好,學生的參與度會更高。
第四,在協調好輔助教師參與課堂方面,應該繼續進行嘗試,找到最適合的模式。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感覺到輔助教師的座位安排不利於對學生的輔導,主教老師是不是應該涉及輔助教師負責學生的教學,如果涉及又怎樣把握這個度,怎樣協調好個別輔導、小組學習和集體學習的關系,讓整個課堂呈現出一個點、線、面的有機統一。
第六,自己的教學基本功仍然需要錘煉,包括童趣化的課堂語言表達能力、教學案的設計能力以及執行教案的能力仍需要加強,面對課堂上出現的突發狀況的應變能力有待提高。<span 12pt;="" font-family:="" 宋體;="" mso-spacerun:="" \'yes\';="" mso-font-kerning:="" 1.0000pt\"="" style="padding: 0px; margin: 0px;">第七,要繼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聽的習慣、看的習慣、齊讀的習慣,為後期的小學階段的學習打下基礎。同時,引導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使用所學的語言,進一步鞏固所學,走好與人交往的第一步。

② 感恩土壤媽媽教學反思

心中懷著感恩,帶著一顆感恩的心,時時刻刻感謝著父母的養育之恩,版感恩不需要驚天動地權。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父母生日時獻上一句祝福和一張卡片,在父母勞累後為他們揉揉肩,捶捶背。幫母親洗碗,掃地,疊衣服。與父母多說說知心話,多交流,有事就要讓父母知道,不要讓他們擔心。我們要用心去體會父母的艱辛和不易,為了我們他們多麼辛苦。用心去傾聽父母的煩惱,讓父母減少點壓力。心懷感恩,感謝父母養育之恩,心懷祝福,祝福父母,天天快樂,天天幸福。

③ 中班謝謝媽媽教學反思

這次考試之所以沒有考好,平時沒有養成細致認真的習慣,考試的時候答題粗心大意、馬馬虎虎,導致很多題目會做卻被扣分甚至沒有做對。 粗略看後就急於下筆,,導致閱讀部分成績不理想,得分太少。
語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合理的計劃才能對以後的考試有所幫助。
一、課內重視聽講,課後及時復習。

新知識的接受,語文能力的培養主要在課堂上進行,所以要特點重視課內的學習效率,尋求正確的學習方法。上課時要緊跟老師的思路,積極展開思維預測下面的步驟,比較自己的解題思路與教師所講有哪些不同。特別要抓住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課後要及時復習不留疑點。首先要在做各種習題之前將老師所講的知識點回憶一遍,正確掌握各個知識點,慶盡量回憶而不採用不清楚立即翻書之舉。認真獨立完成作業,勤於思考,從某種意義上講,應不造成不懂即問的學習作風,對於有些題目由於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時難以解出,應讓自己冷靜下來認真分析題目,盡量自己解決。在每個階段的學習中要進行整理和歸納總結,把知識的點、線、面結合起來交織成知識網路,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

二、適當多做題,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要熟悉掌握各種題型的解題思路,從基礎題入手,以課本上的習題為准,反復練習打好基礎,再找一些課外的習題,以幫助開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決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題規律。對於一些易錯題,要備有錯題集,寫出自己的解題思路和正確的解題過程兩者一起比較找出自己的錯誤所在,以便及時更正。在平時要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不要總是依賴答案,培養自己的信心。讓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能夠進入最佳狀態,在考試中能運用自如。越到關鍵時候,所表現的習慣越要接近平時練習。

三、調整心態,正確對待考試。

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這三個方面上,因為每次考試占絕大部分的也是基礎性的題目,而對於那些難題及綜合性較強的題目,要認真思考,盡量讓自己理出頭緒,從作者和中心句里找出文章主題,做完題後要總結歸納。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使自己在任何時候鎮靜,思路有條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緒。特別是對自己要有信心,鼓勵自己。

在考試前要做好准備,多多練習閱讀題,把自己的思路展開,深刻理解文章含義和作者生平,要做完後再去和答案對照一下。對於一些容易的基礎題要有信心和把握;對於一些難題,也要盡量拿分。

語文,作為人類文化素質的載體,在人類生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語文的學習必須重視。同時,學習不能一蹴而就,語文的學習過程更是要循序漸進,慢慢積累,與此同時一筆好看的字體也會為我們的卷面增色不少。我的語文成績一定會上去的,請老師和我一同見證。

④ 中班科學《不一樣的媽媽》教學反思

最後的得出結論,幫助他們積累生活經驗。另一個環節游戲「蛋媽媽找朋友」,實際是回豐富「哪答些小動物是從蛋里孵化出來」的知識點,其中有幼兒找錯的現象,我就趁機對該知識點進行了提升,即不是所有的小動物都是從蛋里出來的,它們是怎麼生出來的呢?回家可以問問爸爸媽媽,以後我們還可以開展這方面的活動。

⑤ 爸爸媽媽來晚了教學反思

《爸爸媽媽真忙》這堂造型表現課,我要求學生課前回家觀察爸爸媽媽工作忙碌的動內態及了解爸爸容媽媽的體態特徵。課堂上並通過學生表演體會爸爸媽媽的辛苦,也並鍛煉學生的形體造型能力,啟發學生說說所觀察到的父母在工作中忙碌的樣子,人物服飾、簡單動態及活動場景的組合。之後展示了同齡人用多種工具描繪父母工作、生活的作品,之啟發學生用多種美術工具和技法來完成本堂課的學習要求。 上課講完重難點及構圖後,還有個別同學有點猶豫的說:「老師,我畫不大來。」當時我採用了鼓勵的方法,也提議要他看看爸爸媽媽工作時候的范畫在去想像思考一下,然後再下筆畫。 回想起,我覺得當時是否應當幫助學生想像自己爸爸媽媽工作忙碌的畫面,讓他進入狀態並調整心態,提高小朋友的自信心,那或許會更好一些,或許會有更不錯的作品出來。望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努力的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爭取在以後的每一堂課上,都有進步。多聽聽優秀老師的課,吸取別人豐富的課改經驗,試圖借鑒這一做法的精髓,使「做」與「教」統一,以便更好的適應教育教學

⑥ 社會媽媽生病了教學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現在社會獨生子女很多,大部分嬌生慣養,缺乏愛心。培養幼兒的愛心除了幼兒家長外,更重要的是我們幼兒教師。因為愛心是要從小培養的,是由點點滴滴的小事潛移默化影響的。本次活動我是通過故事《羊媽媽病了》對孩子進行愛的情感教育,讓幼兒學會幫助別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同時引導孩子效仿故事中的語言說話、做事,使孩子逐步理解這樣做會給別人帶來快樂,也是自己的快樂。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了解小動物奔跑的快慢。2、學會用動作表現出小動物的走路特徵及學說角色之間的對話。3、知道在別人遇到困難時要熱情相助。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要求幼兒掌握小動物奔跑的特徵,能扮演角色對話。
難點:對幼兒進行情感滲透教育,培養他們懂禮貌、有愛心。
活動准備
與故事內容相符的背景圖(畫有生病的羊媽媽),小羊(很著急的樣子)、蝸牛、小豬、小馬、小兔的圖片及頭飾。
活動過程
一、首先出示小羊的圖片,引導幼兒進行觀察後,發現小羊很傷心,很著急。小羊為什麼如此著急傷心呢?請大家一起聽故事《羊媽媽病了》
二、再出示背景圖,引導幼兒觀察並發表自己的看法:1、圖片上有誰?(羊媽媽)她怎麼了?(生病了)你從哪裡看出她生病了?2、小羊因為媽媽生病了所以很著急,如果你是小羊你會怎麼辦呢?(引導幼兒進行討論並回答)3、正在小羊著急的時候,小朋友看誰來了?(出示小蝸牛圖片),小蝸牛會怎麼來?(慢慢爬過來)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爬」,小蝸牛會對小羊說什麼?(小羊別著急,我幫你去找醫生)4、小蝸牛爬呀爬, 小豬挺著肚子跑來了(出示小豬圖片),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挺著肚子跑」(讓所有小朋友體驗,表現好的獎勵)5、邊出示圖片邊演示小馬飛跑的動作,小馬是怎麼跑的(飛跑)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他對小豬說了什麼呢?(我比你跑得快,讓我去吧)6、小馬來到兔醫生家,把兔醫生帶到小羊家,在小動物的幫助下,羊媽媽的病好了。7、在生活中你是怎樣幫助有困難的小夥伴的?(對幼兒進行情感滲透教育)
三、看圖完整講述故事後引導幼兒學說角色對話。1、兔醫生怎樣去的小羊家?(小馬馱著他),小馬對兔醫生說了什麼?(兔伯伯,請您騎到我的背上吧)引導幼兒重復說。用了一個「請」說明小馬非常的有禮貌,我們也要學小馬做個有禮貌的孩子。2、兔醫生怎樣給羊媽媽看的病(看了又看,聽了又聽)他是怎樣的醫生?(是一個很認真很負責任的醫生)。3、聽了兔醫生的話,小羊怎樣說的?(謝謝伯伯,謝謝大家),這是一隻懂禮貌的小羊,在別人幫助他後能主動說謝謝。今後如果有人幫助你,也應主動說聲謝謝,像小羊一樣做一個有禮貌的好孩子。
四、延伸活動。幼兒到活動區里表演故事《羊媽媽生病了》
自評與反思:
本次活動我著重把握了「教師為主導,幼兒為主體」的教育理念,使幼兒真正成了活動中的小主人。活動中,在我巧妙的「引」「導」下,給幼兒創造了敢說、想說、願意說、有機會說的語言環境。如在基本環節中,我每次出示圖片都要提出一些相關的問題,幼兒暢所欲言,大膽踴躍地回答每一個問題,如果有幼兒說不好,我會親切地握著他的手鼓勵再說,直到說好為止。如此這樣,倍增了幼兒的自信心,學習興趣非常濃。
本次活動不僅為幼兒創造了語言環境,還通過故事對幼兒進行了愛的情感教育,讓幼兒學會幫助別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知道這樣做會給別人帶來快樂,也是自己的快樂。
活動中還有不足之處,由於班級幼兒人數太多,難以全面關照,有待於日後想辦法提高。

⑦ 中班社會《媽媽喜歡什麼》教學反思

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說,孩子對教師直接一句一句的教唱不感興趣,幼兒感到很被動,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不高。本次活動的成功之處就是我能夠藉助米老鼠手偶吸引孩子的興趣,並用肢體動作等多種教學方法自始至終的吸引幼兒學習的興趣,使幼兒能夠積極主動的投入到活動中來。
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班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我們在設計教學活動的時候可以以有趣的游戲形式或創設游戲情境,來貫穿活動的始末,而且,老師在活動中盡量要運用豐富、誇張的體態語言,語言要淺顯、易懂,易於幼兒理解。那會,幼兒剛入園還沒幾天,許多孩子的情緒還不穩定,所以,要順利地開展好教學活動,還需要我們老師在每個活動的教法上下功夫。
記憶歌詞方面,對於孩子來說也比較難,因為他們還不識字,注意力也不易集中,在活動中,除了要吸引孩子參與學習的興趣外。
在本次活動前,我經常領幼兒做拍手、拍肩朗誦兒歌的活動。課間休息時,我打開錄音機和幼兒一起欣賞歌曲;在組織紀律時,我以簡單的旋律加上肢體動作調動幼兒的注意,幾天下來,幼兒對樂曲的前奏、間奏有了初步的感受。這些為本次活動打下來基礎。
由於幼兒熟悉《我上幼兒園》的兒歌,活動中我加入了聲勢練習,提高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學唱歌曲就變得輕鬆快樂,給幼兒寬松的集體生活的氛圍,減輕幼兒活動的緊張程度,讓幼兒在放鬆的狀態下自然投入到音樂活動中。

⑧ 不用媽媽喂 教學反思

學完了這篇富有啟迪的小詩後,為了把學生進一步引入生活,使感悟回在實踐中得到提答升,成為能力和習慣。課後我特別布置這樣的作業:「學習了這首小詩,我覺得同學們也長大了許多,為了證明我們長大了,你們想對媽媽、爸爸、老師、同學說些什麼呢?回家後,把你的心理話說給媽媽聽,更重要的是要用實際行動證明你不是「小糖人」,是一個勇敢、歡快、自立、自強的人。」

閱讀全文

與學媽媽教學反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