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教學設計過渡語

教學設計過渡語

發布時間:2020-12-21 13:15:04

❶ 如何寫教案

教案(Teaching Plan)是教師施教的課時計劃或方案,是幫助教師有效地進行素質教育教學的依據.教案可以幫助教師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素質教育教學,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教案寫得如何將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的好壞.因此,在日常教學中,廣大教師都非常注重寫教案.那麼寫教案時應寫什麼呢? 一、寫課題(Topic)和課型(Lesson Type) 課題相當於文章的標題,講課時要首先告訴學生,並寫在黑板上.因此要寫得准確.課型是指該節課的講授類型.初中英語的主要課型有:新授課(New lesson)、鞏固課(Reinforcement Lesson)、復習課(Revision Lesson)、語音課(Phonetic Lesson)、聽力課(Listening Lesson)、聽說課(Aural-Oral Lesson)、閱讀課(Reading Lesson)、語法課(Grammar Lesson)等.不同的課型應用不同的授課方式或方法,只有確定了課型,才能選擇有效的素質教育教學方法.
二、寫素質教育教學目標(Teaching Objective) 素質教育教學目標是教案的核心內容,是教師施教的准繩.教學目標要符合大綱對教材的要求.由於教學目標要在課堂上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明確,所以寫素質教育目標時,要力求簡明扼要,淺顯易懂,便於操作和檢測,一般3~4個目標為宜.
三、寫素質教育教學的重點(Main Points)、難點(Difficult Points)和關鍵點(Key Points) 素質教育重點是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教學難點是師生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障礙;素質教學關鍵是攻克教學難點的突破口.在教案中寫清一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和關鍵點,能提醒教師在講課時注意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抓住關鍵.
四、寫教具(Teaching Tools) 課堂上需要什麼教具要寫清楚,如錄音機、教材錄音帶、教學掛圖、卡片、實物(或模型)、小黑板、刻印好的練習題、彩色粉筆、幻燈片等.
五、寫素質教育教學過程(Teaching Procere) 素質教育教學過程是教案的主要部分.寫教學過程主要寫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 寫教學環節.教學環節即教學任務是什麼要寫清楚,做到心中有數.目前有些教師採用\\\"三階段六環節\\\"教學模式,即:准備階段(自由交流、復習檢查)、講練階段(導入課程、分層操練)和發展階段(鞏固發展、布置作業). 2. 寫知識點和所用時間.寫好知識點,教師使用教案時能一目瞭然,有的放矢.寫好所用時間,能使教師從容掌握教學速度,合理安排每個教學環節所需的時間,充分利用課堂時間. 3. 寫教師活動.不僅要寫教師\\\"教什麼\\\",還要寫出教師\\\"怎樣教\\\",即寫清楚教師要教的內容,寫出講授這些內容的方法.寫出課堂用語和各環節的過渡語.課堂用語要求簡練、口語化,用學生已經學過的熟悉的、聽得懂的英語來解釋或表達新的教學內容.各環節之間的過渡語要自然流暢.寫出使用教具的時機和方法,寫板書內容等. 4. 寫學生活動.寫出學生學習的內容和學習方法,特別是怎樣學應寫清楚.不能簡單地把學生活動寫成聽、讀、思考、操練、做題等.
六、寫課堂訓練題(Exercises) 備課時精心設計的有針對性的隨堂練習題和達標題要寫在教案中.寫清出示這些題的辦法,如用小黑板、看刻印材料或學生已有材料等.寫出這些題的答案和解題方法.
七、寫課堂小結(Summing-up on Teaching) 課堂小結是教師幫助學生回顧和總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的重要環節.小結的方式和方法要在教案中寫清楚,不論是教師引導學生總結,還是由教師歸納總結,都要注意把本節課的內容納入知識系統之中,使學生在整體上把握知識.
八、寫板書設計(Blackboard Designs) 板書是有聲有色的教學語言,它具有直觀性、形象性和啟發性.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有計劃地使用黑板,板書什麼內容、寫在什麼位置、用什麼顏色的粉筆等要在備課時設計好,並寫在教案中.避免課堂上東寫一個句子、西寫一個短語、一會兒寫、一會兒擦、一會兒擦了又寫的板書混亂現象.好的板書能使講課的內容系統化、結構化,有利於學生復習本節課的知識.

❷ 《如何讀懂古詩》的教學設計

1.能閱讀淺易的古代詩文。
2.理解詩歌中詞語的含義。
3.鑒賞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4.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現狀分析】很多考生埋怨古詩難讀,甚至讀不懂,對面古詩閱讀鑒賞存有畏難或放棄的心理,不利於全面提高語文素養。鑒於此,本節課從如何讀懂詩歌入手,教會學生解讀古詩的方法,掌握解讀古詩的鑰匙。
【教學目標】學習讀懂古詩的方法,幫助學生找到解讀詩歌的鑰匙。
【教學重點】如何從兩個層面讀懂詩歌。
【教學難點】如何領會詩歌的深層意思。
【教學方法】討論法、鑒賞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
【教學建議】關於「如何讀懂古詩」的方法可操作性強,建議教師把方法落實到具體的詩歌鑒賞中去,進行示範操作,讓學生在看教師示範操作的過程中懂得方法要領,學會獨立操作。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經常埋怨讀不懂古詩,害怕讀古詩,甚至放棄讀古詩。其實,「讀不懂」不是不讀詩的理由,我們「讀不懂」,很多時候不是因為我們「沒文化」,而是因為我們「不懂讀」,即尚未掌握讀古詩的方法,當我們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後,我相信「讀不懂」的問題便會迎刃而解。
二、授課內容
(一)詩歌備考的四個環節
知識——讀懂——鑒賞——表述
1、知識包括形象、語言、技巧、思想內容和古詩詞常識等。
2「讀懂」在四個環節中的地位
(1)讀懂是知識的綜合運用。
(2)讀懂是鑒賞和表述的基礎。

(二)首先弄清怎樣才算「讀懂」?
1、明白表層意思(能翻譯出大意:時間、地點、人物、事情、景物)
2、領會深層意思,包括寫出了什麼意境(形象、氛圍),表達了什麼情感(情緒、心境),反映了什麼思想(態度、觀點)
(三)傳授如何讀懂詩歌的方法
1、如何明白淺層意思?
(1)填充內容——詩中省略的主語、賓語、狀語、過渡語等;
(2)調整語序——主謂倒裝、狀語後置、賓語前置等;
(3)整合句意——前後連綴,大體翻譯為意思相對完整的句子。

【課堂演練】
明白以下兩首古詩的淺層意思。
例1:
詠白海棠
薛寶釵
珍重芳姿晝掩門,
自攜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階影,
冰雪招來露砌魂。
淡極始知花更艷,
愁多焉得玉無痕。
欲償白帝憑清潔,
不語婷婷日又昏。
【參考:(我)珍惜看重(白海棠)美好的姿容。白天,我掩門出去
親自提著手瓮澆灌白海棠。(剛澆上水的白海棠)在秋日的台階上像洗去胭脂一樣,映出了它的身影;在那灑滿露水的台階上招來如同冰雪般的精魂。淡雅到極致才知道海棠花更嬌艷,而像玉一樣憂愁怎能夠沒有淚痕呢?(海棠花)想報答白帝的雨露之恩,只憑借自身的清亮潔白就可以了,(但它只是)默默無語高高地站立在那裡直到黃昏。】

例2:
詠白海棠
林黛玉
半卷湘簾半掩門,
碾冰為土玉為盆。
偷來梨蕊三分白,
借得梅花一縷魂。
月窟仙人縫縞袂,
秋閨怨女拭啼痕。
嬌羞默默同誰訴,
倦倚西風夜已昏。
【參考:(我)半捲起門簾,半掩著門,(望著那白白的海棠),(覺得該)碾碎冰塊給它做土用玉來給它做盆。(它彷彿)從梨花那裡偷來三分潔白,(又好像)從梅花那裡借來一縷精魂。(眼前的白海棠)像月宮中的仙女在縫制白衣,又彷彿是秋天閨房中哀怨的少女在擦拭淚痕。(我)倦倚在昏夜西風之中,嬌羞無語能和誰傾訴(我的心事呢?)】

2、如何領會深層意思?
(1)聯系信息,揣摩語言,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題目、注釋、詩人生平、典故;意象語言、情感語言、首尾句。
例1:戴復古《江陰浮遠堂》:「橫岡下瞰大江流,浮遠堂前萬里愁。最苦無山遮望眼,淮南極目盡神州。」
註:戴復古,字式之,號石屏,南宋後期詩人
(情感語言、註解)
例2:杜甫的詩句:「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詩人生平、意象語言、尾句)
例3:崔顥的詩句:「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意象語言、情感語言)

(2)再現情境,設身體驗
通過聯想和想像,再現詩歌情境,設身進入這一情境中去體驗、感受其意境和情感。
(3)篩選詞語,確定內容
聯系意境、情感、思想態度等相關主題詞,確認詩歌的深層意思。

【課堂演練】
進一步領會薛、林《詠白海棠》的深層意思(加下劃線的詞語是重點詞語)。
詠白海棠
薛寶釵
珍重芳姿晝掩門,
自攜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階影,
冰雪招來露砌魂。
淡極始知花更艷,
愁多焉得玉無痕。
欲償白帝憑清潔,
不語婷婷日又昏。
(此詩有意以白海棠結合自己,以花寫人,反映出薛寶釵以穩重、端莊、淡雅、寧靜、清潔自詡的內心世界。)

詠白海棠
林黛玉
半卷湘簾半掩門,
碾冰為土玉為盆。
偷來梨蕊三分白,
借得梅花一縷魂。
月窟仙人縫縞袂,
秋閨怨女拭啼痕。
嬌羞默默同誰訴,
倦倚西風夜已昏。
(詩中的種花人、白海棠花以及擬花之「『秋閨怨女」,又都是她的自我寫照。詩中所表現出來的瀟灑、高潔、孤傲、哀愁、深情的形象,正是林黛玉思想性格的化身。與寶釵的白海棠詩相同,她們都在詩中表現了自我,但黛玉之真率與寶釵之矯情,表現出完全不同的特徵。)

(四)方法小結
如何讀懂詩歌的方法
1、明白淺層意思
(1)填充內容,(2)調整語序,(3)整合句意。
2、領會深層意思
(1)聯系信息,揣摩語言;(2)再現情境,設身體驗;(3)篩選詞語,確定內容。

(五)小試牛刀
請從兩個層面解讀以下這首古詩。

竹窗聞風寄苗發司空曙
李益
微風驚暮坐,
臨牖思悠哉。
開門復動竹,
疑是故人來。
時滴枝上露,
稍沾階下苔。
何當一入幌,
為拂綠琴埃。
〔注〕苗發、司空曙是李益詩友。
【參考】
淺層意:傍晚時分,一陣微風吹來,把我從冥坐中驚醒。我走近窗戶,思緒飄渺起來。(風)吹開門,又吹動竹子。(我聽到動靜)以為是故人來(看望我)。(風)吹落竹枝上的露珠,露珠滴在石階下的青苔上。(這風)應該掀開門簾進屋來,為我拂去綠琴上的塵埃。
深層意需領會以下要點:
1、這是一首懷遠思人之作;2、「時滴枝上露,稍沾階下苔」這兩句詩渲染了清冷幽靜的氛圍。3、本詩通過微風的形象,表現了詩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發了思念故人的感情。

(六)學習建議
1、「讀懂」是一項綜合性的智力活動,要先學會分步閱讀,再上升到綜合閱讀。
2、要真正讀懂詩歌,方法不是萬能,多讀多悟才是關鍵。
3、這段時間做詩歌鑒賞題,不要忙於答題,要有意識地把讀懂詩歌放在首位。

三、作業:

❸ 如何運用信息化技術進行教學設計

為幫助廣大教師實施好新教材的教學我們將從日常教學中經常接觸的教學設計、教案設計和說課設計三個方面出發,探討信息技術教育新教材的實施點滴。一、教學設計1、教學設計的概念教學設計是運用系統論的方法設計教學問題的過程,它包括分析教學問題、設計解決方法及方案、評價和修改教學設計直至獲得解決問題的最優方法等幾個方面。教學設計要求從教學系統的整體功能出發,綜合考慮教師、學生、教材、媒體、評價等諸多方面在教學過程中的具體作用,強調運用「整體---局部---整體」的思維方式,立足整體、統籌全局、使各教學要素相輔相成,提高和確保教學系統整體的最優效應。我們通常所說的教學設計是指微觀教學設計,包括單元教學設計、課時教學設計和微觀教學設計。其中課時教學設計是以某堂課的教學為設計對象,而此處的微觀教學設計則指以某個教學環節為設計對象。2、教學設計的操作步驟教學設計一般包括以下步驟:(1)、學習需求分析:從教材的角度出發,課程教學目標是什麼?教學需要具備哪些條件?(2)、教學內容分析:課時教學目標是什麼?進行學習任務分析,要完成學習任務需要的必備、輔助的知識技能,要教哪些內容。(3)教學對象分析:了解學生學習心理、認知水平、基礎知識與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學習起點水平與學習特點。(4)、確定教學目標:根據課時的教學要求,結合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學習能力,制定明確、詳細的教學目標。(5)、教學策略設計:主要解決「如何教、如何學」,要同時考慮目標、內容學生、時間、教學條件等要素,從爭取整體教學效益的角度正確選擇教學策略。如程度教學策略、發現式教學策略、認知教學策略、掌握學習策略、和諧教學策略等。(6)、教學媒體設計:根據學習目標、教學策略目標,選擇合適的教學媒體,適時使用恰當的教學媒體,在運用媒體上,主張恰如其分,和諧、統一,不要為使用媒體而用媒體,避免與整體教學過程的脫節。(7)、教學過程反饋、調控設計: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互動的動態活動過程,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重點、難點,預計學生將作出的反應,設計好另外的教學方法、問題和練習,一旦出現非常情況,教師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進度、教學要求、教學策略和方法。(8)教學評價設計:主要包括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問檢測不同層次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程度的評價,總結性評價是指在知識教學完成後的總體評價。 3、信息技術學科教學設計 針對信息技術學科新大綱、新教材與以往教材的不同,信息技術學科教學要求教師要從其學科特點出發,根據其教學規律進行教學設計。(1)、從課程特徵角度出發設置教學目標的原則隨著計算機技術及網路技術的不斷發展變化,計算機的工具性越來越突出,對於中小學生來說,信息技術教育是國家對公民開展的信息素養基礎教育,其任務是向學生傳授計算機文化的基礎知識,讓學生掌握信息技術、通用技術的基本知識與技能,形成良好的信息素養,所以教學一定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正確確立教學目標,注重教學的基礎性,反對將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培訓化」。從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角度出發並結合新大綱的要求,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目標分為認知領域目標、技能領域目標和情感領域目標三個方面,其目標的確定更加突出了信息技術學科的功用性。(2)、從課型的特點出發進行教學設計信息技術課往往是認知和技能相結合,不同的課型側重點有所不同,從教材編寫來看,有理論課、操作技能課、綜合實踐三類。理論課主要讓學生了解計算機、機器人的作用,計算機和機器人的基本知識,對這類課要定位在了解和理解上,在情感領域讓學生破除對計算機的神秘感,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技術和網路技術的興趣,教師可運用插圖、形象的比喻、進行直觀教學,教師可精心設計學生的教學活動,如分組討論、網路查詢等形式。在程序設計學習時,情感領域要注重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概念。對操作技能課讓學生掌握使用計算機工具的正確方法,養成良好的習慣,形成操作技能,教師要注重規律性知識的講授,讓學生形成自學能力。技能訓練主要根據行為主義的刺激反映理論進行,研究表明,最佳的訓練組合也許是最初使用連續強化安排,然後固定間隔強化安排,最後是變化比例強化安排,隨著訓練期的推移,比例可進行變化,最終形成技能。如小學生的指法練習,教師在學生掌握正確的使用後,可在每課前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反復訓練。對綜合實踐課要注重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綜合培養,讓學生在作品、成果中獲取成功感。信息技術課程本身就在於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解決學生身邊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設計給教師預留了很大的空間,教者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內涵,如小學課本《龍宮尋寶》一課,某教師的導入環節設計如下:編制了一副孫悟空在龍宮舞動金箍棒的動畫軟體,在同學們津津有味欣賞的時候,教者伴隨講到:你們看孫悟空一會變大,一會變小,金箍棒在不停地旋轉,多麼神奇呀?這樣設計直接點中本節課的主題---扭曲與拉伸。如某教師在基礎練習環節將課後的練習題《小雞》和《春天》兩副作品引入到課程作為復制、粘貼的基礎練習,這不僅擴充教材訓練知識的不足,而且將增加了教學的趣味性。教學中要重視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的設計,教學重點要重在將知識的「透」上,要讓學生真正理解消化,難點則重在其突破手段和方法的設計上。教學過程的設計要有一定「起伏」,要有高潮、有重點,由於信息技術教材在編寫上不是盡善盡美,需要教者適當將某些知識淡化與提升,如將一些知識變成自學閱讀,一些留為課後閱讀等,要做到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讓學生學透,同時要給學生預留充足的發展空間。練習部分的設計要重在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上,同時要重視過渡語、小結和板書的設計,克服語言的隨意性。在板書部分,我想雖然有了計算機展示工具,但板書的作用在於當教學結束時,幫助學生回顧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與難點,起到總結、點撥的作用,不應輕易拋棄,板書設計要講究平衡、美觀。由於信息技術學科目前的許多知識具有很強的工具性,所以教師要重視主題化的設計和教學評價的設計,在設計中要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題性和發展性環節的設計。除此之外,應注重教學模式、教法和學法的設計以及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基本要求的貫徹落實。 二、教案設計教案是教師上課的依據,是按照預定的教學目標、計劃,經過充分考慮准備和慎重考慮所寫出的關於課堂教學的一切具體措施的方案。不僅是教師備課水平的標志,也決定了一堂課的好壞。1、 編寫教案的准備工作教師編寫教案前,首先要通讀教材,對照教學大綱和教學參考書,系統地分析教材,了解教材的來龍去脈,了解這部分內容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尤其要注意找出對全局性關鍵性的一環,如果是新教師應對課後習題反復練習。在熟悉教材後,根據大綱要求設計好教學目標,對教學目標的制定要明確,便於實施、檢測,對目前信息技術的課程,落腳點基本上是技能性,但不要忽視知識性和學科思想的滲透。根據確立的教學目標和教材特點以及學生實際,分析組織教材,准確地確定教材中的難點和重點,對有些知識可以不講或略講。在確立教學重點和難點之後,要研究用什麼方法來突出重點,什麼手段來突破難點,要分析教材為什麼這樣安排,其意圖何在。在上述內容確立之後,應根據教學內容確立合適的授課地點,對於以知識性為主的教學應選擇教室教學,避免在機房上課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上機部分主要在於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選擇合適的教具,要注重示範性教具的選擇,某些課程可充分利用計算機系統的特點(如課件、同步教學系統等),充分展示其示範性,重點在於選好工具軟體,如職專DOS的FAT表教師根據教材選取了「諾頓」工具軟體作為教學工具使教學內容簡單化,並增加了教學導向性。2、編寫教案應考慮的問題:要復習哪些為新知識打基礎的舊知識;採用什麼形式導入新課,其形式是否新穎,關繫到是否啟發學生思維;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模式、教法和學法;時間分配;選取什麼例題,練習部分如何設計,如何進行;用什麼方法檢查和鞏固教學效果;什麼時候採用什麼教具效果最好;各環節如何過渡;課堂小結如何實施;是否布置作業,布置什麼樣的作業;要根據學生的家庭實際情況可以不布置作業或以思考題的形式為宜。在設計時要從「建構主義」理論出發,充分考慮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目標、學習環境,構建適合學生學習的環境。2、 教案的基本內容課時教學設計教案的基本內容應包括:授課教材、班級、時間、課題、教學目標、課型、教學重點、難點、教學手段、教法、教具、授課地點、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其中教學過程應包括教學的各個環節及其銜接,教學提綱、教學方法及教具的使用,師生活動和時間分配的內容。教學環節一般可以包括:復習提問(設計問題及正確答案);導入新課(具體導入手段);講授新課(教授過程、學生怎樣做;哪些由學生回答,哪些由學生練習;重點如何講述、難點如何處理,哪些容易出錯,須防止、提醒,上機指導如何實現;如何設計練習和小結)。3、 編寫步驟:(1)、在鑽研教材的基礎上,掌握教材的基本思想,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目標的制定要具體、明確,便於檢查和執行。要從學生的素質和教學手段等實際情況出發,考慮可能達到的教學目的。(2)、確立合適的重點和難點:重點是關鍵性的知識,解決這部分知識,其他問題將迎刃而解;而難點是相對的,是學生容易誤解和混淆的知識,對同一節課不同的學生其難點可以不同。(3)、設計課型、准備教具、設計教學手段與教法(4)、設計教學全過程、時間分配、師生雙邊活動和教具的使用4、教案的使用:一般在課堂提問、書寫例題時應看教案,防止題目錯誤,浪費教學時間;在講完一個段落後要看教案,避免漏掉某個環節和重要內容,如果布置作業,應看教案。在實施課堂教學時,可以適當調整更改教案,如出現由於對學生水平掌握不準出現教學設計過高、過低情況;出現突發事件,教案可適當更改,但不易更改過大。 三、說課設計說課這一形式目前已推廣到全國各省、市、自治區,此項教學形式對於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教育理論水平造就研究型、學者型教師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說課這一形式目前在許多教學活動中已經作為評課的一項指標,有些地區也因此延伸出「說片」、「說課件」等多種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形式,那麼什麼是說課,怎樣說課,計算機學科在說課時應注意哪些方面,就這些與大家共同探討。(一)、說課的基本理論1、什麼是說課 說課就是教師在備課的基礎上,授課教師向評委或同行系統地闡述自己的教學設計及其理論依據,然後由聽者評論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屬於教師教學研究的范疇,它可以幫助教師認識備課的規律,提高備課的能力。教師說課要求用簡潔、准確的語言敘述備課中的思維過程,主要使用書面語言,並且主要是在於說理,即要求用教育教學理論指導實踐,說課的實施對象是教師,所以每一具體內容的設計上,不僅要說出做什麼,怎麼做,而且還要說出為什麼這樣做。既要把一個具體的課題進行全面系統的講述,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又有一定的理論性。2、說課的組成說課就是要教師口頭表達具體課題的教學設想及其理論依據,即講述自己的教學設計,然後由聽者評說的一種教學研究和師資培訓活動,說課包括四個方面: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設計,有上機操作時應做適當的上機操作。3、說課的特點(1)、深刻性:說課時應將具體課題寫成說課講稿,通過語言媒介展示出來,更深地剖析了課題。(2)、研究性:說課是面向廣大同行,由同行評,因此可以通過「評」取長補短,相互受益,是一個很好的集體教研活動,更注重於集體教研,是提高備課質量,教師業務水平的一條最佳方法。(3)、演練性:說課是教師備好課,先經同行評研,然後再反饋加工、創新直至滿意才給予學生上課,是在備課與上課之間重要的一環,實則是對象不同的教學活動,是備課的引申與發展,是對備課的檢查補充。(4)、理論性:說課不僅要求教師說出「怎樣做」,而且更要說出「為什麼做」的探究式研究。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深入鑽研大綱和教材,更要學習教育理論和學科教學精神與要求,並熟練地運用這些理論研究和探討說課的內涵和形式。4、說課的意義(1)、宏觀提高廣大教師的專業理論水平。說課是一項教研活動,在說課的過程中,必須說出科學依據,要想說好課,必須自覺地學習教育學和心理學,研究教育理論。因此,可以通過這種形式、機制,使廣大教師深入鑽研教材,教法、學法與教學程序,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2)、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師水平,能促進課學教學三個體現,體現教材的重點、難點、特點,體現教材的思路,教課思路和學生學習的思路和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三為原則。(3)、是最有效的備課和教研形式,可以取長補短,互相交流,共同提高。(4)、說課有助於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備課是教師已經對教材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科學的處理,便易忽略教材內容為什麼這樣安排,教學時為什麼這樣處理,只有通過說課,才能被發現。通過說課可以鍛煉教師執行貫徹教學大綱、駕馭教材的能力,由於在對教學內容分析上,要說明教學目的的制定依據,重點,難點的分析,知識點之間的理解,可以加深教師對大綱理解,同進在有效的時間內,可以展現對教材的駕馭能力。同時將提高教師教學方式的運用和教學手段的設計能力,哪些內容講,哪些內容練,哪能此內容讀,怎能樣突破難點,用什麼手段訓練重點,怎能樣引導、啟發、怎樣培養思維品質,都通過說課來完成。(二)、怎樣說課說課一般要求教師說出自己對教材的分析處理。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說教材:交待課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在單元及整個教學中的地位與作用,與前面知識的聯系及新知識的影響;教學目標認知、操作技能、情感和教學的重點、難點及其理論設計依據。說教法:為實施和完成教材的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內容及重難點和學生實際採用的教學方法及訓練手段及其依據。說學法:讓學生如何學,教給什麼樣的學習方法。說教學地點的選取(教室/機房),選用的教學工具。除此之外,應說明教學對象及課型特點(理論課、實踐課、綜合練習課)說教學過程:說教學過程部分總的要求是知識正確,線路清晰,相應的操作準確。首先說明教學線路,對每個環節要講明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同時強調設計意圖。對軟體演示和作品點撥等使用軟體的場合一定要配以相應的軟體操作。要充分考慮各環節的過渡語、小結語及導入環節的設計,在導入環節的設計上要自然、巧妙,立足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重點要講透、難點要突破,要注有檢驗環節的設計。以上我們從信息技術的教學設計、教案設計、說課設計三個方面談了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特點與要求,這些是教師上好信息技術課的關鍵與基本,是教師必須掌握的教學基本功。四、教師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信息技術學科教學對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除掌握上述教學基本功外,作為教師應注重目前信息技術學科的幾個突出問題。1、新教材主要是以任務驅動的教學方式編寫的,任務驅動是一種符合信息技術教育層次性和實用性特點的教學方法,它為我們提供一條由淺入深、逐步深入、逐步求精的教學思路,同時從建構主義的教學理論的角度,符合探究式教學的開展,適用於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和獨立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關於任務驅動教學,教師應做到「有題—有線-有程—有果」,所謂有題是指課堂教學應提出主題,如課程整合、美麗的家鄉、保護環境、愛好和平等主題;所謂有線是指教學線路,這就要求教師要注重教材的挖掘和延伸,把握知識點和技能點,注重創設情景,在情景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應用意識和參與意識,提高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程是指注重學生的分析、思考、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果是指學生不僅能夠主動完成教學任務、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成就感,從而使學生在分析、思考、應用創新解決學習、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有所提高。2、新教材是以實踐能力和信息素養作為培養目標,教師要挖掘教材的內涵、延伸教材,注重與其他學科知識的整合,依據學生的生理特點,選用適當的教法,營造教學情景,實施教學。在教學中要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表現在教師能動地運用教學過程的規律,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3、教師應認真開展教學設計。教學設計的成敗關繫到課堂教學的成敗,教學設計至關重要。在開展教學設計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教學目標要依據學生的實際和教學環境條件確定,要明確、恰當,教學環節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開展。教學難點與重點的確立要依據課型和學生實際確立,要求恰當、准確,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體現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過程。突出重點就要講透---練透,讓學生真正地理解、掌握;突破難點要講究採用怎樣的方法、手段、措施突破。如某一課按教材要求為新授課,如學生在小學階段基本上已經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那麼我們可以將重點放在知識綜合應用和能力培養上。教學結構要在考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結構設計從教學目標和教學效果兩個角度,要做到層次分明、各種教學活動搭配合理、組織緊籌、環環相扣、逐步深入,教學中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對一些知識進行「提升、淡化」處理,切忌「平鋪直敘」。設計中要注重知識滲透、能力培養、創新、應用意識的培養,對導語、過渡語、小結、板書設計、習題常被看作「小環節「的地方不要輕視,切忌「隨意性」,要認真考慮對待。教師要從學科特點、課型特點出發進行設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軟體資源、多媒體同步教學系統等)在學科方面應注重突出信息素養培養和實踐能力培養的特點;在課型上要針對不同課型進行設計,如習題課應在練習的設計上體現目的性、階梯性、多樣性和實踐性。教師要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及其規律,設計好教學過程中提出的問題和要求,選取相應的教法,了解學生的原有知識狀況,並由此出發,兼顧新知識的特點,幫助學生吸收和消化新知識。要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一堂成功的教學不僅使學生獲得知識,發展智力,更重要的是促進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 總之,評價一堂課關鍵在於「教」和「學」兩方面,因此教師要充分考慮多方面因素,搞好教學設計。

❹ 孔子拜師教學設計

很有感觸,我已經在《小看影》看完了。我不知道為什麼很多人會排斥,我個人感覺還可以,輕松飄逸,自然真實的寫出了社會層次的分明,底層的生活和頂層的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❺ 科學五年級下冊 熱是怎樣傳遞的教學設計

《熱是怎樣傳遞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
(1)熱總會從溫度較高的一端(物體)傳遞到溫度較低的一端(物體);
(2)通過直接接觸,將熱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個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傳遞到另一部分的傳遞方法叫熱傳導。
2、過程與方法:
(1)設計實驗觀察熱傳導的過程和方向。
(2)用文字或圖示記錄、交流觀察到的關於熱是怎樣傳遞的現象。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保持積極的觀察探究熱傳遞的興趣。
(2)體驗通過積極思考和探究獲得的成功喜悅。

【教學重點】
設計實驗觀察熱傳導的過程和方向。

【教學難點】
通過分析熱傳導過程中的共同特點,認識熱是怎樣傳導的。

【教學准備】
教師:燒杯一個、熱水、金屬棒、凡士林、牙簽、金屬圓片、課件。
學生:金屬棒、塗好蠟油的金屬圓片、酒精燈、火柴、牙簽、木夾、凡士林、實驗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1、同學們,老師這里有一根金屬棒,我請一位同學上來摸摸,看看它是冷的還是熱的?如果我把它的一端放入熱水中(教師示範),猜猜過一會兒金屬棒的另一端會有什麼變化?
2、你們猜的是不是和事實一致呢?請剛才上來摸過的同學再來摸摸。請你告訴大家,現在有什麼感覺?哦,金屬棒的這一端真的變熱了,和同學們猜的結果一樣。老師現在有個疑問了:金屬棒的這一端並沒有浸入熱水中,它怎麼也變熱了呢?你為什麼這樣猜測?(結合學生回答教師畫圖示)
3、金屬棒上的熱真的是像你們所說的那樣傳遞的嗎?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熱是怎樣傳遞的)
(設計意圖:通過把金屬棒放入熱水的活動,使學生感受到熱水如何把熱傳到金屬棒的另一端,從而引發熱到底是怎樣傳遞的問題,並激發學生想用實驗證明自己的猜想的慾望。)
二、熱在金屬棒中的傳遞
1、剛才同學們說的都是一些猜測,是否正確呢?該怎麼檢驗?對,我們需要用實驗來證明。
2、老師給同學們准備了一些實驗材料:一根金屬棒、酒精燈、幾根牙簽、木夾和凡士林。(教師出示凡士林)並介紹:這個小盒裡裝的就是凡士林,這種材料很特別,在常溫下有一定的粘性,可以粘住一些細小的物體,如它可以粘住牙簽、火柴等。但是遇到熱它就會熔化,不能再粘住細小物體了。
你們能不能利用老師提供的這些材料來設計一個實驗,讓大家能親眼看到熱在金屬棒上傳遞的過程呢?
3、小組討論並設計方案。(教師巡視)
(設計意圖:在開放的環境下,教師提供實驗器材讓學生發散思維,自主設計實驗來驗證之前的假設。)
4、小組上台匯報設計成果。
學生交流,並完善方案。(應用木夾夾住金屬棒的一端,凡士林粘的多少要差不多,牙簽粘的距離應差不多,給牙簽編號……教師結合學生匯報在黑板上畫出兩種圖示)
5、聽了剛才兩組同學的匯報,你們肯定又有新的啟發吧?下面老師給你們一分鍾的時間把自己組的設計方案再完善下。
(設計意圖:這個實驗中,變數的控制對實驗結果有很大的影響。因此,這里通過討論和交流,讓學生思考對凡士林的量、牙簽粘的距離等的控制,使學生形成縝密的思維方式,養成較好的探究能力。)
6、同學們真了不起,設計出這么新穎的方案來。那等會實驗時應注意些什麼呢?為了使實驗更成功、更安全,老師這兒也有幾個小提示,請你們默讀一遍。(課件出示,學生默讀)
7、材料員領取實驗材料,學生分組進行實驗。
8、小組代表上台匯報實驗結果,交流實驗現象。(教師結合學生匯報在圖示上標出)
9、小結:聽了剛才同學們的匯報,老師發現無論是在金屬棒的一端加熱,還是在中間加熱,熱在金屬棒上的傳遞都是有規律的。誰來總結下,熱在金屬棒上到底是怎樣傳遞的?
(設計意圖:探究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手動起來,也不僅僅是獲得一些事實,重要的是讓學生有目的地對這些科學現象進行整理、歸納和分析,從而得出合理的科學解釋——即科學概念。讓學生動手動腦相結合,培養他們的科學思維能力。)
三、熱在金屬片中的傳遞
1、過渡語:通過剛才的實驗,我們發現熱在金屬棒上的傳遞是從較熱的一端傳遞到較冷的一端。如果我把這根金屬棒換成一塊金屬圓片,熱在這塊圓片上又會怎樣傳遞呢?你為什麼這樣猜呢?(教師同時在黑板上畫出兩種圖示。)
2、猜測需要實驗來驗證,老師已經為每個小組准備了一塊塗好蠟油的金屬圓片,(師述:蠟油和凡士林差不多,遇熱很快會熔化)等會請同學們選擇其中的一個方案進行研究:在中間加熱或在邊緣加熱。加熱時重點觀察什麼呢?
3、材料員領金屬圓片,學生實驗。
4、學生交流實驗現象。
5、小結:根據這兩種現象,誰來總結一下,熱在金屬圓片上傳遞又有什麼規律呢?(也是從酒精燈火焰加熱的部位開始傳遞,從較熱的部分傳遞到較冷的部分。)
(設計意圖:根據日常生活經驗和上一活動的設計,學生往往會認為熱傳遞是一個線型的過程,而這一探究活動的設計不僅拓寬了學生的探究思路,也會使學生對熱傳遞有更全面的認識和理解。)
四、課堂小結
1、這節課,我們研究了熱在金屬棒和金屬片上的傳遞。那麼誰再來說一說熱是怎樣傳遞的?(結合學生回答出示:熱是從物體較熱的一端傳向較冷的一端。)(並出示熱傳導的概念)
2、今天我們主要研究的是金屬材料,它能較快地進行熱傳遞,那麼其他材料是不是也都能較快地進行熱傳遞呢?這個問題下一節課我們繼續研究好嗎?

❻ 社會情感學習之《學會合作》的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已成為二十一世紀教育的主題,合作是未來工作、社會適應乃至國力競爭的基礎。在小學階段,合作和協調精神是學生進行良好的人際交往所必須的心理品質;是小學生團體發展性心理教育的重要內容。而目前城市小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在家庭、學校生活等多層面中表現不合群,不善於與人合作的弱點。因此,培養小學生的合作意識,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非常必要。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師主體作用,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讓學生在合作中學會合作。
【輔導目的】
1、使學生初步認識到學會合作的重要性,增強合作意識。
2、通過訓練,培養學生初步的合作能力。
【輔導重點】
通過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團結合作的力量,認識到合作的重要性,並學習如何與人合作。
【輔導難點】
在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學生能總結分析有利於合作的行為與方法,從而提高與人合作的能力。
【輔導形式】
情景體驗、活動實踐、討論分析、交流體會
【輔導時間】
40分鍾
【輔導年級】
三年級
【輔導准備】
多媒體設備、電腦課件、皮球、凳子等。
【輔導步驟】

課前談話
快樂的童年總是伴隨著游戲度過的,老師知道你們都喜歡玩游戲,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幾個有趣的游戲,想玩嗎?糟了,玩游戲的凳子忘了搬進來了,這凳子比較多,我一個人可能搬不進來,哪位同學願意幫幫忙?非常謝謝你們,你們的幫助不僅讓游戲順利進行,而且還讓我明白了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你們看我們大夥的力量多大,齊心合力就把這個凳子都搬進來了。
(設計意圖:以身邊平凡的小事,很自然導入本課的主題,不帶痕跡地讓學生初步感受合作的力量。)

一、游戲引出合作,初步感知合作。
1、體驗游戲:《一指抓皮球》
師:我們玩的第一個游戲,名字叫《一指抓皮球》,如果你能不藉助任何東西,用你的一個手指在20秒內將它抓起,這個皮球就屬於你了。誰來挑戰一下?
2、學生嘗試,並根據學生情況給予鼓勵安慰。
3、你覺得怎樣才能把球抓起呢?
師:實踐證明一指是抓不了皮球的。游戲做完了,思考留下了,通過這個游戲,你們有什麼感想或啟發呢?
4、板書活動主題。
師:是啊,只要幾個手指合作起來就能輕而易舉地將皮球拿起了。這也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主題——學會合作(板書)
(設計意圖:通過「一指抓皮球」的小游戲,讓學生懂得一個個體的能力是有限的,有些事情單靠個體是很難完成,藉助他人的幫助才能更好的完成。)

二、聯系生活了解合作,懂得合作的重要性。
1、老師看圖片講述身邊合作的事例。
六一兒童節中的拔河比賽需要每個人都全力以赴、圖上同學正在干什麼?參加早操比賽。是呀!一致的步伐,整齊的動作,這都需要大家的配合與默契。這是我們學校合唱團參加廣州市第十屆學校合唱節的照片,由於同學們的齊心協力和共同努力,我們的合唱隊還獲得了廣州市的第一名呢!女排姐姐們憑著齊心協力的配合、頑強拼搏的精神終於為祖國贏得了無數的榮譽……你們看小到拔河比賽,大到為國爭光都需要合作,這樣的事情實在太多了,現在把你們聽到的、看到的或者親身經歷的有關合作的事例說一說,也可以分享合作的擔心與疑問讓我們一起去分享,去感動吧!
2、學生討論列舉合作的事例與分享合作的擔心與疑問。
小結:同學們列舉的事例真多,其實剛才我們把凳子搬進來,也是一種合作。看來合作真是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現在請同學們再聽一個故事,相信你們對合作將會有更深一層的了解。(放《天鵝、梭子魚和蝦》的故事錄音)。
3、放《天鵝、梭子魚和蝦》的故事
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受要和大家分享?(學生發言)
小結:同學們說得非常好,原來幾個人要想做成一件事,就要齊心協力,就要勁往一處使,要合作就必須「目標一致」。(板書)
(設計意圖:以圖片創設情境,以列舉具體事例感受,讓學生充分體會合作的重要性,而不是硬把道理塞給學生。)

三、實踐活動中嘗試合作,學習如何合作。
過渡語:原來一致的目標在合作中真是那麼重要,下面就讓我們在游戲中嘗試合作,希望同學們能在合作中體驗成功,感受合作的快樂。
1、學生分組游戲——同舟共濟(以組為單位進行游戲,每組6人)
游戲前創設情景:春天就要來了,大家喜歡春遊嗎?好,那我們今天啊就一起去郊外春遊。不過得過一條大河。此時我們幾個人只有這一葉扁舟,靠著它才能到達安全的彼岸?我們以組為單位,這凳子就是那葉扁舟,參與人員必須全部牢牢地站在船上,否則就沒能順利到達河對面去欣賞美麗的春景了。游戲必須在1分鍾完成,老師說開始才能站上凳子。這個游戲是老師為同學們學會合作而設計的,但必須在老師的看管下才能玩,而且要注意安全.老師想請四個安全小衛士,每組兩人)
2、游戲結束後請學生交流分享。
①請參與游戲的同學說說你們剛才的想法、感受。
②剛才暫時沒有參與游戲的同學也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出示板書(互相關愛、互相配合、互相謙讓)
小結:是啊,合作是非常講究技巧的,它需要我們設定有一個共同的目標,然後一起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互相關愛、互相配合、互相謙讓,這樣才能更順利的成功完成任務。其實要合作成功還有許多因素,例如寬容、諒解、知識、能力、技巧等方面。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真切地感受到合作的好處,懂得怎樣合作。在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學生能總結分析有利於合作的行為與方法,從而提高與人合作的能力。引導學生明白合作和協調精神進行良好的人際交往所必須的心理品質。)

四、交流合作感受,增強合作意識。
時間過得真快,我們的課快要結束了,這堂課讓你們收獲了什麼?
總結:是啊!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難折斷,合作把我們的心連在了一起,把手緊緊地攜起來了,合作讓我們體會到了團結的力量,感受到了成功的快樂。請同學們回家收集合作名言,老師這里有些關於合作名言,讓我們一齊來欣賞。
希望大家能把這節課學到的知識運用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學習當中,更好得合作。
(設計意圖:情感升華,使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多合作,會合作,善合作,從小學會做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為其終生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❼ 小學二年級語文下雨啦第一課時生字詞教學設計怎麼寫

下雨啦
教師:屈老師
【活動目標】
1、在故事情境中,樂意聽聽、說說、想想小白兔和小袋鼠避雨的好辦法.
2、感受小白兔和小袋鼠互相幫助想辦法避雨的快樂.
【活動准備】
1、物質准備:故事課件
2、經驗准備:幼兒有生活中在雨中行走和避雨的個體經驗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導入語:今天天氣真好,草地上來了一位朋友,看看它是誰呀?
重點提問:小白兔在干什麼呀?(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大膽表達)
兒歌:春天天氣真好,花兒香又香,小草綠又綠,提著我的籃子,采蘑菇回家.
二、想想說說——尋找避雨的好辦法
1、說說找找避雨的辦法——遷移生活經驗想辦法
重點提問:滴滴答、滴滴答,下雨了,小兔該怎麼辦呀?
小結:你們真能幹,幫小兔想了那麼多能避雨的辦法!
過渡語:小白兔撐著樹葉傘繼續往前走,嘩啦啦、嘩啦啦,下起了大雨,就在這時,誰著急地跳來了?
2、想想避雨的辦法——拓展經驗
重點提問:小袋鼠怎麼了?(播放錄音)
小白兔會對小袋鼠說什麼呢?
設疑:葉子太小,袋鼠的身體太大,葉子下躲不了他們倆,有什麼辦法能幫助小袋鼠避避雨?
【視幼兒實際,師鼓勵幼兒用語言說出幫助小袋鼠的辦法;或引導用肢體動作表現幫助小袋鼠的辦法】
3、聽錄音
重點提問:它們想了什麼辦法呀?(小兔到那裡去了)
小結:原來他們兩個合撐一把傘.小白兔和小袋鼠真聰敏,想到了一個這么簡單的辦法,就讓大家都淋不到雨.看來,遇到困難一起動動腦筋,還是有辦法可以解決的.
三、唱唱跳跳——體驗和好朋友在一起的快樂
1、引導孩子一起和小兔、小袋鼠快樂唱歌「找朋友」.
小結:瞧,小白兔和小袋鼠的臉上多麼幸福的笑容呀,和朋友在一起互相幫助,一起游戲,是件多麼快樂的事情呀!
四、延伸活動:
1、班級圖書角投放《下雨啦》的故事錄音和故事書,幼兒可以聽聽講講.
2、在班級小劇場創設「下雨啦」的情境,引發幼兒自主表演興趣.
3、捕捉生活中幼兒互相幫助的照片,創設「朋友記錄牆」,引導幼兒間能夠互相幫助.
【活動反思】
1、活動來源——挖掘核心經驗
今天的活動源於教材書上《好朋友》主題中,我聯系核心經驗「喜歡自己的朋友,體驗與老師、同伴一起活動的快樂」來設計的本次活動.結合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具有強烈好奇心,能用簡單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與需要」,生動、形象的故事情境能夠激發幼兒的好奇與表達的慾望,於是,我創編了「小雨啦」的故事情境,把整個活動有機的串聯起來,運用看看、猜猜、聽聽、想想、玩玩等方式,重點圍繞故事裡朋友間的「互相幫助」這個核心目標,和孩子們展開互動.
在設計與實施整個活動的過程中,我思考如何通過一個有趣的情境讓孩子們能夠快樂的學,同時也能體現教師快樂的指導.
2、活動設計力求凸顯「趣味」——圍繞活動的目標,「說、想、聽」中體現趣.
(1)「說」的有趣
此次活動以語言活動領域為主,解讀《綱要》中的語言要求,我試圖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孩子們與我、同伴,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活動一開始引導孩子們觀察畫面,和小兔子朋友一起念起了「春天的兒歌」,就是以「引趣」的方式讓孩子們念念說說導入活動.在接下來的活動中,引導鼓勵他們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為小白兔和小袋鼠想辦法避雨的情境中說短語「快來這里避雨吧!」,通過「念兒歌——說短句」,讓孩子們能夠充分的在說說、講講中體驗說的樂趣,同時,我也運用兒歌小結,概括梳理孩子們想的辦法,給予孩子們比較規范的語言示範.
(2)「想」的有趣
第二個畫面小袋鼠的出現,通過引導孩子們觀察畫面,「小袋鼠淋雨——小兔子想辦法幫助它——孩子們想辦法幫助它——小袋鼠自己想辦法」這個過程,讓孩子們慢慢體驗從故事的主人公之間的相互幫助衍生到大家一起想辦法幫助小袋鼠的快樂,而最後,小袋鼠的辦法也打破孩子們之前固有的思維,小袋鼠想出了又方便又聰明的避雨辦法,利用自身的口袋讓小白兔避雨,讓孩子們的思維從之前的「聯系生活經驗想辦法避雨——觀察畫面想辦法避雨——跳開畫面創造想像避雨的辦法——回歸故事袋鼠想的好辦法」,試圖不斷挖掘孩子的已有經驗,鼓勵孩子們用自己的語言和肢體動作幫助小袋鼠避雨,激發孩子參與活動興趣.
(3)「聽」的有趣
傾聽是兒童感知和理解語言的行為表現,孩子們樂於傾聽、懂得聽清,才能真正理解語言的內容,才能成為善於傾聽的人,於是我在設計中增加了「聽」這個細節,從「聽小雨聲」——"聽大雨聲」——「聽小袋鼠的辦法」,由易到難的設計了引導孩子們有意傾聽的部分,「聽小雨、大雨」,通過聽雨聲引發孩子們雨天的生活經驗,引導孩子們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想想避雨的方法.「聽小袋鼠想的辦法」,通過聽錄音,引導孩子們仔細傾聽,理解小袋鼠想的辦法,並用語言將自己理解的內容表達出來,對孩子們聽得要求也從簡單的聽說到有意傾聽,將活動推向高潮.
「說、想、聽」的設計是由淺入深,層層推進的.通過有趣的說、有趣的想、有趣的聽,吸引孩子們的興趣,將整個活動的有趣情境推向高潮,達成目標.從孩子現場的反應中,我感到今天目標程度達程度還是比較高的.
(4)活動的過程中,我整合了學學小動物,動靜交替,讓孩子們重頭至尾沉浸故事的情境中,我想這是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小班的活動應該具有游戲性.
3、活動過程的互動
在活動的過程中,作為老師,在活動過程中有機整合了一些元素.
情感體驗貫穿始終,「好朋友」的概念不僅僅是一種關系,更是一種深厚的感情.在整個活動中,藉以淋雨的小白兔和小袋鼠相互幫助避雨的情感為主線,逐漸建構和諧的夥伴關系,體驗幫助別人,和別人做朋友的情感.整個活動以小白兔避雨、小袋鼠被大雨淋濕,我們想辦法幫他們避雨等情境為載體和孩子們進行互動,激發孩子們願意幫助他人的情感,讓好朋友的情感滲透在活動每個環節中.
鼓勵孩子們用不同的形式進行表現表達,除了讓孩子們大膽的說,我還鼓勵孩子
們大膽的用動作表現,比如用動作來幫助小袋鼠避雨這個環節,結合我園多彩表演的特色,引導孩子創造性的用肢體動作進行想像,激發孩子們為小袋鼠想辦法,孩子們在寬松的游戲情境中,自主的進行學習,創造性思維的激發對孩子的一生都是有價值的.
此外,在活動中根據孩子現場回應,我也隨機滲透了安全內容和朋友間的禮貌用語等等,盡可能捕捉出孩子們回答中有價值的點與孩子們互動.同樣在關注集體幼兒的同時,我也關注到了班級中個別膽幼兒,在活動中,通過我的語言、動作、眼神來鼓勵孩子,關注每一個孩子,讓不同的幼兒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提高.

閱讀全文

與教學設計過渡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