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古詩泊船瓜洲教學設計

古詩泊船瓜洲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0-12-21 09:50:30

㈠ 泊船瓜洲教案!!!!!!!!!!急!!!!!!!!!

學習目標:

1.自選方法學習古詩, 「讀讀、背背、議議、畫畫、寫寫」。

2.運用查閱資料的方法自學,培養運用資料解決問題、處理信息的能力。

3.了解豐富多彩的祖國文化,培養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

一、導入。

師:同學們以前我們已學過了許多古詩,回憶與月相關的古詩?

生:《靜夜思》、《楓橋夜泊》等。

師:今天我們所要學習的這一首古詩也是跟月有關的,這首詩的題目我寫在黑板上了,誰願意大聲地念給大家聽呢?好,請你來讀吧(微笑地請一學生)。

生1:(大聲地)泊船瓜洲。

師:可以,誰再來?聲音要大一點,你來(請學生)。

生2:(大聲地)泊船瓜洲。

師:非常好。再來(請學生)

生3:泊船瓜洲。

師:第一個字是多音字,在這里讀什麼?

全班:(大聲地)bǒ。

師:連著題目一起讀,一、二

全班:泊船瓜洲。

師:這是一首很著名的古詩,是宋代著名的詩人王安石寫的。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古詩。這節課我們要把這首詩學好,請同學們想一想,你們打算怎樣來學習這首古詩呢?要完成哪些任務呢?

生1:要了解這首詩的時代背景。

生2:要懂得題目的意思。

生3:要抓住重點詞來理解詩的意思。

生4:還要了解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生5:要先讀。

生6:還要背誦。

師:好,我們就初定三個任務。(讀、理解、背誦)

(反思:「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主體」地位怎樣才能得到落實?我有意識地將學生推進學習的實踐活動中。背誦古詩,喚起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創造平等的交流機會。讓學生確定學習任務,使而後的學習變成學生自已的事。)

二、讀詩。

師:我們先說說怎樣讀,分小組讀,一個一個地讀,其他的聽,看看有沒有讀錯的志地方。讀錯的馬上幫助他糾正。清楚了嗎?

生:清楚了。

師:(課件出示配樂詩句。老師巡查、指導。)

師:(充分朗讀後)好,剛才在小組學習的時候,有沒有得到其他同學的幫助?告訴老師好嗎?

生:有。

生1:京口瓜洲一水間的「間」我讀成jiān ,同學告訴我「間」在這里是間隔的意思應讀ji?n。

師:很好,還有嗎?

生2:鍾山只隔數重山的「重」我讀成zhònɡ,同學告訴我數重是幾層的意思,所以應讀chónɡ。

師;很好。還有嗎?(沒有舉手)。沒有了,剛才小組學習的時候,同學們很認真。但我注意了,些同學讀得不是很流利,小組長就多給了這個同學機會,請他多讀一遍,非常好!這就是合作學習精神。現在敢讀給大家聽嗎?

全班:敢!,

(反思:同學之間懂得合作,互相傾聽,互幫互助這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氛圍。)

生:朗讀古詩。

師:很好,語音準確。(轉載自第一範文網http://www.diyifanwen.com,請保留此標記。)聲音略低了一些,誰能讀得高一些?

生:朗讀古詩。

師:讀得流利。

生:繼續讀。

三、理解。

師:好,看來我們第一個任務完成得不錯,大家讀得認真,在讀的過程中你們一定讀懂了不少的內容。現在我們看第二個任務;理解。請同學們給合注釋和手邊的資料討論,看看你們弄懂了哪些字、詞、句的意思?還有哪些讀不懂的提出來小組討論。如果小組同學不能解決的問題,你可以離開座位找你認為最有水平的同學來解答,開始。

全班:(學生按要求合作學習、討論。)

(反思:給予充分的時間,放手讓學生小組合作,自學討論,對這首古詩無疑是一種好辦法。)

師:(巡視,逐一到小組傾聽、指導。)

師:同學們學得非常認真。匯報一下你的讀書收獲,好嗎?

生:我知道了這首詩的意思……

生:我知道了泊船瓜洲的意思。

師:很好。其他同學呢?

生:我知道了「京口」在長江南岸,現在的江蘇省鎮江市。鍾山:現在南京市的紫金山。

師:誰能將詩中「瓜洲」、「京口」、「鍾山」按方位畫一個簡圖?

生:學生自由畫圖。

師:老師巡視。然後請畫好的同學到黑板上畫一畫。(學生爭先恐後、躍躍欲試。)

生:學生到黑板上畫圖。

師:我們共同來看一看,畫得怎樣?

生:畫得很好,把它們的位置畫准確了。

師:剛才老師發現有一個同學畫得也很棒,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生:學生到黑板前展示。

師:同學們還讀懂了什麼?

生:這首詩表達了詩人的思鄉之情。

師:你是從哪裡知道的?

生:我是從「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兩句詩知道。

師:詩人要「還」到哪裡呀?

生:家鄉。

師:對。從這一詩句中我們知道作者非常地想回到家鄉。你能把詩句這個意思讀出來嗎?同學們聽一聽,看看是不是很著急回去?

生:(有感情地朗讀詩句)

師:讀得如何?

全班:一般。

師:(微笑地對生)你可以再讀。

生1:再讀。

師:怎麼樣啦?

生:有進步了。

師:誰來幫助他?

生2:讀

師:再讀一遍。

生2:有感情地朗讀。

師:很不錯了。誰再來?

生3:讀

師:讀出些意思了。誰再來?

生4:再讀。

師:讀得很棒,把意思讀出來了。聰明的孩子一下子就聽出來,要把哪些字讀好?

生:又綠了。

師:還在嗎?

生:何時、照、還。

師:很好。全班同學試試看。

生:齊讀。

師:不錯。再讀。

生:齊讀。

師:很不錯,還知道了什麼?

(反思:營造一個寬松的氛圍。在民主、平等的環境中,學生敢說、敢評,生生之間、師生之間互相評價,肯定優點,提出不足,相互促進,這是我們所追求的。)
生:我讀懂了京口和瓜洲只隔著一條江?

師:哪個字是長江的意思?

全班:水。

師:哪個字是「隔著」的意思?

全班:間。

師:京口和瓜洲之間只隔著一條長江,這說明它們之間的距離怎樣?

全班:很近。

師:(微笑對著生5)我們想聽你能不能把很近的意思讀出來,想想怎麼讀?(停一會兒)開始,好嗎?

生5:讀。

師:要著重把什麼字突出來念,可以表示兩者距離很近呢?

生5:讀。

師 :有進步了,誰再來讀?

生6:讀。

師:特別是有些字…

全班:間。

師:還有什麼?

全班:一水。

師:很好,(提高聲音向全體同學)讀。

全班:朗讀。

師:全班朗讀全詩。

全班:有感情地朗讀。

師:讀出意思來了。現在可以把不理解的問題提出來呢?

師:(沒有舉手的學生)看來都懂了,讓老師來考考你們吧!課件出示(據說,「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作者作詩過程中曾改多次,最後定稿時才用了「綠」字。試想像,作者可能用過哪些字,為什麼最後用「綠」字?)小組討論。

生:小組討論學習。

師:巡視,逐一到小組傾聽、指導。

師:小組交流。

生:可能用過「吹」字,只說明春風的到來,而不能看出江南變綠。

生:可能用過「到」「過」字,只是說春風來過江南,而「綠」字用得好,它表現出春天到來萬物復甦生機勃勃的景象。

師:「綠」字給讀者以鮮明的色彩感和生機感,表現出春天到來後長江南岸一片新綠的景物變化。

生:還有,春天來了江南變美,詩人就會思念家鄉。

師:是呀!明媚的春光更引發詩人想回家看看的念頭。

生:「綠」字用得好。

師:一個「綠」字表達了眼前一片景、胸中無限情,一一個「綠」字使《泊船瓜洲》成了千古絕句,一個「綠」字,使王安石改字成千古佳話。同學們應該學習王安石的這種精神,平時作文時應注意用字、用詞的准確性,養成善於推敲善於修改的習慣。

(反思;課中放手讓學生學習、注重良好習慣的培養這也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法。)

師:冬去春又來了「我」沒有回到家鄉。同學們知道了這些內容,朗讀就一定不一樣了。現在我們重新把詩句讀一遍,要把詩的意思讀出來。自由朗讀,開始吧。

全班:自由朗讀。

師:誰願意讀一讀?

生:朗讀全詩。

師:「春風」、「明月」、「綠」、「何時」讀得很好。誰再來讀?

生:朗讀全詩。

師:非常好,很聰明!我們一起來讀,一、二、

全班:齊聲朗讀全詩。

師:好。同學們,再讀詩句有沒有產生新的一些問題呢?

生:京口和瓜洲很近,和家鄉只隔幾重山,為什麼不能回家鄉呢?

師:這是個十分有水平的問題,王安石為什麼這么想念家鄉,為什麼 又不回去呢?思考一下,你們找的資料有談到這個問題的嗎?

全班:紛紛看自己的資料。

師:我補充一些資料(轉載自第一範文網http://www.diyifanwen.com,請保留此標記。)給大家看,看完後回答問題。(發資料,每一個學生一張)

全班:閱讀自己和老師發下來的資料。

師:巡視、輔導。

師:看完了嗎?

全班:看完了。

師:請告訴你知道的情況。

生 1:知道在什麼地方寫下這首詩的,泊船瓜洲時寫的,是在江邊。

師:這時詩人正做什麼事情?

生 2:去赴任的路上,所以說是在赴任路上寫的。

師:還知道些什麼呢?

生 3:我還知道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師:他詩寫得好啊。還知道什麼?

生 4:王安石原來是不想赴任的。

師:恩,兩次推辭皇帝都沒批准,所以、、、

生 4:所以他在江邊寫下這首詩時,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到家鄉。

師:非常好啊!怪不得他剛出來就這么憂愁、憂傷。他前面的路是一條艱辛的路啊!這一去呀,也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回到自己的家鄉了。同學們請注意,最後一句他用了什麼標點符號?

全班:句號。

師:他不是在問,而是在心裡、、、

全班:想。

師:對,想自己的蹉跎,想、、、(請一學生)

生 5: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到自己的家鄉,

師:是啊,真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來,這首詩充滿了了憂愁。現在,我們再來讀,感受就不一樣了,(作手勢) 我們再讀。

三、背誦。

全班:(讀)

師:不太好,同學們要體會王安石的心情啊。

全班:(再讀,很有感情地)

師:非常的憂愁,這一去呀,不知何時返回家鄉了。會背誦了嗎?

全班:會!

師:我們一起試一下,憂愁地背誦啊。

全班:(一起背誦)

師:很好,我們的任務完成了沒有?

全班:完成了。

四、延伸。

師:我要特別表揚你們,你們是自己完成了任務。現在,布置作業。(王安石是我國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許多作品膾炙人口。找一找有關王安石寫的詩讀一讀。)

(反思:逐步引導學生學習利用閱覽室、圖書館、網路等查閱資料,培養初步的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是一個有益的嘗試。)

補充閱讀資料:

王安石(1021—1086)是北宋時期的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少年時代,聰穎好學,年輕時就中了進士。他的詩歌、散文都很出色,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做地方官時,曾向朝廷上萬言書,提出變法主張,推行富國強兵的政策。北宋神宗皇帝 非常賞識他,1069年調王安石任參政知事,第二年升任宰相。王安石任宰相期間,大刀闊斧地推行改革,並在對西夏作戰中取得了勝利。但王安石推行的改革,遭到朝廷內保守勢力的極力反對。三年後,他辭去了宰相的職務,回到了南京的家中,寄情於山水。

一年後,皇帝又招王安石進京任宰相,他兩次推辭而未獲批准。這年春天,55歲的王安石從南京出發,上京赴任。有一天晚上,夜宿瓜洲江邊,感時傷景,寫下了《泊船瓜洲》這首詩。重任宰相一年後,王安石再次被罷免,又回到了南京,過起了隱居生活。

㈡ 泊船瓜洲古詩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 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專 明月何時照我還?

注釋

1、泊船:停船。泊,停泊。
2.京口:在今江蘇省鎮江市,長江的南岸。
3.瓜洲:在長江北岸,揚州南面。(立足點)
4、一水:這里的「一水」指長江。
5、間:要注意讀要讀一聲,不是動詞「間隔」的「間」。根據本詩平仄格律、「間」字固有的詞義,以及古人語言習慣,此「間」字必須為平聲。「一水間」為體詞性偏正片語,內部結構與「咫尺間」、「幾步間」、「一瞬間」、「一念間」相同,中心詞為「間」,限定成分為「一水」。整句的意思是說京口和瓜州就一條(橫向的)河的距離之內。按古人文言的說法,即所謂僅「一水之遙」。王安石是想說江南江北之近,而不是想說它們之隔離。
6、鍾山:今南京市的紫金山。
7、隔:間隔。屬 8、數重:幾層。讀shù chóng 9、綠:吹綠了。
9、何時:什麼時候。 10、還(huán):回到

譯文

從京口到瓜洲只隔一江,從京口到鍾山也只隔幾座山而已。
春風又吹綠了長江兩岸,明月何時才能照我回到家鄉啊!

㈢ 聽古詩<<,泊船瓜洲>> 評課稿

《泊抄船瓜洲》是小學襲語文的一篇課文,這節課根據新課程標准王老師引導學生參與讀、講、背、寫的語文實踐,體現了三點。 1.學生主體地位落到實處。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教學過程實質所決議的,學是內因,教是外因,教只有通過學才幹起作用。只有尊敬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習的自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覺地投身於學習中,才幹保證落實主體地位。這節課從三方面做了努力。一是時間上給予保證,力避逐字逐句的梳理剖析,節約時間讓學生多讀多寫;二是引導學生在學習實踐中體驗成功的樂趣,控制學習方法;三是教者平等地看待學生。課始與學生約定學習方法,課中撒手讓學生學習、重視良好習慣的培育,課後留給學生廣闊的學習與摸索空間。 2.面向全體,著眼發展。教者尊敬每個學生,讓全班學生都有展示的機遇,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與方法,學生在課內點擊課件材料自學,回家通過軟盤自學,溝通了課內課外,拓展了學習空間,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3.落實了思想教育內容。這節課力求通過學生的語文實踐中感悟內容,在拓展延伸中初步感知祖國文化遺產的豐盛,進而培育他們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優秀文化的情緒。

㈣ 古詩 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版還?
【賞析】權:
詩以「泊船瓜洲」為題,點明詩人的立足點。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間」寫瞭望中之景,詩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邊岸上的「京口」與「瓜洲」這么近,中間隔一條江水。由此詩人聯想到家園所在的鍾山也只隔幾座山了,也不遠了。次句「鍾山只隔數層山」暗示詩人歸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句為千古名句,再次寫景,點出了時令已經是春天,描繪了長江南岸的景色。「綠」字是吹綠的意思,是使動用法,用得絕妙。傳說王安石為用好這個字改動了十多次,從「到」「過」「入」「滿」等十多個動詞中最後選定了「綠」字。因為其他文字只表達春風的到來,卻沒表現春天到來後千里江岸一片新綠的景物變化。結句「明月何時照我還」,詩人眺望已久,不覺皓月初上,詩人用疑問的句式,想像出一幅「明月」「照我還」的畫面,進一步表現詩人思念家園的心情。

㈤ 古詩泊船瓜洲作者王安石

《泊船瓜洲》是北宋詩人王安石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其中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千百年來一直為人所傳頌。詩中「綠」字將無形的春風化為鮮明的形象,極其傳神。
從字面上看,該詩是流露著對故鄉的懷念之情,大有急欲飛舟渡江回家和親人團聚的願望,其實在字里行間也寓著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強烈慾望。
作品原文
《泊船1瓜洲》

【北宋】王安石
京口2瓜洲3一水4間5,鍾山6隻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7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8。

注釋譯文

字詞注釋
泊船:停船。泊,停泊。指停泊靠岸。
京口:古城名。故址在江蘇鎮江市。
瓜洲:鎮名,在長江北岸,揚州南郊,即今揚州市南部長江邊,京杭運河分支入江處。
一水:一條河。古人除將黃河特稱為「河」,長江特稱為「江」之外,大多數情況下稱河流為「水」,如汝水、漢水、浙水、湘水、澧水等。這里的「一水」指長江。一水間指一水相隔之間。
間:根據平仄來認讀jiàn四聲。
鍾山:今南京市紫金山。
綠:吹綠,拂綠。
還:回。

白話譯文
京口和瓜洲之間只隔著一條長江,我所居住的鍾山隱沒在幾座山巒的後面。暖和的春風啊,吹綠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麼時候才能照著我回到鍾山下的家裡?

創作背景
宋景佑四年(1037年),王安石隨父王益定居江寧(今江蘇南京),王安石是在那裡長大的,對鍾山有著深厚的感情。神宗熙寧二年(1069),王安石被任命為參知政事(副宰相);次年被任命為同平章事(宰相),開始推行變法。由於反對勢力的攻擊,他幾次被迫辭去宰相的職務。這首詩寫於熙寧八年(1075)二月,正是王安石第二次拜相進京之時。
《泊船瓜洲》的寫作時間長期以來也有爭議,雖然都認為寫於王安石晚期,但具體的說法主要有三種意見:①宋神宗熙寧元年(1068),王安石應召自江寧府赴京任翰林學士,途經瓜洲後所作;②神宗熙寧七年(1074),王安石第一次罷相自京還金陵;途經瓜洲時所作;③神宗熙寧八年(1075),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自江寧赴京途經瓜洲時所作。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江右民系。北宋撫州臨川縣城鹽埠嶺(今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封荊國公,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學者、詩人、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黨領袖。宋仁宗嘉佑三年(1058年)上萬言書,提出變法主張,要求改變「積貧積弱」的局面,推行富國強兵的政策,抑制官僚地主的兼並。宋神宗熙寧二年(1070年)任宰相,實行變法,支持五取西河等州,改善對西夏作戰的形勢。保守派反對,新法遭阻礙,熙寧七年辭退。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於〈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閱讀全文

與古詩泊船瓜洲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