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比教學設計與反思

比教學設計與反思

發布時間:2020-12-21 05:13:13

1. 北師大一年級數學比多少教學設計及反思

「比多少」教學設計學內容:教科書第6~8頁。
學目標:使學生知道「同樣多」的含義。
初步回學會用「一一對應」答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義。
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對學生進行互相幫助、樂於助人等思想品德教育。

2. 比多少教學設計與反思

教學目標:
1、通過整體觀察。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知100以內數的多少會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准確描述數之間的大小,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在觀察中估測,滲透區間套的思想,在觀察中比較,學會由觀察情境圖比較轉化為數的比較。
3、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無處不存在數學,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感受到生活的豐富多彩。
4、學生能用一句話描述身邊某兩個數之間的大小關系。
教學重點:
感知100以內數的多少,會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數之間的大小關系。
教學難點: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相對性,並能用准確的語言敘述。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互動探究.
1.(出示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韓國,日本得金牌記錄統計圖)
(1)中國得的金牌與日本比怎麼樣?用符號怎樣表示?
韓國得的金牌與日本比怎麼樣?用符號怎樣表示?
(2)中國,韓國都比日本得的金牌多,想想他們多的程度一樣嗎?
揭示多得多,多一些
(3)日本比中國怎樣?日本比韓國怎樣?
揭示少得多,少一些
(4)談話揭示課題.
(5)選一個合適的詞,說明中國與韓國的大小關系.
二.合作學習,升華提高.
1.出示課本第40面的金魚圖.
從圖中你都知道了什麼?隨便選兩種比一比,用上今天學得詞,說一說.
2.完成第40面的做一做.第43面的第4題.
三.游戲鞏固新知.(猜數玩區間套游戲)
四.舉例拓展延伸.
五.總結收獲.
《比多少》教學反思
1、遵循「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這一原理設計了一系列活潑有趣,符合一年級特點的教學活動,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由中國與日本,韓國與日本「比金牌」中讓學生理解多得多,多一些的基礎上啟發學生逆向思考,日本與中國比怎樣,日本與韓國比怎樣,運用類比的方法去探究少得多,少一些的含義,自然順暢,很好的為課堂目標服務。
2、注重學生個性思維的培養。課堂中我既注重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不框架學生的思維,力求多種答案。同時也注意引導學生如何逆向思維,例如:有「多得多」就有「少得多。」
3.自主學習,培養數感.在教學中我精心設計了比一比,說一說,猜一猜,估一估等多種學習活,並融游戲於知識的學習之中,啟發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來獲取知識,學生學得開心,學得投入,思維積極.從直觀到抽象,偶合學生的數感,解決問題的策略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較好的培養.
4.在課堂教學中,由於學生的課堂紀律還不是很好,使得課堂節奏放慢,因此舉例拓展延伸在本節課中還未能得以很好的落實.在平時的教學中還應加強學生課堂紀律的教育.

3. 《比較水的多少》教學設計與反思

一、教材分析: 水是生命的搖籃,也是人類一切經濟活動的命脈,在我們生活中離不開水。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通過積極參與、討論和動手實驗,進一步認識水,從而體會到水與每種生物都息息相關,增強節水意識,自覺保護水資源,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比較水的多少》是教育科學出版社三年級上冊「水」單元的,本課是結合生活中很多地方需要比較液體的多少,但是人的感覺有時會出現錯覺,所以為了精確地測量就需要藉助一些儀器、量筒就是測量液體多少的儀器之一,教材從兩個方面進行:首先從形狀不同而且裝水多少也不同的瓶子,「哪只瓶子里裝的水多,哪只瓶子里裝的水少」,用比較的方法入手,通過引導學生經歷假設(猜想)、制定實驗方案、運用各種材料進行驗證比較、搜集整理事實、思考加工得出結論,最後交流研究成果的過程;其次是引出量筒這一測量工具,量筒是測量液體體積多少的玻璃儀器之一,在以後的科學課上要經常用到。教材用圖片、文字提示了量筒的使用方法。 二、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能用比較的方法認識水的多少。進一步學會用科學實驗來驗證假設的正確與否。學會使用量筒量水的多少。 科學知識:知道比較水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有一些是比較簡單的,認識毫升。 情感態度:培養學生認真細致及樂於合作交流的科學精神。 4、教學重點、難點、關鍵:利用多種方法比較水的多少,使用量筒,比較出水多了多少。 三、分析學生 三年級的學生對什麼事都十分好奇,學生愛問好動,求知慾強,對實際操作活動有著濃厚的興趣,對直觀事物感知較強,還是形象思維、直覺思維為主的階段,他們有較強的表現欲。因此,在科學探究上,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作用,在具體的情境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聯系生活實際解決身邊問題,體驗學科學的樂趣。通過動手操作,獨立思考,開展小組合作交流的方法,完善自己的想法,構建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四、設計理念 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達到科學思維的培養。我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如多媒體課件、實驗材料、實驗記錄表等;並積極採用以下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1、情景教學法:藉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生活情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探究比較水的多少的方法。 2、小組合作法:通過小組活動,培養學生相互協作、相互交流的意識,共同完成科學探究的任務。 3、師生交流法:通過師生的互動,加深對比較水的多少的認識,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 4、對比觀察法:對事物變化的前後進行對比觀察,並描述、解釋觀察到的現象,從而形成新的科學問題。 五、教學過程 1、引入探究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 在每個小組的桌子上,老師給大家准備了三瓶水。三個瓶子中,水面都高低不同。哪個瓶子里的水多?哪個瓶子里的水少?還是一樣多?你知道嗎?並簡單說說理由。 自評:這種猜測實際上就是科學思維的培養,猜測的正確與否,需要用科學實驗來證實。以此來引出這節課實驗的重要性。通過創設各種探究情景,引導學生產生問題而形成具體的探究任務來進行科學形象思維的訓練。 2、進行科學探究,解決實際問題。 (1)討論比較水多少的方法。 先提問:要比較這兩個瓶子中哪個瓶子里的水多,直接用肉眼觀察行不行呢?你認為可以用什麼辦法呢?小組同學可以討論一下,不要只局限於一種方法。並進行學生討論交流。再匯報:你們決定用什麼方法來比較?需要用到什麼工具呢?比較的時候要注意什麼?(根據學生的回答分別板書方法:倒入同樣的杯子、瓶子比高低;倒入小杯比杯數;用秤比重量……) 自評:在科學思維的培養中,討論是一種很直接、很有效的啟迪方式。 (2)學生比較水的多少。 剛才我們積極開動腦筋,想出了很多辦法,這些辦法都可以來比較水的多少,下面就請大家自主選擇一種辦法來比較兩個瓶子中水的多少。同時,老師要提醒大家在倒水的過程中不要將水倒出來,保證比較的准確度,把你們的比較結果記錄下來。 自評:在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中,記錄是一項十分重要的事,很多靈感或習慣都是在點滴的記錄中逐步培養的。 3、引導學生使用量筒比較水的多少。 (1)引出量筒。 我們已經比較出來兩個瓶子里水的多少了,那麼其中一個瓶子里的水比另一個瓶子里的水多多少呢?你可以怎樣來描述呢?學生匯報。為了精確地測量水的多少,需要藉助專用測量水的儀器,量筒就是測量液體多少的儀器之一。 (2)認識和使用量筒。 現在我們來觀察量筒,比一比誰的發現多?注意量筒是玻璃做的,我們在觀察使用時要注意什麼?(輕拿輕放) 小結:量筒壁上有刻度,這刻的單位是毫升,毫升就是通常用來表示液體的單位。在我們使用的量筒上,每一格刻度代表多少毫升?一次最多可以測量多少毫升的水? 提問:你們認為在讀數據時,視線應怎樣?出示:(讀數示意圖)視線應與量筒上的刻度與液面相平。 講述:很多同學一定想馬上使用量筒來測量水的多少了,現在就請各小組用量筒分別測出三個瓶子里各有多少水?相差多少水?把測量的結果寫在探究記錄紙上。各組匯報測量結果。 自評:科學思維的培養離不開科學儀器,儀器的介入增加了驗證的准確性,正確使用儀器有利於思維空間的拓展。 4、練習測量50毫升的水。 5、小結延伸。 今天我們就怎樣比較水的多少進行了研究,大家有什麼收獲?還有什麼新的問題嗎?在生活中,大多數液體的包裝材料上都標有具體多少毫升的數據,請大家注意觀察。

4. 大班比多少 教案及反思

寫教案的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十項:
一.課題(說明本課名稱)
二.教學目的(或稱版教權學要求,或稱教學目標,說明本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三.課型(說明屬新授課,還是復習課)
四.課時(說明屬第幾課時)
五.教學重點(說明本課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六.教學難點(說明本課的學習時易產生困難和障礙的知識點)
七.教學過程(或稱課堂結構,說明教學進行的內容、方法步驟)
九.板書設計(說明上課時准備寫在黑板上的內容)
十.教具(或稱教具准備,說明輔助教學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書寫過程中,教學過程是關鍵,它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一)導入新課
1.設計新穎活潑,精當概括。
3.提問那些學生,需用多少時間等。
(二)講授新課
1.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三)鞏固練習
1.練習設計精巧,有層次、有坡度、有密度。
(四)歸納小結
(五)作業安排
布置那些內容,要考慮知識拓展性、能力性。

5. 《規則有什麼用》 教學設計與反思

一、教學目復標:
制1、初步體驗、了解規則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
2、熟悉本校的規則,並能對制定這些規則的意義和作用進行認識、評議。
3、引導學生把遵守規則從外在強制性行為轉化為一種自覺需要。
二、教學重點
認識、了解規則在學習、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難點
熟悉本校的規則,並能對制定這些規則的意義和作用進行認識、評議。
教學關鍵點
引導學生把遵守規則從外在強制性行為轉化為一種自覺需要。
三、課程准備
a)教學課件
b)搜集有關規則作用的典型正面反面事例

6. 小班數學《比多少 一樣多》教案與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小班幼兒年齡小,愛玩,好動,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我採用了愉快的數學方法。一般來說3-4歲的幼兒對數字的概念有一定的認識,讓幼兒學習手口一致的點數,可以為幼兒在今後的學習數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操作使幼兒初步感知數字1、2 、3 .
2、讓幼兒能用手口一致表示數字1、2、3。
3、感受游戲帶來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游戲使幼兒初步感知數子1,2,3.
難點:能手口一致的點數1,2,3.
活動准備
1、卡通數字1、2、3。
2、1、2、3的大數字卡以及相應圖片。
3、魔術口袋以及小水果。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用歌曲引出課題 :教師唱自創歌曲:「一象鉛筆細又長,二象小鴨水中游,三象耳朵聽聲音,我們請他們來做客。」請出數字寶寶1、2、3。那麼數字寶寶是不是象歌曲里唱的那樣象鉛筆、小鴨和耳朵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二、基本部分:
1、請出數字寶寶,用數字和圖片相對應,讓幼兒看看數字是否象歌曲中唱的一樣,加深幼兒對數字的理解和記憶。
2、游戲:我出幾你念幾。教師隨意出示大數字卡,讓幼兒念出卡片上相應的數字。
3、用手指表示數字:教師:現在請小朋友伸出你靈巧
的小手,告訴我你的小手都有那些本領?(幼兒自由回答)那麼你會用小手錶示1、2、3嗎?教師帶領幼兒用手指表示1、2、3,同時糾正幼兒的錯誤手勢。
4、游戲:我來說,你來比。教師說出數字,幼兒用手指來表示。同時也可以選擇幼兒擔任小老師。
5、游戲:看實物出手指。教師從魔術口袋中拿出相應數量的實物,讓幼兒說出數字同時用手指頭來表示其數量是幾。
三、結束部分:小朋友們真棒,現在數字寶寶請小朋友和他們一起做游戲。帶領幼兒隨音樂走出活動室,(草坪上撒上1——3的小數字卡,帶領幼兒玩找數字寶寶的游戲。)自由結束。
活動延伸:拿不同的實物讓幼兒手口一致的點數。
教學反思
本次的教學活動,目標完成。通過游戲活動,幼兒對數字1,2,3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並能夠手口一致的表示實物的數量。在教學活動中,我採用讓幼兒能動手,動腦的學習方法,使幼兒對學習有了興趣,學有所獲。

7.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一一·對應,比多少及活動反思

比較多少是小班上學期的一節科學活動,目的讓幼兒掌握「一一對應」的比較方法,能夠正確的比較出物體的多少。活動前准備充分,不但有多樣的教具還給幼兒准備多種操作材料方便幼兒進行操作、掌握。 一、語言描述欠條理。 活動開始,教師用小貓釣魚的情節引起幼兒興趣,第一隻小貓釣了2條魚,第二隻小貓釣了三條魚,問一問誰釣的多。

閱讀全文

與比教學設計與反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