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鳥和小雞教學反思
在小班學習歌唱時,死板的讓幼兒隨著老師跟唱,效果不會好。用動作、手勢形象地模仿出各種動物姿態,幼兒很感興趣,記憶很深刻,通過動作幼兒了解了歌詞內容,在幼兒反復演唱中也對小鴨小雞有了更深的了解,增加了喜愛之情。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要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我覺得對於小班音樂教學活動的探索,我認為只要方法得當,符合孩子年齡特點,就能達到唱歌技能和創造力協同發展的目的。因此,在教學活動《小雞小鴨》中,我做到這樣幾步:
一、在欣賞和體驗中激發興趣,理解歌曲。
在幼兒吃點心時,播放《小雞小鴨》的音樂,讓幼兒欣賞、熟悉歌曲。在學唱歌曲之前,通過讓幼兒扮演小雞、小鴨,表演他們相遇、一起唱歌、一起游戲的情景。通過觀看錶演、交流,幼兒很快理解了歌詞。學唱時,幼兒興趣很高,也很投入。
二、多種形式掌握歌曲技能。
我在設計方案上打破了過去一味地「教師唱、幼兒學」傳統的教學模式,根據教材內容,恰倒好處地採用「情境表演法」,讓幼兒理解歌詞。
利用「填充法」讓幼兒學習歌曲創編,我准備了小狗、小貓、小羊、小鳥等圖片,讓幼兒根據原歌曲的模式進行創編,如:小狗小貓碰在一起,小狗汪汪汪,小貓喵喵喵,汪汪汪、喵喵喵、汪汪汪、喵喵喵,一同唱歌、一同游戲。
在這樣的多種方法中,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