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古詩《已亥雜詩》
學習《己亥雜詩》 1.誰來把這首詩讀給大家聽? 引導學生把字音讀正確。區分形近字「喑和暗」喑是什麼意思?(啞,發不出聲音) 2.讀後說說題目的意思,談談你對作者的了解。 3.哪位同學願意把詩句的意思說給大家聽。 解讀「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1)誰來說說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2)把你感受到的讀出來。解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解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1)誰來說說這兩句話是什麼意思? (2)再讀讀這首詩,你還感受到了什麼?(聯系詩人的資料體會詩人的情感。)4.整體誦讀,品悟詩情。 四、回歸整體,對比參讀。5 1.這兩首詩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呢 2.男女生分讀這兩首詩。
Ⅱ 已亥雜詩 其五教案
這是《己亥雜詩》的譯抄文 好像沒有《已亥雜詩》
中國要想生氣勃勃需要疾風迅雷,萬馬無聲的局面畢竟太令人悲哀。我希望天公老爺們重新振作精神,打破一切清規戒律選拔一代英才。(我沒有教案你可以去北京師范大學找)
Ⅲ 初中語文哪裡學過己亥雜詩第二百二十首全文 「不拘一格降人才」那首
《已亥雜詩》第二百二十首
九州生氣恃風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釋】
1.九州:中國.
2.生氣:生氣勃勃的局面.
3.恃(shì):依靠.
4.喑(yīn):啞.萬馬齊喑:比喻社會政局毫無生氣.究:終究、畢竟.
5.天公:造物主.重:重新.抖擻:振作精神.
6.降:降生.
【譯文】
只有風雪激盪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國大地發出勃勃生氣,
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語終究是一種悲哀.
我奉勸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守一定規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寫作背景】
道光十九年(1831年)歲次已亥,龔自珍辭官返鄉,又去北上迎接妻兒,在南北往來途中,感於清朝朝庭壓抑、束縛人才的情況,作詩315首表達了變革社會的強烈願望.
【賞析】
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詩.全詩層次清晰,共分三個層次:第一層,寫了萬馬齊喑,朝野噤聲的死氣沉沉的現實社會.第二層,作者指出了要改變這種沉悶,腐朽的觀狀,就必須依靠風雷激盪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須經歷波瀾壯闊的社會變革才能使中國變得生機勃勃.第三層,作者認為這樣的力量來源於人材,而朝庭所應該做的就是破格薦用人材,只有這樣,中國才有希望.詩中選用「九州」、「風雷」、「萬馬」、「天公」這樣的具有壯偉特徵的主觀意象,寓意深刻,氣勢磅礴.
Ⅳ 己亥雜詩中為什麼詩人呼喚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一、《己亥雜詩·九州生氣恃風雷》是清代詩人龔自珍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是《己亥雜詩》中的第220首。這首詩最後兩句「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以祈禱天神的口吻,呼喚著風雷般的變革,以打破清王朝束縛思想、扼殺人才造成的死氣沉沉的局面,表達了作者解放人才,變革社會,振興國家的願望。
二、附原文如下:
己亥雜詩(第220首)
清.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譯文】:
要是這么大的中國重新朝氣蓬勃,靠的是像疾風迅雷般的改革。像萬馬齊喑一樣的局面,畢竟讓人心痛。我奉勸皇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規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三、賞析:
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詩。全詩層次清晰,共分三個層次:第一層,寫了萬馬齊喑,朝野噤聲的死氣沉沉的現實社會。第二層,作者指出了要改變這種沉悶,腐朽的現狀,就必須依靠風雷激盪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須經歷波瀾壯闊的社會變革才能使中國變得生機勃勃。第三層,作者認為這樣的力量來源於人材,而朝庭所應該做的就是破格薦用人材,只有這樣,中國才有希望。詩中選用「九州」、「風雷」、「萬馬」、「天公」這樣的具有壯偉特徵的主觀意象,寓意深刻,氣勢磅礴。
詩的前兩句用了兩個比喻,寫出了詩人對當時中國形勢的看法。「萬馬齊喑」比喻在腐朽、殘酷的反動統治下,思想被禁錮,人才被扼殺,到處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現實狀況。「風雷」比喻新興的社會力量,比喻尖銳猛烈的改革。從大處著眼、整體著眼、大氣磅礴、雄渾深邃的藝術境界。詩的後兩句,「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傳誦的名句。詩人用奇特的想像表現了他熱烈的希望,他期待著優秀傑出人物的涌現,期待著改革大勢形成新的「風雷」、新的生機,一掃籠罩九州的沉悶和遲滯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現實,更憧憬未來、充滿理想。它獨辟奇境,別開生面,呼喚著變革,呼喚未來。
四、《己亥雜詩》簡介:
《己亥雜詩》是清代詩人龔自珍(1792-1841)創作的一組詩集。己亥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己亥年)),這一年作者48歲,因厭惡仕途,辭官離京返杭,後因迎接眷屬,又往返一次。龔自珍所作詩文,提倡「更法」「改圖」,批評清王朝的腐朽,洋溢著愛國熱情。著名詩作《己亥雜詩》共315首。是一組自敘詩,寫了平生出處、著述、交遊等,題材極為廣泛,其中第220首被中國中小學語文課本六年級下冊(人教版)收錄。
五、作者簡介:
龔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sè)人,號定庵(ān)。漢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崑山羽琌山館,又號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詩人、文學家和改良主義的先驅者。
龔自珍曾任內閣中書、宗人府主事和禮部主事等官職。主張革除弊政,抵制外國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則徐禁除鴉片。48歲辭官南歸,次年卒於江蘇丹陽雲陽書院。他的詩文主張「更法」、「改圖」,揭露清統治者的腐朽,洋溢著愛國熱情,被柳亞子譽為「三百年來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餘篇,詩詞近800首,今人輯為《龔自珍全集》。著名詩作《己亥雜詩》共350首。多詠懷和諷喻之作。
Ⅳ 己亥雜詩 龔自珍 教案
浩盪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己亥,是我國古代用天乾地支法來標記的年月,在本詩中它其實就是一八三九年。這年龔自珍辭官南歸,後又北上接取家屬,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寫成了三百一十五首短詩,並總命名為《己亥雜詩》。它是近代著名的大型組詩,以詩人的一生經歷為主線,述寫其平生出處、著述、交遊等,題材廣泛;或記事,或抒情內容復雜,大多借題發揮,抨擊時弊,表達其反對侵略、呼喚變革的思想和對未來的憧憬。風格是雄奇與哀艷並存。本文就談談龔自珍《己亥雜詩》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龔自珍生活在鴉片戰爭前夕。他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主張改革內政,抵抗外國侵略。《己亥雜詩》中的批判、呼喚、期望、集中反映了詩人高度關懷民族、國家命運的愛國激情。寫出了作者對清朝政府不重視籌劃關繫到國計民生的鹽鐵生產、稅收和水利等問題,一味依賴東南的漕運,對江南人民加重剝削,致使農業生產凋敝,人民困苦不堪,危害國家經濟的現實進行了大膽揭露和批評。
龔自珍生活在鴉片戰爭前夕。他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主張改革內政,抵抗外國侵略。《己亥雜詩》中的批判、呼喚、期望、集中反映了詩人高度關懷民族、國家命運的愛國激情。例如《己亥雜詩》中第一二三首,「不論鐵鹽不愁河,獨倚東南涕淚多。國賦三升民一斗,屠妞那不生栽禾。」寫出了作者對清朝政府不重視籌劃關繫到國計民生的鹽鐵生產、稅收和水利等問題,一味依賴東南的漕運,對江南人民加重剝削,致使農業生產凋敝,人民困苦不堪,危害國家經濟的現實進行了大膽揭露和批評。再如《己亥雜詩》中第八七首,「故人懷海拜將軍,側立南天未蕆勛。我有陰符三百字,蠟丸難寄惜雄文。」表達詩人對禁煙斗爭的關注,對國家命運的關注。
龔自珍是中國改良主義運動的先驅人物。他清醒地看到了清王朝已經進入「衰世」,是「日之將夕」;他批判封建統治的腐朽,揭露封建社會沒落趨勢、呼喚改革風雷的風氣。《己亥雜詩》中第一二五首,「九州生氣恃風雪,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此詩揭露社會弊病,抨擊官僚制度,表現作者火一樣的熱情,給人以鼓舞和激發。他們對死氣沉沉的社會。砰然一擊,驚醒很多世人的沉夢,促使人們向真、向善、向美、向勇。抨擊專制統治的同時,還表達了作者追求思想解放和個性解放。《己亥雜詩》中第一二五首,是作者路過鎮江時為道士們所撰寫的祭玉皇大帝與風神、風雷的「青詞」。作者借題發揮,以祈禱天神的口吻,呼喚風雷般的變革,以打破清王朝束縛思想、扼殺人材多造成的死氣沉沉的局面,表達作者解放人材,變革社會,振興國家的願望。
在詩歌的藝術上,龔自珍自稱「庄騷兩靈魂,盤踞肝腸深」,其詩歌多用象徵隱喻,具有浪漫主義風格色彩、構思神奇、想像豐富、奇特,文辭魁瑋,接受莊子和屈原的影響較大,其中貫穿一種詩人獨有的凌厲剽悍之氣,譚獻的《復堂日記》說其詩:「以霸氣行之」,因而其詩晶光外射,飛動鬱勃,富有力度。是對古代理想化詩歌藝術的總結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