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線學習魏星老師的如何做好統編教材的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語文教材實行統編,並不意味著教師的教學方式也必須統一步調。內相反,學校更要鼓勵容語文教師開拓創新,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把新課標、新教材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要求落實到具體教學中。
就語文教學來說,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教師就要既教文又育人,德智融合,尤其要注重培養學生適應時代要求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在學習語文基礎知識、訓練語文基本技能的過程中,教師要培養學生識字寫字、閱讀、寫作等關鍵能力,具有語言運用、文學審美、文化積累等學科素養,培養認知能力,引導學生具備獨立思考、邏輯推理、信息加工、學會學習、語言表達和文字寫作能力,養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同時,要涵養學生的才氣,培養創造力,樹立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強綜合素質。
B. 新語文在線群文閱讀教學設計評比結果
那個煙雨蒙蒙的江南,我在等你的一紙清鳶,提筆落墨,書你一世相依,那個小橋內流水的西子湖畔容,我在受你的一剎流年,與你煮茶,許你一諾情長;那個舊夢依然的亭台水榭,我在思你的一句執念,與你結發,伴你閑適談笑。
C. 《熱是怎樣傳遞的》教學設計楊老師在線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
(1)引導學生認識熱會從較熱的物體(或物體的一部分)傳遞到較冷的物體(或物體的一部分)
(2)通過直接接觸,將熱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個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傳遞到另一部分的傳遞方法叫熱傳導。
(3)通過數據測量,圖示分析了解熱傳遞過程有先快後慢的特點。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觀察熱傳導的過程和方向。
(2)用文字或圖示記錄、交流觀察到的關於熱是怎樣傳遞的過程。
3、情感、態度、價值觀:
激發觀察探究熱傳遞的興趣,通過積極思考體驗到科學探究獲得的新發現。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通過數據分析,熱在傳導過程中的特點。
教學難點: 通過分析熱傳導過程中的特點,認識熱是怎樣傳導的。
【教學准備】
教師:銅棒、陶瓷杯、學生實驗材料一套。
學生:橫放的銅棒裝置、蠟燭和火柴、凡士林、尺子、秒錶 、廢物皿、塗好溫變油墨的金屬圓片、實驗學習單
【教學流程】
一、導課 3分鍾
學生坐下。
師:這是一根銅棒(邊說邊出示銅棒),先請兩三個學生摸一摸,什麼感覺?
生:「冷的。」
師:現在把銅棒浸到熱水中,請你來摸一摸露出水面的銅棒上端?
(慢慢地走到後面,請後排同學摸。)
你摸摸看?你看呢?
生:「變熱了。」
師:銅棒上端為什麼會變熱,今天我們就要來一起學習。
上課。。。
1、上課開始把圖貼在黑板上,邊貼邊說:課前我們把一根銅棒浸入一杯熱水中,發現銅棒這一端由冷變熱了,(在這一端說的時候,標上序號1)你們能畫出1端的熱是哪裡來的嗎?把你的想法畫在學習單上。
2、學生畫圖
3、交流: 學生拿著自己的的圖上台,並解釋。
生:熱在銅棒裡面從2端傳到1端。
熱在銅棒外面,像毛毛蟲一樣爬上來。
4、師小結:剛才同學們有這么幾種意見:一是熱在銅棒裡面傳遞,二是熱在銅棒外面傳遞。究竟熱在銅棒上是怎樣傳遞的呢?今天我們就來探討「熱是怎樣傳遞的」。(貼課題:熱是怎樣傳遞的)
二、熱在銅棒上的傳遞 共28分鍾
(一)、介紹材料
師:剛才同學們是用什麼方法感受到了熱的傳遞?
生:手摸(板書:手摸)
師:那大家親眼見到熱傳遞的過程了嗎?今天我們就要想辦法親眼看看熱在銅棒上的傳遞過程?
(板書:手摸→眼看 過程)
師:提供大家一些實驗材料,你能不能想出好辦法,讓小組里的同學看到熱在銅棒上是怎樣傳遞的?
(演示台上慢慢地一個個地出示實驗材料,教師示範,給學生思考的時間)
(1)橫放的銅棒裝置
師:等下我們測這根銅棒上的熱傳遞。
(2)蠟燭
師:想一想,可以在哪些地方加熱?
(3)火柴棒
師:火柴棒除了能點燃蠟燭還能?這是凡士林(出示凡士林,用火柴棒挑一點粘到銅棒上)它有個特性:預熱熔化。
(二)畫一畫,學生設計實驗
師:利用這些材料,讓我們能親眼看到熱在銅棒上是怎樣傳遞的?
師:請你在預測欄中補畫上火柴棒和蠟燭,記得給火柴棒編號哦!還要用箭頭表示熱在銅棒上可能是怎樣傳遞的?
(畫的時候注意,畫簡筆畫,用豎線加一個點表示火柴棒,蠟燭的簡單畫法。師在黑板上范畫)
(三)猜一猜,教師強調實驗細節
1、甲同學匯報,「你們是用什麼方法讓大家看到熱在銅棒上的是怎樣傳遞的?」(簡述實驗方案,預測熱在銅棒上是怎樣傳遞的。)「我們要測得每根火柴棒掉落的時間,可以用?」(出示秒錶)
2、(事先挑好一張等距,一張不等距的方案。)請乙同學上台,同時投影甲乙學習單,請學生比較,「哪種實驗方案更科學?」
如何讓火柴棒等距?需要什麼工具?(出示尺子)
3、(挑一個火柴棒離加熱點很近,一個離很遠的方案)請丙丁同學上台,同時投影學習單,並比較。生得出:加熱點與火柴棒的距離要合適。
4、實驗時,還要注意什麼?
注意:小組分工要明確:看秒錶;喊火柴棒掉了;記錄時間
凡士林的量(師:「你認為凡士林的量是不是越多越好?」「注意要少量,相同,這是考驗你水平的哦!」)
(四)學生領取材料,進行實驗。
「下面請同學們選定你們組的最佳方案,在原圖中修正。
憑你們組的選定的方案來領取材料,前6組組長請到前面領取,後6組組長請到後面來領取。
實驗時,請填好實驗記錄單。」
(五)匯報
「時間到,現在請組長吹滅蠟燭,把實驗材料放到廢物盒中。。。誰願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們在實驗中的發現,第一個問題誰來?
1)小組匯報:
我們採用的是 一 端 加熱的方法,看到火柴棒一根根掉落了,火柴掉落的順序依次是: 1234 (黑板上板書圖)
師:熱在銅棒上傳遞的方向是:(熱的部分→冷的部分)(板書:熱部分→ 冷部分)
2)小組匯報:
師:接下去,我們來看看蠟燭在中間加熱的情況?
火柴棒掉落次序是怎樣的?
生:我們小組採用的是 中間 加熱的方法,火柴掉落的順序是: 2314 (黑板上板書圖)
師:你能說說(誰來說說)熱在銅棒上傳遞的方向是?
生:熱在銅棒上傳遞的方向是(中間→兩邊)
師:中間一段的銅棒溫度是怎樣的?這說明熱是怎樣傳遞的?
生:也符合規律:熱部分→ 冷部分
師:現在你能回答,同學們在上課初提出的問題--熱是在銅棒的裡面還是表面傳遞了嗎?
生:熱是在銅棒的表面傳遞的,因為粘在銅棒表面的凡士林熔化了。
生:熱也在銅棒的裡面傳遞,因為我們組銅棒上有洞,我們發現洞裡面的凡士林熔化了。
師:所以熱在銅棒上究竟是如何傳遞的?
生:在銅棒裡面表面都有傳遞。
3)小組匯報:
師:剛才實驗中我還發現同學們用秒錶在測時間,和大家來分享一下你們的數據。
(學生不用把記錄單投影,學生報數,你寫到你黑板上的圖中。)
生:我們組銅棒上有四個洞,我們把火柴棒插入洞中,在一端加熱,測出火柴棒掉落的間隔時間是:10秒、22秒、36秒、59秒
師:請大家關注一下火柴掉落的間隔時間,又發現了什麼?
或說明白了什麼?
生:越到後面火柴掉落所需的時間越長
師:熱在銅棒上傳遞的過程有什麼特點?
生:熱傳遞先快後慢
(師板書:先快後慢)
4)小組匯報:
師:你們組呢?
生:我們組採用的也是一端加熱的方法,我們測出了火柴棒掉落的時間是:第一根火柴掉落的時間是2秒,第二根9秒,第三根30秒,第四根120秒。
師:我們發現這組數據也符合?先快後慢的特點。
你們別的組也是這樣嗎?
三、熱在圓片上的傳遞過程 5分鍾
1、師引言:剛才我們看到了熱在銅棒上的傳遞,那麼熱在這個金屬圓片上(出示實物)又是怎樣傳遞的?請同學來畫一畫。(黑板上貼圖),第一個圓片在這里加熱(紅筆中間點個大圓點),第二個圓片在這里加熱((紅筆旁邊點個大圓點)
2、請二生上黑板畫
3、師:大家看懂他們的表述意思了嗎?請其他同學語言表述一下。
4、演示實驗:究竟是不是如大家所說呢?我們親眼見證一下。
5、師說明:這個金屬圓片是塗有變溫油墨的,加熱會變顏色。(開始實驗)
說說熱在圓片上怎樣傳遞的?(這時要能用熱的一端傳向冷的一端描述了)
把加熱後的兩塊圓盤放在投影上。
四、生活聯系,突出「較」 5分鍾
1、師:同學們,生活中類似的熱傳導現象非常多。來,摸摸你的凳子,什麼感覺?你怎麼解釋這個現象?
(根據學生回答,選擇問題追問:這個熱是哪裡來的?我們有用火焰加熱嗎?這說明熱傳導是不是一定要加熱?那在什麼條件下就會發生熱傳導?)
板書補上「較」字
剛才的熱傳導是在一個物體上嗎?
板書補上:較熱物體--較冷物體
師:我們將通過直接接觸,將熱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個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傳遞到另一部分的傳熱方式,我們稱它為熱傳導。(機動,讀概念,板書:熱傳導)
2、 師:你還能舉出生活中熱傳導的事例嗎?
生:喝湯時,勺子變熱。 冬天玩雪時,當手凍得又紅又疼的時候,爸爸用大手握住我的小手,使我的手逐漸溫暖起來。 冬天用熱水袋取暖。
師:同學們剛才說了很多熱傳遞的現象,像。。。。就屬於熱傳導,像。。。。其實是另外的熱傳遞方式,欲知詳情如何,請課文閱讀單元資料庫。
D. 長投學堂靠譜嗎
靠譜。
長投學堂課程優勢:師友陪伴的社群學習模式:打造訓練營課堂式教學,提供師友扶持的陪伴式社群學習與生活模式。有趣易懂的教學設計:通過說人話、講故事、降維度將專業知識拆解為易懂有趣的學習內容和授課方式。
E. 北京師范大學有哪些知名校友
北師大18萌新 來答一波!!
北師大不僅僅有教育人才,而是文體兩開花!!
1.潘粵明
寧浩,畢業於北京師范大學藝術系。
讀書時,寧浩就憑其學生電影《星期四,星期三》獲得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之後又通過瘋狂系列火遍全國。
當年寧浩通過成人高考進入北京師范大學學習節目製作,並堅定了導演的發展方向。
寧浩「瘋狂」系列的出現,告訴觀眾:中國電影的情節也可以這么好看!線索也可以這么繁復!他的電影黑色幽默式的荒誕,成了中國電影的一匹黑馬。
現在師大還一直舉辦北京大學生電影節,藝術的薪火一直在傳承!
師大的才俊還有很多 歡迎大家來玩啊!
F. 急需《大自然的秘密》教學設計在線等請各位前輩賜教
大自然的秘密,很多人都不理解……這永遠是個不可捉摸、高深莫測的謎,但是,人們只要不想當然,便會在無意間遵循大自然的規律。
這是個令人發省的故事,講述了一群旅遊者和一位生物學家向導在實地觀察太平洋綠龜是怎樣離巢的。可是,當一隻幼龜從巢中伸出腦袋時,卻被兇狠的老鷹逮個正著。當老鷹正准備享受這美味幼龜時,向導在同伴們的勸告中,極其不情願地抱起幼龜,將它送到大海。可是,就因為這樣,成千上萬的幼龜被錯誤地引向大海,導致一大群食肉鳥蜂擁而上,飽餐一頓幼龜。這時,他們才明白,自己是多麼的愚蠢。
這個事實殘酷地告訴我們:我們都是萬物之靈,可是在做一切事情是都太想當然了,以至於差點破壞了生態平衡。難道我們在做每一件事時都不能仔細地去鑽研鑽研嗎?向導心裡明白,老鷹刁去幼龜,這是自然之道,這是維持生態平衡最最基本的法則—弱肉強食。弱小的,難免要被強大的吃掉。況且才損失一個,總比吃得都要遭受滅頂之災好吧?這付出的代價可謂巨大。而且,只要當時聽從向導的話,就不會再破壞自然界的規律。往往當我們自作聰明時,就會好心辦壞事。我們都根據腦袋裡自己的想法處理大自然的事情。其實,你完全可以袖手旁觀。大自然的主宰者永遠不是人類,而是它本身的自然規律。
以科學的態度去對待,這是人類在大自然中唯一能做得,不用你來解決,只要動物們來完成。
所以,弱肉強食就是個真理,誰也不用去在意,只要在旁邊不動聲色——這就是大自然中最簡單,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G. 求教學設計方案或者好的網址【小學語文或者數學】在線等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方案
教師
唐曉勇
授課班級
四·5
時間
2001/6/18
課節名稱
《圓明園的毀滅》
一、教材內容
《圓明園的毀滅》是人教版新編九年義務教育小學第九冊課文。文章以其
簡潔優美的語言、豐富深刻的內容,講述了圓明園當年的輝煌和它的毀滅過
程,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和反對侵略者強盜行徑的仇恨。由於
文章所述的內容已不復存在,所以表達的思想具有凝重的歷史感,今天的學生
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我們藉助多媒體網路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二、學生特徵分析
1、 學生是深圳市南山實驗學校四年級「四結合」實驗班的學生。
2、 學生對信息技術掌握的很好,每位同學都能運用網路查尋收集有用的資料幫助學習,並能製作較精美的電子作品。
3、 學生思維活躍,肯動腦筋,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尤其對藉助網路學習的能力較強。
4、 學生的歷史知識較為匱乏,對圓明園的歷史、園林藝術以及英法聯軍的侵略了解不夠。
三、教學內容和學習水平的分析與確定
1、知識點的劃分與學習水平的確定
編號
知識點
學習目標水平
識記
理解
應用
分析綜合
知識
① 了解圓明園的輝煌和它的毀滅,通過對比理解課文內容。
② 練習概括中心思想並體會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表達的。
③ 學習生字詞。有感情地朗讀第三、四自然段。
√
√
√
情感
利用課文內容、網路資源,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
√
能力
① 用校園網,互聯網路自主查尋收集資料拓寬學生視野,讓學生了解圓明園的過去和現在(輝煌和毀滅)。逐步培養學生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幫助學習的意識。
② 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自主學習的能力。訓練學生的創新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
√
√
2、學習水平的具體描述
知識點
學習水平
描述詞語
行為動詞
知識
理解
圓明園的過去、現在的狀況,火燒圓明園是怎樣的情形。
瀏覽、製作、討論
能力
理解
利用網路增強理解、自學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瀏覽、寫作
情感
理解
「毋忘國恥 振新中華」
朗讀、瀏覽
3、分析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利用網路自主查尋,拓寬視野,了解圓明園的過去輝煌和現在的慘狀。
解決措施:討論、朗讀、網路瀏覽
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的中心思想;通過網路考查製作電子作品,匯報圓明園的輝煌與毀滅。
解決措施:自主協作學習、網路瀏覽、討論交流
四、教學策略
指導思想:
體現素質教育要求,把評價的側重點放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上,圍繞學生
主動學習來評價;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使評價具有客觀性和可操作性,
便於教師掌握和應用。
五、媒體的選擇應用
知識點
學習水平
媒體類型
媒體內容要點
使用時間
媒體在教學中
的作用
媒體使用方式
知識
理解
網路
圓明園的過去、現在
15'
創設情景,提供觀察資源
瀏覽觀察
理解
多媒體
示範朗讀
5'
提供資源
查看、摹仿
能力
理解
網路
圓明園的歷史、現狀
10'
創設情景,提供觀察資源
查看、製作
情感
應用理解分析綜合
網路
多媒體
英法聯軍的可惡。(學後感)
我們的責任。
15'
提供資源
情感感染
查看朗讀
寫作
板書設計
圓明園的毀滅
園林藝術——精華、瑰寶
歷史文物——藝術館、博物館(喜愛)
園林毀滅——掠、搶、奪(痛恨)
六、課堂定量分析:
定量評價結果:
價指標
統計指標
統計結果
占總時間或
人數百分比
學生參與的時間
學生學習時間
30分鍾
75%
學生參與的廣度
個別學習和小組學習時間
15分鍾
37.5%
個別學習和小組學習次數
8次
回答問題與示範的人次
80人次
200%
學生參與的認知水平
開放性問題
6個
學生提供多種答案
40次
教師提供多種答案
0
綜合性和推理性問題
3個
學生得出結論
20人次
教師提供結論
1
學生回答有創意
10人次
學生主動提問
12次
學生參與的形式
上網考察、分組討論、朗讀、閱讀、回答問題、寫作訓練
學生參與的效果
回答問題正確率
98%
紀律問題
0次
現代教育技術應用
使用時間
20分鍾
50%
H. 我需要蘇教版小學一年級美術課件和教學設計《這就是我呀》和《手印變變變》。好的狂加分。在線等,跪求。
教學設計《這就是我呀》
課時:2課時
學習領域:造型表現
教學目的:
1、認知目標:觀察自己的面部特徵,了解五官的形狀與特點。
2、技能目標:培養學生的造型能力、觀察能力。
培養學生抓住五官的特點並表現的能力。
通過比較自己與同學的五官的不同,從而了解五官的 特點與 差異。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對美術學習活動的興趣。激發學生通過表現自己的臉表現自己的性格特點。
教學重點:大膽畫出自己的相貌,抓住五官特點,表現自己的性格特點。
教學難點:能找出自己五官與同學的不同,了解五官的差異才有了每個人不同 的面貌。
教學准備:鏡子、表現工具(自選)。
註:兩節課連堂完成本課學習內容。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教學活動——設計思路——教學反思
一、情景設置,激發興趣
1、游戲:首先所有學生閉上眼,趴在桌上,然後選4位同學藏在面具後,讓大家認是誰。
問:你能認出他們是誰嗎?
問:為什麼我們可以一下子認出每個人是誰?
生:學生會從服裝、頭發、空缺的位置來判斷。
教師引導:露出眼睛、眉毛,臉。
問:每個人區別最大的是哪裡?
生:臉。
創設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引導學生關注人物的臉部特點。
發現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強烈的好奇心能很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所以每節課都應考慮更為豐富 的形式吸引學生、激發興趣。
二、觀察分析,了解自畫像。
1、了解人們的相貌的區別。
師:為什麼老師能區分大家呢?
生:因為我們每個人長得不一樣,所以老師認識我們。
師:是什麼不一樣呢?
生:是五官、臉形、發型不同。
師:誰能說說自己的特點?
生:我的臉圓圓的、眼睛大大的,扎著兩個翹翹的辮子。
(多請幾個小朋友說)
引導學生用正確的觀察方法觀察人物的主要特點。
本節課的學習目標之一就是要學生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相貌特點。並知道自己的相貌特點。
通過賞析畫家作品,了解簡單的美術知識。
從感覺想造型表現轉化。
用手摸摸看,有什麼感覺?(互相討論、觀察)
2、出示課題:《這就是我呀》
3、你認為自己什麼表情畫起來最好看:(對鏡子做表情欣賞,請幾位表情生動的同學上台表演)。
4、欣賞課本范作,觀察不同的表現方法。
問:小朋友為什麼把自己畫成這樣?(邊欣賞邊分析表現形式)
學生的回答不能確定。
5、賞析徐悲鴻《自畫像》
師:看看畫家筆下的自己。知道徐悲鴻嗎?
——他是我國近代著名的畫家,早年留學歐洲學習西方油畫,回國後結合我國傳統繪畫「中國畫」創造了很多優秀作品,其中,他最擅長畫馬。他筆下的馬栩栩如生。
師:知道這張畫是用什麼畫的嗎?
生:油畫。(教師提醒)
三、學生作畫,教師巡視。
1、學生作業。
師:你們想怎樣畫自己?(請同學們說出自己的想法)可以是什麼樣的表情或自己最美的時候。
2、帶了小鏡子的同學可以看看鏡子中的自己,作出一個表情試試。別忘了抓住自己五官的特點。
3、本課時完成基本形的表現
雖然認識自己,但不一定畫得出來。藉助小鏡子更直接的、更清楚的了解自己的五官特點。進行個別針對性輔導,鼓勵好的,指出不足,幫助有困難學生.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畫自己,並剪下來,粘貼到一張紙上,全班同學的集體照。
增強集體意識,感受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
教學重點:畫好自己,並剪貼。
教學難點:大膽表現,抓住特點。
教學准備:剪刀、膠水、一張大紙。
1、以頭部為主,主要表現面部特徵。自由作色,大膽表現。
2、及時表揚落筆肯定、表現大膽、畫出自己特點和個性的作業。
3、對表現拘謹的孩子作鼓勵性指導。
四、欣賞評價及教學延伸。
1、點評:選3-4張較好的畫,請作者自己從構圖、色彩、表現手法、表現心情等方面講解。
2、學生評價。
3、分小組欣賞,每組選1-3張作業展示在黑板上,介紹挑選原因。
4、把所有作業貼在大紙上。
師:這是我們全班的集體照,長相不一樣,個性不同但都聰明、可愛、充滿自信。
學生的自由評價可以顯現出學生自己的審美特點。逐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我很喜歡這種形式,希望能以次增強班級集體意識。
我將進一步了解班級「集體照」的再次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