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黃山奇石教學設計

黃山奇石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0-12-20 17:57:53

㈠ 以 黃山奇石 為例,在信息技術教學設計考慮什麼環節

《黃山奇石》教學設計

「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這是明朝地理學家徐霞客游覽黃山之後的感嘆。《黃山奇石》這篇課文抓住黃山「四絕」之一——怪石,娓娓道來。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橫生的奇石原本無生命,但在作者筆下被描繪得活靈活現,呼之欲出。讀了這篇課文再去游黃山,孩子一定會更喜愛黃山石,也一定更會欣賞黃山石了。本課圖文並茂,學習本課應在培養學生觀察力與想像力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慾,並讓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一一表述出來。朗讀是得以完成這一目標的載體,因而組織不同要求、不同形式的朗讀是本課目標能否實現的關鍵,讓學生在初讀中嚮往黃山的神奇,在研讀中欣賞黃山的怪石,在品讀中回味黃山的魅力。教師要創設多種情景讓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學生能以不同的角色在感悟語言、摹仿語言的同時也能創造語言,這個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對話的過程。

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學生初步具備了獨自識字的能力,因此在識字教學中,更多的以學生的自主識字為主,這更有利於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語文教學很重要的一個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增強創新意識,尤其在學習初期更是如此。我們班學生思維敏捷,想像力豐富,敢想敢說,這就是一個好的開始。針對這一特點,我為學生提供的廣闊的思維空間,讓每一位學生都盡情展示自己的思維成果。

觀察插圖展開想像,給學生一個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結合插圖敘述石頭的奇特。
以讀為主線。在學課文前,進行反復地自由度,選擇喜歡的段落讀,小組讀,分自然段讀。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怡情。

1. 知識與能力:會認14個生字,會寫8個字。
2. 過程與方法: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對黃山奇石的贊嘆。
3. 態度、情感、價值觀:喜愛黃山,嚮往去黃山看奇石。

一、組織教學
二、談話導入
在假期中同學們都去過哪些地方?你認為那裡最有趣、最好玩的是什麼呢?今天呀,我們也去一個有趣的地方玩一玩,看看那裡有些什麼東西最能吸引你呢?
(設計意圖:玩是孩子的天性,說到玩總有說不完的話題,以此引入,把學生的思維自然而然地引入了教學中。)
板書:黃山
三、整體感知,認讀生字
黃山到底有什麼地方吸引我們呢?先聽一聽朗讀吧!
1、師范讀課文,學生聽完之後說說自己都知道了些什麼。板書:奇石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把生字找出來,讀准字音;把難讀的句子找出來,並試著讀通順。
3、⑴ 指名學生朗讀,師生評議。
⑵ 學生交流識字方法,指導識字。
(設計意圖:經過兩學期的識字教學,學生基本上具備了自主識字的能力,讓學生在讀中識字,做到了將認字語言化,加深了對字義的理解。)
四、研讀課文,感悟語言
黃山奇石真是太有趣了,你認為哪幾處怪石最有趣呢?找出來讀一讀,並說一說有趣的地方。
1、學習「猴子觀海」段落:
⑴指名朗讀,說說這一處為什麼有趣?它為什麼有這樣的名字呢?
⑵結合插圖理解「陡峭」、 「雲海」;
動作演示理解「一動不動」;
認讀「峰、胳膊」。
(設計意圖:在課文中識字,輕松愉快,效果頗佳。)
⑶練讀這一段,怎麼讀出趣味來呢。
⑷表演讀:我們能把「猴子觀海」介紹給你周圍的小朋友聽嗎?指名說。
(設計意圖:表演是孩子們喜歡的一種形式,學生的活動不僅是肢體的,更是思維的,表演中包含著對文章內容的感悟。)
⑸換角色讀:石猴可想和大家交朋友呢,它還會說話,會向別人介紹自己哦!
(指名學生可以加進適當的動作。)
⑹情景表演:石猴在黃山頂上呆了好長時間,無數遊客都與它合影留念,它想為大家介紹一次觀海的景象呢!
2、黃山的奇石數可多了,我們再去看看其他幾處吧!(用以上方法學習其他段落)
(設計意圖:培養學習能力是教學的主要任務,在完成對第一部分的學習後,放手讓學生自學,達到了學法遷移的目的。)
五、品讀課文,拓展想像
1、我們知道黃山的奇石數都數不完,可惜像「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等等就沒有具體說了,我們也能用有趣的語言給大家介紹,敢和書上寫的挑戰嗎?
「天狗望月」為例:
⑴學生上台做「望」的動作。
⑵「天狗」望到了什麼呢?它心裡在想什麼呢?
⑶學生先可以一句一句的說,然後連起來說。
(設計意圖:讀是語文教學的生命,在品讀中升華情感,陶冶情操。)
2、「天狗望月」被同學們說的栩栩如生, 黃山還有很多叫不出名的奇形怪狀的岩石聽後,可著急了,正等著你去給它們起名字呢!出示奇石圖片。
⑴分小組選擇喜歡的圖片,然後討論怎樣說。
⑵指名說。
(設計意圖:給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插上想像的翅膀,說出奇石之「奇」。)
六、總結全文
今天我們游覽了黃山,見到了很多奇形怪狀的石頭,你回家准備給爸爸媽媽怎麼說你的收獲呢?
學生交流。
(設計意圖:總結是學生對知識的回顧,更是汲取他人學習收獲的途徑。)

教學反思
——構建和諧 讓思維起舞
在教學中,我積極營造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讓每個孩子在贊美聲中對自己充滿信心。他們在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中無拘無束地參與學習活動中,迸發出智慧的火花。教師一句恰當的贊美能讓讓孩子欣喜若狂,擁有一種成就感。一句贊美的話並不難說,但是在平日的教學中發自我們內心對學生的贊美確實很少。其實,學生身上有很多動人之處,這都是要靠老師用心去發現的。贊美在孩子們的眼裡,是老師對自己的認可、肯定獎勵,他們常常從老師的贊美中來悄悄地衡量自己,從贊美中獲得成功、信心。既然一句贊美的話對孩子們如此重要,我們為什麼還還要那麼吝惜贊美的語言呢?
保護學生大膽、奇特的想像。想像是兒童的天性,更是培養創造能力的必要條件。剛踏進校園的學生,對學習充滿了渴望,他們也很想通過老師、課堂來了解身邊的人和事,來認識這個奇妙的世界。在他們的腦海里,有一套屬於他們自己認識世界的獨特的方法。這種方法在成人看來,可能是滑稽可笑,更有可能是嗤之以鼻。在過去的教學實踐中,學生的獨特體驗是不被重視、不受關注,甚至是不允許的。不管什麼問題,都求唯一答案,不允許獨立思考。可正是這種獨特的思維才得以讓孩子們在想像的天空自由的翱翔。「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他們可以不受任何束縛,特別是不受外界的約束,從而暢快的表情達意。為什麼兒童的想像力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在慢慢地下降,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人為的破壞。作為教師再也不能成為破壞者,而應該是保護者、開發者。所以在這節課中,我讓學生自由想像暢所欲言,尤其是 「天狗望月」「仙女彈琴」「獅子彈琴」等,學生的回答超出了我的想像,我不禁為他們精彩的表現喝彩。很多時候,我們總抱怨學生的想像力太貧乏,思維方式太單一,這時候我們是否也該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學。
提供廣闊的思維空間,讓孩子們充分地思考、自由地表達、盡情地表演。有很多老師忽視二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經常是越俎代庖,這樣一來,教得省事,教學任務又完成得快。但這樣造成的後果確實相當嚴重,完全背離《課標》的精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就是改變學習方式,改變一種學習習慣,應依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依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需求來實施課程改革。因而,要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體、發展的主體,在課堂上就應該讓學生成為主人,老師成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把更多的空間留給學生。
在對話與合作中學習,才會促成新的意義的創造。閱讀教學中的對話不是從知識的傳授走向知識的接受,而是發生在對話與合作中的知識生成,它意味著教學內容是在教學過程中創造的。因而自主對話的課堂,不再是教師唱主角的舞台,也不再是部分學生成功的樂園,而是生機勃勃,五彩繽紛的天地。

㈡ 為什麼要用「爬」字呢 ──《爬天都峰》教學案例

查看更多:三年級語文教案今天第二節課我講了《爬天都峰》這一篇課文。上課沒多久,我就看見有隻手舉得高高的,我一看,原來是羅偉豪,他可是我班最喜歡提問的孩子。我請他起來說話,他提出個問題「課題為什麼要用「爬」字呢?為什麼不用「登」呢?山上不是有台階還有扶的鐵鏈嗎?」當時我就鼓勵說:「你提的問題很有思考價值,你真愛動腦筋。同學們,我們都來幫助羅偉豪解決這個問題,好嗎?」「好!」同學們異口同聲地答應了。首先我就讓學生們了解什麼叫「爬」。「爬」就是手和腳一齊著地走路;爬行,匍匐。軀體貼地(如蟲、蛇、龜)緩慢向前行。接著,我引導學生朗讀全文,在課文中找出答案。同學們都自主地組成了小組,自由地朗讀起課文來。
「誰能告訴羅偉豪同學,你在書上找到什麼答案。」有的同學說:「我從書上知道了天都峰很高,峰頂在雲彩上面呢!」也有的學生說:「天都峰不僅高,而且陡,登山的石級和石級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聽到同學們的回答,我及時給予肯定:「是啊,天都峰真是又高有陡啊。我在網上找到了有關天都峰的資料,讓我們一起走近──天都峰。」同時,我還利用多媒體出示天都峰的畫面,並附有天都峰的簡介:「天都峰是黃山「七十二峰」中最危險的三大奇峰之一。天都峰有『非鳥難落腳,猿猴愁攀登』之說。」看著看著,同學們都發出了一聲聲感嘆:「啊,這么高啊。」「這么筆陡的石級真險啊,我如果在上面,腳一定會發抖的……」在同學們議論時,我就想引導學生親身去體驗一番。「如果這時你正站在這石級上,你會想些什麼呢?」問題還沒有說完,同學們紛紛搶著舉起手來:「我肯定會很害怕。」;「我一定會緊緊抓著鐵鏈不鬆手。」;「我會低著頭看腳下的,不會轉頭去看後面的。要不就會掉下去的。」大家都哈哈大笑,我也忍不住笑了起來:「是啊,這么又高又陡,而且很險的山峰,真叫人發顫啊!就象剛才陳彥傑說的那樣,這樣的山峰我們不可能直起身子走,只能緊緊地抓住鐵鏈,慢慢地向上『爬』,所以作者在這里用了『爬山』而不是『登山』。」
通過引導分析學生提出「為什麼要用『爬』字呢?」這個問題,我運用了引讀課文、觀察多媒體課件和有關畫面和教師語言描述等教學方法相結合,使天都峰的形象在學生頭腦中生動地再現。我覺得這樣的開講緊扣課題,承前啟後,顯得較為干凈利落。我讓孩子們在充分的讀中感悟,通過朗讀,來感悟天都峰的高、陡、險以及感受作者對天都峰的畏懼,為下文寫小姑娘和老爺爺從別人的身上汲取力量,克服困難終於爬上天都峰作了鋪墊。 運用知識的遷移,幫助孩子理解
《爬天都峰》一課主要講了天都峰的高和險以及我和老爺爺相互激勵解決困難,勝利爬上了天都峰的事情。通過對課文的朗讀,體會善於從別人身上相互學習、相互激勵、共同進步解決困難的道理。
課堂上,我首先對生字和詞語檢查過關,然後就把重點放在朗讀感悟上。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把朗讀感悟重點放在了對天都峰的高和險上,以及「我」和老爺爺相互激勵的話語上面。在體會天都峰的高和險上,我讓學生多次朗讀第二段,在讀中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進行體會。如:「峰頂這么高,在雲彩上面哩!」體會天都峰的高;通過「掛」等詞體會天都峰的陡。
但是在找一找這些詞語時,卻碰到了一些困難,尤其是對於「掛」這個詞語,很多小朋友不能理解,因此花在這里的時間就相對多了些,最後,我希望通過知識的遷移來使學生理解,我舉了《望廬山瀑布》的例子,通過「遙看瀑布掛前川」這里的「掛」字來使學生理解課文中的「掛」字,由於學生已經學習過了《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所以這樣一來就比較容量理解了,我也認識到有些東西的學習對三年級剛升上中段的學生不能太強求了,要通過知識的遷移和感性的事物的幫助才能行!
下載此教案:.docx(Word 文檔)相關信息:《黃山奇石》教學案例一、案例背景學科:語文年級:二年級課的名稱:《黃山奇石》所用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學時數:兩課時(二)教學設計1、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12個生字,學習課文中出現的新詞。認識8個生字(2)能力目標:正確、流利地朗...(查看全文)《黃山奇石》教學案例一、設計理念21世紀是一個知識經濟迅猛發展的時代。因此,新時代人們對教育的要求不再是以獲取知識為重點,開始轉向追求個體的自由。人們要求教育提供個體發展的廣闊空間,高效率的認知新事物、獲取新知識的方法,科學的思維...(查看全文)《黃山奇石》教學案例教學目標:1、通過看圖學文,體會黃山奇石的奇妙,激發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2、通過觀察圖畫和理解語言文字,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想像能力;通過動手實踐,培養學生創造力。3、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教學重點:1.理解重點...(查看全文)自主 合作 提高──黃山奇石教學案例【教學設想】 《黃山奇石》一課是第三課一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本文是這一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我上的是課文的第一課時。〖知識目標〗 1、學習課文2、3自然段,弄清黃山奇石「奇」在哪裡。

閱讀全文

與黃山奇石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