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詩歌的教學設計

詩歌的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0-12-20 17:13:30

『壹』 《如何讀懂古詩》的教學設計

1.能閱讀淺易的古代詩文。
2.理解詩歌中詞語的含義。
3.鑒賞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4.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現狀分析】很多考生埋怨古詩難讀,甚至讀不懂,對面古詩閱讀鑒賞存有畏難或放棄的心理,不利於全面提高語文素養。鑒於此,本節課從如何讀懂詩歌入手,教會學生解讀古詩的方法,掌握解讀古詩的鑰匙。
【教學目標】學習讀懂古詩的方法,幫助學生找到解讀詩歌的鑰匙。
【教學重點】如何從兩個層面讀懂詩歌。
【教學難點】如何領會詩歌的深層意思。
【教學方法】討論法、鑒賞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
【教學建議】關於「如何讀懂古詩」的方法可操作性強,建議教師把方法落實到具體的詩歌鑒賞中去,進行示範操作,讓學生在看教師示範操作的過程中懂得方法要領,學會獨立操作。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經常埋怨讀不懂古詩,害怕讀古詩,甚至放棄讀古詩。其實,「讀不懂」不是不讀詩的理由,我們「讀不懂」,很多時候不是因為我們「沒文化」,而是因為我們「不懂讀」,即尚未掌握讀古詩的方法,當我們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後,我相信「讀不懂」的問題便會迎刃而解。
二、授課內容
(一)詩歌備考的四個環節
知識——讀懂——鑒賞——表述
1、知識包括形象、語言、技巧、思想內容和古詩詞常識等。
2「讀懂」在四個環節中的地位
(1)讀懂是知識的綜合運用。
(2)讀懂是鑒賞和表述的基礎。

(二)首先弄清怎樣才算「讀懂」?
1、明白表層意思(能翻譯出大意:時間、地點、人物、事情、景物)
2、領會深層意思,包括寫出了什麼意境(形象、氛圍),表達了什麼情感(情緒、心境),反映了什麼思想(態度、觀點)
(三)傳授如何讀懂詩歌的方法
1、如何明白淺層意思?
(1)填充內容——詩中省略的主語、賓語、狀語、過渡語等;
(2)調整語序——主謂倒裝、狀語後置、賓語前置等;
(3)整合句意——前後連綴,大體翻譯為意思相對完整的句子。

【課堂演練】
明白以下兩首古詩的淺層意思。
例1:
詠白海棠
薛寶釵
珍重芳姿晝掩門,
自攜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階影,
冰雪招來露砌魂。
淡極始知花更艷,
愁多焉得玉無痕。
欲償白帝憑清潔,
不語婷婷日又昏。
【參考:(我)珍惜看重(白海棠)美好的姿容。白天,我掩門出去
親自提著手瓮澆灌白海棠。(剛澆上水的白海棠)在秋日的台階上像洗去胭脂一樣,映出了它的身影;在那灑滿露水的台階上招來如同冰雪般的精魂。淡雅到極致才知道海棠花更嬌艷,而像玉一樣憂愁怎能夠沒有淚痕呢?(海棠花)想報答白帝的雨露之恩,只憑借自身的清亮潔白就可以了,(但它只是)默默無語高高地站立在那裡直到黃昏。】

例2:
詠白海棠
林黛玉
半卷湘簾半掩門,
碾冰為土玉為盆。
偷來梨蕊三分白,
借得梅花一縷魂。
月窟仙人縫縞袂,
秋閨怨女拭啼痕。
嬌羞默默同誰訴,
倦倚西風夜已昏。
【參考:(我)半捲起門簾,半掩著門,(望著那白白的海棠),(覺得該)碾碎冰塊給它做土用玉來給它做盆。(它彷彿)從梨花那裡偷來三分潔白,(又好像)從梅花那裡借來一縷精魂。(眼前的白海棠)像月宮中的仙女在縫制白衣,又彷彿是秋天閨房中哀怨的少女在擦拭淚痕。(我)倦倚在昏夜西風之中,嬌羞無語能和誰傾訴(我的心事呢?)】

2、如何領會深層意思?
(1)聯系信息,揣摩語言,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題目、注釋、詩人生平、典故;意象語言、情感語言、首尾句。
例1:戴復古《江陰浮遠堂》:「橫岡下瞰大江流,浮遠堂前萬里愁。最苦無山遮望眼,淮南極目盡神州。」
註:戴復古,字式之,號石屏,南宋後期詩人
(情感語言、註解)
例2:杜甫的詩句:「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詩人生平、意象語言、尾句)
例3:崔顥的詩句:「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意象語言、情感語言)

(2)再現情境,設身體驗
通過聯想和想像,再現詩歌情境,設身進入這一情境中去體驗、感受其意境和情感。
(3)篩選詞語,確定內容
聯系意境、情感、思想態度等相關主題詞,確認詩歌的深層意思。

【課堂演練】
進一步領會薛、林《詠白海棠》的深層意思(加下劃線的詞語是重點詞語)。
詠白海棠
薛寶釵
珍重芳姿晝掩門,
自攜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階影,
冰雪招來露砌魂。
淡極始知花更艷,
愁多焉得玉無痕。
欲償白帝憑清潔,
不語婷婷日又昏。
(此詩有意以白海棠結合自己,以花寫人,反映出薛寶釵以穩重、端莊、淡雅、寧靜、清潔自詡的內心世界。)

詠白海棠
林黛玉
半卷湘簾半掩門,
碾冰為土玉為盆。
偷來梨蕊三分白,
借得梅花一縷魂。
月窟仙人縫縞袂,
秋閨怨女拭啼痕。
嬌羞默默同誰訴,
倦倚西風夜已昏。
(詩中的種花人、白海棠花以及擬花之「『秋閨怨女」,又都是她的自我寫照。詩中所表現出來的瀟灑、高潔、孤傲、哀愁、深情的形象,正是林黛玉思想性格的化身。與寶釵的白海棠詩相同,她們都在詩中表現了自我,但黛玉之真率與寶釵之矯情,表現出完全不同的特徵。)

(四)方法小結
如何讀懂詩歌的方法
1、明白淺層意思
(1)填充內容,(2)調整語序,(3)整合句意。
2、領會深層意思
(1)聯系信息,揣摩語言;(2)再現情境,設身體驗;(3)篩選詞語,確定內容。

(五)小試牛刀
請從兩個層面解讀以下這首古詩。

竹窗聞風寄苗發司空曙
李益
微風驚暮坐,
臨牖思悠哉。
開門復動竹,
疑是故人來。
時滴枝上露,
稍沾階下苔。
何當一入幌,
為拂綠琴埃。
〔注〕苗發、司空曙是李益詩友。
【參考】
淺層意:傍晚時分,一陣微風吹來,把我從冥坐中驚醒。我走近窗戶,思緒飄渺起來。(風)吹開門,又吹動竹子。(我聽到動靜)以為是故人來(看望我)。(風)吹落竹枝上的露珠,露珠滴在石階下的青苔上。(這風)應該掀開門簾進屋來,為我拂去綠琴上的塵埃。
深層意需領會以下要點:
1、這是一首懷遠思人之作;2、「時滴枝上露,稍沾階下苔」這兩句詩渲染了清冷幽靜的氛圍。3、本詩通過微風的形象,表現了詩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發了思念故人的感情。

(六)學習建議
1、「讀懂」是一項綜合性的智力活動,要先學會分步閱讀,再上升到綜合閱讀。
2、要真正讀懂詩歌,方法不是萬能,多讀多悟才是關鍵。
3、這段時間做詩歌鑒賞題,不要忙於答題,要有意識地把讀懂詩歌放在首位。

三、作業:

『貳』 如何對詩歌鑒賞進行對進行體驗式教學設計

中學語文詩歌體驗式教學嘗試

詩歌原本是情感的精靈,是美神的化身,是靈魂的造化。因此,詩歌教學要注重引導作為閱讀主體的學生與文本零距離地接觸,以融入到文本里去,獲得深層的感受,生成審美體驗與情感體驗。「體驗」是帶有強烈感情色彩的充滿靈性的心理活動,它常常需要以活生生的個體生命為根基,需要個體對於生命價值和意義富於個性色彩的、充滿激情的感情把握。詩歌的意義在於它是人類激情的創作,沒有激情就沒有詩歌,沒有激情也讀不懂詩歌。寫一首詩,就是抒發一段情感,表達一份思想,展現一種人生。而讀一首詩,則是進入一段情境,品味一份哲理,感受一種人格。為了在詩歌教學中貫串自己對詩歌的理解,激發學生的激情,我個人採取了不同尋常的詩歌教學方式,下面我根據自己的教學體會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美讀入境,激活學生的心靈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詩歌尤其具有語言凝練、節奏和諧、韻味深長等特徵。詩歌鑒賞過程中,學生處於由其自身內外多種因素構成的一種「心理場」中,情感居於核心地位並滲入鑒賞思維因素中,使整個認知過程浸染著濃郁的情感色彩。而美讀講究的是聲情並茂地反復讀出詩歌本身所蘊含的節奏美、韻律美和情感美,它極有利於引導朗讀者與詩中所體現的情感產生心靈共振,從而激活讀者的「心理場」,使學生走進詩的情境之中,去體會詩人的情思,產生情感的共鳴。如果僅僅是草草看一下詩歌的文字或聽聽他人對詩歌的評析,就很難進入詩的意境並深受感動。老師不能在安靜的教室里給學生講解與分析詩歌,而是把學生周圍創設情景的同時大聲朗讀詩句,其目的正是要通過對詩歌的美讀,來激活學生的心理場,從而為學生進入詩的意境創造必備的條件。
例如:教學《再別康橋》詩歌,就可由問題引入美讀。注意節奏、重音、韻腳,還須注意表情與動作。心中充滿喜悅、甜蜜、憧憬之情,才能美讀好三段寫景又表現了詩人對康橋的具體感受和留戀的詩句。徐志摩稱:「康橋的靈性全在一條河上;康河,我敢說是全世界最秀麗的一條水。」作者來康橋尋夢。怎樣尋夢?「向青草更青處漫溯」「在星輝斑斕里放歌」。夢幻般的美讀,彷彿醉了。接下去,則是低沉的、傷感的語調,因為「別離是今晚的笙簫」「沉默是今晚的康橋」。美讀,要抓住關鍵詞語、語段細細品味,由感受語言的魅力來進入審美經驗的門戶。這又是受情感支配的。通過美讀,就有可能使學生內心的生命意識和詩歌作品中的生命意識產生異質同構的效應。令學生心潮澎湃、情感凈化。
二、尋找和利用詩境與學生情感經驗的最佳契合點
格式塔心理學派認為,人的各種情感都有固定的力的模式,外物通過其表現形態展示給人的也是一種力的模式,當這兩種力的模式達到同形同構時,外物便能激起人相似的情感體驗,這就是最佳契合點。詩境與學生的情感經驗也有最佳契合點,找到了這個最佳契合點,就能引導學生置身於詩境中再度創造詩歌所描繪或隱匿的形象,將高度凝練的詩歌語言擴散開來,重現詩歌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詩歌塑造的其他人物形象、景物或物象,再造詩歌的豐富內涵。
例如:教學冰心的《紙船》詩歌時學生進行交流「備讀」的內容情景。說過了「從不肯」,說過了「一隻一隻」,說過了「很小」的「很」,說過了「拋」。之後,一個同學一下子跳到了「有一隻」上面:「我覺得『有一隻』的『一隻』要重讀才好,但我還沒有想好原因。你們看,就像這樣讀。」說完,她給大家示範了一遍。
此情此景,心扉莫名地訇然洞開,那些讀過的句子如潮水般涌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絲雲彩」「假如我是一隻鳥,我也要用嘶啞的喉嚨歌唱」「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於是,我們共同總結了一條情感表現定律:置之「少」地而「情濃」。
「能不能學著用詩句表達對媽媽的愛呢?」我試問。
「媽媽,雖然我只是一縷清風,我也要拂去您所有的疲憊。」一位同學發言了。於是,詩句接踵而至——
「媽媽,哪怕您的臉上布滿皺紋,在女兒心中也是青春煥發!」
「媽媽,雖然我不是最出色的女兒,但您卻是我眼中最好的母親!」
……
事後想來,這節課我先是「猝不及防」——「為什麼要重讀『一隻』」,一個備課時未曾考慮的問題來到了我面前;接著是「喜出望外」——學生們用自己的理解把問題談得清楚而又透徹;後來則「豁然開朗」——在學生的觸發下,我們共同總結出了「置之『少』地而『情濃』」的情感表現「定律」;最後,是「異彩紛呈」——我乾脆偏離了原定的教學設計,帶領學生們踏上「寫詩」的小道,於是采擷了朵朵生動爛熳的小花。以教師的敏感抓住最佳教學契機,以導演的智慧讓學生有上好的表現,以舞者的熱情傾情演出,以哲人的才思歸納提升——正是學生給了我壓力,我的才情才在瞬間迸發;是學生給了我動力,我的靈感才在剎那閃耀。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詩歌本是有情物,詩人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都在凝練的詩句中演繹得淋漓盡致,閱讀主體就應該悟讀出作者創作時的創作體驗,從而獲得情感信息,並生成自己新的情感體驗。當學生真切體驗詩歌本身時,必然不是在客觀判斷哪種分析更准確,更不是機械、理性地解析詩歌的韻律、格調、修辭方法和主體等因素,而是在內心深處充盈著綿綿不斷的情感,伴隨情感的升華將獲得對生命意義的真切感悟。

『叄』 如何讀懂詩歌 教學設計

一、讀懂詩歌的作用
1、詩歌備考的四個環節
知識——讀懂——鑒賞——表述
2、知識包括專形象、語言、技屬巧、思想內容和古詩詞常識
3、讀懂的作用
讀懂是知識的綜合運用.
讀懂是鑒賞和表述的基礎.
二、怎樣才算讀懂?
1、明白表層意思
能翻譯出大意:時間、地點、人物、事情、景物
2、領會深層意思
寫出了什麼意境(形象、氛圍)
表達了什麼情感(情緒、心境)

『肆』 如何讀懂一首詩 公開課教學設計

古代詩歌,有比較淺顯易懂的,但更多的在閱讀理解上會有一定難度。有專時讀一首詩,屬看了幾遍還是不甚了了。遇到這種情況,可嘗試:
注意詩的題目。
詩歌的題目往往點明了詩的內容,定下了感情基調。閱讀時要注意將詩句的內容與詩歌題目結合起來理解。

閱讀全文

與詩歌的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