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立定跳遠的動作要領
一、 兩腳平等站位
對於兩腳站法,常被人忽視。體育教材對這個問題說法不一:有的「兩腿稍分」;有的要求「兩腳與肩同寬」。至於站成什麼姿勢,教材沒有具體明確規定,因而大多數的體育教師採用「八」字型站法。在教學實踐中,我感到前者尺度難以掌握,後者雖明確,卻大些。我做法是:兩腳先站成立正姿勢,而後以前腳尖為支撐點,兩腳跟隨向兩側分開到兩腿成平行位置。這樣,腳尖都向前,與運動方向一致,同時兩腿基本處於垂直姿勢,既不產生夾角,又利於膝關節和踝關節運動。而且學生很容易掌握。
二、 兩臂的擺動與呼吸的配合
擺臂與呼吸合理配合很重要。在教學中,預擺時臂放鬆由下向上慢擺到頭上,跟著輕松地吸氣,而後兩臂由上向兩側後方而呼氣。當要起跳前兩臂則快速地由下向上擺到頭上,現時隨之快而深地吸一口氣隨下擺至兩側後方,動作一樣快,但此時不是呼氣,而是憋氣。這樣為肌肉起跳前提供最大的能量,增強肌肉起跳時的瞬間爆發力。
三、 身體重心前移
在教學中,我的做法是:當起跳前,隨著兩臂由上而下向兩側後方擺時,上體前傾,隨之兩臂彎屈成半蹲姿勢,腳跟提起,用前腳掌抓地,控制身體平衡,重心隨著前移。盡管重心前移不很大,但卻很重要。這樣,起跳時就不必為重心前移而消耗力量,為身體向前上方騰起創造條件。
四、 蹬擺是關鍵
起跳時的蹬擺效果如何,是決定身體騰起遠度的重要因素。在教學中,對兩臂起跳時的擺法,我不是象教材那樣簡單由後向前上方擺。因為那樣擺僅作用於兩臂,而不能帶動全身。為此我採用跳高起跳時兩臂的擺法,但方向不是只向上,而是向前上方擺。起跳時,兩腳用前腳掌迅猛蹬地,同時兩臂由兩側後方向前上方做強有力的擺動,使身體向前上方騰起。
⑵ 如何在助跑跳遠,跳遠點(視頻教學)
樓上的說錯了 跳遠最重要的是速度 如果沒有速度你彈跳好也可以,要2個都不具備 那肯定不行的,所以你比賽時一定要加快助跑的速度 這是取勝的關鍵 最後就看落坑技術了~~~
⑶ 沖刺跳遠專業教學視頻
沖刺跳遠?第一次聽說這個名詞,那叫急行跳遠.
北京市中學生男子跳遠記錄是7米58,匯文回中學的趙答然創造的,女子跳遠記錄是6米41.每年北京中學生田徑運動會,跳遠奪冠的成績都要在7米以上.
你自己估計吧.
樓上的那些簡直是胡說八道,4米多?一般中學生女子跳遠的成績都要在5米以上,4米多連女生都不如.
⑷ 求立定三級跳遠教學的視頻
http://video..com/去這復兒制看看!
⑸ 奧運會的由來
奧林匹克運動會起源於古希臘,因舉辦地點在奧林匹克而得名。傳說古代奧運會是由眾神之王宙斯所創始的。第1屆古代奧運會於公元前776年舉行,到公元394年共舉行了293屆。運動會每隔1417天即4年舉行一屆。後來人們將這一周期稱為奧林匹克周期。隨著近代體育的興起,希臘人民希望恢復古代奧運會。在1859――1889年,希臘曾舉辦過4屆奧運會,做了初步嘗試。
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是為祭祀宙斯而定期舉行的體育競技活動。另一種傳說與宙斯的兒子赫拉克勒斯有關。赫拉克勒斯因力大無比獲「大力神」的美稱。他在伊利斯城邦完成了常人無法完成的任務,不到半天功夫便掃干凈了國王堆滿牛糞的牛棚,但國王不想履行贈送300頭牛的許諾,赫拉克勒一氣之下趕走了國王。為了慶祝勝利,他在奧林匹克舉行了運動會。
關於古奧運會起源流傳最廣的是佩洛普斯娶親的故事。古希臘伊利斯國王為了給自己的女兒挑選一個文武雙全的駙馬,提出應選者必須和自己比賽戰車。比賽中,先後有13個青年喪生於國王的長矛之下,而第14個青年正是宙斯的孫子和公主的心上人佩洛普斯。在愛情的鼓舞下,他勇敢地接受了國王的挑戰,終於以智取勝。為了慶賀這一勝利,佩洛普斯與公主在奧林匹亞的宙斯廟前舉行盛大的婚禮,會上安排了戰車、角斗等項比賽,這就是最初的古奧運會,佩洛普斯成了古奧運會傳說中的創始人。
奧運會的起源,實際上與古希臘的社會情況有著密切的關系。公元前9-8世紀,希臘氏族社會逐步瓦解,城邦制的奴隸社會逐漸形成,建立了200多個城邦。城邦各自為政,無統一君主,城邦之間戰爭不斷。為了應付戰爭,各城邦都積極訓練士兵。斯巴達城邦兒童從7歲起就由國家撫養,並從事體育、軍事訓練,過著軍事生活。戰爭需要士兵,士兵需要強壯身體,而體育是培養能征善戰士兵的有力手段。
戰爭促進了希臘體育運動的開展,古奧運會的比賽項目也帶有明顯的軍事烙印。連續不斷的戰事使人民感到厭惡,普遍渴望能有一個賴以休養生息的和平環境。後來斯巴達王和伊利斯王簽訂了「神聖休戰月」條約。於是,為准備兵源的軍事訓練和體育競技,逐漸變為和平與友誼的運動會。
自1883年開始,法國人顧拜旦致力於古代奧運會的復興。經他與若干代人的努力,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於1894年6月23日成立。顧拜旦制訂的第一部奧林匹克憲章強調了奧林匹克運動的業余性,規定在奧運會上只授予優勝者榮譽獎,不得以任何形式發給運動員金錢或其他物質獎勵。1896年4月6――15日,第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雅典舉行。
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基本上是每四年舉行一次,這一周期被稱為「奧林匹亞德」。按此周期算,則從公元前776年到公元394年間共應舉辦293屆;但實際上召開的次數要少得多。不過,古代奧運會有規定,一個奧林匹亞德為一屆,不管舉行與否次數照算。
由神話到協議,古奧運會從公元前776開始,到公元394年羅馬帝國狄奧多西一世時期被廢除,大約經歷了1169年,一共293屆。此後數年,奧林匹亞村因為統治者的蓄意和地震的傷害被徹底毀壞。1896年現代奧運會在顧拜旦的呼籲之下在雅典召開,沉寂了整整1500年的奧運會再次點起了傳承的聖火。
(5)跳遠教學視頻擴展閱讀:
古奧運會從公元前776年起,到公元394年止,經歷了1100多年,共舉行了293屆。
1889年7月,在巴黎召開的國際田徑代表大會上,被後人尊稱為「現代奧林匹克之父」的法國教育家皮埃爾·顧拜旦男爵首次公開提出復興奧運會的設想。
1894年6月23日,12國的79名代表在巴黎索邦神學院召開國際體育運動代表大會,並通過決議:復興奧林匹克運動,成立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批准顧拜旦起草的《奧林匹克宣言》,並於1896年在希臘舉行首屆現代奧運會。
1896年,第一屆現代夏季奧運會在希臘舉行,設有田徑、游泳、舉重、射擊、自行車、古典式摔跤、體操、擊劍和網球9個大項的43個小項,來自13個國家的311名運動員參賽。
2016年裡約熱內盧奧運會是第31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這也是奧運史上首次在南美洲舉辦的奧運會。
除了夏季奧運會,從1924年開始,先後有法國夏蒙尼、美國普萊西德湖、加拿大溫哥華等城市舉辦了22屆冬季奧運會。2010年,新加坡又舉辦了首屆青年奧運會。
從北京奧運會開始,奧運會和殘奧會成為一個整體,舉辦奧運會的城市,一定要隨後舉辦殘奧會。
早期的奧運會舉步維艱,1900年巴黎第二屆奧運會甚至需要「搭車」世博會一起舉辦。再有,1916、1940、1944年因兩次世界大戰不幸「夭折」(仍計入屆次)。
政治因素也成為干擾奧運會正常舉辦的不確定因素,1976年非洲國家為抗議南非的種族隔離政策而抵制蒙特利爾奧運會,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和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因冷戰而先後被部分國家抵制。
自從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成功解決商業模式之後,奧運會的舉辦大多可以促進東道主國家經濟的發展,推動舉辦城市的全面進步,提升東道主知名度。一屆精彩、完美的奧運會,往往成為一個國家崛起的「慶典」。
顧拜旦倡導世界各地選手,不分種族、職業、政治制度,朝著「更快、更高、更強」的目標展開公平競爭。不過直至1992年西班牙巴塞羅那第25屆奧運會,國際奧委會的成員才首次實現大團圓。
⑹ 一千米跑步技巧
跑步這一項運動在生活中非常常見,它不僅僅是鍛煉的一個絕佳方式,並且還是不可缺少的一項體育比賽項目,按照大部分人的水平來講,跑完1千米的話,基本上在4分鍾之內就足夠了,那麼都有哪些跑步技巧呢?接下來就隨小編來了解一下吧。
在跑步的過程中千萬不要緊張,尤其是在聽到哨聲的那一刻,很多人在開跑之前內心都會無比緊張,從而產生搶跑這個動作,這樣一來就違反了比賽的規則。所以放平心態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不能太緊張,也不能太漫不經心,要以一種平常心去對待。
一般來說在1千米的賽程之中,前950米可以選擇一種均勻的速度來跑完,而在最後的50米之中要用盡全身的力氣去開始沖刺,這50米決定著你的最終成績,也就是說跑步之中要講究策略。如果一開始就選擇沖刺的話,那麼過不了一會兒就會感覺到無比疲憊,而對後面賽程造成影響,這樣想取得一個好的成績是很難的。爆發點就集中在最後50米,也有人選擇在最後100米沖刺,具體都要視個人情況而決定了。
⑺ 正確的助跑跳遠姿勢(最好有視頻)
一、助跑與起跳相結合技術
助跑的任務是發揮速度和准確地上板、並為起跳創造好有利的蹬伸條件。起跳的作用是改變人體運動的方向,獲得盡可能大的騰起初速度和適宜的騰起角度。從助跑最後一步到起跳是互相銜接的,這種跑跳結合的緊密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跳遠成績。
助跑速度和助跑距離:助跑速度,決定著騰起初速度的快慢。這在很大程度上與跳遠運動員的短跑技術水平有關。此外,助跑速度的發揮又與運動員的快速起跳能力,以及助跑距離具有一定的相關聯系。通常,優秀運動員的助跑距離為40~45米,跑18~22步。初級和中級水平運動員的助跑距離大約在25~42米,跑14—20步。
助跑的起動方式:助跑的起動方式,有靜止狀態起動和行進間起動。靜止狀態起動一般採用近似站立式起跑的姿勢。由於開始幾步助跑的步幅和速度都容易控制,因而有利於運動員提高助跑的准確性;行進間起動一般採用走、慢跑或墊步的方法,踩上助跑標志後開始啟動。由於開始幾步的動作比較自然、放鬆,因而有利於發揮助跑速度。
助跑的加速方式:助跑的加速方式,有逐漸加速和積極加速兩種。在逐漸加大步長的基礎上提高步頻的逐漸加速方式,比較適宜於發揮速度慢,以及一開始就快跑容易引起動作緊張的運動員;助跑一開始就迅速起動,這種積極加速的方式,比較適宜於速度快、協調性較好的運動員。
助跑的准確性和最後幾步助跑節奏 :助跑的准確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助跑最初幾步的穩定性和使全程助跑節奏的變化不超過3%的能力。因此,在助跑中應保持步長的穩定性,並應在助跑的最後幾步跑出高步頻的最大速度。這種高步頻的助跑節奏,可通過保持步長相對穩定,同時加快步頻的加速節奏來實現,或採用步長相對縮短,同時步頻明顯加快的加速節奏來達到助跑的最高速度。
起跳動作的協調配合:起跳力量的大小,首先取決於起跳腿用力肌肉群在上板時被拉長的速度和強度,還取決於全身力量的發揮。這就要求全身各部分正確協調的配合。
第一,起跳腿上板時應以大腿帶小腿積極下壓,並盡可能以全腳掌同時著板。同時,擺動腿應以髖帶腿迅速前擺。兩臂的擺動是助跑中兩臂自然擺動的延續;
第二,在積極蹬伸起跳腿時,還要強調腰背肌的積極用力和胸部的上挺,以反射性地引起支撐力量的加強,並使支撐反作用力通過身體重心;
第三,當擺動腿和手臂快速擺動到接近水平位置時,要提高制動的速度,以加速身體重心的向上運動。
二、騰空和落地技術
人體離開地面後的空中騰越階段,叫騰空。騰空後的任何動作都不能改變身體重心的拋物線軌跡。如果能在落地時高抬兩腿並向前伸展,則可延緩落地的時間,從而增加落地的距離。
騰空步和空中動作技術:起跳結束瞬間基本保持起跳結束時的姿勢,這種騰空初期的過渡動作叫騰空步(圖4-1-3)。這一姿勢是正確起跳後自然產生的動作。騰空步後的空中動作有蹲踞式、挺身式和走步式三種。蹲踞式技術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單腳跳躍動作的自然發展。其技術特點,是在完成騰空步後雙臂前上舉的同時,起跳腿迅速前擺向擺動腿靠攏,從而使雙膝接近胸部成蹲踞姿勢這種技術動作簡單易於掌握。但在於空中把身體屈成一團,容易造成身體向前旋轉,從而使兩腿過早的落地。挺身式技術的特點,是在騰空步後擺動腿大腿積極向下、向後下方弧形擺動,並與起跳腿靠攏使髖關節伸展。同時,兩臂隨擺動腿大腿的下放向兩側振擺或上舉成挺身姿勢。這種展身動作,可減緩因起跳引起的向前旋轉動,從而有利於提高空中動作的穩定性。
落地技術:良好的落地技術,是在控制好軀干稍有前傾的同時,使兩腿高抬和向前伸展,並一直保持到腳跟即將觸沙前,而當腳跟一接觸沙坑,膝關節就要彎屈緩沖髖部前移,兩臂由後向前擺動,使身體重心盡快移過落地最近點。落地的方式可採用側倒或向前跪出等方法。
三、跳遠練習方法
(一)掌握助跑與起跳的結合技術
1、練習方法
(1)模仿起跳時的手臂、軀干、髖和腿部動作。
(2)在跑道上或跳躍區進行不同距離的助跑起跳騰空步練習。例如,連續進行6~8步助跑起跳,交替進行助跑和助跑起跳,用更快的速度進行起跳等練習。
2、練習要求
(1)為有效地銜接助跑與起跳,首先可從原地起跳開始過渡到短程助跑起跳體會助跑的節奏,然後逐漸增加助跑距離掌握助跑起跳節奏。對初學者來說,以加速的節奏完成最後幾步是十分重要的。
(2)助跑與起跳技術結合的好壞,主要體現在練習者能否在快跑中完成有效的起跳動作,從而獲得盡可能大的騰起初速度和適宜的騰起角度。因此,要控制好助跑的速度和節奏,使助跑速度與起跳能力相適應。
(3)在最短時間內發揮出最大的起跳的力量是非常重要的。這就要求練習者應掌握好起跳過程中擺動腿、手臂和軀體等環節與起跳腿蹬伸動作的協調配合。
學練提示:
助跑速度是決定起跳騰起初速度大小的重要條件,而助跑距離是決定助跑速度大小的重要因素。因此,要保證助跑起跳訓練的質量。
(二)掌握蹲踞式、挺身式和落地技術動作
1、練習方法
(1)按跳遠的完整技術要求進行模仿空中技術動作的練習,並逐漸加快動作的練習節奏。例如,從原地做騰空步後下放擺動腿成挺身式的模仿練習,過渡到助跑起跳騰空步後下放擺動腿成挺身式的模仿練習。
(2)在不同條件下進行蹲踞式或挺身式跳遠練習。例如,以不同的助跑速度進行完整的技術練習或利用助跳板進行蹲踞式或挺身式跳遠練習。
2、練習要求
(1)起跳過程中的支撐轉動,是引起騰空後身體前旋的主要原因。因此,要維持好身體的平衡,必須在正確地完成起跳動作的基礎上,在騰空中充分利用雙臂和腿的伸展來最大限度地控制身體的向前轉動。
(2)在完成騰空步時,要特別強調腰部的緊張和向前送髖,以減少身體的前旋。
(3)蹲踞式跳遠的最大弱點在於身體的各部分環節重心比較靠近髖橫軸,使得旋轉半徑較小易產生向前旋轉。因此,在騰空中應通過較長時間地保持平穩的騰空步姿勢,以及加大上肢的上舉幅度來加大旋轉半徑以來控制身體的前旋。
(4)挺身式跳遠可以使身體各部分環節重心遠離髖橫軸,從而有助於控制身體的向前旋轉。因此,在騰空步後擺動腿應積極下壓,使小腿呈弧形後擺並與起跳腿靠攏,同時兩臂向兩側振擺或上舉形成送髖挺身姿勢。
(5)落地技術的關鍵是控制好身體的前傾和使兩腿高抬並向前伸展。如果過早地做屈體動作,會使雙腳過早地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