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班科學活動《什麼不見了》的教學活動與反思
小班幼兒年齡小,他們的觀察力、注意力都需鍛煉。本班幼兒在平時活動中注意力不集中、觀察力差,為鍛煉幼兒的注意力和觀察力,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引導幼兒參與到活動中來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使幼兒初步感知溶解現象
2、願意參加科學活動,能用簡單的語言把自己的發現告訴老師和同伴。
3、通過玩玩、講講發展幼兒的思維,激發求知慾。
教學重點、難點
使幼兒初步感知溶解現象
活動准備
1、每個幼兒一個杯子,一隻勺子。 2、白糖、果珍、黃豆、紅豆等。
活動過程
1、告訴幼兒今天老師帶來了好多東西,引起幼兒觀察與學習的興趣。 1)觀察教師實驗: 教師拿出一杯清水,一些白糖,讓幼兒觀察白糖放進水裡怎麼樣了? (看不見了、溶化了) 2)教師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小石子,讓幼兒觀察小石子放進水裡怎麼樣了? (還能看見、不溶化) 問:請小朋友想一想,你平時見到的什麼東西放進水裡也能溶化?(鹽、果珍、奶粉等) 教師小結:有的東西放進水裡能溶化,變得看不見了,而有的東西放進水裡不能溶化。
2、讓幼兒做小實驗(任選一種
1)介紹活動材料,讓幼兒知道實驗材料的名稱。 白糖、果珍、黃豆、紅豆等。 2)讓每個幼兒試一試,選擇一種材料放進水裡,觀察結果如何。 3)交流實驗結果:知道有的東西放進水裡看不見了,溶化了,有的東西不溶化能看得見。
3、提問個別幼兒 請個別幼兒說一說你把什麼東西放在水裡了?怎麼樣了? 鼓勵幼兒把自己的發現告訴老師和小朋友。
教學反思
本次教研活動的目的是通過使幼兒初步感知溶解現象,並願意主動地將自己的發現與老師小朋友分享。通過每位幼兒親自動手做實驗,並發現有的東西放在水裡溶化了,看不見,有的東西放在水裡不能溶化,看得見。由於實驗的操作過程充滿樂趣,激發了幼兒的對活動的興趣。同時,在活動中,也有許多不足之處,如材料的多樣性,和工具的便捷性,在今後的活動將多注意這些不足之處,盡量做到完美
『貳』 小班數學活動《數數有多少》教案及反思
【活動目標】
1、能手口一致地點數10以內的數。
2、對點數活動產生興趣。
【活動准備】
1、動物園門票每人一張。
2、幼兒人手一份10以內的操作材料及排序板。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以去「動物園」遊玩的形式,帶領幼兒進教室。
點數9個小朋友。
師:我們要到動物園去玩了,請小朋友排隊入場。請男孩子排在一起,女孩子排在一起,記住要從小紅旗那開始,看誰動作快。
①幼兒自主排隊。
②男女小朋友相互點數人數。
師:現在請男孩子來數一數女孩子有幾個?記住要從小紅旗開始。(男孩子數女孩子)再請女孩子數數有幾個男孩子,要求一致。
二、延續情境:練習手口一致點數10以內的數。
(1)示範數10的數。
師:瞧,這是誰呀?讓我們看看有幾只?
(2)提出操作要求。
師:動物園里這么動物,要請小朋友把它一個一個在排序板上排好隊,排一個要大聲數一個,看看你一共數到幾個動物?
(3)幼兒操作,教師巡視並對能力弱的幼兒提供指導或幫助。
(4)評價——請幾名幼兒點數自己的操作材料。
師:你的是什麼動物?請你從小紅旗開始用手指一邊點一邊大聲的數給我們看一看有幾個?數完後追問:你數到了幾個?
(5)挑戰:點數15以內的數。
動物園又來了許多動物,可是這么多數也數不清,誰願意上來幫我數一數?
三、結束情境。
師:時間不早了,動物園要關門了,請小朋友把動物放回籠子,來排隊吧!
【活動反思】
《數數有多少》的目標是:1、能收口一致地點數10以內的數。2、對點數活動產生興趣。
課前所思:目標中是要點數10以內,小班幼兒對於情景化的游戲,特別喜愛,正好本周主題是春天,小朋友都有去動物園玩的經驗,所以定位在去動物園的情景。
課堂實踐:我帶著15名小朋友進入場地後,以「進動物園要排隊」的形式,讓男孩、女孩排在分別排在小紅旗後面,並且相互從小紅旗處數數,看看「男孩、女孩各有幾個?」點數完畢後,和小朋友一起學習了10的點數後,提出要求:請把這些玩具在小紅旗上面排隊,邊排邊數看看一共有幾只?小朋友自主選擇後,我個別邀請幾位上前操作。最後以動物園要關門,請小朋友帶好動物,跟隨我出教室。
課後反思:整個環節可以說是沒出什麼亂子,小朋友井然有序並且操作的時候也都正確無誤,似乎沒有難處。而創建的情景也符合生活化的目標!在第一個排隊數的時候應該讓孩子數。在小朋友操作的環節,我給予的材料都是10以內的數,但在點評時沒有拿出10的整數;另外課後延伸也可以加上10以外的挑戰項目,讓小朋友嘗試。
這節課,考慮的還不算太全面,雖然達到了目標不過也不算太精細,希望下次能再接再厲,考慮到位有突破!
『叄』 小班教案快樂的小動物活動延伸及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喜歡小動物似乎是每一位孩子的天性。近階段,我們班的孩子和小熊貓、烏龜、小鳥等這些可愛的動物交上了朋友,小動物不時地出現在好聽的故事裡、有趣的兒歌里、好玩的游戲里,它們那生動有趣的形象深深地吸引了每一個孩子。因此,在收集探索小動物的基礎上,精心孩子們設計《可愛的小動物》一課。
活動目標
1、初步萌發幼兒喜愛小動物的情感。
2、 教會幼兒學習傾聽教師的講解,掌握游戲玩法,遵守游戲規則。
3、 學會正確地說出小動物名稱,叫聲,並做相應的手勢動作。
教學重點、難點
1、 知道幾種常見動物的運動方式以及愛吃的食物。2、 願意與他人交流,體驗游戲的樂趣。
活動准備
收集各種小動物的資料(圖書、圖片、玩具、實物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孩子們你們喜歡小動物嗎?快來說說你們都喜歡哪些小動物?
二、新課:
1、學做小動物
師:請你們想一想,小動物都是怎麼回家的呢?(引導啟發幼兒學一學,模仿小動物的動作)
引導幼兒邊念兒歌邊自由地模仿各種小動物的不同動作 (小白兔——跳;小花貓——走;小烏龜——爬;小鳥——飛)
2、扮演小動物
師:這么多的小動物,你最喜歡誰?
請小朋友自己去找一找,將你喜歡的小動物戴在頭上。
師:說一說,你是什麼小動物?它是怎麼走的?
3、分角色表演和游戲
(1) 師:現在小動物都出來玩了。
師生共同演唱歌曲並表演:「小小兔子出來玩,跳呀跳、跳呀跳,小小兔子出來玩,跳呀跳呀跳……」
(2) 游戲
師:哎呀!天快黑了,小動物們都要回家了。你們可要聽仔細喲!
點到哪個小動物,哪個小動物就做動作回家。
4、小動物找食物
師:小動物,你們玩得可真開心,玩了這么久,你們的肚子也一定餓了吧?
那邊有好多好吃的東西,你們去找一找,說一說,你最喜歡吃什麼?
(三)結束部分
師:小動物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說說我們要如何對待小動物呢?
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根據孩子們的興趣點出發,開展了主題活動《可愛的小動物》,不僅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還讓幼兒在各種活動中了解常見的動物名稱、特徵和習性,認識了世界上各種各樣奇奇怪怪的動物,使幼兒喜歡小動物,並知道動物是人類的朋友,萌發幼兒喜愛和保護動物的情感。活動中我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結合本次活動的內容,以整合的理念和方法,組織幼兒開展活動,在活動進行中穿插幼兒喜歡的各種模仿動作、音樂游戲、律動等,既體現了課程的整合性又讓幼兒在玩中得到了知識。由於是小班的幼兒,在介紹他們喜歡的動物時,孩子們的聲音不夠響亮,還有點拘束,不能完全放開。
『肆』 小班科學活動《什麼不見了》的教學活動與反思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課《什麼不見了》的教學設計活動目標:1、通過操作活動,使幼兒初步感知溶解現象2、願意參加科學活動,能用簡單的語言把自己的發現告訴老師和同伴。3、通過玩玩、講講發展幼兒的思維,激發求知慾。活動准備:1、每個幼兒一個杯子,一根攪拌器。2、白糖、鹽、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蘋果片、橘子瓣等)大豆、紅豆、綠豆、小石子,沙子等。活動過程:1、告訴幼兒今天老師帶來了好多東西,引起幼兒觀察與學習的興趣。1)觀察教師實驗:教師拿出一杯清水,一些白糖,讓幼兒觀察白糖放進水裡怎麼樣了?(看不見了、溶化了)2)教師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小石子,讓幼兒觀察小石子放進水裡怎麼樣了?(還能看見 、不溶化)問:請小朋友想一想,你平時見到的什麼東西放進水裡也能溶化?(鹽、果珍、奶粉等)教師小結:有的東西放進水裡能溶化,變得看不見了,而有的東西放進水裡不能溶化。2、讓幼兒做小實驗(任選一種)1)介紹活動材料,讓幼兒知道實驗材料的名稱。鹽、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片、紅豆、綠豆、大豆、小石子、沙子等。2)讓每個幼兒試一試,選擇一種材料放進水裡,觀察結果如何。3)交流實驗結果:知道有的東西放進水裡看不見了,溶化了,有的東西不溶化能看得見。 點擊瀏覽該文件3、提問個別幼兒 請個別幼兒說一說你把什麼東西放在水裡了?怎麼樣了? 鼓勵幼兒把自己的發現告訴老師和小朋友。活動延伸: 教師繼續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觀察物質溶解於水的現象,鼓勵幼兒多做小實驗,通過實驗掌握更多的知識。 教學反思: 本次我園圍繞「科學活動」舉行了新一輪的「三優課」賽教。這幾年和「早期閱讀」、「繪本教學」、「區域活動」相比,科學活動相對比較「薄弱」。由於科學的知識性強,對於教師的要求很高,活動中幼兒的操作性和探索性很強,所以我很少在公開課中嘗試上科學活動。這次活動,對於我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活動結束後,我對整個活動進行了一些反思。任何一個教學活動,內容選擇很重要。科學活動要選擇貼近幼兒的生活,又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具有生活性和游戲性的內容。考慮到本學期,小班幼兒剛剛入園,年齡小、動手能力弱,所以我選擇了一個很直觀、操作性又強的內容——溶解。本次活動的目標是讓幼兒初步感知溶解現象,能用簡單的語言把自己的發現告訴老師和同伴。我覺得整個活動的步驟比較清晰。活動一開始,我直接請幼兒觀察教師實驗。實驗一:出示一杯溫水,之後再出示白糖,我把白糖放進水杯里,讓幼兒觀察白糖的變化。因為是溫水,溶解不是很明顯,我又用調羹攪拌了一下,引導幼兒觀察發現白糖不見了。這時我就引出了活動的關鍵詞——「溶解」。實驗二:我又換了一杯水,把一些小石子放入水杯,讓幼兒觀察小石子有無變化。這個實驗幼兒發現,無論怎麼攪拌,小石子還是在水杯里,看得見。這時我簡單的做個總結:有的東西放進水裡會看不見了,溶化了;有的東西放進水裡不能溶化。接著我請幼兒想一想:平時看見什麼東西放在水裡也能溶化?這個環節可能我提示不夠,幼兒都不能回答。在幼兒實驗前,我先簡單的介紹了實驗材料(鹽、果珍、奶粉、紅豆、沙子)和實驗的注意點。可是我還是發現了一些問題:在材料的准備上我有所欠缺,考慮的不夠周到。在幼兒操作的過程中,每位幼兒選擇一種材料進行實驗,我建議選擇果珍、奶粉和鹽放入溫水中的幼兒,可以品嘗一下水的味道。但個別選擇沙子的幼兒,也想品嘗它的味道。所以對於沙子這個材料,就缺乏安全性。另外我只提供每位幼兒一個杯子,只能做一次實驗,減少了幼兒的操作次數,局限了幼兒的思維發展。應該多提供幼兒一些杯子,幼兒可以嘗試選擇其他的材料進行實驗,幫這樣幼兒更好地發現哪些東西能溶化。最後在總結實驗結果時,我採用的方法是:幼兒總結,教師記錄。在這一環節中,感覺時間比較倉促。我沒有給幼兒充分交流的時間和機會,更多的是我在總結。其實科學活動重點是幼兒操作,教師只是起著引導作用,更多的是要讓幼兒自己發現、自己探索。我覺得此次活動目標基本達成,幼兒也比較感興趣。在以後的課堂教學中還是要多思考、細准備,努力改進自己的步驟,讓課堂教學更有效、更完美。
『伍』 小班教案及反思
首先寫教學目標,現在是課改階段上課要有新的理念分三部分: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 然後分析教材:重點和難點 三 教具 四 教學方法 五 教學過程,可分詳案和簡案,詳案要設想每句話怎麼講比較麻煩,簡案只要寫一下時間安排,和每部分教師的活動和學生的活動 六 板書提綱 七 教學反饋 這樣的教案就比較完整,也能及時地總結問題。 我認為寫教案最重要的是先確立教學理念,也就是第一部分,千萬不能小看了這部分,否則上課就會漫無目的,效果比較差。
『陸』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以及反思有哪些
社會體驗《特殊功能的車》
一、教學活動內容的生成與依據:
孩子在咿呀學語的期間便對汽車產生濃厚興趣和特殊的感情,汽車能發聲,能行駛,能將人或物從一個地方送到另一個地方,幼兒每天都能看見各種不同的汽車。他們愛觀察車輛,特別是中班的幼兒已能辨認出一些常見的汽車,而且喜歡把各種汽車玩具拆拆再裝裝。於是,我就設計了這節「關於特殊功能車」的教學活動。讓幼兒在自己喜歡的環境中學習、復習、鞏固對各種車輛的了解。還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活動過程中認識各種汽車的名稱和用途,增強了幼兒的社會性常識,揭開了幼兒的在生活對各種車的好奇與困惑!
一、 活動目標
1. 通過活動使幼兒對於汽車的結構、種類有簡單的了解。
2. 學習一些簡單的交通安全行為。
3. 知道這些多功能的車與人們之間的密不可分的生活關系。
4. 簡單了解緊急的用途
5. 激發幼兒表述的願望,能大膽的正確的表述自己的見解。
二、 重點與難點
重點:幼兒可以積極主動的去觀察各類汽車,並且了解每種車的特殊功能和用途,(如消防車是用於滅火的,郵政車,是用於運送信件的), 認真比較各種特殊車之間的外型與功能的不同(如消防車是紅紅的,有梯子,而救護車卻是白色的,等)
說明:由於幼兒生活經驗貧乏,有些車型的特點不是很明確,有的時候也很難分辯出各種車的真正用途,以致於在生活中感到好奇和困惑。因此,應對各種車的外形和結構有所感知!
難點:幼兒可以用完整,明了的語言,說出各種車的特殊用途,並能說出在人們日常生活中遇到什麼事情,要用什麼樣的車!(如。在發生火災的時候,我們需要用到消防車 等)
說明:幼兒年幼無知,語言不流暢,只有時常糾正,改變幼兒的說話說「後半句」的習慣,才會真正的讓幼兒說出完整,明了的句子,積極的講解才會引起幼兒的重視並能主動地響應,真正地「導之以行」在日常生活中時常用完整話語的引入才會真正的使幼兒用恰當的詞語說出心裡所想,所感。
三、材料准備
1. 教學掛圖《各種車型的圖片》
2. 提供若干場景的圖片如:「受傷現場」和「路邊花草枯萎」。
3. 收集各種車輛的模型,及玩具
4. 各種車輛的卡片
5. 緊急的圖片及紅綠燈的圖片
6. 各種特殊功能車的聲音錄音磁帶、錄音機
四、 活動設計思路
一、布展與認知
1. 看教學掛圖及車模型
認識這些特殊功能的車輛;如:灑水車、消防車,救護車、垃圾車、吊車、等,老師在把車模型拿出來與幼兒分享,老師進行提問,讓孩子們說一說老師手中拿的是什麼車,並且說出這輛車的用途
2.猜謎語
教師和小朋友們玩「猜謎」的游戲。
教師用語言引入:「小朋友們都很聰明,能認識各種各樣的車。現在老師要換個方式考考你們,那就是我們來玩一個猜謎的游戲好不好?那規則就是,請你 聽清楚老師出的題目,然後 回答這是什麼車?明白了嗎?那好,現在請聽題咯。」
--下雨車,下雨車,邊下雨來邊唱。請問這是什麼車?(灑水車)
--大嘴車,大嘴車,邊吃垃圾邊開車。請問這是什麼車?(垃圾車)
--蓋樓時運重物,長長手臂真神氣。(吊車)
--失火,救人都要它來幫忙。(消防車)
--抓壞人的時候,就會開著它出來。(警車)
--可以救人的車子。(救護車、警車、消防車。)
--信件信件用啥運。 (郵政車)
--拿槍保護它,銀行門口經常停。 (運鈔車)
3.交流
讓幼兒說一說你還看見過哪種車?談一談車在人們的生活中的作用?
教師傾聽,適當的介入幼兒談話,引導幼兒說出完整的語言(如:我見過公交車,公交車是給人帶來方便的交通工具)
4.觀察比較
--出示消防車、警車、救護車圖片
讓幼兒觀察這些車的構造,有什麼地方是一樣的?哪些地方又是不一樣的?
小結:這些車都有圓圓的車輪。消防車和警車的叫聲不一樣,消防車是紅色的,上面有水箱、管子和梯子,專門用來救火的。 警車上白色的,專門用來抓壞人的。救護車上有紅十字。
觀察這些車的車輪,有些車的車輪數也是不一樣的,有的車子有兩個,四個車輪或六個車輪等。
提示幼兒:中班幼兒仍然保留著直覺行為性思維的特點,對自己行為的計劃性、預見性較差。因此,生活中的交通安全事故時 有發生。據此 對幼兒進行自我安全保護方面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拿出安全知識圖片讓他們在看看、講講、議議中初步懂得自我保護的重要性。了解哪些是危險動作,怎樣做才是安全行為,通 過一些生動有趣的講解,讓幼兒學習一些簡單地自我保護的方法, 逐步建立起新的安全文明的行為方式。
5.互動
老師在黑板上出示各種場景的圖片,幼兒手中哪著各種車的卡片,讓幼兒想一想,(如,有人受傷了需要什麼樣的車,發生火 災了,需要用到什麼樣的車)讓幼兒到前面來自己粘貼,這樣互動游戲可以提高自我參與學習的樂趣,並能鞏固加深幼兒對特 殊功能的車理解
五、活動流程
通過圖片,認知車的外形及名稱--通過謎語,了解特殊車的功能--通過交流,使幼兒可以用完整簡單的語言說出車的特殊 功能--通過觀察比較感知各種車的外型不同--通過互動游戲,鞏固加深了幼兒對各種車特殊功能的理解
六,活動延伸
1.聽各種車的聲音
讓幼兒仔細聽,辨別出幾種不同的汽車(有消防車、救護車、
警車和卡車等)
說明:經常聽一些聲音,會讓孩子們的注意力有所提高,激發孩子們愛探索的精神
2.緊急及紅路燈
教師用話語引入:有一些特殊的碼,他們是很有用的,你們知道嗎?
幼兒回答
出示 的圖片讓幼兒說說,這些都是什麼?在什麼情況下?老師在適當的時候加以糾正引導
出示紅綠燈圖片 讓幼兒說說在過馬路的時候遇到紅燈時怎麼辦,綠燈怎麼辦,黃燈怎麼辦?
學習兒:紅燈停,綠燈行,黃燈請你等一等
說明:教給這些緊急和交通安全知識,是讓幼兒們可以學會一些簡單的自我保護常識
七,活動結束
聽音樂,小朋友們模仿開汽車的動作。
教師:小司機們,我們出發吧!
這是我的教案,是中班的,如果你改改,應該好用,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