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怎麼寫500字
如何撰寫幼兒教學反思?
1.從一個經典的實驗看反思的重要性。
咱們先提出一個問題:蒼蠅和蜜蜂哪一個更聰明?
實驗:兩位美國生物學家做了這樣一個實驗,他們現在兩個玻璃瓶中一個裝5隻蒼蠅,一個裝5隻蜜蜂,然後將玻璃瓶的底部對著有光亮的地方,而將開口朝光亮淺暗的一方。幾個小時後,科學家們發現,5隻蒼蠅找到了開口的一端跑掉了,而5隻蜜蜂在撞擊瓶底無數次後全部死在玻璃瓶里。這是為什麼?研究分析:蜜蜂的生活經驗,它們總是認為有光源的地方就有出口,所以每一次總是全力以赴地沖向光源方向,即使是沖在前面的同伴經過幾次的撞擊終於殞命瓶底,它們也不假思索地前赴後繼。而蒼蠅沒有這樣的經驗,更重要的是,幾次在瓶底碰壁後,它們改變了單一的線路,終於在瓶口找到了出路。
這個實驗給我們帶來的啟示是:
教師要積累經驗,更重要的是要不斷地反思經驗和更新的經驗,這對於自身生存與發展有著直接關系的。
2.我們再提一個問題
如何搞垮一個企業,一位美國企業家曾說「你要搞垮一個企業,很容易,只要往那裡派一個具有40年管理經驗的主管就行了。」這說明:只有經驗,不反思,不與時俱進,不創新,一桶水那就腐爛發臭了,質量就不高了。
喊一句口號:讓教育充滿思想,讓思想充滿智慧!」
智慧從何而來?
讀書啟迪智慧;
實踐中的感悟產生智慧;
更來自反思的升華。
葉瀾教授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
一、什麼是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就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而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不斷對自己的教育實踐深入反思,積極探索與解決教育實踐中的一系列問題,充實自己,優化課堂教學。
「教學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自己如何學,教中學,學中教。
⑵ 小班語言領域小太陽課後反思
活動目標:
1、學習詞語:暖洋洋,紅彤彤、甜蜜蜜。
2、學習比喻句:彎彎的香蕉,就像一隻小船。
3、感受散文所抒發的情感,培養對散文的興趣。
活動准備
1、准備橘子、蘋果,香蕉等形狀獨特的水果。
2、准備教育掛圖《語言。小太陽》
3.准備小女孩子,姥姥手偶各一個。
活動過程
一、引入主題
小朋友你們好,今天熊老師請來了兩位客人。現在就來和小朋友認識一下吧。看,這是紅紅。你們好,我叫紅紅。另外一位是紅紅的姥姥,小朋友知道姥姥是誰嗎?是外婆還是奶奶。哦對了,是外婆。
二、充滿感情地講述故事
今天,紅紅要去姥姥家,因為前些天姥姥生病了,媽媽叫她送些水果去看望姥姥。她來到姥姥家,看到姥姥在幹活,。紅紅就說:「姥姥你病剛好,還是不要幹活了,要多休息才是,走,我陪你去曬太陽吧」。她們來到院子,找了把椅子坐下曬太陽,太陽暖洋洋的。紅紅想:要是讓姥姥開心,她的病就會好的更快,於是,她想了想給姥姥變魔術吧!她一定會開心的。她對姥姥說:「姥姥我給你變個魔術吧!」姥姥說:「哦,你還會變魔術,我還真想看看。」於是紅紅就拿出魔術棒,變變變,變出個可愛的小兔子;它就在那兒蹦蹦跳了,她又說了聲變變變,變出個小烏龜,小烏龜就在地上爬呀爬;她又說變變變,變出個小魚,小魚就在那裡游呀游------。這時樂得姥姥都合不了嘴。紅紅說:「玩了這么久了,我們也渴了,我給你變個橘子吧。讓我們解解渴吧。」於是她又開始說:「變變變,變出個小橘子。」姥姥你看,我變出一個橘子。這個橘子圓圓的,紅彤彤的,就像個小太陽。紅紅說:「我來剝它,你一瓣我一瓣。」姥姥吃得甜蜜蜜,甜到心裡暖洋洋。橘子吃完了,紅紅說:「小太陽沒啦!」這時姥姥摟著紅紅,親親她的紅臉蛋兒,對她說:「你才是我的小太陽。」
三、重點句練習.
比如:「我陪姥姥曬太陽,太陽暖洋洋。」「圓圓的橘子紅彤彤,就像個小太陽。」「姥姥吃得甜蜜蜜,甜到心裡暖洋洋。幼兒跟教
四、提出問題
姥姥為什麼說:「這才是我的小太陽。」以加深幼兒對主題的理解。在幼兒理解的基礎上,延伸小朋友要怎麼做教師的小太陽。
五、結合散文學習比喻句。
出示香蕉、蘋果、梨等水果讓幼兒學說比喻句。教師:「剛才紅紅玩變變的游戲是不是很好玩?」幼兒:「是呀」教師:「讓我們一起來玩這個游戲吧!老師變出蘋果來,你只要會說XX(形狀)的XX(東西)XXX(顏色),就像個XXX。誰會說得來這個蘋果就獎勵給他。「
六、出示教育掛圖培養幼兒想說的興趣。
現在請小朋友自己根據掛圖來講述故事。比比哪一個小朋友說得最好。我們獎勵他小紅花一朵。
七、讓幼兒談心:「我也要做個小太陽。」
小朋友你們想做老師的小太陽嗎?想,那怎麼樣做才可以當老師的小太陽?上課認真聽,不隨便插嘴講說等。對的,小朋友說的真好,那以後小朋友要記住怎樣做才是老師的小太陽,可不要忘記了。
八、以《你幫我來我幫你》的歌曲結束活動。
⑶ 小班早睡早起教學反思
活動來目標: 1、通過自果實培養孩子早起的生活習慣。 2、能藉助圖片簡單描述畫面情景,學習說完整的話。 活動准備: 1、圖片:早晨、晚上。 2、手偶、指偶各一個。 3、圖畫紙。 活動過程: 1、講故事《最勤快的和最懶惰的》: 2、大森林中誰起的最早?最起的最晚? 3、聽一聽、學一學公雞是怎麼叫的?數一數公雞叫了幾聲? 手指游戲:大拇指醒來了,你早,你早; 食指醒來了,刷牙,刷刷牙; 中指醒來了,洗臉,洗洗臉; 無名指醒來了,梳頭,梳梳頭; 小拇指醒來了,一起做早操! 4、出示早晨、晚上的圖片: 5、幼兒簡單描述畫面的情景,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上都有什麼? 6、游戲:早晨晚上。教師彈奏或演唱「areyousleeping」的歌曲,幼兒做睡覺的動作,唱完後,教師學一聲大公雞的叫聲,幼兒做起床動作。請幼兒模仿大公雞,反復進行游戲。 7、學一學公雞叫、小豬打呼嚕的音效,利用教室內的玩具自由地創造聲音,並說一說聲音象什麼。 8、繪畫:早晨、晚上(老師畫好小朋友起床、睡覺的圖片,幼兒添畫太陽、月亮)
⑷ 小班教案《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教學反思
本節課教學的重點是了解多姿多彩的植物,對常見的植物進行分類,認識各種植物的結構是與它的生活環境相適應的。
我們首先對教材進行了分析,課本在驅動頁之後是參觀植物園。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我校有植物園,但植物相對不多我們改為觀看錄像進行考察和實地考察相結合,以錄像考察為主。活動2給植物分類,我們也作了相應的調整,刪去了一些當地不常見的植物種類,增添了家庭和野外常見的植物種類。下面就本節課的幾個方面做一個反思。
深入自然,開放課堂
學習者要想完成對知識的意義建構,即達到對該知識所反映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該事物與其他事物之間聯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辦法是讓學習者到現實世界的真實環境中去感受、去體驗。所以,科學學習最好的辦法是讓學生接觸第一性材料。讓學生觀察實物和活體和看標本、掛圖和視頻材料結合。我們的設想是半開放課堂,課前讓學生走出教室,深入自然,通過親身經歷去獲取科學知識,去體驗科學、感受科學、理解科學,同時讓孩子們受到大自然的熏陶,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美好情感。課前我們就對當地的一些植物作了調查。對一些不太清楚的植物我們還查了資料,盡可能做到心中有數。我們選擇了一個山坳作為錄像的內容。因為這里植物種類豐富,且各類植物分布相對集中,環境形態也較齊全。
由於課本上是先讓學生參觀學校植物園的各個區域。在植物園里,各種植物是根據各種類的特點分片集中種植的,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容易搞清灌木和喬木、陰生植物和陽生植物的特點。但在大自然里,植物是自然分布的,並不存在嚴格的分區。所以,我們在活動1里,先讓學生觀察和比較松樹和黃荊這兩種代表性樹木的特點,認識喬木和灌木;然後又觀察蕨、苔蘚和油菜籽、栗樹這兩類植物的特點和生長環境,認識陰生植物和陽生植物的特點。
在建立喬木和灌木、陰生植物和陽生植物的概念之後,我們轉入活動2,讓學生觀察整個區域的所有植物,並考慮它們屬於哪一類。這一任務的目的是讓學生多認識一些當地常見的植物種類,知道植物的名稱,並對兩種植物的分類方法進行驗證。從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在這個環節學生活動非常積極,興趣濃厚。各小組找的找、記的記、問的問、爭論的爭論,一個個都沉浸在觀察和探究的氛圍之中。
由於活動充分,在接下來的匯報中,學生的發言果然都「成果」迭出,令人興奮。
小組合作,資源共享
在活動2和活動3里,我們都採用了小組分工合作的形式。比如活動2,要求學生考察活動區域的植物,了解其名稱,對其生活環境進行記載,並採集一些有代表性的植物進行分類。三、五人一組,既起到互相補充、相互啟發的作用,又能讓學生人人參與。有的小組找到一種不認識的植物,有的同學就留下來記載這種植物的特點和生長環境,有的同學就去問別的同學或老師。在活動3里,要求學生用自己的方法給植物分類時,學生之間往往為了一種植物到底屬於哪一類發生爭論。這種爭論是學生思維的碰撞,常常迸出智慧的火花,能促使學生更深入地思考問題。
尊重學生,激發創新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發現,除了對少量的錯誤進行點撥之外,其餘的屬前概念水平的問題,我們並不對其作過多的解釋。如有的學生把植物分成可盆栽和不可以盆栽兩類並不十分科學,但學生能這樣分,是他這個年齡的理解,我們並不對其予以否定。這樣做,對保護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⑸ 小班語言教案詩歌陽光教學反思
-詩歌《家》是一首結構簡單富有童趣的詩歌,它將白雲與天空、小鳥與樹林、小羊與草地、小魚與河水、蝴蝶與花兒等一對對依戀關系的事物,描繪出一幅幅生動、溫馨的畫面,讓幼兒從中感受到大自然的豐富多采和家的溫馨,從而引發他們認識世界,了解現實生活中各種客觀事物之間的一些簡單聯系的興趣。
大班幼兒的思維十分活躍,尤其是抽象思維已經萌芽,加之積累的生活經驗已經比較豐富,他們願意、樂意、也渴望在集體面前暢所欲言,在詩歌《家》的教學中,我結合幼兒的經驗和興趣,對教材進行了分析和思考,對其中的圖片設計和教學環節進行了仔細的構思。因為我發現在詩歌教學中,應將重點放在幼兒理解方面,不要讓幼兒機械記憶、背誦詩歌內容,要減輕幼兒在學習時的記憶負擔,以便他們將注意更多地投向學習過程的理解和思考,首先大幅生動的電腦課件為整個活動創設了濃濃的"家"的氣息,使詩歌內容具體化、形象化,這種目有所見、耳有所聞的方法,使幼兒的學習和創編有章可循,從而也創設了濃厚的語言氛圍,讓幼兒想說、敢說、有的說。
活動開始我利用了電腦課件將天空、樹林、草地、小河、花兒等美麗的圖畫展現在幼兒面前,讓幼兒用好聽的詞語來表達自己對圖片的理解和贊美,再通過幫雲朵、小鳥、小魚等找家,激發幼兒參與思考,探討雲朵、小鳥、小魚、小羊等與天空、樹林、小河、草地等之間的歸屬關系。在幼兒充分理解這些事物間關系的基礎上,再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將完整地將詩歌呈現給幼兒,使理解詩歌的過程自然而有趣,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沒有逐句逐段教誦,而是把重點放在了,幫助幼兒大膽運用恰當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理解、想像,整個環節中教師起穿針引線的作用,做到了幼兒嘗試在前,理解在前,教師小結在後,幼兒欣賞在後,為幼兒創造了更多的獨立思考、充分表達的機會。從而更好地為仿編詩歌打下良好的基礎。其次在獨立仿編環節充分尊重了幼兒的意願,"創編自己喜歡的詩歌",為幼兒提供了更多的相互學習交流的機會,從而充分體驗仿編詩歌的樂趣和成功感,又把更多的想和說的機會,留給了孩子們,鼓勵幼兒大膽的將自己的詩歌念給在場的所有人聽,以此體驗成功的快樂和語言活動的樂趣、充分感受詩歌的意境美。在仿編詩歌過程中我設計的仿編圖譜操作材料,能有效地引導幼兒將自己編的詩歌內容用畫標記圖的方式記錄下來,幼兒不僅創作的興趣足,而且還能發揮想像,大膽、完整得仿編詩歌。同時在仿編環節為幼兒提供較充足的時間,讓每一個幼兒有表現的機會,體驗成功的快樂。
這里幼兒可以大膽地求助於在場的老師,不僅發展了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而且教師及時為繪畫表達有困難的幼兒做符號記錄,能幫助幼兒及時的展現語言勞動成果,讓孩子們進一步感受到成就和滿足,從而樂意大膽的表達。通過此次教學使我對詩歌教學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如何運用各種手段將幼兒的原有經驗進行提升,讓幼兒愉快的學,大膽地運用和表達,達到語言教學的最佳效果,同時也發現自身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不足,特別是教學過渡語的自然而有效的運用技巧還有待於不斷學習和提高。
⑹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怎麼寫
包括:教學內容是否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幼兒對教學活動是否有興趣,為什麼?;如果幼兒對活動不感興趣,可以如何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