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數學《1千米有多長》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走一走,估一估,想一想等活動,體驗一千米有多長,知道千米和米之間的關系。在學生已經認識了長度單位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基礎上學習的,但千米這個長度單位太大了,學生很難形成對一千米有多長的感性認識。因此,我在教學中首先復習長度單位米、分米、厘米、毫米,並用手勢表示。
我在備課的時候感覺到對於「1千米究竟有多長?」這個題目,大人們也不好估計,何況是小孩子呢?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先走一百米,看看有多少步,要多少時間。再讓學生以此估計走一千米大概要多少步,要多少時間。
為了進一步體驗1千米有多長。接著讓兩個學生把手伸平,讓學生說說有多長?「兩米多。」然後逐個加人,一直到9個人時,請一個學生來量量大約有幾米?「大約10米。」從而進行推算,20米要幾人,30米呢?40米呢?我們班的同學都把手伸平連起來大約40米,那五個班就是大約200米,那1000米要幾個班呢?「要25個班的同學手伸平連起來」然後問學生:「1000米給你什麼感覺?」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
學生在學習活動過程中自主探索事物之間的聯系,掌握規律,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學生從數學推理的角度感受1千米有多長之前,我創造了這多個活動讓學生深刻體會現實中的10米,100米,從而將課本中的數學與生活中的數學緊密聯系在一起。
最後再介紹人一小時大約能走三千米,以此體驗一千米有多長。當天的家庭作業,我就讓孩子們依照自己估計的1000米所用的步數去走一走感覺一下,然後記錄下來到底有多遠,用了多長時間,進一步加深孩子們多1千米的認識。
雖然本課活動比較多,但是明顯感覺到孩子們對千米和米之間的換算掌握的不夠好,今後還要加強鞏固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