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理數的乘方教學反思
《有理數的來乘方》教學反思
1.情景的創自設出於如下考慮:①體現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系,讓學生在這些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中獲得數學體驗,不僅加深對乘方的理解,更感受到學習乘方概念的必要性和激發學習的興趣.②教材中數的乘方概念是根據幾何意義來定義的(其本質是將數轉化為形來解釋,是難點),然後通過練習歸納出求有理數的乘方的規律,如果直接給出乘方的概念,灌輸知識的味道很濃,且太抽象,學生不易接受。
2.教學開放式的問題人手,培養學生的分類和發散思維的能力;把乘方分類表示出來並觀察它們的特徵,在復習乘方知識的同時,滲透了數形結合的數學方法,數與形的相互轉化也能加深對相反數概念的理解;問題2能幫助學生准確把握乘方的概念.
3.本教學設計體現了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觀察歸納,重視學生的思維過程,並給學生留有發揮的餘地.
4.自己在備學生、突出重點的方面還有所欠缺,讓學生在課堂上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重點知識的消化和吸收上,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 積的乘方教學反思
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單元測試題
1.填空.
(1)在計算(2000-36×47)÷44時,首先算( )法,最後一步算( )法.
(2)180×650-320÷80,如果要改變運算順序,先算減法,那麼必須使用括弧,算式是 .
(3)根據500÷125=4,4+404=408,804-408=396組成一個綜合算式是 .
(4)原計劃21天完成,實際提前了5天,實際( )天完成任務.
(5)5人4天編筐80個,每人每天編筐( )個.
(6)甲數是乙數的52倍.
①如果乙數是364,那麼甲數是( );
②如果甲數是364,那麼乙數是( ).
(7)78與82的商,除585與265的差,商是多少?列成綜合算式是( ).
(8)用182除以13的商,去乘28與14的差,積是多少?列成綜合算式是( ).
(9)一個氣象小組測得一周中每天的最高溫度分別是31℃、33℃、34℃、32℃、30℃、35℃、29℃.這一周內的最高溫度相差( )℃,這一周內的最高溫度平均是( )℃.
(10)把算式改編成文字題.
5×(3+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斷題.(對的打「√」,錯的打「×」,共10分).
(1)75×8表示8個75的和是多少.( )
(2)比200少2的數是198.( )
(3)乙數比甲數少2,甲數就比乙數多2.( )
(4)甲是乙的3倍,乙是丙的2倍,甲是丙的6倍.( )
(5)小數一定比整數小.( )
(6)百分之一比十分之一大.( )
(7)被減數、減數、差的和等於被減數的2倍.( )
(8)25×4÷25×4=1( )
(9)436-198=436-200-2( )
(10)a台織布機b小時織布c米,則每檯布機每小時織布c÷a÷b米( )
3.選擇題.
(1)甲數是乙數的1倍,甲數( )乙數.
①> ②= ③<
(2)44個25相加的和除以25的11倍,商是多少?列式應是( ).
①25×44÷25×11 ②25×44÷(25×11)
③(44+25)÷(25×11) ④(44×25)÷(25×11)
(3)下面第一步計算是正確的是( )
①25×18-18+351=25×0+351
②2569-3400÷25×4=2569-3400÷100
③850-30÷3×10=850-10×10
④125×8-346+654=1000-1000
(4)被減數、減數與差的和是96,那麼被減數是( ).
①96 ②48 ③69 ④條件不夠
(5)有6名少先隊員,上午植樹30棵,下午植樹24棵,平均每名少先隊員植樹多少棵?正確答案是( ).
①5棵 ②4棵 ③9棵 ④6棵
(6)李強數學前三單元的平均成績是96分,第四單元考了100分,那麼李強數學前四單元的平均成績是多少分?正確算式是( )
①(96+100)÷2 ②(96×3+100)÷3
③96×3÷2+100÷2 ④(96×3+100)÷4
(7)6個人3天可以做玩具36隻,平均每人3天可以做幾只?正確列式的是( ).
①30÷6÷3 ②36÷3 ③36÷6 ④36÷6×3
(8)每分放的影片長30米,第一部放映24分,第二部放映19分.第二部比第一部影片短多少米?錯誤列式是( )
①30÷(24-19) ②30×24-30×19 ③30×(24-19)
4.計算題.
(1)直接寫出得數.
14×6= 80÷16= 62-5×6=
45×3=
(2)二班和三班一共有91名同學,二班有47人,三班有( )人。二班和三班哪個班人數多呢?( )班人多;( )班人少。
(3)四班左邊站了四行,每行10名同學,右邊站了8名同學,一共有( )人。表示( )個十,( )個一。
(4)五班有56人,六班比五班多三人,六班有( )人。
(5)七班有59人,八班比七班的人數少一些,八班可能是多少人呢?(畫「О」)
54 28 61
③ 有理數的乖方教學反思
有理數的加、假、乘、除和乘方運算是建立在小學算術運算的基礎上。有關有理數運算的教學,在性質上屬於定義教學,歷來是一個難點課題,教師難教,學生難理解。有一個比較省事的做法是,略舉簡單的事例,盡早出現法則,然後用較多的時間去練法則,背法則。但新課程提倡讓學生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本單元教學設計上盡量考慮有利於基礎知識、基礎技能的掌握和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能最大限度地使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充分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使設計的思路符合新課程倡導的理念。
反思本單元課,成功之處在於:
1、創設情境,引入課題,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的理念。例如:在教學「有理數的乘法」時,首先由學生口答有理數加法的練習入手,自然地過度到有理數的乘法,找准了新知識的生長點,為學習新知識做准備。然後,讓學生舉例說明兩個加法算式的在實際生活中意義。再提出生活中的另一些實際問題又可以用怎樣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的問題。
2、精心設計的現實模型「水位變化,日期前後」使有理數的乘法法則的「規定合理性」與「規定必要性」都得到了事實的說明。新課程標准強調,教師的有效教學應指向學生有意義的數學學習,而有意義的數學學習又必須建立在學生的主觀願望和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在此背景下,本節課的引入部分通過幻燈片形象直觀地展示學生熟悉的水庫水位變化情況,創設了真實的問題情境。意在誘發同學們進行探索與解決問題,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弘揚了灘坑移民精神,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同時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問題來源於實際生活。
3、練習設計,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本單元內容安排緊湊,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突破難點。根據七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和年齡特徵,設計了「試
一試」、「練一練」、 「合作學習」等環節,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並在教學中盡量用激勵性和導向性的語言來鼓勵學生大膽發言,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在比較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中較好地完成了學習任務。
盡管最初的設計能體現一些新的理念,但經過課堂實踐後,仍感到有許多不足。
1、課堂引入化時間太多。有理數的加法對本節課的作用不是很大,直接從水位變化的實例引出可以節省一些時間用於合作學習的環節。
2、「鞏固訓練」這一環節的題目有時設計的較難,對中下學生一時難以接受。重點應該是練習有理數運算的法則,計算量不易太大。應按由易到難的順序進行,學生會容易接受。
3、教學中感覺教師啟發引導的較多,給學生自主探索思考的空間較少。這樣不利於學生思維的發展,不利於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
④ 如何寫表內乘法一教學反思
表內乘法一教學反思
乘法的初步認識它是建立在學生已經學過加法、減法,這一節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由於學生沒有乘法的概念,加之這個概念又難以建立,在這種情況下,教材一開始就專列了一節「乘法的初步認識」,使學生知道乘法的含義,為以後學習乘法的其它知識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礎。教材十分重視數學來源於生活及學生實際操作,首先通過學生比較熟悉而又十分喜愛的游樂園引起學生的興趣,為認識乘法作準備。接著讓學生用小棒擺各種各樣的圖案,由同數連加算式引出乘法。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得出二個知識點:一是初步認識相同加數及相同加數的個數,從而引入乘法,這是本節教學的一條主線。二是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這是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實際計算的基礎。通過以上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確定以開放式的課堂教學本課。本課的教學難點是識別相同加數,理解乘號前後兩個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而我在教學中只輕輕地點了一下,致使有少數學困生不能列出正確的乘法算式,影響了教學效果。
這節課使我認識到:信任學生,只要是能讓學生自己學會的,就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會;只要是能讓學生自己去做的,就盡量讓學生自己去做;只要是能讓學生自己去講的,就多給機會讓學生自己去講。
學生在學習8的乘法口訣時,已經學習了1-7的口訣,對口訣的結構及意義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但8的乘法口句數較多,記憶不太容易。因此,根據學生的實際特點,在這節課上,嘗試讓學生自主參與編乘法口訣的活動,讓學生經歷探索數學知識的過程,學慣用數學方式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概括、推理及自主學習的能力,與同學合作交流的態度,並從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多種形式練習,促進對口訣的理解與掌握。對口訣的記憶如果單純的依靠讀、背,肯定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學生學得也比較累。所以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練習。如師生、生生之間對口令,給單調的乘法口訣溶入了濃厚的生活氣息,給枯燥的數學內容賦予鮮活的生命,讓數學課更貼近孩子的生活實際。而這些貼近學生生活的練習,也極大的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⑤ 小學二年級數學學習1和零乘法的教學反思
《關於0和1的乘來法》教學反自思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認識0和1的乘法,初步體會乘法在生活中的應用,並且本節課還要注意對學生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本課的重難點是要使學生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突破這個難點的關鍵在於學生對「幾個幾」的理解和有關0的乘法。
首先,通過學生所熟悉的兒童游樂園游戲的情境圖,讓學生觀察並算出各個游樂項目的人數,引導學生用連加的方法解決問題,在這個教學環節中,要注意讓學生觀察圖形,如摩天輪、過山車、小火車,他們是幾個幾個坐在一起的,有幾組等等,初步體會「幾個幾」。
其次,通過讓學生擺小棒的動手操作活動,進一步來體會,如讓學生擺出自己喜歡的圖形。先擺一個,在擺第二個,第三個……再讓學生說出自己所擺的圖形,一個要幾根小棒,2個呢,3個呢……這時可以讓學生說出是「幾個幾」了。
有了前面的教學鋪墊,後面再引入乘法時,就水到渠成了,而且,學生在練習最後的將連加改寫成乘法的訓練題時,解決相對輕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