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個人教學反思

個人教學反思

發布時間:2020-12-19 23:31:33

『壹』 怎麼寫好一個人 教學反思

首先是突出重點,可以反思對一個知識點的成功或不足。
也可以是一節課的成功設計或不知道地方。
要是能寫出改進的方法就更好了。

『貳』 健康常識:個人衛生的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就是使學生知道,勤洗手時想到剪指甲,勤洗頭時想到勤理發,內勤洗澡時容想到換衣裳,常漱口時想到常刷牙。充分讓學生知道做到做好五勤的重要性,初步體驗有益健康的五勤是每個學生必須要養成整潔、漂亮、精神的好習慣,使學生初步感受到知識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對於學生而言,要真正做到這些並且堅持做好「五勤」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在教學中我設計了一些「五勤」的表演節目,這樣很大程度上使學生有一種興奮感、自豪感。

『叄』 公開課開完之後的教學反思怎麼寫

2012年3月14日,在學校教導處的安排下,我展示了一堂六年級(1)英語教學。我執教的是PEP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教材的第二單元第四課時。回顧我上課的過程,收獲還是挺多的,有成功之處可供人借鑒的,也有值得探討尚需改進的地方。
一、充足的課前准備。因為是第一年教授六年級,從接到通知起,我就認真鑽研教材,確定了教學內容。並花兩天時間仔細研讀文本,深入了解教材編排的特點、意圖及文本折射出的深層次的內涵,大膽取捨與整合,選用了第二單元Part B的內容作為公開課的教學內容,雖然上這節課我有諸多的疑慮,自己能上好嗎?在課堂上會不會說錯話或忘記課堂用語,但經過了自己精心的設計和准備後,我大膽的上了那堂課,效果還可以,真有點如釋重負的感覺。作為我自己,有時真可笑。其實,如果把壓力當做工作的動力來做,相信自己,或許會得到意想不到得結果。
二、充分的個人素質展示。本人上課情緒飽滿,充滿激情,常常與學生同歡笑,共憂愁。我上課時肢體語言充分,帶領學生在視覺、聽覺等全方位動起來,本堂課上我與學生一起說一說度過周末的情形,學生在老師的情緒感染下快樂地學習英語。我還努力運用全英語的課堂教學用語組織教學,給學生創設一個聽英語、說英語的環境。
三、多種形式的教學和操練。本課時主要是詞彙教學和句型教學,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並加上形象化的動作和語言,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還採用了情境教讓學生身臨其境,調動了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
四、成功的激勵、獎勵機制。我的英語課上,我的激勵、獎勵是口頭形式的,you』re Right(對了)—clever(boy/girl)—Good(好的)—Very good(很好)—Great(很棒)—Wonderful(棒極了)—Excellent (太棒了),平時學生都很在乎老師的口頭表揚,我也樂得這樣做,操作簡便,效果較好。
五、遺憾的教學過程與教學效果。本人設計的教學過程看看很成功,但操作起來就出現了這樣那樣的遺憾與差錯。因為教學時間分配不夠合理,致使Pair work 內容沒能如期完成;因為課尾草草收兵,評價機制隨讓在課堂得到最大限度的體現,但最終沒能給學生一個合理又中肯的總結性評價…真是遺憾至極。
教學本來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正因為有遺憾,才能讓我們在以後的教學中揚長避短,爭取使自己在不斷地磨練中一次次完善自我,做一個無愧於學生的教師。
一節研討課的開展留給我的不僅僅是上一堂課而已,留給我們的有很多很多。靜下來反思我們的教學實際,我捫心自問:每一堂課都是這樣准備充分的嗎?每一堂課師生都這樣充滿激情嗎?每一堂課都開展形式多樣、扎實有效的訓練的嗎?每一堂課都草草了事,學到哪裡算哪裡,留有「遺憾」的嗎?讓我們多一些准備與思考,多一些精彩與完美,少一些遺憾,多一點實效,少一點形式主義吧!
許多教育家都說,教育是一門藝術,英語教學是一門結合中西兩方文化的藝術。沒有完美的課堂,只有更好的課堂。我要不斷的努力,每堂課都要像上公開課一樣,精心准備,備教材,備學生,認真總結每堂課的得與失,做一個教育上的有心人。

『肆』 如何個人提高反思能力

葉瀾先生認為,一個教師反思三年,可以成為一個優秀的教師《論語》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可見,反思對一個教師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反思從詞義看是內省(內心反省)、反省(回想自己的思想行動,檢查其中的錯誤),反思包括對教學工作的反思、德育工作的反思、學校管理工作的反思,而這里我們所要探討的教學反思,是指教學的反思。特別是課程改革進入到攻堅階段,更需要教師做好反思工作。
一、什麼是教學反思
首先應該搞清什麼是教學反思,搞清了教學反思的概念,對如何進行反思有很大的幫助。
教學反思是對自己的教學行為與表現從技術上、倫理道德上進行回顧、重視、質疑、分析,自己考察自己,自願思考自己的教學行為產生的原因、結果,對自己的教學有效性進行評價,通俗地說,就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為思考對象,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一種通過提高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能力發展的途徑;是教師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而使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的過程;是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對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行為進行積極的、主動的、持續的批評性審視和分析的過程。
教學反思是主動關心自己教學行為的目的、結果、手段效率的一種行為,是不斷控制、評價、修正自己實踐行為的一個過程。要回顧和回憶已有的活動,更要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學反思是一種手段,它的實質在於發現教學中的問題,並且解決問題,使不好的事情以後不再發生,好的做法繼續發揚。
二、教學反思對教師成長的作用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公式:經驗+反思=成長,這是教師成長的至理名言,許多教師有較深刻的體會。
如果一個教師或許工作了20年,沒有反思,也只是一個經驗的20次重復。如果一個教師只滿足於經驗的獲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反思,那麼他的原有理念及不適當的行為就很難改變,其結果是他的教學將可能長期維持在原來的水平而止步不前。
為什麼只有經驗不能成長?為什麼經驗加上反思就成長了呢?
1.反思使經驗(含教訓)變成教學智慧,從發生的事件中得到啟發
葉瀾先生指出: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沒有反思的經驗只能是狹隘、片面、膚淺的經驗;不會反思的教師,他的教學能力和水平至多隻是經驗的累積;能夠不斷反思的教師,他的教育智慧就會隨之不斷增長。教師越能反思,就越是好的教師,越能使自己的經驗起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作用。
一位數學老師教的學生成績總比別人好,別人問他是什麼原因,答不出,後來通過反思,發現原因是每個學生只用一個作業本。學生要隔天才能看到先一天自己做的作業情況,經過認真總結,他的經驗就提升為及時反饋原理,討論時,老師們也認為,只有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才能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與模糊認識,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
2.反思能幫助自己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法
反思能幫助教師從每天習以為常的教學行為中發現自己的教學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提升自身的專業化水平。
反思的目的不只是回顧過去,而是為了指導未來的行動,反思幫助探究和解決問題,追求教學實踐的合理性。
有的教師在反思小組合作學習效果不佳後,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分好小組,選好組長,做好培訓,用好評價,加強引導,如果將這五個環節的工作做好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就會好起來。
我們認為,教學中出現了問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教師不認真反思,不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3.反思使自己學會教學
教師全面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時,會從教學主體、教學目的和教學工具等方面入手,對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等環節獲得的體驗進行回顧,從而使自己變得成熟。
反思是自己幫助自己學會教學的好途徑,某個內容教學失敗了,反思為什麼,下次就可以改變教學方法,逐步就學會教學了。
無論是教學的失敗,還是教學的成功,教師只要認真反思,分析失敗的原因,提煉成功的經驗,這些都是寶貴的教學資源,也是任何教育理論所不能替代的精華。
4.反思促進教師成長
反思可以由教師自發行為變成自覺行為,縮短教師的成長周期,使教師全面發展。
按照教師職業特徵,一般認為,5年以內是新手型教師,關注的是具體的教學技能;5年—10年是適應型教師,關注的是教學策略,能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綜合應用技能;10年—20年是成熟型教師,關注自己的教學理念;20年以上是專家型教師。但自己不把握進步的機會,是不會自動越級的,可能到退休還不成熟。
通過反思,不只關注完成教學任務,在學生身上體現出成績;還應關心教師本人如何在教學中得到提高,不是年復一年機械重復自己的工作,教師需要做自己成長的有心人,才能縮短成熟的時間。
三、教學反思的內容
狹義的反思是對課堂行為的反思,廣義的反思包括對課前設計中的反思、教學過程中的反思和課後的反思。實踐前的反思是一種超前的反思,在實踐前形成三思而行的習慣,對提高教學的預見性非常有幫助,如准備一堂新課時,想一想以前是怎麼處理的,有經驗嗎?有教訓嗎?遇到教育中的難題時,先想一想,原來遇到過類似事情嗎?是怎麼處理的?過去的處理是否取得了好的效果?實踐中的反思是邊做邊反思,通過活動中的反思,觀察所發生的行為,就好像自己是局外人,藉此理解自己的行為與學生的反應之間的動態因果聯系。教師在反思過程中具有雙重角色,既是演員,又是批語家,反思成為理論和實踐之間的對話,是它們兩者之間相互溝通的橋梁。
實踐後的反思是教學反思的主要部分,重點要反思以下幾個方面:
1.反思自己的教學是否真正達到了教學目標(知識目標、能力培養目標、情感態度目標)
對於一堂課是否達到了教學目標,首先應該先反思確定的教學目標是否合理,在教學設計時,確定教學目標不能太籠統,應該將課標中的「了解、理解、掌握、運用、靈活運用」具體化,變為可操作的內容。
2.總結精彩片段,思考失敗之處,反思教學技能
一堂成功的課例,往往給人以自然、和諧、舒服的享受。每一位教師在教材處理、教學方法、學法指導等諸多方面都應有自己的獨特設計,教學過程才會出現閃光點,才能吸引學生,給學生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象。
課堂要精彩,要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需要教師設計精彩的片段,或者想出一個好點子,片段的內容包括: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精彩導語、課堂引語,在教學過程中對知識重點與難點有創新性突破,激發學生參與學習,對學生做出的合理結論給予贊賞,點子的內容可以是故事、游戲、趣味問題等。
在教學過程中,總會有那麼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有時候說話語言不當,有時候是教學內容處理不妥,有時候是教學方法處理不當,有時候練習習題層次不夠、難易不當。這些情況,教師課後要冷靜思考,仔細分析學生冷場、不能很好掌握知識的原因,對情況進行分析之後,要做出改進措施,以利於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提高,不斷完善。
3.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是否對學生有傷害
課堂內,教師對學生往往容易造成無形的傷害,可教師自己難以察覺。大家認為,這一點是最值得教師反思的,而且教師要十分留意自己的課堂教學細節。例如,學生上課回答問題錯了,是否批評了他。
有個學生考試不及格,教師發試卷時說:「你怎麼個子這么高,分數這么低?」這個學生頓時臉就紅了,趴在課桌上頭都沒抬起,隨後變得很憂郁。教師發現這個情況後,感到很後悔,經過反思,向學生道歉,這個學生後來學習很用功,考試成績也慢慢好起來了,這就是教師反思得到的回報。
4.發思教育教學是否讓不同的學生在學習上得到了不同的發展
因材施教人人贊成,但做起來難,特別目前班額都比較大,一個班有五六十人,多的超過七十人,教師在課堂內要照顧到每一個學生,確實難度很大。但是,根據《課程標准》的要求,教師應該關注每個學生在學習上都要有所發展。因此,課堂上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安排不同的作業,優生做完書上的習題後,再加上兩三道有難度的題目,讓他們多多思考,提高思維含量。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則要降低學習要求,努力達到基本要求,布置作業時,讓學困生盡量完成書本的習題,課後習題不再加做,教材上個別特難的題目可以不做。
尊重學生差異,反思平時教學上的「一刀切」,對指導教學非常價值。大家認為,只有根據不同的學生,設置不同的問題,安排不同的作業,考試上也出一些不同的題,才能調動全體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促進學生和諧發展。
5.反思是否侵犯了學生的權利
學生的權利問題,在中小學課堂中,教師思考得比較少,而課程改革強調學生要主動學習,要探究性學習,這里實質就包含了學生相關權利的內容。因此,教師應該反思自己是否侵犯了學生的思考權、發言權、獲得鼓勵權、讀書權、想像權、選擇作業權。
教師要給予學生發言的機會,也就是說,學生在課堂內有發言的權利,有些教師雖然要求回答問題,或者談想法,但往往學生剛開口,只要不符合自己的預設,就立即打斷學生的發言。有時,一節課盡是成績好的學生發言,成績差的學生根本就沒有發言的機會,如果一節課中,聽不到不同的聲音,即沒有學生自己思考的東西,這樣的課決不是好課。
新課改提出多元化的評價方式,課堂鼓勵學生發表富有個性的意見,教師對學生與眾不同的想法,要給予鼓勵,即學生有獲得鼓勵的權利。上課後,教師要反思自己表揚學生了嗎?表揚得恰當嗎?自己用什麼方式鼓勵學生的?
學生應該擁有自己的權利,教師也應該尊重學生的權利,才能將課程改革提倡的新理念落實到實處。
6.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
有什麼樣的教育觀念,就會有什麼樣的教育行動。大家認為,教師們都知道教育觀念的重要,但對於具體應該如何運用到教育實踐中,自己的行為是否符合課程改革的觀念,思考得比較少。因此,教師十分有必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以檢查自己的教學行為是否正確。例如,上完課後,想一想自己所採用的教學方法是什麼,方法的依據是什麼,所採用的方法是否符合現代教育的理念,等等。
7.反思自己的專業知識
目前,有些學科教師的專業水平比較低,尤其是數學,很令人擔憂。在各級賽課中,出現知識性錯誤的教師也不是少數,賽課教師還是通過層層選拔出來的,經過了許多人精心打造的課都出現知識性錯誤,那麼,在日常教學中,錯誤多就更不要說了。
有個學生問老師:自然數與偶數哪個多?教師毫不猶豫地回答:自然數多,理由是自然數是1,2,3……。中間沒有間斷的數,而偶數是2,4,6……,中間有間斷的數,那麼,自然數就比偶數多。這個問題不難,教師卻回答錯了,反映了教師專業水平低。因此,教師需要反思自己內容教錯了嗎?自己的知識儲備能滿足學生旺盛的求知慾嗎?自己的知識能夠滿足數學課程改革的需要嗎?只有不斷反思,才會知道知識上的缺陷,才會努力學習,彌補不足。
總的說,要反思教學目標、教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質量、教學效果等方面,從反思中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不斷改進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四、教學反思的三個步驟
1.要收集發生的問題的信息,行動回顧。
回憶教學情景、過程、原因、結果,自己到底做了什麼,學生的感受和思考狀況。
特別是對發生了不正常的問題、現象的情形要回顧,通過信息回顧提出問題,教師對課堂內出現的現象,哪怕是學生的一句話、一個表情,不能漠不關心,而要認真反思,找出原因,思考解決的辦法。
2.對課堂中的信息和問題進行研究,對自己的行為活動進行懷疑、質疑,從反思得到困惑。
要善於懷疑自己的行為,懷疑所運用的理論,經常思考,這樣對了嗎?可以嗎?
要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解析,看是否有效行為,無效行為是否太多,熊川武先生在《反思性教學》中,提供了下表,老師們可以參考。

有效行為

無效行為,負效果行為

機敏、熱心

呆滯、煩惱

關心學生與班級

對學生及班級活動不感興趣

愉快、樂觀

不快樂、悲觀

能自我控制情緒

容易發脾氣

有幽默感

過分嚴肅

認識和承認自己的錯誤

不自覺和不承認自己的錯誤

公平、客觀地對待每個學生

不公平、偏愛

能忍耐學生的錯誤行為

不忍耐

與學生一起工作時表現出理解和同情

對學生冷淡、諷刺

與學生關系和諧、有禮

與學生關系疏遠、逃避

幫助學生解決個人及學習中的難題

察覺不到學生個人的需要和困難

贊揚努力的學生、鼓勵表現好的學生

不贊揚學生、過分挑剔

真誠認可學生的努力

懷疑學生的學習動機

在社交中,考慮別人的反應

在社交中,不考慮別人的反應

鼓勵學生盡其所能

不鼓勵學生盡其所能

妥善計劃與組織課堂教學步驟

教學步驟沒有計劃和組織

教學計劃內,課堂步驟有彈性

步驟過分死板,不能脫離計劃的限制

預期別人的需要

不能照顧個人差異的需要

教學技術新穎有趣,能刺激學生

教學枯燥呆板,沒有趣味

示範與解釋清楚、實用

示範與解釋不清楚,無引導

這一步,教師要有開放的心態,對自己的要求要苛求,要自己質問自己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太好的。
對做得好的,也可以想一想,我是怎麼想的?是否有理論依據?對做得不好的,要思考,我怎麼會這樣呢?
3.在探究中找到解決和消除困惑的辦法。
針對反思中得出的經驗、教訓,教師要進一步思考:我能做什麼?我怎麼改進?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如何給學生帶來較大的益處?
一位老師在星期五講課時,告訴學生要善於學習,要把所學的一小節內容進行整理,寫出一個概括性的復習總結,其實意味著布置了一個家庭作業。但到星期一要求學生把做的總結交上來時,一些學生沒有完成,老師反思:為什麼會這樣?原來有的學生需要視覺提示,要明確把作業的內容寫在黑板上,不能混在一般性講述的要求中。於是,反思的結果就是:要把口頭布置的作業寫在黑板上,要求要明確具體。
五、教學反思的記錄與交流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教師要有記筆記的習慣,將反思的內容記錄下來,這些反思筆記是寶貴的教學資料,是提升反思質量的基礎。參加討論的教師許多都有記反思的好習慣,並且講述了自己的記錄方法。
寫反思日記或教學後記,在一天的教學工作結束後,教師寫下自己的經驗或失敗的教學,可以只簡單地寫幾個要點,寫在教案後面也行;可以是詳細描述事情經過;可以做資料分析;也可以寫成一篇完整的文章。教師自己記下來的東西,是非常鮮活的,很有價值的。有些老師寫不出像樣的教學論文,是由於平時沒有反思與記記錄反思,一到寫文章時,就沒有素材,即使寫成了文章,也是東拼西湊,沒有可讀性。
寫反思時,可按事件寫,也就是說,把類似的多件事聯系起來記憶、反思。這樣做可以系統總結一類教育現象,為今後處理同類教育現象提供借鑒的藍本。
以教育敘事的方式寫,寫教育故事,把教育中的真實故事寫出來,穿插自己的議論、思考,教育敘事是適合教師進行教學研究的一種好形式,特別要注意的是,要從故事中提煉出教育觀點。
教師要學會與同行交流教學反思,自己在反思中如果突然悟出了一個道理,不論是好或是差的,不妨告訴同行,與大家一起討論。也可以數學組為單位,不定期舉行反思交流會,與人交流、討論自己的觀念是否正確,辦法是否最好。教師聚集在一起,把自己課堂上發生的問題,提出來共同討論,尋找解決的辦法。
現在網路已經進入發尋常百姓家,教師可以將反思發到相關的網站上,吸引更多的人參與討論,特別是有可能引起一些教育專家、教學高手的重視,他們如果能夠參與討論,則會極大地提高自己的反思質量。
六、反思意識的提升與反思能力的提高
1.反思應該是教師自我成長的自覺行為
反思對教師的責任心要求高,不負責任的教師是不會去反思的。要使反思成為教師的自覺行為,首先是教師對反思要有內在動力,也就是教師要有強烈的工作責任心,積極的進取心,旺盛的求知慾。其次,要有外部的推動力。有的學校規定:教齡在五年以上的教師每周寫三篇教學反思,每篇500字;教齡在五年以下的教師每天要寫300字以上的反思,每周教研組要檢查,要交學校。但實踐中由於措施不到位,教師很難堅持下去,逐漸就變成到處抄、應付。這樣就失去了反思的作用
2.反思是需要毅力的行為
在反思中,要自己揭露自己的短處,是誘發痛苦的行為,沒有毅力就難以反思,這種毅力體現了反思的持續性,需要教師戰勝困難、忍受痛苦,盯住自己不合理的教學行為進行批評,自己要督促自己,要敢於向別人承認自己教學中的不合理性。另外,要長期堅持反思,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需要毅力支持。因此,討論中大家認為,只有堅持長時間的反思,才會看出反思的成效。
3.使反思成為自己的習慣
經常不斷地進行教學反思,就會形成反思的習慣,就會自覺地在教學之前、之中、之後,對教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質量進行反思。
曹化老師認為教師形成了反思習慣,就會一有所得,及時記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以寫促思,以思促教,長期積累,必有收獲。
4.提高反思技能
反思中有時要進行比較、討論,要查閱理論,要進行自我觀察、判斷、評價、調節。這些本身是一種能力,教師要掌握反思的技能,提高反思的質量。
5.反思要適度
反思不一定是個人閉門造車,有時可以集體反思,大家討論,反思也不要很多專門的時間,茶餘飯後,大家在一起可以聊一聊;每周開展教研活動時,大家可以交流一會兒。這樣做,就顯得比較輕松,就不會將反思看作一項專門的工作了。
反思是教師成長的一條途徑,也是教師從事教研的好方式。我們討論的目的是希望老師們重視反思,提出反思中的一些問題,具體到教學中,還需要教師做許多細致的工作。

『伍』 什麼是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教師應從哪些方面進行反思

一、對教學實踐活動的反思
教師在教學實踐歷程中,要及時捕捉能夠引起反思的事件或現象,通過理性檢查與加工,逐漸形成系統的認識,形成更為合理的實踐方案。例如在教學過程中講解知覺的基本特徵:選擇性、整體性、理解性和恆長性,學生的對於四者的區別很難把握,這樣在學習中就可以進行規律總結突出本質,選擇性強調對象和背景的對比,整體性注重的是部分和整體的關系,理解性離不開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恆長性保持本質的不變。
二、對個人經驗的反思
教師對個人經驗的反思有兩個層面,一是對個人日常教學經歷進行反思使之沉澱成為真正的經驗,二是對經驗進行解釋從而獲得提升。教學反思可以幫助教師把他的經歷升華為真正的、富於個人氣息的經驗,並且不斷使自己的經驗體系得到拓展。經驗形成過程的同時應該是解釋和理解的過程,重新閱讀經驗的過程也仍然是解釋和理解的過程,這樣才能常讀常新,每一次的閱讀過程就是一次重新理解和創造的過程。
三、對教學關系的反思
通常在教學反思實踐中,人們往往把注意力放到對具體事務的反思上,而不可見的關系在反思活動中經常被忽視。從關涉的人的角度,需要反思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教師當前的自我與過去的自我的關系、教師本人與其他教師的關系等;從關涉的教學要素的角度,需要思考教師與教學目標、課程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的關系;從關涉的教學支持系統的角度,需要思考教師與社會文化、價值體系、課程與教學改革、時代精神與理念等的關系等等。
四、對教學理論的反思
任何教學理論都不是完美無缺、持續的有些理論都需要重新認識和把握。同時,教學實踐是教學理論的源泉,實踐活動本身就是理論的前兆,蘊涵著豐富的可能性理論。對教學理論進行反思有三種基本的樣式。第一是對實踐的理論反思。對於教師個人經歷與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經驗體系,應不斷地從理論層面進行解釋和建構,通過對教學實踐與教學理論之間的不斷觀照、反省、聯結,既可以完成對實踐的理論提升,又有機會對先有理論進行審視。第二是對教學理論的實踐反思。教師在學習和掌握某一教學理論後,通過在教學實踐中的還原,該理論的各種元素得到實踐的考驗,使得教師能夠進一步理解教學理論中的道理、價值,在此基礎上進行原有理論的判斷與選擇。第三是對教學理論的理論反思。在理解和學習教學理論時,教師是主人而不是理論的奴僕,教師有權利依據自己的知識背景與學術專長對教學理論進行反省,對理論進行修正與再創造,通過比較不同的教學理論發現某一理論的缺憾,從先有理論推演新理論,從其他學科不斷更新的概念范疇中建構新理論,這種針對原有理論的修正、推演概括與建構就是對教學理論的理論反思。

『陸』 通過園本培訓後個人的反思

通過學校組織的新課程校本培訓,讓我受宜非淺,感觸很深;其中在新課程培訓使我感觸最深的是課後反思,二次備課,
校本培訓個人反思

現就課後反思,二次備課心得總結如下:傳統的備課,強調教師作用,忽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強調教學的預設性,忽視教學的生成性;強調知識傳授,忽視激發情感;強調解題技巧,忽視生活運用;強調學科本位,忽視課程整合。許多教師只重視課前的備課,而不善於課後的反思,這已成為我們不得不面對的教學問題。課前備課、書寫教案固然重要,但課後教學反思,進行二次備課,更有利於教師的專業成熟與提高.眾所周知,每一次教學實踐中都會有一些難以預料的問題或突如其來的插曲,對原有的教學設計提出挑戰。我們的教學對象是活生生的學生,他們有敏銳的思維、豐富的想像,有一定的觀察力、思考力,他們正在不斷更新知識。而且,我們的教學對象、教學環境及教學體驗也總是在不斷地變化,這些都是教師在備課時很難准確預料判斷的。雖然在課堂上也不乏急中生智,使教學收到意想不到的功效的先例,但更多的隨機應變卻留下了敗筆。不論教師有無經驗,處理起這類問題都會很棘手,在上課時難免總會留下諸多遺憾。課後的教學反思在一定程度上會保持可持續性教學效應,彌補這個遺憾。教學反思是教師總結經驗、積累經驗、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的有效手段,
範文
《校本培訓個人反思》(http://www.unjs.com)。
教師在課後把這些突發事件記錄下來,讓教師及時回顧自己的教學是否適應學生的實際情況,諸如教學內容的補充是否合理,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是否突出,教學的思想性和科學性是否統一,教學目標是否完成,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參與性、積極性是否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意識、能力。總之是對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對學生的表現和困惑、對教學的成功與失敗進行理性的分析,通過反思、體會和感悟,就可以對本節課做出正確的評價,可以找到反饋的信息,思考下一節課的教學設計,使下一步教學設計更科學、更合理,從而更積極、更有效地促成教學目標的實現。同時,還可以把理性教學思考和感性教學過程結合起來,不但能夠融合成更加完美的方案,縮小學生在課堂上實際獲取知識間的差距,在這樣多次往復的反思後的課堂中,使師生雙向完成理念的更新和更高層次的飛躍,而且使教師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避免類似問題的再次出現,從而幫助自己總結教訓和積累經驗,在不斷的反思中揚長避短,形成一套能准確判斷教學變化的、能出色駕馭課堂教學的本領。
總之,如果一個青年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即使是有多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多年教學工作過程的重復,他永遠只能停留在一個「經驗型教師」的水準上,而無法成為對傳統超越的「反思型教師」。沒有教學的反思也就不可能使當前的新課改工作走出一片新天地。

『柒』 素質教育中教師如何進行教學反思

1、如何進行教學反思?

總的要求,就是要從「對已發生的教學問題進行反思」向「對將要發生的教學問題進行反思」過渡。即:首先要重視教學設計之前的反思,然後才是教學完成後的反思。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做到三思:即課前反思、課中反思、課後反思。

(1)教學前的反思。

在教學前進行反思,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在以往的教學經驗中,教師大多關注教學後的反思,忽視或不做教學前的反思。其實,教師在教學前對自己的教案、設計思路等進行反思,不僅是教師對自己教學設計的再次查缺補漏、吸收和內化的過程,更是教師關注學生,體現教學「以學生為本」這一理念的過程。

課前反思首先體現在對教材的選擇開發和有效利用上。以教材為載體有效地開發利用課程資源,提高課程的實施效率,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重點,也是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切入點。每學期開學伊始,我們教師要研究新課程中國家規定的學科課程標准、分析學科教材特點,結合自己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積極開發課程資源,補充拓展學科教學內容;認真學習新課標,研究剖析新教材,統籌設計學科需開發的內容專題,確保學科課堂教學實施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課前反思還體現在備課上。在備課時以課標為依據,從整冊教材和每個單元出發,對每堂課的內容進行綜合思考、綜合研究,把每一節課都放在單元系統、本冊教材系統,乃至整個小學教材系統去理解、去把握、去定位,做到了站在課程的高度去審視教材,把握教材,進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體現在教師的教學依據課程資源開發計劃,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能積極主動地與學生一道開發、豐富和生成新的課程資源,運用這些課程資源,推動課程內容持續不斷地生成和轉化。

(2)教學中的反思:

在教學中進行反思,即及時、自動地在行動過程中反思,這種反思能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達到的效果,捕捉教學中的靈感,及時調整設計思路和方法,使課堂教學效果達到最佳。課堂教學效果怎樣?我們可以這樣反思:

①對於課堂活動的展開

課堂採用啟發式還是注入式?是否忽視科學學習活動的內核------科學探究思維?學生是否能積極投入、善於合作;勇於發現、敢於表達;是否能自學、善於交流?學生的學習狀態、情感世界如何?在自學交流、合作探究、實踐發現、猜想論證、爭論研究、創新答辯等學生學習方式中,哪些方面的效果是好的?是在怎樣的背景與情境中展開的?

②對於課堂中教師角色的把握方面

你是真正意義上的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幫助者、激勵者、活動的組織者,還是學生學習的知識傳授者?

③對課堂環境的營造

你是否在教學過程中經常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需求,根據其實際需求調整教學?你是否能積極營造寬松、民主、平等、互助的學習環境?是否能關注學生「喜歡學、願意學、相信自己能學好」的內在心理學習環境?還是比較注重規范、有序的教學秩序?還是讓學生處於專制、服從、沉默、壓抑的狀態?

④對教育技術的運用

你是否能科學地運用各種媒體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設計的過程是否有利於學生的自主創新性學習,並藝術地幫助學生達成學習目標?

⑤在課堂教學中你是否還做到了以下幾點:一廢除,即廢除指責性語言,批評講究藝術;二允許,即允許學生自願選擇回答的問題,允許學生相互評價,質疑教材,超越教師;三開放,即開放課堂的評價空間;開放學生思維空間、開放課堂教學空間。四帶進,即把積極的情感帶進課堂、把尊重信任帶進課堂、把隨機鼓勵評價帶進課堂,把成功的喜悅帶進課堂;五轉變,即課堂教學由重傳授向重發展轉變、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由重模式化向個性化轉變、由居高臨下向平等中的首席轉變,封閉式教學向開放式教學轉變;六種狀態,即評價中注重學生的注意狀態、參與狀態、交往狀態、思維狀態、情緒狀態、目標達成狀態評價教學課堂;七個讓,即問題讓學生去發現,知識讓學生去探索,實踐讓學生去操作,規律讓學生去揭示,學法讓學生去歸納,道理讓學生去感悟,效果讓學生去評價。

(3)教學後的反思。

教學後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動結束後進行反思,這種反思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在課堂教學實踐後及時反思,不僅能使教師直觀、具體地總結教學中的長處,發現問題,找出原因及解決問題的辦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學生、優化教學方法和手段,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而且是將實踐經驗系統化、理論化的過程,有利於提高教學水平,使教師認識能上升到一個新的理論高度。

"教然後而知不足",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一節課留下些許遺憾在所難免。教學後的反思會發現這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從而促使自己不斷學習,進一步地激發自己向更高的目標邁進。怎樣進行教學後的反思呢?每個單元或每節課教學後,要從總結經驗、查找問題兩個方面進行反思。首先,要從經驗、成功方面進行反思:哪些方面設計得好,為什麼好?哪些方面教師引導得好,學生學得好,為什麼?這樣,以便從中提取經驗,今後得以進一步發揚光大。然後,是從存在的問題方面進行反思,從中吸取並總結教訓,以便今後再犯重復性錯誤,少走彎路。

教學後的反思應注意什麼呢?一要注意傾聽,加強同事間的橫向交流。同事之間圍繞某一教學問題,展開討論、進行橫向交流,這是自我反思、積累經驗的重要途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人隨意講的幾句話,只要與自己的困惑、內心深處的反思相聯系,往往會給我們自己很大觸動,讓自己有「柳暗花明」之感。二是要真誠地反思教師自己,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需求、學習方法、學習過程等方面,反思怎樣改變自己以適應學生,力戒動輒就埋怨學生如何如何的反思。三是要抓「點」,可以是一點或幾點,最好不要泛泛而談。四要及時將反思的內容和認識進行歸納、總結。五是要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

5、勤於交流,善於合作

我們強調個體學習、個人反思,更重視集體交流。「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相互交換還是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相互交換,每人兩種思想。」

合作交往的基本屬性是互動性和互惠性,教師與教師的合作是一種動態的信息交流,通過信息交流實現合作的互惠性,教師們相互溝通,相互補充,相互交流,相互影響,同伴互助,可以分享經驗,分享智慧。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

教師與教師之間的合作與交流的形式:1、互動式——以溝通對話為主,交換看法,交流資源,協商對策等鬆散合作。2、研究式——以研究學習為目的,專題討論、聽課評課等組織的活動。3、互助式——以具體突破某一關鍵問題而跨學科跨年級的合作。4、媒體式——通過參與平面媒體或網路平台參與合作,如博客、論壇等。5、同伴交流式—— 在研究性的自主實踐的基礎上,才能有高質量的與同伴交流。可以與同伴研究教學中的某個具體問題,也可以進行專題性的研究。參加各級教研部門組織的活動,是一個很好的與同伴交流的機會。在參加活動的過程中,是主動參與還是被動接受,是帶著袋子去,還是帶著腦子去,其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我們也要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樂與傾聽別人的意見,善於反思自己的想法,在思想碰撞中得到提高。也可以與同伴合作,搞一個研究性的課題,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我們的交流要充分利用網路來進行,教師要創建自己的成長博客,要廣交同行朋友,特別是同學科的朋友,吸取他們的經驗,與他們互動交流,實現資源共享。人教論壇專門有職業教育專欄,我們都應該藉助這一平台。

一個學校的發展是教師集體智慧的結晶。一般說來,高質量的學校都有一個團結向上、善於合作的教師群體。「學會合作」已經成為現代社會對人類提出的一項基本要求。目前,對於我們學校優為重要,第一,學校的課程是多門類、多專業的。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每門課程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的創造性勞動和相互的合作來實現。第二,要對學生進行良好的教育,必須發揮班主任、科任教師及每個管理人員的作用,特別是對學生的思想、紀律、生活等要齊抓共管,這樣效果才更好。第三,根據我們學校的背景,較高的硬體平台,更高的目標要求,良好的招生勢頭。下面的工作就是加強管理,提升質量。學校已經把「打造品牌」作為重點工作,也作為學校發展的戰略。這就要求我們全校員工同心同德,全力以赴,密切配合,協同作戰。通過合作,實現師與師、師與生的共同進步,共同提高,共同成長。

6、不斷的總結與積累

總結是我們研究的一個重要的環節。教師在對自身教學工作進行研究思考的基礎上,從中輸理提煉出那些能夠有效地改進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和有效的做法、措施、方案以及符合教育教學規律的科學的認識、體會、啟示等。然後經過分析整合,上升到理性高度,並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繼續堅持,並不斷創新,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在總結中成長,在積累中提升。

四、學校將為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創設平台

走進附小,讓每一個人都享受成功,這是李校長的辦學理念,也是治學方略。所謂每一個人,理所當然包括我們教師。學校的發展與老師的發展同步,學校的發展依賴於老師的發展,老師在學校的發展中得以成長。教師要自覺的努力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政治素質、專業素質和技術水平。學校將努力的為教師的成長提供條件,為教師的發展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以適應學校發展的需要。

總之,從以上四大方面來提高教師素質,教師發展一定能取得顯著成效,為我校的健康、快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力資源基礎

『捌』 小學教師個人考核總結從哪些方面寫

總結一:小學教師考核個人工作總結

首先,從思想政治方面,一個學期以來,我能堅持讀書看報,關心國家大事,按時參加政治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特別是把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落實在自己的行動上和工作中,認真進行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2009小學教師年度考核工作總結(數學)。我特別注重加強自己的師德修養,愛崗敬業,熱愛學生,工作中處處以一個優秀教師的標准要求自己,愛校如家,用自己的一顆愛心去感染每一位學生,以自己的精湛的教學藝術去吸引每一位學生。

其次,從個人教學方面,一個學期以來,我能夠認真完成學校規定的備課、授課、輔導、批改作業、學生成績評價等教學任務和教學工作量,我不斷的在教學中進行探索和實踐,不斷的提高自己的組織教學能力,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盡可能的根據學生特點因材施教,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和學習興趣、學習方法的培養,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在教學中,我不斷的進行教學反思,盡可能的讓教學反思貫穿於我的教學過程之中,每次上完課後,我都盡量寫出教學反思點,然後在交流的基礎上整理出自己的反思文章。

比如:我在教學三年級下冊31頁第7題時,發現學生只單純的掌握一種判斷積的方法還不行,於是,我經過引導,對學生適時進行了解決問題策略的培養,並整理出反思文章《不要小看一道判斷題》。

再比如:我在培養學生認真書寫的習慣時,發現一些程度好的學生被「寵」壞了,他們不願意為了書寫工整而「費勁」,於是,我改變了批評教育的方式,最終讓這部分學生接受批評,在這個過程中,我同時進行了教學反思,並整理出反思文章《當懲戒遭遇阻力時》。

在教科研方面,我積極探索我校國家級實驗課題「教學反思和教師專業成長」課題實驗,通過認真學習,在王校長的指導下,我寫出了該課題的實施方案。教學反思是一個不斷學習課改理念、實踐課改理念的過程,教學反思是一個不斷發現教學中的問題、不斷尋求教學問題的策略、不斷改進教學、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的過程。基於此,我在方案中,將教學反思定為四步:(1)讀書和學習;(2)教學中的思考;(3)同伴交流;(4)寫教學反思文章。只有將教學反思成為一個動態的、滾動發展的過程,寫教學反思文章才不會成為教學反思的終止。

為了探索教學反思對課堂教學的影響,我設計了《聚源路小學「基於反思基礎上的教學研討課」活動實施方案》,在方案中,我提出了三個設想,以此來推動教學反思對教師專業成長的促進作用。(1)課題來自於問題,問題來自於反思。活動前,研討小組每位教師對已有教學經驗進行反思,整理出自己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在組內交流中整理出本組研究的共性問題,圍繞組內共性問題確定本次研討活動的主題,並確定所上研討課的課題。(2)一人講課,共同上課。每個人都要圍繞本組研究主題設計教案,每個人都要進行課前、課中和課後反思。(3)解決老問題,產生新問題。各教研組以本次研討課活動為起點,在本次研討中取得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尋求新的研究問題,通過不斷的教學反思和不斷的開展教學研討活動,開創我校校本科研的新局面。

在數學教研方面,作為區小學數學學科的兼職教研員,我和潘老師一起,積極開展了「研讀課標、讀懂教材」系列教研活動和東區數學教師基本功評比活動。為了貫徹鄭州市教育局和東區教研室關於「研讀課標」的總體要求,我們從東區學校實際出發,制定切實可行的「研讀課標、讀懂教材」系列教研活動方案,通過人人參與、校際聯動等方式,引領數學教師在深入理解課標精神的基礎上,全面把握教材內涵,提高數學學科能力。另外,我們結合區青年教師課堂教學達標評優活動,引領青年教師開展數學基本功訓練,通過開展全區范圍內的選拔評比,推薦出優秀人選,並在鄭州市基本功評比中獲得一名鄭州市一等獎和一名鄭州市三等獎的好成績。

總結二:小學教師考核個人工作總結

一年來,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始終堅持黨的教育方針,面向全體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確立「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學生主動發展」為中心的教學思想,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重視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在這年裡,我在思想上嚴於律己,熱愛教育事業。時時以一個團員的身份來約束自己,鞭策自己。對自己要求嚴格,力爭在思想上、工作上在同事、學生的心目中樹立起榜樣的作用。我還積極參加各類政治業務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業務水平。服從學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領導和老師們做好校內外的各項工作。

在教學工作方面,我爭取多聽課,從中學習別人的長處,領悟其中的教學藝術。每上一節課,我都做好充分的准備,我的信念是決不打無准備的仗。在備課過程中認真分析教材,根據教材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案。

培優輔差是今年教學工作的重頭戲,因為一個班級裡面總存在尖子生和後進生。對於後進生,我總是給予特殊的照顧,首先是課堂上多提問,多巡視,多輔導。然後是在課堂上對他們的點滴進步給予大力的表揚,課後多找他們談心、交朋友,樹立起他們的信心和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通過尖子生來帶動、促進後進生的提高。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學生得到了全面的發展。

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我非常重視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通過班會、晨會、思想品德課及結合各科教材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人民、愛集體、愛老動、愛學習等的思想教育。使學生能養成良好的班風、學風。班幹部是老師的左右手,所以我把培養得力的班幹部作為班主任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我還常給班幹部定時開會,了解他們工作的情況,鼓勵他們大膽開展工作。使班幹部能在同學中樹立起威信,成為同學學習的榜樣。

閱讀全文

與個人教學反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