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大班語言 快樂是什麼 教學反思
課後反思:繪本故事《長大以後做什麼》簡單卻富有意蘊,用童謠般活潑流暢的語言、彩虹般豐富絢麗的色彩,把孩子心中五彩繽紛的世界呈現在大家的眼前。蒲公英的夢想是成為一頭威武又善良的大獅子,可以在森林裡保護小動物們;小魚的夢想是成為一頭大藍鯨,在藍藍的大海里自由自在地遊玩;小蠟筆想把自己變成一片大森林,樹上結滿了五顏六色的蠟筆……從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發,我採用觀察講述的方法,貫穿教學過程,使孩子們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並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動中去。在欣賞、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讓孩子自由發揮想像力,大聲喊出自己不平凡的心願。通過老師的引導,讓小朋友勇敢地表達自己的「理想」和「願望」。我們的小朋友中:有的想成為一名演員,穿上美麗的裙子在舞台上為大家表演;有的想變成一頭大獅子,保護媽媽;有的則想當一名小博士,自己在房間里做實驗……通過繪畫的形式讓小朋友把自己的「理想」和「願望」畫出來,一是強化記憶、便於保存;二是鍛煉小朋友的動手實施能力,培養「想做就做」的勇氣。孩子們畫的非常認真。
❷ 一年級語文下冊怎麼都快樂教學反思
我端杯水送給她個人,真快樂下象棋打乒乓講故事三個人、引入。媽媽,很快樂跳皮版筋掰手腕過家權家學唱歌許多人,您歇會兒,接著天上小雨點:讀兒歌小紅傘。媽媽下班累又乏,我來幫您干點啥,媽媽,更快樂丟手絹賽拔河…… 第二課時一,挺快樂折紙船踢毽子聽廣播兩個人? ——學會為別人付出更是一種快樂
❸ 幼兒園快樂是什麼的教學反思
反思: 和所有父母一樣,在孩子日復一日的成長中,我們體會著點點滴滴的感動與喜悅。然而細細想來,卻沒有可供總結的任何心得或理論,一切,原來就那麼順其自然地「無為而治」了。 這也許是一種自我開脫的借口吧。但平常我們確實把自己僅僅定位於父母而非老師,在繁忙的工作之餘更注重與孩子相處...時間的質量而非數量,希望通過父母的言傳身教與老師的在校教育形成合力,培養孩子健康向上的性格。
❹ 幼兒園讓自快樂的教學反思
本周的主題是「不一樣的我」主要讓處於大班的幼兒學會正確認識自我,評價自我,從而步入小學充滿自信地去迎接以學習為主要活動的人生新階段。而本主題就是給每個幼兒提供認識自我的機會,讓每個孩子都有展示自己的舞台,來樹立幼兒的自信心,培養幼兒的自製力和自我評價能力,讓每個幼兒都成為天空中一顆閃亮的星星。 《我很特別》雖是周二的教學內容,但我覺得這堂課相當地有趣,有延伸教學的必要,因為從孩子們的交流中我可以感受到,他們雖然知道「我」和「別人」不同,但並沒有認識到自己的「特別」,更無「我很棒,我也有好多優點」的意識。因此,利用下午游戲後的時間,我組織了一次「我特別,我能幹」的討論活動。 所思所悟: 《我很特別》是從外形入手感知「不一樣的我」,符合幼兒的認知水平。在活動中,我發現到幼兒只是從眼睛、臉型、身高、穿的 服裝比較出不一樣的地方時,我就讓幼兒再次照照大鏡子,進行比較,結果這一次,幼兒在交流時,發現了自己和朋友許多不同之處,有的說:「我們的皮膚不一樣。」有的說:「我們的說話聲音不一樣。」有的說:「我們的手不一樣,我的大,他的小。」也有的說:「我們的耳朵不一樣,我的耳朵大,你的耳朵小。」就這樣,統計的結果是自己和好朋友之間有二十多處不一樣。當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發現了平時未曾注意到的某些特徵時,他們顯得興奮和好奇,這種學習積極性將成為他們繼續探索的動力。在活動中,觀察的重點從粗略引向細微,既是對幼兒觀察能力更進一步的要求,也有利於幼兒感受個體的多樣性。 在初步了解自己和別人身體特徵等不同的基礎上,我讓孩子們自由說說平時最喜歡做的事,讓幼兒自己進行對比,這一下,孩子們各自的優點馬上突顯出來了:有的能幫爸爸、媽媽到門口的下店裡買東西,特別是能點清媽媽給的小鈔票,從未錯過;有的孩子能說好多的廣告詞,流利的很;還有的幼兒說自己長大了,每天照顧自己家的小狗,給小狗洗澡……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但對6、7歲的孩子來說,都是非常了不起的,特別是當大家都投來羨慕的眼光時,孩子們心中湧起的是自豪和滿足。 通過這次活動使幼兒對自己和同伴有了更多的了解,也讓我發現了孩子身上更多的閃光點。教學活動讓孩子們收獲了,更讓我收獲了!
❺ 中班快樂假期主題教學反思記錄表
我們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引導孩子能夠大膽的講述自己在新年裡發生的開心的、有趣的事,從而感受節日的氣氛,體驗節日歡快的情緒,萌發愛春節的情感。知道過了一年自己又長大了一歲,應該更懂事、更聽話,更加自豪。
在活動《真好看》中,吉祥窗花、花燈會、五彩繽紛的煙花、新年裡的開心事等幾個活動,激起了孩子們對新年活動的回憶,他們相互熱烈的討論自己的見聞、自己和家人是怎樣過春節的。
《真好吃》年夜飯、冰糖葫蘆、元宵、紅棗饅頭這些活動,培養了孩子們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衛生習慣。重溫了他們在過年的美好生活。
《真好玩》中踩高蹺、舞動樂、鍛煉孩子們的身體素質,培養了他們熱愛運動的好習慣。尤其是是踩高蹺,孩子們特別喜歡,龐英豪、劉鑫宇、魏曼毓等他們的動作特別平衡,走起來身體很協調。
我們的中國年一直保持著古老的傳統,如:拜年、穿新衣服、壓歲錢、相互祝賀、走親訪友等,這些讓孩子們深深感受中國的親情觀和人文觀。激發了孩子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喜愛。
在這一主題進行時,我們的工作也得到了家長的大力支持,如:為我們提供元宵、紅棗饅頭等,有了家長的支持,讓我們的主題進行的更加豐富多彩。今後的主題中我們要充分發揮家長優勢,讓我們的工作做得更好。
❻ 《我為什麼快樂》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知道基本的情緒類型,增強對情緒的體驗能版力。
2、了解調節情緒的必要性,初步掌握權控制不良情緒的有效方法。
過程與方法:通過故事引入、案例分析、情境體驗等方式,讓學生較好地學習調節與控制情緒。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學生做情緒的主人,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情,做一個快樂的小學生。
教學重點、難點:
知道面對不同的情境、不同的事件會產生不同的情緒。學會調節和控制不良情緒。
❼ 幼兒園大班《快樂小公主》教學反思
設計意圖:樂是一種美好的心情,尤其是在學習工作生活壓力都很大的今天,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一個快樂的心情去面對!而我們的孩子也在面對著各種隱形的壓力,有的來自家長或者來自同伴,甚至來自整個社會。因此,讓我們的孩子從小用寬容開朗的心情面對周圍的每一個人,用活潑向上的態度做每一件事。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給予也是一種快樂。 2、了解讓自己快樂的方法,生活中保持快樂的心情。 3、引導幼兒表達快樂,並把快樂傳遞給所有的人。 活動准備 1、一幅娃娃表情圖。 2、《快樂小公主》故事課件。 3、卡紙、彩筆。 活動過程 1、組織幼兒隨音樂《甩蔥歌》入場。 2、教師出示「表情圖」,鼓勵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娃娃煩惱的原因。 (1)有請客人小娃娃,出示表情娃娃(哭臉)。咦!娃娃這是怎麼了?我請小朋友們說一說!請幼兒說說這個表情娃娃是什麼樣子的?(傷心、難過的)請幼兒講述自己不開心的經歷。讓幼兒猜一猜表情娃娃為什麼不開心?引導幼兒說出讓自己開心快樂的方法? (2)再請一位小娃娃,看他表情是怎樣?出示表情娃娃(笑臉),請幼兒說說這個娃娃的表情是什麼樣的?(開心的)鼓勵幼兒講述自己開心的經歷。讓幼兒猜猜表情娃娃為什麼開心?開心好不好? 教師小結:我們每個人都有開心和不開心的時候,經常不開 心對身體有害,所以我們要讓自己快樂起來。 3、播放課件:採用關鍵中斷法講述故事,引導幼兒理解故事情節並進行討論。 (1)講故事到「可是公主一點都不快樂」後討論:(1)小公主為什麼不快樂?(因為她沒有朋友) (2)你能想辦法讓小公主快樂嗎?(多交朋友,多些朋友和她玩就會快樂) (2)接著講故事到「小公主摘下一個金手鐲送給小老鼠」後討論:小老鼠會把金手鐲當成什麼?怎麼玩? (3)繼續講完故事討論: (1)小老鼠的心情怎麼樣? (2)看到小老鼠那麼高興,小公主的心情是怎樣的?(3)小公主最後明白了什麼,她眼中的快樂是什麼? 4、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表達開心快樂的心情並繪畫表情娃娃。 故事中的小公主和小老鼠非常開心快樂,他們的好心情也感染到了老師,小朋友們現在的心情怎麼樣啊?(開心、快樂)小公主和小老鼠快樂時高興得又唱又跳。那我們現在很開心,小朋友們想怎樣來表達一下?那我們把現在的心情也用表情娃娃表現出來好嗎? 5、展示自己的表情娃娃,相互討論自己此時的心情。拍照留念! 6、用唱歌、跳舞、擁抱的方法表達自己的快樂心情並想把好心情傳遞給身邊每一個人,結束活動。
❽ 《做什麼事最快樂》教學反思
作者單位:富源中心小學 王曉艷 《做什麼事最快樂》是一篇童話故事,用淺顯的文字,生動、形象的語言形式描寫了一隻小青蛙想弄清楚做什麼事最快樂,便去問啄木鳥、水牛、蜜蜂和媽媽。全文共分6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寫小青蛙產生了做什麼事最快樂的疑問;第2、3、4自然段結構相同,分別寫了小青蛙問啄木鳥、水牛、蜜蜂做什麼事最快樂及得到的回答;第5、6自然段寫小青蛙問媽媽做什麼事最快樂和媽媽的回答。課文配以四幅插圖,圖文並茂地展示了小青蛙問啄木鳥叔叔、水牛爺爺、蜜蜂妹妹和媽媽的過程,趣味性濃,知識性強。我在教學這一課時,先出一個謎語「身穿綠袍子,挺著大肚子,鼓著眼珠子,最愛捉蟲子」把學生帶入到課題上,然後採用圖文對照,以讀促悟的方法去組織閱讀活動,把小青蛙和啄木鳥叔叔、水牛爺爺、蜜蜂妹妹以及媽媽的對話作為閱讀重點,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品味、讀中悟情、極大地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 在課文接近尾聲時,我讓學生想像文中小青蛙、啄木鳥叔叔、水牛爺爺、蜜蜂妹妹以及媽媽的樣子動作、語言、戴上自己喜歡的頭飾分角色表演,再現情境。通過這樣的閱讀教學必將培養學生說話表達的條理性,發展並提高學生思維的邏輯性。 新課程標准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教學本文時就採用了這種學習方式,首先我這課讓學生以讀為主、讀中探究。注重學生對文本的誦讀和語感的培養,積極引導學生在讀中悟境、悟意、悟情、悟法。使文中事物活化活現。在教學伊始我就讓學生自己讀課文,然後是同桌讀課文,小組交流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師生合作讀課文,讓學生在多層次、多角度、多側面的讀中去領悟,逐漸感受到做多別人有用的事就會感到快樂。讓學生在讀書中奠定了感情的基礎,在分享快樂的學習中為推進學習目標打下基礎。例如:讓學生在超文本的基礎上展開想像,從小青蛙與啄木鳥叔叔、水牛爺爺、蜜蜂妹妹和媽媽的對話中真正體驗快樂是什麼,使學生的情感在積累的過程中得到迸發,在情感迸發的過程中心靈得到凈化,使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一目標在「潤物細無聲「中得到落實。我在教學過程中,改變了傳統的「滿堂灌」、「滿堂問」和「提問加串講」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習的閱讀積極性和主動性,把讀書的時間、過程、權利還給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讀書的主人。 回顧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認為成功之處有這幾方面 一、自主觀察,試說故事。 將學生分成小組,讓他們看著每幅圖,分角色把小青蛙分別去問啄木鳥、水牛、蜜蜂、媽媽的經過說出來。這個環節實際就是 「看圖」,但是這樣的設計意圖在於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觀察事物的機會,讓他們得出觀察的結果,並且試著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樣就激起了學生求知的興趣,他們就會懷著極大的求知慾望,希望了解課文是怎樣表達這個故事的。 二、自由閱讀,各取所需。 在「看圖」講故事的基礎上,讓學生讀一讀課文。因為是建立在自身的基礎上,學生讀課文自然會積極主動地投入其中。這時可讓學生找出課文中故事比自己剛才講的故事好的地方,再匯報,交流,教師隨機指導朗讀和對詞、句的理解。根據課文二、三、四、五段落結構相似,有些語句如:他跳到( )問( ):( ),( )?啄木鳥說:「( )。」 在文中反復出現的特點,可採用範例導讀的方法,重點指導學生讀好第二段,其餘幾段採用「輔讀」的形式,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使他們逐步形成自學能力,初步掌握讀書的方法。 三、自主創新,演演故事。 教材是例子,是達到學習目標的中介材料。中介好比一座橋,在此案的學生過橋才能到達彼案,到了彼案才可能繼續往前走。在學生對課文充分閱讀和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演演故事。這一教學環節的意圖是為學生創造機會,讓學生尋求進一步的發展。 四、自由排演,深化理解。 在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教深的理解基礎,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對課文進行再加工,改編成一個故事,用課本劇來表演,演課本劇有利於豐富詞彙,加深感受,促進語言訓練,這是「語文實踐活動」的重要形式。把「啄木鳥、水牛、蜜蜂」換成「公雞、花貓、螳螂」等,進一步深化了對課文的理解。 除了上述我認為成功的幾點之外,我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能力,學生的想像空間是無限的。【片段一 】 生讀:「樹木捉蟲子最快樂」。師:啄木鳥最快樂的事是?生:給樹木捉蟲子。(師板書:捉蟲)師:啄木鳥為什麼覺得捉蟲子最快樂呢?它在捉蟲子時會想些什麼呢?生:因為它捉蟲子給樹木治病,它想:大叔,你的病好了。你就可以快樂的成長了。生:它想,大樹健康了,就會快樂了。師:你們想像力真豐富。哪誰願意當一隻快樂的啄木鳥? 這樣設計教學,不但發揮了學生的想像能力,更訓練了學生的說話能力。 【片段二】 師:同學們都讀完了,各小組找到答案了嗎?哪個小組先來匯報。展示一下你們的朗讀水平。第四組同學眼睛睜得大大的,亮亮的,我感受到你們特別認真,注意力特備集中,你們組選派一名代表來讀吧!生:我們小組派王紅同學讀,她讀得最好了。師:那就請王紅同學來讀吧!其他同學做裁判,評一評看她讀得怎麼樣?生讀師:誰來評一評,她讀得怎麼樣啊?生:老師,她的聲音很好聽。生:老師,她讀得美極了!師:聽她的朗讀是一種享受,不但讀出了聲,而且讀出了情。哪請你們小組回答一下大屏幕上的第一個問題吧!生:水牛爺爺耕地最快樂。蜜蜂妹妹采蜜最快樂。師:你們同意嗎?生:同意。(師板書:耕地 采蜜)師:我們一起讀一遍三、四自然段吧!(生讀)師:小青蛙在尋找「做什麼事最快樂」的過程中問過啄木鳥叔叔,水牛爺爺,蜜蜂妹妹,它們的答案都不一樣。這下,小青蛙有點迷糊了,這是怎麼回事呢?接著,它會去干什麼呢?請同學們休息一下(播放歌曲《小青蛙要回家》)聽歌曲模仿小青蛙的動作休息一下。(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做動作,唱歌)師:小青蛙回到了家,它要去問媽媽,誰願意讀給同學們聽呢?小青蛙現在弄不明白了,要用疑惑的語氣讀,誰願意做一隻困惑的小青蛙讀一遍給同學們聽一聽。(學生讀)師:注意這里,小青蛙回到家裡問媽媽:「做什麼事最快樂?為什麼啄木鳥叔叔、水牛爺爺、蜜蜂妹妹說的不一樣呢?」這句話後半部分要注意停頓。生讀師:這次讀得很流利,該停頓的地方也有停頓了。你的進步使老師感到特別高興。媽媽是怎麼回答小青蛙的呢?生:只有做對別人有用的事,才會覺得最快樂。(師板書:做對別人有用的事,才會覺得最快樂)師:同學們說的非常好,每個人或動物,植物都有自己感到最快樂的事,現在請一名同學做小青蛙,老師這里有頭飾,咱們一起合作,分角色朗讀課文。你們喜歡誰就讀誰的話到老師這里來拿頭飾。分角色朗讀課文。師:同學們都聽了,說一說吧,他們演得怎麼樣啊?生:我覺得孫玉明同學把水牛的話讀得挺好的,就像老牛的聲音一樣。生:我就得郭蕊和侯麗的聲音很響亮,要是再有點表情就更好了。生:我認為付海紅讀得最好,她讀得最多,可是他一個字也沒讀錯。師:我發現每個同學都十分努力想把自己的角色讀好,而且,當有點人遇到困難時,其他人總是熱心幫助,所以啊,他們幾個合作很成功,把課文分角色讀得怎麼精彩,會合作這一點是不是也值得我們大家學習呀? 在【片段二】中我讓學生不但獨立思考而且學會與他人合作。換句話來說,積極有效的小組學習是促進學生求知慾,增強他們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實施課程目標的有效保證。我在這里注重為學生創造平等、寬松的的學習氛圍,這樣學生才會真實的評價自我,也正是在這種氛圍中,學生的朗讀、理解、表達能力得到了培養、鍛煉和提高。整節課都圍繞單元重點,「感受快樂、體驗快樂、懂得快樂」這節課讓學生始終充滿快樂。課堂氣氛快樂,學生行為快樂,學生心情快樂,一開始讓學生試讀、互讀、連讀、有感情地讀、分角色朗讀,初步體驗快樂,然後再學生休息之後,看屏幕,分角色表演,讓學生進一步體驗快樂,通過表演,總結,使學生懂得「做什麼事最快樂」感悟青蛙媽媽的話「做對別人有用的事,就會覺得快樂」的道理。 當然,這節課也有很多不足之處,雖然我精心設計,努力調控教學過程,努力落實課的重點難點,但仍有很多遺憾,如:本人在上課的過程中缺乏激情,表情不夠親切,也不善於調動課堂氣氛,因此課堂氣氛有點沉悶,學生也不夠活躍。在上課的過程中不能照顧到大部分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似乎只根據自己的教學設計進行,而沒有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來進行課堂教學。以後我會努力地改掉自己的不足,虛心學習的。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大潮下,我們要不斷反思,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