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育實踐的一般性質和特點應該是情境性、反思性、智慧性,那小學教育實踐的具體性質和特點是什麼
如果一個教師只滿足於經驗的獲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反思,那麼他的舊有理念及不適當的行為就很難改變,其結果他的教學將可能長期維持在原來的水平而止步不前。現代教育所面臨的最大挑戰不是技術,不是資源,首先是教育者的理念。教育理念正確與否是教師是否成熟的重要標志。有什麼樣的教育理念就會有什麼樣的教學行為。正確的理念導致正確的行為,錯誤的理念導致錯誤的行為。如果一個教師的教育理念陳舊、教育方法等方面落後的話,那麼,他的工作精神越投入,對學生的傷害往往越大。為此,教師首先需要反思的就應該是自己的教育理念。理念不轉變,只是對行為加以矯正,當然這對行為也起修正作用,但是,往往原有習慣化的不合理行為還會經常出現。教學反思的意義在於它著眼於教師知識結構中的實踐性知識的獲得、擁有和改善,反對和批判傳統教師培訓模式中只注重對教師的一般性知識的傳授,如對公共知識、專業知識(所謂本體性知識),教育學、心理學知識(所謂條件性知識)的佔有和相應學歷的提高。更為重要的是實踐性知識——指教師在面臨實現有目的行為中所具有的課堂情境知識及與之相關的知識。而這類知識的獲得,因為其特有的個體性、情境性、開放性和探索性特徵,要求教師通過自我實踐的反思和訓練才能得到和確認,靠他人的給予似乎是不可能的。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相反,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復;除非……善於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麼改進。」他永遠只能停留在一個新手型教師的水準上。
實踐證明, 凡善於反思, 並在此基礎上不斷進行努力,提高自己教學效果的教師, 其自身的成長和發展的步伐就會加快。在教學中,一旦教師熟悉教材,
特別容易陷入機械重復的教學實踐中, 處在經驗性思維定勢、書本定勢、權威定勢和惰性教學之中。因此,開展教學反思,
加強教師自我評估和自律學習對教師主體的發展特別重要,教師只有把自我的發展看成是必需的和必要的,才會努力的去發展自我, 建構自我,
對自己的發展形成整體性的看法,從而不斷促進自我學會教學, 教會學生學會學習。
教學反思可以進一步地激發教師終身學習的自覺沖動,不斷的反思會不斷地發現困惑,「教然後而知困」,不斷發現一個個陌生的我,從而促使自己拜師求教,書海尋寶。學習反思的過程也是教師人生不斷輝煌的過程。教學反思可以激活教師的教學智慧,探索教材內容的嶄新表達方式,構建師生互動機制及學生學習新方式。
反思是一種手段。反思後則奮進。存在問題就整改,發現問題則深思,找到經驗就升華。如此說來,教學反思的真諦就在於教師要敢於懷疑自己,敢於和善於突破、超越自我,不斷地向高層次邁進。你可能在燈光下靜夜思,回顧和展望。你可能倚著窗口,遙望星空,夜不能寐。正因為教學反思具有別人不可替代的個性化特徵,你就有可能形成個性化的教學模式。多進行教學反思,等於在本來沒有窗的牆上開了一排窗,你可以領略到前所未有的另外一面風光。不但是多了一雙眼睛、一對耳朵和一條舌頭,甚至還多了一個頭腦!
三、教學反思的類型和方法
我們盡可以看到一些十分成功的教學觀摩課,在這些觀摩課上教師和學生配合得天衣無縫,探索式、討論式、自學式等等操練樣樣俱全,加上多媒體演示,教學者為之興奮,聽課者為之激動。然而,在一年教學中,這樣的課又有多少呢?在實際教學中能夠針對自身的教學實踐和教學行為進行真正意義上的反思,開展反思性教學的教師並不多,好多教師還是憑著自己有限的經驗進行簡單重復的教學實踐。教師的教學重點是放在教學內容,教學大綱和考試形式上呢,還是將教學注重點轉移到學生的性格、興趣、情緒等方面的培養和控制?這是現代教育思想轉變的重大原則問題。當然,教師對教學活動的反思不可能存在一個標準的模式,因為反思本身就具有情境性和不確定性,反思只能針對具體問題、根據實際情況而在可能的條件下展開。
反思類型可有縱向反思、橫向反思、個體反思和集體反思等,反思方法可有行動研究法、比較法、總結法、對話法、錄相法、檔案袋法等等。現把反思類型和反思方法結合在一起作簡要介紹。
縱向反思和行動研究法,即把自己的教學實踐作為一個認識對象放在歷史過程中進行思考和梳理。同時不斷地獲取學生的反饋意見,並把它作為另一個認識對象進行分析,最後把兩個具體的認識對象揉在一塊兒整合思考。
四、教學反思後的重新構建
教師對教學進行反思,是教師對自我的重新構建。教師構建自己的認識方法,構建自己對各種事物和觀點的理解, 構建自己的教育觀和教學方法,
能夠比較客觀看待自己的教學過程, 發現教學過程存在的問題, 然後尋找解決的辦法和策略,
再監測實施策略的效果,真正地做到對教學的客觀評估。教學反思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認識自己、了解學生, 並且更好地理解教學過程。教師的主動建構過程中,
理論知識與經驗知識是相輔相成, 處於同等重要地位。只有在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檢驗理論這種循環往復的過程中,教師才能成功地建構自己。
2. 3的倍數什麼特徵教學反思
一個數各個位上的數相加是3的倍數就是3的倍數
3. 能被3整除的數有什麼特徵教學反思
1、本節課我讓學生通過猜測、觀察、交流、驗證的方式探求知識,讓學生在自主活動中獲取新知識。故意誤導學生做出錯誤的猜測然後驗證,讓學生經歷了「問題——分析——猜測——驗證——結論」的科學研究過程,讓學生體驗到了探索的樂趣。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符合問題解決教學模式的數學教學思想。
2、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與能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徵有本質不同,它與這個數的個位數無關,與這個數中的幾個數字的排列順序無關,而與組成這個數的幾個數字有關。教學中我設計了3組數先後讓學生進行排列、計算、發現,並讓學生嘗試換掉其中一個數字(5),重新組成能被3整除的數。學生的思維活躍,並在自己的思考後發現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學生的這種探究形式體現了教師「扶放」結合的指導策略。
3、判斷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怎樣做比較簡便?我先出示了「9369」讓學生判斷,引導學生展開討論,發現了不需加起來就能直接判斷,接著又出「682993」、「9645973」引導學生判斷,方法不斷得到完善,能力得到提高。
4. 科學 三年級 上冊 動物有哪些相同特點 教學反思
本單元選擇了軟復體動物制,環節動物,昆蟲,魚類四種動物,代表著不同種類,不同環境下的動物。這些動物的個體形態不同,生活課也不同,但是動物具有共同的特點:生活在一定的環境里,會運動,需要食物維持生命,會排泄廢物,會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會生長發育,會繁殖後代。
過程與方法
運用比較的方法獲得動物的共同特徵。
5. 《植物有哪些相同特點》教學反思
本節課結束後,我進行了認真的反思,發現了存在的幾個問題需在以後教學中改進:
1、教師備課不充分,對教材專研不夠。以向日葵為例的9張圖片,用詞語概括難度較大,像「種子」「生根」「發芽」「成長」「成熟」「結果」一類,學生基本能答出,但是「子葉長出」「真葉展開」這一類專業名詞就比較難接受。以大樹為例子的幾幅圖片,有幾組學生交流時認為大樹是春天發芽,夏天長得茂盛,秋天落葉,冬天死亡,而沒有認識到大樹的生命周期是比較長的。教師在備課時沒有充分考慮到這些問題。
2、教師對學生年齡特徵考慮不夠,時間分配不合理。三年級學生年齡小,寫字的速度比較慢,識字數量少,在教學第一部分內容時用時過多,而最後總結出來的植物相同特點也沒有記錄下來。造成了課堂前松後緊。
3、由於剛接手三年級學生,對學生的學情不了解,師生配合也不默契。如學生在寫陸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時,我以為學生能寫出許多課本中未提及的植物來,結果大部分學生寫的是課本中學過的植物。又如老師認為學生能快速回答出來的問題沒有回答出來以及學生答非所問等等。
4、課堂上教師講得多,學生缺少練習。比如在引導學生比較「向日葵的一生」和「一棵大樹的一生」時重復啰嗦,浪費了時間,導致後面的教學時間不多,沒有進行達標檢測,匆匆結課。
6. 新教科版小學三年級科學上冊植物有哪些相同特點教學反思
這節課是整個單元的小結,主要內容是對整個單元的學習進行一個梳理和整理。版由於前面每一節課都上得權比較踏實,大多數學生對植物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夠寫出很多陸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名稱,這遠遠超出了我的想像。而且同學們能從這些植物中知道他們的相同和不同,並且准確地用維恩圖表示出來。對植物共同點的概括,我的學生基本能夠得出:植物都生長在一定的環境中,都需要水分、陽光、空氣等;都會生長發育、都會繁殖後代,都有從生到死的生命過程。
本課的目的是讓學生整理已有觀察、分析和研究的結果,進行概括和總結,得出植物共同特徵。這節課的整理就水到渠成了,總體難度不大.
對於植物的一生,以向日葵為例的9張圖片,用詞語概括難度較大。像「種子」「生根」「發芽」「成長」「成熟」「結果」一類,學生基本能答出,但是「子葉長出」「真葉展開」這一類專業名詞就比較難接受,這也屬正常。通過探尋植物的共同特徵,學生深入地認識了生命體的基本特徵,開始關心生命的點點滴滴。
7. 什麼是教育案例它與教育反思有何區別
教育案例的定義
關於教育案例的含義,許多專家學者有過不同的表述。雖然說法不版同,卻也權有一定的共識,如果概括為一個定義,即:教育案例是一個教育情境的故事。在敘述一個故事的同時,人們常常還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點評。所以,一個好的案例,就是一個生動的故事加上精彩的點評。
反思教學就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而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它是一種用來提高自身的業務,改進教學實踐的學習方式,不斷對自己的教育實踐深入反思,積極探索與解決教育實踐中的一系列問題,從而進一步充實自己,提高教學水平。
8. 三上科學第一單元《7,動物有哪些相同特點》教學反思
第7課 動物有哪些相同特點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動物的個體形態不同,內生活環境也不同,但是動容物具有共同的特點:生活在一定的環境里,會運動,需要食物維持生命,會排泄廢物,會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會生長發育,會繁殖後代。
過程與方法:運用比較的方法獲得動物的共同特徵。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對動物壽命的認識,懂得生命的可貴,也體會生死的自然規律。
【養成教育訓練點】培養學生能夠對觀察到的結果主動分析從而獲得信息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整理已經觀察、分析、和研究的結果,進行概括和總結,共同的除動物的共同特徵。
【教學難點】學生提供的信息是否有證據支持,學生無證據信息對整理的干擾。
【教學准備】蝸牛、蚯蚓、螞蟻、金羽的圖片;四種動物議政的圖片。
9. 三角形特性教學反思用什麼標題好
當然在課堂中也有很多地方自己覺得不足,值得反思。對三角形的高的認版識應從生活實際出發權,讓學生形成一定的感性認知後再抽象到三角形中來,這樣效果勢必會更好。在教學中生生互動做得也不到位。在互動升華的過程中點撥回應還不夠有力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三角形的特性》教學反思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