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池塘里有多少條魚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進一步體會概率與統計之間的聯系,用樣本去估計總體的統計思想.重點:認識概率與統計之間的關系,感受統計推斷的合理性。難點:對概率與統計之間的關系的理解。關鍵:通過具體的實驗領會一些事件發生的概率,揭示概率與統計之間的內在聯系。教學過程:提出問題:魚缸里有幾條魚,只要數一數。但是要估計魚塘里有多少條魚,該怎麼辦?做一做一個口袋中有8個黑色的球和若干個白色的球,如果不許將球倒出來,那麼你能估計出其中的白球數嗎? 做法A:從口袋中隨機摸出一球,記下其顏色,再把它放回袋中,不斷重復上述過程,共摸了200次,其中有57次摸到黑球,因此我估計口袋中大約有20個白球. 做法B:利用抽樣調查方法,從口袋中一次摸出10個球,求出其中月球數與10的比值,再把球放回口袋中,不斷重復上述過程,總共摸了20次,黑球數與10的比值的平均數為0.25,因此估計口袋中大約有24個自球.活動:在每個小組的口袋中放人已知個數的黑球和若干個白球.1.分別利用上述兩種方法估計口袋中所放的白球數.2.打開口袋,數一數口袋中白球的個政,你們的估計值和實際情況一致嗎?為什麼?3.全班交流,看看各組的估計結果是否一致,各組結果與實際情況的差別有多大?4.將各組的數據匯總,並根據這個數據估計一個口袋中的白球數,看一看估計結果又如何?5.為了使估計結果較為准確,應該注意些什麼?想一想如果口袋中只有若干個白球,沒有其他顏色的球,而且不許將球倒出來數,那麼你如何估計出其中的白球數呢?做一做1.你能設計一個方案估計魚塘中魚的總數嗎?2.利用這種方法還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哪些問題?請舉例。可一線撈出若干條魚,將它們做上標記,然後再放回魚塘,經過一段時間後,再從中隨機捕撈若干條魚,並以其中有標記的魚的比例作整個魚塘中有標記的魚的比例,據此估計魚塘中的魚數隨堂練習:課本隨堂練習1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經歷了具體的情境,如估計池塘里的魚等,初步感受統計推斷的合理性,進一步體會了概率和統計之間的聯系,小明和小亮的估計方法,特別是小亮的估計方法在現實生活中具有很重大的意義,例如在生物學的研究中,生物學家經常要估計某個種群的數量等作業:
Ⅱ 聲律啟蒙教學設計六魚 畫韻字
《聲律啟蒙》是訓練兒童應對,掌握聲韻格律的啟蒙讀物。按韻分編專,包羅天文、地理、屬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的虛實應對。從單字對到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到十一字對,聲韻協調,琅琅上口,從中得到語音、詞彙、修辭的訓練。從單字到多字的層層屬對,讀起來,如唱歌般。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見韻味。這類讀物,在啟蒙讀物中獨具一格,經久不衰。明清以來,如《訓蒙駢句》、《笠翁對韻》等書,都是採用這種方式編寫,並得以廣泛流傳。
Ⅲ 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理解父親沒有商量餘地要「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理由,讀懂「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並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並能概括「我」的心情變化的過程。
教學重難點:
課文最後一部分有些句子的含義深刻,學生受年齡、經歷的局限,領會起來會有一定的困難。
教學過程:
直接導入、釋題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13課《釣魚的啟示》,請看老師寫課題。板書:釣魚的啟示
你們覺得課題中哪個詞最關鍵?那「啟示」是什麼意思呢?(啟發指示,使有所領悟)
通過此環節的學習,讓學生對「啟示」有一個初步的理解。
二、抓「啟示」的句子。
1、通過釣魚這件事,作者又從中獲得什麼啟示呢?答案就在文中,用你善於發現的眼睛找一找吧!
2、誰願意把找到的句子與大家交流呢?
a、課件出示:
當我一次次地面臨道德抉擇的時候,就會想起父親曾告誡我的話: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b、你們都覺得這句話是釣魚給作者帶來的啟示嗎?那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齊讀)發現了嗎?這句話中有一對反義詞?
板書:是 非
你認為「是」是什麼意思?「非」是什麼意思?
師:那麼在釣魚這件事上,怎樣做就是對的,怎樣做就是錯?板書:放 不放
面對這樣一條大鱸魚,作者與父親的意見一致嗎?他們的意見是什麼?
板書:父親 「我」
找啟示的句子,目的是解決兩點,一是通過找反義詞讓學生是與非的意思;二是在學生對文章初步了解的基礎上明白我和父親的具體做法是怎樣的。
三、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感受「我」心情變化的過程
1、為什麼作者不願意把這條鱸魚放回湖裡呢?能找見文中的句子來告訴大家嗎?
課件出示:
啊,好大的魚!我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大的鱸魚。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著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著魚鰓在銀色的陽光下輕輕翕動著。
能談談自己的理解嗎?能把作者這種得意的神情讀出來嗎?
2、同學們,從哪些句子也能看出作者捨不得把鱸魚放回湖裡呢?
3、交流,談理由,並引導想像作者的心理活動,指導讀。
4、出示
Ⅳ 誰畫的魚最大 基於標準的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目標
知識目標:初步感受自然界中的形象與藝術作品中的形象兩者之間的關系,知道大小是在對比中產生的。
技能目標:能大膽作畫、充滿畫面;畫一條大魚。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和熱愛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魚的形狀和特徵,運用所學的知識,畫一條漂亮的充滿畫面的大魚。
難點:自然界中的魚與美術作品中的魚有什麼區別,如何突出特徵把魚畫大。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導語: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它是我們人類的好夥伴,想知道它是誰嗎?老師這里有一個謎語,大家一起來猜一猜它是誰?
1、出示謎語: 搖搖頭,擺擺尾,
一串水泡吐出嘴,
水泡水泡水裡游,
那是他的小皮球。
2、討論:你是怎麼菜出它是魚的呢?
3、你們真聰明!瞧,小魚泡泡來了,他還帶來一群好朋友呢!
(課件出示小魚在海底水藻間游來游去的情境,並配以海浪聲)
找小朋友和海底世界的魚一起游來游去。
4、師:魚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大海是他的家,我們每名同學愛護魚類的同時,也要愛護它的家。今天這個海底世界可熱鬧了,因為要舉行一場比賽,小魚泡泡就是來邀請小朋友參加比賽的——課件出示課題《誰畫的魚最大》。
二、探究活動
(一)播放課件 欣賞:各種各樣的魚
師:茫茫的海洋里住著各種各樣的魚,讓我們跟隨小魚泡泡一起到美麗的海底世界去看一看吧!請大家用眼睛仔細觀察。
A、提問:
1、畫中出現了什麼魚?他們長什麼樣兒?它們有什麼不同?
2、注意觀察魚的形狀、色彩和花紋。相同嗎?
B、學生交流:我看到了大鯊魚,嘴巴張的大大的,牙齒尖尖的...
還有長的像羽毛一樣的翅膀的魚
C、提問:魚由哪幾部分組成?
D、出示課件:演示魚身體的各部位
教師總結:看來,魚之所以能在水裡自由自在的遊玩,是因為它有著特殊的身體。魚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大海是他的家,我們每個同學愛護魚類的同時,也要愛護他的家。
(二)出示課件 比較:認識大小
1、老師從大海的深處請來了兩條魚,你們看,他們是什麼形狀?有什麼不同?
2、現在我將這兩條魚放在一樣大的紙上,大家仔細比較。
討論:哪條魚放在紙上更合適?更好看?為什麼?
(三)欣賞藝術作品
比較生活中和藝術中的魚
1、出示農民畫——《戲魚》,引導學生比一比,說一說自然界的魚與藝術品中的魚有什麼不同。
2、提問:你覺得這幅畫中的魚和剛才看到的魚有哪些地方不同?
生:畫中的魚身上有很多花紋
畫中的魚身上顏色很豐富,很鮮艷
3、教師總結:這是一位農民畫家畫的,我們美術中很多的作品都是把生活中看到的東西加工,美化出來的,因此我們覺得美術作品更美。農民畫家真是太有創造性了,把魚變得更美了。
(四)欣賞學生及教師優秀作品,啟發學生創作思維
師:老師也帶來了幾張魚的作品,還有一些小朋友創作的魚的作品,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出示課件)
三、實踐活動
師:欣賞了那麼多的優秀作品,你想畫什麼樣的魚?
1、思考:先畫什麼?再畫什麼?
2、繪畫步驟:①用最快的時間畫條大魚
②給魚穿上花衣裳、添加背景
師:現在我們每名同學就比賽畫一條又大、又美麗的魚,看哪名同學畫的魚最大、給魚設計的衣服最漂亮。
四、學生作業,教師巡視指導
五、作業展評
給你最喜歡的作品貼上五角星,評出優秀作品。
六、總結
1、讓生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2、教師小結:我們要愛護大自然,愛護我們的朋友。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不僅學會了畫最大最美的魚,還和老師變成魚到大海遊了一回,你們高興嗎?海底世界是神秘而千奇百怪的,等你們長大了,坐上遊艇,到真正的大海中去遊玩、探索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