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蠟燭教學設計

蠟燭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0-12-19 16:11:30

㈠ 蠟燭 公開課教案 這是一支怎樣的蠟燭

蠟燭曾是人們常用的照明工具,在黑暗中,一點昏黃的光往往勾起人們內心深處的情感,同學們知道有哪些描寫蠟燭的詩句 嗎?(�6�7)這些詩句寄託了人們無限的情感。今天我們要學習的 蘇聯作家西蒙諾夫的《蠟燭》,又寄託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呢?讓 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大家已經預習過這篇文章了,是嗎?好的,就請同學們用「這是一支 的蠟燭」句式來說說自己的 閱讀感受。 重點品讀:這是一支大蠟燭,是45 年前她結婚的喜燭,她一直不舍 得用,珍藏到今天。 為什麼要點燃這么一支蠟燭呢?(為了祭奠、哀悼逝去的紅軍戰士)怎麼點燃的?容易嗎?之前要做哪些准備呢?(走進方場、處理彈坑、 儀式、掩埋、)下面就請同學們找出老婦人點燃蠟燭的場景 點第一支蠟燭的場景(找、品、讀、情) 設想老婦人的心理活動四.羅列寫蠟燭的句子,讀,為什麼點燃蠟燭?為什麼點了第一支還 點第二支?寄託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呢?(為了祭奠、哀悼逝去的紅軍 戰士) 還有哪裡描寫了蠟燭呢? 重點研讀下面這個片段: 對比表達效果: 在炮火燒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彎了的鐵器和燒死了的樹木中間,那位 南斯拉夫母親的惟一珍愛的東西——她的結婚的花燭——還是明晃 晃地點在一個蘇聯青年的墳頭。 在方場上,老婦人的蠟燭還是明晃晃地點在契柯拉耶夫的墳頭。 對比效果、讀、為什麼這么處理?齊讀。 這一點火焰是不會熄滅的,正如兩國軍民的情誼不會熄滅一樣。 結語: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一切有形的東西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毀滅,而一支蠟燭卻照亮 了戰爭的一角,這一點明晃晃的燭光告訴我們要和平不要戰 爭是全世界人民的心聲。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裡,讓我們 和老婦人一起祈禱:和

㈡ 中班科學教案,哪個蠟燭先滅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了解各種各樣的蠟燭,說出蠟燭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2、能主動參與到自製活動中,並體驗成功的快樂。
3、初步了解蠟燭燃燒與空氣的關系,對此現象產生濃厚的興趣。

活動准備
1、課件:圖片-蠟燭
2、蠟燭若干,玻璃口杯一個。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教師帶領孩子進入教室,一起感受美麗而又溫馨的燭光。
2、引導幼兒觀察點燃的蠟燭,說說自己看到的有趣現象。
如:滴下來的蠟燭油像眼淚,而且有點燙;
小火苗會隨風「跳舞」。
說一說小火苗像什麼呢?
(像星星、像花蕊、像太陽、像螢火蟲……)
3、引導幼兒用自己的動作來表現燭火的樣子。
二、展開
1、讓幼兒了解蠟燭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1)請幼兒共同來欣賞各種各樣的蠟燭實物。
(2)引導幼兒說出蠟燭的用途,談談自己在什麼時候用過蠟燭?
(停電的時候、過生日的時候、打燈籠的時候……)
2、請幼兒講一講應該如何點燃蠟燭。(火柴、打火機……)
(1)引導幼兒用各種不同的方法將蠟燭熄滅。
(用手扇或用嘴巴吹)
(2)教師用另一種方法將蠟燭熄滅。首先點燃一根蠟燭,固定好,然後用一個玻璃口杯罩在蠟燭上,看看結果怎樣?(熄滅)
3、教師引導幼兒將自己桌面上的玻璃杯罩在點燃的蠟燭上,瓶口緊貼硬幣,看一看與教師剛才做的有什麼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
相同之處:蠟燭熄滅了。
不同之處:瓶內有上升的水柱。
小結:蠟燭的燃燒需要空氣,杯內的空氣燒完了,蠟燭也就要熄滅了,就像我們人一樣,同樣也需要空氣。
三、結束
欣賞各種各樣的蠟燭。

㈢ 小班科學彩色蠟燭教案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蠟燭燃燒的有趣現象,初步感知蠟燭燃燒與空氣中的氧氣有關。
2、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
3、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在感知蠟燭燃燒現象的過程中體驗探索的樂趣。
活動准備1、每組幼兒4支蠟燭,一個透明的大杯子,一個透明的小杯子,一個打火機。
2、蠟燭PPT活動過程(一)運用課件激發幼兒興趣,了解蠟燭的用途。
1、 師:今天張老師請來了一個小客人,是誰呢?(ppt1出示蠟燭寶寶)讓我們一起來和蠟燭寶寶打個招呼吧!
2、了解蠟燭的用途。
師:蠟燭寶寶帶來了問題要考考你們呢,請你們想一想,人們在什麼時候需要蠟燭呢?
幼:過黑黑的山林時,停電的時候,過生日的時候……師:小朋友們說得很對,蠟燭的用途確實很大,不僅可以給人帶來光明,還可以給我們帶來快樂呢!
(二)啟發聯想,初步感知空氣與蠟燭燃燒的關系。
師:那張老師請小朋友們仔細想一想,我們用什麼方法可以將燃燒的蠟燭熄滅呢?
幼:用嘴巴可以把蠟燭吹滅、用扇子扇也可以將蠟燭扇滅、把蠟燭拿到外面讓風一吹也會熄滅、把蠟燭放在水裡就熄滅了……師:用杯子蓋上去能使蠟燭熄滅嗎?讓我們來試一試吧!
師:看,這是一根蠟燭,我們先要把他點燃,需要用什麼?(打火機)小朋友用打火機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安全,打的時候離頭遠一點。我們還需要用到杯子,杯子蓋上去的時候也有注意,不能碰到蠟燭,輕輕的蓋上去。(設置一點小懸念)師:發生了什麼事情,蠟燭竟然熄滅了,為什麼呢?你們想不想試一試呢?
2、幼兒分組操作實驗。
老師幫助有困難的孩子打火,提醒孩子注意安全並仔細觀察。
3、引導幼兒之間交流實驗結果。
師:這個辦法能讓蠟燭熄滅嗎?(能)那你們知道為什麼杯子蓋到燃燒的蠟燭上,蠟燭會熄滅呢?(請幼兒說一說)師總結:原來蠟燭燃燒時需要空氣中的氧氣。當我被杯子蓋住後,裡面的氧氣就會越來越少。最後氧氣沒有了,蠟燭也就熄滅了。
師:噢!原來蠟燭燃燒需要什麼?幼兒:氧氣 。
(三)引導幼兒自主探索,讓幼兒在探索中發現蠟燭燃燒的有趣現象。
1、師:小朋友,蠟燭身上還有許多有趣的秘密呢!你們想知道嗎?(想!)那你們看一看張老師又准備了什麼?
幼:2隻蠟燭,一個大玻璃杯,一個小玻璃杯。
師:如果我同時點燃2根蠟燭,同時蓋上不一樣大小的杯子,會發生什麼奇跡呢?你們猜一猜,哪個杯子里的蠟燭先滅,為什麼?
師:請你去試一試。
2、幼兒再次操作,老師指導並問觀察到的現象。
請幼兒自由回答,老師再總結:小杯子里氧氣少,先熄滅,大杯子里的氧氣多,後熄滅。
師:這個實驗好玩嗎?老師還留一個更好玩的實驗給小朋友,如果把一長一短的蠟燭放在同一個杯子里,那哪只蠟燭先熄滅呢?帶著這個問題請你回家跟爸爸媽媽一起研究吧,明天把結果告訴我。

㈣ 幼兒園大班關於音樂《蠟燭》的教案

【教學目標】 1、明確文章的六要素,把握全文。 2、學會用細膩的外貌、動作、細節描寫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 3、通過朗讀品味作者感人至深的語言,感受各國人民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用血肉凝結的情誼,熏陶學生的道德情操。 【教學重難點】 1、分析文章感人至深的原因。 2、體會主人公對戰士深厚的情誼。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准備】 1、學生: 預習課文(早讀課朗讀),積累字詞,查找相關資料。 2、教師: 了解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知識和南斯拉夫解放戰爭的史實,弄清課文所牽涉的歷史背景。 【教學方法】 學生自學為主,教師輔導為輔,討論法、問答法、點撥法、朗讀法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開門見山) 本文的是一件十分普通的東西──蠟燭,誰能告訴我蠟燭有何作用? 師:蠟燭的最大作用就是照明,然而在本文中它又被賦予了什麼意義呢? 二、介紹相關背景資料(作者及文體) 請學生介紹,教師補充。 1、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知識。 2、南斯拉夫解放戰爭的史實。 三、閱讀課文,整體把握 學生朗讀課文(默讀),理清這篇文章的記敘要素: 時間: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4年9月19日 地點:貝爾格萊德的薩伐河岸 人物:老婦人瑪利•育乞西、蘇聯紅軍士兵契柯拉耶夫。 事件:一位蘇聯紅軍戰士在南斯拉夫國土上犧牲了,南斯拉夫母親不顧槍林彈雨,以驚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拿出自己唯一珍愛的結婚花燭點在烈士墳頭。 四、品讀課文,理解老婦人這個人物形象 1、朗讀課文,從文中找出有關老婦人的片斷,齊讀。 2、文中的老婦人始終未說一句話,作者通過行動描寫來表現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要求學生展開想像,推想文中老婦人的心理活動。 揣摩人物心理活動,進行練筆。 文中的老婦人始終沒有說一句話,豐富的內心活動都是通過她的動作、細節描寫表現出來的。細讀文章中的這段話,設想一下段中表現的老婦人的心理活動,並用一二百字寫下來。 「即使在這個當兒,老婦人也沒有說話,她不過抬起眼睛來,朝這些脫了帽的肅立著的人們看了一眼,十分庄嚴地對他們深深一鞠躬;然後,把她的黑色大圍巾拉直了,顫巍巍地走了。沒有再回過頭來,看一下那蠟燭和那些士兵。」 (引導學生從老婦人對蘇聯紅軍戰士的崇敬與熱愛以及對失去戰士的悲痛心情等來描寫。) 如: ⑴老瑪利•育乞西看著那戰死的兵,看了很久,她很想把這件事告訴什麼人。可是附近一帶,不用說人,連一個活東西都沒有,甚至陪伴她在地窖里過了四天的那一隻貓也被剛才炸起來的磚石碎片砸死了。老婦人想了半天,然後,伸手在她那惟一的衣袋裡摸出件什麼東西來,揣在懷里,慢慢地爬出了地窖。 她想告訴人們什麼?「她想了半天」,心裡是怎麼想的? ⑵她穿過方場,到了那戰死的蘇聯士兵身邊,她用力把那屍身翻過來。看見他的面孔了,很年輕,很蒼白。她輕輕理好了他的頭發,又費了很大的勁把他那一雙早已僵硬了的手臂彎過來,交叉地覆在他的胸前。然後,她在他旁邊坐了下來。 德國人還在開炮,可是跟先前一樣,那些炮彈落得離老人很遠。這樣,她坐在那裡,靜靜地,一小時,也許兩小時。 老婦人為什麼要這么做?她做這一切時心裡是怎麼想的?「她做在那裡,靜靜地。」她想了些什麼? ⑶即使在這個當兒,老婦人也沒有說話,她不過抬起眼睛來,朝這些脫了帽的肅立著的人們看了一眼,十分庄嚴地對他們深深一鞠躬;老婦人為什麼不說話?為什麼鞠躬? 3、揣摩語句,體味文章豐富的意蘊: ⑴做好了墳堆後,老婦人就從她那黑色的大圍巾底下,摸出她離開地窖的時候揣在懷里的東西,這是一支大蠟燭,是45年前她結婚的喜燭,她一直捨不得用,珍藏到今天。(為什麼要對這支蠟燭的來歷做補充說明?) 交代蠟燭的來歷,表明這支蠟燭的珍貴,有著特殊的意義。表明老婦人的至情至愛。 ⑵老婦人對著這燭光,坐在墳邊,一動也不動,兩臂交叉抱在胸前,披著那黑色的大圍巾。(這里又提到圍巾的顏色,有什麼特殊的意味?) 這里提到圍巾的顏色「黑色」,暗示戰爭的殘酷,表明老婦人對失去蘇聯紅軍戰士的悲痛之情。 ⑶在炮火燒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彎了的鐵器和燒死了的樹木中間,那位南斯拉夫母親的惟一珍愛的東西她的結婚的花燭還是明晃晃地點在一個蘇聯青年的墳頭。(這段文字如果改寫「在方場上,老婦人的蠟燭還是明晃晃地點在契柯拉耶夫的墳頭」,同原句比較一下,說說原句好在哪裡?) 原句渲染了戰火紛飛,突出了蠟燭的珍貴,生動形象地表達了南斯拉夫母親蘇聯紅軍為親人,她的恨與愛是那樣深沉。改句過於平淡,表達效果顯然不夠。 ⑷這一點火焰是不會熄滅的。它將永遠

㈤ 半截蠟燭 教學設計

23、半截蠟燭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綠線中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

3、感受伯諾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斗爭時的機敏、勇敢,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的精神。

重點、難點
感受伯諾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斗爭時的機敏、勇敢,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的精神。

學習時間
第(一)課時

學 習 過 程
思考與調整

一、 揭示課題
1、 板書課題:23 半截蠟燭
2、 讀課題,學生質疑:課文為什麼用「半截蠟燭」作為題目?這半截蠟燭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嗎?
3、 教師質疑:課文圍繞「半截蠟燭」寫了一件什麼事?請同學們帶著問題讀課文。
二、 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 學生自由讀課文。
2、 通過朗讀課文,大家解決了哪些疑問?
3、 學生交流。
4、 本文圍繞「半截蠟燭」寫了一件什麼事?要求講清時間、地點、人物和事情的大致情況。
三、 再次讀課文,重點學習字詞。
1、 明確要求:藉助漢語拼音讀准生字字音,讀順語句,讀通全文;邊讀邊用圈畫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詞,並通過聯繫上下問或查字典解決。
2、 檢查自學情況。
(1) 讀准字音。
(2) 檢查詞義掌握情況。
3、 討論主要內容。

學 習 過 程
思考與調整

4、 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
第一段(1- 2):伯諾德夫人把裝有情報的小金屬管藏在半截蠟燭中。
第二段(3 ):一名德國軍官點燃了藏有情報的蠟燭,伯諾德夫人取出一盞油燈,吹滅了蠟燭,暫時避免了一場危機。
第三段(4-5):大兒子傑克想結搬柴生火之際拿走裝有情報的半截蠟燭,但沒有成功。
第四段(6-7):小女兒傑奎林在萬分危急關頭借口上漏稅繳拿走裝有情報的蠟燭,避免了一場危機。
5、 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四、 課堂練習
1、 寫字練習。
2、 用鋼筆描紅、臨寫。
3、 抄寫詞語。

教後感:

課 題
23、半截蠟燭

學習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說說泊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是怎樣與德軍周旋的。

3、 通過朗讀課文的訓練,感受伯諾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斗爭時的機敏、勇敢,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的精神。

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理解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是怎樣與德軍周旋的。

學習時間
第(二)課時

學 習 過 程
思考與調整

一、 學習第一段
1、 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劃出不理解的詞語。
2、 學生質疑:絕密、絕妙。
3、 教師質疑:伯諾德夫人是怎樣對待絕密情報的收藏工作的?為什麼這樣做?
4、 絕密的情報要用絕妙的辦法來收藏。伯諾德夫人想到了什麼「絕妙的主意」妙在哪裡?
5、 出示句子:在你認為重要的句子下面畫上著重號。
為了情報的安全,她想了很多辦法,但始終放心不下。最後,她終於想到了一個絕妙的主意——把裝有情報的小金屬管]藏在半截蠟燭中,然後把它插在一個燭台上。由於蠟燭擺在顯眼的桌子上,反而騙過了前來搜查的德軍。
指名朗讀,說說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二、 理清故事情節,引入編排課本劇程序。
1、 學生深入讀課文,弄清故事情節。
2、 指導學生用圖畫和文字表現故事情節。
3、 指導編排課本劇。

教學目標:
1、通過對人物語言、動作、神情、心理活動等的閱讀感悟,感受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斗爭時的機智、勇敢和鎮靜,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的精神。
2、通過合作的形式,續編故事,培養孩子自主合作的能力,深化對課文的理解。

一、感悟全文:
1、讀課題:《半截蠟燭》。預習了課文,知道它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嗎?
[導:簡煉地概括出時間、地點、人物、事情或含結果]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一家人沉著地和德國軍官一次又一次地周旋,保護裝有絕密情報的半截蠟燭的事。)
2、伯諾德夫人一家人為了保護這裝有絕密情報的半截蠟燭,他們都想了哪些辦法在跟敵人周旋?請同學們用心地讀讀課文,畫一畫,說一說,也可以同桌相互交流。
◆ 交流中:
(1)教師相機板書:一吹二端、外靜內急
(2)「外靜內急」
「外靜內急」,這不僅是伯諾德夫人一家人跟三個德國軍官的斗爭方式,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整個法國人民的一種特有的斗爭方式。
「外靜內急」,著急什麼?
(「萬一蠟燭燃燒到金屬管處就會自動熄滅,秘密就會暴露,情報站就會遭到破壞,同時也意味著他們一家三口生命的結束。」)
〔導:「秘密就會暴露」,這是一份絕密的情報,可能會影響到整個法國的戰局;「情報站就會遭到破壞」,這是一個情報的中轉站,一旦破壞,來送情報的、來取情報的,會犧牲多少法國人啊!要知道,德國鬼子比當年的日本鬼子還要兇殘百倍,他們殺人如麻。總之「萬一」之下,後果不堪設想。同學們,情況——萬分危急。〕
3、在情況萬分危急的情況下,伯諾德夫人一家人卻一次又一次地與三個德國軍官周旋,最後終於保住了那裝有絕密情報的半截蠟燭。這三個人你最佩服誰?為什麼?請再次用心地讀讀課文,同桌相互交流。
◆ 交流中:
1、你最佩服誰?還有哪些同學佩服(伯諾德夫人、傑奎琳、傑克)?你們覺得這家人怎麼樣?
2、板書:語言、動作、神情、心理活動。
3、師要追問、生疑。引導孩子再讀。
4、小結:聽了同學講的,老師也想講一講我的想法,伯諾德夫人一家人那種愛國的精神,那種在斗爭中所表現出來的機智、勇敢、鎮靜確實令人敬佩,同學都講得十分精彩。不過徐老師想提醒大家一句,伯諾德夫人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斗爭中起了特別重要的作用,是她,第一個意識到蠟燭燃燒後產生的災難性後果;是她,在兩個孩子嚇得臉色蒼白的情況下能急中生智,想出了換燈「吹」蠟燭的辦法;也正是她,穩定了兩個孩子的情緒,使傑克和傑奎琳能在要緊關頭想出兩個「端」的辦法。
二、續編故事:
1、正當她踏上最後一級樓梯時,蠟燭熄滅了。下面的故事會怎樣發展呢?
2、出現兩一種情況,被中尉發現;沒有。辯論。
3、如果被發現會出現什麼情景?如果沒有被發現又會出現什麼情景?
4、交流、補充、點撥。
5、總結:本文僅僅是法國人民抗擊德國強盜的一個縮影,其實當時的整個法國天天都在發生著像伯諾德夫人一家人所進行的斗爭,最終將德國強盜趕出了法國的土地。
三、作業:
1、將續編的故事寫下來。
2、質疑:學貴有疑,小疑小進,大疑大進。比一比誰問的問題最有價值。
〖你正在瀏覽《老百曉在線》提供的文章〗
附:
1、介紹二次大戰:
1939-1945年,是人類歷史上至今為止規模最大(全球60%的國家參戰)、傷亡最重(5000萬死亡)、破壞最大的全球性戰爭

2、介紹《馬賽曲》
「前進,前進,祖國的兒郎,那光榮的時刻已來臨。專制暴政在壓迫著我們,我們祖國鮮血遍地,你可知道那兇狠的敵兵到處在殘殺人民!他們從你的懷抱里殺死你的妻子和兒女。公民們,武裝起來!公民們,投入戰斗!前進,前進,萬眾一心,把敵人消滅凈!」

《半截蠟燭》教後反思
丹陽市實驗小學 徐留軍

我認為,任何語文教學的改革都必須遵循母語教學的規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把握母語教育的核心目標(培育孩子熱愛語文的思想感情,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語文課程標准》的頒布和實施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想喚起廣大教育工作者對這兩點的強烈關注和准確把握。因此不管東南西北風,我們的語文教育工作者要牢牢把握以上兩點不放鬆。
一、深入解讀:憑借文本,悟出自己獨特的體驗。
因為是語文,因為是母語,孩子對文本的理解並非零起點。像《半截蠟燭》,孩子讀過一兩遍後普 遍能了解文意,感受到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斗爭時的機智、勇敢和鎮靜,甚至他們的愛國精神。因此教師就應該基於這樣的起點來實施課堂教學。我在「了解大意「和」明確與敵人周旋的辦法「這兩塊的處理上,只是想引導孩子准確簡潔地表述內容,反饋孩子對文本的整體把握情況。教師引導孩子關注「外緊內急」,旨在為孩子個性化體驗人物渲染萬分危急的斗爭背景。基於此,學生對人物的體驗確實超出其對人物的原有認識,或更豐滿了,或更深入了;孩子對整個二戰期間的法國人民的斗爭也有了總體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個性得到了張揚。當然孩子也悟到了一些體驗的方法,比如聯繫上下文,結合自己的生活,將自己放入故事的情境等。
二、讀寫結合:依託文本,創作《半截蠟燭》續篇。
語文,我們的閱讀教學一定要讓寫放進來,不一定當堂寫,可以課內說,課外寫。但是寫必須依據文本,加強指導。其實寫的過程,不僅僅是訓練了孩子的寫作能力,也是孩子對文本的再次深入解讀的過程,也是孩子個性化體驗得到充分張揚的過程,當然從孩子的寫作中教師也能發現其對文本理解的程度,指導今後的課程教學。本堂課就作了這方面的嘗試,引導孩子以本
故事記敘的是法國一個普通家庭的母親伯諾德夫人和兒子傑克、女兒傑奎琳為了保護藏在半截蠟燭里的情報在危急關頭與三個德國敵人巧妙周旋的故事,向讀者展示了一場沒有硝煙的緊張激烈的戰斗。
課的最後一個自然段為引子,創作《半截蠟燭》續篇

閱讀全文

與蠟燭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