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什麼是周長》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分內析《課程標准》的要求容.(2)分析每課教材內容在整個課程標准中和每個模塊(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高中每課教材內容與初中教材相關內容的區別和聯系.
(二)學生分析
學生分析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分析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能力狀況.(2)分析學生存在的學習問題.(3)分析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行為.
(三)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確定知識目標.(2)確定能力、方法培養目標及其教學實施策略.(3)確定引導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教學選點及其教學實施策略.
⑵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什麼是周長》教案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什麼是周長》一課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一課內容,本節課在學生觀察、觸摸的活動中突破難點,感悟、感知周長的意義。在認識周長的基礎上解決有關周長的問題,培養了學生的探究意識。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觸摸,正確理解周長的意義。
2、在理解周長意義的基礎上,會用恰當的方法測量、計算物體或平面圖形的周長。
3、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描一描,摸一摸等活動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在體驗、交流活動中使學生將感性認識升華為理性認識。
學生分析:
1、學生的年齡為8歲左右,對操作性較強的數學課興趣很濃。
2、學生喜歡參與知識的生成過程,具有初步的探究意識。
教學方法:
1、讓學生在摸一摸學具及觀察畫面中討論、歸納周長的意義,主動獲取新知。
2、 在感知周長意義的基礎上,通過畫面提示獨立完成周長的相關知識。培養了學生的探索學習能力。
教學准備:
1、PPT課件、自製圖片。
2、 學生准備樹葉、梯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繩子、彩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現在是什麼季節?秋天是樹葉飄落,收獲果實的季節。老師從網上搜集到了各種各樣的樹葉圖片,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播放課件)這些樹葉漂亮嗎?想不想描一下它們的形狀?
二、探索什麼是周長。
1、感悟周長。(描一描、說一說)
請同學們拿出一張紙,選擇一片最喜歡的樹葉,用彩筆沿著樹葉的邊線一筆描出它的輪廓。開始吧!
2、好!誰願意來給大家演示一下是怎麼描的?(可以讓學生在黑板上畫一畫)
請用筆指著,說清楚是從哪裡開始的,又到哪裡結束。
描得對嗎?嗯,表達的非常清楚。
3、再指名學生說從哪裡開始,到那裡結束的?
4、小結:看來,不管從哪裡開始,大家都是沿著樹葉的邊線描了一周,請看(課件演示),這一周的長度,我們把它叫做這片樹葉的周長。(板書課題:周長)
5、再來看,(課件出示圖形),你能描出下面圖形的邊線嗎?
請同學們拿出紙,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圖形,用筆描出來。描完後同位的相互交流一下。(注意:檢查時要注意學生描的是不是一周,課件顯示錯誤和正確的描法,加深學生對一周的正確認識)
剛才同學們沿著圖形的邊線描了一周,那這一周的長度就是?(學生答)就是這個圖形的周長。(真聰明!)
三、聯系實際,感知周長。(完成從感性到理性的升華)
1、找一找,摸一摸。
你能從我們身邊找個例子說一說什麼是周長嗎?下面請你們同桌合作,找一找,並且摸一摸它的邊線。(指導:地面的周長、課桌面的周長、課本封面的周長、黑板面的周長、鞋底的周長。)
2、誰來說一說你們找的結果?你可以邊說邊指一指。
3、量一量。
(1)、大家找到了很多,是嗎?看來周長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而且周長的應用也非常廣泛。比如,我們去做褲子時,裁縫都要量一下你的腰一周有多長,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腰圍。
(2)、現在請大家估計一下老師的腰圍大約是多少厘米。
估計的准不準呢?誰來量一量?(注意測量方法的指導:腰圍怎麼測量)告訴大家測量結果。
(3)、根據這個結果,請你估計一下自己的腰圍是多少厘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誰來說一說自己的腰圍是多少厘米。
四、鞏固練習,加深理解。
小結:通過前面的學習,老師發現同學們都善於觀察、愛動腦筋。現在老師要考考大家。
1、請同學們翻到課本第45頁,做第3題。
想一想,用什麼辦法能知道它們是否一樣長呢?(課件演示課)
2、量一量,算一算下面圖形的周長。同位合作。(課本45頁第2題,課件顯示)
3、描一描。獨立完成。(課本45頁第1題)
五、課堂小結:同學們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請舉一個例子來說明。
六、思維拓展。
課件顯示:求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
⑶ 三年級數學上什麼是周長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物或圖形,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
2、能測量並計算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圖形的周長。
3、讓學生通過「指一指、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等活動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動手操作以及合作學習的能力,體會化曲為直的數學思想。
4、結合具體情境,感知周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1、能夠正確測量和計算具體事物及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圖形的周長
2、理解周長的含義
學具准備:直尺、彩色筆
教具准備:電腦課件、直尺、信封(內裝有毛線和樹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故事引入。
首先運用課件演示,故事引入:
同學們,老師有一個消息要告訴你們,螞蟻家族要舉行一次運動會,你看,這只小螞蟻把一片漂亮的樹葉當作運動場。同學們,請仔細觀察它在樹葉上做了什麼?是怎樣做的?
(課件出示小螞蟻練圍繞樹葉爬了一周的情境)。
你有什麼想說的?
學生觀察後看出:小螞蟻沿著樹葉的邊線爬了一圈。
(課件顯示樹葉一周的邊線)
師指出:在樹葉周圍的這些線就是它的邊線。
圍著樹葉的邊線一圈叫做樹葉的一周。
小螞蟻從哪裡出發,又回到了哪裡,我們才稱為一周?
預設:從起點沿邊線又回到起點。
二、探究新知,總結規律。
1.指一指
同學們,你們觀察得真仔細,小螞蟻有句話要告訴大家。
課件演示,小螞蟻說:我爬過樹葉一周的長度叫做樹葉的周長。
(1)師:誰能指一指哪裡是樹葉的周長?
請學生代表上台指出樹葉的周長,下面的同學當裁判並舉手指一指。
教師強調:要從一點出發,再回到這點才是一周。
(2)像這樣,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圖形的周長。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周長。——板書課題:周長
(3)課件再演示小螞蟻未爬過一周,和爬過一周多的過程。
小螞蟻為了加強訓練,爬了樹葉四次,哪次的長度是周長,哪次不是?
有沿著邊線,沒有回到起點;
‚有沿著邊線,但是超出了起點;超過了一周
ƒ有回到起點,但是沒有沿著邊線。
第4次是周長,有從起點開始,沿著邊線,又回到起點。
2、描一描
(1)書本44頁描一描
我們已經認識了樹葉的周長,如果讓你來描一描樹葉的周長,你會嗎?請你拿出彩色筆沿著樹葉的邊線一筆描出來。
學生匯報:
請用筆指著,說清楚是從哪裡開始的,沿著哪裡描的,又到哪裡結束?
描樹葉的周長,體驗描樹葉周長的過程,引導學生理解起點可以不一樣,但只要從起點開始,沿著邊線又回到起點,這樣一周的長度,都是樹葉的周長。
(2)練一練的第1題
我們已經描過了樹葉的邊線,現在請用彩色筆畫出下面圖形的邊線。
(強調邊線指的是圖形外圍的線,圖形裡面的不能畫)
3.摸一摸
(1)課桌面的邊線
在生活中,有許多物體的表面像樹葉一樣有周長,比如我們的課桌面。
請同學們摸一摸課桌面的邊線。
我們摸的課桌面邊線的總和,就是它的周長。
(2)數學書封面的邊線
還有我們的數學書封面。
我們摸的數學書面邊線的總和,就是它的周長。
(3)你們還能找一找身邊物體表面的周長嗎?摸一摸、說一說哪部分的長度是它的周長。
三、動手操作,測量周長
1、測量平面圖形的周長
不僅物體的表面有周長,我們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也有周長。
書本45頁練一練第2題
說一說下面圖形的周長分別在哪裡?
三角形這三條邊的總和,就是它的周長。
長方形這四條邊的總和,就是它的周長。
引導學生理解:五邊形呢?六邊形呢?也就是說不管是幾邊形,它的周長就是所有邊的總和。
這幾個圖形的邊都是直直的線,我們可以直接用(尺子)測量。
這里有3個圖形,請你選擇其中1個圖形量一量,算一算它的周長。
注意:用尺子測量後把數字標在旁邊,注意要加上單位哦。
選擇三角形的能說說是怎麼測量和計算的嗎?
請看,老師這邊也有一個方法:我把這條邊轉下來,它的什麼變了?(位置),什麼沒變?(長度);同樣的,把另一條邊也轉下來,這樣就把三角形的周長變成了一條直直的線了。
2、測量頭圍和腰圍
同學們,天越來越涼了,老師想做一頂帽子,想知道這頂帽子合不合適,要知道什麼?(頭圍)
請你上台來指一指你的頭圍在哪裡?
同學們,知道了頭圍在哪裡,那怎麼測量呢?——(線、軟尺)
好,那你來用軟尺繞,老師幫你。
頭圍本來是曲線,現在我們通過軟尺繞一周,就把它變成了一條直直的線,可以用什麼測量?(尺子)
以前我們要把這一條直線放在尺子上進行測量,現在有了軟尺,就可以直接讀數了,他的頭圍大約是51厘米。
知道了頭圍,就可以做一定合適的帽子。老師還打算買一條褲子來配這頂帽子,要知道什麼才能買到一條合適的褲子。——(腰圍)
請同學們跟著老師一起指一指:沿著肚臍一周的長度,就是我們的腰圍。
3、測量一片樹葉的周長
量完了頭圍,現在老師還想量一量樹葉的周長。樹葉的周長不是直線了,你有什麼好方法?
學生會受到上面測量頭圍的啟發,說要用線繞。
好,你來繞一繞,老師來幫你扶住樹葉。
同學們,你們看明白了嗎?他是從起點開始,緊緊貼著樹葉的邊線,又回到起點。然後,要牢牢抓住這一處,並用彩色筆做個記號。接著,把這條繩子一拉,就變成了一條直直的線了,就可以用(尺子)來測量了。
同學們,在用尺子測量繩子的長度時,你有什麼要提醒大家的?
提醒:把做記號的這一端對准0刻度線,捋直繩子,另一端對向幾,就是幾。
(2)同桌合作,動手測量
請同學們同桌合作,像我們剛才那樣,一人扶樹葉,一人繞繩子,記得做上記號哦。
現在,請拿出抽屜里的信封,取出樹葉和細繩,開始動手。
(3)反饋小結
誰來說一說你們的測量結果?
學生用上「大約」
為什麼大家的測量結果都不一樣呢?
樹葉有大有小,測量也存在一定的誤差。
四、觀察思考、深化理解
1、 練一練3(1)
同學們表現得很棒,老師想出道難題考考你們。
課件出示圖(標有數字):這是兩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它們的周長一樣嗎?
繼續看,把第二個正方形沿虛線剪掉一塊,變成了這樣。
它的周長是哪一部分呢?
這兩個圖形的周長一樣嗎?為什麼?
誰來說明理由?
課件演示:讓兩個圖形的邊重合,可以看出,這幾條邊完全重合,只要比較其餘兩邊是否分別相等就行了。通過觀察,可以發現:這兩條豎邊相等,這兩條橫邊相等,所以它們的周長相等。
引導學生:把橫的邊往上移,這條邊的位置變了,長度不變。所以,我們可以把這條邊移上去補在上面。豎邊也是一樣的。
是不是真的一樣呢?老師已經幫你們測量好了數據,請同學們算一算,驗證一下!
2、 課後思考
這是一塊長方形菜地,把它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種黃瓜,一部分種西紅柿,請同學們課後想一想,這兩個圖形的周長是否一樣?
⑷ 北師大版 三年級數學 什麼是周長 教學設計
什麼是周長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上冊第55-56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物或圖形,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
2、能測量並計算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圖形的周長。
3、能結合具體情境感知周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知道周長的含義、能測量並計算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的周長。
教學難點:理解周長的含義。
教學准備:
ppt課件、多媒體課件、樹葉、線、直尺、皮尺、草稿本、彩筆、課本。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一、 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問:同學們,你知道什麼是周長嗎?你是怎樣理解周長這兩個字的?
二、通過操作,具體感知
1、摸一摸,初次操作,形成感知。
老師:
(1)科學課上我們學過《植物的葉》講的就是樹葉,你看,這就是老師收集的各種各樣的的樹葉,這些樹葉漂亮嗎?(課件演示、實物展示)
(2)樹葉由幾部分組成?樹葉的周長在哪裡?(請學生用手摸一摸)
(3)指名3名學生逐個演示,要求動作要緩慢、清晰;
提出要求:仔細觀察每位同學的演示,你發現了什麼?(學生回答,老師板書)
A.從哪裡起,最後又回到哪裡,中間沒有間斷;
B.都是沿著樹葉的邊線摸。
(4)誰來說一說,什麼是樹葉的周長?(學生回答,老師板書)
沿著樹葉的邊線一周的長度,就是這片樹葉的周長。
2、描一描,再次操作,加深感知。
(1)請同學們選一片樹葉嘗試著一筆畫出它的周長。
老師提出要求:
首先自己要想一想怎樣才能一筆畫出樹葉的周長,再和小組同學交流,並強調從哪開始,又到哪結束!
(2)請同學上講台演示自己描的過程,一邊描一邊說:沿著樹葉的邊線一周的長度,就是這片樹葉的周長。
(3)從同學的演示中,你發現了什麼?
A.從哪裡起筆,最後又回到哪裡,中間沒有間斷;
B.都是沿著樹葉的邊線描。
三、回歸生活,拓展新知
1、不只是樹葉有周長,在我們的周圍也存在很多周長,你發現了嗎?請同桌合作找一找,並且摸一摸它的周長。
2、教師課件演示。(ppt課件)
四、鞏固新知
1、用彩筆描出下面的圖形的周長。(課本第56頁)
2、判斷:(課件演示)
(1)知道什麼是周長了,我們來當當小法官,判斷下列圖形的周長對不對,為什麼?
(讓學生用手勢表示,並說明理由)
(2)出示游泳池
3、下面圖形的周長是多少?(課件演示 課本第56頁)
(學生獨立完成,小組內說你是怎麼做的)
4、課件出示課本第56頁練習題第2題:量一量,算一算下面圖形的周長。
(1)學生獨立完成;
(2)小組內交流想法;
(3)指名學生上台展示計算結果和做法。
5、兩個圖形的周長一樣長嗎?
五、總結
讓學生說一說這節課的收獲。
⑸ 小學三年級數學什麼是周長的教案
《周長的認識》教案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41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操作中感受、體驗、探索圖形的周長,理解周長的意義。
2.在實際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3.在學習活動中激發學生探索問題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
【教學准備】
教師准備:樹葉,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菱形的卡片,圓形的鍾面卡片,國旗的卡片,蝴蝶標本等。
學生准備:直尺、線、軟尺,樹葉,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標准五角星、圓形的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巧用「周」字,引導探索「周長」的含義
(一)談話引入
課始,教師採用機動靈活的方式引入「周」字,並板書:周。
師:大家知道這個「周」字是什麼意思嗎?
學生的回答有:一星期、一周;周圍、一圈兒;人的姓氏;等等。
(二)揭示課題
師: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知識就與這個「周」字密切相關。
(教師把樹葉、國旗卡片、鍾面卡片、蝴蝶標本及三角形、正方形、菱形、標准五角星形的卡片貼於黑板)
揭題:我們要研究的就是這些圖形的「周長」。
補充板書:長(完善課題「周長」)。
[巧妙的引入,喚醒了「周長」在學生大腦中的第一認知經驗,激發了學生在此基礎上的大膽猜測,推理和實踐的主動探索的願望,體現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三)猜測,探索
師:猜猜看,這些圖形的周長有可能會跟「周」字的哪種意思有關?
生推測:與「周圍」「一圈兒」這種意思有關。
師:那麼,照大家的這種理解,樹葉的周長應該是指它的……?請學生在實物上指出。
(四)歸納認識
師:這些圖形的大小、形狀各不相同,但它們都有自己的周長。那麼,「周長」究竟是指這些圖形的什麼?能不能用語言表達出來?試一試!
生1:比如三角形的周長就是它三條邊的長度。
生2:周長是一個圖形所有邊的長加起來。
生3:像圓形,沒有直直的邊,它的周長就是它一周的長度。
……
看書對比課本上對周長的描述,在交流中理解「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圖形的周長」。
[讓學生嘗試著表達對周長的理解和認識,學生要經歷獨立把自己對圖形周長的零碎的表象認識歸納並表達出來的過程,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表達能力。]
二、操作活動,自主體驗「周長」的意義
(一)談話引入
師:我們有辦法知道上面這些圖形的周長是多少嗎?
生:可以量一量。
師:你有信心測出上面這些圖形的周長嗎?
[實踐出真知,學生只有在操作中才能更進一步體會周長的意義,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新的探索空間和發展空間。]
(二)滲透要求
師:老師為每人都准備了如下一張「智慧小手測量單」,先看一看。
長方形的周長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方形的周長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樹葉的周長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圓形的周長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角形的周長______________________
頭圍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角星的周長______________________
腰圍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胸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師引導:這里有好多活動是一個人很難完成的,你可以找個搭檔,共同完成這些活動。充分利用你現有的學具和測量工具完成這些活動,並記錄下數據。比一比,哪些搭檔配合得默契,完成得更多!
⑹ 三年級上冊《什麼是周長》教學設計
動手實踐,感悟周長
1、摸一摸
(1)請同學們拿出課前採集的樹葉,選擇一回片你最喜歡的,答先摸一摸它的面,有什麼感覺?(滑滑的)那你們能不能像小螞蟻爬樹葉那樣摸一摸它的邊線。
(2)學生進行摸樹葉活動。
(3)誰願意到前面來說一說你是怎樣摸樹葉邊線一周的?
(4)學生展示,(邊說邊摸)。
2、描一描
(1)剛才你們摸了樹葉的一周,那你能不能把樹葉的一周描下來?(能)請同學們拿出彩色筆,描一描吧!
(2)學生進行描樹葉活動。描完之後,同桌互相看看漂亮嗎?
(3)誰願意到前面來描一描這片大樹葉的一周呢?(找一名學生到前面描樹葉模型的一周)。你能不能告訴大家,你是怎麼描的?(讓學生用手指著,說出從哪裡開始,又從哪裡結束。)拿下樹葉模型,大家看漂亮嗎?
(4)你們和他描的一樣嗎?有不同方法的同學請舉手?(找一名同學再來描一描,說一說。)
小結:同學們都看到了不管你們怎麼描,都是沿樹葉的邊線描了一周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