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一個完整的教學設計應該包括哪些內容
一個完整的教學設計應該包括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准備版,教學過程,權板書設計以及課後反思。其中教學過程裡面又包括導入環節,新知呈現環節,操練環節,知識拓展與鞏固環節,再加上總結環節。
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
教學設計的一般步驟是:
前期分析、教學目標編寫、教學過程設計(學習環境設計——情境、資源、媒體、課程組織形式;教學策略設計——教學順序、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學習方式)、教學設計形成性評價與實施、教學設計總結性評價。
❷ 一個完整的教案包括哪幾個部分
一.課題(說明本課名稱)
二.教學目的(或稱教學要求,或稱教學目標,說明本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三.課型(說明屬新授課,還是復習課)
四.課時(說明屬第幾課時)
五.教學重點(說明本課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六.教學難點(說明本課的學習時易產生困難和障礙的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點)
七.教學方法要根據學生實際,注重引導自學,注重啟發思維
八.教學過程(或稱課堂結構,說明教學進行的內容、方法步驟)
九.作業處理(說明如何布置書面或口頭作業)
十.板書設計(說明上課時准備寫在黑板上的內容)
十一.教具(或稱教具准備,說明輔助教學手段使用的工具)
十二.教學反思:(教者對該堂課教後的感受及學生的收獲、改進方法)
教案特點
1.科學性
所謂符合科學性,就是教師要認真貫徹課標精神,按教材內在規律,結合學生實際來確定教學目標、重點、難點。設計教學過程,避免出現知識性錯誤。那種遠離課標,脫離教材完整性、系統性,隨心所欲另搞一套的寫教案的做法是絕對不允許的。一個好教案首先要依標合本,具有科學性。
2.創新性
教材是死的,不能隨意更改。但教法是活的,課怎麼上全憑教師的智慧和才幹。盡管備課時要去學習大量的參考材料,充分利用教學資源,聽取名家的指點,吸取同行經驗,但課總還要自己親自去上,這就決定了教案要自己來寫。
教師備課也應該經歷一個相似的過程。從課本內容變成胸中有案,再落到紙上,形成書面教案,繼而到課堂實際講授,關鍵在於教師要能 「學百家,樹一宗」。在自己鑽研教材的基礎上,廣泛地涉獵多種教學參考資料,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而不要照搬照抄,要汲取精華,去其糟粕,對別人的經驗要經過一番思考、消化、吸收,獨立思考,然後結合個人的教學體會,巧妙構思,精心安排,從而寫出自己的教案。
3.差異性
由於每位教師的知識、經驗、特長、個性是千差萬別的。而教學工作又是一項創造性的工作。因此寫教案也就不能千篇一律,要發揮每一個老師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所以老師的教案要結合本地區的特點,因材施教。
❸ 教案包括哪些內容 教案的內容應包括
三亞市第二中學體育組
符琦
教案也稱課時計劃,即教師經過備課,以課時為單位設計的具體教學方案。教案是上課的重要依據,通常包括班級、學科、課題、上課時間、課的類型、教學方法、教學目的、教學內容、課的進程和時間分配等。有的教案還列有教具和現代化教學手段
(
如電影、投影、錄像、錄音等
)
的使用、作業題、板書設計和課後自我分析等項目。
②教案編寫包括如下內容:現在的教案一般包括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過程、小結、作業和板書設計、課後反思等內容。
(
1
)教案封面
教案封面的內容主要包括課次、授課時間、授課班級、課題、教學目的與要求、教學重點、教學難點、課的類型、教學方法、教具、教學進程等。編寫要求如下:
第一是課次。一般說來,每兩學時為
1
次課,按教學順序編排,用阿拉伯數字表示。
第二是課題。即本次課教學內容的標題,按以下要求填寫:一次課講一章時,寫章名;一次課講一節時,寫節名;一次課講幾節內容,將每節的節名按順序列出;一節需講
2
次或
3
次課時,課題仍寫節名,但要在節名後面註上序號。
第三為教學目的與要求。確定教學目的總要求是目的明確,層次分明。
第四是教學重點、難點。重點和難點是相對而言的。每次課的教學內容都有相對比較重要和較難之處,因此,應根據教學內容的重要程度及教學的難易程度確定重點和難點。
第五是課的類型。由於教學任務和教學方法的多樣性,也就決定了課的類型的多樣性。歸納起來,可分為單一課和綜合課兩類。單一課是在一次課內完成同一性質教學任務的課。綜合課是在一次課內完成兩個以上不同性質教學任務的課,且各單一課應佔一定比例,否則,仍作為單一課。
第六為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依據具體的教學目的和任務,考慮教學內容的特點及學生的情況等綜合因素來選擇。
第七是教具。指實際所用教學用具的名稱,如具體的掛圖或表格、儀器、模型、標本、實物的名稱。
第八是教學進程。教學進程項可詳細列出節下的一級標題及時間分配,也可只簡單地寫見×頁
-
×頁,教學內容和時間分配在正文中反映。
(
2
)教案正文
教案正文由導言、教學內容安排和課堂小結組成。正文一般以組織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程序為線索,輔以課堂活動的安排,教法、教具的運用,板書、版圖的布置,新舊知識和教學環節之間的過渡等說明,並按教學步驟作出時間安排。要求做到層次分明,過渡巧妙自然,重點突出,難點化簡,方法靈活多樣,時間安排合理,教具運用得當,板書設計恰當,教學環節齊全,語言精練。
正文的第一個教學環節就是引入新課
(
導言
)
,導言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調動其學習積極性有著重要作用。因此,在編寫教案時應認真思考,做到精、巧、准。
正文的最後一個環節是留出一定時間進行課堂小結,將本次課所講授的內容,尤其是教學的重點概括地加以歸納總結,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系統化,並抓住重點。有時小結後緊跟著布置作業。
課後分析是教師對教案實施後的課堂教學成敗的分析。主要是對教學程序的設計情況和時間掌握情況的分析、教法及重難點解決的分析、各項教學內容之間的過渡情況及板書、版圖的布置情況等。
❹ 一個完整的教案包括哪幾個部分
一、授課班級(專業)
二、授課人
三、授課題目
四、計劃課時(50分鍾)
五、課的內類型
六、教容學內容
七、教學目的
八、重點、難點
九、各部分內容時間分配
十、教學方法
十一、小結
十二、作業或思考題
教學過程:
這一部分是授課的重點,因課程和不同的教師教法各異。應包括教學內容的詳細安排、教學方法的具體運用等環節。這一部分的編寫要做到步驟、綱要和教法相結合,使老師不僅能指導教師自己的課堂教學,也可使別人(甚至外行)亦能通過閱讀教案而了解到教師在課堂上的主要活動情況和本堂課講授的內容要點。
建議包括三部分內容:
1、引言
導入新課
2、闡述、分析、推導等
突出教學內容要點,採用的教學方法等,要求簡明扼要,若有與教材中相同的文字、表格、例題等不要在教案上照抄,可註明教材頁碼。
3、總結
主要是本堂課的要點歸納,應寫出結論性的文字。
❺ 教學設計方案應包括哪些方面的
教學設計方案來應包括哪源些方面呢?有這么幾個主要環節:1、分析教學內容2、學習者分析(學生)3、教學重點、難點分析4、教師分析5、教學策略的分析6、教學評價的設計
想要在教學設計方面更近一步的老師可以了解下繼教網舉辦的教學設計指導師培訓班,網路教學設計指導師,第一頁第一條信息。
❻ 教學設計包括哪些基本工作
教學設計的幾個主要環節:
1、分析教學內容
2、學習者分析(學生)
3、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4、教師分析
5、教學策略的分析
6、教學評價的設計
各環節的內容:
(1)教學目標的設計
教學目標包括教的目標,也包括學的目標。它就是通過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最後達到的一種目標。它是教學設計中十分重要的內容。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一般依據《歷史課程標准》,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去進行教學目標的設計。
(2)教學方法的設計
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可用的方法很多。教師在備課時要對選用教學方法進行精心設計。教學方法的設計實際上就是確定教學方法的運用:什麼內容用什麼方法。選用的依據包括五個方面,具體內容參照第二講中的相關內容。
注意一個課時的教學往往不止一種方法,在設計方法時最好具體到每個子目或每個知識點上。(如洋務運動一課中,洋務派與頑固派的主張可以用辯論法,也可用圖表對比呈現觀點;洋務企業可用圖表法;洋務企業的特點可用講解法或討論法;評價可用討論法)
(3)教具的設計
歷史教具是歷史教學必要的輔助手段,包括實物類教具、圖示教具、多媒體教具等。實物教具如小黑板、某種歷史物件的模型或樣品、有利於教學的其他具體物品;圖片教具主要是一些歷史圖片、地圖;多媒體類教具就是多媒體課件及相關的設施。備課時要精心考慮可以選用的教具以輔助教學,從而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4)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是教學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板書設計是否科學合理,直接關繫到學生對相關內容的學習效果。怎樣進行板書設計,將在後一節講述。
(5)、教學思路設計
教學思路設計是教師對已確定的教學內容怎樣教及推進程序的一個總體思考,其中重點是教學過程的推進順序。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①設計教學過程中教師活動的時間和學生活動的時間。教師活動主要包括:講解、提問、教具演示、板書等;學生活動主要包括:學生讀書、回答問題(時間可靈活)、討論、練習等。對於這些活動什麼時候做、用多少時間做都要有計劃性。
②分配好教學過程各環節的時間。教學過程各環節的時間安排一般是這樣的:組織教學1分鍾、導入新課3分鍾左右、講授新課30—35分鍾、小結3—5分鍾;布置作業靈活處理。教學中應按這個時間安排進行。
③設計每個知識點的用時;
④設計好子目間的過渡。
對教學思路設計的基本要求是:使整個課堂節奏緊湊,環環相扣,成為一個有機整體。教學設計是對教學的一個總體規劃,是保證課堂教學有序、有效推進的前提。因此,在備課時要充分予以重視。
❼ 語文閱讀教學的教學設計包括哪些內容
一、語言文字訓練與思想教育的關系學生在閱讀課上所讀的任何一篇課文都是語言形式和思想內容的統一體。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文,扎扎實實的理解課文中的詞語、句子、段落,確切的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同時,運用課文內在的思想性並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思想實際,有意識的滲透思想教育,把語言文字訓練和進行思想教育統一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防止顧此失彼。如果認為只抓住了語言文字訓練,思想教育就在其中,或者脫離語言文字訓練,只進行思想教育,都是錯誤的。二、閱讀數量與內容目前的閱讀教學還存在著一哄而上、閱讀無度的現象。有些課堂上,忽視對課文的閱讀理解而過多過早補充內容,結果導致一堂課下來,學生連課文中的句子都沒有讀熟;有的教師沒有很好地理解與應用文本所承載的文化內涵,卻任意拓展延伸。近日聽到一位教師上《爬山虎的腳》一課,只花20分鍾的教學時間,要學生讀課文並總結出爬山虎的腳和葉子各有什麼特點,而後就補充了顯然是未經剪裁的近2000字的有關爬山虎的介紹等等,對於文質兼美的原教材是如何用簡練的文字刻畫出如畫美景的,則不再研讀、品味,課文的語言特色幾乎完全被忽略,這顯然有悖於課文初衷的。再如有的教師上《荷花》一課,講到「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大」一句時,說這個畫家就是大自然,然後開始拓展問「大自然還畫了哪些美麗的圖畫」……凡此種種,都沒有很好地發揮課文這個「例子」的作用,長此以往,語文教學的基礎就會動搖。我認為,教學時間是恆數,一方面的過度,必然導致另一方面的不足。在小學階段,課文依然應該是語文教學的首要憑借。應該說,目前使用的教材選文大多為文質兼美之作,教師應充分發揮其示範作用,讓學生通過課文品讀,了解掌握基本的閱讀過程、閱讀技能。語文教學的一個成功經驗就是必須把精讀和略讀結合起來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閱讀是必要的,但必須在用足用透教材的基礎上開展;閱讀固然要重視量的擴張,但更應重視質的提升,要慧目識真,把一些真正的經典性的材料引進語文教學中來。三、教與學的關系閱讀教學要達到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目的,關鍵在於處理教與學的關系。這就要求教師牢固樹立教師的教是為學生學服務的思想。教師上課不能單純著眼於完成教案中既定的教學環節、步驟。而忽視學生有不懂到懂、有不會到會的學習過程。如果教師用一連串瑣碎的提問「牽」著學生走,只顧追求「正確的答案」,忽視學生的理解過程,使學生處於被動的狀態之中,就顛倒了教與學的關系,變成了學生的學為教師的教服務。要切實做到教為學服務,首先在備課的時候要「心裡想著學生」,圍繞著學生如何學會去設計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要「眼裡有學生」,善於揣摩學生的心思,圍繞學生會怎樣想、怎樣說,去啟發、點撥、引導;當學生提出教案中未考慮到的、卻是必須解決的問題時,教師應及時調整教案,切實體現教為學服務。其次,要引導學生參與到閱讀的實際過程中,盡力促使他們自己去閱讀、思考、自行探索、自求了解。在指導學生思考問題的時候,不但要重視結論正確與否,更重要要重視結論形成的思維發展過程,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四、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當前,閱讀材料的選擇、時間的安排,基本上還是由教師說了算,學生還處於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而且教師在確定拓展閱讀材料時,很少考慮到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能力,因而出現了像上文所說的等等現象,使學生閱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都受到了影響。另一方面,教材中有些課文的分量較重,對學生來說,學好課文已經消費了很多精力,但有些教師為了進行拓展,又從教材之外引來了新內容。這樣一來,由於閱讀只使用了簡單的「加法」,從而使學生的負擔明顯加重,引起了一部分學生的反感。我們認為,閱讀同樣要遵循因材施教和學生主體原則。教師要面對學生,研究學生,尊重他們的閱讀習慣、喜好,抓住他們的興趣,和他們一起選擇與實際生活貼近或最受關注的文章來學習,「要我讀」變成「我要讀」。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還要嚴格要求持之以恆。例如,教師提出了某項要求,就要抓住不放,不能時緊時松。尤其是在良好的閱讀習慣尚未養成的時候,在有的學生身上表現出某種不良的閱讀習慣時,更需要嚴格要求,絲毫不能放鬆,嚴格訓練,應該以正面誘導為主,對於學生表現出來的良好閱讀習慣,要給於積極的評價,還將會對其他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引導作用。此外,與任何教學活動一樣,對於閱讀教學同樣要及時檢查反饋,要適當的評價。只是在評價中,更應該傾向於讓學生開展自我評價、生生互評,評價的內容要以閱讀的興趣和主動性為主,使我們的學生通過閱讀教學愛上閱讀,使閱讀成為每個學生的愛好。總之,與所有的教學研究一樣,閱讀教學的實踐研究同樣應該避免盲目性、隨意性,要講求有序、適度、高效,從而為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發揮最大的作用。
❽ 教學設計包括哪些環節
教學設計的主要環節有哪些?
教學設計的幾個主要環節:
1、分析版教學內容權
2、學習者分析(學生)
3、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4、教師分析
5、教學策略的分析
6、教學評價的設計
想要在教學設計方面更近一步的老師可以了解下繼教網舉辦的教學設計指導師培訓班,網路教學設計指導師,第一頁第一條信息。
❾ 一個完整的教學設計應該包括哪些內容
我覺得包括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准備,板書設計以及課後反思.其中教學過程裡面又包括導入環節,新知呈現環節,操練環節,知識拓展與鞏固環節,再加上總結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