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進行數學命題的教學設計
如何進行數學命題教學設計?命題以《課程標准》為依據,按照義務階段數學課程總目標,從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問題解決、情感態度四方面要求,結合教材所要求的了解、理解、掌握、應用四個層次考查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今天,朴新小編給大家帶來數學教學的技巧.
1.以生為本抓基礎
試題要以《標准》為依據,力求加大知識的涵蓋面,充分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比如七年級的內容中對基礎知識的考查有無理數,平移,平發根,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有序數對等概念,平行線的相關性質,不等式的性質,平移性質等。對基本技能的考查選取了以下方法:①平方根的簡單運算。②解二元一次方程組。③解不等式及不等式組。④待定系數法。⑤平行線性質的運用。⑥數據的處理等,同時還要注重通性通法。
2.注重能思想方法突出能力
注重學生解決問題靈活性的考查,通過嚴格構思,將數學知識,技能和數學思想方法緊密結合起來,構造具有挑戰性的數學問題,為數學思維水平高的同學搭建展示邏輯思維能力的平台。如可通過數學建模把方程和不等式的知識點結合起來加以運用,對於七年級的學生來說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特別是對基礎薄弱的學生是有很大的挑戰性。另外,還要加強對學生思維水平、合情推理能力、觀察能力、數學思想方法等問題的考查,這對於思維水平處於中等水平的學生都具有一定的挑戰,這也保證了試題之間的區分度。
3.重視數學問題生活化
《課程標准》指出:在注重知識與能力考查的同時,在試題背景上加以創新,力求體現時代氣息……數學來源於社會生活實際,又應用於指導實踐活動。能用數學的眼光認識世界,並用數學知識和數學方法處理周圍的問題,是每個人應具備的基本素養。要加強對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分析、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的考查,促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特別要在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下創設問題情境,這種做法有利於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數學,關注身邊的數學,培養他們從實際問題中形成抽象數學模型的能力,促進學生形成學數學、用數學、做數學的意識。
Ⅱ 如何依據陳述性知識的學習規律進行教學設計
陳述性知識主要是靠「命題」來表徵的,命題是陳述性知識的最小單元,是抽象的言語信息。化學知識的絕大部分靠命題來處理和保留。一個命題大致與一個觀念相當,學生學習的主要目標就是要學習大量的命題,即把握大量的信息。陳述性知識這種表徵性質影響學生認識和學習的態度,一方面,人們天性喜歡探險和挑戰,不喜歡簡單和呆板,在學習中比較喜歡通過推理、理解計算等方法獲得知識,不喜歡通過記憶、抄寫等機械方法習得知識。另一方面,由於學生接觸的學習內容並不是客觀世界本身,而是客觀世界在前人意識中的反映,是前人經過實踐總結的經驗,並按社會要求和化學學科的內在邏輯體系加以組織的知識「壓縮件」或知識「集裝箱」。簡言之,化學學科知識並不都會是學生需要學習的和想要學習的知識。所以,學生更多地表現出對學習陳述性知識的抵觸情緒。在學生看來,這類學習完全拘泥於對文字、理論的記憶,不但枯燥乏味,而且對他們以後從事的工作也不會有什麼幫助,這就減慢了學習進程,還使得學生養成了為應付考試去死記硬背的不良學習習慣,妨礙他們努力從意義上去了解新的信息,不僅在一開始時學習這些知識有阻力,而且在日後提取有關信息時還會遇到更嚴重的障礙:學生常會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越來越難於流暢地提取曾經學習過的信息。
Ⅲ 河南大學教育碩士小學教育專碩,是學校自主命題還是統考
河南大學教育碩士小學教育考試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論 (204)英語二 (333)教育內綜合 (912)小學課容堂教學設計
其中。政治和英語二是全國統考,333教育綜合以及912小學課堂教學設計由學校自己命題,學校又給出指定的參考書,博仁整理如下:
333教育綜合:
《教育學》劉志軍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心理學》趙國祥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912小學課堂教學設計:
《中小學教師教學技能研訓》 魏宏聚、楊潤勇主編(教育科學出版社2013年版)
《教學設計》P·L·史密斯、T·J·雷根著,龐維國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Ⅳ 作文指導 什麼真好半命題作文的教學設計
每個人都在慢慢的長大,但是我都沒能真正的體會到,直到有一次,我才真正體會長大的感覺.
那次,我和爺爺外出,我發現爺爺有些異常,我就輕輕的摸了爺爺的額頭,發現爺爺的體溫有些不正常,不冷不熱,也沒有發燒的症狀.我輕聲問爺爺:「您怎麼了?」爺爺咳嗽了幾下,說可能是昨天晚上睡覺沒蓋好被子,著涼了.聽了爺爺的話,我很著急,冷靜下來,安靜地想,有什麼辦法能治爺爺的感冒.突然間想起小時候喝姜湯感冒好了的事情.我靈機一動,不如也學著用姜湯為爺爺治病.
我很快地便找來姜和紅糖.因為這些材料很常見,家裡都有.我認真地把姜洗干凈,然後把姜皮剝掉,把水煮開,再把姜切成片,放入水中,煮到聞到姜味,再把紅糖倒入鍋中,慢慢讓水把糖煮化.我小心地把姜湯倒於碗內,用筷子把薑片夾出來,這樣,一碗純正的姜湯就完成了,就可以飲用了.
我小心的把姜湯端到爺爺床頭,爺爺迷糊地睜開雙眼,望著我,我連忙扶起爺爺說:「爺爺,這是姜湯,您快喝了吧,喝了您就會好了.」爺爺笑著說:「真是我的好孫女,你長大了.」爺爺端起姜湯,輕輕吹了一下,一口氣就全部喝下去.我笑著說:「小時候,爺爺同樣是這樣照顧我的,現在爺爺生病了,我來照顧爺爺也是應該的.」
爺爺喝過姜湯,我照顧爺爺睡了下來,我拿起碗送到廚房洗干凈.想起爺爺對我的誇獎,我覺得很高興,因為我發現,我真的長大了,學會照顧別人.想到這,我不禁暗自為自己高興.
晚上,爺爺好了,那些感冒的症狀都消失了.我很高興,就自己嘗試著做飯.因為爺爺剛好點,想吃點清淡的食物,我就熬了點清粥,炒了青菜.晚上,爺爺吃過粥,笑眯眯地對我說:「你長大了,懂得孝順長輩,懂得做飯了,真懂事.」
晚上,我躺在床上,想到今天為爺爺熬姜湯,做飯的事,心中就充滿了自豪與快樂.因為,今天我才發覺,其實長大的感覺真好!
長大的感覺真好
小時候盼著長大,覺得那非常有趣,現在真的長大了,卻有一種莫名的感覺.
周六,媽媽病了,爸爸有外出講課,沒有辦法請假,便把照顧媽媽這項艱巨的任務交給了我.
平時很晚才起床的我,早早地穿好衣服,下了床,走進媽媽的房間,看到她還在熟睡,便想:「平時我一起來就可以看到香噴噴的早點,今天我也要讓媽媽一起來就可以吃上飯.」想著想著,我便跑下樓去.買完早點,熱好奶,等著媽媽起來享用這豐盛的早餐.
媽媽醒了,她勉強地從床上下來,洗漱完畢,坐在沙發上.我從廚房端來早餐,媽媽很是吃驚,我笑了笑說:「快吃吧,一會兒就涼了.」媽媽欣慰地說:「我的乖女兒長大了.」這時我想:「長大也許就是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吧!」
吃完飯,我不是給媽媽倒水,就是給媽媽喂葯,一會兒和媽媽談心,一會給媽媽捶背.就這樣,一上午忙忙碌碌地過去了.到了中午,我又出去買了幾份現成的菜.吃過中午飯,媽媽睡著了,我便自己准備下午上課的東西,平時都是媽媽幫我做這些事情,這次我只好自己接水,准備書、本、筆.這時,我想:「長大也許就是學會照顧自己吧!」
上完課,走在回家的路上,時刻牽掛著媽媽.突然想起還沒有給媽媽喂葯,不知媽媽自己吃沒吃,便趕緊一路小跑跑回了家.這時,我想:「長大也許就是一種牽掛吧!」
到了家,看見媽媽正在吃葯,懸在半空的心這才落了下來.剛從外邊回來的我,想帶媽媽出去散散心,媽媽同意了.到了外面,以前都是媽媽領著我,而這回我卻攙扶著媽媽,呼吸著外面新鮮的空氣,細聽著鳥兒歡快的叫聲,走在開滿海棠花的小路上,讓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攙著媽媽的胳膊,突然覺得自己有一種責任感,這種感覺生平第一次占據我的心,我覺得我有責任永遠照顧父母,孝順父母.
這時,我覺得那些莫名的單一的感覺已經消失,因為我明白了長大的具體含義,因為我真的長大了.長大的感覺真好……
Ⅳ 老師你好,我是四川瀘州這邊的考生,也是科目二教學設計題忘記塗卡了但是做的第一題的,會給分嗎
教學設計這道題忘記塗卡的話,是默認給第一題打分的
Ⅵ 教案《怎樣寫好半命題作文》
教學案來例、教學設計、教自學實錄、教學敘事的區別:①教學案例與教案:教案(教學設計)是事先設想的教育教學思路,是對准備實施的教育措施的簡要說明,反映的是教學預期;而教學案例則是對已發生的教育教學過程的描述,反映的是教學結果。②教學案例與教學實錄:它們同樣是對教育教學情境的描述,但教學實錄是有聞必錄(事實判斷),而教學案例是根據目的和功能選擇內容,並且必須有作者的反思(價值判斷)。③教學案例與敘事研究的聯系與區別:從「情景故事」的意義上講,教育敘事研究報告也是一種「教育案例」,但「教學案例」特指有典型意義的、包含疑難問題的、多角度描述的經過研究並加上作者反思(或自我點評)的教學敘事;教學案例必須從教學任務分析的目標出發,有意識地選擇有關信息,必須事先進行實地作業,因此日常教育敘事日誌可以作為寫作教學案例的素材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