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讀懂詩歌 教學設計
一、讀懂詩歌的作用
1、詩歌備考的四個環節
知識——讀懂——鑒賞——表述
2、知識包括專形象、語言、技屬巧、思想內容和古詩詞常識
3、讀懂的作用
讀懂是知識的綜合運用.
讀懂是鑒賞和表述的基礎.
二、怎樣才算讀懂?
1、明白表層意思
能翻譯出大意:時間、地點、人物、事情、景物
2、領會深層意思
寫出了什麼意境(形象、氛圍)
表達了什麼情感(情緒、心境)
2. 詩歌蟲兒的歌公開課教案
活動目標:
1.通過學習朗讀兒歌,初步感受問答歌的結構特點和語言風格。
2.引導幼兒有節奏地朗誦兒歌,並豐富有關昆蟲的知識。
3.願意和老師、同伴一起朗讀兒歌,體驗合作朗讀的愉悅之情。
活動准備:螢火蟲、蝴蝶、蜻蜓PPT。音樂:蝴蝶找花、小蜻蜓、圓舞板
活動過程:
一.認識昆蟲
1."嗡嗡嗡"聽,是什麼聲音?誰來了?(蟲兒飛來了)什麼蟲兒飛到小一班來了?(蜜蜂圖片)原來是蜜蜂飛來了!蜜蜂飛的時候會發出嗡嗡嗡的聲音。(師拿著蜜蜂飛一圈)和蜜蜂打個招呼吧!(蜜蜂,你好!)大家好!今天蟲兒要聚會,除了我,還有別的蟲兒要來,你們歡迎嗎?(歡迎歡迎!)
2.(點擊螢火蟲)這一閃一閃會發光的是什麼蟲兒呀?(螢火蟲)看,螢火蟲的尾巴會發光,一閃一閃像什麼?(小星星,燈籠……)(出示燈籠)
(點擊蝴蝶)什麼蟲兒來了?(這是一隻漂亮的花蝴蝶)花蝴蝶在干什麼?(花蝴蝶兒愛跳舞,請幼兒聽音樂學一學)還有什麼蟲兒來了?(點擊蜻蜓)你們看蜻蜓像什麼?(飛機)我們小小班時學過小蜻蜓律動,聽著音樂一起來飛一飛。(律動:小蜻蜓)你們知道蜻蜓有什麼本領嗎?(點擊PPT,吃蚊子)蜻蜓最愛吃蚊子。
二.學習詩歌
1.蟲兒們又漂亮又能幹,它們要來考考小一班的小朋友,聽好:什麼蟲兒嗡嗡嗡?什麼蟲兒提燈籠?什麼蟲兒愛跳舞?什麼蟲兒吃蚊子?小朋友你們會回答嗎?
2.好,我再來問:什麼蟲兒嗡嗡嗡?蜜蜂飛來嗡嗡嗡。什麼蟲兒提燈籠?螢火蟲兒提燈籠。什麼蟲兒愛跳舞?花蝴蝶兒愛跳舞。什麼蟲兒吃蚊子?蜻蜓最愛吃蚊子。
3.師生一起讀《蟲兒歌》。
4.邊拍手邊跟著節奏讀《蟲兒歌》。
5.給幼兒圓舞板,邊打節奏邊讀《蟲兒歌》。
6.老師問,幼兒回答。師生合作朗讀《蟲兒歌》。
7.幼兒分組合作朗讀《蟲兒歌》。
3. 語文教案設計詩歌類教案怎麼設計
【教學目標抄】1、了解詩歌形象的含義;
2、掌握鑒賞詩歌形象的方法、技巧;
3、詩歌形象鑒賞練習
【教學重點】1.找出詩詞寫了什麼形象;
2.鑒賞詩詞的具體方法和步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明確詩歌形象的含義和分類
⑴古詩詞中的形象,就是詩人藉以表達思想感情的具體可感的人物、事物或畫面。形象可以是抒情主體即人物形象,包括①客觀形象(作者描寫的人物,如《赤壁懷古》中的周瑜);②主觀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雨霖鈴》中的「我」),也包含詩人從社會生活中提煉出來的物象(事物形象,如《蟬》中的蟬)和景象(景物形象,如「大漠孤煙直」「千樹萬樹梨花開」)等等。
4. 文學寫作之詩歌課的教案
分享日誌
熱門日誌
我的文學課{(詩歌寫作)
分享
我的文學課{(詩歌寫作)
來源: 張素敏的日誌
第九講:詩歌寫作概要(下)
一、填詞概說
在唐詩發展繁榮的同時,中國詩歌又出現了一種重要的新形式――詞。詞於初盛唐即已在民間和部分文人中開始創作,中唐詞體基本建立,晚唐以至五代,文人化程度加強,藝術趨於成熟。
一詞的別稱
詞,初名曲詞、曲子詞,又叫倚聲,後來也稱長短句、詩余。這種種的稱呼實際上反映了詞的兩個源頭以及順著這兩個源頭而形成的兩種傳統。第一個傳統,詞是一種音樂文學,是與樂曲相配合的歌辭,在詞的初期,歌辭依附於樂曲,清人宋翔鳳《樂府余論》:「以文寫之則為詞,以聲度之則為曲。」正因為詞與音樂的密切關系,所以又被稱為「倚聲」「樂府」「曲詞」「曲子詞」;第二個傳統,詞是長短句的詩體,是與樂府、近體詩一脈相承的「調有定字,字有定聲」的新的格律詩體,遵循著一種參照詩體而建立起來的新傳統。我們現今作詞,主要依照後一種傳統。
前人對「詩余」的理解不盡相同,有解釋為詞繼詩之後興起的,有解釋為詞乃五七言近體詩演化而來的,有解釋為詩人以余興填詞的,等等。
二詞的牌調
詞是音樂與文學結合的產物,它最初是先有曲牌,然後依據曲調填上詞句。這種曲調就稱詞牌。
每一種詞調按照各自依據的樂譜,大體上都有一定的格式,但這種格式在開始時又不是一成不變的。因為人們據譜填詞,他所要求的,也只是合情、易唱、順耳而已,無需苛求每個地方都字切句合。宋以後,樂譜逐漸散失,再加上多數文人本不懂音樂,他們填詞意在作詩而不是演唱,於是乾脆不去理睬曲譜,只按前人已填了的某調,一字字一句句照填下去,這樣一來,格式反而固定了、嚴格了。明清兩代更有人歸納舊詞、釐定詞譜,使填詞者有所依據。
三詞的章法
詞分單調、雙調、三疊、四疊四種,以雙調為主。習慣上人們將雙調詞的上下兩段分別稱為上片、下片,或上闋、下闋,三段、四段的詞則稱三疊、四疊,而不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