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請問 教育與教學的區別
教育與教學的區別:
1、側重點不同
教育,在於育,育人,所以人的各階段都存內在,
教學,在於學,學會容知識技能,往往用於各種學校。
2、教育是個大命題,教育包括教學。教學是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教育主要的任務是育人,而教學在教授學生知識技能的同時也要滲透育人的這一方面,教學是教育的一個手段和方式。用教學來實現教育
(1)教育與教學知識擴展閱讀:
教育也是一種教書育人的過程,可將一種最客觀的理解教予他人,而後在自己的生活經驗中得以自己所認為的價值觀。教育,是一種提高人的綜合素質的實踐活動。
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一種人類特有的人才培養活動。通過這種活動,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文化科學知識和技能,促進學生素質提高,使他們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
『貳』 《教育學與教學法基礎知識》有什麼區別
一、考試內容模塊與要求方面
1.教育學的教育研究與教育改革新增了內兩個內容:(1)了解當容代中國基礎教育改革中幾大學派(生命·實踐教育學派、生本教育學派、生命化教育學派、主體性教育學派、新教育學派、情境教育學派、情感教育學派、理解教育學派)的主要觀點。(2)能用所學理論,正確分析我國教育改革中遇到的問題與現象。
2.教學法的教學設計中有部分修改:(1)理解教學設計的含義、理論基礎、過程和方法。(2)原本的5、6點修改為「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
3.教學法的教學實施中新增了「理解校本課程的含義、特點和開發。」
二、試卷結構方面
今年的《教育學與教學法基礎知識》在考試模考的賦分上面做了一定的修改,教育與教育學由原來的約7分減少為約5分,學校由約10分減少為約7分,教育研究改為教育研究與教育改革,並從約5分增加為約10分。
『叄』 教育與教學是什麼關系
教育與教學的關系
第一、課外、校外教育有利於學生開闊眼界,獲得知識。
正在成長和發展的青少年,他們求知慾強、興趣廣泛。在課外、校外活動中,由於不受學科課程標准和教材的 研製,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 興趣、愛好廣發閱讀各種課外讀物,參加各種科技、文藝、體育活動,廣泛接觸社會和自然界的 各種事物,吸收來自各方面的信息。這樣,不僅能加深已學知識的深度,而且還能擴大視野,增長新知識。
第二、課外、校外教育是對少年兒童因材施教,發展個性特長的廣闊天地。 課堂教學是比較局限的,是教育教學中普遍使用的一種手段,它是教師給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全過程,它主要包括教師講解,學生問答,教學活動以及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
也稱「班級上課制」。與「個別教學」相對。把年齡和知識程度相同或相近的學生,編成固定人數的班級集體;按各門學科教學大綱規定的內容,組織教材和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並根據固定的時間表,向全班學生進行授課的教學組織形式。
班級教學的形式是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在此以前,學校採用的是個別教學的形式,在一個屋子裡聚集著年齡懸殊,程度不一的學生,教師對每個學生個別施教,教學內容和進度各不相同,教學時間沒有統一安排,教學效果一般都很低。歐洲中世紀的學校和中國封建時代私塾的教學就屬於這種組織課外、校外教育的活動內容豐富多樣,能滿足學生的 不同需求,學生可以自願參加各種活動,在活動中學生自主學習,可以獲得更多的親身體驗。這種活動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也有利於教師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因材施教。
第三、課外校外教育有利於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 課外、校外教育活動多數是以學生的親身實踐活動為主。整個活動過程是學生動手動腳,運用知識並發揮聰明才智和創造性的 過程。他不僅使學生在活動中經受各種鍛煉,而且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自學能力以及各種實際工作能力,對發展學生的智力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第四、課外、校外教育是進行德育的重要途徑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更多的是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來提供啊學生的 道德認識。但是,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只有通過行為時間才能轉化為自覺的行動。另外,學生在課外、校外教育活動中能接觸實際的 人和事,能得到較深刻的 感性認識和情感上的感染,往往能收到比單純的 說理教育更有效的教育效果。
這就是兩種教學的區別。
『肆』 教育教學基本理論都包括哪些
1、教來育學、教育心理學、教學法等的源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及與教育相關的法律知識;
2、專業(學科)理論知識與技能內容。包括專業(學科)理論知識和技能、與本專業(學科)相關聯的實踐能力、對本專業(學科)教學大綱和教材的理解掌握水平等;
3、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內容。包括分析教材、確立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方案、選擇教學方法、運用教學語言、使用現代教育技術、開展教育教學研究能力等;
4、基本教育教學素質內容。包括儀表舉止、口語表達、思維能力、心理素質等。
描述或說明人和動物學習的性質、過程和影響學習的各種因素的學說。教學理論是「在某種意義上的約定俗成的通例,它闡明有關最有效地獲得知識與技能的方法規則。
從規范性和處方性角度考慮,教學理論關心的是促進學習而不是描述學習。具體地說,教學理論主要研究「怎樣教」的問題;學習理論主要是在描述和說明「學習是怎樣發生的,以及學習開始後會發生一些什麼情況」的問題。
『伍』 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該怎麼復習啊
一、題型介紹
在試卷中,簡答題在總成績中所佔分值最高。考試能否成功,很大程度取決於你對簡答題的回答情況。簡答題涉及的都是較大的問題,讓你闡述一種觀點,或者對某種理論作出解釋,也可能是提供證明,有一定的系統性。回答要層次清楚、言簡意賅,論點或根據不可遺漏。簡答,這既是簡答題內容上的要求,也是這類題的題型特點。
二、解題策略
1.對已有的科學事實和觀點做出肯定,闡明其具體表現,這是簡答題中比較好對付的一類問題。在回答中,只要說明「是怎樣」,就可以了。
2.比較難的一種問題,突出實踐過程,強調具體方法,回答「應當怎樣」。對這類問題,要注意操作的程序性,否則,回答就可能出現錯誤。
3.最多一類問題,要求闡明原因,回答「為什麼」。對這類問題,關鍵把道理講清楚,看你的論據是否多面。
4.還有一種特殊問題,對兩個容易混淆的概念或觀點,要求界定,加以區別。回答這類問題,語言須須簡潔,直接點出差異所在,就達到了題目要求。有時,的辦法和策略,就是敘述概念,自然把差異說了出來,不須再寫什麼。
5.在簡答題中,最簡單的是一些記憶性問題,不要求你解釋,只要求你整體把握。一個問題,回答的要點多,是這類問題的特點。
三、應考須練
1.在學校教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答案要點】
在學校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觀察力一般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在觀察活動中,讓學生明確觀察目的與任務;(2)制訂周密的觀察計劃;(3)具備觀察事物或現象的須要知識;(4)掌握一定的觀察方法;(5)學會做觀察記錄;(6)觀察後的歸納、總結;(7)教師還應努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興趣與優良的性格特徵;(8)教會學生自覺養成觀察習慣。
2.教師學習心理學的意義是什麼?
【答案要點】
(1)理論意義:①心理學的研究成果為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辯證法提供科學依據;②心理學的研究對鄰近的社會科學如文學、藝術等,也有一定的理論意義。
(2)實踐意義:①有助於理解和解釋學生的心理現象和行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②有助於運用心理學原理,指導和開展當代教育改革;③有助於教師判斷學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開展學生心理異常的調適工作;④有助於教師依據心理學知識進行自我教育。
『陸』 教育與教學的區別
教育與教育學區別是其包括的范圍的大小不同。教育注重過程,教學注重結果。
教育與教育學的聯系是:教育包含教育學。
拓展資料:
真正的「教育」,不是從傳授考試技巧,轉為傳授人文知識而已。
教育的本質
子思在《中庸·第二十章》有一句關於治學的名句「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在知識入口稀缺的年代,能否有「博學之」的機會至關重要,因此教育的主要價值在於傳授知識。
但在信息和知識泛濫的今天,治學的側重點應該在於「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教育,教育者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對受教育者的心智發展進行教化培育,以現有的經驗、學識推敲於人,為其解釋各種現象、問題或行為,以增長能力經驗,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種相對成熟或理性的思維來認知對待,讓事物得以接近其最根本的存在,人在其中,慢慢的對一種事物由感官觸摸而到以認知理解的狀態,並形成一種相對完善或理性的自我意識思維...
但同時,人有著自我意識上的思維,又有著其自我的感官維度,所以,任何教育性的意識思維都未必能夠絕對正確,而應該感性式的理解其思維的方向,只要他不偏差事物的內在;教育又是一種思維的傳授,而人因為其自身的意識形態,又有著另樣的思維走勢,所以,教育當以最客觀、最公正的意識思維教化於人,如此,人的思維才不至於過於偏差,並因思維的豐富而逐漸成熟、理性,並由此,走向最理性的自我和擁有最正確的思維認知,這就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教育也是一種教書育人的過程,可將一種最客觀的理解教予他人,而後在自己的生活經驗中得以自己所認為的價值觀。教育,是一種提高人的綜合素質的實踐活動。
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一種人類特有的人才培養活動。通過這種活動,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文化科學知識和技能,促進學生素質提高,使他們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
『柒』 教育專業知識和教育基礎知識有啥區別呢
《教育基礎知識》主要包括教育學基礎知識、教育心理學基礎知識和教育法規三個部分。考試所佔比例約為:教育學基礎知識40%,教育心理學基礎知識40%,教育法規20%。
第一部分:教育學基礎知識。考試內容主要有:教育學概論、教育與人的發展、教育與社會的發展、教育目的、教育內容、教育途徑、學校以及教師與學生。
1.教育學概論包括教育學的研究對象和任務,教育的起源、發展、本質和基本規律,教育勞動的特點及教育思想的歷史演進。
2.教育與人的發展包括人的發展的理論構建基礎、人的身心發展及其規律、人的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
3.教育與社會發展包括現代教育的功能、教育優先發展、教育現代化以及未來社會的發展與教育等。
4.教育目的包括我國和國外的教育目的。
5.教育內容包括我國的教育內容和教育內容的科學規范。 6.教育途徑包括教學過程、教學環境、綜合實踐活動等八方面內容。
7.學校包括學校的教育制度。
8.教師與學生包括教師的職業、角色、特點、心理品質、威信、基本素質,教師職業專業化,教師教育,學生和班主任。
第二部分:教育心理學基礎知識。主要包括:教育心理學概論、學習心理、品德心理、教學心理和差異心理的基本知識。
1.心理學概論包括心理學與教育的結合、教育心理學的任務與研究方法和教育心理學發展簡況。
2.學習心理包括學習概論、學習動機、知識的掌握、技能的形成等八方面內容。
3.品德心理包括品德形成的心理學理論、品德形成過程的心理成分、學生品德培養的心理分析、優秀學生的心理特點與教育、品德不良學生的心理特點與矯正五方面內容。
4.教學心理包括課堂教學概述、課堂教學的人際交往。 5.差異心理包括智力差異、人格差異。
第三部分:教育法規。主要包括:教育法概論、《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1.教育法概論包括教育法及教育法的基本涵義、教育法的體系和教育法律的規范。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