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評價量表是如何支持教學評價的
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是實施新課程的主陣地,新一輪課程改革實驗實施三年多來的情況表明,原有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與新課程的要求有很大的距離。廣州市於2002年10月啟動了以發展性評價為核心的第三階段教學設計與實施活動,本課題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作者以素質教育、發展性教育評價、「新基礎教育」等理論以及教育部《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生物課程標准(實驗稿)》(以下簡稱《生物課標》)為指導,以新課程實施為平台,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開展發展性評價實踐研究。
本課題以新課程實施為平台,立足於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以發展性評價理論以及現代教育理論為指導,試圖克服傳統課堂教學評價的不足,建立一種能充分體現發展性評價核心理念——「多元、協商、發展」的初中生物課堂教學評價方法。本研究重點關註:評價標准體現學科個性;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者與被評價者之間平等互動。
本項目預期目標是:通過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實施發展性評價,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與水平,促進教師與學生的發展。探索實施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發展性評價的有效方法與途徑。
本項目具有以下研究意義:重構平等、民主的新型教研關系,喚醒教師專業發展主體意識,促進教師專業可持續發展;推動天河區初中生物新課程改革實驗,並為廣州市中小學開展的以「發展性教學評價」為核心的第三階段教學設計與實施活動提供學科層面的操作模式與經驗;構建具有學科個性的初中生物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
2. 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發展性評價研究現狀與理論依據
2.1 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發展性評價研究現狀
2.1.1 課堂教學評價發展趨勢分析
西方教育評價產生和發展大致經歷了教育測驗運動以及評價理論產生和發展兩大時期。文獻研究表明:現代教育評價理論的形成與蓬勃發展始於20世紀初,迄今形成了眾多評價模式,如:「泰勒模式」、「CIPP模式」、「目標游離模式」和「應答模式」,等等。
開展教育評價活動盡管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但真正意義上的教育評價始於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國的教育評價與實踐建立在國際教育評價研究成果之上。目前,基本建立了我國教育評價理論和實踐方法體系,形成了我國教育評價的基本模式,初步形成了我國教育評價制度的基本框架。
作為教育評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課堂教學評價也經歷了上述的發展過程,並呈現如下發展趨勢:a.強調創設適合並促進被評價者發展的教育環境;b.從重視結果評價向重視過程評價發展;c.評價的主體由一元向多元發展,評價對象由被動等待向主動參與發展;d.評價方法由單一向綜合、多層次、全方位方向發展。
2.1.2 初中生物課堂教學評價現狀分析。
筆者在2003年9月對廣州市56位初中生物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顯示廣州市初中生物課堂教學評價存在以下弊端:
A)課堂教學評價標准主要由學校教務部門、上級部門制定,教師極少有參與制定的機會。這樣形成的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明顯地存在強加於人的感覺,不容易內化為被評價者自我調節的標准。
B)課堂教學評價以他評為主,評價者與被評價者之間缺乏真正的平等互動。主要的評價者是同事,其次是校長與專家,教師自評機會不多, 學生參與評價的機會則更少。
C)老師們的課堂教學評價主體意識比較薄弱,缺乏自我反思的意識與能力。
檢索了2000年1月——2004年4月期間國內關於中學生物教學的四種主要刊物——《生物學通報》、《生物學教學》、《中學生物學教學》、《中學生物學》,結果顯示,國內同行研究的重點仍然是課堂教學策略與方法,涉及評價方面的文章只有16篇,且基本是關於學生學業評價方面的內容,關於初中生物課堂教學評價方面的研究還未見報道。
由此可見,無論是理論層面還是實踐層面,都急需填補這方面的研究空白。
2.1.3 初中生物課堂教學實施發展性評價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2.1.3.1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開展發展性評價的必要性。
2003年9月對廣州市56位初中生物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數據略):
A)對學生個性差異關注不夠,學生動手實踐機會少。
B)教師的知識觀開始轉變,但知識本位思想仍佔主導地位。
C)初步具有民主教學思想,但「權威」意識仍然相當嚴重。
綜上所述,改革中學生物課堂教學評價,促進教師教育觀念的進一步轉變,改善教學行為,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促進教師與學生的發展,是推進新課程實驗的重要研究課題。
2.1.3.2 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開展發展性評價的可行性。
2003年9月對廣州市56位初中生物教師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數據略):
A)廣州市初中生物教師具有強烈的專業發展需求。
B)學校的管理理念開始發生轉變。體現在比較多的學校開始把課堂教學評價的結果用於促進教師教學水平提高以及課堂教學問題診斷。
C)老師們的心態比較開放。同伴評價以及學生評價比較受歡迎,對於課堂教學評價結果的呈現方式,絕大多數老師反對以分數或等級等形式出現。
由此可見,無論是教師還是學校,已經初步具有開展發展性評價的心理環境——發展的需求,開放的心態。
2.2 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發展性評價的理論依據(略)
2.2.1素質教育理論
2.2.2 發展性教育評價理論
2.2.3《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評價理念
2.2.4 生物課程標準的課程理念與評價理念
2.2.5 「新基礎教育」理論
㈡ 如何寫初中生物課堂教學評議意見
教學反思是教然後而知不足,回首課堂教學,查漏補缺;是教學相長,捕捉課堂教學的閃光的,記錄下來,提升教學。
㈢ 教師課堂教學評價表是什麼怎麼弄啊
是對教師上課的總體評價。(以下是課堂教學評價表,由於表格線不能復制,所以你自己再製作一下)
課堂教學評價表
姓名 授課班級 等 級 得
分
學科 時 間
課題 分值 優 良 中 差
評 價 指 標
教學
目標 符合學科課程標准和教材的基本要求,教學目標明確、具體、多元化。 8 8 6 4 2
教學
內容 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突出重點,難易程度,聯系學生生活和實際。 8 8 6 4 2
教學
策略與
方法 圍繞目標創設靈活的,有助於學生學習情境、營造民主、平等、互動、開放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習興趣。 8 8 6 5 4
善於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合作學習,指導具有針對性、啟發性、實效性。 8 8 6 5 4
學生認真參與學習,評價活動,積極思維,敢於表達和質疑。 12 12 10 8 5
根據教學實際先用恰當的教法,為學生的學習設計並提供合理的學習資源。 10 10 8 6 4
教學
效果 學生獲得的基礎知識扎實,在學會學習和解決問題方面形成一些基本策略和能力。 10 10 8 6 4
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得到相應的發展。 12 12 10 8 6
教師
素養 正確把握學科的知識、思想和方法,重視教學資源的開發與整合。 8 8 6 4 2
有較為豐富的組織和協調能力,有教改創新精神,有獨特良好的教學風格。 6 6 5 4 3
現代教學技術手段設計應用適時適度,操作規范熟練。 6 6 5 4 3
語言准確、有感染力,板書工整、合理 4 4 3 2 1
備注 各項累計得分90分以上為優,89~80分為良,79~70為中,60分以下為差。 合計
意見
與
建議
評議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