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對外漢語教學教案 最好是一整套的
《漢語樂園》第二課教學設計
--- 馮妍,蘇莉---
一, 教學對象:
1,年齡:4-7 歲。
2,漢語水平:零起點。
3,先前知識,背景文化:未接觸過中文,美國孩子。
二, 教學目標:
總目標:建立溫暖和諧的師生關系。將中文以有趣事物的形態引入孩子
們 的生活.
具體目標:
1, 目標1:了解中國,中國的地理位置,文化,有特色的東西。
2, 目標2:會用漢語打招呼和自我介紹。
3,目標3:了解漢字的筆畫。(捺,點,提)
4,目標4:短句的運用(你叫什麼?我叫什麼。他(她)叫什麼。)
三, 教學內容(重點,難點)
1, 問候語。
2,他(她)區別。
3,短句的運用。
四, 課時安排:計劃3課時完成。每課時45分鍾。
第一課時:師生打招呼,生生打招呼,學習「歡迎」,「謝謝」
第二課時:學習短句「你叫什麼?」「我叫什麼。」「他(她)叫什
么。」
第三課時:筆畫(捺,點,提)學唱《找朋友》。了解四聲
五, 教學活動
1,看視頻
2,唱歌
3,師生互動打招呼
4,筆畫添色
5,絨毛玩具
6,卡通字卡
《漢語樂園》第二課教案設計
--- 設計者:馮妍,蘇莉---
第一課時(45分鍾)
時間 教學環節 教學重點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具 設計意圖
5
分鍾 復習導入 復習「你好」。「你們好」,「老師好」 在門口用漢語迎接學生:進入課堂後跟全班說:你們好。歡迎。 學生用「你好」進行回答。
用「找朋友」做背景音樂。
2,第一課《打招呼》的視頻回放 用音樂,視頻效果製造出漢語課氣氛。
5
分鍾 復練與測評 拼音,筆畫 利用詞卡復習。
游戲比賽。 跟讀,全班說,個別說。 詞卡 復習上一課學過的詞語「你好」形,音,義的聯系。
15
分鍾 新詞語用法介紹 學習新詞語「歡迎」
」謝謝「 製造場景。一個新人小朋友(戴毛絨兔子帽子小朋友)進入小朋友之間。 學生的反應:喜歡及接受新的小朋友,說:歡迎,全體說,個人說。
表演的孩子的回應:謝謝。
孩子們輪番帶兔帽表演。 毛絨兔子 用真實的場景讓孩子們領會到這兩個詞的含義和應用。
8
分鍾 新詞語漢字的形態 展示給孩子們相應的中文漢字 製作卡通字卡。展示給孩子們相應幾個漢字的結構。 讓孩子們試著畫
字。不要求准確,只是讓孩子對中文字有所了解。 漢字卡通形態卡片 對中國的圖畫文字有粗淺的概念。
8分鍾 總結和整體復習 會熟練運用「 你好」「歡迎」「謝謝」「再見」
復習拼音歌(老師領唱,大家唱)
放映課堂相關視頻。 唱歌。
看Video PPT.
CDROM 鞏固課堂所學內容。愉快地結束。
4
分鍾 布置作業 了解橫豎筆畫 展示,分發空心字 空心字內塗顏色。 紙,筆 了解筆畫
第二課時(45分鍾)
時間 教學環節 教學重點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具 設計意圖
5
分鍾 復習導入 復習「 你好」「歡迎」「謝謝」「再見」 場景活動劇簡短重演 表演。 新的毛絨玩具:例如:熊貓頭。 復習運用
3
分鍾 復練與測評 認字、詞卡復習。 展示卡片 認讀卡片。看誰能讀得又快又好。 卡片 熟悉筆畫
12
分鍾 學慣用中文相互介紹 讓孩子們掌握如何用中文介紹自己的名字。課文中原句「我叫明明,你叫什麼?」 觀看相關的學習視頻。
老師介紹自己的名字。 觀看學習。
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練習,互動。 視頻 學慣用中文的自我介紹。學習簡單句子。
12
分鍾 進一步引申學習 學習如何詢問他人的名字「他」,「她」的使用
安排情景劇目, 孩子們參與表演。 深入掌握自我介紹與相互介紹。
3
分鍾 了解漢字 了解BOY「他」和GIRL「她」形態上的不同。 用卡通字卡片展示給孩子們兩個字畫不同之處。 參與畫字 卡片 了解同音字不同畫法。不同含義。
8
分鍾 文化導入 介紹中美名字順序之不同。 介紹老師及幾位學生名字中美名字順序不同的實例。 同學們說出自己家庭成員的名字。並練習中美順序的不同。 了解不同國家名字順序的不同
2分鍾 布置作業 活動手冊作業 活動手冊 鞏固學習
第三課時(45分鍾)
時間 教學環節 教學重點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具 設計意圖
3分鍾 播放歌曲《找朋友》 讓學生加深對本歌曲的認識。 播放 視頻 熟悉歌曲
15
分鍾 復習導入 復習打招呼的形式。
自我介紹。 老師在課堂上與學生互動,做接龍游戲 生生之間互相提問 鞏固和運用見面打招呼用語。
5
分鍾 漢字教學。 捺,點,提,基本筆畫 用多媒體演示三個筆畫的書寫順序。 學生用形體模擬筆畫作游戲。 多媒體 用形象的東西幫助學生認識漢字。
10
分鍾 教唱歌,做游戲。 學習此歌曲。 教授學生學唱歌曲。安排孩子們按照歌曲做游戲。 唱歌,做游戲。 視頻 體會中文歌曲。調動孩子們的學中文積極性。
5
分鍾 聲調教學 讓學生簡單了解。 老師說唱四聲,用手勢幫助學生記憶。 跟讀,模仿。 拼音掛圖。 簡單了解。
5分鍾 總結和復習 總結一二課內容。 幫助學生復習。 學生自我設計。 活化孩子們運用簡單中文詞的能力。
2分鍾 作業 活動手冊作業。 活動手冊。 鞏固學習。
最好有郵箱~~~~太多~~~
2. 對外漢語面試課堂教學。求教案設計。包括一個語法點,一個詞語,在10分鍾內用三種教學方法講清楚。原文
語法點——代詞
詞語——什麼,作為疑問代詞:
表疑問,買什麼;表舉例,廚房用具什麼的、微波爐什麼的;
數量代詞:
沒什麼,有什麼。
3. 如何進行對外漢語教學十分鍾課堂設計
教學來對象是初級漢語水源平學生,以上內容無生詞。
我自己挑出來的講解點有以下幾個:
1.多半兒
(這個「多半兒」是指大部分,普遍情況,還需要講它的推測意義嗎?)
2.怎麼……呢?
(等於「為什麼…呢?」這個…省略部分需要寫出使用詞語的詞性嗎?如果需要應該是什麼呢?)
3.不是……嗎?
(不是太浪費時間了嗎?=太浪費時間了。 強調自己的觀點。 這個跟確認的反問句要一起講嗎?)
4. 對外漢語教學設計《田芳去哪兒了》
對外漢語《田芳去哪兒了》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的與要求:
1、講解語氣助詞「了」及其疑問、否定形式的意義和用法。
2、講解副詞「再」和「又」的意義和用法。
3、幫助學生掌握本課生詞和課文內容,並能對打電話的功能項進行獨立表達。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語氣助詞「了」的意義和用法。
2、副詞「再」和「又」的意義和用法。
三、課時分配與教學步驟:共4課時,兩次完成。
第1、2課時進行正音、生詞、熟讀課文第一部分、講解語氣助詞「了」、課堂練習,第3、4課時在復習生詞的基礎上,熟讀課文第二部分,講解副詞「又」和「再」的意義和用法,進行課堂練習。
四、教學過程:
第1、2課時
(一)預讀課文(自學5分鍾左右) 。
(二)學習生詞(提前布置學生預習生詞,要求能夠認讀)。
1、放幻燈片(10分鍾)之後,集體認讀生詞,對有問題的發音及時糾正。領讀生詞。請學生讀生詞並予以鞏固。
2、重點生詞講練(10分鍾)。喂:一般電話用語的開頭問候語 踢:踢足球,踢皮球 接:接電話(聽電話) 輸:比賽輸了, 贏:我們贏了,贏了比賽。 祝賀:祝賀你! 已經:30課我們已經學了。他已經寫完作業了。我已經畢業了。 考試,考:考高中,考口語,考漢語,通過考試,你這次考試考得怎麼樣?考試考得好么? 陪:我陪你去。我陪你去逛街。你陪我去看電影。
(三)學習課文第一部分(10分鍾)。放課文錄音一遍後,課文練習:列出課文重點語句,讓學生邊聽錄音邊將這些重點語句劃出重音與語調。向學生提問以下問題:(1)本文中是誰給誰打電話? (2)田芳在家嗎?是誰接的電話? (3)田芳去哪兒了?她什麼時候出去的? (4)她為什麼出去? (5)田芳回來了沒有?
(四)語法講練(20分鍾)。語氣助詞「了」 講解:句尾的「了」表示以前的時間,表示動作或事情已經發生或完成。例句:我吃飽了。/我走了。/你來了。句尾有「了」,說明已經說完了一個意思,後邊要開始說別的內容。例句:我吃完飯了,可以去散步了。句尾有「了」的正反疑問句:「…..了沒有?」 否定回答可以用「還沒…呢」表示正要做的事現在還沒有做。 例句:你吃飯了沒有? 還沒吃呢!
(五)課堂練習(10分鍾)。小組分角色將課文第一部分,表演一遍。
(六)布置作業:(1)熟讀課文第一部分,下節課表演。(2)預習課文第二部分,(3)抄寫重點生詞,下節課聽寫。(4)完成課後練習。
第3、4課時
(一)復習生詞(10分鍾)。重點生詞聽寫(請同學到黑板上寫):踢 接 輸 贏 祝賀 已經 考試 考 陪
(二)學習課文第二部分(10分鍾)。
1、放課文錄音一遍。
2、課文練習:列出課文重點語句,讓學生邊聽錄音邊將這些重點語句劃出重音與語調。
3、向學生提問下列問題:(1)田芳回來後,媽媽說了什麼?(2)田芳回來後給張東打電話了沒有?張東接到了沒有?(3)張東下午為什麼沒有給田芳回電話?(4)田芳呼張東有什麼事?(5)張東每星期六做什麼?田芳知道嗎?為什麼?
(三)語法講練(30分鍾)。副詞「又」和「再」的意義和用法。
1、不是….嗎?這種問句不需要回答,是強調說話人已經知道了。
2、「再」和「又」的意義和用法。板書:再:常用於沒有發生的事,用於過去式,關鍵在於事情發生了沒有;又:常用於已經發生的事。
(四)課堂練習(20分鍾)。小組分角色將全課文表演一遍,讓學生反復練習,使學生在表演中不斷練習各知識點以及語言能力。
(五)布置作業。預習下一課的生詞和課文。
5. 對外漢語教學設計 田芳去哪兒了
對外漢語《田芳去哪兒了》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的與要求:
1、講解語氣助詞「了」及其疑問、否定形式的意義和用法。
2、講解副詞「再」和「又」的意義和用法。
3、幫助學生掌握本課生詞和課文內容,並能對打電話的功能項進行獨立表達。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語氣助詞「了」的意義和用法。
2、副詞「再」和「又」的意義和用法。
三、課時分配與教學步驟:共4課時,兩次完成。
第1、2課時進行正音、生詞、熟讀課文第一部分、講解語氣助詞「了」、課堂練習,第3、4課時在復習生詞的基礎上,熟讀課文第二部分,講解副詞「又」和「再」的意義和用法,進行課堂練習。
四、教學過程:
第1、2課時
(一)預讀課文(自學5分鍾左右) 。
(二)學習生詞(提前布置學生預習生詞,要求能夠認讀)。
1、放幻燈片(10分鍾)之後,集體認讀生詞,對有問題的發音及時糾正。領讀生詞。請學生讀生詞並予以鞏固。
2、重點生詞講練(10分鍾)。喂:一般電話用語的開頭問候語 踢:踢足球,踢皮球 接:接電話(聽電話) 輸:比賽輸了, 贏:我們贏了,贏了比賽。 祝賀:祝賀你! 已經:30課我們已經學了。他已經寫完作業了。我已經畢業了。 考試,考:考高中,考口語,考漢語,通過考試,你這次考試考得怎麼樣?考試考得好么? 陪:我陪你去。我陪你去逛街。你陪我去看電影。
(三)學習課文第一部分(10分鍾)。放課文錄音一遍後,課文練習:列出課文重點語句,讓學生邊聽錄音邊將這些重點語句劃出重音與語調。向學生提問以下問題:(1)本文中是誰給誰打電話? (2)田芳在家嗎?是誰接的電話? (3)田芳去哪兒了?她什麼時候出去的? (4)她為什麼出去? (5)田芳回來了沒有?
(四)語法講練(20分鍾)。語氣助詞「了」 講解:句尾的「了」表示以前的時間,表示動作或事情已經發生或完成。例句:我吃飽了。/我走了。/你來了。句尾有「了」,說明已經說完了一個意思,後邊要開始說別的內容。例句:我吃完飯了,可以去散步了。句尾有「了」的正反疑問句:「…..了沒有?」 否定回答可以用「還沒…呢」表示正要做的事現在還沒有做。 例句:你吃飯了沒有? 還沒吃呢!
(五)課堂練習(10分鍾)。小組分角色將課文第一部分,表演一遍。
(六)布置作業:(1)熟讀課文第一部分,下節課表演。(2)預習課文第二部分,(3)抄寫重點生詞,下節課聽寫。(4)完成課後練習。
第3、4課時
(一)復習生詞(10分鍾)。重點生詞聽寫(請同學到黑板上寫):踢 接 輸 贏 祝賀 已經 考試 考 陪
(二)學習課文第二部分(10分鍾)。
1、放課文錄音一遍。
2、課文練習:列出課文重點語句,讓學生邊聽錄音邊將這些重點語句劃出重音與語調。
3、向學生提問下列問題:(1)田芳回來後,媽媽說了什麼?(2)田芳回來後給張東打電話了沒有?張東接到了沒有?(3)張東下午為什麼沒有給田芳回電話?(4)田芳呼張東有什麼事?(5)張東每星期六做什麼?田芳知道嗎?為什麼?
(三)語法講練(30分鍾)。副詞「又」和「再」的意義和用法。
1、不是….嗎?這種問句不需要回答,是強調說話人已經知道了。
2、「再」和「又」的意義和用法。板書:再:常用於沒有發生的事,用於過去式,關鍵在於事情發生了沒有;又:常用於已經發生的事。
(四)課堂練習(20分鍾)。小組分角色將全課文表演一遍,讓學生反復練習,使學生在表演中不斷練習各知識點以及語言能力。
(五)布置作業。預習下一課的生詞和課文。
6. 對外漢語教案
詞彙講解教案 陳雪
1. 教學目標:讓同學們懂得「經驗」,「不一定」,「款待」,「大包大攬」意思,並會運用。
2. 教學重點:要求學生能聽懂小文章,並結合這些句子表達的情境,學會恰當地使用所教授的四個詞。逐步學會聽、說、讀、寫「經驗」,「不一定」,「款待」,「大包大攬」這四個詞。做到能夠掌握這四個詞的意義並能夠靈活運用。
3. 教學難點:本課時的教學難點是如何利用所提供的小文章,以舊引新,讓學生進入學習狀態。教師還應正確理解小文章的輔墊作用,可根據實際教學需要進行使用。
4. 教學方法:不求統一的模式,不求統一的方法,但要注重引導自學,注重啟發思維,注重激勵參與,注重合作學習,注重聯系實際,注重鼓勵質疑。倡導教學靈活性、多樣性和實效性的統一。
5. 教學對象:菲律賓、英國留學生
6. 教學過程:
(1)黑板上畫上西瓜來引出小文章。
(2)導入小文章,要學習的四個詞也貫穿在小文章當中。課堂主要以小文章作為講解鋪墊,來講解所要教授的四個詞。
附小文章:知道李丹丹家是做什麼的嗎?對,種西瓜。她幫父母種西瓜很多年,知道什麼時候播種,什麼時候澆水,什麼時候打叉,什麼時候授粉,什麼時候收獲等。很多種西瓜的知識她都知道,這里我們就說她很有「經驗」,懂這方面的技術和知識。同時,她經常下地,對下地時的烈日,熱風都「經驗」過。我們說她一定能種好西瓜,不會偷吃。但是,因為天氣,土壤等原因,她「不一定」能種出大大的、甜甜的西瓜。不過,我們要去她家的話,她一定會好好地「款待」我們,給我們挑最大最甜的西瓜。而且,切西瓜,還有吃完後收拾西瓜籽、西瓜皮,這些活都由她來大包大攬。就是說她把事情全都包了下來。
(3)在每講到一個詞時,除了藉助小文章來講解詞義和教授應用技巧,同時可在黑板上寫出詞,還要寫出該詞的繁體形式。
7.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不僅掌握了這四個詞的意義及用法,也能夠將其用在相應的情景之中。程度較好的同學甚至可以做到將其串聯成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