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在教育教學中如何用觀察法進行教育教學活動

在教育教學中如何用觀察法進行教育教學活動

發布時間:2021-01-16 03:06:37

1. 在教育教學中怎麼運用觀察法和實驗法

觀察就是抄對教育現象發生發展的具體過程進行細致的系統記錄,使研究者獲得最原始的資料,是其他一切科學研究的基礎。本書要介紹的調查法中有觀察,實驗法中也有觀察。例如皮亞傑在對兒童進行液體守恆定律實驗的同時,加上觀察、談話。他在兒童面前呈現兩個相同的玻璃瓶,放上同樣數量的水。然後把其中一瓶水倒在高一點窄一點的一個瓶子里,另一瓶水倒在矮一點、粗一點的一個瓶子里,再問這兩瓶水是否一樣多?3歲的小朋友說不一樣多,因為這瓶水高,那瓶水矮;6歲的小朋友說,一樣多,因為這瓶水高,可是窄一點,那瓶水矮,可是粗一點。這說明6歲兒童已經從二維角度看問題,具有補償性。6歲孩子又補充說明,「把這兩瓶水倒回原來的瓶子里,水還是一樣高」,「這兩瓶水就是原來的兩瓶水」,這就是可逆性與同一性。可逆性、同一性、補償性是思維守恆性的三個主要特徵。皮亞傑正是通過觀察和談話證實了6歲兒童的思維已經具有守恆性。

2. 教育心理學中觀察法的概念的分析

觀察法:在自然復條件下,對表現心理制現象的外部活動進行有系統、有計劃的觀察,從中發現心理現象產生和發展的規律性,這種方法叫觀察法或自然觀察法。觀察法一般在下列情況下採用:①對所研究的對象無法加以控制;②在控制條件下,可能影響某種行為的出現;③由於社會道德的要求,不能對某種現象進行控制。觀察法的成功取決於觀察的目的與任務、觀察和記錄的手段,以及觀察者的毅力和態度。應用觀察法可以減少「環境的干擾」,便於獲得第一手資料,了解到現象的真實情況。

3. 教育研究方法觀察法的主要特點有哪些教師如何正確運用觀察法

教育觀復察法主要的特點制
(1)目的明確。觀察是根據研究課題的需要、為解決某個問題而主動進行的。目的在於獲得直接的經驗事實素材。
(2)真實自然。觀察是指觀察對象不加干預控制的自然狀態下進行的,從而使研究者能夠考究被觀察者在教育教學活動和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的、真實的、典型的和一般的心理與行為表現。
(3)直接翔實。觀察者和對象共處一體,研究者能夠直接地、准確地了解到正在發生的教育現象及應採取某措施而發生的現象,獲得真實、生動而翔實的資料。
3、教育觀察法的功能
(1)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娛樂等方面的情況,以進一步探尋學生學習、成長過程中的規律,深入研究教育現象、教育規律,改進教育工作。
(2)了解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幫助我們系統地觀察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活動情況,從而探討與教師教學活動有關的規律。
(3)了解學生與教師的關系,研究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的相互影響,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
(4)了解學生與教師的群體氛圍,揭示各項教育因素的作用,使教育過程得到更好的調控,從而產生更好的教育效果。
(5)了解其他教育影響的作用,比如內外環境、教學手段、教材等方面的情況。

4. 舉例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中的比較觀察法

.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的目標 (1)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版和求知慾。 (2)能運權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 (3)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4)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5)喜愛動植物,關系周圍的環境,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有初步的環保意識。 2.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的內容 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內容包括主要體現在自然科學和數學兩個方面

5. 教育觀察法有哪些

教育觀抄察法是研究襲者在比較自然的條件下通過感官或藉助於一定的科學儀器,在一定時間、一定空間內進行的有目的、有計劃的考察並描述教育現象的方法。其特點是目的明確、真實自然、直接翔實。根據不同的標准,教育觀察法可以劃分為不同的類別。教育觀察法在教育科學研究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自身優點,如簡單易行,但也存在局限性。不同類型的教育觀察法所需的設計有不同特點,但下列步驟是共同的:明確觀察目的和內容;大略調查和試探性觀察;選擇觀察方法;編制觀察記錄表。

6. 教育觀察法的功能

1.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娛樂等方面的情況,以進一步探尋學生學習、成長過程中的規律,版深入研究教育現象、權教育規律,改進教育工作。
2.了解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幫助我們系統地觀察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活動情況,從而探討與教師教學活動有關的規律。
3.了解師生關系,研究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的相互影響,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
4.了解學生與教師的群體氛圍,揭示各項教育因素的作用,使教育過程得到更好的調控,從而產生更好的教育效果。
5.了解其他教育影響的作用,比如內外環境、教學手段、教材等方面的情況。

7. 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運用觀察法時應該注意什麼

教育活動中觀察幼兒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1.客觀性原則;2.自然性原則;3.目的性原則;4.准備性原則 記錄方法掌握與使用的水平,是衡量教師觀察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 從觀察者角度來說:一方面,准確抓住與觀察目標有關的、全面地、重要的信息;另一方面盡可能冷靜地記載行為事實,不要輕易下結論,隨便把觀察者的主觀感覺寫進觀察記錄

8. 觀察法在幼兒教育研究中有何獨特的意義

觀察法:是研究者來有目的、有源計劃地在自然條件下,通過感官或藉助於一定的科學儀器,考察並描述教育現象的方法.
學前教育面對的對象是幼兒,兒童。教師在校期間時刻和學生接觸,觀察法是最直接的一種方法。也是研究效果最好的一種研究方法。1.對象的直接性,不需要藉助任何輔助,減少結果的干擾性,結果更可靠 2.作為一線教師,觀察法能搞更好地運用並且得到的結果又價值,可以時刻去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完善教學內容。

9. 教育研究方法觀察法的主要特點有哪些教師如何正確運用

一、教育研究方法觀察法的主要特點有:
1、目的性
教育觀察是有目的的感知活動,如果沒有明確目的,只能是一般感知,不能稱為觀察研究。一個明確的觀察目的是研究者的行動指向,制約著研究者觀察的前前後後。觀察前,研究者確定觀察任務,觀察要解決什麼問題,怎樣給變數下定義;觀察中,研究者盡量排除無關刺激的干擾,收集能夠回答觀察任務的事實材料。
2、計劃性
觀察研究之前,研究者應根據需要有意識地制定研究計劃,對觀察的對象要有確定的范圍、明確的指標,以求全面地把握觀察對象的各種屬性,即對觀察的時間、對象、范圍、儀器、記錄方法、過程、注意事項、變通方法等都有事先的計劃、安排,保證觀察有計劃地進行。周密的觀察計劃可以使觀察的效率大大提高,增強所獲得資料的准確性和可靠性。
3、選擇性
作為有目的、有計劃的觀察研究,由於有明確的觀察任務、觀察目標,不是一般地、隨意地感知作用於我們感官的任何對象,在加上觀察時間和精力的局限,在觀察活動中,研究者必須根據觀察需要去選擇典型的觀察對象。只有做到對觀察對象有所甄別,才能獲得符合觀察需要的有針對性的觀察材料。研究者要從復雜多變的現象中選擇典型對象、時間,以獲得有代表性的材料,才能解決特定問題。
4、自然性
強調在「自然狀態」下,對觀察對象不加任何干預和控制是觀察的最突出特點。與實驗法相比較,被觀察者的行為比較自然。保證觀察的自然性,因而能夠獲得真實可靠的材料,觀察研究中,研究者應努力避免妨礙事件自然發生的一切因素。
5、客觀性 由於在自然狀態下不對觀察對象進行干預和控制,因而能夠保證所觀察資料的客觀性。觀察的客觀性是感性認識上升為正確理性認識的前提。觀察所獲得的事實材料,實質上是研究者對教育現象或過程的一種反映和描述,觀察的客觀真實性將直接影響觀察分析的正確性。
二、教師正確運用觀察法要做到:
1、上課
親自為學生上課,是觀察學生最普遍、最經常、最方便、最理想的觀察途徑。教師與學生面對面的交流,面對面的觀察,獲取信息之准確、豐富是其他途徑不能比的。很多教師已深有體會和備受其益。
2、聽課
聽課的目的是觀察課堂教學中教師教的情況與學生學的情況,可以直接了解教師課堂教學的表現、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技能;還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活動和心理特徵。此外通過聽課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見解了解教師的備課情況。這是教學研究人員或管理人員研究課堂教學改革、評價課堂教學優劣經常採用的途徑。
3、參加有關活動(參與觀察)
如參加學校的各種集體活動,「身臨其境」,考察師生在活動中的表現,了解校風、學風的情況。在參與觀察中,不能讓觀察對象知道和察覺觀察意圖,這樣才能觀察到想要知道的本來面目。
4、實地參觀考察
觀察學校的自然環境、校舍建設、設備儀器和清潔、衛生、紀律制度、校風教風等,並觀察學校教學、生活和管理的各個環節運轉情況,這是參觀學習的外地人員或上級領導者經常採用的途徑。 列席學校各種會議或召開座談會,傾聽學校領導、中層幹部以及班主任、教研組長和學生的發言,觀察會場氣氛和大家的情緒;查看反映學校以前運轉情況的各種資料,如計劃、教案、作業、檔案等,可以了解該校辦學思路、辦學水平、教改情況和團結情況等,這是教育督導人員經常採用的途徑。
5、訪談
與觀察對象訪談,可以直接觀察和了解對象的個性心理特徵、思想傾向、儀表神態以及身體狀況等。訪談包括個別訪談和小組訪談。訪談時研究者要善於察言觀色。

10. 簡答題在學前兒童科學教育中,觀察法有什麼作用

觀察法在教學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首先,科學的觀察是獲得並積累感性材料的重要內渠道。信息化教學活動包含容有師生相互作用、學生之間的協作活動、人機之間的相互作用等,既有師生交互發生作用的心智活動,又有通過教師和學生信息技術應用技能所顯示出來的外在行為與表象。因此,這些復雜現象的變化過程,常常要通過觀察來認識。觀察所直接獲得的第一手材料,是理性方法所賴以進行的基礎與依據。
其次,觀察是及時獲取反饋信息、驗證假說的必要手段。藉助觀察法能及時了解教與學雙方的思想、行為變化情況,能及時地獲得學生對教學情況的反饋,及時地了解教師如何調整教學策略,有效地驗證假說。所以,善於運用觀察法是保證教育高質量高水平所必不可少的。

閱讀全文

與在教育教學中如何用觀察法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