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體育教學中如何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體育教學中如何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發布時間:2021-01-15 22:15:09

❶ 體育教學中如何滲透思想教育之我見

體育作為學校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擔負著提高少年兒童身體素質的主要任務,而思想品德教育也是體育的教育目標之一。體育課是學生的必修課,在體育教學中滲透思想道德教育所收到的效果是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
德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教師要根據學生在體育課中表現出來的思想、情感、個性行為和意志,掌握其特點、遵循其規律,把德育工作滲透到體育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
一、施教者首先應該明確德育的重要性
1.教師應起到表率作用
教師高尚文明的言行,以身作則的形象,對學生的思想形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反之,如果教師忽視自身的思想品德建設,在教學工作中,不負責任,作風浮誇,行為散漫,其後果必然誤人子弟,害人害已。在體育課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法進行理想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如在體育理論課中,可以通過我國奧運健兒為國爭光,實現自己遠大的理想,不怕苦,不怕累,頑強拼搏的精神,逐漸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熱忱及樹立遠大理想。
2.體育教育中如何參入德育
規范課堂常規。常規是對師生提出基本要求,內容包括課前、課中、課後種種常規。這些常規內容和講文明禮貌、講思想品德、組織紀律、安全教育結合在一起,並使之制度化。教師要以身作則,嚴格執行課堂常規,嚴格考勤、考核制度,加強組織紀律性,保證課的正常進行,培養良好的班風班貌。學生在一個良好的班集體里,更有助於正確思想品德的形成。
體育教學中思想品德教育並無先後輕重之分。教師須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根據學校工作實際和學生思想狀況,有條不紊地重點實施,要深入分析結合對象,努力把握結合時機,有效掌握結合程度,不斷改進結合方法,保持學生共性特徵,尊重學生個性發展。教學中把德育教育與體育教學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寓德育教育於教學之中,並貫穿於教學全過程,利用體育教學鮮明動態性和群體性,有組織、有計劃地通過身體練習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就能全面的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使學生身體和心理都能健康成長,就能保證學校體育工作質量和任務的完成,就能為全民族素質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體育教育中的德育實施方法
1.嚴格開展隊列練習
隊列和體操隊形不僅是對學生身體姿勢和空間知覺的基本訓練,同時也是一項嚴格的集體活動。它要求學生在共同的口令下完成協調的動作,從而培養嚴格的組織紀律性和朝氣蓬勃的集體主義精神,發展反應迅速、動作準確和協調一致的應變能力。
2.耐心進行思想教育
體育課的特點是以身體活動為基本特徵。由於學生各自的身體素質、體能和意志不同,往往在練習過程中,有的學生存在著畏難情緒,如怕苦、怕摔、膽怯等一些現象,特別是在跳高、跳山羊、技巧、單杠動作等難度較大的練習中更加突出。出現這種情況之後,我針對學生各種不利於練習的心理,進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在練習中,要以熱情的態度關心幫助學生完成動作,使學生減小畏怕的情緒。通過不斷反復的練習,學生終於有了克服困難的信心,然後進一步培養學生堅韌不拔、吃苦耐勞和勇於克服困難的思想意志品質,使學生真正體會到了「世上無難事,只怕用心人」的含義。
3.精心設計體育游戲
體育游戲是學生們最喜愛的一項綜合性的體育活動,如做「獵人打獵」(用投排球來代替獵槍)游戲,不僅能發展學生投准和躲避能力,更使他們能發揚集體主義精神,做到互相協作、團結一致,為集體爭取多打獵物而努力。例如,做「胯下頭上傳球」游戲,則能培養學生機智活潑、團結負責、樂觀進取的優良品質。但由於各種游戲的手段不同,其所受到的思想教育要求也不同。
4.關心器材收拾
課前整理場地,領取器材和課後收拾器材,是引導學生熱愛勞動、愛護公物的重要契機。例如,在上課之前,老師叫學生們搬運器械(如墊子)時,要求學生不許拖、拉。領取的器材(如籃球、排球、羽毛球拍、乒乓球拍),不許用腳踢、不能扔等等,發現有不愛護公物的現象應及時教育制止,對於那些熱心協助老師整理場地的同學應給予當眾表揚。這樣,不僅對保護學校體育器材有好處,而且使學生們養成了熱愛勞動和愛護公物的良好習慣。
總之,在體育教學中貫徹德育教育,不僅是學校體育改革的需要,也是體育教育觀念更新的需要。在重視德育教育的同時,更要重視德育教育的效果。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教育必須同體育教學的特點、內容和形式緊密結合起來,防止只寫在計劃與教案中,或進行空洞的說教。要把德育教育內容中的抽象概念具體化,使之成為看得見、摸得著、能測量、能評價,具有可操作性的實際內容,使學校體育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❷ 如何在體育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情感教育

向國家隊運動員學習

❸ 如何在教學中 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一、充分利用課文內容來培養學生愛國情感
小學語文課本中編排了很多愛國主義的題材,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祖國的偉大。例如:在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時,就通過多媒體技術使學生充分認識到祖國的山河壯麗、物產豐富;在學習《趙州橋》時,就從歷史的角度講,使學生了解到趙州橋是世界上最早的石拱橋,感知祖國歷史的悠久、文化的燦爛,增強其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發其愛國主義熱情。小學語文的很多課文真實地反映了中華民族的不可侮,英勇抗擊外來侵略的不屈氣節,向我們呈現出無數優秀的中華兒女,如《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和《軍神》等。語文課文中涌現出了許許多多愛國的仁人志士,他們的愛國精神不僅僅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更重要的是激勵青少年學生不斷努力學習。所以,我們要充分利用好這些課文,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很多篇語文教材反映了祖國今天的光明美好,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冷酷,如《劉家峽水電站》、《人民大會堂》、《大橋》、《中國人民站起來了》、《賣火柴的小女孩》等。教材中反映偉大祖國大好河山的壯美,構成了愛國主義教育的素材。教師必須從整體出發,處理每一篇具體課文,體現教材之間相互融合,體現愛國主義情感。
二、用教師的情感激發學生的情感
小學語文課文中有很多高大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的呈現在讀者面前。例如:在《珍貴的教科書》中,有敵機襲來時,張指導員奮不顧身地用自己的身體保護了那一捆教科書的情景,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這篇課文的題目為什麼由過去的《一捆教科書》改為《珍貴的教科書》,這樣改很有道理。這用鮮血換來的教科書,難道不是最珍貴的嗎?教師有了這樣的感受,教學中就好像在和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對小學生來說,教師對事物所持的態度,往往是他們愛憎的標尺。如果老師自己無動於衷,學生絕不會如此心潮澎湃。在陶冶學生的情感方面,要特別注意結合描寫祖國的壯麗山河、悠久歷史以及建國後新成就的教材,把自己的愛國心融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熱愛我們的社會主義祖國,應該成為每個學生的重要精神支柱。一個人有了愛國之心,他就會為祖國的貧窮落後而發憤圖強,為祖國的繁榮興盛而驕傲,就有可能由此而樹立起對黨對共產主義的崇高信仰。教師的情感對兒童起著極其重要的示範作用。在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更應以自己對祖國強烈的愛的火種去點燃孩子心靈中熱愛祖國之情。
三、不斷弘揚古代燦爛的精神文化
教材中的經典名句,詩詞佳作,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這些經典名句、詩詞佳作是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精髓,是華夏沃土燦若晨星的瑰寶。學校的愛國主義教育的基本內容必定包含宣揚偉大民族聖賢之輩留下的不朽傳世之作。《古詩兩首》之《春曉》、《村居》以及古詩兩首之《所見》、《小池》。其中《春曉》中的「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這首詩是我國唐朝時代著名的大詩人孟浩然所作,表達詩人喜愛春天和憐惜春光的情感。《村居》中「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詩文描寫出了一幅春天孩子們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風箏的圖畫,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動著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滿生機、春意盎然的農村生活圖畫。另如課文《稱象》,講述三國時期曹操的兒子曹沖年僅7歲便能運用「阿基米德定律」解決了稱笨重的大象體重的問題,教育學生認識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
四、以課外閱讀推動愛國主義教育
課外閱讀是語文德育實施的途徑之一。積極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語文課外閱讀,不僅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意志性格特徵,而且有助於培養學生高尚情操。當然,書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選擇地讓學生去讀。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徵、興趣愛好、思想實際,向學生推薦有關讀物,引導學生去讀,加強閱讀指導,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教給他們讀書方法,特別是評價與欣賞的方法,使學生從閱讀中有所收獲。一本好書相當於一位良師益友,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成績,而且還能培養刻苦學習、戰勝困難的奮斗精神,所以應該鼓勵學生訂閱書刊雜志,使學生擴大視野,提高思想覺悟。語文課是開放的學科,它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所以,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開展具有教育性、開放性、實踐性的學生主體活動為主要形式,如春遊,熱愛家鄉活動,各種節日活動和演講,並把活動後的感想以日記的形式記下來。有教師說:「日記是『道德長跑』,每天堅持,使人心靈求真、向善愛美。」絕大多數學生寫日記時都說真話,說心裡話,這便起到使人求真的作用。教師應充分利用日記這種寫作形式的德育功能。寫作活動也是進行語文德育的重要陣地,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而且能培養學生的創作精神和能力。

❹ 如何在科學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首先,利復用時事對學生制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很多時事都是物理習題很好的來源,更是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素材。比如在一堂中考復習課上,我自己出了一道題:「宇航員在太空的時候處於失重狀態,那麼這個時候宇航員的質量變不變?這時宇航員具有慣性嗎?」針對這道題,我播放了一段「神舟7號」從發射到宇航員翟志剛出倉活動揮舞國旗的錄像,學生看了都很激動,在解釋了這道問題以後我不失時機的跟大家介紹,宇宙飛船上天、宇航員出倉代表了我們國家科技力量的最新發展,是我國幾代航天人不懈努力的結果。

❺ 體育課如何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摘要:愛國主抄義是學校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由於它內容多、范圍廣,牽涉到情感、行為、禮儀等各個方面,因此,在教學中往往讓人感到無從入手,有的甚至認為只是講講大道理。其實不然,在教育過程中陷於窘境的主要原因是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本文是在實踐的基礎上,試圖在體育課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和方法上作一點淺顯探索,目的在於拋磚引玉,求同存異。

❻ 在體育課中如何培養愛國主義精神

神農架林區宋洛中心學校:朱萬軍
愛國主義是學校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由於它內容多、范圍廣,牽涉到情感、行為、禮儀等各個方面,因此,在教學中往往讓人感到無從入手,有的甚至認為只是講講大道理。其實不然,在教育過程中陷於窘境的主要原因是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我在實踐的基礎上,試圖在小學體育課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和方法上作了一點淺顯探索,目的在於拋磚引玉,求同存異。
一、通過學習目的性教育培養愛國信念
通過學習目的性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信念;就是把「希望」和「結果」轉化成堅信不移的觀點,進而成為一種信念。主要方法有:1.把學習體育和國家利益相聯系
,使學生初步懂得體育和「國力」,體育和「國成」,體育和「國民」的關系。2.把體育和民族精神相聯系,初步樹立民族意識,知道體育是民族精神的象徵,是民族質量的體現。3.
把自己學好體育和國家的利益緊密聯系在一起,從小樹立學好體育,增強體質;用好體育,服務社會;終身體育,報效祖國的好思想,逐步培養關心自身健康的社會責任感。
二、通過培養集體意識增強愛國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通常把集體視為國家的一個「細胞」。由此可見,集體和國家的關系是十分密切的。在體育課中,「集體」是教師教學、學生練習的基本組織形式,學生的一些活動和練習大都在集體之中完成。由於教學的特殊性和組織形式的多變性,導致集體與集體,個人與集體的平凡接觸,學生對集體間的競爭和對抗,勝與負比較敏感,情感流露比較真實。因此幫助和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集體觀念,正確對待個人與集體,集體與集體之間的關系十分必要。我們可以通過編隊、分組等讓他們在實踐中加深對集體的理解;通過集體行動「齊步走——立定」、「四面轉法」等,培養他們的集體意識,使他們懂得個人和全局的關系。還可以通過「拔河」游戲或球類比賽等,培養團結協作,互相配合的集體主義精神,從而逐漸加深對集體構成的認識,更加熱愛自己的集體。
三、通過行為訓練培養良好習慣
在體育教學中,能表現行為活動的內容莫過於隊列隊形練習了。「隊列隊形練習」統一性強,動作一致規范,一舉手,一投足,都給人們留下一種嚴肅、神聖、振奮之感,它是精神的象徵,行為的寫照。軍人的隊列隊形和各種規范動作,更是孩子們崇拜的偶像。我們可以充分利用他們的崇拜心理、好勝心理,在進行隊列隊形練習的同時逐步給他們灌輸解放軍戰士的愛國主義行為和思想,讓他們逐步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並像解放軍戰士那樣熱愛自己的祖國,在祖國需要的時候,毫不猶豫,挺身而出。在隊列操練中,還可以適當穿插呼喊一些有教育意義並能振奮精神的口號,例奴,「鍛煉身體,保衛祖國!鍛煉身體,建設祖國!
鍛煉身體,振興中華!」等。這種方法既能幫助學生振奮精神;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又能使學生受到教育,同時對形成正確的形體姿態,促進身心健康發展起到良好的作用。
四、通過游戲教學創設情境
「游戲是小學生比較偏愛的一種活動形式。在小學游戲教材中,多數游戲都有一定的目的性和思想性,有情節,又有對抗和競爭,符合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很受學生歡迎。但是,這種教育要根據游戲的內容和特點切合實際地進行,做到既要挖掘游戲的思想內容,又不牽強附會。教師對游戲的選擇要准,滲透要實,方法要多,可採用「故事法」、「演練法」等,創作出一定情境,給學生身臨其境之感。例如,在教「沖過火力網」這一游戲時,教師可先用收錄機放一段密集槍炮聲的錄音,接著對學生講,今天我們都來當一次解放軍,為了保衛祖國的安寧,奪取戰斗的勝利,我們要機智勇敢地沖過敵人的「火力網」。然後,在播放的槍炮聲錄音中做游戲。還可以通過講英雄人物的小故事,介紹英雄人物事跡等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這樣做學生很投入,愛國主義情操在游戲中得到陶冶,情感得到升華。
五、通過相關事物引申教育內容
小學體育教材多數思想性不明顯,但是,如果我們把它與有關事物相聯系就可能產生一定的思想性,並可能派生出新的意義。例如,在教「快速跑」這一教材時,其中「快速」二字和時間相關,如果教師開動一下手中的秒錶,把分分秒秒報給學生聽,讓他們體會一下時間的空間印象,同時簡單介紹一下一分鍾的經濟價值,即給國家創造的財富,使他們感到「速度」二字如此重要。又如在教「耐久跑」這一教材時,我們可以利用祖國的名勝游覽地進行象徵性的長跑,如跑北京的「長城」,跑南京的「中山陵」等,以此來培養興趣,豐富知識,激發愛國熱情。
六、通過體育「名人效應」激發學習主動性
中國的體育事業涌現出大批體育名人,這些都是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的好素材。俗話說得好,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要善於把握兒童的心理,充分利用「講、看、說、仿等方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學有榜樣,趕有方向,行有目標。所謂講就是給學生介紹一些我國優秀體育名人。例如,排球隊長郎平;體操玉子李寧;水中蚊龍林莉;籃球國手鄭海霞;乒乓皇後鄧亞萍;體操新秀莫慧蘭等。「看」就是給學生看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體育比賽的圖片,如「精彩瞬間」、「明星英姿」等,也可以適當看一些相關的電視錄相。「說」就是讓他們說一說自己最喜愛的體育名人。「仿」就是讓他們模仿一下與教學內容有關的體育名人的動作。這樣做學生容易理解,心境真切自然,學習主動性得到較好地發揮。
七、通過環境布置營造滲透氛圍
一個良好的環境氛圍可以予人一種享受,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環境氛圍是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的一個不可缺少的方面,充分利用環境氛圍對人的影響,營造出多種滲透氛圍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例如,利用校園的圍牆或板報寫一些與愛國圭義教育內容看關的標語,或畫一些相關內容的體育宣傳畫等。又如,利用操場的邊角空地適當插置一些有關格言或者是有鼓動性、號召性的小標語牌,這樣不僅美化了環境,而且還可以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總之,愛國主義教育是學校教育不可缺少的內容,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是學校教育的一項長期任務。利用體育課的特有形式和教材的特點,從孝從實、從遠入手。所謂從小就是從小抓起。人的愛國主義思想和覺悟、情感和意念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中經過一定時間培養和體驗,訓練和熏陶逐漸形成的。所謂從實就是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教學的實際出發,讓學生在實際活動中去感受去體驗。學生年齡小,單純活潑,可塑性強,容易接受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只要我們充分掌握他們的生理、心理特點,形象地把愛國主義教育內容融於教學之中,就能取得好的效果。所謂從遠就是立足國家的未來,民族的未來。

❼ 在體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一、根據學習目標所選用的教材內容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各種體育教材內容都有一定的特點,教師可以結合教材的特點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如講解體育的目的、任務時激發學生努力鍛煉身體,以便更好地為現代化建設做貢獻而打下物質基礎;講授體育功能時,要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為提高祖國在世界的威望而努力學習。在教基本技術時,每個技術動作都有它自己的特點,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寓於教材和教學中的各種教學因素,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各方面的思想教育。

二、利用學生崇拜效應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1.為人師表,做學生表率。孔子曾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學生,是學生模仿的榜樣。教師要利用學生這一心理,處處嚴格要求自己,成為學生崇拜的對象。老師在任何場所講話要文明,語氣要溫文爾雅,態度要和藹親切,遵守諾言,言行一致,並富有知識性、趣味性和幽默感。行為要正直、大方、文明、高潔,使之成為學生崇拜而模仿的典範。
2.先進人物的榜樣作用。利用一切有影響的、讓學生崇拜的英雄人物、先進事跡去誘導學生,做疏導工作。對學生進行教育時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如田徑運動員劉翔,他是中國運動員的驕傲,書寫了中國田徑新的歷史!我們還有數以千計的運動員,為了祖國的榮譽,克服傷病的困擾,沖破重重障礙,一次又一次地超越自我,為國爭光。他們頑強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激勵著我們每個人。在體育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些典型事例,去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使他們逐步形成熱愛集體、熱愛祖國的良好品德。

三、巧抓時機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練習是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技術的過程,同時學生只有通過不同教材的練習才能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
1.練習和等待。在教學中經常出現有的學生練習,有的學生等待的情形。在練習中教師要重點幫助教育那些練習不認真、怕苦怕累的學生。利用好的典型教育他們樹立勇敢、頑強、不怕苦的精神。等待時學生容易出現不守紀律的現象,為防止此類現象的出現,給等待的學生布置任務。如認真觀察同學的動作,對照自己找不足,幫助同學糾正錯誤動作等,從中進行了互相關心幫助的教育;游戲中的等待要引導學生為自己隊加油、鼓勁、給同伴增加信心,為集體爭光等。
2.反復練習。學生的運動技能是通過反復練習形成的,體質的增強是在刻苦鍛煉的實踐中獲得的,思想品德也要經過運動過程的磨煉。如反復練習的過程是培養學生意志品質的重要過程。在反復練習中有時會有較大的運動負荷,是對學生的意志品質一個嚴峻的考驗,發現有的學生練習不認真時,要教育學生「堅持到底就是勝利」,鼓勵學生完成練習任務,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如果出現疲勞就中止練習,既達不到鍛煉身體的目的,也達不到鍛煉意志品質的目的。

四、結合常規課堂和教學條件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課堂常規本身包含著思想品德教育的內容。教師在教學中要嚴格要求學生遵守課堂紀律。對其紀律教師要清楚的進行解釋,使學生懂得為什麼要遵守課堂常規及其意義,養成遵守課堂常規的良好習慣。
1.在教學過程中要善於把品德教育的內容同道德行為的教學條件結合起來。例如在培養學生愛護公共財物上提出要求。課前整理場地,領取器材和課後收拾器材,是引導學生熱愛勞動、愛護公物的重要契機。在上課之前,我們叫學生們搬運器械(如墊子)時,要求學生不許拖、拉;領取的器材(如籃球、排球、羽毛球拍、乒乓球拍),不許用腳踢、不能扔;發現有不愛護公物的現象及時教育制止,對於那些熱心協助老師整理場地的同學給予當眾表揚。通過讓學生輕拿輕放、不拖不摔、不踢器材,培養學生愛護公物意識,培養學生勞動觀念和主動為大家服務的意識。並且建立體育課布置場地器材的輪流制度,經常開展評比、表揚,教給各種技能方法,使學生愛勞動、勤勞動、會勞動。
2.體育教學一般都在室外進行,容易受氣候、場地器材及周圍環境等客觀條件的影響。教學條件和環境的好壞對學生的思想和情緒有不同的影響,不好的條件如果注意引導和教育,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可起到積極的作用。如經常在室內上課的學生一到室外就會怕曬怕熱、怕冷怕風。在室外上課可以利用自然條件鍛煉耐熱、耐寒不怕風吹雨打的意志品質。
在體育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時,還要求教師具有敬業精神,具有一顆愛心,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對後進學生千萬不可諷刺挖苦,打擊他們的積極性,傷害他們的自尊心,要耐心地輔導,手把手地教,也可安排與先進學生結「對子」,對後進學生的微小進步都要及時地給予表揚、鼓勵。
總之,體育教學中進行思想品德教學是一個塑造學生美好心靈,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過程。

❽ 如何在小學體育課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模擬過去戰場軍事化跑步或者用障礙來阻擋他們跑步爬高,再課堂最後十分鍾將抗日故事

❾ 如何在小學體育課中融入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是學校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由於它內容多、范圍廣,牽涉到情感、行為、禮儀等各個方面,因此,在教學中往往讓人感到無從入手,有的甚至認為只是講講大道理。其實不然,在教育過程中陷於窘境的主要原因是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本文是在實踐的基礎上,試圖在小學體育課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和方法上作一點淺顯探索,目的在於拋磚引玉,求同存異。
一、通過學習目的性教育培養愛國信念
通過學習目的性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信念;就是把「希望」和「結果」轉化成堅信不移的觀點,進而成為一種信念。主要方法有:1.把學習體育和國家利益相聯系,使學生初步懂得體育和:「國力」,體育和「國成」,體育和「國民」的關系。 2.把體育和民族精神相聯系,初步樹立民族意識,知道體育是民族精神的象徵,是民族質量的體現。3.把自己學好體育和國家的利益緊密聯系在一起,從小樹立學好體育,增強體質;用好體育,服務社會;終身體育,報效祖國的好思想,逐步培養關心自身健康的社會責任感。
二、通過培養集體意識增強愛國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通常把集體視為國家的一個「細胞」。由此可見,集體和國家的關系是十分密切的。在體育課中,「集體」是教師教學、學生練習的基本組織形式,學生的一些活動和練習大都在集體之中完成。由於教學的特殊性和組織形式的多變性,導致集體與集體,個人與集體的平凡接觸,學生對集體間的競爭和對抗,勝與負比較敏感,情感流露比較真實。因此幫助和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集體觀念,正確對待個人與集體,集體與集體之間的關系十分必要。我們可以通過編隊、分組等讓他們在實踐中加深對集體的理解;通過集體行動「齊步走——立定」、「四面轉法」等,培養他們的集體意識,使他們懂得個人和全局的關系。還可以通過「拔河」游戲或球類比賽等,培養團結協作,互相配合的集體主義精神,從而逐漸加深對集體構成的認識,更加熱愛自己的集體。
三、通過行為訓練培養良好習慣
在體育教學中,能表現行為活動的內容莫過於隊列隊形練習了。「隊列隊形練習」統一性強,動作一致規范,一舉手,一投足,都給人們留下一種嚴肅、神聖、振奮之感,它是精神的象徵,行為的寫照。軍人的隊列隊形和各種規范動作,更是孩子們崇拜的偶像。我們可以充分利用他們的崇拜心理、好勝心理,在進行隊列隊形練習的同時逐步給他們灌輸解放軍戰士的愛國主義行為和思想,讓他們逐步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並像解放軍戰士那樣熱愛自己的祖國,在祖國需要的時候,毫不猶豫,挺身而出。在隊列操練中,還可以適當穿插呼喊一些有教育意義並能振奮精神的口號,例奴,「鍛煉身體,保衛祖國!鍛煉身體,建設祖國!
鍛煉身體,振興中華!」等。這種方法既能幫助學生振奮精神;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又能使學生受到教育,同時對形成正確的形體姿態,促進身心健康發展起到良好的作用。
四、通過游戲教學創設情境
「游戲是小學生比較偏愛的一種活動形式。在小學游戲教材中,多數游戲都有一定的目的性和思想性,有情節,又有對抗和競爭,符合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很受學生歡迎。但是,這種教育要根據游戲的內容和特點切合實際地進行,做到既要挖掘游戲的思想內容,又不牽強附會。教師對游戲的選擇要准,滲透要實,方法要多,可採用「故事法」、「演練法」等,創作出一定情境,給學生身臨其境之感。例如,在教「沖過火力網」這一游戲時,教師可先用收錄機放一段密集槍炮聲的錄音,接著對學生講,今天我們都來當一次解放軍,為了保衛祖國的安寧,奪取戰斗的勝利,我們要機智勇敢地沖過敵人的「火力網」。然後,在播放的槍炮聲錄音中做游戲。還可以通過講英雄人物的小故事,介紹英雄人物事跡等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這樣做學生很投入,愛國主義情操在游戲中得到陶冶,情感得到升華。
五、通過相關事物引申教育內容
小學體育教材多數思想性不明顯,但是,如果我們把它與有關事物相聯系就可能產生一定的思想性,並可能派生出新的意義。例如,在教「快速跑」這一教材時,其中「快速」二字和時間相關,如果教師開動一下手中的秒錶,把分分秒秒報給學生聽,讓他們體會一下時間的空間印象,同時簡單介紹一下一分鍾的經濟價值,即給國家創造的財富,使他們感到「速度」二字如此重要。又如在教「耐久跑」這一教材時,我們可以利用祖國的名勝游覽地進行象徵性的長跑,如跑北京的「長城」,跑南京的「中山陵」等,以此來培養興趣,豐富知識,激發愛國熱情。
六、通過體育「名人效應」激發學習主動性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的體育事業從一張白紙走向輝煌,涌現出大批體育名人,這些都是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的好素材。俗話說得好,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教師要善於把握兒童的心理,充分利用「講、看、說、仿等方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學有榜樣,趕有方向,行有目標。所謂講就是給學生介紹一些我國優秀體育名人。例如,排球隊長郎平;體操玉子李寧;水中蚊龍林莉;籃球國手鄭海霞;乒乓皇後鄧亞萍;體操新秀莫慧蘭等。「看」就是給學生看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體育比賽的圖片,如「精彩瞬間」、「明星英姿」等,也可以適當看一 些相關的電視錄相。「說」就是讓他們說一說自己最喜愛的體育名人。「仿」就是讓他們模仿一下與教學內容有關的體育名人的動作。這樣做學生容易理解,心境真切自然,學習主動性得到較好地發揮。
七、通過環境布置營造滲透氛圍
一個良好的環境氛圍可以予人一種享受,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環境氛圍是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的一個不可缺少的方面,充分利用環境氛圍對人的影響,營造出多種滲透氛圍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例如,利用校園的圍牆或板報寫一些與愛國圭義教育內容看關的標語,或畫一些相關內容的體育宣傳畫等。又如,利用操場的邊角空地適當插置一些有關格言或者是有鼓動性、號召性的小標語牌,這樣不僅美化了環境,而且還可以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總之,愛國主義教育是學校教育不可缺少的內容,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是學校教育的一項長期任務。利用體育課的特有形式和教材的特點,從孝從實、從遠入手。所謂從小就是從小抓起。人的愛國主義思想和覺悟、情感和意念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中經過一定時間培養和體驗,訓練和熏陶逐漸形成的。所謂從實就是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教學的實際出發,讓學生在實際活動中去感受去體驗。學生年齡小,單純活潑,可塑性強,容易接受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只要我們充分掌握他們的生理、心理特點,形象地把愛國主義教育內容融於教學之中,就能取得好的效果。所謂從遠就是立足國家的未來,民族的未來。
小學是基礎教育,基礎的素質如何直接關繫到國家的未來、民族的未來,因此,我們決不能掉以輕心,要確保在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閱讀全文

與體育教學中如何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