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咸豐縣丁寨灣田小學 覃柏洲 咸豐縣尖山龍潭壩小學 秦家宇
當前,新課程改革正蓬勃開展,新課改讓課堂教學充滿了激情和活力。但隨著課改的深入和發展,在課堂教學中,一些教師仍然是「濤聲依舊」,產生了一些令人擔憂的現象,造成了課堂教學效率低下。那麼,在新課改當中,如何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呢?筆者就語文課堂教學略談一些膚淺的認識。
一、 認真鑽研課標教材,提高備課質量
俗話說,備課是上課的基礎。課堂教學是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如何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克服課堂教學的隨意性及低效問題,提高教師的備課質量就顯得尤為重要。新課程理念下的備課應從傳統的備教師怎樣教為主,轉為備學生怎樣學為主。在備課中,一是要認真學習和掌握新課程標准,准確定位教學目標。二是充分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注重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三是充分利用課程資源,並認真分析研究、優化整合教學資源,合理設計每個教學環節及每個教學問題,引領學生思維活動的充分開展。四是充分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性化學習方式,改變教的方式和學生學的方式。
二、 努力營造良好氛圍,構建和諧課堂
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不要高高在上,把自己當作聖人。教師要與學生平等相處,始終要以飽滿的激情給學生以必勝的信心;以冷靜的頭腦,理智地應對教學中的突發事變,努力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從而達到「師與生的和諧、人與文的和諧、情與理的和諧、導與放的和諧、思與悟的和諧、知與行的和諧」。這樣,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
三、 精心設計教學流程,提高教學質量
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去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呢?要研究如何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首先,要精心設計好導語,創設教學情景。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開頭不但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教學《黃河是怎樣變化的》一文時,可以這樣導入:同學們,你們可曾知道我國唐朝大詩人李白是怎樣對黃河贊嘆的嗎?(「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是我們的母親河,它以其雄渾的氣勢著稱於世,那麼它又為什麼在近2000年間給人們帶來了沉重的苦難呢?讓我們一起去課文中尋找答案吧!這樣導入就自然地激起學生學習課文的慾望。其次,要合理指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探究活動,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在課堂上,教師不能「滿堂灌」或總是「滿堂問」,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討論、探究的問題,可以由教師提出來,也可以讓學生在自學過程中生發出來。這樣,學生在課堂上得到的不僅僅是知識,自己也學會了傾聽問題、發現問題,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了陳述,學會了表達。三是,根據目標要求,採取多種方式進行教學。如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可以採取「猜字謎」,「編兒歌」等方式進行教學。例如,在教學生認識生字「告」、「森」、「春」等字時,可以編成這樣的字謎,「一口咬掉牛尾巴」、「三木不是林」、「三人同日行」。在教學用「也」字加上什麼偏旁部首可以組成那些新字時,也可以編成「有人不是你我,有土能種莊稼,有馬跑得飛快,有水能養魚蝦」這樣的兒歌來進行認識「他、地、馳、池」。這樣,使學生通過猜字謎的方法進行識字,從而達到了培養學生識字的目的。
總之,如何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率,這是一個永恆的課題,仍需我們廣大教師在實踐中去發現,在學習中去提升,在思考中去創造。這樣,我們的教學目的又何嘗不能達到呢?
②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幾點做法
教學過程是一個人信息傳輸過程。教師在調控教學信息傳輸的過程中,必須掌握和利用教學的反饋信息,使教學處於最佳狀態,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管什麼「式」、什麼「法」的教學,都應通過各種反饋信息來評估,什麼樣的課堂教學改革、課時改革都應該受到反饋信息的制約。因此,研究如何及時有效地獲取政治課堂教學的反饋信息,以便有效地教正,調控課堂教學,減少時間的浪費,避免教師做無效的勞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改革中值得繼續關注的問題。
本文根據新形勢下新課程教育教學理念的新要求,並結合我校教育教學的客觀實際特別是本學期政治學科課時改革的具體要求,以及自身的實際教育教學經歷,僅從課堂教學的角度,從加強課堂信息反饋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性角度,認為要優化師生之間的教育教學信息反饋,應該堅持不懈努力地抓緊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信息反饋要及時性
根據心理學的有關實驗研究表明:及時的反饋和不及時的反饋之間有著較大的差異。及時的反饋能使教師正確及時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更好地調整課堂教學活動,講解時就更能有效地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更好地貫徹執行各項教學原則;不及時的反饋,可能會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模糊的認識,甚至產生知識的負遷移,學生也就不能夠及時地根據教師輸出的信息正確地調整自身的認知結構,影響了學生正確地清晰地掌握所學的新知識。作為教師來講也因此喪失了最好的教學時機。因此,在教學中要做到信息反饋的及時性。
例如,通過課堂教學過程中多人次的提問,就可以有效地了解不同層次的學生對問題理解的清晰與否,理解的深度如何,廣度怎麼樣;學生自習課作業(包括學科自習、公共自習作業)、課外作業一定應該及時做到有練必有收,有收必有改,有改必有評,這樣能夠使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的錯誤認識盡快得到發現、糾正,正確的認識及時得到強化;課堂訓練中的練習題,每次練習量一定要控制在恰到好處,盡量做到當堂完成練習,當堂評講練習,以便迅速反饋學生的練習信息,從而立即發現並糾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偏差,從而提高下一次類似練習的准確率。這樣,由於反饋的速度加快了,反饋的周期縮短了,學生的正確認識及時得到強化,錯誤的認識及時得到糾正,課堂教學的效率一定會得到明顯的提高。
二、信息反饋要頻繁多次性
對於某一知識板塊或每一節課的教學我們都要善於採取多次反饋。對於一節課而言,在新授課前,利用復習鞏固題作第一次反饋,看看學生學習新知識應具備的知識基礎是否已經形成、具備;在講授新課時,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多次的提問,或通過學生在課堂上的神態、表情、動作等反應形成一次又一次的反饋,對學生掌握新知識的情況有一個基本的估計;用基本題在新授課結束之後作一次反饋,看看學生對所學的基本知識掌握得如何;用變式練習做一次反饋,看學生是否從本質上掌握了知識;運用逐步加深的方法,對學生再做一次反饋,看學生是否能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靈活的運用。實際上一節課上的課堂信息反饋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遠遠不止這些。通過多次的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也能比較清楚了,課堂教學活動的調整也就更能有的放矢了。
三、信息反饋要多向性
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信息交流是呈網路狀的。我們要運用反饋的這種多向性,比如;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展開充分的討論。由於學生知識基礎、知識結構不同,學習能力不同,思維方式不同等等,因此在討論中輸出的信息是多種多樣的,有的學生可能會輸出一些錯誤的信息,其他學生對這種信息就會作出相應的反應;也可能會有學生輸出一些價值高的信息,這些信息對其他學生會起一定的激勵、啟迪作用。由於教師參與了學生的討論,能收集到學生輸出的各種各樣的信息,了解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效果,有利於課堂教學的及時調整與控制,學生在交流中也得到了相應的修正、補充與提高,受益一定非淺。
四、反饋信息要充分利用
教師都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尤其是對同一教學內容經過數次教學後,往往會發現有些信息具有一致性。教師如果能根據以往教學中獲取的有效反饋信息,基本估計到學生可能出現什麼樣的信息反饋,就能有針對性地採取相應措施,防患於未然。例如,在學習了哲學中主、次矛盾以及矛盾的主、次方面的知識之後,有些學生仍然不能理解和靈活運用它們二者的區別和聯系,特別是仍然搞不清楚材料題中到底體現是抓「主要矛盾」還是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對於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明白,一般情況下,材料中體現抓「主要矛盾」時有哪些關鍵詞,材料中體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時又會有哪些關鍵詞,並通過老師精講典型例題,學生強化訓練典型題,讓學生充分明確怎麼樣抓關鍵詞,抓什麼樣的關鍵詞,從而達到及時糾正錯誤,澄清認識,深化理解並靈活運用這方面疑難知識的目的。
總之,新的課程改革仍不能做表面文章,怎樣達到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才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實踐新課程改革
③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進行集體備課
教師集體備課,是教師繼續教育,實現專業成長的一種重要形式,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是教育教學實踐的需要。目前,小學數學教師的備課活動,流於形式,費時低效,不但不能成為教師的有益活動,反而成為負擔,那麼怎樣改變這種現狀呢?
一、教師集體備課的內涵及要求
教師集體備課是指兩個以上的教師集合在一起,就即將要實施的相同課程,各自發表其教育教學見解,以形成共識的一種整合優質教育教學資源的智慧開發活動。
其目的是充分挖掘教師們的教育教學潛能,有效地整合教育教學資源,為提高課堂教育教學質量服務。
不難看到,教師集體備課活動展開的要求是:
(1)必須有兩個以上的教師參與;
(2)須具備相同課程或相關性質的探究內容;
(3)是教師因共同需要有目的進行的,而不是隨意的;
(4)通過活動凝聚智慧資源。
二、集體備課的意義。
1.深化新課程改革的需要。課程改革對於大多數老師來說,所面對的是全新的教學內容,新老教師(包括骨幹教師)都面臨著重新熟悉新課程的重任。集體備課最直接的作用就是促使教師熟悉教材,理解新課程的內涵。
2.藉助合力提高備課的質量與效率,優化課堂教學。集體備課不僅僅是熟悉教材,教師還要對教法進行深入地交流,其結果是匯集個體的備課成果,形成集體智慧,這樣必然提高備課效率和備課質量,為優化課堂教學打好基礎。
3、提高教師的備課能力,實現自身的專業成長。集備的過程除了要研究教材教法,迅速的理解教材,掌握演算法;還要教師交流是如何收集材料、如何鑽研教材的,提高備課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師教學理念的交鋒,使教師在爭論、交流中,不斷明確認識,使自身專業素質不斷成長。
三、當前存在的問題
目前各級各類學校都充分認識到了集體備課的重要意義,加大了落實力度,採取了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積累了一些切實可行的經驗,提高了廣大教師的認識。但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目前許多學校的集體備課也存在著很多問題。
1、集體備課形同虛設,集體備課流於形式,人在心不在,沒有真正體現了集體備課的功能;
2.集體備課中教師(包括主講和其他教師)的准備明顯不充分,一人主講,他人旁聽,組長事後補筆記;
3、集體備課中組長的帶頭作用不明顯,核心作用沒體現,准備工作不充分,組織工作不到位,如何進行集體備課組長心中也沒底;
4、如何更好地進行課堂教學,教師心中有數,但是不願意交流。
5、教育認識不足,老師沒有認識到集體備課的重要作用,被動應付。
6、少數單位從網上下載教案,實現教師「自我解放」。集體備課成了「網上資料的拼盤」。
④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幾點思考
一、親善友好的師生關系是提交課堂教學的前提
二、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保證
三、科學的課堂教學結構是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基礎
教師要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必須做好每堂課的課前准備工作,每一堂課,不管是新課,還是復習課,都要精心備課,做到吃透「兩頭」。既要備教材,也要備學生,同時要做好課後教學反思。①備教材要做到:教材中的教學目標要做到心中有數,把握好教材中的重點,突破教材中的難點,問題的設計要圍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來展開,問題的提出要有序、有效。各個環節的時間安排要科學合理。板書的設計必須清楚、規范,有提示作用,而不是雜亂無章。作業量設計適中(根據不同年級來確定作業量);②備學生要做到:對學生要了解每個人的個性和特點,了解學生的家庭教育情況,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學習態度,因材施教,分層次提出要求。這兩點做好,上起課來,才能做到一環緊扣環,一氣呵成,不浪費一分一秒,最大化發揮40分鍾的課堂效率。③做好課後教學反思。教學反思是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一種思考和提升。通過教學反思,可以總結出自己教學過程中的優點和不足之處,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為下節課做更充分的准備。
⑤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當今社會,知識經濟已見端倪,人們普遍感覺到學習的重要性。正可謂「生命不息,學習不止」。學習是一個人終生獲得知識,取得經驗,轉化為行為的重要途徑。它可以充實生活,發展身心,促使個人得到全面的發展和提高。要學習好,就得講究科學的學習方法。所謂學習方法,就是人們在學習過程中所採用的手段和途徑。它包括知識的方法,學習技能的方法,發展智力與培養能力的方法。
德國哲學家笛卡爾曾說過:「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古今中外無數事實已經證明:科學的學習方法將使學習者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越學越聰明。給學習者帶來高效率和樂趣,從而節省大量的時間。而不得法的學習方法,會阻礙才能的發揮,越學越死。由此可見,方法在獲得成功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那麼,究竟怎樣學才能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呢?下面主要談如何提高聽課的效率。
學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課堂中度過的。因此,聽課是學生接受教師指導,掌握知識,發展智力的中心環節,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是保證高效率學習的關鍵。聽課時,有的學生全神貫注,專心聽講;有的分心走神,萎靡不振,打瞌睡;有的像錄音機,全聽全錄;有的邊聽邊記,基本上能把教師講的內容都記下來;有的以聽為主,邊聽邊思考,有了問題記下來;有的乾脆不記,只顧聽講;有的邊聽邊劃邊思考。思考時,有的思考當堂內容,有的思考與本課相關的知識體系,有的需思考教師講課的思路,有的則拿自己的思路與教師的思路比較。
那麼,怎樣才能達到聽好課的目的呢?總的要求是要抓住各學科的不同特點,帶著問題聽,聽清內容,記住要點,抓住關鍵,著重聽老師的講課方法與思路,釋疑的過程與結論。
具體要求:
1.要充分認識老師講課的重要作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幫助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在課堂中對概念的分析、例題的講解、練習的設計等遠比課後輔導要詳細得多,這也是學生自已看書或是家教無法替代的。課堂教學是老師指導學生掌握知識的一條最簡捷的路。因此,每個學生都應該虛心向老師學習,在老師的啟發誘導下上好每一節課。
2.要集中注意力,全神貫注地聽老師講解,千萬不能思想開小差。如果在老師啟發下,自己有了比較好的想法,可以在筆記本上記下來,等下課後再去深入思考或請教老師和同學。總之,課堂上的「分心」,是學習的大敵。
3.聽課中可以嘗試在老師沒有作出判斷、結論之前,自己試作判斷、試下結論。看看自己想的與老師講的是否一致,找出對與不對的原因。
4.要力求當「堂堂清」。理解是掌握事物本質、內部聯系及規律的思考過程。那麼,怎樣才能做到當堂理解呢?在課堂上,你想的應與老師講的統一,你思考的問題應與老師講的問題統一。在教師的啟發下,你要始終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如果在思考中出現不理解或理解不透的地方,應舉手提出問題。如果課堂上老師沒有時間解答你的問題,應繼續聽老師的講解,課後再去請教老師。
5.要跟著老師的思路走。聽課是為了增長知識和發展智力。因此,不能把知識聽懂了就算課聽好了。高水平的聽課應該不僅注意老師傳授的具體知識,更應該注意老師講課的思路,追著老師的思路跑,目的在於把老師講課過程中運用的各種思維方式、思維過程搞清楚。學習老師是如何進行周密科學思考的,從而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和智力水平。有的學生不注意老師的講課思路,而偏重於記憶老師的推導,總結出來的公式或結論,認為這是聽課的主要目的。其實,這樣掌握的知識,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死知識。這種死知識忘得快,又不能用於解決實際問題,更談不上發展智力。
6.要抓住一節課的知識內容和學科特點的關鍵。知識內容的關鍵一般指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關系式以及公式、定義。當老師講解這些關鍵知識時,你一定要特別注意,抓住不放。同樣,不抓住學科特點的關鍵學習,也會影響你的學習效果。實際上,各門學科的內容體系、發展思路、訓練要求以及教的方法各有特點,學生在學習中就應注意這些學科的特點。如物理、化學、生物課要特別注意觀察和實驗,在獲得感性知識的基礎上,通過思考來掌握科學概念和規律;數學則必需通過大量演算、證明等練習獲得基本知識,從而培養數學思維能力;語文和外語在聽課時,主要抓住字、詞、句、篇等方面的知識點,並且通過聽、說、讀、寫來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語言和文字。
同學們,努力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在學習活動過程中盡可能節省時間,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和成績,相信每一位同學在以後的學習中都能取得理想的成績。
⑥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整理.ppt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與實踐,新的教育理念深深地紮根廣大教育工作者心中.有全新的教學理念,就有全新的教學課堂,如今學生成為新課堂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生學習活動中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師如何組織全新的課堂,如何在單位時間內,最大限度地整合教材、教師自身、學生、環境四位一體的新課程資源,以全人教育的價值取向去著眼於學生——這個「成長」的個體呢?我認為有效率的「課堂」積累,勢必促進學生個體全面、和諧的發展。下面就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談幾點拙識。
一、親善友好的師生關系是提交課堂教學的前提
學生在教室中以學為主,難免出現一些行為方式和學習上的問題,是很正常的,教師應以正確,寬容的態度和方法去處理。前蘇聯教育家捷爾任斯基說:「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的確,沒有愛就沒有教育。2003年秋,我執教於郭河一小五(2)班,有一名叫張秋雲的孩子,父母長期在外打工,只留下他奶奶照管他。這孩子平時少言寡語,還打得一手好乒乓球,但時有學生反映他有小偷小摸的行為。可又抓不住真憑實據,教育引導他無處下手,一天,我無意中看他拿的嶄新的乒乓球拍,就與他打了兩局球,並詢問了他買球拍的時間,商店,然後走訪他的家庭,核實情況後,才知奶奶並沒有給錢他,我並以此為契機,啟發他說出了真相,我替他退還「摸來」的二十無錢,沒有收繳他的乒乓球的,並幫助他提高了認識,他表示痛改前非。在老師關愛下漸漸地張秋雲同學成為了懂禮節,知榮辱努力上進的好學生。老師只因愛張秋雲這個學生,因「愛」而寬容,沒有空洞的說教,「親和」地走進了學生心靈,平時課堂上,心情緊張的學生,只需教師一個友愛的眼神,學生會心智勃發,學生討論時哪怕只是教師一句啟迪的話,都會讓學生思路頓開,智慧的火花,就會在友好的師生互動中,碰撞出創新思維的色彩。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是春雨潤物無聲的特點,我認為教師教育孩子,處理學生在生論和學習中發生的問題也應該具有春雨潤物的特點。(1)點到為止、傾注期待。教師要從愛的角度去看待一個犯「錯誤」的孩子,坦城指出違規的問題,並暗示學生,老師期待你改正、進步,讓學生從矯正中獲得健康發展的驅動力,而不是一味地諷刺、訓斥孩子,讓師生關系走向死胡同,犯「錯誤」的孩子也會緘然不語,悲觀自棄。(2)真情交融平等對話。犯有過失的孩子,教師以「春雨潤物」的口吻,交換事情發生的原委,以及對事情的不同見解,並以自身高尚的人文情懷去溫暖學生的幼小的心靈,在孩童的內心世界裡,逐漸培養親善友好的意識,並與之共行。(3)發揚傳統言傳身教。教師必須堅持與學生同學習、同互動、同娛樂、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使有問題的學生願意與你交朋友,坦露心胸。
由此友好、親善、理解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前提,師生互相尊重是基礎。廣大教師應當具有高尚師德,豁達博愛的氣度,讓燦爛的笑臉留在教師臉上,為學生創造一個和諧、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而不是居高臨下地操縱學生,那麼和諧親善的課堂就會成為一個充滿靈性、充滿情感的課堂。
二、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保證
學生是一個潛在的發展的個體,在發展的過程中,感情的沖動,個性的張揚……無時無刻不在學生的語言,行動中表露出來。在以人為本的新的理念下,關注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是完成「為了每一位學生發展」的價值取向的定位問題,通俗地講,學生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教師是難以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的。
首先是學生的行為規范問題,尤其是小學生,可塑性極強。《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小學生守則》都具體講到了小學生在校內、外應當規范的行為。各科教師,不要認為做為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只是班主任的事。如下課時兩名學生追趕打鬧,一名科任教師視而不見,上課的時候班級同學都在聽講,做作業,而這兩名學生還在計較下課打鬧的得失,擠眉齊眼、磨拳擺狠、一臉霸氣、異得周圍學生打野,說笑,導致課堂一團糟,教師不得不停課調解。
語文課堂是實施思想教育的主陣地,滲透教育性,矯正學生的錯誤思想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如一位成績很好的「優生」調到後面去坐,而一名「學困生」被調到第一排去坐,教師這樣做,是為了「提升差生」。可這名「優生」拒絕調到後面去,認為「優生」是班級的天之驕子,即使勉強服從,或是情緒低落,或是動不動發脾氣。這時教師就應當給學生以「人文性」關懷,妥善處理,並引導這名「優生」關愛他人,進行集體主義思想教育,「先人後已」的思想教育,矯正「驕氣」、抹去「霸氣」,讓具有優越感的「優生」,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小學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是教師教育引導學生學習的基本保證,一個班級,一個學校學生的學習習慣,它體現了教師群體、一所學校的人文素養。從課前准備到上課聽、說、讀、寫到操作活動,學生的舉止言行,一笑一顰都應具有規范性。只有健康的心理,
⑦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必須解決的幾個關鍵問題
要提高學習效率,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做學習的主人,應把握幾個步驟: 第一步就是抓好課前預習。 在預習過程中,邊看、邊想、邊寫,在書上適當勾畫和寫點批註。看完書後,最好能合上課本,獨立回憶一遍,及時檢查預習的效果,強化記憶。同時,可以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內容和思路,找出重點和不理解的問題,嘗試作筆記,把預習筆記作為課堂筆記的基礎。 預習是上課前的自學,也就是在老師講課前,自己先獨立地學習新課內容,使自己對新課有初步理解和掌握的過程。預習抓得扎實,可以大大提高學習效率。 第二步是掌握聽講的正確方法。處理好聽講與作筆記的關系,重視課堂討論,不斷提高課堂學習效果。學生必須上好課、聽好課,首先做好課前准備,包括心理上的准備、知識上的准備、物質上的准備、身體上的准備等;其次要專心聽講,盡快進入學習狀態,參與課堂內的全部學習活動,始終集中注意力;第三要學會科學地思考問題,重理解,不要只背結論,要及時弄清教材思路和教師講課的條理,要大膽設疑,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善於多角度驗證答案;第四學生還要及時做好各種標記、批語,有選擇地記好筆記。 上課是學生在學校學習的基本形式,學生在校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課堂上度過的。學習成績的優劣,固然取決於多種因素,但如何對待每一堂課則是關鍵。要取得較好的成績,首先就必須利用課堂上的四十五分鍾,提高聽課效率。 聽課時應做到以下四點: 1、帶著問題聽課; 2、把握住老師講課的思路、條理; 3、養成邊聽講、邊思考、邊總結、邊記憶的習慣,力爭當堂消化、鞏固知識; 4、踴躍回答老師提問。 第三步是課後復習應及時。針對不同學科的特點,採取多種方式進行復習,真正達到排疑解難、鞏固提高的目的。 課後要復習教科書,抓住知識的基本內容和要點;嘗試回憶,獨立地把教師上課內容回想一便,養成勤思考的好習慣;同時整理筆記,進行知識的加工和補充;課後還要看參考書,,使知識的掌握向深度和廣度 發展,形成學習上的良性循環。 復習是預習和上課的繼續,它將完成預習和上課所沒有完成的任務,這就是在復習過程中達到對知識的深刻理解和掌握,在理解和掌握知識的過程中提高運用的技能技巧,進而在運用知識的過程中,使知識融會貫通,舉一反三,並且通過歸納、整理達到系統化,使知識真正消化吸收,成為自己知識鏈條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在復習過程中,既調動了大腦的活動,又提高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知識也在理解的基礎上得到鞏固記憶。從某種意義上講,知識掌握如何,由復習效果而定。 第四步是正確對待作業。獨立思考、認真作業、理解提高是學生對待作業的正確態度。首先要做好作業的准備工作,把預習、上課、課後復習銜接起來;其次要審好作業題、善於分析和分解題目;第三要理清解題的思路,准確表達,獨立完成作業;第四要學會檢查,掌握對各學科作業進行自我訂正的方法。五、每天保證8小時睡眠。晚上不要熬夜,定時就寢。中午堅持午睡。充足的睡眠、飽滿的精神是提高效率的基本要求。 六、學習時要全神貫注。玩的時候痛快玩,學的時候認真學。一天到晚伏案苦讀,不是良策。學習到一定程度就得休息、補充能量。學習之餘,一定要注意休息。但學習時,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手腦並用。我學習的時侯常有陶淵明的"雖處鬧市,而無車馬喧囂"的境界,只有我的手和腦與課本交流。七、堅持體育鍛煉。身體是"學習"的本錢。沒有一個好的身體,再大的能耐也無法發揮。因而,再繁忙的學習,也不可忽視放鬆鍛煉。有的同學為了學習而忽視鍛煉,身體越來越弱,學習越來越感到力不從心。這樣怎麼能提高學習效率呢?八、學習要主動。只有積極主動地學習,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樂趣,才能對學習越發有興趣。有了興趣,效率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有的同學基礎不好,學習過程中老是有不懂的問題,又羞於向人請教,結果是鬱郁寡歡,心不在焉,從何談起提高學習效率。這時,唯一的方法是,向人請教,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弄懂,一點一滴地積累,才能進步。如此,才能逐步地提高效率。九、保持愉快的心情,和同學融洽相處。每天有個好心情,做事干凈利落,學習積極投入,效率自然高。另一方面,把個人和集體結合起來,和同學保持互助關系,團結進取,也能提高學習效率。十、注意整理。學習過程中,把各科課本、作業和資料有規律地放在一起。待用時,一看便知在哪。而有的學生查閱某本書時,東找西翻,不見蹤影。時間就在忙碌而焦急的尋找中逝去。沒有條理的學生是不會學得很好的。 要逐步掌握科學的學習規律,包括打好基礎,循序漸進,溫故知新;搞好課外學習,包括主動進行課外閱讀,參加課外實踐活動;要掌握正確的課外學習方法,如泛讀法、精讀法、深思法;要掌握讀書要求,如博專結合、讀思結合、學用結合、逐漸積累、持之以恆等等。 課外學習能有效地使課內所學知識與社會生產實踐、生活實際密切地聯系起來,幫助同學們加深對課內所學知識的理解,擴大文化科學知識的眼界,拓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