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高中生物教育教學案例範文

高中生物教育教學案例範文

發布時間:2021-01-14 23:40:38

Ⅰ 中學生物教學設計案例 學情分析怎麼寫

一、據了解本班學生學習習慣不好,表現最為明顯的是字體書寫普遍不規專范還不工整,上課小動作屬多。其次是沒有學習語文的興趣。因此導致語文基礎知識不扎實,尤其害怕習作,還沒有養成自覺寫日記的習慣。特別是作業的完成情況非常不理想,一些不自覺的學生養成了不寫作業的現象,尤其是家庭作業。   

二、學困生占班級比例過大,兩極分化現象嚴重。尤其是閱讀和習作能力普遍較低,存在著班級間發展不平衡,班級內發展不平衡的突出現象。  

Ⅱ 急求! 哪裡能找到高中生物的精彩的教學案例

抱歉,沒理解你的意思。
你可以登陸這個網站: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list.asp?classid=176
高中生物知識點列表比較

1 質體類別
種類

分布

色素

功能

白色體

不見光部位



儲存澱粉和油滴

有色體

果實花瓣

葉黃素、胡蘿卜素

果實花瓣呈現顏色

葉綠體

葉肉細胞

葉綠素類胡蘿卜素

進行光合作用

2葉綠體中色素的對比
項目

色素顏色

吸收光譜

濾紙色素層析圖譜

葉綠素

葉綠素a

藍綠色

紅光

中下層、藍綠色

葉綠素b

黃綠色

藍紫光

最下層、黃綠色

類胡蘿卜素

胡蘿卜素

橙黃色

藍光

最上層、橙黃色

葉黃素

黃色

藍紫光

中上層、黃色

3 光反應和暗反應的比較
項目

光反應

暗反應

實質

光能轉變為化學能,並釋放氧氣

同化二氧化碳形成葡萄糖

(酶促反應)

時間

短促

較緩慢

條件

需葉綠素和光、酶

需多種酶

場所

葉綠體的基粒片層結構薄膜上進行

葉綠體基質中進行

物質轉化

水光解生成氧氣和氫、ADP形成ATP

二氧化碳的固定,三碳化合物的還原,生成葡萄糖

能量轉化

葉綠素把光能轉化為活躍的化學能貯存在ATP中

ATP中活躍的化學能轉化為穩定的葡萄糖中的化學能

4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對比
項目

有氧呼吸

無氧呼吸

場所

先在細胞質基質,後在線粒體中

始終在細胞質基質中

氧氣、酶

第一、二階段不需要氧氣需酶、第三階段需要氧氣和酶

不需要氧氣、需要酶

產物

無機物CO2、H2O

有機物C2H5OH和CO2或C3H6O3

氧化分解

徹底、

不徹底,還有小分子有機物

能量釋放

多(2870千焦)

少(197或222千焦)

生成ATP

38個

2個

5 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

比較項目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區別

反應部位

葉綠體

主要在線粒體

所需條件

光、色素、酶、水、二氧化碳

氧氣、水、葡萄糖、酶

物質變化

無機物——有機物

有機物——無機物

能量變化

光能——化學能

化學能——ATP化學能

聯系

光合作用為呼吸作用提供有機物、氧氣,呼吸作用為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

6 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區別
項目

原核細胞

真核細胞

細胞大小

較小、多為單細胞

較大、少數為單細胞,多數為多細胞生物

細胞核

無核膜,細胞內無成型的細胞核及核仁,核質集中在中央核區

有成型細胞核,內有核仁。有核膜

染色體

無、僅有環狀DNA,不與蛋白質結合

有、由核酸和蛋白質組成

細胞器

僅有核糖體

細胞質內有多種細胞器

細胞壁

由特殊的糖和肽構成

由纖維素、果膠構成。動物無細胞壁

生殖

無性生殖

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分裂方式

無絲分裂

無絲分裂、有絲分裂、減數分裂

代謝類型

厭氧或需氧,簡單吸收,少數營光合作用

多為需氧,動物和真菌細胞為異養型,植物細胞含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

轉錄翻譯

出現在同一時間、地點

轉錄在核內,翻譯在細胞質

種類

少,約2350種

多,約150萬種

液泡

有(小型)

成熟植物細胞有(大型)

DNA復制周期性

不嚴格

嚴格(間期復制)

出現年代

32億年前

15億年前

7 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比較
項目

無性生殖

有性生殖

兩性生殖細胞結合





新個體的產生

母體直接產生

合子發育成新個體

繁殖速度





後代的適應能力





8 水分代謝和礦質代謝
比較項目

水分代謝

礦質代謝

過程

形成液泡前的細胞通過吸脹作用完成,形成大液泡的細胞通過滲透作用完成

通過主動吸收完成。包括離子的交換吸附和離子進入細胞的主動運輸兩個過程

條件

(1) 必須具有滲透系統

(2) 以蒸騰作用為動力

有根細胞提供可交換離子和運輸的動力。與細胞膜上載體種類和數量多少有關

方向

水分從低濃度——高濃度

從土壤吸收進入植物體內

物質吸收狀態

分子狀態

離子狀態

吸收方式

自由擴散

主動運輸

選擇性





耗能



需要

密切相關生理作用

蒸騰作用

呼吸作用

9 高等動物的激素調節
內分泌腺

激素

主要生理作用

分泌失常結果

甲狀腺

甲狀腺

促進新陳代謝、生長發育、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

甲抗、呆小症

胰島

胰島素

促進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

過多、糖尿病

過少、低血糖

胰高血糖素

加速肝糖原分解,提高血糖濃度

腎上腺

皮質

腎上腺皮質激素

調節水、鹽和糖的代謝

髓質

腎上腺素

心跳加快、心輸出量增加、血壓升高,呼吸加快,血糖含量增加

性腺

睾丸

雄性激素

促進男性生殖器官發育和精子的生成,激發並維持雄性的第二性徵

不育症

卵巢

雌性激素

促進雌性生殖器官的發育和產生卵細胞,激發並維持雌性的第二性徵和正常的性周期

不孕症

腦垂體

生長激素

促進生長,調節蛋白質、脂肪、糖的代謝

巨人症

侏儒症

10昆蟲的內激素調節
種類

分泌部位

激素的功能

腦激素

腦神經分泌細胞

刺激咽側體和前胸腺分泌相應的激素

保幼激素

咽側體

延長幼蟲期,抑製成蟲形狀的出現

蛻皮激素

前胸腺

促進幼蟲蛻皮變態

聯系

三種激素協調控制昆蟲從幼蟲到成蟲的生命過程

11 昆蟲外激素(信息激素)
種類名稱

分泌部位

作用

舉例

性外激素

體表腺體

誘使同種異性個體前來交尾

蛾類

追蹤外激素

體表腺體

為歸巢行為所分泌

蜜蜂

聚集外激素

體表腺體

使個體之間具有強烈的相互依存關系

蜂王、蟻後

告警外激素

體表腺體

受侵襲時警告同種個體

12 能量流動與物質循環的關系
項目

能量流動

物質循環

形式

以有機物形式流動

以無機物形式循環

特點

單向逐級遞減

反復循環

范圍

生態系統的各營養級

生物圈

聯系

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13 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區別
比較項目

動物細胞

植物細胞

細胞壁





細胞質

質體





液泡





中心體





高爾基體

與細胞分泌物形成有關

與細胞壁形成有關

14 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異同點
項目

植物細胞

動物細胞

前期

植物細胞兩極發射出紡錘絲形成紡錘體

動物細胞的中心體發射出星射線形成紡錘體

末期

植物細胞在赤道板位置出現細胞板,擴展為細胞壁,形成兩個子細胞

動物細胞的細胞膜從中部向內凹陷,細胞縊裂為二,形成兩個子細胞

相同點

間期染色體復制;後期兩個姐妹染色單體分開,分別移向兩極;末期染色體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

15 DNA復制、轉錄、翻譯內容區別
項目

復制

轉錄

翻譯

場所

細胞核

細胞核

細胞質

模板

DNA雙鏈

DNA的一條鏈

信使RNA

原料

游離的脫氧核苷酸

游離的核糖核苷酸

氨基酸

能量

ATP

ATP

ATP



解旋酶、聚合酶

聚合酶

特點

半保留復制,邊解旋邊復制

符合鹼基互補配對原則。

信使RNA上三個相鄰鹼基決定一個氨基酸

16 DNA與RNA的比較
項目

DNA

RNA

結構

一般規則的雙螺旋結構,有的為單鏈結構

一般為單鏈結構

基本組成單位

脫氧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鹼基

A、T、G、C、

A、U、G、C、

五碳糖

脫氧核糖

核糖

17 兩對等位基因子二代的有關比例

顯性親本類型

重組類型

重組類型

隱性親本類型

合計

純合

1/16

1/16

1/16

1/16

4/16

一對基因純合

一對基因雜合

2/16

2/16

2/16

2/16

8/16

完全雜合

4/16

4/16

合計

9/16

3/16

3/16

1/16

18 同源器官、同功器官區別
器官類型

起源

功能

實例

同源器官

相同

不同

鳥翼和人的上肢

同功器官

不同

相同

鳥和昆蟲的翅

19 物質出入細胞膜的三種方式
出入方式

方向

載體

能量

舉例

自由擴散

高----低

不參加

不消耗

氣體、酒精、甘油、固醇、脂肪酸

協助擴散

高----低

參加

不消耗

葡萄糖進入紅細胞

主動運輸

高----低(或

低----高

參加

消耗

各種離子進入細胞

20 線粒體和葉綠體的比較

線粒體

葉綠體

分布

普遍存在動物、植物細胞中

(成熟的紅細胞除外)

主要存在植物的葉肉細胞中

形態

粒狀、棒狀

扁平的橢球形或球形

結構



外膜

使線粒體或葉綠體與周圍的細胞基質分開

內膜

向內折疊形成嵴,含有多種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

光滑,內部含有幾個到幾十個綠色的基粒

基粒

內膜上分布的許多小顆粒,含有多種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

圓柱形,由10個——100個基粒片層結構重疊而成,有色素分布在片層結構薄膜上

基質

充滿嵴的周圍,含有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

充滿在基粒之間,含有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

都含有少量的DNA和RNA

功能

線粒體是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葉綠體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21 遺傳的變異比較
變異的類型

基因突變

基因重組

染色體變異

產生原因

DNA分子結構改變

基因的自由組合、基因的互換

染色體結構、數目的改變

具有的特點

突變率低,有害變異多

生物在有性生殖和遺傳過程中必然產生;在生物中普遍存在的

變異率低,但影響力和危害較大

實踐意義和應用

人工誘變提高變異頻率,改良生物性狀

雜交育種中培育優良的雜交品種

單倍體育種,可以明顯縮短育種年限三倍體無籽西瓜的培育

22 特創論和進化論的比較
項目

特創論

進化論

生物的來源

神創造的

共同祖先進化而來的

生物的種類

不變

由少到多

生物間的親緣關系

無任何親緣關系

或遠或近的親緣關系

證據



有大量的證據

評價

由於進化論者在論證生物進化時,列舉大量的事實,因此,曾經盛行一時的特創論越來越不被人們所相信,而進化論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承認

23 三大遺傳規律的比較
遺傳規律

基因的分離規律

基因的自由組合規律

基因的連鎖互換規律

完全連鎖

不完全連鎖

親本性狀

一對相對性狀

兩對(多對)相對性狀

兩對或多對相對性狀

基因位置

一對等位基因位於一對同源染色體上

兩對等位基因位於不同對同源染色體上

兩對或多對等位基因位於一對同源染色體上

F1表現型

顯性親本的性狀

顯性親本的性狀

顯性親本的性狀

F1形成的配子

兩種配子,數目相等,雌雄配子結合機會均等

形成四種配子,數目相等,雌雄配子結合機會均等

兩種配子,數目相等,雌雄配子結合機會均等

形成四種配子,數目不等,兩多兩少,雌雄配子結合機會均等

F2表現型

顯:隱=3:1

雙顯:顯隱:隱顯:雙隱=9:3:3:1

性狀分離比不符合基因自由組合規律的分離比

兩種親組合多,兩種新組合少表現型無固定比例

F1測交實驗

顯:隱=1:1

雙顯:隱顯:顯隱:雙隱=1:1:1:1

親組合:雙隱= 1:1

兩多兩少;重組率=新組合/(新組合+親組合)

遺傳實質

F1形成配子時,等位基因獨立存在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進入到不同配子

F1形成配子時,同源染色體分離,等位基因隨之分離,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進入不同的配子

同一條染色體上的多對基因連鎖在一起進行遺傳

同源染色體上一小部分基因隨同源染色體上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部分交換而發生交叉互換

三大規律關系

三個遺傳規律之間有著共同的細胞學基礎,在減數分裂形成批子配子的過程中,等位基因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離而分離,表現出基因的分離規律;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現出基因的自由組合規律;同一條染色體上的基因進行連鎖遺傳,也可能一小部分基因隨著同源染色體上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部分交換而發生交叉互換,結果表現出基因的連鎖和互換規律。最終,生物按照三個遺傳規律遺傳的同時,既表現遺傳性也表現變異性,使生物多種多樣。

24 遺傳疾病的判定
疾病種類

特徵

舉例

常染色體

隱性遺傳

無中生有,隔代遺傳,男女均等,發病率低

白化病、

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有中生無,連續遺傳,男女均等,發病率高

多指病

伴X隱性遺傳

無中生有,隔代遺傳,男多於女,發病率低,母子女父

色盲、血友病

伴X顯性遺傳

有中生無,連續遺傳,女多於男,發病率高,子母父女

Y染色體遺傳

傳男不傳女,父子子父(限雄遺傳)

多毛症

25 精子與卵細胞形成過程的異同
項目

精子形成過程

卵細胞形成過程

不同點

形成部位

精巢

卵巢

形成過程

有變形期、均等分裂

無變形期、不均等分裂

性細胞數目

一個母細胞形成四個精子

一個母細胞形成一個卵細胞

相同點

精子和卵細胞都經過減數分裂產生

精子和卵細胞染色體數目均減半

26 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姐妹染色單體、DNA分子數目比較
比較項目

間期

前期

中期

後期

末期

染色體數

2n

2n

2n

4n

2n

染色單體

4n

4n

4n

0

0

DNA分子

4n

4n

4n

4n

2n

27 人體生殖細胞數目比較
項目

同源染色體對數

DNA分子數

染色體個數以及DNA分子數目

染色單體個數

DNA分子數目

初級性母細胞

23對 92個

46個 92個

92個 92個

次級性母細胞

不成對 46個

23個 46個

46個 46個

生殖細胞

不成對 23個

23個 23個

0 23個

28 生物進化證據的比較
項目

古生物學證據

胚胎學證據

比較解剖學證據

概念

研究地質歷史時期生物的發生、發展、分類、演化

分布等規律的科學

研究動、植物的胚胎形成和發育過程的科學

對各類脊椎動物的 器官和系統進行解剖和比較的科學

證據事實

化石、馬的化石、種子蕨、始祖鳥

脊椎動物和人的胚胎發育比較。都是從一個受精卵開始

同源器官(起源相同,結構和部位相似,而形態和功能不同

結論

證實現代的各種生物是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逐漸進化來的。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

由水生到陸生

高等生物起源於單細胞生物,脊椎動物和人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進化而來,共同的原始祖先生活在水中,人是從有尾的動物進化而來

共同的原始祖先適應不同的生活環境進化為具有同源器官的不同生物

29 生態系統的類別
名稱

分布

特點

陸地生態系統

森林生態系統

濕潤或較濕潤地區

動植物種類繁多,群落的結構復雜,種群的密度和群落的結構能夠長期處於穩定的狀態

草原生態系統

乾旱、年降雨量很少的地區

動植物的種類少,群落結構也不復雜,種群的密度和群落結構經常發生變化

農田生態系統

人工建立的生態系統

人的作用非常突出,動植物種類較少,群落結構單一

水域生系統態

海洋生態系統

海洋佔地球表面積的70/100

海洋中的動物大都能夠在水中游動,不具有奔跑或飛翔能力。海洋的植物以浮游植物為主。

淡水生態系統

河流生態系統

湖泊生態系統

池塘生態系統

其中的動植物都適合在淡水中生活

生態系統的共同特點是都有大量的動植物和許多微生物。

30 生物適應性的比較
項目

保護色

警戒色

擬態

概念

動物適應棲息環境而具有的與環境色彩相似的體色

某些有惡臭或毒刺的動物所具有的鮮艷色彩和斑紋

某些生物在進化過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狀或色澤斑,與其他生物或非生物異常相似的現象

特點

不易被其它動物發現,有利於御敵或捕食

色彩鮮艷,易於識別,預先示警,有利於自我保護

模擬它物,迷惑天敵或獵物,有利於捕食或御敵

舉例

各種動物的體色

蛾類的鮮艷色彩

竹節蟲、枯葉蝶

31 拉馬克的進化學說和達爾文的進化學說比較

用進廢退學說

自然選擇學說

創立人

拉馬克

達爾文

中心內容

中心論點

中心論點:環境變化是生物變化的原因。器官用則發達,不用則退化;獲得性遺傳:後天獲得的性狀能夠遺傳下來

中心內容:過度繁殖,生存斗爭,遺傳和變異,適者生存。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過程就是自然選擇

對進化原因的解釋

動物的變異適由於動物本身的意願所決定的,而且變異是一直向前發展的。長頸鹿由於經常努力的伸長前肢去吃高處的葉子,所以,他的頸和前肢變長。長頸鹿的長頸和前肢是逐代一直向前發展形成

生物產生變異以後,是由自然選擇來決定其生存或淘汰的。長頸鹿的長頸和前肢,是由於自然選擇並經過逐代積累而形成的。生物的變異一般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選擇是定向的。只有適應環境的變異類型才能生存下來,產生後代;而那些不適應環境的變異類型就被淘汰。

32 病毒和細菌的比較
項目

病毒

細菌

結構

無細胞結構

原核細胞結構

成分

核酸、蛋白質

各種化合物

遺傳物質

DNA或RNA

DNA

生活方式

寄生

寄生、共生、自養

繁殖方式

利用寄主的成分合成自身的組成物質,然後組裝

分類分裂生殖產生後代

33 各種細胞器的比較
項目

形態分布

結構

功能

葉綠體

植物葉肉細胞

雙膜、基粒、基質

光合作用場所

線粒體

生活細胞

雙膜、嵴、基質

有氧呼吸主要場所

內質網

細胞質中

單膜、粗面、滑面

大分子運輸通道

核糖體

細胞質或內質網

無膜、兩個亞基

合成蛋白質的場所

高爾基體

動植物細胞

單膜、扁平囊狀

細胞壁形成、動物分泌物

中心體

動物、低等植物

無膜、兩個中心粒

與有絲分裂有關

液泡

植物

單膜囊狀

顯色、維持滲透壓

34 細胞器列表比較
分布

植物特有的細胞器

葉綠體

動物和低等植物特有的細胞器

中心體

結構

具有單膜結構的細胞器

內質網、液泡、溶酶體、高爾基體

具有雙層膜的細胞器

線粒體、葉綠體

不具有膜結構的細胞器

核糖體、中心體

成分

含DNA的細胞器

線粒體、葉綠體

含色素的細胞器

葉綠體、液泡

功能

能產生水的細胞器

葉綠體、線粒體、核糖體

與能量轉換有關的細胞器

葉綠體、線粒體

能產生ATP的細胞器

葉綠體、線粒體

35 植物對礦質元素的利用
植物體內存在形式

能否轉移

利用情況

元素舉例

離子狀態

很容易

反復

K

不穩定化合物



多次

N、P、Mg

穩定化合物

不能

一次

Fe、Ca

36 激素和酶的比較
項目

激素



性質

有些是蛋白質,有些不是

絕大多數是蛋白質

產生

內分泌腺細胞

機體所有活細胞

作用部位

隨血液循環到相應的組織器官,調節其生理過程

在細胞內或分泌到細胞外催化特定的化學反應

作用條件

與神經系統密切關系

受溫度、酸鹼度的影響

37 植物激素及其作用
激素名稱

產生部位

生理作用

應用

生長素

生長旺盛具有分生能力的組織和器官,如莖尖、根尖、新生嫩葉和種子、胚芽鞘尖端

促進植物的生長;促進子房發育為果實;促進扦插枝條生根;具有雙重性。

促進扦插枝條生根;防止落花落果促進果實發育;利用頂端優勢進行修剪;農作物除草劑

細胞分裂素

在高等植物中普遍存在,特別是正在進行細胞分裂的器官

促進細胞分裂和組織分化;延緩衰老

蔬菜貯藏中,用來保持蔬菜鮮綠,延長貯藏時間

赤黴素

幼芽、幼根、未成熟的組織和器官

促進莖的伸長,引起植株快速生長;解除休眠和促進萌發

促進矮生性植物莖稈伸長;解除種子和其它部位休眠,提早用來播種

乙烯

廣泛存在多種植物的組織中,成熟的果實中更多

促進果實成熟;刺激葉子脫落,抑制莖的伸長

處理瓜類幼苗,增加雌花形成率,增產

脫落酸

葉、芽、果實、種子和塊莖中都含有一定數量的脫落酸

抑制植物細胞的分裂、也能夠抑制種子的萌發

落葉與棉鈴在未成熟之前大量脫落

38 單倍體和多倍體的比較
項目

單倍體

多倍體

概念

體細胞中含有本物種配子染色體數目的個體

由受精卵發育而來的個體,體細胞含有三個以上的染色體組

自然形成原因

由未經過受精作用的卵細胞發育而成的單倍體

由於自然條件變化劇烈的影響,有絲分裂過程受阻,於是細胞核內染色體數目加倍。通過減數分裂形成染色體數目也相應加倍的生殖細胞,經過受精作用形成合子,發育為多倍體

人工誘導方法

花葯離體培養

用秋水仙素處理萌發的種子或幼苗

植株特點

植株弱小、高度不孕

莖干粗壯、葉片、果實和種子都比較大,糖類和蛋白質等營養成分含量增高、但是發育延遲、結實率低

意義

單倍體幼苗,用秋水仙素處理,是染色體數目加倍,可以迅速獲得純系植株,縮短育種年限,提高育種效率

選育多倍體新品種,如三倍體無籽西瓜,八倍體小黑麥。

39 生物種間關系比較
關系名稱

數量坐標圖

特點

舉例

共生

相互依賴,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開,則雙方或一方不能獨立生存。數量上兩種生物同時增加,同時減少,呈現「同生共死」的同步性變化

地衣、大豆與根瘤菌

寄生

對寄主有害,對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開,則寄生生物難以單獨生存,而寄主會生活的更好

蛔蟲與人、菟絲子與大豆、噬菌體與細菌

競爭

數量上出現「你死我活」的同步性變化。兩種生物生存能力不同或生存能力相同

牛與羊、農作物與雜草、大草履蟲與小草履蟲

捕食

一種生物以另一種生物為食,數量上呈現「先增加者先減少,後增加者後減少」的不同步性變化

羊與草、狼與兔、青蛙與昆蟲。

40 應激性與適應性的區別
項目

應激性

適應性

定義

生物體對外界刺激發生的一定的反應;生理學概念

適應性是生物與環境相適合的現象;生態學概念

產生原因

由於外界刺激引起

生物體在一定環境條件下發生的有利變異是適應性形成的根本原因

產生過程

應激性是生物體接受刺激以後,由相應的結構,以一定的形式完成

適應性是生物體產生的有利變異,經過自然選擇,通過遺傳逐代積累而保留下來形成的。

Ⅲ 高中生物實驗教學設計應注意哪些

教學抄案例、教學設計、教學實錄、教學敘事的區別:①教學案例與教案:教案(教學設計)是事先設想的教育教學思路,是對准備實施的教育措施的簡要說明,反映的是教學預期;而教學案例則是對已發生的教育教學過程的描述,反映的是教學結果。②教學案例與教學實錄:它們同樣是對教育教學情境的描述,但教學實錄是有聞必錄(事實判斷),而教學案例是根據目的和功能選擇內容,並且必須有作者的反思(價值判斷)。③教學案例與敘事研究的聯系與區別:從「情景故事」的意義上講,教育敘事研究報告也是一種「教育案例」,但「教學案例」特指有典型意義的、包含疑難問題的、多角度描述的經過研究並加上作者反思(或自我點評)的教學敘事;教學案例必須從教學任務分析的目標出發,有意識地選擇有關信息,必須事先進行實地作業,因此日常教育敘事日誌可以作為寫作教學案例的素材積累。

Ⅳ 誰有高中生物開設選修課,樣本課的計劃、總結、教案、評價材料有的郵箱聯系一下,不勝感激!!!

教學案例、教學設計、教學實錄、教學敘事的區別:①教學案例與教案:教案(教學設計)是內事先容設想的教育教學思路,是對准備實施的教育措施的簡要說明,反映的是教學預期;而教學案例則是對已發生的教育教學過程的描述,反映的是教學結果。②教學案例與教學實錄:它們同樣是對教育教學情境的描述,但教學實錄是有聞必錄(事實判斷),而教學案例是根據目的和功能選擇內容,並且必須有作者的反思(價值判斷)。③教學案例與敘事研究的聯系與區別:從「情景故事」的意義上講,教育敘事研究報告也是一種「教育案例」,但「教學案例」特指有典型意義的、包含疑難問題的、多角度描述的經過研究並加上作者反思(或自我點評)的教學敘事;教學案例必須從教學任務分析的目標出發,有意識地選擇有關信息,必須事先進行實地作業,因此日常教育敘事日誌可以作為寫作教學案例的素材積累。

Ⅳ 如何使高中生物課堂生活化

新教材課程具體目標中的知識、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力三個維度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盧梭認為「教學應讓學生從生活中,從各種活動中進行學習,通過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獲得直接經驗」。「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是高中生物課程理念之一。由此可見我們一線教師應該充分重視課堂教學的生活化,從教材走向學生的生活,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學習生物。那麼在高中生物課堂中如何實施生活化教學,促使學生將書本知識轉化為生活實踐能力,為學生的自主發展奠基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淺談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課堂導入生活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教材中的很多知識都是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充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踐,合理的創設情境,可以有效的激發學生對本堂課的學習興趣,主動的參與探究活動,有助於提高課堂的高效性。

案例一:《植物生長素的發現》的教學片斷

教師問:我們將一株盆栽植物長期放在窗檯會有什麼生長現象呢?

學生答:植物會向光彎麴生長

教師問: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呢?你還會有哪些疑問呢?

通過這種問題導入,學生從他們經常看到的一些生活現象中走進了課堂,但是他們會對這些現象的本質產生疑問,這樣學生會非常渴望從課堂中尋求答案,教師可以引領學生更好的學習本節的知識,滿足學生的好奇心。

案例二:《免疫調節》的教學片斷
教師講述:大家都打過乙肝疫苗吧,為什麼我們打了乙肝疫苗就不容易得乙肝嗎?艾滋病的傳染性極強,這是怎樣的一種病呢?器官移植的成功率高嗎?現在這項手術面臨哪些難題呢?我們一起在今天的課堂中國共產黨同探討這些問題。
學生對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話題倍感興趣,更希望一一解答心中的疑惑,更會專心的投入到《免疫調節》的學習中去。

二、教學內容生活化,生活素材課堂化

生物課堂的生活化具有相對優勢,因為生物與人類衣、食、住、行息息相關。因此,教師要以教材為依據,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注意思考學生的生活世界中有什麼素材可供教學使用,讓學生的生活經驗成為教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資源,讓生物課富有生活氣息,喚起學生親近大自然、親近生物的熱情,體會生物與生活同在的樂趣。

案例三:《基因的本質》的教學片斷

教師可以設問美國的911 事件、印度洋海嘯、汶川、雅安大地震、日本海嘯等災害出現的大量死難者如何進行身份的確認?請同學收集資料並嘗試回答。從這些事件中學會DNA 的特異性,並將此知識進一步拓展到DNA 親子鑒定。

案例四:《物質跨膜運輸的實例》的教學片斷

在講述物質進出細胞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從生活實例中發現問題,將生活常識應用於課堂教學。

師:當你把白菜剁碎准備做餡時,常常要放一些鹽,過一段時間後,就可見有水分滲出,這些水分是從哪裡來的?生:這些水分應該來自細胞。

師:蔫了的青菜葉放入清水中浸泡一段時間後,有什麼變化?

生: 青菜葉變得硬挺了。

師:由上述例子可以看出,水分子可由細胞外進入細胞內,也能由細胞內流出細胞外。

由此展開探究實驗,學生能從熟悉的生活中展開討論,踴躍發表自己的看法,並舉一反三的講出自己的生活見解,增強本節課的生動性。

三、課後作業生活化,讓學生在課後感受生物這門學科的實用性

新課標指出:「生物科學與人們的日常生活、醫療保健、環境保護、經濟活動等方面密切相關。《標准》注重使學生在現代生活的背景中學習生物學,倡導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學的核心概念。」教師課堂上知識的傳授是為了學生能應用於實踐,課外作業不僅僅是習題訓練,還要與生活實際中的生物知識聯系起來。

案例五:《植物的激素調節》的教學片斷
在這一章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了解了生長素的發現,生長素的生理作用以及植物向光性的原因,但是學生解決實際生活中的能力如何呢?於是老師布置了一個課後作業:請同學們在自家的窗檯上種一盆植物,用自己的方法每隔一段時間記錄植物的生長彎曲程度,探究植物是不是真的具有向光性呢?如果媽媽不懂植物向光性的原因,媽媽問你:「兒子(女兒),我們還是讓這盆植物放在窗檯上,但是我不想讓植物向光彎麴生長,你有什麼好辦法呢?」學生們要開動自己的頭腦,利用課堂生物學知識幫媽媽解決這個難題。通過這個生活案例,學生將自己所學的知識應用到了實際生活中,他(她)會感受到成就感和實用感。

現實生活中還有很多生活實際問題,學生可以嘗試著去解決。例如:家庭中血型的調查和推斷,學生嘗試著「果酒和果醋的製作」,夏天越熱出汗越多,排尿就越少的原因,加酶洗衣粉的使用方法等等。這些都是學生感興趣和勇於嘗試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多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生物是一門實驗學科,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各種生活資源豐富我們的教學課堂。教師要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讓學生通過生活素材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增強生物教學與學生自我發展的聯系,幫助學生規劃人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閱讀全文

與高中生物教育教學案例範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