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上好小學生閱讀指導課
閱讀,體現了開放性功能,引導學生加強閱讀可以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的素質,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僅僅有益於語言學科的學習,而且有益於其他學科的學習。閱讀教育更是語文教育的核心環節,只有經過廣泛的閱讀和大量的積累才能真正學好語文。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在談到課外閱讀的作用時曾說:「同志們可以回憶自己的學習過程,得之於老師課堂上講的佔多少,得之於課外閱讀啟的佔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開吧,也就是說,百分之七十是得之於課外閱讀。」課內的功效佔30%,課外的功效佔70%,這幾乎是有識之士的共識。
而目前的許多中學生課外閱讀量少,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開設閱讀指導課,提高閱讀量,對於學生提高語文學習能力極為重要。那麼怎樣開設閱讀指導課呢?我認為要做到如下幾方面:
一、確定目標,形成正確的閱讀態度
閱讀是一門實施素質教育的課程,因此上課的目的,應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讀兒本文學作品,更重要的是幫他們形成正確的閱讀態度,使他們明白,看這些書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豐富知識,開闊視野,並通過閱讀積累,在潛移墨化中提高自己的整體素質。為此,在上課之前,要先問問學生:為什麼要讀這些文學作品?然後通過舉例,使學生明白,我們要從書中讀些什麼,吸取些什麼,使他們有正確的閱讀目的,了解閱讀的意義。對此,教師既要事先大講,還要在學期過程里,利用各種活動結合正面典型小講時常講,讓學生形成「收獲太少愧讀書」的觀念。
當然,目標歸目標,由於有的學生程度太差,因此不能期望上了之後,他們便真的愛上了文學,或因而養成了終生的閱讀興趣,只要所上的課能使學生心中都對文學對閱讀留著一份敬意,能使學生的欣賞水平有點提高,就已經很成功了。
二、積極營造良好的讀書的氛圍。
讀書是需要氛圍的,營造讀書氛圍對於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起著很大的作用。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習慣的養成是需要榜樣的。可在班級中建立圖書角,在圖書室借閱的基礎上,進一步地增強圖書的推薦與交流,建立起一個好書的交換站。規定了每周兩個中午的師生共讀時間,老師帶領學生一起參與到閱讀的氛圍中來,讓優秀的學生成為大家可以參照的對象,形成我要讀書的一種積極的狀態。同時,充分利用黑板報、宣傳欄等陣地,宣傳讀書的重要性,進行讀書方法的介紹,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感受到讀書的重要性及怎樣正確地對待課外閱讀。加強班級中讀書氛圍的營造,讓學生在濃濃的書香味中走進書海,暢游其中。
1、組織圖書角。為了彌補學生書源的不足,可以動員學生把個人的圖書暫時存放在班裡,組織學生自己管理借閱。圖書角設在教室一角,課間課余隨時借還,十分方便。在班與班之間,採用「流動圖書箱」的辦法,由各班幹部輪流負責圖書的保管、交換、借閱工作。為了介紹圖書,也可以組織學生舉辦圖書展覽,把被介紹的圖書陳列出來,同時展出學生整理編寫的宣傳圖書的資料。資料包括圖書內容提要,作者簡介,時代背景等,這樣就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閱讀條件。
2、保證閱讀時間。教師根據教學的需要,及時推薦合適的讀物或文章,實現課內外的溝通。同時減少書面練習,增加閱讀作業,為學生閱讀提供空間和時間。每周至少開設一節閱讀指導課,一周有兩節早讀課用來看或讀課外書,回家布置一些閱讀任務,保證有計劃地開展閱讀及指導,還可在寒假、暑假期間制定學生課外閱讀的計劃,指出閱讀的數量。比如暑假可規定學生至少讀20本課外書。
3、幫助學生選擇讀物,避免閱讀的盲目性。中小學生求知慾旺盛,但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面對浩瀚的書山文海,根據學生的閱讀能力,思想狀況,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和教育需要,認真地幫助他們選擇有益的讀物,避免他們不加選擇、不辨優劣地進行閱讀。推薦的讀物注重思想性、文字規范性和知識性兼顧;內容生動有趣,知識性強,易於被學生接受領會。同時,推薦的讀物,還盡可能與課堂教學相配合,讀物的內容和形式盡可能與課內閱讀取得某種聯系,或選擇與課文作者、歷史背景相關的內容,或與課文內容、形式、寫法相關的文章等,使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相互促進。堅決杜絕一些非法出版物和不健康的書刊在學生中傳閱,造成種種不良影響。比如五年級學生學了冰心詩三首,可推薦他們讀冰心的兩本代表性的詩集《繁星》《春水》,加深對冰心詩的主題的理解。
三、激活學生在閱讀中的創新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從閱讀心理的角度看,學生對每一篇課文的理解,不可能完全符合作者的意願,其中或多或少地滲入了自己的人生經驗和審美體驗,盡管這種經驗和體驗是十分稚嫩的,但接受環節中這種見仁見智的現象,使閱讀教學具有鮮明的個性創造的特點,而這一特點恰好為小學生創造思維的發展和創造個性的培養提供了無比廣闊的空間。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利用課文中的語言材料,鼓勵他們提出不同的見解或新的方法,這是培養創新思維極其胡效的方法。例如:在教學唐代詩人杜甫寫的《絕句》一詩:「兩只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這是一首描寫明媚春光基調歡快的七絕,按傳統的教學方法,不外乎是先解詞析句,再朗讀背誦。假如給學生插上想像的翅膀,紛紛用自己的理解來分析、演繹這首詩。
一學生說:「這里的兩只鳴叫的黃鸝好比語文老師和數學老師,在他們的教導下,我們這些學生宛如白鷺帶著理想飛上了萬里晴空……」。
另一學生更是語出驚人:「這首詩簡直就是焦點訪談,兩只黃鸝是少數貪污、行賄、受賄的人,那一群白鷺是大多數朴實的勞動人民,他們齊心合力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工作。」
學生興奮的說:「『窗含西嶺千秋雪』說的是下崗的人,盡管前面是雪山,但大家還有信心尋到美好的生活。」
學生從自身的感悟中來理解詩中作者的所要表達的內容,把我們帶進了不同的意境中,這中間含了多少純真的情感。
從上面的事例中,可以看到閱讀材料為學生提供了無數想像的語言情境,只要我們在閱讀教學中實施「外引內聯」的教學策略:1、鼓勵學生插上彩色的雙翼,對原文內容進行多角度想像,對課文略寫部分進行擴充性想像,對文章沒寫明的內容創造性想像。2、小學生想像豐富就如清冽的山泉汩汩流出,滋潤他們創造的心田。3、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適時、適量、適當,因人、因文、因章而異,運用得當,將對提高學生創新素質產生深遠而積極的影響。
四、教之以法、導之以行
作為語文老師,較多地推薦給學生的是文字類的課外書籍,對學生閱讀要求也常常是語文方面的,不可避免的。有的相當一部分學生在課外閱讀中會無明確目的地沉迷於文學書籍的復雜的故事情節中,甚至於過多地涉及不該過早涉及的一些社會問題、家庭問題、倫理問題等。思想消沉,做出一些與教師本意大相徑庭的事情。教師要組織學生深刻學習討論有關理論方面的書籍,引導學生了解作品人物的悲歡離合無不具有時代特點,教育學生在閱讀文藝作品時,不能片面追求故事情節的曲折離奇,更重要的是掌握作品的思想內容,看到它的社會意義。
1、教給閱讀的方法。我們利用閱讀指導課的時間,向學生介紹閱讀的一般方法:精讀、略讀和速讀。精讀即抓住重點詞句,細細揣摩,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語言文字和思想內容;略讀即可先看序言、摘要、編輯大意和目錄,以了解全書的內容,再閱讀全文章節標題及段落首句和末句,最後瀏覽全文,綜述大意;速讀即一要帶著問題一眼一句一行地掃讀,二要看得快想得快,腦子跟著眼睛掃讀思考。在進行課外閱讀的時候,根據需要,自己靈活地選擇閱讀的方法,使整個的閱讀能迅速有效。同時,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做到三個結合:(1)讀書與正確的衛生習慣想結合。教育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保持正確的讀書的姿勢,注意用眼的衛生。(2)讀書與思考相結合。只有邊讀邊想,讀思結合才能收到良好的閱讀的效果。(3)讀寫結合。閱讀為寫作提供了廣泛而豐富的語言素材和寫作的範例,從讀到寫,從模仿到獨立的創作,是提高寫作水平的最有效、最簡捷的途徑。
2、注重閱讀的積累。單單的閱讀,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豐富學生的視野,但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不夠的。我們在閱讀指導的過程中,也適時地教給學生閱讀積累的方法,使他們的閱讀能更為有效。(1)有選擇地進行摘記。我們讓每一位學生准備了一本閱讀摘記冊,將平時看到的精彩詞語,優美句段、格言警句等記錄到自己的摘記冊上,以加強語言的積累,豐富寫作的素材。(2)撰寫好書推薦單。在閱讀了一本好書以後,讓學生通過好書推薦單的形式將這本好書推薦給自己的同學。在撰寫好書推薦單的同時,學生對所閱讀的書籍有了更深刻的領會,對閱讀的材料有了更深刻的印象,也在動筆的過程中,提高了寫作的能力,增強了歸納、概括的能力。(3)寫好幾篇讀後感。指導學生在讀了文章以後抒發自己獨特的感受,發表自己對書中人物、事件的看法,表達自己的見解,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表達獨特見解的能力及欣賞、分析、判斷的能力,同時,也使學生的情感受到了感染,達到有效的思想教育,形成正確的情感意志、審美情趣及價值觀。毛澤東一生數次閱讀《資治通鑒》,每次閱讀都要加上許多批註、圈點,以到要多引導此類事例,在課外閱讀方法上給予學生指導,使學生學會咬文嚼字,知其意,得其心。
五、以活動促閱讀,鞏固閱讀的成果。
學生的閱讀興趣是需要保持的。通過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讓學生展示閱讀的成果,促使學生的興趣維持在一個良好的水平,是促成閱讀長效性的一個有利的手段。
我們可開展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我們可以「讓好書成為一生的朋友」為口號,開展「優秀讀物推薦會」、「師生同讀一本書」、「寒假讀書活動」、「寒假讀書筆記評比、展覽活動」、「童話故事創作與表演活動」、「讀書小報評比與展覽」、「讀書演講比賽」、「讀書知識競賽」、「讀書狀元的評比活動」、「課本劇創作及表演活動」等一系列的讀書競賽活動。通過活動的開展,學生能看到自己的成長,獲得更多的收獲。特別是在活動的過程中,學生會感受到讀書的樂趣,開始樂於讀書,勤於讀書,把讀書當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一次次的活動,會將讀書活動推向一個個的高潮,為讀書活動的深入開展打下了扎實的根基。通過活動,真正達到「豐富語言積累」的目的,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熱情,培養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
總之,應確保學生的閱讀時間,教給他們有效的閱讀方法,通過一些活動檢測閱讀效果,提高他們閱讀的積極性,也要教育學生耐得住寂寞,要有毅力。不要淺嘗輒止,虎頭蛇尾,水過地皮干。讓學生明白「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鍥而舍之,朽木不折」的道理,鼓舞鞭策,培養學生的毅力,養成好的閱讀習慣。
② 四年級上冊語文書第三課鳥的天堂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1.《鳥的天堂》主要內容記敘了作者巴金和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的所見所聞,具體描寫了傍晚靜態的大榕樹和第二天早晨群鳥活動的景象。寬闊清澈的河流,充滿生機的大榕樹,活潑可愛的小鳥,構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風景畫,展示了一派美麗動人的南國風光,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生命力的熱愛和贊美。
2.小學九年義務教育第十二冊第四組課文第11課《鳥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全文按游覽順序可以分為四個大段:第一段寫作者和朋友們劃船出去遊玩,第二段寫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時看到的情景,第三段寫第二天又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時看到的情景,第四段寫作者對「鳥的天堂」的留戀和贊美。
(2)四年級小百科課堂教學擴展閱讀:
《鳥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生命力的熱愛和贊美。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男,漢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興。巴金原名李堯棠,另有筆名佩竿、極樂、黑浪、春風等,字芾甘,中國作家、翻譯家、社會活動家、無黨派愛國民主人士。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個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運動後,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響,並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開始了他個人的反封建斗爭。1923年巴金離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學,從此開始了他長達半個世紀的文學創作生涯。
巴金在文革後撰寫的《隨想錄》,內容朴實、感情真摯,充滿著作者的懺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譽為「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良心」。
巴金的中長篇小說的題材也具有多樣性,《滅亡》、《新生》、《愛情三部曲》、《海的夢》等作品是反映青年革命者生活的,《激流》三部曲、《憩園》等則是表現封建大家庭生活的作品。《砂丁》、《萌芽》是反映礦工生活和斗爭的中篇小說,《第四病室》、《寒夜》反映了國統區小市民、小公務員的悲慘生活,《火三部曲》是描寫各階層人民抗日活動的長篇小說。總之,巴金小說的題材是具有多樣性的,是豐富多彩的,他的小說反映了中國現代杜會各個階層的生活狀況,表現了現代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
③ 四年級廣播稿 生活小百科
廣播站廣播稿 ·第 期·「紅領巾」廣播站播音稿(學習版) 一、播放音樂《你好亞熱帶 》第3碟第3曲二、節目部分《一句話新聞》甲:(邊放音樂邊說開場白):老師們同學們早上好,「紅領巾」校園廣播站學習版現在開始為您播音。國事你我關心,新聞大家關注。這里是由xxx和xxx為您帶來的「一句話新聞」,歡迎收聽。(音樂關)乙:印尼19日宣布,將在巴厘島上建造6座警報塔樓,加快修復受損監測浮標,使海嘯預警系統重新發揮作用。甲:日美20日宣布,駐日美軍將從8月開始在沖繩部署「愛國者-3」型攔截導彈,這將是日本國內首次部署「愛國者-3」型攔截導彈。乙:今天的《一句話新聞》就為您播報到這兒,接下來讓我們一同感受《作文大本營》的無窮魅力吧。甲:大家好,我是XXX。今天的《作文大本營》為您推薦的是由六年級(2)班魯曉昶同學在教師節時寫給老師的一封信,題目是《老師,我想對您說……》。敬愛的胡老師: 您好!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轉眼間,我已經進入六年級了。五年前,當我第一次踏入校門,胡老師,是您用和藹可親的笑容,溫柔的話語迎接我們進入教室。 您陪伴著我度過了四個春秋,讓我在這四年裡學到了不少知識,懂得了不少做人的道理。您就像辛勤的園丁,孜孜不倦地教導和培育我們。讓我們從一株小樹苗漸漸成長起來,從大字不識一個的小不點到如今的六年級學生。您在我們向上傾注了多少心血,我感謝您!當我回憶起您教我的那段時光,總會深思很久,很久……二年級時,我上樓梯時不小心摔倒了,我從樓梯上滾下來。您急忙趕來,把我送進醫務室,緊緊抱著我的頭說:「不怕,有老師在,男子漢,勇敢一點兒!」我聽著這安慰的我的話語,又哭了,這不是痛苦的淚水,而是激動、幸福、發自內心的感動……還有一次,我語文考試沒有考好,心裡很不好受,在您的課堂上傷心地哭了。下課後,您找到我,語重心長地說:「別難過,人生的道路不是一帆風順的,你要戰勝困難,堅強一些,勇敢一些!」我止住了淚水,心想,下次一定要考好!從此以後,每當我遇到困難,受到挫折時,總會想起您說的:「堅強一些,勇敢一些!」您這樣關心我,鼓勵我,讓我感到了您對學生的關愛,而我們卻……您無私地向我們傳授知識,我們有的同學卻有時不完成作業,上課吵鬧等不好的現象,讓您生氣……我們沒有回報您,而只會索取……雖然進入五年級了 ,我們班換了老師,但我一直記著您,我一定會在老師的帶領下,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考上理想的中學,不辜負您的期望。胡老師,在教師節來臨之際,我想對您說:「謝謝,我的啟蒙教師,節日快樂」 祝:工作順利、身體健康!您的學生:魯曉昶 2008-9-8 乙:真是一封感人的信啊!我想作為一名學生,報答老師最好的方法就是努力學習!再學習!以優異的成績來回報我們的老師、我們的親人。甲:「紅領巾」校園廣播站,我們的陽光地帶!乙:因為有你的加入,校園廣播更精彩!今天的學習版播音到此結束,謝謝您的收聽!播放音樂《抱抱》(第1碟的第一曲) 岩小大隊部 播音員簽字:
④ 四年級古詩雪梅的詩意
雪梅古詩的詩意:前兩抄句寫梅雪爭春,要詩人評判,後兩句是詩人對梅與雪的評語。闡述了梅、雪、詩三者的關系,缺一不可,結合在一起,才能組成美麗的春色。
雪梅古詩原文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翻譯
梅花和雪花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誰也不肯服輸。難壞了詩人,難寫評判文章。說句公道話,梅花須遜讓雪花三分晶瑩潔白,雪花卻輸給梅花一段清香。
(4)四年級小百科課堂教學擴展閱讀:
賞析
首句採用擬人手法寫梅花與雪花相互競爭,都認為自己是最具早春特色的,而且互不認輸,這就將早春的梅花與雪花之美別出心裁、生動活潑地表現出來了。
次句寫詩人在兩者之間難以評判高下。詩人原以為一揮而就,由於難於評判,只好停下筆來思索。「評章」即評價。以為一揮而就,由於難於評判,只好停下筆來思索。
後兩句是詩人對梅與雪的評語。就潔白而言,梅比雪要差一些,但是雪卻沒有梅花的香味。「三分」形容差的不多,「一段」將香氣物質化,使人覺得香氣可以測量。但是此詩將梅與雪的不同特點用兩句詩概括了出來,寫得妙趣橫生,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