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初中歷史教學現狀的幾點感悟
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場所,因而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效率的高低。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必須要重視課堂教學過程,採用切實有效的方法,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以便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保證課堂教學順利進行和取得預期教學效果。
一、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豐富歷史教學內容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歷史雖然講述的是已經發生的事實,但是我們要看到:歷史是有生命的,歷史的生命源於生活。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將歷史史實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地聯系起來,豐富歷史教學內容,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率。
1. 利用學生的生活常識,引導學生學習教材內容
在歷史教材中,不僅包含政治史、經濟史、文化史,還有一些關於社會生活、習俗方面的內容,利用好歷史教材本身所蘊涵的「生活」內容,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生活閱歷,而且有利於學生對歷史有一個完整的認識。比如在教學七年級下冊第11課《萬千氣象的宋代社會風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與我們現在的生活進行聯系、對比,找出其中的相同點與區別,尋找沿襲和改革的痕跡,通過對比得出什麼結論。通過教師有效、得法的引導,學生將宋代生活與現代習俗做了比較,並且得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這樣的課堂教學,必然是活躍且富有吸引力的教學,必然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來,也必然能夠促進學生進行思考探索,促使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2. 聯系時事熱點,豐富歷史教學內容。
中學生年齡小,熱情高,對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求知慾,對於時事熱點問題具有很高的關注度,他們希望了解這些時事熱點,並且希望跟老師和同學進行溝通和交流。自古以來就是政史不分家,時事熱點問題與歷史有著千絲萬縷的密切聯系,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發現這些時事熱點問題與歷史教學內容之間的聯系,將它們引進課堂,將教材內容與時事熱點結合起來進行講解,不僅豐富了歷史教學內容,而且可以使學生積極學習、主動思考,並對一些歷史現象、歷史問題進行深入的探究。比如學習八年級下第13課《海峽兩岸的交往》時,教師可以聯系現階段的時事熱點來解析兩岸的交往:2005年4月連戰一行來訪問,簽訂了兩岸互惠互利的有關協議;2006年4月14日連戰一行來北京參加海峽兩岸「經貿合作論壇」,隨後,宋楚瑜等人相繼訪問大陸,兩岸高層交流越來越頻繁;隨著「三通」的實現,民間交往也進入了新的階段。教師要引導學生將歷史與現實聯系起來,通過這樣的聯系教學,可以拉近學生與歷史之間的距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以致用,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寓教於樂,提高教學過程的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要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自然而然地會主動學習,學習效率自然會提高。因此,教師必須利用各種手段,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的學習充滿趣味性。
1. 創設游戲情境,讓學生在「玩中學」
玩是孩子的天性,中學生年紀小,正是愛玩愛鬧的時候,而將游戲引進課堂教學之中,可以發揮游戲的啟真、啟善、啟美的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游戲情境中進行自主地探索,既增加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又能提高學習活動的有效性,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比如在學習八年級下第13課《秦王掃六合》時,關於秦始皇為鞏固統一所採取的措施,教師可以設計這樣一個游戲:讓每一位同學都用自己的家鄉方言來朗誦同一段話,結果可想而知,什麼樣的口音都有,大家的情緒一下被調動起來了,也認識到了統一文字語言的重要性,在歡聲笑語中對秦朝的鞏固統一的措施有了深刻的理解。
2. 利用故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利用歷史故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是常見的教學手段之一。歷史教學中最不缺乏的就是歷史故事,在日常教學中,如果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學習實際,在課堂教學中適當地插入一些歷史故事,將會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比如學習八年級下第1 課《鴉片戰爭》時,教師可以插入奕山「馬桶御洋兵」的故事,讓學生在笑的同時感受到清朝將領的愚昧無知,清朝統治階級的軟弱無能,也深刻地認識到戰爭失敗的原因。當然,歷史故事只是課堂教學的調劑和使課堂教學趣味化的一種教學手段,要有原則性,不能為了調動學生的興奮度,而濫用歷史故事,導致本末倒置、主次不分,避免出現課堂氣氛雖然活躍、但是學生根本沒有學到知識的現象。
三、注重教學手段的多樣化,提高歷史教學效率
1. 有效利用教學輔助手段,為歷史教學增添「異彩」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多媒體教學手段已經走進中學歷史課堂,並且發揮著無可比擬的重要作用,深受師生的歡迎。多媒體教學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利用聲像、圖片、文字、視頻等手段營造一個動態的歷史情境,展示了更加豐富的歷史信息,在大量的聲電光影信息中給學生以直觀、形象的感受,節省了教師的時間,增大了課堂知識的容量,有利於重難點問題的突破,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比如學習八年級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與鞏固》時,教師可以將開國大典、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等內容製成精美的課件,通過原聲再現、場景再現等手段,激發了學生的情緒,就會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2. 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到教學相長
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歷史教師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及時地收集學生反饋的學習情況,從而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形式,以便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在課堂中,學生的表情、學生的回答、學生的練習、學生的疑惑等都是反饋學習信息的途徑,教師要注意觀察,將學生反饋的信息進行及時地分析。這樣做不僅能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來改變教學計劃,還能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行查漏補缺、鞏固知識,也會使教師的課堂教學達到預期的效果。
㈡ 當今農村中學生教育現狀如何存在什麼問題
農村的教育總是跟不上城鎮的,更不提和大城市裡的孩子接受的教育相提並論了。主要問題還是出現在教育資源,師資力量和環境設施等方面。
在偏遠山區的農村的中學裡面,依然有相當一部分學校裡面沒有配備多媒體設備,沒有好的老師,沒有好的教學環境,但這一問題也在慢慢得以改善,對我國教育事業有長足信心。
㈢ 如何改善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現狀
時事政治與來思想品德課的聯系自是非常緊密的,它也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內容,很多學生在課下聊天時都會興高采烈地議論國內外的政治、經濟形勢,或者是突發事件。但是,學生卻不喜歡上思想品德課,在思想品德課上無精打采,失去了課下高談闊論時的神采飛揚。為什麼呢?因為一些教師的授課只注重課本教材知識的傳授,而根本不與當前形勢、事件相結合,使得思想品德課堂與學生有了距離,學生也不喜歡這樣枯燥的教學過程,甚至感到很厭煩
㈣ 初中數學教學的現狀及改進措施參考文獻有哪些
淺談初中數學教學現狀及改進對策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現狀;初中生;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29-018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9.119
初中數學教學需要從傳統的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突出學生的主人翁地位,給初中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構建高效開放的數學課堂情境,從而全面提升初中生的學習效率。初中數學具有較強的基礎性和系統性的特點,很多初中生一提到數學就感到頭疼,認為數學難學。當前的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嚴重影響了數學教學效率,只有採取有效的措施,才能夠確保數學課堂真正實現教學目標。新課改的實施,給初中數學教學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數學教師需要及時轉變角色,創新教學方式,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激發初中生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本文根據筆者的實際教學經驗,探討了初中數學教學現狀,進而提出改進對策,希望對數學教學有所幫助。
一、初中數學教學現狀
(一)教學缺乏激情,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很多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缺乏激情,對待學生缺少關愛和呵護,當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問題的時候不能給予及時的幫助。教師只注重是否完成教學任務,給學生布置作業,而沒有展現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教學風采,初中生很難對數學教師產生好感,從而對數學學習失去興趣,導致學生的課業負擔重,出現嚴重的偏科現象。班內學生的數學成績也會兩極分化。還有的數學教師過於嚴肅,希望通過自己的「威嚴」震懾學生,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聽從教師的安排,但是這種教學方式會對初中生的成長和發展造成損害,不利於學生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甚至會使師生關系惡化。
(二)沒有掌握學習技巧,對數學的重視程度不夠
在實際工作中,有一些初中生學習數學沒有方法和技巧,僅僅依靠死記硬背,對數學定義和解題技巧等沒有做到活學活用和舉一反三。學生只理解數學教材中的解題步驟,甚至無論做什麼題目都進行套用,因此每當數學教師換一種提問的形式時學生就會手足無措。初中數學是中考必考科目,也是提升學生數學素養和邏輯能力的關鍵,但是很多初中生對數學的重視程度不夠,總是抱著「能及格就行」的消極態度,因此他們在學習中沒有積極地配合教師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還有的初中生總是在臨近考試的時候「突擊」,想通過臨場發揮取得好成績,這樣的想法最終都以失敗告終,因為不付出努力是不會得到回報的。
(三)教師以自我為中心,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受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許多初中數學教師仍然把自己當成教學的主體,在課堂上占據著主要的地位,對學生發號施令,讓初中生處於被動學習的狀態,無法發揮主觀能動性。有時初中生對數學課堂有自己的想法和建議,也得不到數學教師的支持,因此使初中生的主體地位嚴重受到傷害。還有的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沒有為學生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總是認為初中生不能自主學習,否則會出現各種問題,因此教師總是以自己的講解代替學生的思考,不給學生留出思考和實踐的時間,也不鼓勵學生進行探究學習。數學教師的這種做法直接造成了初中生對數學教師的依賴,不利於學生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
二、改進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對策
(一)創新數學教學策略,積極調整教學理念
在新時期,初中數學教師要想改變數學教學現狀,必須要創新教學策略,以學生為中心,積極調整教學理念,選擇適合學生個性特點和實際學情的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導和幫助。同時,數學教師善於要採用現代化教學方式,教學面向全體學生,激發初中生的學習興趣,比如講初中數學《平行線的性質》時,需要學生掌握平行線的性質,能應用性質解決相關問題,讓學生經歷觀察、比較、聯想、分析、歸納、總結的全過程,使學生形成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方法,以及建模能力、創新意識。在教學時我首先利用電子課件給學生播放了一組圖片,包括火車鐵軌、游泳池、橫格紙等。讓學生探討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的平行線,你能說出其他的平行線嗎?當學生積極地參與討論時,再要求學生進一步自主總結平行線平行的條件。學生通過互助探究,能夠得出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二)指導學習技巧,培養學生學習習慣
在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學習技巧的指導,為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對策,進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和數學能力。初中數學課程標准提出:數學課程應使學生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學生掌握恰當的學習方法。比如講初中數學《不等式》時,教學重點和難點是掌握不等式的三條基本性質的運用。在新課引入階段我先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提出預習問題,讓學生說出什麼叫不等式,說出不等式的三條基本性質;用不等式表示下列數量關系: y的一半與4的和是負數;5與a的4倍的差不是正數。學生在回答上述問題時,如遇到困難,教師應做適當點撥。在講授新課階段我設計了形式豐富的教學環節,包括提問、互動、游戲、作業等,在課堂上激勵初中生勇於探究和學以致用。
(三)開展數學探究活動,尊重學生的主體性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及時開展數學探究活動,以多樣化的活動形式激發初中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初中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初中生的主體作用,讓初中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通過數學探究活動,不僅能夠讓初中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提高對數學的重視程度,還有利於促進師生關系、生生關系的和諧發展,促進高效數學課堂的形成。比如講初中數學《相似三角形》時,我向學生提出了探究性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到操場上去觀察旗桿,但是不能攀爬,然後要測量出旗桿的實際長度。當學生聽到這樣的問題以後會感到困惑,但當學生通過分組實際模擬操作之後,很快就能得出方法:在某一時刻,先量出一根竹竿的長度是多少米,然後再把竹竿垂直放在地面上,量出竹竿在太陽下的影長是多少米,同時量出旗桿的影長是多少米,用相似的知識就可以求出旗桿的高,這樣的實踐活動能夠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和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 張幕程.淺談初中數學教學現狀及改善對策[J].讀寫算, 2014(25).
[2] 徐兵.淺談初中數學教學現狀與對策[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 ,2014(13).
㈤ 初中思想品德導入技巧課堂教學國內外研究現狀怎麼樣
摘要:新課程條件下,抄「有效教學「是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是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徑,如何從學生的思想實際和生活實際出發,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把「三維目標」內化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是德育工作者值得探討的問題。本文從把握課程標准、貼近生活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三個方面就如何提高思想品德教學的有效性進行了闡述。(剩餘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