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新課堂教學觀摩示範課,老師最應該聽什麼
01「聽」課的結構
課的結構是指課的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順序和時間分配。課型不同,課的結構也不同。教師在聽課時,首先要看的就是別的教師是怎樣安排課堂結構的。
02「聽」重點難點的突破
聽課時就要聽教師是怎樣縱橫聯系學生已有知識舉例說明,化難為易,突破難點,突出重點的,這些往往是他們積累多年教學經驗的所得。
03聽」板書及教學媒體運用
一般說來,板書要詳略得當,重點突出,能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層次分明、脈絡清晰;增強直觀效果,同時也有利於引導學生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
此外,板書還具有訓練學生的隨意注意的主動性,便於課堂小結和課後復習等功能。
教學媒體是對教學起輔助作用的。恰當運用媒體,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大課堂教學信息的容量,更重要的是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接受能力。但是媒體運用不是多多益善,先進的媒體未必收到良好效果。
所以聽課時要注意結合教學內容,看人家是如何選擇媒體的、運用是否行之有效。
04「聽」課堂的氣氛
課堂氣氛是彌漫、充盈於師生之間的一種教育情景氛圍。這種氛圍如果是和諧融洽、平等民主的,就能激發學生的潛能,樹立學習的信心,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05「聽」教學細節
細節,往往是教師綜合素質的流露,有經驗的教師舉手投足間都能體現出優良的教育意圖,一個肯定的眼神,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青年教師往往不太注意或浪費潛在的教育資源。
06「聽」閃光之點
因此,我們在聽課時,一定要首先抱著一種虛心學習的態度,要積極調動自己敏銳的眼光,善於去發現人家課堂上的每一點閃光之處,然後慢慢品味,細細揣摩,再將其拿到自己的課堂上去實踐印證,這樣久而久之,自然會功力日進。
07聽課後的反思、總結
聽課後,要認真思考。一節課的好壞,不同時期、不同學科有不盡相同的標准。此外,一堂好課還要做到:要有科學性。
B. 2015中國教育夢全國著名特級教師經典作文好課堂教學觀摩展示活動總結
題目:課堂教學觀摩展示活動總結
9月20日至21日,我有幸去臨沂一小參加了中國教育夢——全國著名特級教師好課堂小學語文教學觀摩活動,在此次活動中觀摩了全國特級教師楊紅兵、張紅,以及著名特級教師,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的課及講座。兩天里我的心一直激盪著、澎湃著,甚至可以說是震撼,讓我的心感受到從沒有過的痛快淋漓,感受到上課原來可以有如此美妙的享受。一個教師原來可以如此傳神的傳道,同時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淺薄。
一、課堂教學引導得法、精彩紛呈
這次語文課堂教學觀摩活動既有特級教師的精彩授課,又有專家獨到的講座,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們對教材的准確把握,教學方法的靈活使用,教學環節的巧妙設計,教學語言的豐富生動,無不為我們展示了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的基本素養。
此外,專家們的教學讓我深深認識到一堂精彩的語文課還必須要層次清晰,各部分要能很好銜接,使整堂課形成為一個整體。其次,教師在教學生時要循序漸進、層層深入,尤其是學生遇到難題時,怎樣去引導學生的問題顯得尤為重要,這里就能看出一個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到底怎樣。第三,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還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能把握住文本中最值得帶領學生推敲的字詞、句子,然後巧妙地將這些語句整合在課堂教學中,真正做到潤物細無聲。
二、專家報告見解獨到、引人深思
本次活動之二就是楊紅兵、張紅和竇桂梅團隊的精彩講座。竇桂梅團隊的《1+x課堂實施》從課程建構、課程目標、整合方式一一呈現。「1」為整合後的國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 FFKJ.Net家基礎課程,「X」為個性化發展的拓展性課程,此課堂實施力求學生獲得最多的知識,取得更多的進步。給我帶來極大的震撼。
在參加完活動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名師的成長道路讓我深深地明白:未來的教學路還很長很長,只有自身成長起來,強大起來,前面的道路才會寬廣,未來才有希望!
┏ (^ω^)=☞
C. 觀摩課對學生有哪些作用
認真聽課來、評課、積極源觀摩,善於向優秀的同行學習,汲取他們的寶貴經驗、尤其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方法以及這背後所包含的理念,並把它融合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來。
D. 如何聚焦有效課堂觀摩,提高教學反思能力
所謂 "策略",就是指教師為實現教學目標或教學意圖而採用的一系列具體的專問題解決行為方式。屬具體地說,按教學活動的進程把教學分成准備、實施與評價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一系列的策略。有效教學需要教師掌握有關的策略性的知識,以便於自己面對具體的情景作出決策,並不要求教師掌握每一項技能。
按照目標管理的教學流程,有效的教學過程劃分為三個階段:教學的准備、教學的實施和教學的評價,並據此來劃分教師在處理每一階段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種種具體的問題解決行為方式。
E. 全國中小學創新課堂教學實踐觀摩活動獲獎難嗎
課堂教學實踐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分析《課程標准內》的要容求.(2)分析每課教材內容在整個課程標准中和每個模塊(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高中每課教材內容與初中教材相關內容的區別和聯系.
(二)學生分析
學生分析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分析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能力狀況.(2)分析學生存在的學習問題.(3)分析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行為.
(三)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確定知識目標.(2)確定能力、方法培養目標及其教學實施策略.(3)確定引導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教學選點及其教學實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