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落實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
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20年)》、《浙江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關於推進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的意見》的精神,進一步完善教育質量評價體系,深入推進素質教育,特製定本方案。
一、實施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的意義
實施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有利於進一步落實基礎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促進政府和教育部門改進教育質量管理,推動中小學轉變育人模式,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有利於建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評價機制,准確反映區域和學校的教育質量狀況,科學診斷存在的問題,提高政府部門教育決策的科學性,加快推進教育均衡化;有利於發揮教育評價的積極導向作用,引導社會樹立正確的教育質量觀,促進教育部門推進教育教學改革,規范辦學行為,激勵學校內涵發展。
二、實施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的總體要求
(一)主要目標
構建體現素質教育要求、以學生發展為核心、科學多元的中小學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基本形成促進發展、職責明確、規范長效的教育質量管理機制;提高教育質量評價的科學化水平,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質量形成的過程和影響學生成長的環境因素,科學運用評價結果,診斷與改進教育教學;尊重教育規律,規范教育教學行為,形成有利於學生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
(二)基本原則
育人為本。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綜合考察學生全面發展情況,既要關注學業水平,又要關注品德發展和身心健康;既要關注共同基礎,又要關注個性特長;既要關注學習結果,又要關注學習過程和效率。
科學規范。評價內容和方法科學合理,評價過程嚴謹有序,綜合評價結果真實有效,反饋改進落到實處。質量綜合評價的整個過程都要保持高度的規范性和科學性。
全面可行。注重發展性、增值性評價,滿足學生、學校多方面的發展需要,鼓勵中小學辦出特色。各地和學校結合實際,針對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完善質量綜合評價指標,積極探索適宜的質量評價方式,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質量評價模式。
三、建立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體系
(一)建立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依據黨的教育方針、相關教育法律法規、國家課程標准等,突出重點、注重導向,把學生學習狀況、綜合素質和成長環境等作為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的主要內容,構建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1.學生學習狀況。包括學生學業水平、應用與解決問題能力、學生學習興趣與動機、學習負擔等。
2.學生綜合素質。包括學生品德行為、體質健康、心理健康、藝術素養等。
3.學生成長環境。包括師生關系、教師專業能力與教學方式、校長課程領導能力、社會環境等。
具體將按照小學、中學教育的不同特點,分別研究制定具體的評價指標和考察重點,細化相關內容,完善質量綜合評價指標體系與標准。在再次開展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時,以「發展指數」來反映有關指標的縱向比較。
(二)提高教育綜合評價的科學化水平
完善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方式。將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結合起來,注重全面客觀地收集信息,根據數據和事實進行分析判斷;將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注重考察學生進步程度和學校的努力情況;將內部評價與外部評價結合起來,注重自我分析、自我診斷,完善質量內控機制;逐步建立政府主導和專業機構等共同參與的質量評價機制。推動單一的學業成績評價向教育質量的綜合性評價發展,推動統考統測向基於科學抽樣的多樣化的質量調查發展,以基於標準的評價體系替代以往相對評價為主的教育評價。
教育質量的綜合評價以測評和問卷調查等方法為主,以現場觀察、資料查閱等為輔。測評和問卷調查要採取科學抽樣的辦法,堅決不搞面向全體學生的縣級及以上的統考統測。
(三)促進綜合評價結果的科學運用
對評價內容和關鍵性指標進行分析診斷,形成以區域為單位的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報告,分別反饋。對於提高教育質量的成功經驗和做法,給予肯定;對於存在的不足和問題,提出改進措施;對於違反規定的行為,提出整改意見。
教育質量綜合評價結果的反饋兼顧改進教育教學、完善督導評估、引導社會輿論等三個應用方向。指導學校和教師提高評價教學的能力,加強基於實證的教育教學改進的研究,不斷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督導科學化,提高教育督導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切實改變單純以學生學業成績和升學率獎懲學校和教育部門的做法,科學運用評價結果,完善教育政策措施,促進區域教育科學和諧發展。引導社會形成正確的教育質量觀,以素質教育的理念看待學校、評價教育。
四、完善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的保障機制
(一)加強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的領導
省教育廳成立由基教處、體衛藝處、督導處、省教研室、省教科院、省教育評估院等部門和各設區市教育局負責人參與的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的主要職責是,統籌、協調、指導全省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工作;制定全省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工作的方針、政策、規劃,並組織實施;檢查、督導、評估各地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工作;研究、解決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各市、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應建立相應的工作領導小組和綜合評價工作辦公室,配合省廳做好省級教育質量綜合評價監測,並結合當地的實際,穩妥推進本地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工作。
(二)建立組織與實施機構
組建「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專家委員會」,負責對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工作的專業指導。
成立「中小學教育質量監測中心」,省中小學教育質量監測中心設在省教研室,負責教育質量評價、分析、反饋與指導等。各地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配備專業技術人員從事綜合評價工作。
建立教育行政部門統籌,教育督導部門組織,質量監測中心具體實施,相關部門共同參與、分工合作的工作機制。由基教部門負責教育質量綜合評價的政策制訂和業務指導;由教育督導部門研製實施指導意見,發布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的結果,並將教育質量綜合評價結果納入督導評估范圍。
(三)加強專業隊伍建設
適當充實力量,加強監測中心建設,逐步培養和建設一支具有先進理念、掌握教育質量評價專業技術、專兼職相結合的專業化隊伍。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和完善教育質量綜合評價的數字化管理平台,為開展評價、改進實踐提供技術支持。
(四)建立經費保障機制
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是一項常態化的工作,需要一定的經費支持。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為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工作設立專項經費,確保質量評價工作的正常運行。
『貳』 如何確立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指標
(一)建立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依據黨的教育方針、相關教育法律法規、國家課程標准等,突出重點、注重導向,把學生學習狀況、綜合素質和成長環境等作為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的主要內容,構建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1.學生學習狀況。包括學生學業水平、應用與解決問題能力、學生學習興趣與動機、學習負擔等。
2.學生綜合素質。包括學生品德行為、體質健康、心理健康、藝術素養等。
3.學生成長環境。包括師生關系、教師專業能力與教學方式、校長課程領導能力、社會環境等。
具體將按照小學、中學教育的不同特點,分別研究制定具體的評價指標和考察重點,細化相關內容,完善質量綜合評價指標體系與標准。在再次開展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時,以「發展指數」來反映有關指標的縱向比較。
(二)提高教育綜合評價的科學化水平
完善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方式。將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結合起來,注重全面客觀地收集信息,根據數據和事實進行分析判斷;將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注重考察學生進步程度和學校的努力情況;將內部評價與外部評價結合起來,注重自我分析、自我診斷,完善質量內控機制;逐步建立政府主導和專業機構等共同參與的質量評價機制。推動單一的學業成績評價向教育質量的綜合性評價發展,推動統考統測向基於科學抽樣的多樣化的質量調查發展,以基於標準的評價體系替代以往相對評價為主的教育評價。
教育質量的綜合評價以測評和問卷調查等方法為主,以現場觀察、資料查閱等為輔。測評和問卷調查要採取科學抽樣的辦法,堅決不搞面向全體學生的縣級及以上的統考統測。
(三)促進綜合評價結果的科學運用
對評價內容和關鍵性指標進行分析診斷,形成以區域為單位的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報告,分別反饋。對於提高教育質量的成功經驗和做法,給予肯定;對於存在的不足和問題,提出改進措施;對於違反規定的行為,提出整改意見。
『叄』 綜合評價一下濟南大學名氣,學風,教學質量。
濟南大學很不錯啊,我就是濟南大學法學院的。
名氣說實話在省專內不如省外,在省內的錄取線大約屬在一本線以下10分左右,省外一般都要超過一本線(今年省內情況不同),但濟大的發展是顯而易見的。
學風很好,即使在周末你也能看見自習室里有很多人在堅持自習,每天早晨都要進行點操,目的是讓每個同學早早起來去學習。
教學質量,濟大現在招聘老師門檻很高,聽老師說要是博士學位的才能聘用。老教授們的教學就不用說了,講的絕對神采飛揚,讓你聽得如痴如醉,呵呵。。。
『肆』 本科教學質量綜合評價的支撐材料都有哪些
這個太多了。凡是一切能反映學校教學工作的都可以視為質量綜合評價的支專撐材料。
一般屬情況下,教學質量可以從教師、學生、、學科、專業、課程等方面進行反映,那麼和這些相關的材料都是支撐材料。
比如開展的學生第二課堂情況;學生教學評價情況;教師師資情況;教學管理規定情況;實習基地建設情況;試卷情況;畢業論文(設計)情況等等。總之一切能反映教學工作的都可作為支撐材料。
『伍』 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標語
1. 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2. 狄更斯:「頑強的意志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山。
3. 高爾基:「如果學習只在模仿,那麼我們就不會有科學,就不會有技術。」
4.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曾說過:錯誤本身是「達到真理的一個必然環節」,「由於錯誤真理才會發現」我國化學家傅鷹先生曾說,只有實驗才是化學的「最高法庭」。
5. 愛因斯坦:如果把學生的熱情激發出來,那麼學校所規定的功課就會被當作一種禮物來領受。
6. 我國著名化學家戴安邦先生指出:只傳授化學知識和技術的化學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學教育要求,既傳授化學知識與技能,又訓練科學方法和思維。
7.「學源於思,思源於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思」是學習的重要方法,「疑」是啟迪思維的鑰匙。學必有疑,有疑比有所思。)
8. 現代心理學研究認為,「疑問是思維的導火索」。
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家研究也表明:人們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總是力求探索它,認識它;興趣是一個人力求認識並趨向某種事物特有的意向,是個體主觀能動性的一種體現。
9. 有位教育家說過:「教學的藝術全在於如何恰當地提出問題和巧妙的引導學生作答。」
10. 陶行知先生說過:「發現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
11. 孔子說:「不憤不啟,不啟不發。」
12. 布魯納:「使學生對一門學科有興趣的最好辦法勢必使之知道這門學科是值得學習的。」 有位名人曾說過:「把熱愛自己的專業和熱愛自己的學生結合起來才是一個好教師。」
13. 布魯納指出:「油畫教育過程的標准,是效果和時間。」
14.美國心理學家布盧姆說過: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
15.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
16. 古人強調;「善誘者,善導。「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教學的真正含義是變「學會」為「會學」。本世紀70年代,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報告《學會生存》中明確指出:未來社會的文盲,將不是沒有掌握一定知識的人,而是那些不會學習的人。
17. 我國著名化學家戴安邦先生說過;「化學實驗室應該是學生學習的最有效和收獲最豐富的場所,培養化學科學素質,不僅要傳授知識,最重要的是發展學生的智力。智力因素包括動手、觀測、查閱、記憶、思維、想像、表達七種能力,其中思維是智力因素的核心。上述全部質量因素在化學實驗教學中皆能得到一定的訓練,而且非智力因素也與所增長。」
18. 古人雲:供人以魚,只解一餐;授人一漁,終身受用。
19. 美國學者布魯巴克:「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准則就是讓學生提問題。」
20. 郭沫若說:「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自己學習,自己研究,用自己的頭腦來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來做這種精神。」
21. 著名外語教授許國璋同志在個北京市自學青年頒發畢業證書的會上講了一段話:「古往今來傑出的科學家、藝術家、文學家無不都是靠自己學習,才能有所發明,有所創造,誰能教莎士比亞成為莎士比亞?誰能教愛因斯坦發現解釋宇宙的根本原理?誰能教魯迅先生刻畫出阿Q的形象?自己的學習和創造是前進的一種動力。」
22. 葉聖陶先生提出:「凡為教,目的在於達到不需要教。」
23. 蔡元培先生說過:「我們教書,是要引起學生的讀書興趣,做教員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都講給學生聽,最好使學生自己去研究,教員不講也可以,等到學生實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課時,才去幫助他。」
24.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我以為好的顯示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
25.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習成績,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所採用的學習方法是否科學,年級愈高就愈是如此。
26. 教育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
27. 一位教育家所說:「求知興趣的首要源泉和頭一顆火星保護在對課堂講解材料。對被分析事實所採取的處理方法之中。」
28. 烏申斯基說過:「智慧不是別的,而是一種組織得很好的知識體系。」
29. 華羅庚先生說過:「把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退」成最簡單最原始的問題,把這最簡單最原始的問題想通了,想透了,然後再……來一個飛躍上升。「這是一個十分精闢的思維方法,用這種方法解決問題,第一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使之遇」新「不懼;第二可以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解決問題的習慣。
30. 孟子講: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也。
31. 誇美紐斯認為;「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只要途徑之一。」
32. 布魯納曾經指出:「教一門學科,不是建立一個小型的圖書館,而是要學生獨立思考,積極參與獲得知識的過程中去。」
33. 我國化學家戴安邦先生指出:「只傳授知識和技術的化學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學教育要求既傳授化學知識和技能,又訓練科學方法和思維,還培養科學精神和品德,學生在化學實驗中是學習的主題,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實驗,訓練用實驗解決化學問題,使多項智力因素皆得到發展,故化學實驗是全面化學教育的一種最有效的教學形式。」
34. 諾貝爾獎金獲得者,美籍華人李政道教授說得好:「實驗無論如何都不會國防。」
35. 我國著名化學家傅鷹教授曾說:「化學給人以知識,化學史給人以智慧。」
36. 某某同志指出;「創新是一個民主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37. 革命教育家陶行知說:「教,是為了不教。」
38. 誇美紐斯說過「尋找並找出一種教學方法,使得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卻可以因此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動,多具閑暇、快樂和堅實的進步。」
39. 周恩來:「只有忠於事實,才能忠於真理。」
40. 哈佛大學校長陸登庭在「世界著名大學校長論壇」上所說:「如果沒有好奇心和純粹的求知慾為動力,就不可能產生那些對人類和社會具有巨大價值的發明創造。」
本篇文章來源於 [標語114]-BiaoYu114.CN
『陸』 北京物資學院 怎麽樣綜合評價一下,包括硬體、環境、教學質量等 謝謝!
硬體啊···桌椅完好啊
環境啊···最近在建樓,灰好大。建好之後你們就享福了
教學質量···看你選的專業吧
PS 宿舍有電視啊~ 男生的話應該會住4人間吧,羨慕
『柒』 如何推進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
1.堅持育人為本。綜合考查學生發展情況,既要關注學業水平,又要關注品版德發展和身心健康權;既要關注共同基礎,又要關注興趣特長;既要關注學習結果,又要關注學習過程和效益。
2.堅持促進發展。更加註重發揮評價的引導、診斷、改進、激勵等功能,改變過於強調甄別和簡單分等定級的做法,改變單純強調結果和忽視進步程度的傾向,推動中小學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辦出特色。
3.堅持科學規范。遵循教育評價的基本要求,評價內容和評價方法科學合理,評價過程嚴謹有序,評價結果真實有效,不斷提高評價的專業化水平。
4.堅持統籌協調。整體規劃評價的各個環節,整合和利用好相關評價力量和評價資源,充分發揮各方面優勢。協同推進相關改革,使各項政策措施相互配套,形成合力。
5.堅持因地制宜。鼓勵各地和學校結合實際,針對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完善評價指標體系,積極探索適宜的評價方式方法和工作機制,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評價模式。
『捌』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會反思怎麼寫
一、綜合素質評價的意義
我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考試評價制度改革的實施,為衡量初中學生是否達到畢業標准和高中階段招生提供了符合新課程的依據,使素質教育的實施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操作載體,可以說這是大家期盼已久的好事。
「立足過程,促進發展」是這次課程改革倡導的課程評價理念,在中考招生改革中實施綜合素質評價,其目的是要徹底改變以往一些地區長期以來將考試作為評價學生、教師和學校發展的惟一手段的做法。由於考試改革和評價改革是相輔相成的,有著密不可分的千絲萬縷的聯系。只有使綜合素質評價真正落到實處,才能對新課程改革起到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一)努力讓初中畢業生綜合素質評價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實現正常接軌
把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作為高中招生的重要依據標志著僅以一張試卷論成敗的考試體系結束,取而代之的將是通過學生的學習能力、表現與特長、運動與健康等多方面的測評,來全面反映初中畢業生的發展狀況,初三學生要拿畢業證除了通過學業成績評定外,還需經過綜合素質評價。這一變化,體現了新課改實驗的實質性進展,也使「全面發展」的概念終於有了實質性的內容。
(二)轉變過於強調甄別評價的觀念,建立學生成長過程的評價機制
新課程的評價改革不僅僅是評價體系的變革,更重要的是評價理念、評價方法與手段以及評價實施過程的轉變。它強調了在綜合評價的基礎上,更關注個體的進步和多方面的發展潛能。從學生評價的角度來講,就是要通過評價幫助我們「創造適合兒童的教育」,使評價為學生的發展服務。
(三)努力構建有效的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
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與新課程培養目標是相一致、相呼應的,它將成為推進課程改革、實現課程培養目標的重要舉措。首先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促進教師的提高,促進課程的發展;其次是有利於高中選拔合格人才,有利於教育行政部門進行教學質量監控,也有利於在教育中建立誠信文化。
(四)積極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將綜合素質評價落實到過程教育教學中
既然綜合素質評價的出發點是「立足過程,促進發展」,那麼將綜合素質評價落實到過程教育教學中就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這項工作,對教師而言,就是要具體落實「因材施教」,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水平和能力;對學生而言,就是要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充分挖掘自身的潛能,實現在成長過程中掌握終身發展必需的知識和技能。
「因材施教」是實施有效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評價,從根本上打破了惟「學生學業成績」論教師工作業績的傳統做法。這對教師是一個激勵和鞭策,它使教師從「應試教育」中走了出來,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探究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更真實地認識自身的價值,實現自身的提高與發展。同時,學生的知識技能、學習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緊密聯系、相得益彰。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恰恰應優化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法,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動機和自信心。因此,通過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評價,有助於教育工作者更為全面、深刻地了解學生的優勢和不足,根據學生的特點給予學生有針對性的指導,進而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
在學習過程中,綜合素質評價的實施,同時也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全面發展的重要性,幫助他們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激發其內在的發展動機,從而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獲得發展,實現個體價值。
(五)綜合素質評價有利於高中選拔合格人才
高中教育屬於非義務教育,在高中教育教學質量不均衡的情況下,根據新的人才觀、質量觀對初中畢業生進行選拔是必要的。在以往的選拔中,學業考試成績成為唯一的標准,而對學生的探究、實踐、創新能力、合作精神、社會責任感等綜合素質的考查卻是不足的。這不僅不利於選拔全面發展的人才,而且從某種意義上對學生來講是不公正的。
(六)綜合素質評價有利於教育行政部門進行教學質量監控
我們認為,綜合素質評價不僅只用於中考招生,評價的結果直接體現了學生多方面發展的狀況,這對於教育行政部門評估和監控教學質量是非常有價值的。教育行政部門能夠從評估的過程和結果中獲取大量的信息,診斷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中的問題,進而提出有針對性的、有價值的改進建議。
綜合素質評價的有待完善之處
(一)初中生綜合素質評價表中的許多評價內容是難以量化的
如「了解省情、國情」、「建設家鄉的願望」、「具有強烈的國家和民族的自豪感」、「抵制不良誘惑」、「尊重勞動者及其勞動成果」等都是屬於道德范疇的東西,對這些方面進行評價,作為一種旨在導向、激勵、反思、調節的發展性評價措施,其本身無疑具有積極意義。但是把這些內容的評定結果,與升學掛鉤,賦予其選拔與淘汰的功能,稍有不慎,會導致學生的抵觸和家長的質疑。
(二)評價的內容概念性的較多,少數內容甚至偏於理想色彩
除了少數甚至極少數的所謂的「精英」學生能出具較豐富的實證材料外,會有相當多的學生缺乏太多的有價值的材料可備。
(三)各方對綜合素質評價重視不夠
今年合肥市初中生畢業和升學對綜合素質評價結果要求比較低、認識不到位。許多學生和家長對初中畢業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深遠意義認識不夠。綜合素質評價是新課改評價制度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是影響新課程改革順利發展的瓶頸,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措施。
『玖』 東北師范大學人文學院的綜合評價
依託東北師大的獨立院校,學院董事長就是東師的史校長。
學院授課教師很多專是師大的教授,屬畢業發東北師大的學位證。
總的來看在吉林省算是民辦本科最好的大學了。
教學質量,教學規模都還好,硬體設施很好。
學校在凈月大學城,緊靠東北師大凈月校區,周圍還有中醫學院,公安專科。
離市區是遠了點,不過公交車有很多輛。
凈月的大學城商業街就在學校院牆外,還是很方便的。
學習氛圍還好,圖書館也很好,自習室很好,寢室也條件很好,6個人或者4個人,上面床下面桌子,很寬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