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課堂的重難點一般都是考試常出的知識點。您可以再多看看書,不懂的及時問老師幫您解決,重要的是 多做題來鞏固知識。練習題才會更好的掌握,也可以給別人講解,這樣記得會更牢固
2. 課堂教學的核心問題有哪些
1、定義:教師主要運用語言方式,系統地向學生傳授科學知識,傳播思想觀念,發專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屬力。
2、具體實施形式:
⑴講解教學方法
⑵談話教學方法
⑶討論教學方法
⑷講讀教學方法
⑸講演教學方法
3、運用講授式教學方法的基本要求主要體現在下述幾個方面:
⑴科學地組織教學內容。
⑵教師的教學語言應具有清晰、精練、准確、生動等特點。
⑶善於設問解疑,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積極的思維活動。
3. 結合課堂教學,教學重難點的突破有哪些
在教學中如何突出教學重點, 突破教學難點?這是實現有效教學的前提。
課堂教學過程是為了實現目的而展開的,確定教學重點、難點是為了進一步明確教學目的,以便教學過程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更好地為實現教學目的服務。因此,確定教學重難點首先要吃透新課標。只有明確了這節課的完全知識體系框架和教學目的,並把課程標准、教材和教師參考書整合起來,才幹科學確定靜態的教學重點難點。
其次,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和技巧的狀況;了解他們的興趣、需要和思想狀況;了解他們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教師要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作出預見,預見學生在接受新知時的困難、發生的問題,以便對症下葯。避免教學中的主觀主義和盲目性,切實做好理論接洽實際。從而確定好自己的課堂教學科學切合實際的靜態和動態重點難點。例如,當原來確定的難點絕大多數學生並不感到難以理解時,教師就不必再在這個問題上花過多時間和精力。再如,當學生提出教師事先未估量到的疑難問題,教師要精確看待,不要帶有應付性的態度去應付學生所提出的問題。
在教學中如何突出教學重點, 突破教學難點? 這是實現有效教學的根本。
在長期歷史教學實踐中,我以為「導」、「聯」是突破教學重難點最有效的方法。
善於引導。善導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問題症結和難點實質,用富有啟發性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語言多角度地啟發學生,使之發生多方聯想而有所感悟。疑難、重點問題的多樣性,決議了引導手腕的多樣性。一方面,教學重點和難點的引導既可以導之以趣、導之以思、導之以情,也可以導之以理、導之以法。另一方面,由於教學內容的多重性,教學難點的多樣性,思維方式的多向性,決議了教師引導方法需要多變。所以,教師須多備幾手「導」的技巧,以便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例如在歷史教學中可以運用講故事法、觀看影視法、類比法等。
4. 怎樣把握語文課堂教學的重點
一、把握好課堂教學的內容含量
面對一篇課文,往往我們的感覺就是什麼都分析給學生聽,總想在有限的一節課里多安排一些內容,多給學生講一點知識。我最茫然的時候就是剛開始上語文課的時候,感覺每一個字都得要跟學生研究,解釋,真的不知道從何講起。慢慢的,在一些老師的幫助下,我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其實一節課的教學內容不要太多,只需要重點安排三到四個知識點進行教學就好了,課堂的教學內容也不要通篇的去講,由教師自身去把握好教材的知識點,通過教師的提煉,有計劃去安排好課時以及課堂的教學內容。比如,在學習《春酒》這一課的時候,我們大概要安排以下幾個方面內容:文學常識的講解;生字詞、常用字詞的學習;讓學生找出作者所回憶的往事有哪幾件,以及這些往事之所以讓作者難忘原因;劃分本文的層次並歸納每層次的意思;進一步深入探究本文的寫作上的一些技巧;歸納本文的主題等等。那麼我們就可以每一節課安排三個知識點來進行學習,我們如果能很好地完成了這些環節,那麼這一節課就是成功的了。
二、把握好課堂教學的環節
當我們確定好這一節課的教學內容之後,教學環節的安排是一個關鍵的問題,因為它將關繫到這一堂課的條理是不是清晰,學生是不是容易弄懂課堂的教學內容。往往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對教材進行處理,劃分出一些概念圖和思維導圖,先對本節課的內容的教學框架進行一個初步的處理中。然後,再根據教學內容的層次,確立它們之間的「上下位」聯系。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就依據知識點的層次,從下而上的去進行教學,這樣就方便於學生進行循序漸進的學習,有利於他們更好的逐步深入理解知識點。
三、把握好課堂教學的方式
新課標中提倡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這是一項課堂改革的突破口,也是教學過程中的新舉措。它使學生能自由、積極、靈活多渠道的鍛煉能力,從而掌握知識。換而言之,教師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與能力,而不是一味的傳授知識,也就是授之於漁」,而不是給予「魚」。學生的自主探究需要教師的導航,否則很容易偏離學習重點和難點的航線,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導航:
1、意見分歧處點撥,引導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難免對有些問題產生分歧,我們不要簡單的充當裁判的角色直接判定誰是誰非,而要從課文的內容、情感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巧妙的點撥,使學生自己悟出結論。
2、我們提倡閱讀過程中的多元化理
解,但我們不能一味的強調學生的獨特體驗,而置教學內容本身的價值取向於不顧,這樣不利於使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必然會削弱教學內容在提高學生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等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教師在教學中既要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又要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在學生多元化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從正確的價值取向上進行理解。
3、朗讀課文是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主要活動之一,在學生的朗讀不能很好的表情達意時,教師可進行適時的范讀以幫助學生正確體會把握文章的情感,以推進學生的自主探究。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語文的教學不是朝夕之間就可以悟透其真諦的,我會堅持認真學習探討的態度,努力把語文課上好,這就是我—一個教了十幾年的語文老師的體會和決心。
5. 課堂教學如何突出重點講清難點
查看更多:語文綜合文摘介】福建賴登維
1.攢聚突出法。每篇課文都是由許多要素構成的,各要素之間有密不可分的聯系。當我們講述各要素時, 都要有一個明確的指向,即指向教學重點。好像攢自行車輻條一樣,每一根鋼線都與中軸綳得緊緊的。
例如,鄧拓的《事事關心》一文,第十段是重點。這一段辯證地闡述了讀書和關心政治的關系。我們以此 為「中軸」,展開來講全篇內容——開頭的對聯、引用對聯的動機、解釋對聯的含義、評價作者的政治觀點和 思想淵源、批評現實中的偏見、表達對未來的希望等等,這一切都有意識地指向這一中心,使這一中心成為「 眾矢之的」。這樣一來,這一中心便凸現在學生的心目中了。下面用圖示加以說明:附圖{圖}一篇文章可以這樣處理,單元教學也可以這樣處理。確定了單元教學的重點後,各篇課文教學的內容都指 向這一重點,形成「群山萬壑赴荊門」的情景,那是非常有意思的景象。當然,攢聚不能牽強附會,重點與中 心要有必然聯系。
這一方法,可以使教學目標明確而集中,教材中許多復雜的東西會因此而明晰起來,而不必擔心因突出了 重點而忽視了其他方面的教學內容,因為所謂重點,往往能「牽一發而動全身」,重點問題解決了,別的問題 也就迎刃而解了。
2.板書突出法。一般說來,寫在黑板上的都是重要的。但如果寫得蕪雜、混亂,缺少必要的關聯,學生就 不得要領。板書要根據教學重點來設計。歐陽修的《伶官傳序》的教學重點是①理解「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 以亡身」「禍福常積於忽微,智勇多困於所溺」等警語的深刻含義及對人生的啟示;②學習通過正反說理突出 中心論點的寫法。可以這樣設計板書:附圖{圖}可以看出,文章的內容要點、結構方式、論證方法都可以在黑板上得到顯現。把有意設計的正反對比的詞 語用圓圈圈起來,就更加醒目了。
難點是由兩個方面決定的。一是教材的難度大。教材本身從內容、形式到語言都有難易之分。抽象的、宏 觀的內容難度就大;具體的、與學生生活距離小的,難度就小些。形式有單一的,也有復雜的。語言有艱深晦 澀的,也有明白易懂的。二是由學生知識基礎和接受能力決定的。基礎扎實、知識面廣的,解決問題就容易一 些;相反的就難一些。難點的存在跟一個人的稟賦也有關系。反應敏捷的,解決問題就快些;反應稍慢的就難 一些。這樣就使問題復雜化了——要講清難點,且要有很強的針對性。所以確定難點有個前提,就是要摸清學 生的底細,不能憑老師一相情願去確定。這樣才能對症下葯,切除疑難雜症。下面介紹兩個帶有普遍性的方法 。
1.階梯設疑法。就是說設計問題要有梯度,由淺入深,由易而難,步步推進地解決問題。如教魯迅的《記 念劉和珍君》,在學生細讀課文之後,筆者是這樣設計問題的:
這組有階梯性的問題,能有效地激發學生深入思考的積極性。《記念劉和珍君》的內容繁多,感情復雜, 再加上語言冷峭含蓄,對高一學生來說,理解的難度是相當大的。通過階梯設疑,由淺入深,學生可以比較深 刻地領會文章主旨,了解作為清醒的現實主義者,魯迅對中國社會的認識是多麼深刻。
①朗讀課文,讀出課文描寫景物的畫面;
②二讀課文,讀出課文的褒貶語氣;
③三讀課文,讀出課文的排比語氣;
④四讀課文,讀出課文高潮時的氣勢。
把這樣幾個方面的內容綜合起來,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景?海面海浪、烏去雷電、暴雨狂風、海燕海鷗和企 鵝等,全都染上了作者的主觀色彩,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這時,就可以把學生的思維引到「意境 」上去了。原來,所謂意境,是飽含著作者主觀感情的藝術畫面,是內情與外境的高度融合,是客觀事物與人 的思想感情高度融合後並經過藝術加工所表現出來的境界。這樣,什麼是「意境」這個問題就講清楚了。
有的課文,重點和難點是同一的,所以以上所說的方法又可以交叉使用或綜合使用。如能靈活地、有針對 性地加以運用,就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載此教案:.docx(Word 文檔)相關信息:"小數乘法的意義"的教學體驗小數乘法的意義是在整數乘法的意義,小數的意義,分數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小數乘法的意義,即求幾個相同加數和的簡便運算,學生比較容易接受。一個數乘小數的意義,比較難懂,在教學中,藉助常見的數量關系式和線...(查看全文)專家支招攻克上海2006年中考文言詩文默寫難點 作者:盧灣區教師進修學院語文教研員阮聖楨 既是默寫也是閱讀理解 文言詩文的背誦和默寫,教學和考試中已經從單純的上下句連續記憶默寫發展到了帶理解性的默寫,也即大致理解默寫句子的意思、含義,然後根據要求寫出相關...(查看全文)第六冊回延安【基礎知識點】1、了解「信天游」的特點;2. 理解詩人真摯熾熱的感情和詩的主題;3. 學習比興和誇張的手法。【教學重點】體味滲透於詩句中的作者的真摯的感情【教學難點 】擅用比興和誇張是信天游的一個特點,「比興」的學習是本詩...(查看全文)《秦兵馬俑》教學反思此課教學時,把兵馬俑規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及價值,再反映古代勞動人民所創造的燦爛文明學習了。但學生學得不深刻。原因在於沒有讓學生通過圖文細細評味,通過深入體會到兩大特點。讓學生來明白兵馬俑之偉大,中華民...(查看全文)圍繞「三點」設計提問教案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是師生相互溝通與交流的一條主要渠道。因此,我認為教師在設計提問的過程中必須圍繞教材的重點、難點和特點,做到牽一發而動全身。
6. 課堂教學重難點解決問題
理解知識點,首先是要理解這部分內容整體的知識結構和內容間的邏輯關系,專再把屬相應的教學內容放到知識的結構鏈中去理解。其次是理解整個單元的知識點,特別是要詳細地知道每節課的知識點,在教學中做到不遺漏、不添加。如果知識點是某單元或某內容的核心,是後繼學習的基石或有廣泛應用等,那麼它就是教學重點。教學重點一般由教材決定,對每個學生是一致的。
7. 優化課堂教學情境是重點,教師該如何做
優化教學課堂是很多年前就已經提出來的一個目標,就是讓學生和老師之間上課的這個環境更加的自由,溝通起來更加方便,但是想要溝通更加方便,就不得不犧牲一定課堂的秩序性,而我們又特別講究課堂的秩序性,所以這兩者是矛盾的,很長的時間之內是推行不了的。
就是可以在一定許可權之內讓學生有更多的自由,比如說他可以適當的壓縮自己的授課時間,原來是三節課才能講到的內容,現在壓縮一點減去一些旁枝末節就抓住退住乾的內容,兩節課講完這是完全沒問題的,只可以壓縮到的,剩下的一節課就可以給學生去答疑,讓學生去提出一些自己的疑問,當堂討論,當堂消化,這種課堂的效果可能會更好一些。
8. 課堂教學模式應該注意哪些要點
小學數學練習課是以鞏固數學基礎知識,形成數學技能、技巧,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為主要任務的課。是小學數學重要課型之一,約占總學時的60%,地位十分重要。生本課堂理念下的練習課,就是通過預學、互學、評學三個基本教學環節,通過自主練習、小組交流、班級展示、拓展延伸、評價反思等活動,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鞏固和掌握數學基礎知識,訓練基本技能技巧,培養初步邏輯思維能力,發展數學觀念,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培養學習習慣,提升數學素養。
一、常見練習課的分類
練習課是在學生已經理解並且初步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以學生自主練習為主的一種課型,可分為單項練習課和綜合練習課兩種。單項練習課注重鞏固性基礎練習和專項練習,綜合性練習課則注重深化練習和發展練習。
1.單項練習課。單項練習課任務比較集中,一般分為三種:一種是在新授課之後,針對教材某一個重點或難點知識安排的強化練習;第二種是針對某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識,為提高學生准確把握知識的能力而安排的專項練習;第三種是針對平時作業中比較集中的共性問題和普遍性錯誤,進行糾偏和查漏補缺的針對性練習。單項練習題的設計要體現基礎性、層次性、針對性,要面向全體學生,形式多樣,扎實有效。
2.綜合練習課。綜合練習課的重點是學生通過練習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和本質規律。根據練習任務目標,一般分為三種:一種是變換情境與素材,增加知識綜合性,拓展學生解決問題思路的拓展性練習;一種是尋求解題規律,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技能性練習;一種是反思學習過程,感悟數學思想方法的提高性練習。習題設計要層次清楚,由淺如深、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逐步提高。根據學生實際設計一些有一定難度但通過學生的努力又能做出的練習題;內容間要緊密銜接,達到知識橫向、縱向溝通,利於建構知識體系和拓寬解題思路。
二、練習課的基本模式
小學數學各種類型的練習課都可以應用「預學—互學—評學」三個基本環節,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展開教學。由於任務目標與其他課型不同,練習課的基本模式也具有其不同之處,一般情況下可採用以下基本模式:
預 學
互 學
評 學
1、預學。
一般包括兩個基本環節:情境導入,明確目標;基本練習,強化基礎。這兩個環節可以調換順序。
情境導入,明確目標。
主要是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明確任務,呈現目標。其中包含前置學習的組織與檢查,創設問題情境,交代本節課學習任務,明確學習目標。前置學習、創設情境的基本要求與《小學數學「三學小組」模式新授課教學流程及基本要求》相同。本環節主要由教師引導或學生主持等形式進行,大約用時1-2分鍾左右。
基本練習,強化基礎。
主要是應用多種形式的基本練習,鞏固強化已獲得的「四基」。如:通過基本概念、定理、公式、法則、方法等的識記、復述、背誦、辨析、解釋等方法,鞏固基礎知識;通過基本運算的口算、速算強化練習、算理演算法解釋辨析、應用運算順序和運演算法則的演算、驗算,推理過程、結論與方法的解釋,圖形與幾何的測量、畫圖、計算等,訓練基本技能;通過回顧新授知識學習的活動過程經驗、生活經驗、社會實踐經驗等,反思體驗基本活動經驗;通過數學思想方法的直觀解釋、應用體會等,感悟基本數學思想方法。本環節由教師設計一組與教材例題緊密聯系的基礎練習題,學生自主練習,獨立完成,然後在小組內交流,幫助學困生尋找知識的缺漏根源,及時幫扶,查漏補缺。大約用時3-5分鍾左右。
2、互學。
包括兩個基本環節:重點練習,深化理解;交流展示,反饋拓展。
①重點練習,深化理解。
重點練習的主要是強化重點,深化理解,綜合應用,縱橫溝通。主要內容包含:設計一組重點練習題組;設計一組導學問題;提出練習要求或練習方法指導。大約用時5-8分鍾左右。
單項類重點練習:由教師選擇或設計一組單項的、能體現核心知識點、可以考查學生核心知識理解、掌握或應用能力的練習題;設計一組結合新授課教學重點的、能促進對重點知識深化理解的導學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
綜合類重點練習:由教師設計一組單項或綜合性的、能體現知識縱橫聯系、可以訓練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練習題;設計一組結合新授課教學重點的、能促進對重點知識深化理解的、促進知識綜合應用的導學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
不管哪一類重點練習,都由學生先獨立圍繞導學問題學習,把個人不能解決的問題、存在的疑問、已經總結出的規律與方法、別出心裁的想法,先做好記錄或整理好思路,為小組交流、班級展示做好准備。
②交流展示,反饋拓展。
交流展示的主要功能是反饋學生導學問題的學習情況,交流經驗,提出共性問題,互相啟示辨析,拓寬思路,開闊視野,加深對重點知識理解,牢固雙基,形成技能。有兩個小環節:小組交流和班級展示。這是練習課的核心環節,大約用時8-15分鍾左右。
小組交流:重點練習以後,在小組內圍繞練習題組和導學問題,按照學習要求和方法指導提示,由各組員交流練習情況,核對解題過程與結果,得出正確的方法與結論;同時把共性問題集中起來,進行集中討論,尋求解決的方法,化解個別性問題,解決不了的共性問題,整理好後在班級展示時尋求幫助。本環節一般由組員輪流主題匯報,其他組員補充,盡量減少匯報時間,增加討論時間。組員要分好工,如確定主題匯報、歸納整理方法、整理共性問題、補充發言人等。一般情況下,低年級兩人組交流,高年級四人組交流;簡單的、難度不大的單項練習兩人組交流,稍復雜的、難度大的綜合性練習四人組交流;技能性練習兩人組交流,思維性練習四人組交流。小組討論交流時,要有具體的任務、時間、方式、組織形式、評價等方面的要求(可在出示導學問題時,以「小提示」的方式出現),保證小組內每個成員都有發表意見的機會。
班級展示:在小組交流基本結束以後,全班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展示。一般情況下,由具有代表性的小組進行展示或提出疑問,教師組織學生圍繞這些共性問題、難點問題再進行深入討論、合作探究。組織形式上,先由一個小組展示,其他小組通過組間互動補充完善。班級展示根據需要靈活選用小組指定發言人展示、小組代表展示、小組部分代表展示、全組展示、多組同台展示等多種方式進行。展示結束後,學生會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這時教師要適時讓學生對自己的問題進行改錯,並進行反思,尋找出錯的原因並及時加以糾正。糾正後,要引導學生總結同類題型的規律,加深學生認識。
3、評學。
評學環節包括兩個基本環節:綜合練習,應用提高;評價定向,反思升華。次序可以調換。
綜合練習,應用提高。
為了讓學生養成應用意識,拓展思路,提升思維層次,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課堂結束階段,可以根據之前出現的問題與疑難,設計一組數量與難度適當的綜合練習題,以作業或檢測的形式進行獨立練習;也可設計一些聯系生活實際的拓展題、趣味數學題,使學生所學的知識能靈活應用。
綜合練習題以課本習題為主,盡可能一次性呈現,由學生獨立完成。拓展題可根據教學時間和學生實際靈活安排,即可課內完成,也可在課外完成。
練習後,一般由教師集中批閱,也可以在課堂上採用小組交流的方式集體批閱。對練習中出現的共性問題,教師要分析原因,並及時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對個別性問題要督促學生自己及時訂正。一般控制在6-10分鍾左右。
評價定向,反思升華。
練習結束後,及時反饋練習效果,應用學生、小組、老師的多元評價方式,對學生個人及小組表現給予平價;同時結合基本練習與綜合練習完成情況評選出本節課的優勝小組。評價要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
一節課的末尾,可以用「我的收獲」、「我的發現」、「我的提示」、「我的感受」、「我的思考」等形式組織學生對課堂練習進行反思,引導學生對核心知識進行強化,對系統知識進行構建,對基本方法進行提煉,對基本規律進行總結,對基本學習情感進行關注。提倡、鼓勵學生通過解題後用自己的語言歸納概括出練習課所涉及的解題方法和技巧,使學生主動、自覺、全面地認識自己的學習;也可以由教師根據具體教學內容,或設置有趣的問題讓學生思索回味,或設置懸念引發學生對下一課時教學內容的興趣。一般控制在1-3分鍾左右。
以上只是一般數學練習課的基本模式,教學時,要根據具體學習內容和年級特點靈活把握,適當調整,不可機械套用。
三、練習課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1、內容確定要合理。
練習課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要深入鑽研教材,突出重點,緊扣難點,理解教材編排意圖,發揮教材中習題的作用和功能。單項練習,可將教材習題進行適當的組合和練習形式的改編;綜合性練習中,可以適當調整教材習題的難度,適當補充針對性習題,加大練習量,進行綜合訓練。
2、練習設計要科學。
練習設計要由淺入深,有層次,有坡度,環環相扣,節奏明快。
一要典型。要圍繞教學重難點設計練習,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展開練習,幫助學生鞏固和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解題的能力。
二是難度要適當。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單一到綜合,有一定的坡度。如果選題難度太大,超出大部分學生的思維能力水平范圍,想不明白,議不充分,將會影響課堂教學的正常進行;如果選題太簡單,則不利於激發學生學習動力。
三是要有層次性。通過基本訓練、簡單運用、重點訓練、綜合運用、問題解決、拓展創新等多層次的練習,理解和掌握知識,發展學習能力,訓練技能技巧。
四要有彈性。題量要適中,既避免無目的隨機式的盲目練習,又避免密不透風的題海戰術。要照顧到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讓全體學生都有練習的機會,促進各個層次學生的發展。題目難度要有彈性,要預設過渡性練習,降低學困生的學習坡度。
練習題一般以題組形式出現。如基本練習時的鞏固性題組,重點練習時的層次性題組,揭示規律時的對比性題組,發展能力時的拓展性題組,構建體系時的溝通性題組等。利用題組,展示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過程和內在聯系,促進知識的遷移,促進學生知識結構的調整和重建。
3、學習方式要適當。練習課要以練習為主,適時合作,適當指導,做到練、議、導、評相結合,促進學生達成目標。要重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在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進行交流展示。
練習課中導學問題設計十分重要。導學問題設計要選准問題點:如,重點練習題的核心點、常見習題錯因生發點、知識內在聯結點、規律性知識探求點、易混知識關節點、綜合運用銜接點、思維方式轉折點等。導學問題設計詳見《小學數學導學問題設計例談》(《走向生本》2015年第二期)。
4、教師引導要適宜。
教師引導貫穿於教學各個環節。小組交流時,教師要深入小組中間,了解各組任務完成情況,遇到關鍵問題及難點問題,既現場指導幫助解決問題,又及時反饋各小組的學習動態和進展,把握第一手資料,為班級展示時的引導收集必要信息。班級展示時,教師要根據展示情況,及時予以引導,幫助學生釋疑解惑、深化理解、突破難點、提煉方法、總結規律,同時進行交流展示技能、互動方法、學習習慣、學習品質等學習素養的訓練。班級展示時,教師還要把控展示的方向,避免走偏、跑調;控制展示的時間,避免冷場、重復或低效;把握展示的深度,直指數學本質,避免只關注表面現象或形式上的東西;關注展示的廣度,適時引導同化或順應,溝通知識、方法、情感體驗間的聯系,開闊視野,拓展思路,舉一反三。
5、學習評價要客觀。
在練習過程中要對個體和小組學習狀態、學習效果、合作交流意識、學習品質、學習行為為習慣等方面及時進行評價。評價輪次要合理,在大的學習活動單元結束時集中定量評價或定性評價,不可頻繁;評價機會要適當,可在需要激情、強調、轉折、小結、出現創新、出現意外等情況下,隨機進行定性評價;評價主體要多元,學生個體、小組、教師都是評價主體,要視情況靈活確定,避免教師一言堂評價,也要避免學生的泛泛評價;評價要客觀,以正面激勵和引導為主,避免出現「恭維式」或「鬥地主」式評價。
6、課堂組織重實效。
練習課要設計具有創意、形式新穎、內容聯系實際的練習形式,使其具有自主性、主動性、競爭性、合作性、趣味性,促進學生積極思考,體驗成功的樂趣。如果組織形式單調或習題選取單調,僅限於模仿與套用,學生容易產生消極情緒和疲勞。要根據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實際問題調整教學方案,不能刻意追求環節完整或死守各環節的次序,而忽視實效。
9. 如何確定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因此,確定教學重難點首先要吃透新課標.只有明確了這節課的完整知識體系框架和教學目標,並把課程標准、教材和教師參考書整合起來,才能科學確定教學重點難點.
其次,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和技能的狀況;了解他們的興趣、需要和思想狀況;了解他們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教師要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作出預見,預見學生在接受新知時的困難、產生的問題,以便對症下葯.避免教學中的主觀主義和盲目性,切實做好理論聯系實際.從而確定好自己的課堂教學科學切合實際的靜態和動態重點難點.例如,當原來確定的難點絕大多數學生並不感到難以理解時,教師就不必再在這個問題上花過多時間和精力.再如,當學生提出教師事先未估計到的疑難問題,又需教師的很好的引導和思考.
在長期教學實踐中,我認為導、聯是突破教學重難點最有效的方法.
善於引導.善導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問題症結和難點實質,用富有啟發性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語言多角度地啟發學生,使之產生多方聯想而有所感悟.疑難、重點問題的多樣性,決定了引導手段的多樣性.一方面,教學重點和難點的引導既可以導之以趣、導之以思、導之以情,也可以導之以理、導之以法.另一方面,由於教學內容的多重性,教學難點的多樣性,思維方式的多向性,決定了教師引導方法需要多變.所以,教師須多備幾手導的技能,以便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例如在教學中可以運用講故事法、觀看影視法、類比法等.
善於聯系聯想.善聯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盡快找到新舊知識的連接點,讓學生在原有的知識背景和經驗中找到位置,同化到自己的知識結構中去.對學生來說,書本知識都是間接經驗,它只有和直接經驗相結合,獲得直接經驗的支持和幫助,才能學得牢固扎實.善聯,一要聯系豐富多彩的生活實際,將時代的氣息引入課堂.二要聯系學生以前學習並掌握的舊知識.這些舊知識既是新知識的生長點,也是新知識的固著點.因而在教學中要著眼於教學內容的縱橫聯結,注意教學內容的整體與局部、前與後、因與果的銜接與遞進,在聯系中將新知識融為一體.三要聯系教師自身的學習感悟.教學既是教與學的傳導過程,也是師生雙向交流溝通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若能聯系自己的學習經驗與感悟,適時地向學生介紹一些自己化解難點的做法和體會,必能拉近師生之間的情感距離,使學生看得真切,悟得透徹,聽得有味,學得有趣,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和學習效果.
總之,教學方案的編制,教學方式的選擇都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本,緊緊圍繞教學重點難點,以效益為核心.唯有如此,實現有效教學才不會成為一句空話.
10. 課堂教學中如何突出重點
每堂課都有它自己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什麼是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呢?教學重點就是指在內教學過容程中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如:概念、性質、法則、計算等等.教學難點是指這些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當中學生比較難於理解或者不容易解決的地方.老師的教學只有結合學生實際,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教學效果才能得到提高.